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推薦】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七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07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七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説起香道,估計十有八九不知其然,或者聯想到上香拜佛。

其實,香道是古代中國的標籤,正如茶道,但也快被日本註冊為他們的文化遺產了。

古代我國,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閒事’。但如今茶道與插花,已成為隔鄰日本的國粹,而香道這門極純粹、極高雅的中國藝術也快被日本註冊為自己的文化遺產了,而徹底煙消雲散了。

古人所言,“焚香看畫,一目千里,雲樹藹然,卧遊山水,而無跋涉雙足之勞。”講的正是,居於斗室之間,燃起一壺名香,再掛上一副山水佳畫,便有一日神遊天下山水,而無腳足之勞的悠然之意。

中國人用香大約起源於秦漢,那時以湯沐香,淨身與淨手在上層貴族日常生活之中都是很普遍的事。到了漢魏六朝則流行道家學説,更是薰香文化大行其道,更繁衍出覆手香囊之類的物品。

接着到了盛唐,薰香已經很普遍了,此時方鑑真和尚東渡,不僅把佛教傳到日本,同時也帶去了與佛教有密切關係的薰香文化。

進入宋代,由於士大夫對物質生活的高標準嚴要求,又從精神層面着力倡導和提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現出博大雄渾的態勢。薰香至此也成了一門藝術,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經常相聚聞香,並制定了最初的儀式。

而今天,國人説到薰香第一想到的卻是佛寺禪院裏已經變的有些畸形的裝神弄鬼的上香了,作為外來宗教,佛門無疑自漢魏兩晉以其需要變相繼承的薰香,然而究其實質早已沒有了那種文化沉澱與精髓。

相比較與隔海的東瀛,在薰香文化發源地的中國大陸,唐宋以後的一千年裏,特別是清嘉道以降,由於戰亂頻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趨於粗疏萎頓,香席的儀式與詩、詞、樂、舞、棋等純粹的藝術形式一樣也日漸式微,隨着國勢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漸退出貴族和文人的清閒生活。這爐香傳至清末,終於在風雨飄搖中火盡灰冷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都説冰糖葫蘆酸,它酸裏裹着甜。都説冰糖葫蘆甜,可它甜裏裹着酸。"聽了這首歌,大家一定想起了冰糖葫蘆,沒錯,今天我就向大家隆重介紹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它酸甜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竹籤上,外面裹着晶瑩透明的糖漿。插在粗糙的稻草棒上,沿街大聲叫賣。這一串串糖葫蘆既像結滿碩果的小樹,又像孔明的草船借箭。到了現在,糖葫蘆的種類發展的很多,有桔子的,有草莓的,還有獼猴桃的......好吃極了!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有好多水果串在一起的---水果大串聯。

看着五顏六色的冰糖葫蘆,我忍不住買下一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先是嘎嘣脆的糖漿,然後就是香甜的水果,真好吃呀!香脆的糖漿甜極了,酸甜的水果味在嘴裏瀰漫着,又互相融合着,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好吃。

糖葫蘆象徵着幸福和團圓,它在北宋時期就十分有名。距今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可想而知當時的街市是多麼的熱鬧啊!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買着冰糖葫蘆。

"糖葫蘆好看它竹籤穿,象徵幸福和團圓。它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

美味的冰糖葫蘆,我喜歡你!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俗話説:瑞雪迎春到,每當天空中紛紛揚揚的飄起雪花的時候,新年的腳步就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每到這時我的心情就是快點讓春節到來,終於農曆的十二月三十日終於到來了。

新年不但熱鬧還很喜慶,下來就聽我介紹介紹吧!我相信人們都很愛吃餃子,到了春節人們到要歡聚一堂吃餃子,給餃子裏頭放一個硬幣,誰吃到到有硬幣的餃子誰今年就最有福氣。吃完餃子我們就可以看春節晚會了,春節晚會的京劇讓爺爺看的津津有味,笑話讓媽媽看的哈哈大笑,相聲讓我們看的大笑。到了零點人們都要下樓放炮,傳説每到冬季就有一隻叫年的怪獸來吃人,人們聽説“年”害怕大的聲音,人們就拿炮來嚇“年”,從此就有了放炮的習俗。

大年七年級家家的孩子都要穿着新衣服到長輩們的家裏去拜年。拜完年,長輩們都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

快樂的日子過的真快呀,轉眼,就到正月十五,我們該收心上學了,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七夕情人節……其中在我國最盛大、最熱鬧、最受人們歡迎的節日是春節。春節還叫過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居住在水裏,每年的除夕這一天出來吃人,人們非常害怕它。有一年的最後一天,一位老奶奶説:“我有辦法對付那個怪物!”年果然又出現了,它向老奶奶的房子走去,看見門上的大紅紙,屋裏燭火通明,年嚇得渾身發抖,忽然又聽見“啪啪”的響聲,年嚇得不知所措,狼狽地逃跑了。從此年再也不敢來了!原來年怕紅色、光、響聲。這一天人們叫做過年,過年就有了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

每次過春節之前,媽媽早早地就把年貨和新衣服買好了,就等春節回姥姥家過年了。到了姥姥家,我發現姥姥和姥爺都在為過年做準備。姥爺在忙着貼春聯,姥姥在煮過年時吃的肉食,而媽媽呢,卻在打掃衞生,這樣春節到來的時候就不用那麼忙活來忙活去了。到了除夕,大家都在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而舅舅卻在準備煙花,等吃餃子的時候燃放。這時餃子煮好了。隨着一聲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一朵朵美麗的煙花,五彩繽紛美麗極了!當午夜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春節才正式拉開序幕,全家人共同舉杯,互相祝願,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我覺得這個節日充滿了熱鬧、喜慶、團圓,在寒冷的冬天過上這麼一個節日迎接春天讓人覺得很温暖。我喜歡春節!

傳統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説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説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説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傳統文化名言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4、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8、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9、精忠報國。

1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1、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1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14、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15、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1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8、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1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小凱得意地看着擺在正室最中間的那把黃花梨木交椅,內心非常慶幸當初沒有半途而廢。

小凱13歲的時候尋着槐花香味,找到了一棵可以遮天蔽日的大槐樹,槐樹底下是傳説中的厚老頭。厚老頭手裏拿着奇形怪狀小刀,在擺弄着木頭,木頭上的花紋活靈活現,是一朵雍容華貴的牡丹。看着厚老頭手裏的木頭曲線弧度柔和自如,小凱內心萌發了一個念頭,他想學這門技術。整個夜晚,這個念頭,在小凱腦子裏揮之不去,一閉上

眼,全都是那朵雍容華貴的牡丹。

太陽還未從東邊升起,小凱便站在了厚老頭的家門口,小凱一次又一次在門前徘徊,最後"砰砰砰",終於響起,厚老頭料定小凱今天要來,剛敲門,門就開了,小孩看着厚老頭非常激動,撓了撓頭説"我想我想跟着你學做好看的木頭"厚老頭會心一笑,點點頭。於是小凱踏進了他嚮往地方,院內擺着各種各樣的木頭,黃花梨木,曇花木在東廊;老榆木,紅木在西廊;散木在正門兩側;而各種粉刻的工具都整整齊齊的擺在了雜物間,小凱心想"原來厚爺爺是這樣整潔的一個人"。對這門工藝的好奇和熱情,讓小凱在短時間內認識了所有的工具,有切口刀,三菱口刀,平口刀,大圓口刀,小圓口刀等等。緊接着,小凱便開始了第一次嘗試在一塊長寬各十釐米的木頭上,刻一片花瓣,這對小凱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每當小凱把木頭刺和刻刀狠狠地戳向自己的時候,厚老頭總會捧起小凱的手,輕輕地吹着冷氣,很快便迎來了落日,而小凱的花瓣就是一坨蛋,看不出模樣,小凱只好帶着遍體鱗傷的手和疲憊的身體回家。

第二天小凱更早的毫不猶豫地敲起厚老頭的家門,小凱因為疼痛用刀的時候不那麼自如,有點發抖。於是厚老頭交給了小凱一個方法,以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扣筆桿,拇指和食指下壓,中指用力上揚抵住刀杆,三指通過力度大小掌握刀的走向和力度,厚老頭的方法對小凱有了很大的幫助。傍晚來臨,這次花瓣可以看出輪廓了,小凱他離開前問厚老頭"為什麼不用木工雕刻機呢?"厚老頭摸了摸小凱的頭説"因為木工雕刻機永遠都刻不出手工匠藝所內涵的精神與文化。"

接下來的幾天,小凱腫大的手已拿不住刻刀,指尖也用不上力。於是厚老頭交給了小凱一些雕刻心法。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複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還有先鑿粗後掘細,三是修光四打磨,五刻毛髮飾紋路,六要着色加上光,七步底座就OK。

就這樣,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小凱對這門工藝的掌握由模糊走向真實,也繼承了厚老頭所傳授的技法,後來和厚爺爺着手打造了一把黃花梨木交椅。

皇皇八載,如彈指瞬間,轉瞬即逝,這把黃花梨木交椅也終於完工,小凱決定帶着厚爺爺的'期盼走入繁華之至,在復興巷開了家門店,他要讓木雕工藝落地生根。

“老老闆這把交椅可真精緻",我的聲音將小凱從深思中拉了回來,小凱笑了笑説"這得從我和我的師傅學徒説起……"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東坡居士的這首詩描述的就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春節。春節是炎黃子孫的傳統節日,是農曆中一年的第一天。正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中華兒女歷來對這一天都非常重視,只要是炎黃子孫,不管他們身在天涯何處,從事什麼工作,都會以相同或者相似的方式慶祝新春的到來。春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悠久的歷史傳統。關於春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曾經有一種叫做夕的怪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後來,人們在和夕做鬥爭的過程中發現,夕這種怪獸害怕人羣、響聲和紅色。於是,人們就聚到一起,用放鞭炮、掛紅燈籠、貼春聯的方式把夕徹底趕走了。為了紀念這一天,人們把這一天叫做除夕。而家人團圓、放鞭炮、掛燈籠、貼春聯等也成為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其實,春節的習俗還很多,比如説,農曆二十三是小年,二十四迎灶王上天等等,從吃到穿、由內而外,每一天都很有講究。可是,隨着時光的流逝,傳統似乎也在悄悄地流逝……

過 去

小的時候,最盼望、最激動、最高興的就是過年。過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我總是纏着媽媽到街上買爆竹,把街上所有的鋪面、地攤轉個遍,美滋滋地去挑我喜歡玩的爆竹。別看我是女孩子,那些鞭炮、震天響之類一般女孩不敢玩的我都喜歡。我覺得動靜大才有年的味道,爆竹聲音越響,來年的日子才會越好!

除夕清早,我把早就準備好的紅紙送給爺爺,請爺爺寫春聯。爺爺酷愛書法,一手漂亮的柳體行書剛勁有力;每次爺爺寫春聯,我都在一旁靜靜地看着,覺得十分有意思。春聯寫好後,我幫爺爺奶奶刷漿糊、貼春聯,年的感覺越來越濃。

貼了春聯就該掛燈籠了,每年掛燈籠的時候我是最積極的。我要幫奶奶和媽媽設計一套懸掛燈籠和彩燈的方案,燈籠上貼什麼字,彩燈擺成什麼圖案,我都會親力親為。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等着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晚了;我一直都覺得春晚是一道文藝年夜大餐,從我懂事起,每年都會一個節目不落地看完,並在整個寒假裏回味。

除夕夜有守歲的習俗,最少也得守到零點。即使是在短暫的睡眠中,我也會夢到第二天早晨穿上新衣服去親戚家拜年的樣子,常常在睡夢中發出“咯咯”的笑聲,自己卻渾然不覺。

大年七年級那天,我與爸爸媽媽準備好所有的吉祥話,到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家挨家挨户拜年,為的就是能多討個好彩頭,當然,也少不了壓歲錢啦!

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兄弟姐妹會自覺地把從七年級到十五的聚會安排好,這半個月裏我和堂兄弟姐妹們難得的聚在一起,撒丫子瘋玩,爸爸媽媽也管不了。過家家、捉迷藏、打雪仗、上網玩遊戲,一個都不會落下。

這一幅幅畫面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雖然年復一年,可是每年都是那麼新鮮,從不會感到厭倦。

未 來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文化歷久彌香。傳統在歷史和文化中孕育,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伴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網絡生活的普及,人們可能更適應一種“快餐式”的生活方式。我擔心,在不久的未來,很可能就是10後、20後這幾代人,他們對中華民族傳統的瞭解會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傳統難以傳承甚至流逝殆盡。傳統的流逝也是文化的流逝、歷史的流逝。歷史、文化、傳統,這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有責任把這種悠久的傳統延續下去,還要發揚光大,讓傳統在新時代裏展現出它應有的魅力!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尋訪了常州有名的運河五號,在這裏我們見到了傳統工業和現代藝術的巧妙結合,陳舊建築和時尚生活的完美融合。

聽説運河五號就坐落在古運河旁。我們就從懷德橋下拐彎,沿着綠色葱蘢的古運河大道一直向前走,一路發現了許多老的建築物,低矮的居民樓、小小店鋪。終於找到了標有運河五號的牌子入口,我們迫不及待地走進去了。原來運河五號裏面有許多老房子,這些都是原來常州恆源暢染織廠的老廠房。一進去,首先投入眼簾的是一座高高的老塔,看了一下旁邊的牌子,原來這是一座污水處理塔。從灰暗的色調和斑駁的牆壁可以看出它一定為這個常州恆源暢染織廠工作了很多很多年。塔的兩邊分佈着整齊的建築,黑磚紅瓦,牆壁上爬滿了綠茵茵的爬山虎,一條一條從地面延伸到房檐,好像在向我們述説着歷史的痕跡。

細細打量着這些古老的廠房,你會發現它卻有着另人耳目一新的內在。有些廠房雖然外表髒亂,但裏面卻重新裝修過,改成了時尚的小店,有温馨的咖啡屋、還有精緻的西餐店。還有的廠房現在已經變成了展覽館和博物館。聽裏面的工作人員説説,這裏還舉辦過畫展、動漫作品展,甚至還舉辦過搖滾樂隊的表演。我們走進一個攝影展覽館,牆上掛着巨幅黑白舊照片,有的清楚,有的模模糊糊;還陳列着一些解放時期的物品,雖然也是殘缺不全,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常州悠久的歷史。

常州人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將一個廢棄的工廠改變成了一個傳統和現代結合的文化交流勝地,它就是常州運河五號。現在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熱愛生活和藝術的人們在此相聚。

Tags:七篇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