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W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現如今,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

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了,一家六口坐在長椅上吃着月餅聊着天。中秋已至,天氣漸轉涼,夜中略帶寒意的風颳進小院,卻吹不散那積滿院落的月光,月光就那麼徑直地籠着這沒有路燈的鄉村。

團圓的日子不多,即便是中秋也偶爾能如此。奶奶從屋裏搬出一張小桌,上面擺着月餅及一些其他的.糕點與水果,祭祀嫦娥。等祭祀完了,便可以品嚐月餅了。媽媽笑着看着我和哥哥道:“怎麼兩人不搶了?”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畢竟那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小時候,學業不緊張,每逢中秋,大家定然是聚在一起的,我和哥哥總是為了吃月餅爭執不休,滿院子地追,結果不小心一摔,月餅髒了誰也吃不成,最後卻免不了一頓批評。

只是回憶起往事,雖覺記憶猶新,卻終感惘然,往事再顧,已而十載,那時的哥哥和我都是七八歲的年紀,桌子都沒有的高度,年華轉瞬,如今的我們都已長大,長大到對往事的幼稚感到羞澀的年紀。

月光映着影子漸漸沉澱。爸爸輕咬了一口月餅道:“村西頭張大嬸的月餅這麼多年味道都沒有變啊。”圓圓的甜甜的如這月亮一般。

爸爸説,以前,在他小時候,每逢中秋,他和姑母,也就是爸爸的姐姐,也曾在這月光下纏着曾祖母講嫦娥奔月的故事,一邊吃着那香酥的月餅。那時候的張大嬸卻還是個姑娘。

如今,曾祖母早已過世,過去的三代人變成如今的三代人,只是這月光啊,亙古不變。

忽憶起張若虛所説“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歲月從掌中流過,竄入月光中,漾起陣陣漣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憶起昔日兒童時的嬉鬧,在祖母懷中的撒嬌。這一切終歸悵惘,只是愁也罷,憂也罷,光陰不停息,終歸黃土,便是人生;但守得親人相伴,親情長存,便是人間。

我想“嫦娥應悔偷靈藥”吧,那空闊的廣寒宮中,那日日月月重複而單調的歲月,即便是仙人又怎樣呢?不若這十丈軟紅,雖生命有限,但情誼長存,九重天外無憂地如何,也不抵這人間有情處吧!中秋不改,明月不黯,人世雋永,情誼常在。

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説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能聯想到“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等,但是,和西方節日相比,你有否重視呢?每每看到國人過西方節日的一景一物不由的想到了我的父母曾經提到過,他們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過節,從前的日子清貧而且單調,只有在過節的那一天裏有許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尤其是過春節,每人都會有新衣服穿,還可以放鞭炮、放煙花,可以收壓歲錢等等,可惜現在的人們覺得過節這件事毫無意義,這個觀點看起來麻木不仁,其實也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中秋節,商店裏購買月餅的人羣熙熙攘攘。有人感歎説中秋節已成了月餅節,只留得一個“吃”文化,商家在月餅的包裝、做法上大肆講究,倒也符合商品經濟的思想,而真正的中秋之夜很難看到祭月拜月、耍滿天星、演皮影戲之類的傳統節目,甚至全家一起賞月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春節作為希望的象徵,是整頓一年情緒,向美好未來重新出發的最佳時機,體現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家庭的`熱愛、對友情的珍視。

這個節日看起來是國人最重視的,每年的這個時候,或家人團聚,或走親訪友,大街上熱鬧非凡,到處是喜慶的紅色,門窗上掛滿吉祥的話語。但在很多的發達城市,這已成為了一種應酬,一種形式主義,走過場而已。

改革開放後,外來文化不斷衝擊着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在現代人中逐漸淡漠,甚至延續千年的春節,人們也彷彿日漸難尋那種曾經的感覺,好像傳統節日已成為應酬的藉口。

中國正在逐漸得向發達國家靠攏,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的貼和西方,當然還包括文化,西方的節日,相比較中國傳統節日的繁瑣,更加適應人們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簡潔、浪漫、且在國人眼中,過西方節日早已成為了習慣,那也算是一種時尚。

重視西方節日而淡漠中國傳統節日有錯嗎?我覺得沒有。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過快,而政府在傳統文化流失之前,並沒有想過如何去保護它,但我認為,至少我們不能忘記它,畢竟,這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如今,外國人喜歡過春節,中國人喜歡聖誕節,可以把它理解為世界文化的“大同”吧!

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長時間沒有這樣了。一家人坐在長凳上吃月餅聊天。中秋佳節到了,天氣漸漸轉涼,夜晚帶着一絲涼風吹進院子,卻吹不走院子裏滿滿的月光,月光就這樣徑直地籠着這個沒有路燈的鄉村。

團聚的日子不多,即使在中秋節也偶爾能這樣。奶奶拿出一張小桌子,上面放着月餅和其他一些糕點和水果,祭祀嫦娥。等祭祀完了,就可以吃月餅了。媽媽笑着對我和哥哥道:“怎麼兩個人不搶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畢竟,那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小的的時候,學習不是很緊張,每逢中秋節,大家定然是聚在一起的,我哥哥和總是為了吃月餅爭執不休,在院子裏追逐,結果不小心掉了下來,月餅髒了,誰也不可以吃,但還是免不了批評。

雖覺記憶猶新,卻終感惘然,往事再顧,已經過去十多年了,那時我和我哥哥只有七八歲,都沒有桌子高,時間過得真快,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長大到了對往事的幼稚感到羞澀的'年紀。

月光落在陰影上。爸爸咬了一口月餅道:“村頭張阿姨的月餅味道這麼多年還是沒變過。”又圓又甜,像月亮。

爸爸説,在過去,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每逢中秋,他和姑姑,都也就是爸爸的姐姐,還在月光下纏着曾祖母講嫦娥奔月的故事,一邊吃着酥脆的月餅。那時候的張大嬸還是個姑娘。

現在,我的曾祖母已經去世很久了,過去的三代人已經變成了現在的三代人。

突然想起張若虛説過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歲月從掌心流過,化作月光,盪漾起陣陣漣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還記得童年的嬉戲,在祖母懷中的撒嬌。這一切終歸悵惘,只是愁也罷,憂也罷,光陰不會停息,我們終歸黃土,這便是人生;但守得親人相伴,親情長存,便是人間。

我想“嫦娥應該後悔偷了長生不老藥”,那空曠寬闊的寒宮,那日日月月重複而單調的歲月,即使是不朽又如何?不若這十丈軟紅,雖然生命有限,但情誼永存,九重天外無憂地如何,也不抵這人間有情處吧!中秋佳節不變,明月不黯,人間有意,友情常在。

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八月十五月兒圓”,為了迎接傳統佳節,學校讓我們各班派代表去食堂做月餅,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我樂呵呵地走向食堂,葉老師在食堂等我們呢!一到那裏,葉老師先讓我們排起隊,並告訴我們:“做月餅的師傅馬上到了。”我眼疾手快,搶在了排頭,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王健宇,搶了我的排頭位。我也不敢示弱,與他爭搶起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吧,反正我個子比他高,站在他後面,我也看得清。月餅師傅來了,我閉緊了“河馬嘴”,並拉上了“拉鍊”。

我們來到了葉老師制定的位子上站好。那個伯伯提了個問題:“中秋為什麼做月餅?”我和張為愷異口同聲道:“團員。”後來,師傅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了做月餅的材料、製作方法。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做月餅了。

我們先領來了材料,再按照製作步驟,開始動手了。我摸了一下油酥,黏黏的,豆沙硬硬的、黑褐色的,我偷偷地用手指挖了一點嚐了一口,甜甜的。麪粉呢,當然是軟軟的。我先抓了一小團,雙手拋來拋去,使它變得有韌性。然後,我把這糰粉放在桌板上,用力壓扁,中間放上餡,像包餃子那樣,把周圍的邊拉起來,捏緊。接着,像搓湯圓那樣,在手心裏,左右來回搓,直到圓滾滾為止。最後,在把它壓扁,一個“李獨”牌月餅就完工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把這些月餅寶寶放進烘箱裏去烤了。

第二天,月餅寶寶們出爐了,黃黃的,油亮亮的',還散發着一陣香氣呢。看着這些月餅,我不禁想起了遠在澳大利亞求學的姐姐,中秋是團圓的節日,她卻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不知生活怎樣,學習如何。此刻,我想起了宋朝詩人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弘揚傳統節日中秋節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年的中秋是充滿雨水的。雨兒在中秋前後嘀滴嗒嗒下個沒完沒了,一切都在這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或許將遊子在外對家的思念之情慢慢發酵,變成甘甜的仙露瓊漿,獻給他最敬愛的母親;或許將愛崗敬業的警察叔叔那份無私為社會奉獻的愛心悄悄地包裝成一份最美的禮炮綻放在祖國的一片藍天。

但我卻有點兒失望。已是傍晚時分,灰濛濛的天空中仍然飄着雨絲,而我心頭這時就像籠在一層霧紗中,那煩惱的霧久久不能消散。但我和奶奶仍然沒有死心,一雙小眼和老眼遙望着天空,那目光裏滿是執著。

盼望着,盼望着,月亮在灰雲層中露出了一角。那是淺黃色的,發出一點點微弱的光,無力地射向四處,就像一位生病的`少女。但我心裏仍然是喜悦着,接着盼望,期待着,它露出整個身子,散發出無盡的光芒。

手錶的秒針滴嗒滴嗒走着,一切似乎靜默了很久。迷迷糊糊中,一束耀眼的光芒將整個陽台似乎都灑滿了金粉,抬頭一看,月亮真地出來了,就像一個大玉盤,也像一個飽滿的月餅。爺爺這時也哼着小曲走了上來,嘴裏還叼着一支煙。他一邊看着圓圓月兒,一邊唱着“八月十五月兒明,爺爺為我打月餅”。我還真想嚐嚐爺爺的爺爺做的月餅是怎樣的一種甜蜜呢?

看着這圓圓的月亮,再看看爺爺奶奶微笑着的臉,心裏暖暖的。古今多少大詩人借月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無論相距多遠,我們總在一片月光下,圓月自古以來就是傳遞親情與思念的介質!在這月兒圓圓的中秋夜裏,我沉浸在暖暖的月光中,悄悄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