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優秀調查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9W
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優秀調查報告1

卻藉助商品展銷會的形式,擅自使用“中華”、“全國”等字樣,並在宣傳單上編造虛假信息,以“廠價直銷”、“低價甩賣”等名義,加上現場贈送一些小禮品等形式,銷售過期積壓商品或假冒偽劣商品,特別是在農村及邊遠地區舉辦的一些服裝、日常生活用品、保健品等商品展銷會,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個別酒店、賓館等會展場所提供者為謀取私利,招攬、組織開展展銷活動,不嚴格履行對入場主體的資格審查義務,致使許多證照不齊的經營主體進入商品展銷會從事違法經營活動,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廣大消費者對商品展銷會產生厭惡和牴觸心理。

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優秀調查報告

二、商品展銷會監管中面臨的問題

(一)違法經營行為發現難。工商部門不能通過登記審批事先了解商品展銷會情況,只能通過日常巡查,或是通過關注廣告、互聯網等宣傳媒體,發現商品展銷會線索。不少以推介會、諮詢會、講座形式出現的商品展銷會,舉辦場所往往在各酒店、賓館內部,執法人員難以發現;個別舉辦者故意將開展時間定為週末或下午下班後,逃避監管;那些利用車輛深入農村開展流通展銷的經營者,更是和執法人員打起了“游擊戰”,對這類展銷活動發現較難。

(二)違法違規案件查處難。許多以出售保健品、保健器材為目的的商品展銷會往往打着免費講座、舉辦推介會的旗號,吸引消費者,最初幾天只展不銷,即將結束時才開始“最後一賣”。執法人員對其進行檢查時,現場往往找不到產品實物,無法對其是否構成違法經營行為進行認定。等到出現投訴,工商部門介入查處時,展銷人員早已人去樓空。

(三)案件調查過程取證難。取證難主要表現對參展產品質量、商標侵權認定難。目前對產品質量的監測以及對商標是否侵權的認定程序複雜,所需時間也較長,而商品展銷會時間短,流動性大,往往是認定結果還沒到,商品展銷會已經結束,相關責任人也不知去向。此外,因為對食品等一些商品的抽檢有抽檢基數的限制,對於那些先展後銷的商品展銷會,如果在檢查時其現場產品數量達不到抽檢基數的要求,只能放棄抽檢。

(四)消費利益受損維權難。一是投訴舉證難。商品展銷會往往在進行現貨交易時未能出具真實有效的銷貨憑證,工商部門受理投訴後,經常由於消費者無法提供有效的購物憑證,難以追究經營者的責任。二是售後服務難。特別是對那些異地辦展的經營者,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三包”無法實現,售後服務無法保障。三是責任追究難。對一些異地辦展,或查無下落的當地參展商追究責任時難度較大,異地尋找當事人增加維權成本和難度,對場地提供方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進行追償時,往往因為找不到具體的展銷會主辦者而導致消費者投訴事項難以處結,可操作性不高。

三、加強商品展銷會監管的對策

(一)健全完善商品展銷會預報機制。為避免出現監管滯後的現象,要充分發揮基層工商所信息靈敏,反應快速的特點,加強對重點場所的日常巡查、充分利用覆蓋全市的12315申訴站網絡,密切關注各種媒體發佈的商品展銷會宣傳廣告、海報、街頭傳單等,及時掌握各轄區內商品展銷會開辦情況並向市局預報,市局將基層所上報情況進行彙總分析後,有針對性地制定巡查計劃,從而推進監管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使商品展銷會的監管由登記審核向屬地監管、日常監管過渡。

(二)全面建立部門聯動監管機制。由於商品展銷會的一些經營活動仍需進行嚴格的審批,如廣告的發佈等,這就使得工商部門事先獲知商品展銷會基本情況成為可能。建議在系統內建立起市局職能科室與基層工商所之間的聯動機制,如商標廣告科在受理涉及商品展銷會的廣告登記備案後,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告知市場合同科,然後由市場合同科根據屬地管轄,通知相關基層所實施重點監管,基層所在監管結束後,再將監管情況反饋給市場合同科,形成執法合力,努力使監管實現無縫對接。在系統外,加強與公安、消防、文化、安監、經貿委等部門的溝通,拓展信息來源渠道,及時發現商品展銷會舉辦線索,獲取更多的信息支持。

(三)探索建立商品展銷會備案機制。為破解監管中存在的查處難,取證難等問題,建議建立商品展銷會備案制。按照屬地管轄原則將備案權下放到基層工商所,並製作商品展銷會備案申請書,對備案申請人(單位)、備案人(單位)聯繫地址、聯繫方式、參展人員構成、商品展銷會名稱、展銷地址、場地使用證明、展銷商品類別等內容進行備案登記,對展銷商品中涉及食品的,要求參展方必須出具食品衞生許可證、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等審批證件,並提交參展商品產品檢驗報告,無法提交相關材料的,堅決不許其進入商品展銷會經營。各基層所對商品展銷會實行展內巡查,並在一些大中型商品展銷會內設置12315維權投訴點,加大現場駐點比例,對一些容易引起消費投訴的商品展銷會加大巡查監管頻率,力爭全程監控,規範參展經營者展銷行為。

(四)建立消費維權先行賠付機制。建議商品展銷會在進行展前備案時,由商品展銷會舉辦方按展銷商品的總價值的“2%—5%”交納 “消費維權保證金”。在展會期間或者在展會後,發生消費者投訴,經鑑定和調查核實,侵權行為屬實的,可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使用這筆“保證金”對消費者先行賠付。“保證金”的保留期限根據商品的保質期限來確定,一般不超過6個月。保留期屆滿後,未出現消費投訴情況的,全額退還“保證金”;出現消費投訴的,則根據賠償情況及保證金剩餘情況,辦理退款手續。通過這種做法,促使商品展銷會舉辦方嚴把參展商准入關,避免因展銷商一走了之而造成消費者投訴無門的尷尬局面。

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優秀調查報告2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共有學校80所,其中國小41所、國中3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包括民辦天華藝校)、特殊教育中心校1所,與體育局聯辦學校1所。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國小生人數92329人,其中外來人口學生數41106人,佔比44.5%;在校國中生人數38515人,其中外來人口學生數11598人,佔比30.1%。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通過政策引導、經費保障、佈局優化、質量提升等手段,不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十二五”期間,我市先後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江蘇省義務教育發展先進縣(市)、江蘇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縣(市)等榮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政府主導,強化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我市目前實施的是“市鎮兩級,分級辦學”的體制,教育經費全部納入市鎮兩級財政預算,實現學校預算單獨編制,並出台了《江陰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管理辦法》,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對政府專項資金每年由財政局出具績效評價報告。“十二五”期間,我市教育財政投入累計101.1億,除20xx年外我市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比例均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全市中國小生均公用經費均高於省基準定額。調研中我們也瞭解到,鄉鎮教育財政支出一般佔到年度財政總支出的40%以上,有的鄉鎮甚至達到60%。

2、規劃引領,促進城鄉辦學資源均衡。按照學齡人口變化和城鄉用地佈局的調整,我市制定完成了《江陰市域教育設施佈局規劃(20xx—20xx)》。近幾年來,全市結合校安工程建設,大力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辦學條件,促進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化。目前,鄉鎮義務教育學校設施條件明顯提升,新建中國小硬件普遍優於城區學校條件。同時,市政府注重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通過開展教育共同體建設,將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從而在教育資源共享、學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學幫扶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逐步形成管理理念互補、教師教研互動、教育資源互助的共同發展模式,目前全市中國小共成立25個學校發展共同體。其次,搭建“江陰教育網絡教研和資源平台”、“江陰教育科研網站”等新系統,創建校級資源庫及管理平台,分類整理骨幹教師的教案、論文、試題等資源入庫,實現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在校際間共建共享。目前,全市所有學校均通過光纖接入教育城域網和互聯網,共享網絡課程、虛擬實驗室、數字圖書館等優質資源,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

3、政策引導,推進素質教育區域均衡。按照國務院、省市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我市20xx年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示範區創建工作的意見》,併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對鎮(街道)政府的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考核評分,落實獎勵和責任追究制度。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已嚴格實行按照施教區就近免試入學的原則,均衡編班,杜絕了重點班、快慢班、特長班、實驗班等違規和變相違規行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擇校生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內,星級高中計劃外招生逐年下降,至20xx年計劃外招生全部取消,招生全程實施網上報備、網上錄取,招生過程公開透明,促進了教育均衡公平。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以合格率、完成率和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指標的評價體系,深化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國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和優秀率逐年提升。20xx年,合格率和優秀率分別為98.77%、5.83%,學業水平也整體提升,而全市所有國中學校會考全科合格率標準差由20xx年的15.87降為13.9,學校間學生學業水平差異逐年縮小。

4、多措並舉,不斷優化教師隊伍。在全市教師隊伍編制總量無法突破的情況下,採取多種舉措,緩解教師隊伍總量缺員、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一是以五年為週期,按照“退一進一”的政策核定每年招聘教師數量,優先向國小傾斜,學科上增加音體美學的招聘數量。二是開展義務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工作,通過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方面的激勵政策,鼓勵富餘教師通過培訓跨學科任教,緩解結構性矛盾。三是返聘退休教師,緩解缺口矛盾。

5、落實政策,保障特殊羣體學生權益。我市把新市民子女就學納入全市教育發展規劃,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新市民子女就學的同城待遇,專門制定《關於做好新市民子女入學(園)預登記報名工作的實施辦法》,實現新市民子女就近免試入學,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新市民子女就讀人數達52704人,國小階段部分鄉鎮學校新市民子女就學人數比例甚至超過了本地户籍學生人數。其次全面保障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我市從20xx年秋季起,實施殘疾兒童少年15年免費教育政策,並且對特殊學校的日常公用經費予以普通中國小10倍標準撥付。全市形成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辦學體系,確保殘疾兒童少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特殊羣體學生100%接受義務教育。

  二、存在問題

從總體上講,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照國務院及我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要求和標準,還存在着一些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區域間不均衡、城鄉之間不均衡和學校間的不均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條件差距依然存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件水平普遍提升,但薄弱學校依然存在,對照省市辦學標準,城區如澄江中心國小、花園實驗國小等國小生均建築面積普遍不足。大部分鄉鎮學校辦學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但像華士中學、璜土實驗國小辦學條件依然比較差。隨着新市民子女就學人口增加,少數用工大鎮班額超標、校舍緊張的矛盾再次顯現,而國家二胎政策實施後,不久的將來,這種矛盾將更為突出。

2、教師隊伍建設亟待突破。從數量上看,自20xx年實施的“退一進一”招師政策短時間內難以彌補前期連續6年“退二進一”政策造成的`歷史欠賬,至20xx年,教師在編人數相比20xx年減少了620人。目前除城區部分國中因教改和並校造成教師政策性超編外,鄉鎮國小、中學普遍缺編、缺員,由此也造成臨聘教師數量不斷攀升。據統計,目前全市各鎮(街道)國小臨時聘請教師就有687名。其次,年齡結構不合理。全市教職工年齡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特徵,未形成合理年齡梯隊,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斷層現象,這將造成未來某階段教師集中退休而導致青黃不接的問題。

3、優質教師資源校際不均。城區學校師資力量明顯比鄉鎮強,教師隊伍尤其是骨幹教師隊伍配置不均衡,鄉鎮學校骨幹教師引進難,留住更難的問題突出。即使在同城區域,優質教師資源依然集中在幾所傳統名校,學校之間、城鄉之間過大的教學質量差距也導致學校生源的不均衡,如南菁國中與暨陽中學雖然相鄰,南菁國中生源爆滿,而暨陽中學卻生源不足。當前,雖然城區學校之間大力推行了骨幹教師相互交流的舉措並取得實效,但城鄉之間的骨幹教師交流比較鮮見,骨幹教師向城區單向流動的現象有增無減。

4、編制外教師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由於編內教師數量長期無法滿足教學任務需求,由此產生了大量編制外教學人員,包括編外用工、代課教師、臨聘人員等不同性質人員,尤其在鄉鎮學校,編外和臨聘人員普遍存在,比例也很高。如周莊實小缺編80人,臨聘人員77名,佔全部教師(380名)近五分之一。而由於臨聘教師與編內教師擔負相同的崗位職責,工資待遇上卻相差甚遠,同工不同酬問題既導致招聘教師質量難以保障,也導致編制外教師隊伍的不穩定。

5、民辦教育發展滯後。全市民辦教育發展舉步維艱,難以突破,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全市僅有一所民辦學校(天華藝校),難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教育多樣化、高端化的需求。目前,市政府也未出台扶持民辦學校發展的相關政策。據瞭解,周邊縣市中,張家港市目前有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9所,其中常春藤實驗中學成為區域名校,在校學生20xx多名,旭東學校是專門招收新市民子女的民辦學校,從幼兒園到國中在校學生6300多名,有效分擔了公辦學校的壓力。

  三、幾點建議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法》的法定內容,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義務教育的剛性要求,目的就是為了使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的各級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備配備、師資配置、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處於一個比較均衡的狀態,為適齡兒童、少年享有公平、公正接受義務教育提供保證。對照國家、省、市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我們建議市政府需着力在以下幾方面努力工作:

1、加大投入,促進薄弱學校標準化提質改造。針對全市依然存在一批薄弱學校的現狀,市政府要加快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進度,強勢推進、着力實施,促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與提升。要學習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有序推進。要按照省、市對於義務教育學校的建造標準,實行標準化建設和設備配置,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防止追求“高大上”,解決大校額、大班額的問題,早日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均衡發展的目標。

2、優化機制,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是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無錫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按照核定編制數配齊配強每一所學校的專任教師,逐步做到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及骨幹教師比例大致相當”。因此,市政府要創新激勵機制,促進全市區域內師資水平均衡發展。要借鑑先進地區“校長職級制改革”、教師“市聘校管”等有效經驗,着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進取心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校長隊伍,採取交流任職、扶弱結對等手段,提升薄弱學校管理水平。要擴大優質教師資源的統籌調配力度,加大對到農村、鄉鎮薄弱學校任職的骨幹教師的獎勵力度,從制度上、績效上支持骨幹教師交流到鄉鎮和薄弱學校,充分發揮其業務引領作用,促進薄弱學校提高教學水平。要在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等方面對鄉鎮和薄弱學校的教師給予特殊的傾斜,使鄉鎮、薄弱學校的骨幹教師引得進、留得住、紮好根、結好果。

3、完善政策,緩解教師隊伍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矛盾。市政府要認真研究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尤其是鄉鎮學校普遍缺編、缺員的現實問題,面向未來,謀劃長遠,按照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生源變化、佈局調整等情況,加大年度招錄計劃,防止“有編不補,長期聘用代課人員”等與省市有關政策相違的做法,逐步解決學校教師缺員過多、年齡斷層等問題。在當前有編制而缺員的情況下,要探索研究教師招聘的創新做法,由政府統籌,核定年度用編情況,統一招錄,在數量上適度擴大,質量上嚴格把控,待遇上統籌,逐步滿足義務教育學校對教師的需求。要按照《江蘇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20xx—20xx)》文件精神,優先補足配齊鄉村學校教師。

4、創新突破,完善編制外教師隊伍管理。在當前生源規模有增無減、教師編制數量無法突破的情況下,編制外用工將成為目前甚至今後更長時間內彌補編制不足的重要途徑。市政府要高度重視編制外教師這個羣體,正視教師在專業上、工作性質上的特殊性,加快完善編制外教師的管理機制,統籌規範各鎮(街道)的用工標準,嚴格用工程序,從源頭上保證教師隊伍素質。要依法落實編制外教師的工資待遇,激發編制外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

5、深化改革,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民辦教育不但可以彌補公辦教育資源不足,同時也可以滿足人民羣眾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市政府要加快研究我市民辦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台促進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儘快將民辦教育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引導民間資本、社會力量投入到民辦教育特別是高端化、差別化私立學校建設上來,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民辦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