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諸葛亮的作文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諸葛亮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諸葛亮的作文15篇

諸葛亮的作文1

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機妙算而聞名。他為子孫的打算,也是算計得比較久遠的。他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説到他的兒子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正器耳。”

諸葛亮擔心的是: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説:“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樸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這就是説,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慾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可見,諸葛亮讓子孫生活儉樸,是為了使他們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説“超俗”遠大!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着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裏。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裏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裏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孃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麼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説。

師孃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裏,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孃笑着説:“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於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餵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諸葛亮的作文2

1800年前,一位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東方智者,穿越歷史的風塵,款款走向舞台的中心。從此,人們無不為他的凜然正氣所感召,為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為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為他的聰明才智而傾倒。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連同他的名字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卻偏偏遇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歎和唏噓,無限的崇敬和思考。

縱觀他傳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對”對天下局勢的'遠見卓識;又有“舌戰羣儒”對東吳謀士的磅礴氣勢;有“草船借箭”對天氣及曹操洞若觀火的預測和揣摩;更有“火燒赤壁”對戰事的胸有成竹……

初出茅廬,他“火燒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個狼狽而逃;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七星台上巧借東風,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他六出歧山,屢戰屢勝,使魏軍帳中首屈一指的司馬懿也聞風喪膽;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他依然笑容滿面,在一座空城上悠閒地彈琴……

為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明知那裏有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葭萌關下,他毅然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説服馬超投降。他從未有過私心,一心一意追隨主公劉備,為蜀漢大業嘔心瀝血,為民為國死而後已。

白帝城託孤,劉備將子劉禪託付於他,並稱如若其子不才,即可自立為蜀漢之主。但他並沒有被飛黃騰達與金錢名利所迷惑,身體力行表明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回饋了皇叔當年“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劉備死後,他“安居平五路”退去曹丕四路軍馬,沒有讓魏國乘人之危而滅蜀的計謀得逞;在其後的九年中,他開始計劃和準備北伐。先是以德服人地“七擒孟獲”,解除了蜀漢的南部之憂;而後六出祁山(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北伐中揮淚斬馬謖,大擺空城計,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公元234年,54歲的他積勞成疾,不久便與世長辭。五丈原,成了他生前最後一個戰場,也成了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他這一生,為了戰爭拼搏了二十多年,從隆中對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將一生託付給戰場。他能言善辯,卻從不油嘴滑舌;他威信極高,卻從不張揚個性;他神機妙算,卻從未孤傲輕敵。誠如散文大家樑衡所言:“1800年前,他輸給了曹魏,卻贏得了從此以後所有人的心……”

在歷史的風霜裏,他羽扇綸巾,緩緩從歷史中走來,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揚,金戈鐵馬止步於千里之外,浩浩敵軍殞命於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有超人膽略和傑出軍事才能的三國英雄,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偉人!

諸葛亮的作文3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是他輔佐劉備創建了西蜀政權,傑出的他功勛無量。但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無暇的嗎?

諸葛亮的確才華橫溢,剛出茅廬在新野一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在赤壁之戰中,聯合東吳把北魏打得損兵折將,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擱淺。隨後諸葛亮憑藉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奪取荊州,建立了蜀漢的第一個根據地。最後取西川,建立蜀國。但諸葛亮在用人上,實在令人難以折服。

諸葛亮做事謹小慎微,事必躬親。在街亭一戰中,就是因為諸葛亮太過於自負,起用根紅苗正、世代將門之子、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導致街亭戰役失敗。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來衡量一個人,讓人才不能盡其用,只能被機械化地指揮。諸葛亮不給別人一絲創造、發揮的機會,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從、像似任人搬弄的滾木礌石。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説:“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太自負,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的眼光是沒錯的,最後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國後期的`大將軍。在五虎上將先後故去後,和北魏對抗的大將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襲長安。諸葛亮不聽,認為是冒險。由此以後,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沒有一次成功。諸葛亮認為魏延狂妄自大,腦後有“反骨”,總是不大重用魏延。這和毛爺爺相比,可以説是大相徑庭。在延安時,許世友拿着槍逼問毛爺爺。誤會解除後,許世友成為毛爺爺手下的一員只可信賴的戰將。

後來司馬懿對部將説:“若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長安必失。”魏延天天積怨在胸,終於在諸葛亮剛剛踏上命赴黃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説明,諸葛亮不太會用人。一個押糧官進不進糧食,都得請示諸葛亮,説明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典故用在諸葛亮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功不可沒。西蜀滅國,諸葛亮債責難逃。

和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魏國至此時止,人才濟濟,必然導致魏強蜀弱。繼諸葛亮之後,蜀國大將姜維九伐中原時,以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此時的廖化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較,西蜀將才匱乏到已捉襟見肘程度。這和諸葛亮培養人才方面的失誤不無關係。

綜上所述,諸葛亮給我們的教訓是,用人不能求全責備,要唯才是舉,要發現每個人的最最閃光的點。

諸葛亮的作文4

“三顧平分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獨坐在幽幽的燈光下,翻開泛黃的書頁,千百三國英雄好漢在紙上來往穿梭,淹沒在歲月的流沙裏無法自拔。唯有你,孔明,將一個“義”字演繹的淋漓盡致。夜深人靜,唯有一個渺小的身影,仍在念你,痴你。歷史雖是湍急的河流,而你,卻始終不曾被磨滅。你,究竟是多麼的驚天地,泣鬼神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隆畝,身居卧龍崗的你,是如此年少,又是如此的多機。不求聞達於諸侯,一心隱於深林,看透天下諸侯的'追名逐利、爾虞我詐。卻又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終究,在玄德的三顧拜訪之下,感其誠意。為其奔走效勞,為之後的蜀國打下了根基。為了報着小小的知遇之恩,你鞠躬盡瘁。將今後的一生時光,賭在了劉備的宏圖霸業之上,這是何等的忠義?何等的堅毅果決!最終,“將星隕落五丈原”,連同你的遺憾與傷感,一併埋在了我的心頭。唯有你的忠肝義膽,默默守護着輝煌過的蜀都。

可還記得當年,你的運籌帷幄?火燒博望坡、樊城用計、赤壁之戰,“卧龍”的名號在敵軍的兵馬間傳蕩,令敵軍聞風喪膽。縱觀三國,又有誰,能與你一較高低?比周瑜,你胸懷廣闊;比龐統,你謙實可靠;而比起郭嘉,你甚能逆天改命。“死諸葛能走生仲達”,想來,確乎。

八陣之圖在你的手中掌控自如,手中的羽扇一揮,頃刻之間,檣櫓灰飛煙滅。天文地理,奇門遁甲,古今兵法,無所不通。魯迅曾言“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也唯有你,才能做到波瀾不驚,心如止水。除了你,還有誰,能夠撫琴談笑,與空城之中退敵百萬?

末年的你,將先帝崩殂的悲痛埋於心中,默默替昏庸的後主重拾霸業。便有了陸游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你的文言措辭,又擋下了多少黑暗昏庸的湧流?早已不可悉數了。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為了這所謂的漢室,親力親為。哪怕到了最後的最後,病入膏肓,仍思巧擺七星燈,望欲逆天改命。在離開的最後一霎,沒有一絲對於死的畏懼。唯有此生再不能為漢室討賊,興復大漢的遺憾。以及,愧於先帝的哀思。耿耿忠心,可至於此,流芳百世,也是理所應當了。

千言萬語説不盡我對你的崇拜,相隔數千年的時光,我仍可感受到你的靈魂的温度,依舊炙熱,依舊強大。彷彿在述説在自己的一生,表達對先帝的感激涕零。而我,也只能默默從書上懂你,懂你……

夜已深,我漸入夢鄉,夢裏,一位手持羽扇,瀟灑自如的軍師,站在狼煙四起的戰場上,出神地觀摩着……

諸葛亮的作文5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在我閲讀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書中人物,有安利柯,有馬小跳,有哈利波特,還有貝克……其中,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他機智聰明的特點廣為流傳。這個特點可以從一些事中看出來。

草船借箭就講述了一個諸葛亮靠聰明才智機靈處事的故事。

赤壁之戰時,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趕製十萬支箭的要求,諸葛亮聽後表示:三天即可。周瑜一聽大喜過望。諸葛亮為完成此事向魯肅借船,妥當後,帶魯肅一起向江面進發。凌晨,江面霧氣霏霏。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二十隻船連在一起,向曹營進發。這時,諸葛亮又叫士卒將船擺開,橫於曹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命弓箭手向江中亂射。箭全部射在了諸葛亮船上的稻草人和草縵上。諸葛亮“借”到了箭,可曹操卻氣急敗壞。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機智的特點。如果他當時沒有想到這個處事方法,他就不會得到這麼多箭,他自己也要遭受苦難,而孫劉聯軍就有可能被曹軍打敗。其實在生活中,機智非常重要,它能幫你解決諸多問題。

還有一件事可以體現諸葛亮聰明的特點:“孔明智勝司馬懿”。

諸葛亮第二次伐魏時,為補充軍糧,想去割小麥。得知司馬懿早就作好了防備,諸葛亮就下令準備三輛同樣的四輪車,每輛車派24人推着,一千人護衞,車上坐着假扮的諸葛亮。第二天,諸葛亮坐車誘敵,司馬懿派兵追,卻怎麼也追不上。這時,左邊又出來一個同樣的`“諸葛亮”,也坐着同樣的車。司馬懿很納悶,以為有埋伏,忙領兵回營。此時,諸葛亮已將小麥割完了。

這件事也可以體現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是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讓司馬懿聞風逃跑的。

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有過像諸葛亮這樣機智處事的事。

在我上一年級時,我第一次嘗試着自己坐公交車到學校去,一開始一切都平平淡淡的,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一個我不認識的人出現在我面前,他似乎不懷好心。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搭訕我了,他聲音尖細細地説道:“小朋友,你要到哪裏去啊?”。那時,我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心裏不停地糾結:我理不理他呢?理吧。算了,不吧。理吧……經過好久的糾結,我決定不理他,他等久了似乎失望了,就氣呼呼地走開了。我逃過了一“劫”。

當時真是有驚無險,如果我理了他,我就有可能被……如果我當時不夠機智,我就做不出這樣的決定。

學習諸葛亮這種機智處事的方法很有用,我們要學習並運用它。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諸葛亮才為我所敬佩,是他教會了我這種辦法,當然,它獨有的機智的精神更為我所敬佩。

諸葛亮的作文6

炎熱的下午。原本清涼宜人的天氣,不想卻在近一段時間裏忽地就變得熱起來了。明晃晃的陽光,伴着過高氣温,炙烤着行人。5月1日,我們乘火車趕往武侯祠。

那天天氣很炎熱,坐在火車上,由於開着空調,感覺不到絲毫的熱。望着窗外,鐵路兩邊翠綠的樹,只覺得一顆又一顆的映入眼簾,然後又飛快的從眼中飛過。

走進大門,重重殿宇莊嚴肅穆。一條在很多古建築中都很常見的中軸線一直向裏延伸,不見盡頭。偌大的院子,植滿柏樹,綠蔭是有的,但“森森”卻談不上。杜甫筆下的那些柏樹,只能成為一種記憶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選擇了一個時間和家人武侯祠訪古。漢中武侯祠號稱“三國聖地”,得天獨厚,“諸葛大名垂宇宙”和“三國正統”的儒家思想,所有這些,皆不可或缺。

“武侯祠”匾下,印着郭沫若的手筆“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如“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等等。諸葛亮在靜遠堂中塑置,大殿門口有一幅對聯曰“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徜徉在武侯祠的堂前殿後,仍然無以為解。就這樣行走在丹桂掩映、樓臨荷池、茂林修竹、紅牆曲徑之中,心卻又飄向那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感歎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情懷

來到正殿,那便是諸葛亮的雕像了,那金身塑像的諸葛亮端坐正中,綸巾羽扇,雙目凝思,神態自若,彷彿胸有百萬雄兵,妙計千條。望着塑像,有關他的種種事蹟和傳説,那樣熟悉,那樣清晰。

“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空城計”……一樁樁,一件件,千古流傳,讓人們百聽不厭,百談不倦。而他的旁邊正是兩位蜀國大將,也是和他一起為了蜀國的事業打拼的忠臣。關羽,這位在三國演義裏被羅貫中稱為“戰神”的英雄,氣宇端莊的立在那裏,右手拿着與他征戰多年的.寶刀,左手捋着自己的鬍鬚。張飛,他的雕像和關羽比起來則遜色許多,瞪着眼睛,凶神惡煞的樣子,左手拿着丈八點鋼矛,像是一直在為諸葛亮守衞。

在諸葛亮被後主強令回到成都後,知道自己離西去之日不遠,便託付姜維為自己的徒弟,讓姜維待自己死後,支持大局,具三國記載,姜維的才能在當時只能算二流,諸葛亮在無奈之下才選擇了做自己的接班人。當時蜀國已無良將才子,只因為諸葛亮在世期間,不知道挖掘人才,用人只用自己覺得滿足自己要求的人。導致在危難時刻,沒有能擔當大任的人。此乃諸葛亮的第二個遺憾。

武侯祠,將一個人的精神和人格,把老百姓的追求和嚮往,濃縮在了一個古樸的庭院裏,向世人昭示着。

盤桓在武侯祠,彷彿蕩悠在1500多年前的歷史長河之中,心中無限感慨。憶當年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代臣君並肩闖下江山,到頭來只留下翠柏紅牆。

諸葛亮的作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首來自《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讓我們回到了戰亂的年代,讓我們領略了英雄的風采。

他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化身。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年輕時,他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後來好友徐庶把他推薦給了當時處於危難中的劉備,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的故事。傳説“木牛流馬”和“孔明燈”就是他發明的。

在我眼中,諸葛亮是料事如神、無所不知的神人,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令我景仰。

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曹丕死後,曹睿稱帝。諸葛亮認為北伐時機已到,就派馬稷鎮守街亭。想不到馬謖因自負、固執,不聽別人勸告,照搬兵書,結果被司馬懿打敗了,失去了街亭。司馬懿又來攻打諸葛亮駐守的'西城。可是此時西城內兵士只有兩三千人,怎麼敵得過司馬懿。諸葛亮急中生智,運用“空城計”,讓兵士們裝扮成老百姓在城內街道掃地,而自己卻在城樓上焚香撫琴。司馬懿以為諸葛亮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就撤兵了。

諸葛亮才華橫溢,功勛卓著。他不負眾望,初出茅廬就把曹操打得丟盔棄甲。在赤壁之戰中更是大顯神威,他舌戰羣儒,和東吳上下各方面進行了複雜曲折的鬥爭。他以過人的膽識與智謀利用大霧天氣深入曹營,草船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在奪取荊州的過程中,他三氣周瑜,逼得周瑜咬牙切齒,飲恨而亡。他巧借東風,使八十三萬曹軍瞬間灰飛煙滅。諸葛亮忠心耿耿,信守諾言。劉備在白帝城病危之時,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牢記囑託,一心一意輔佐劉禪。他為恢復漢室決定北伐,六出祁山,寫下了前後《出師表》。他把一切責任擔當在自己的肩上,最終心力交瘁病死軍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後世對他的真實評價。

雖然諸葛亮料事如神、無所不知,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是常人,他也有缺點。他曾讓關羽擔當重任,駐守華容道,攔截曹操,卻忽略了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放走了曹操;他注重人才,卻不能知人善用,深知街亭的重要性,也明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還是派馬謖鎮守街亭,致使街亭失守。為了嚴明軍紀,他只得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既是幸運的,又是悲哀的。他能被“伯樂”賞識,卻不能達成最後的心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留給世人的只是一聲長歎!但他的智慧,他的自信,他的忠誠,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被人們永遠傳誦。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迴響。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遙望歷史,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談中。

諸葛亮,你瀟灑的背影離我們並不遙遠。

諸葛亮的作文8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中,有這樣一位奇人:他生於公元181年7月23日,卒於公元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今山東省臨沂縣人。曾任蜀國丞相,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和發明家。説到這裏您已經知道他是誰了吧?是的,他就是鼎鼎有名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智慧超羣。他的智慧到了常人不能及的程度。以至於民間傳説他會神機妙算,能呼風喚雨等等。實際上,他也是凡人,“只不過”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無所不知的大智者。

在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最令我折服的是有關木牛流馬的傳説。之所以稱之為傳説,是因為人物極其傳神,故事特別神奇。

據説諸葛亮當時為了解決戰爭中糧草的運輸問題,潛心研究出一種運輸工具——木牛流馬,用它來運糧草,效果很好,“人不大勞,牛馬不食。”不料魏國的司馬懿知道了此事,心想:“這哪兒行!”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天晚上,當蜀軍的運糧隊經過山谷時,突然遭遇魏軍埋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丟棄的幾匹木牛流馬被魏軍趕了回去。司馬懿召集了能工巧匠,命令他們依葫蘆畫瓢,很快二千多匹木牛流馬被仿製成功。諸葛亮得知此事後,暗喜道:“他們中計了,我們就等着牽現成的吧!” 過了幾天,他命手下大將王平率兵成功搶得了二千多匹裝滿糧草的木牛流馬。魏軍哪裏肯罷休,窮追不捨,蜀軍見情況不妙,就扭動了木牛流馬身上最隱祕也最關鍵的機關——舌頭。魏軍追回了木牛流馬,可是怎麼也牽不動,抬也抬不走。這時,王平再次領兵前往,又奪回了木牛流馬,然後將木牛流馬的舌頭扭轉過來,長驅直進,魏兵因為疑神疑鬼,所以最後只能帶着萬般的無奈和不解離開了。他們怎麼就不動動腦筋:“這些既不吃草也不喝水的傢伙,他們的舌頭是幹啥用的?”這正應了那句話:“用智慧武裝起來的人才是最難戰勝的。”

諸葛連弩、八陣圖也是這位智者不朽的傑作。更令人叫絕的是連我們百吃不厭的饅頭也出自他手。相傳,當年諸葛亮率兵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來祭祀。愛民如子的.諸葛亮當然不會殺這麼多人去祭祀。次日,諸葛亮以麪粉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做祭祀。自此以後有很多祭祀就採用了饅頭,後經不斷改進就成了我們今天餐桌上的饅頭。

諸葛亮是一位軍事天才,非常擅於指揮打仗。他的藝術造詣也毫不遜色於他的軍事才能。他的篆書,八分,草書都很出色,據説赤壁大戰後,在戰事非常緊張頻繁的時候他也不忘臨池揮毫。

他還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就是我崇拜的超凡脱俗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諸葛亮的作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户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歎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藉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説:“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説“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諸葛亮的作文10

簡陋草廬,搖曳的微弱燭光,穿着單薄的長衫,你還在讀書,夜裏的風格外大,那半截蠟燭幾次被點燃。你對這一切早已習慣,數年的寒窗苦讀,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你飽讀詩書,滿腹才華,出生的年代,社會的動盪局面,全都註定了你的命運,你要心繫國家。好友徐庶已經跟從了劉玄德,當年其你的同學和朋友也都各擇其主,而你,那條卧龍,卻還是“卧龍崗散淡的人”。你,也許還在等候着,等候那知己者。終於,你等候的人來了,那個“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的劉玄德,來了。思賢若渴,謙虛誠懇,猥自枉屈,三顧茅廬。終於,三次的等候將你打動了。踏出茅廬,願此生為主公效力,永不違背。

動亂的局面,等待你大展拳腳。初至軍營,有誰知道你的本領呢?但是老天也惜英雄,很快就給了你機會。你一把火,燒遍了博望坡,更阻擋下了曹軍追趕的步伐。一把火,隨燒的博望坡一片淒涼,卻將你在軍中的威信大增。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你從未然人失望過。漸漸,你讓主公從一個小小的軍閥壯大到成為了鼎力的三國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從關、張相繼去世,主公一直悲傷不已。太累了,主公在南征北戰那麼多年以後,終於要倒下了,信任你,於是,“白帝城託孤”留下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還有一個等待着管理的蜀國後,主公就走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當初那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都走了,如今的蜀國,還有幾位你的故人呢?

也許是怕了你,也許是想鑽空子,那狡詐的曹孟德竟然動用了司馬懿—那個除了忠心都與你不相上下的人。你知道他,知道他是個可以同自己抗衡的智士,所以此次迎戰倍加小心,派出了飽讀兵書的`馬謖,並將自己所有的計謀都和盤托出。可惜啊,怪都怪那馬謖自以為是,帥相不和,痛失街亭,司馬的軍隊驍勇善戰,連得三城,有貪得無厭奪你西城。軍隊都在外作戰,哪裏還有什麼兵力來抵禦司馬的兵呢?你守着一座空城,同司馬演了一場戲,城樓上,只有左右兩琴童相陪,你是“有無又埋伏有無有兵”。琴聲悠悠,音律平穩,騙過了司馬,同時也騙走了那十五萬曹軍。

蜀國,雖有你讓敵人喪膽,可是,多少年的“鞠躬盡瘁”,你也老了,而那所謂的“陛下”,是昏庸又無能,根本就扶不上牆了,可你還在堅持着,你還在為先主效忠。你用自己的人生來回報先主草茅外的三次等待。為何不廢了阿斗,自立為王呢,先主臨去前不是都准許了麼?況且你還在軍中深得人心,必會使蜀國恢復往日的風采。可是,你沒有,最總還是做到了你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士為知己者死”你做到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先帝的賞識與敬重,讓你甘願為蜀而操勞。你是忠的,但你並非是人們所認為的“愚忠”,不不不,你又怎是一忠字可評的呢!

你走了,是帶着遺憾走的,遺憾自己未能完成先主多年以來的夙願。

你走了,上空中那照亮着蜀國一方國土的那盞孔明燈,滅了,落了……

諸葛亮的作文11

我上回讀《三國演義》,看到劉備攻打東吳,結果中了陸遜的計謀,打了一個打敗仗。劉備自己也退到白帝城,過了沒多久就被氣死了。他打仗時,軍師諸葛亮不在,無法為他出謀劃策。但如果給諸葛亮和劉備一人配一把5g手機……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我想着下面的情景。

一個悶熱的夏天,漢昭烈帝劉備帶着蜀漢軍隊來和孫吳打仗,陸遜僅僅是率軍隊修築防禦工事,不和劉備打,無論劉備怎樣叫陣都堅持在營地裏該幹嘛幹嘛,除了打仗。劉備不知如何是好,使者派出去幾十個了,戰書也下了好幾回了,連寫字用的墨水也快沒了,但人家還是不來打。無事可幹的劉備只好對着東吳的'軍營幹瞪眼。

眼看着天氣越來越熱,戰士們都來和劉備抱怨。劉備開始還不以為意,但手下人來投訴的越來越多,他也不得不開始注意起來了。要是再不聽,搞不好會引起兵變吶!不行,絕對不行,不能讓陸遜那娃娃看我大漢的笑話。劉備想道。

於是,他把將領們叫到一起,準備開個會討論一下要不要移營。結果就是各大將領們一致同意,因為近來蜀漢官兵們的進言太多了。就在這節骨眼上,劉備的手機響了,是軍師諸葛亮,“主公啊,‘伐吳’行動進行得怎麼樣了?”“唉,丞相快別提了,陸遜一直拖到現在不出戰,天氣可是越來越熱。朕和將領們正在計劃換個地方紮營。你打得正好,幫我們考慮一下去哪裏。”“千萬別移營!”電話那頭的諸葛亮顯得異常激動,“要是移到那些樹木多,比較陰涼的地方紮營,是對我們官兵有利沒錯,但對陸遜也有利啊。您想,陸遜那邊只要隨便找個刮東風的天氣來個火攻,咱們必敗!況且現在正好是夏日,東風天氣比往常多。”“那咋辦?要是官兵們的抱怨繼續增加,搞不好就引起兵變了。”

諸葛孔明微微一笑,“咱們可以來個將計就計:對外面放出風聲,特別是要讓陸遜知道咱們已經移營到那些樹木多,更陰涼的地方了,然後故意放點營帳和哨兵在那裏,陸遜就絕對中計。咱們再把主力埋伏在四周,等陸遜帶着官兵們來準備火燒連營時,就可以把它們一舉殲滅了!”

“軍師所言,實屬妙計!好,那朕依你。”劉備把這個計策告訴了各位將軍們,並吩咐立即按諸葛亮的做法執行。

陸遜果然上當了,不知在他算計劉備時,有沒有想到自己也在被算計?他找個東風天,讓軍隊帶着火種到了假營,發現只有幾個空空的營帳,一個人也沒有。而四周,蜀漢主力的喊殺聲由遠而近……

如果諸葛亮有手機,也許《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就要重寫了。這一戰後,孫吳被蜀漢所滅,佔據了整個南方,倒也不是沒機會和曹魏政權爭天下,再次復興漢室。

諸葛亮的作文12

夜,已深。

燭光照亮了帥帳。他吃力地轉了個身,拿起銅鏡,想看看自己的容貌。

淚,在眼中漸漸形成一個晶亮的環。朦朧中,他看到在隆中的自己,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淚,滑過蒼老的臉龐,燭光搖曳的鏡子裏,他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臉,而是那顆被揉碎的心。

白髮,如病毒一般,蔓延在他烏黑的頭髮中,今天,似乎看不到黑色的髮絲了。

他用手輕輕地敲了敲牀檐,低聲説:“傳姜維。”

一位身披線紅鎧甲,邁着方步, 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走到牀前,跪下來,雙手抱拳:“丞相請指示。”

在姜維身上,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到這兒,他嘴角上揚,理了理散亂的長髮,臉上也有了幾分血色。

姜維有些不知所措,把頭壓得更低。

“伯約,把我扶起來,巡營。”

姜維愣住了,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巡營。”他深邃的眼眸中多了幾分光彩,又有幾分堅定,更多的,則是一種決心。

他很清楚現在是什時候,司馬懿與他兩軍對峙,準備放手一搏,而且這個同樣精明的人也猜出他現在的情況。那一句:“你家丞相小吾六歲,若撐不住,便是輸了。”想到這兒,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他剛走出營帳,一陣寒意襲來,他迎着蕭蕭寒風一步一步艱難前行,沒走多遠,便覺吃力,視線也越來越模糊。但他內心一直有個聲音:“不能倒下,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這麼多年了:先帝走了,關、張走了,士元走了,孝直走了,子龍也走了。現在,自己便是孤身寡人了。

他走上車樓,拿起那熱悉的羽扇,挺直了腰板,面對四萬大軍,完成了人生中最後的演講。

在演講中,他忍着痛苦,保持着平穩的'聲音,鼓舞士氣。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相信:白衣羽扇的丞相又回來了,他們依然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河對岸,司馬懿軍營中忽然燈火通明。魏軍將土心頭的恐懼被釋放了出來。司馬懿又想起了魯城之敗,對諸葛亮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回營後,諸葛亮一頭栽下去,不省人事。

昏迷後醒來,他看見一干武將跪在地上拭淚,他努力撐着牀檐,坐起身,他雙眼凹陷,發白的臉消瘦得只剩皮包骨,花白的頭髮在燭光下也黯淡無光。

他緩緩拿起白羽扇,撫摸着玉八卦圖,把它貼在臉上,此刻,他感覺它們都在呼應自己,道着別,他貼着這個陪伴自己一生的扇子,任淚肆意橫流,內心稍稍平息後把羽扇遞給費禕。

“文偉,交給月英。”

所有人都知道,訣別的時刻到了。

他艱難地下了牀,向西跪下:“臣有負於先帝囑託,我到地下再向您謝罪!”他整頓衣冠,坐上帥椅,眼睛裏的光一點點消失。

忽然,一顆紅紅的東西落入溪中,乃是一顆隕石,姜維一遍遍唸到:“天石落了,丞相走了……”

時隔千年,每當我在背誦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想到那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心中就湧起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歎惋之情。

諸葛亮,已在我心中活成了一束光,永不隕落。

諸葛亮的作文13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陽都人,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名可謂聞名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曉。

諸葛亮被歷代人所稱頌,原因有很多。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學識淵博的俊傑。他精通政治,綜觀天下,所以才會在隆中被劉備諮詢時作出“天下三分”的英明論斷;他足智多謀,瞭解別人的性格,所以才會有“草船借箭”、“空城計”的故事流芳百世;他心胸開闊,明知周瑜是嫉妒他的才能而專找他的麻煩,但為了東吳和西蜀兩國的友好,他從不計較;他公私分明,內外同法,陟罰臧否,不曾異同,贏得了將士們的愛戴和尊重;他從不偏私,曾揮淚斬馬謖;他自出山輔佐劉備興復漢室以來,就一直對劉備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他為劉備外平戰亂,內修政理,從未有過一絲鬆懈。在他40歲之際,還親自帶兵伐魏、伐魏前還滿懷深情地向蜀後主上書,提醒劉禪要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治理好國家。諸葛亮可謂一片丹心昭日月,一生無私獻蜀國啊!

我們每個人都應學習諸葛亮這種為國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不論年齡、種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文化的多少,都應時時刻刻想着為國家服務,為民族服務。

諸葛亮確實不愧為一代忠臣,一世良相。但是,我個人認為諸葛亮也有不可取之處。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只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平平凡凡、安安靜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沒想過要平定亂世,沒想過要解救百姓於戰亂的水火,這就不免太狹隘,太自私了。不但如此,他還非要劉備委自枉屈,三顧草廬,才肯與之見面,看來,諸葛亮是太耍大牌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社會嚴峻的竟爭,決不能隱居“山中”;不能懷抱利器而不去施展,不能消極等待別人來拜訪自己,發現自己,而要學會主動出擊,自己推薦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我們現在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就應該隨時隨地站出來為國家作貢獻。我們的能力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國家給的,人民給的。為國家效力,為人民辦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或許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管他什麼國家,我只要自己過得寧靜,過得舒適就對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哪來個人的寧靜幸福?我們生是國家的人,死是國家的鬼,我們就是為了能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添上自己的色彩而出生,而來這世上走一回的。

俗話説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點瑕疵的玉才是好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個人都有優劣兩面性。就像事情一樣,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有美的一面,也有醜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所以,我們對於人或事,應從多方面去認識、評價。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偉哉,諸葛亮!

諸葛亮的作文14

戰火連天,紛爭不斷的三國時代,英雄輩出,人才濟濟。其中,有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直被後世所歌詠、讚頌。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品質直到今天都為我們所尊崇,他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之所以到今天,人們都仍然極其敬仰諸葛亮,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成功刻畫。羅貫中明顯是一位封建正統人士,當時正處於東漢末年,漢的貴族都為劉姓,而蜀漢政權正好是由劉氏宗族的後裔劉備統率,自然受到羅貫中的支持和推崇。而作為劉備手下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諸葛亮也就自然而然的被頂到了風口浪尖。《三國演義》中許多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諸如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都是不存在的。草船借箭是孫權和曹操打仗時用的計謀,借東風根本就是虛構,三氣周瑜完全在貶低周瑜,人家自己中箭中毒而亡,羅貫中偏要説人家氣量小,被氣死的,而空城計其實本為曹操所為,而羅貫中卻非要把它強加到諸葛亮的身上。因此,我認為諸葛亮並非什麼神仙般的存在,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只不過經自身努力而脱胎換骨罷了。

當然,我也不否認諸葛亮十分優秀,他的確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也無愧於軍事家這個稱號。火燒新野,僅憑一萬左右軍隊擊潰曹軍十萬人馬;華容道,巧妙地讓重情義的關羽放了曹操一條活路;荊州,趁曹吳兩軍交戰之際派精兵佔領了中原之要地,奪得主動權,為今後攻打益州墊定了基礎;南蠻地帶,七擒七放孟獲,巧妙地安撫了南蠻的人心,解決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五丈原,憑藉火攻差一點滅掉司馬懿,只因天公不作美才最終功虧一簣。諸葛亮一生整內政、分外憂,為劉氏政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終年僅53歲。

相對於諸葛亮的優點來説,他的`錯誤實在是少之又少,但這些錯誤卻是他最終大業未成的極其重要的原因,在這其中有兩點完全是由於他自己計謀不當而導致的失誤。

一點就是用人不當。諸葛亮一生精於計算,算敵人,算透了敵人的千計萬計;算友人,算出了友人的真實面貌;算自己人,算出了自己人的缺陷和失誤。他千算萬算,算透了天,算透了地,他的無與倫比的算計,偏偏在重要的時刻掉了鏈子,那就是街亭失守,那個和趙括一樣紙上談兵的馬謖,差點使得諸葛亮全軍覆沒,蜀漢政權差點慘糟滅頂之災,幸虧司馬懿生性多疑,不敢繼續進軍,要不然這個問題體現出諸葛亮的過度自信,也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義氣用事,千萬不能因為友情、親情而影響自己的正確判斷。還有一點,諸葛亮只顧自己盡情發揮,對手下人才的挑選和培養有所欠缺,至使在他積勞成疾,霸業未成而含恨離世後,蜀漢政權便一蹶不振,直至覆滅。

總的來看,諸葛亮確實值得我們敬佩,他勤奮聰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兵法、熟記律法,蜀漢的內政外交全由他一個人包乾。他發明的木流牛馬、留給後世的多種多樣的陣圖都令人驚歎,只可惜最終仍然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正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啊!

諸葛亮的作文15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説: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着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羣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悦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Tags: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