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遊兵馬俑作文【精】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遊兵馬俑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遊兵馬俑作文【精】

遊兵馬俑作文1

這個暑假,我和家人來到了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參觀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當我們走到大門口——天呀!我根本沒想到,兵馬俑真的是太出名了,進大門都要排像龍一樣長的隊伍。隊伍裏哪裏的人都有,本地的、外省的、外國的……真是中外聞名啊!

?我們終於進了博物館。可想而知,裏面也是人山人海!長方形的展廳裏,圓拱屋頂下,人挨人,人擠人。有的人只是跟着人羣繞了一圈,啥也沒看到,又跟着出來了。爸爸帶着我拼盡全力的擠了進去。我一看,爸爸已經滿身大汗,衣服都濕了。真是太辛苦了!我拉着爸爸的手,跟着他來到兵馬俑面前。“你看,每個坑裏的兵馬俑都不一樣。對不對?”爸爸一邊用手指着,一邊對我説。

是啊,每個坑裏大約有六七十個兵馬俑。它們大約一百七八十釐米高,俑人的面部表情各種各樣,令人讚不絕口。再看它們的腳下,我定睛一看,都有着一張卡,上面分別寫着“將軍俑”、“文官俑”、“立射俑”等等。它們身份不同,神情和衣着也不一樣。我彷彿看見了秦始皇指揮天下幾十萬兵馬與敵人勇敢戰鬥的.場面。我想,在科技不發達的兩千年以前,兵馬俑全靠古代勞動人民的雙手製成,不正體現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才幹嗎?

遊兵馬俑作文2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丁雅寧,很高興能夠陪伴大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秦兵馬俑位於西安市臨潼宴寨鄉,在秦始皇陵園東側1500米處。這是一個浩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善,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是一支“威武之師”,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兵馬俑不但聞名於中國,而且在世界也是舉世無雙的。大家知道嗎?法國前總統希拉剋曾於1979年親自來中國參觀兵馬俑,連連稱讚説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還讚譽道:“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中國!”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兵馬俑的'1號俑坑,這是所有俑坑中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兵馬俑有八千多個呢。大家看,這是騎兵俑,它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再看,這是陶馬,陶馬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我就介紹到這。下面大家可以細細遊賞,兩個小時後在門口集合。要注意安全,保持衞生。

遊兵馬俑作文3

8月6日,我和媽媽、外婆參觀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兵馬俑博物館。

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分為高級鎧甲軍吏俑、中級鎧甲軍吏俑、下級鎧甲軍吏俑、立射俑、綠面跪射俑、“朝”字跪射俑和鎧甲武士俑。每個兵馬俑身高1.7米——1.9米,體重約200千克。兵馬俑博物館有三座大型兵馬俑陪葬坑,它西距秦始皇帝陵1.5公里,是最早發現的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

根據發現的先後順序,三座俑坑分別編為1號、2號、3號兵馬俑坑。三座俑坑共佔地20000平米,坑內埋藏了和真人、真馬大小相近的陶俑、陶馬約8000件,其磅礴的`氣勢、精美的雕塑藝術撼動人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和“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我真喜歡兵馬俑,我還購買了一套兵馬俑,帶回了上海。

遊兵馬俑作文4

秦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古蹟之一,它舉世無雙,享譽世界。

今天,我們就是為兵馬俑而來的,我們吃過早飯,來到秦兵馬俑博物館。進入大門,抬頭一望,正上方掛着“秦兵馬俑博物館”的金色牌子,我想:秦兵馬俑不愧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啊!一個牌子就可以體現出來。

我們跟着導遊的腳步來到1號坑,聽導遊介紹1號坑是最大的坑。我們站在高處鳥瞰,看到一個兵馬俑緊握雙拳,頷首低眉,頭帶冠。我問導遊,導遊説:“那是將軍俑。”我又問那身披鎧甲,足蹬長靴的是什麼俑,還有那肌肉豐滿的馬是什麼馬。導遊説:“那是蹲射俑和陶馬。”

接着,我們來到2號坑,2號坑應該是有許多將軍俑的,因為我看到了1號坑裏的將軍俑一樣。導遊説:“2號坑還有許多沒有被髮掘的兵馬俑”

緊接着是3號坑,導遊説:“3號坑是俑坑裏是存武器的最大地方。”這裏的兵馬俑的`氣勢,一看就是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真的是太神奇了,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了成為考古學家,去發掘還沒有被髮掘的兵馬俑。

遊兵馬俑作文5

今天,媽媽帶我去參觀秦兵馬俑。今天天氣很熱,萬里無雲,我的心情很激動。因為我終於可以親眼看到世界的第八大奇蹟了。

秦兵馬俑!就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總共用了三十八年建造,卻仍沒有建好,最可惜的是,它們被髮掘後,陶俑遇見了氧氣,顏色大多數都被氧化掉了。而且有的兵馬俑還被破壞,沒有頭部,橫七豎八地躺在俑洞裏。

秦兵馬俑剛出土時,許多的兵馬俑都碎了,專家到現在仍在修復他們,但這並不影響它的逼真。秦兵馬俑不但每個人的臉部神態各異,動作也很逼真,而且細節很多,比如手掌上的婚姻線等都可以看見。

考古專家們在挖掘兵馬俑的時候,挖出了不少泥土。它們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風風雨雨從不長草,就是因為那些泥土裏面加了個東西—糯米水。加了糯米水再炒土,就不會長草了。美國總統克林頓就拿到過一個用這些土做的複製品,現在博物館有賣迷你版的。

總結一句,今天的.天氣實在是太熱了,但我還是很高興,流連忘返。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歷史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遊兵馬俑作文6

各位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希望和大家度過一段既開心又美好的時光。 我將帶領大家去看秦兵馬俑。

遊客們!請看這就是 秦兵馬俑 不過可能看不太清楚,請大家向下鳥瞰,看!秦兵馬俑可真不愧是當年秦始皇所向披靡的大軍,可真威武啊!遊客們你們知道嗎?當年秦始皇帶領着大軍可是打到哪就勝到哪裏哦。這羣大軍可真是久經沙場啊!

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活動吧!但不要亂扔垃圾哦也不要將 秦兵馬俑弄壞了,做一個文明的遊客。兵馬俑分為武士俑 騎兵俑 等每一個秦兵馬俑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珍品。

好了,今天的旅遊到此結束希望大家下次再來旅遊我還是大家的導遊哦!親愛的遊客們再見了!

遊兵馬俑作文7

8月1日,我們坐車來到臨潼參觀中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我們先來到面積最大的一號坑,這裏的'兵馬俑是最多的,有幾百個戰士俑,還有戰車俑,氣勢恢宏。那些士兵俑原本是彩色的,但是出土以後很快顏色就被氧氣氧化沒有了,現在都是泥色的。

二號坑比一號坑小,但是這裏的兵馬俑種類多,有騎兵、戰車和步兵,在這裏陳列着將軍俑、鞍馬俑、跪射俑、立射俑以及銅車馬。

三號坑是面積最小的,裏面的兵馬俑數量也最少,這裏是一、二號坑的軍事指揮部。

這些兵馬俑製作起來應該很費功夫,每一個都和別的不一樣,秦始皇大概徵用了許許多多的工匠來製作兵馬俑吧。

遊兵馬俑作文8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西安觀看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作文秦始皇既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傑出人物,又是一位極端殘忍專斷的暴君。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為了鞏固統一成果,實行了不少有益的措施,同時又幹了種種殘暴的事情,他13歲即位便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1974年西安市臨潼縣西洋村的村民在打井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些破碎的.陶俑和青銅兵器。從此正式建立了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分一、二、三號坑。還挖掘出土並修復完整的一組秦陵銅車馬。三個俑坑的建築結構,均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機構。秦俑平均身高1米8身不同的服侍,手持不同的兵器,亮出不同的姿勢。站立在不同位置。每件陶俑陶馬精雕細刻、形象生動、神態逼真。

千人千面、栩栩如生。這就是我眼中看到的世界“第八大奇蹟”。

遊兵馬俑作文9

秦始皇陵落座在鳥語花香的驪山。

在離秦陵不遠處,就是由成千上萬個石頭人組成的兵馬俑。當進入一號坑時,首先進入眼簾的是由三排武士組成的.“敢死隊”。他們手握兵器、武功蓋世、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兵馬也精緻細膩,有一次,某國總統來兵馬俑訪問 ,他嚇了一大跳“這馬不會踢我一腳吧?” 這説明陶藝馬跟活生生的一樣!

所有的兵馬俑要5年後才完全挖出來,5年後,我一定要在來這裏,來見證兵馬俑這偉大的歷史場景!

這就是我的兵馬俑一日遊。

遊兵馬俑作文10

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回到老家陝西,有幸遊覽了聞名中外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

兵馬俑位於西安市東南驪山腳下,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了,據説是一位農民伯伯在打井時偶然發現的。

走進兵馬俑遊覽區,到處都是美麗的花草樹木和仿古建築。

兵馬俑有三個大坑,我首先遊覽了一號坑,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支雄偉的`軍隊,相信世界上任何軍隊見了兵馬俑都會膽怯而退。他們的造型千奇百怪,有的在駕車,有的在騎馬,還有的在牽馬,簡直就跟真的一樣。

接着又遊覽了二號坑、三號坑,裏邊陳列着許多出土的兵馬俑,整齊地列着隊,好像正在接受秦始皇的檢閲。

聽説兵馬俑是秦始皇為了自己在九泉之下不會被他殺掉的人的靈魂打擾而建的。

我真的很佩服做兵馬俑的這些人,他們把兵馬俑做得那麼逼真,如今也很難找到這樣的能工巧匠了。

我為我的老家有這樣的風景而感到驕傲。

遊兵馬俑作文11

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家人一起去了西安看望親人,我們對聞名世界的兵馬俑很喜愛,所以,我們去了兵馬俑。

那是一個炎熱的晨假,我都快被熱成烤乳豬了。為了更快地到兵馬俑,我們乘車去兵馬俑。

進入兵馬俑後,用人山人海來比喻兵馬俑的人數,一點也不誇張,因為我快要從烤乳豬變成豬肉餅了,好不容易擠進去了,終於,我們看到了舉世文明的.兵馬俑。

兵馬俑的樣子很獨特,一雙烔烔有神的大眼睛,好像再説:“這場戰鬥,我們一定能打贏!”有一些兵馬俑單膝跪着,一隻手拿長矛,好像馬上就可以站起來,攻擊敵人,成千上萬的兵馬俑站在坑裏,守衞着陣地,望而生畏,讓敵人看見就遠遠的嚇跑了。

兵馬俑的做工和仔細,每一根頭髮都能數的清清楚楚,每一個兵馬俑都想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似的,讓人過目不忘。

我看完兵馬俑後,便到處亂逛,沒想到逛進了一間小屋子裏,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圖片,我全部看了一遍,發現最好笑得是一張戴藍墨鏡的兵馬俑,好像在度假,好玩極了!

兵馬俑在我的腦海裏印象最深了,這更能體現了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和藝術,我永遠也忘不了兵馬俑!

遊兵馬俑作文12

提起長安,人們不禁會想到秦始皇的阿房宮,楊貴妃的華清池,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雄偉壯觀的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西安臨潼,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據記載,秦始皇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

跟着導遊,我們一起進入大廳,一種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空中瀰漫着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氣息。一個個神態各異的兵馬俑,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汗水。

我們來到1號俑坑時,彷彿看到了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當我輕輕地走近他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們輕微的呼吸聲;當我閉上雙眼,好像看到了他們馳騁沙場,英勇奮戰的身姿。那驚心動魄的廝殺場面,一個個騎士俑,駿馬上長槍飛舞,寒光閃閃,英勇殺敵……一種豪邁的感情油然而生。

在展廳,我看到了五花八門的秦國兵器,雖年代久遠,依然鋒利無比。最珍貴的銅馬車,通體用青銅鑄造,車身有精美的圖案,盡顯秦始皇當年駕車風采。

這次秦始皇兵馬俑之旅,我不僅領略到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宏偉氣勢,瞭解了超羣的製陶工藝,還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要保護這些藝術品,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它、瞭解它!

遊兵馬俑作文13

今天我就要參觀兵馬俑了,心裏充滿了期待。總是會想着:“兵馬俑到底大不大?”到了兵馬俑才知道,兵馬俑真的很大,從大門口到展廳還要坐十分鐘左右的電瓶車呢!

到了兵馬俑展廳的'門口,看見了幾個大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兵馬俑一共有3個坑,進了大門緊接着就參觀1號坑。進去參觀才知道:原來兵馬俑是在地底下的,密密麻麻一大片!而且每個兵馬俑的表情差不多,可是如果仔細看還是有差別的。我發現每個兵馬俑的衣領後面都有人刻字,我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轉身問媽媽,媽媽説:“這樣就可以找到製造人呀!”

聽了導遊的講解,我還知道:每個兵馬俑的身高在2米左右,體重在120—130斤左右;兵馬俑原來都是有顏色的,可是顏色遇到空氣後就剝落了,只剩下土的顏色。

今天不僅玩的開心,還收穫了這麼知識,真高興!

遊兵馬俑作文14

世界有七大奇蹟,如果再加上陝西西安的秦兵馬俑,世界就有八大奇蹟了。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媽媽來到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參觀。剛進博物館大廳,我就被它宏偉氣場震撼了,我站在高處往下看,只見大坑裏的兵馬俑一行行排得十分整齊,像一支龐大的正要上戰場的精鋭部隊。我想秦始皇能統一中國,這樣的軍隊一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早有耳聞兵馬俑姿態各異,成千上萬個裏面是找不到一模一樣的兩個的`,所以,我接着又仔細端詳了一個個兵馬俑,只見它們面部神態、服飾、髮型各不相同,但是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有的緊握雙拳,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思念親人。真是一幅幅精美的藝術珍品。

我最喜歡還是兩輛銅車馬,不僅製作精巧,而且構思新穎。一輛車還有蓬蓋,這大概是最早的房車吧。

走出兵馬俑博物館,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靜。這個文化和藝術的寶庫,的確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這個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文化遺產。

遊兵馬俑作文15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參觀。

法國總理希拉剋曾説過:“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國。”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炎黃子孫們的驕傲。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一號俑坑,映入我眼簾的兵馬俑陣營排列整齊,造型生動,形象逼真,連兵馬俑的頭髮絲都細緻入微,只是破損嚴重,不過已經被工作人員成功修

復,有的沒手、有的沒頭、還有的東倒西歪的,棚頂上還有焚燒的痕跡,聽導遊説這是當年項羽放火燒了兵馬俑,本身是木頭的棚頂,木頭燃燒盡現在只剩下凹槽

了。

前面是三排敢死隊,他們沒有帶任何武器,筆直的站在前面,顯得精神抖擻,又像是在觀察敵情,再看看後面的`將軍俑,他們昂着頭,眼睛注視前方,像要隨時發號

施令,準備衝鋒。還有一些未挖掘的區域,是用塑料薄膜覆蓋着,最後是兵馬俑修復區,我看見很多碎片放在一旁,工人們把碎片磨成末泥修復殘缺的陶俑、陶馬。

壯觀美麗的兵馬俑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的財富,也是歷史發展的一種見證。

Tags: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