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集錦9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65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集錦9篇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

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旁,它無處不在,今天我要來尋找春天。

今天上午,我來到花園,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把我引進花叢中。我看到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金黃的菜花。在暖暖的春風中花枝招展,爭奇鬥豔,山林中,竹林蒼翠,樹木茂盛,時而聽到鳥兒清脆地啼叫,路邊許多不知名的野花好奇地探出頭來,像在歡迎我們地到來。好一幅春天的美景啊!

我仔細得看又看,發現菜花的生命才很頑強,有些人會感到吃驚,那平日裏最不引人注目的.菜花,居然生命力會這麼頑強?因為菜花如果連根拔起,枝葉就枯萎,但是花還是不會死,花朵還依然可以開放,而且開放得鮮豔美麗,真是令人佩服。

走一會兒,我們來到紫荊花的地盤,人人都知道紫荊花是紫色的,可是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有幾株紫荊花是粉紅色的,為什麼呢?媽媽告訴我,因為紫荊花一開始的時候,顏色很鮮豔,過幾天,顏色就漸漸淡下去,變成粉紅色。

再往裏走,又是另一種風景,一行行的杜鵑包含苞欲放,那可愛的花骨兒正用力地推開沉重的大衣,就好象蛋裏的小雞急着想出來,來為我們提供美麗的環境和新鮮的空氣。

啊!春天你是多麼的美麗,你是多麼的優雅,我想讓春天永駐人間。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2

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元旦,清明節,春節……可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節日莫過於中秋節。

農曆8月15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8月15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你們知道月餅是什麼時候流傳開的嗎?北宋時之在宮廷中流傳,然後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壇。發展至今,朝則成為全名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的.飲食習慣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港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有一年中秋節,我和媽媽回老家。賞月亮做月餅,大清早的我還在屋裏睡覺。可是已經聽見外面有人在忙活,我一看鬧鐘,媽呀,怎麼七點多啦,我二話不説,立馬穿上衣服蹬上鞋子,急忙跑出去,我看見媽媽和奶奶已經做開了,我馬上洗了手就坐在那裏開始做了。

做月餅的第一步先製作月餅的餅皮,先混合糖漿,花生油。鹼水和吉士粉攪拌均勻。第二步、加入麪粉,再加麪粉的過程中,我一失手把麪粉都打翻了,弄得手上臉上都是麪粉,像一個小雪人,引得全家哈哈大笑。我害羞極了,如果這裏有一個洞,我恨不得馬上鑽進去,我看見大家這樣我連忙説失手了,你們先做吧,我去清理一下身上的東西。大家聽了我這句話才不笑了,我鬆了一口氣,清理完身上的麪粉我邊繼續跟着奶奶做,奶奶一步一步的教我,經過幾十分鐘後,我高興的大喊:終於做好了一個了。回頭一看大家已經做了十幾個了,我十分着急,便繼續做下去,第一個不熟練第二次做的時候就很熟練了,第二次我一口氣做了十個,晚上我們在院子裏觀賞着月亮,吃着自己做的月餅,我開心極了。

夜幕降臨,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户灑進各家的房屋裏,照亮了人們的心房。就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正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在團圓的喜悦中吃着月餅,在月餅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喜悦的象徵。中秋節是我們閤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出門在外的遊子會更加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所以我們要把他們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3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是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盪漾。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羣小朋友,手裏拿着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朵出來,好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好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牀,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裏,我們有説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七年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好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説你磕什麼頭呀!來快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於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是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好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是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好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着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老、敬老、愛老。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麼做些什麼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非常揮霍的買很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夠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着急。

説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説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裏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蓯嵌V鮃瘓洌骸奧飛閒⌒目闖擔鴯饌娑!”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説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着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園,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後,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是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僅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4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到敬老院看望那些為社會操勞大半輩子的老爺爺們,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和他們談心。我進入會議室,迎接我的是3位老爺爺,他們用快樂的笑容熱烈歡迎我的到來。我為爺爺送上一首抗日的老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隨後,我陪老爺爺看了很多精彩的節目。“該互動了”我急忙跑出去,為每個爺爺都送上精緻特別的禮物,“爺爺,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爺爺滿臉微笑地對我説:“謝謝”握着爺爺長滿老繭的手,我的心情萬分激動。互動完畢,我們跑出去,站在爺爺後面,和他們一起合了張影。

我又為爺爺送上最美的祝福———感恩的心,我激情地演唱着,珍惜着和爺爺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我愛重陽節!温馨的一天!

説起元宵節想必大家就想到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了吧。其實元宵節對於中國人來説有不一的意義,大家都應該知道元宵節是春節過後第一個節日。

一般來説,春節過後一些人根本等不到正月十五就要離家出門打工了。而他們此時並沒有從過年的熱鬧氣氛中走出來,一年的未見使他們對春節來臨不捨。對家人也更加難以割捨。而元宵節的到來是他們到了異地工作後的第一次的節日,而這種節日的氣氛既是他們對春節最後的.留戀。也是他們工作一年的動力。因為元宵節的含義就是一年的第一個滿月。滿月在中國意味着團圓。所以元宵節的意義不同。

但是元宵節還有一種説服是“緣消節”。大概是覺得一年到頭好不容易見一次面就這樣要分開。好不容易的緣分就這樣沒有。就是“緣消節”吧。

但是不管那一種説法,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個人都有去紀念和傳承的義務。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5

每年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成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星期天的下午,我做完作業後,就去馬路對面的廣場跑步,剛來到斑馬線,就看到一位老爺爺持着枴杖正要過馬路,他用艱難的腳步向前走,一輛汽車從遠方緩緩駛來,按着喇叭,一點也沒讓禮的意思,我以閃電般的速度衝到老爺爺的身邊,把老爺爺拉回來,老爺爺説:“謝謝你啦,小朋友!”我摸摸頭,羞澀的説:“老爺爺,謝謝您的誇獎,這是我應該做的。我還是直接扶您過馬路吧。”説完,我就扶着老爺爺一步一步慢慢地朝馬路對面走去,緊接着我繼續沿着道路一邊跑步一邊哼着小曲兒。

大約過20分鐘,跑累的我正往回家的路上走着。在小區門口看見一個瘸腿的老奶奶,駝着背,還一直不停地咳嗽。見她這般摸樣,不忍心的'我趕緊過去扶她回家,送她到屋裏,老奶奶表揚我,説:“小朋友啊,真是太謝謝你,你們學校的老師還有家長把你教育的真好。”我一聽,臉紅起來,説:“這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做的,今天是‘老人節’,也是我們幫助老人的節日。”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幫助老人的節日。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6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着火箱圍着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户户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

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説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着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牀,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説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小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説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裏啃着美味水果,手裏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原本打算好好賞一賞月的,我家樓頂是最好的賞月場所。可是原計劃糟到暗算,學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劃的駭人消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晚上6點30分到校組織看露天電影《走進毛澤東》,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接着,發出一聲聲歎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

可再怎麼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個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於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劃”。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着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哦,mygot,不能説,説了這個計劃就完了。

一到校,剛好六點半。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後,便把報紙連接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們將在這裏一起吃月餅!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後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7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説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諞侗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將糯米用硪棟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硪豆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將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8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春節了。

關於春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我來給大家講講吧。古時候,人間出現了一個怪物,叫“年”,每到大年三十,“年”就會從地洞裏出來去吃人,人們都害怕得不敢睡覺,他們聚在一起説話,好像想將“年”要吃自己的事情忘掉。有一次,一個小孩在院子裏玩,突然,“年”來了,“年”張開血盆大口,要吃小孩。小孩一慌,把一個鞭炮扔到火堆裏,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來,“年”聽到,害怕極了,頓時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一溜煙跑了。從此,每到大年三十,人們就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

到了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裏打扮得煥然一新;除夕這天,家家户户貼對聯,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春節這天,孩子們也穿上了很漂亮的衣服,大人、小孩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互祝福道賀。

我喜歡春節。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9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清明節、春節、中秋節、元宵節……這不,剛過了元宵節,也是我喜歡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那天晚上,我洗淨雙手,準備做圓子。我迫不及待地把米粉加上熱水,開始不停地和着。兩隻小手在盆裏反覆揉捏,手指縫裏全都是米粉,頓時感覺指頭全粘在了一塊兒,拉也拉不動,就像親兄妹一樣形影不離。米粉漸漸變成了麪糰,越揉越大。我的手都變得白花花的了,頭上也有不少汗。再往麪糰里加一些熱水,使勁兒揉着,它便會一點點變軟,既像棉花糖,又像天上的白雲。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這大面團,炯炯有神,恨不得趴上去咬一口。

我輕輕拉下一點,飛快搓成圓。這小圓球被我搓得熱熱的,暖了我的心。把它壓壓扁,再放進半勺豆沙餡兒,封口,搓圓,一個胖胖的豆沙圓子就誕生了!

把做好的圓子放進鍋裏,倒上一些水,煮個十來分鐘,可口的圓子就出鍋了。圓子象徵着閤家團圓,全家人的心都凝聚在圓子上,它才那樣美味。咬一口,豆沙味兒撲鼻而來,圓子滑入肚中,回味無窮。吃着圓子,我彷彿看到小時吃圓子的場景,多麼暖人心呀!家人們吃着圓子,連連稱讚。

元宵節,一個特殊、温暖的傳統節日,包含着春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