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貧困情況報告15篇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57K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貧困情況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貧困情況報告15篇

貧困情況報告1

20xx年9月我鄉把貧困村環境治理和脱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治理與發展、保護與建設並舉,緊緊圍繞貧困村環境治理,將環境衞生整治作為重點,不斷改善貧困村人居環境,實現了居住環境持續改善和貧困村脱貧發展的雙贏。現將我鄉貧困村環境治理情況報告如下:

一、明確工作目標

我鄉堅持以“找準問題、全面整治、精準扶持”為工作方針,改善貧困村環境衞生整體面貌,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加快美麗新村建設步伐,為促進鳳凰村整體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重點解決鳳凰村垃圾亂倒、柴草亂堆、牲畜敞放等一系列問題,不斷改善周圍環境,形成健康良好的人居環境;

(二)為貧困村配備保潔員,落實專人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垃圾清理和路面清掃,保持周圍環境乾淨整潔;

(三)積極推動衞生村創建活動,為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奠定基礎。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1、廣泛開展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健康幸福生活的宣傳活動,動員羣眾積極主動參與環境衞生整治和庭院衞生整治活動,營造深厚的輿論氛圍,使環境衞生整治活動老少皆知、人人蔘與;

2、加快推進貧困户住房改造。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相關要求,對鳳凰村5户建檔立卡貧困户進行住房改造,提升貧困户居住條件,改善其生活環境衞生質量;

3、加強農村環境衞生的宣傳,引導村民勤打掃室內和庭院衞生,做到隨髒隨打掃,保持庭院衞生整潔,農耕器具和生活物品擺放整齊,室內每天堅持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4、集中開展農村生活垃圾亂倒、柴草亂堆、牲畜敞放等環境衞生整治。徹底改變農村亂扔亂倒、亂排亂放現象

貧困情況報告2

為了掌握全區貧困學生的情況,**區婦聯深入22個鄉鎮中、國小和4所區屬中學對貧困學生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的摸底調查,調查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

**區20xx年在校學生58110人,其中1-9年級50945人,高中7165人。1-9年級貧困學生4107人,佔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校學生的8.1%。其中國小生36323人,貧困學生2407人,佔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校學生的6.6%;國中生14622人,貧困學生1700人,佔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校學生的11.6%;高中7165人(普高5364人,職高1801人),貧困學生1903人,佔高中在校學生的26.6%。

二、貧困學生的現狀

20xx年下學期以來,國家對九年制義務學生實行了“兩免一補”政策,即:免書籍費、免學雜費,給予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費。1-9年級學生屬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免書籍費和學雜費。貧困家庭寄宿生的國小生每年補助生活費700元,中學生每年補助生活費1000元。高中學雜費和寄宿費(以20xx年上期為例):高一每學期學雜費1664元,高二每學期學雜費1369元;高三每學期學雜費982元。寄宿費女生每學期200元(公寓樓),男生每學期120元,生活費每月300-500元之間。高中學生平均每學期的學習、生活費用約4000元,加上其他費用,每年約10000元。

家庭貧困不只是交不起學費的問題,還有很多學費之外的費用,如吃飯、穿衣、治病、學習資料等。由於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存在,導致有的貧困家庭學生輟學。從調查的情況看,國小輟學現象少,只是極個別的學生因身體、智力等原因輟學。國中輟學生(20xx年9月至今)473人,佔在校國中生的3.1%;高中輟學生333人,佔高中在校學生的6.2%。

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重視下,大多數貧困學生對待家庭貧困能持樂觀態度,能積極向上,奮發圖強,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但是也有少部分貧困學生因家庭貧困膽小、自卑、不合羣,怕別人嘲笑、看不起,進而自我封閉,自暴自棄,成績一落千丈。

三、貧困學生的貧困原因分析

我區貧困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少部分來自區城下崗失業和無固定工作家庭。從全區摸底的情況看,貧困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地處偏遠山區,經濟狀況差,收入低。這部分貧困學生3334人,佔在校學生的5.7%。這類貧困學生有3種情況。

1.自然條件差,無經濟來源。如湘江鄉八年級學生趙琴,家住廟子源村香草組,距鄉政府20公里,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近年來,由於林區封山育林,限制砍伐,返貧現象嚴重,加上父母沒文化,缺乏經營頭腦,家裏無其他經濟收入,生活非常困難。

2.田地少、人口多,讀書子女多。如:界牌鄉大林江村(沱江鎮五小就讀)李恆,家裏4口人一畝田,父母文化程度低,外出打工掙不了錢,生活艱難。大錫鄉中心校六年級學生劉曉豔,家裏三姐妹,大姐是株洲中醫學院大二學生,二姐是**三中高三學生(因家庭貧困,現已輟學外出打工)。加上爺爺、奶奶、父母,一家七口人,靠父母微薄的打工收入支撐全家。

3.父(母)下崗失業。如:**一中高一學生黎斯潔,父母都是**國有林場下崗職工,爺爺奶奶年邁且常年有病,家裏靠吃低保和父親打零工維持生活,家裏貧困讓她有輟學的念頭。

(二)本人或家人因重大疾病、事故、災害導致貧困。這類情況的貧困學生1481人,佔在校學生的2.6%。這類貧困學生有3種情況。

1.本人或家人患重大疾病,入不敷出。如白芒營鎮中心校五年級學生徐千紅,家住石角嶺5組,家裏6口人,本人兩年前查出患有白血病,現在每天需吃藥,每季度需到長沙湘雅醫院化療、輸血。其父母智力低下,每天外出賣苦力。河路口中心校一年級學生廖麗姿,父親20xx年患尿毒症,藥費花了30多萬元,爺爺將自己的腎捐了一個給父親,現在每月還要吃6000多元的藥才能維持生命,一家六口人全靠爺爺一人的退休金生活。小圩鎮中心校鍾土蘭、鍾水旺兩姐弟,家住繡球村鍾家組,上面還有兩姐姐,其母親智商低下,父親患肝癌已到晚期,依靠社會救助才得以生存。

2.因禍致殘。如:小圩鎮練江村國小一年級學生陳穎,父親因車禍變成植物人,家中欠下鉅額債務。東田鎮中學七年級學生徐珍珍,母親去世,父親因車禍喪失了勞動力。

3.重大災害給生產生活帶來影響。如:沱江鎮一國小生鄭建華,家住富江路,今年因火災房子被燒,現在租房住。務江鄉中心校六年級學生李光耀,家住胡青村苟仔坪組,去年因山洪,住房被泥石流沖垮,建房非常困難。

(三)父母離異、單親和失去雙親家庭。這部分貧困學生有1105人,佔在校學生的1.9%。這類貧困學生有4種情況:

1.父母離異。如:務江中心校三年級學生盤鑫,父母離異後沒人管,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大錫鄉中心校二年級學生趙麗婷,父母離異後,隨父親生活,父親上要贍養爺爺奶奶,下要撫養一雙兒女,生活壓力非常大。

2.父(母)一方死亡。如:**二中高二學生林付妹,年幼時父親去世,姐弟二人上學全靠母親。母親現在精神恍惚,做不了事,儘管自己學習成績好,但即將面臨輟學。**職業中專七年級學生楊琳珍,幾個月時,母親去世,父親將其交給外公外婆後再也未聯繫和撫養過,外公已去世,現在與70多歲的外婆相依為命。

3.孤兒。無父母,跟隨祖父母生活或由其伯、叔、姑撫養。如:白芒營中學七年級學生胡建,家住神仙洞十二組,父母去世後跟隨爺爺生活。**三中高二學生奉秀繁,家住濤圩漢衝村,父母去世後,跟隨伯伯生活。

4.遺棄兒。自小被親生父母遺棄,被他人收養。如:大圩鎮中心校五年級學生鍾遇輝,自幼被父母拋棄,被單身養父收養後,由奶奶帶養。巖口鋪完小六年級學生唐撿愛,遭父母遺棄後,被現在的養父母撿養,養父母已年邁,外出打工不可能,種田也力不從心。

貧困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不是貧困學生本身的過錯,但是貧困卻使他們失去了應有的快樂和夢想,承擔不該承擔的生活壓力、精神壓力和社會壓力。貧困學生應該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特別是政府的關愛。

四、解決貧困學生問題的建議

1.增加貧困學生家庭成員的就業機會。我區下崗失業現狀較為突出,夫妻雙雙下崗或一方下崗另一方收入較低,很容易導致家庭貧困。有的雖然解決了低保,但低保只能維持最低生活水平,對於一個有子女在校讀書的家庭來説,光靠低保是不夠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使其就業。因此,勞動就業部門要加大培訓力度,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擁有更大的就業空間。同時,優先考慮貧困家庭成員就業,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機會。

2.整合資源,加大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助學投入。將品學兼優貧困學生(特別是高中貧困學生)的生活、學習費用納入救助統籌範疇,使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能安心學習,出好成績、出好人才。第二,發揮部門(如民政、人社局、工會)作用,加大對低保户、下崗失業、困難職工家庭學生的救助,對這些家庭考上大學的子女給予資助,切實解決貧困學生的後顧之憂。第三,設立愛心助困基金會。組織愛心助學捐款活動,將社會各界、慈善機構捐助的資金由教育局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幫助最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

3.給予貧困學生更多的關愛。首先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要密切關注貧困學生家庭動態,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其次學校老師要定期走訪貧困學生,加強與貧困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精神鼓勵和智力支持,讓貧困學生正視貧困,戰勝困難,從而奮發圖強,學有所成。第三,開展結對幫扶。婦聯、團委充分發揮羣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開展“愛心結對”、“愛心幫扶”、“愛心救助”等活動,使貧困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自卑,不因家庭貧困而放棄學習。去年,我們爭取同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龍春明的支持,幫助5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同時,我們還爭取了北京兒童慈善基金會的“童緣”項目(此項目落户沱江鎮二小),在沱江鎮二小成立貧困山區少兒藝術團,挑選60名貧困兒童、留守兒童不附帶任何條件的進行書法、美術、舞蹈等方面的培訓,並搭建平台,讓他們有機會走出瑤山,走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通過我們牽線搭橋和其他部門的支持、配合,“愛心結對”、“愛心幫困”、“愛心救助”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貧困學生的問題不是個別現象,靠一個人、一個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政府主導,部門支持,社會參與,共同關注。把幫助貧困學生成長成才作為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貫之下去。

貧困情況報告3

一、大來林場自建場以來始終是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管理模式,由於職工要吃飯,林場要生存,生產經營上發生轉型,開始無限額的進行採伐用材林和防護林,造成森林資源急劇減少,注重採伐,放鬆營造,出現退林還耕現象,一度形成農莊、農場狀況,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惡化,生態失去平衡,乾旱、水災、風沙連年發生,造成惡性循環,進入20xx年後,由於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開始退耕換林,恢復植被,但還解決不了林場資金不足,貧困的現象發生。

二、 林場現狀

(一) 資源狀況

現有森林面積3801公頃,其中人工林面積為1958公頃,天然次生林面積1843公頃,森林蓄積量223171立方米,其中人工林159067立方米,天然次生林64104立方米。

林場建於1970年,人工造林工作是從1967年正式開始的,現有的人工林都是67-85年前的,而且林分質量較差,森林撫育採伐下來的多是一些幹形彎曲的被壓木,經濟價值很低,落葉松人工林皆伐是林場森林採伐工作中主要採伐方式,佔每年採伐量的70%以上。

1、 主要經濟來源

(1)木材生產

經濟來源主要為木材的產值,全年產值75萬元。

(2)農田承包

農田是林場又一項經濟收入,全年農田承包收入10萬元。

(3)其它收入

營業外收入3萬元。

2、主要支出

(1)工資支出

林場職工現行工資共分兩個檔次開資,在職職工執行20xx年工資標準,退休職工20xx年工資標準,平均工資額按檔案工資的50%執行,現每年需80萬元。

(2)營林生產

林場每年有大量的生產作業項目,包括人工造林每年20xx多畝,其中苗木費、人工費,管護費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採伐作業是營林生產中主要項目,兩項共需要資金60多萬元。木材成本45萬元,育林費25萬元,

(3)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每年需要120多萬元。營業外支出3萬元。

3、盈餘

按現在的經濟收入和支出計算,基本持平。

(二) 職工狀況

林場職工總數為85人,林場總人口為210人。

1、 職工現狀與工資

⑴工薪人員:林場職工現在執行工資為20xx年檔案工資的50%,年工資總額為12000元左右,每户有人口3人,均月收入1100元,人均月收入為390元左右。

⑵待崗人員:

待崗人員每户1公頃土地,如果每年種植農作物,豐收年每公頃收入3000元計算,每年收入為3000元左右,如果遇上災年3000元都收入不上,如果遇上象20xx年的情況,本錢都收入不上來。

(3)、現在有上學的家庭,國小的還能維持,如果有上高中的每年一個學生大約在15000元左右,上大學的每年20000元左右,這個數字還是保守數字。

三、林場經營伐取消後經濟形式變化

1、經濟效益減少數額

經營皆伐的減少,林場每年將減少600立方米的木材產量和50萬元的經濟收入,將直接影響到林場職工的工資問題。

四、林場擺脱困難的措施和建議

(一)必須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探索新的經營管理模式。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深化國有林場的改革,加快林場的體制、機制創新,解決現存產權制度的弊端和林場發展的方向,加快國有林場的股份制和私有化的改造。盤活國有資產,實行森林資源的有償轉讓。

(二)積極引進資金,做好清欠工作。為了緩解資金緊的問題,一方面要利用林業資源優勢,採取承包、合資、股份制等形式引進資金。宋坪國有林場今年以來實行“企業放水,職工養魚”的辦法,採取承包、租賃的形式,在技術、信息等方面為職工搞好服務,讓他們有路可尋,從而達到了職工增收,林場增效的“雙贏”。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管理,做好促銷和清理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工作。今後杜決賒銷,以緩解資金緊張的狀況。

(三)要轉向以生態建設為中心。國有林場要全面轉向以生態效益為中心,要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主要任務,建立健全森林管護機制,落實好森林管護責任。同時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立足林業資料優勢,積極開展種植、養殖、建電站、森林旅遊業,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佔有率高,盈利能力強的多種經營和綜合利用項目,加快二、三產業發展力度。宋坪國有林場將八面山自然保護區升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八面山旅遊,興建股份電站等就是這方面償試。

(四)理順林業管理體制,減輕林場負擔。政府要理順林業管理體制,積極做好協調、溝通工作,將由政府負擔的林業行政事業支出,逐步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應當劃為生態型管理體國有林場應當納入地方財政預算,能劃回地方政府管理的職能應劃回當地政府管理,減輕企業辦社會,林場辦社會的沉重負擔。目前桂東縣政府把宋坪林小劃歸教育主管部門管理,並改為宋坪國小,正在逐步為宋坪國有林場減輕企業辦社會的負擔,為林業發

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發展空間。

(五)管好用好林業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國家林業局提出的“嚴管林、質為先、慎用錢”的資金管理原則。加強財會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核算水平,管好用好資金。有關部門要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資金的稽查,把爭取來的林業項目資金管理好,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貧困情況報告4

20xx年11月xx鎮xx村被納入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村,建設項目於20xx年1月正式啟動,目前骨幹產業薄殼核桃栽植已經全部完成,基礎設施類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即將實施。現將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項目村情況

項目實施區鎮村屬“5·12”地震返貧村,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總户數603户,總人口1803人。耕地面積1753畝,其中:水田1273畝,旱地480畝,人均耕地0.99畝。全村有確定貧困户84户,貧困人口234人。20xx年人均純收入5376元,低於全鎮平均水平645元。

扶貧建設項目包括骨幹產業發展和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兩個方面。其中骨幹產業含栽植薄殼核桃、發展生態漁業、培訓及技術推廣3個部分;村內基礎設施共有4項,其中使用扶貧專項資金的有3項(整治溝渠、整治堰塘和整治道路),整合行業部門資金項目4項。骨幹產業涉及9個組、487户、1401人,佔全村總人口的77.7%,其中貧困户66户、202人,佔貧困人口總數的86.3%。

二、項目規劃及實施情況

1、栽植核桃。規劃:500畝,25000株。現已栽植500畝,25000株。

2、核桃園配套溝渠,規劃880米,計劃5月份實施。

3、生態漁業及設施,規劃240畝,尚未實施。

4、培訓及技術推廣,規劃1266人次,已完成培訓800人次。

5、溝渠整治,規劃1375米,計劃9月份實施。

6、塘堰整治,規劃1口,計劃10月份實施。

7、道路整治,規劃0.8公里,計劃5月份實施。

三、資金使用情況

扶貧村整村推進資金100萬元,規劃栽植核桃51.79萬元,核桃園配套溝渠5萬元,生態漁業及設施15萬元,技術培訓1萬元,整治溝渠8萬元,整治塘堰7.21萬元,整治道路12萬元。我鎮預撥資金30萬元,購買核桃苗木32.5萬元。

四、存在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涉及佔地和青苗補償問題,考慮具體實施推遲到“雙搶”之後,故進度相對滯後;二是產業發展總體良好,但因分户栽植,農户在技術上存在差異,栽植質量和長勢部平衡,又因村與綿陽交界,樹苗遺失較為嚴重。

貧困情況報告5

根據縣委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相關要求,安排本人聯繫指導xx鎮xx村委會,為能實實在在的體驗民情、體會民生、體察民苦,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切實幫助解決羣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在踐行黨的羣眾路線中取得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羣眾脱貧致富的雙重實效,20xx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xx村委會對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指導、開展民情訪談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動,並對xx村委會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進行深入細緻的調研,就如何提高貧困山區村委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現作如下探討。

一、xx村委會的基本情況

xx村委會地處xx鎮西北角,東與xx海良、大會村委會相接,南、西與xx縣相鄰,北與麗江永勝縣相接,距xx鎮政府25公里,距賓川縣城35公里。全村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農户325户,總人口1189人,主要有漢、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積1530畝,其中水田400畝、山地1230畝,是一個典型的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的山區貧特困村委會。

近幾年來,xx村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大力實施扶貧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村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一是羣眾收入穩定增長。20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46元,羣眾收入呈增長態勢。二是基礎設施逐步加強。實施了投資近246萬元的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面通達工程,實施了2個村小組的村間道路硬化,投資28萬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餘人、受益面積700餘畝、深150米的深進。三是產業調整邁出步伐。除主要種植玉米、白肋煙、香葉等農作物外,種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業。今年,在縣人大常委會的協調幫助下,與賓川縣國巨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發動村組幹部試種香葱30餘畝並進行全額收購,邁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四是農民素質有所提高。

二、xx貧困山區發展中存在的因難和問題

(一)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森林覆蓋率低,乾旱缺水嚴重,除有3個村民小組有龍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農田灌溉外,其餘村民小組無水源,只能靠天吃飯,如團山村民小組中有14户62人因無任何水源,多年來一直靠政府送水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土地貧瘠,全村約75、5%的耕地面積是山地,乾旱貧瘠,土地產出率極低。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路通達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還有9公里土路,同時只有2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間道路硬化,坡陡崎嶇,通行不暢;農田溝渠不完善,不配套,滲漏於阻嚴重,農田灌溉極不方便;公共服務設施匱乏,全村6個村民小組沒有一間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村民文化生活極為單調和貧乏。

(三)羣眾思想不夠解放,羣眾脱貧依賴心理嚴重。村民素質普遍偏低,國小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貧致富有一定難度。貧困人口“等、靠、要”心理嚴重,加之還有大約17、5%的農户處於極度貧困和温飽線下,村民脱貧致富工作任務艱鉅。

(四)產業結構調整難和缺乏主動應變能力。以傳統農業為主,習慣於粗放型的農業經濟,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難於推廣和應用,產業結構調整難,加之農民種植意向盲目“跟風”,缺乏主動應變能力,對收益造成一定風險。

三、對提高貧困山區發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議

(一)夯實社會事業,提高貧困山區的人口素質。要免費為山區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加大對山區義務教育投入,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夯實各項社會事業基礎,提高山區羣眾人口素質,增強其抵禦貧困、脱貧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貧困山區勞務輸出、外出務工的指導和引導力度,帶動山區人民增收致富;鎮人民政府要以村委會為活動平台,多開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衞生下鄉活動,並要以點帶面,對條件較好的小組率先爭取啟動實施建設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強教育引導,樹立自力更生的時代精神。要破除山區羣眾“等、靠、要”思想,積極引導農民牢固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雄心壯志,教育其自強不息、不等不靠。幫扶和掛鈎聯繫部門要認真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堅持在一線瞭解情況,與貧困山區一道認真研究上級政策,主動對接業務部門,紮實抓好政策落實,做到想事情、做決策,尊重實際,尊重規律,切實幫助貧困村組解決問題。

(三)加強基礎建設,夯實貧困地區脱貧致富基礎。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着力點,爭取救濟救助與推進“造血”式扶貧相結合的方式,在充分發動羣眾自籌的基礎。

貧困情況報告6

兒童時期是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為兒童提供必要的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機會和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兒童發展需要,發揮兒童的潛能,將為兒童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兒童發展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發展,對於提高全民族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針對我鎮弱勢兒童生存和發展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索倫鎮婦聯在今年10月開展了一次弱勢兒童生活狀況的調查,主要目的是為提高我鎮兒童生存和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弱勢兒童主要類型為:留守、流動、孤殘、貧困、單親兒童等。

在全面調查和重點調查相結合、查找問題與研究對策相結合、採取走訪和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調查。依託鎮中心學,對弱勢家庭學生95人進行了綜合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弱勢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成長環境均較差,多數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語言難溝通,行為習慣差距大,身心健康受到極大地影響。

一、現將其面臨的困境的現狀和成因分析如下:

1.弱勢兒童得不到妥善有力的監護

一是監護能力弱。擔任弱勢兒童監護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們也是弱勢羣體,對孩子的監護只能是止於吃飽穿暖。二是監護不到位。由叔伯、親戚等擔任監護人的,對弱勢兒童只照顧生活,其他方面不負責任,在情感上與弱勢兒童的距離較大,易忽視孩子心靈、精神上的需求,造成監護不到位。

2.弱勢兒童心理壓力較大

一是缺乏安全感。單親兒童、貧困兒童、孤兒和在押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等由於長期不能和父母溝通,都有"被人瞧不起"的感覺,致使他們變得膽小孤僻,焦慮不安,缺失被保護的安全感。二是強烈的孤獨感。弱勢兒童不但沒有承歡膝下、在父母懷中撒嬌的機會,連過年過節都沒有爸爸、媽媽陪伴,孩子這種長期無法排遣的孤獨感與無助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孩子變得內向、抑鬱、自卑、敏感和脆弱,導致心靈扭曲。

3.弱勢兒童的教育出現盲區

入學後,弱勢兒童的監管基本處於真空狀態,大部分弱勢兒童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為數不少的家長不識字,只會籤自己的名字。這些家長重養輕教,平日又忙於生計,無暇照看。另一方面,學校的老師也不能將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表現全面反映給家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無法進行有效銜接,使得一些孩子缺少應有的督促,學習成績不理想。再者,因為父母長期外出,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有的孩子遇到問題,得不到正確的指點和引導,行為出現偏差,一些孩子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一些孩子沉溺於網絡遊戲。這些孩子們在學習上缺少專人輔導,生活上缺少親情關愛,直接導致這部分兒童的學習質量不高,影響今後的升學和就業。

4.弱勢兒童的心理健康面臨的困難

大部分弱勢兒童存在心理失衡。表現出孤僻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或脆弱、焦慮、任性、極端、暴躁等性格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緒。調查顯示,這些兒童由於親情缺失,普遍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平時主要向親朋祖輩尋求精神支柱和慰藉,存在交往不當誤入歧途的較高風險。另一部分弱勢兒童家庭,因家長是精神殘疾患者或肢體殘疾的病人,導致家庭氣氛緊張,對弱勢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陰影,不利於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而對兒童心理方面的疏導和治療目前還未能普及,且幫扶的途徑使家長們較難接受。另外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鉅細,祖父母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加上兒童年齡小,社會閲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對象。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弱勢兒童來説,安全防護和安全教育是目前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二、政府及婦聯開展的救助工作情況

在鎮黨委委政府和旗婦聯的正確領導下,索倫鎮婦聯堅持兒童優先原則,緊緊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推進和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切實為弱勢兒童辦實事、辦好事,開展了救助活動。

1.整合多方資源,共助弱勢兒童成長

通過組織基層婦聯針對弱勢兒童生活、學習需求,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為弱勢兒童辦實事、辦好事,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情況,解決孩子們的思想問題,指導他們學習、生活。

2.推進家教,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倡導、引導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子方法。鎮婦聯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為弱勢兒童的家長提供幫助。僅去年就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講座4期,受益家長855人。通過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升家長素質,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營造有利於弱勢兒童健康成長的關愛氛圍。

三、建議和對策

救助弱勢兒童,不僅要依靠鎮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也要聚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鎮婦聯組織應盡心竭力為弱勢兒童排憂解難,切實履行代表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職責。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豐富內涵、創新載體、提升品牌,使弱勢兒童救助工作成為弘揚文明新風、建設社會的公益平台;成為密切黨羣關係的載體,成為提高弱勢兒童生存發展能力,積極回報社會的重要途徑。

1.強化政府責任,堅持兒童優先原則,不斷推動兒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學化

明確政府職責,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建立政府主導、學校聯動、社會參與的扶困助學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助學活動,保證每個兒童不因家庭經濟貧困而失學、輟學。依法保障兒童受教育的權利。保障進鎮務工隨遷子女就學權利。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優先滿足留守兒童的住宿需求,保障留守兒童健康發展。消除制度障礙,為流浪兒童、具有嚴重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創造條件。

2.營造有利於弱勢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

經過此次調查,我們認為做好弱勢兒童的救助和保護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齊抓共管。要全方位地加強弱勢兒童管護工作;要建立形成弱勢兒童救助保護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弱勢兒童部門工作責任制,搞好綜合治理;營造社會、學校、家庭進一步關愛睏境兒童的氛圍等,共同對這一特殊弱勢羣體給予關愛幫助,才能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3.關注弱勢兒童羣體身心健康

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造成弱勢兒童面臨的衞生醫療保障問題更為突出。一部分殘疾兒童或重病兒童家庭需要支付大筆醫療費或康復保健費,且持續理時間長,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後續的治療往往得不到保障。另一部分弱勢兒童家庭,因家長是精神殘疾患者或肢體殘疾的病人,導致家庭氣氛緊張,對弱勢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陰影,不利於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而對兒童心理方面的疏導和治療目前還未能普及,且幫扶的途徑使家長們較難接受。另外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鉅細,祖父母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加上兒童年齡小,社會閲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對象。

因此,學校要積極開展專項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學會正確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藉助社會力量,指導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方法,同時對弱勢兒童進行心幫扶和指導。同時學校也要要指導教師耐心教育、幫助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關心關注弱勢兒童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父母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幾點思考:

受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兒童發展及權利保護仍然面臨着諸多問題與挑戰。全社會兒童優先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兒童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社會文化環境中仍然存在不利兒童健康成長的消極因素等等。進一步解決兒童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兒童合法權益,促進兒童全面發展,仍然是今後一個時期兒童工作的重要任務。

1.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和諧理念

強化宣傳。堅持以人為本,從維護人權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勢羣體工作,注重培養挖掘熱心公益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蹟,大力弘揚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的和諧理念,不斷擴大婦聯救助工作的影響面和美譽度。

2.積極參與協同,促進成果共享

積極發揮婦聯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促使黨委政府更加關注弱勢兒童的社會救助、家庭保護和素質教育,更好的幫助弱勢婦女兒童擺脱貧窮,多角度、全方位的優化婦女兒童的生存發展環境。

貧困情況報告7

按照區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我辦以“走基層、訪羣眾、解難事、送真情”為主題,結合元旦春節期間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積極行動,紮實開展了走訪幫扶活動,為保證困難羣眾解決生活困難提供了幫助。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宣傳動員,增強幫扶共識。開展“三幫扶”活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民生,協調經濟薄弱區域發展的有效組織形式。區黨辦文件下發後,我辦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黨支部會議,統一思想,增強幫扶共識,明確每個幹部的幫扶任務和工作職責,務求在工作中做到“五個落實”,即落實時間、落實地點、落實人員、落實主題、落實資金,推動結對幫扶工作有效運行。

二是深入幫扶困難羣眾,助其早日脱貧。根據全區統一部署,我辦黨員與※※※※※※社區11户困難羣眾結成了嘴子。廣大黨員幹部時刻不忘結對的困難羣眾,心為他們所想,情為他們所繫。我辦黨員採取“一對一”的形式,為困難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多次捐款捐物,切實解決困難羣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年初以來,共計捐款捐物達10000多元。同時,我們進一步變“輸血”為“造血”,為包保對象在就業信息、致富途徑等多方面提供幫助,助其早日脱貧。在我們的幫助下,這幾户貧困户人均純收入在去年的基礎有了較大改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之以恆開展幫扶。三幫扶活動是一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我辦將立足實際,制定長期計劃,給予幫扶對象長期、持續的跟蹤、幫助。

二是結合被幫扶户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對象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象相當普遍,我辦將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幫扶措施,增強其致富能力,使之早日脱貧致富。

三是加強與街道、社區的溝通、聯繫,給困難羣眾創造合適的就業機會、致富途徑,使其增強“造血”功能。

總之,我辦將在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採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羣眾的生活水平,為實現全區經濟事業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貧困情況報告8

【內容摘要】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尤其在高校招生“並軌”制度的實施和擴大招生規模後,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采用了問卷法對民院貧困大學生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總結了民院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存在問題。旨在通過此次調查更準確地掌握我校貧困生的現狀,以便能從實際方面解決我校貧困生所遇到的困難,同時也為學校探索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貧困生,大學生,生活狀況

一、調查背景

據國家有關部門公佈的數據,家庭收入在1500以下的為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為貧困生。截至20xx年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是1561萬餘人,其中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學生總數的26%,西部地區高校中貧困生的比例更高。貧困大學生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二、調查內容

我們此次調查主要是要了解到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其中包括他們的日常生活經濟情況、日常生活的心理狀況和交際情況。即調查中我們會涉及他們的生活行為,如兼職行為、娛樂行為和交友行為等。還會涉及到他們的態度,如對環境的滿意否、和涉及心理壓力時的態度等。

三、調查目的

由於現今貧困生問題的嚴峻形勢,我們調查瞭解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現狀讓人們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分析貧困生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貧困生所存在的問題,是為了更好地瞭解和掌握貧困生的情況,落實貧困生救助工作,解決貧困生就讀問題。以便各方力量解決此問題時有所借鑑,促進貧困生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的提高的進程。

四、調查時間

20xx年6月25日 ——20xx年6月28日

五、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法,並以文獻法為輔。

六、調查對象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社工系大一、大二貧困生

七、貧困生生活現狀

(一)家庭情況

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絕大部分貧困生來自農村及偏遠山區,部分來自城市或城鎮下崗職工家庭。從他們的家庭結構可以看出大部分貧困生家庭成員偏多,最多可達到一家11口人,也有小部分貧困生來自單親家庭,而家庭成員中有收入的成員又偏少,所需供養的人過多,負擔過重導致家庭貧困。

(二)、消費情況:

從貧困生的月生活費情況來看,月生活費在300元以下的貧困生佔總體比率的7%;月生活費在300—600元的貧困生佔總體比率的68%;

月生活費在600—800元的佔總體比率的20%;還有小部分貧困生月生活費在800元以上。在每月的開支去向上,78.58.%的貧困生大部分用於吃飯;有21.70%的貧困生的開支一半用於吃飯一半用於購物;僅僅有1.89%的貧困生扣留伙食費大部分用於購買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品。從消費來源看,調查顯示79.25%的貧困生是家庭資助;靠親朋好友資助的佔5.66%;靠社會公益認識和政府資助的人僅佔總比率的0.94%;

通過借貸的貧困生佔1.89%;有10.58%的貧困生的消費主要依靠勤工助學和兼職。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貧困生的消費是由家庭資助,社會公益基金和政府資助等資助覆蓋面小。由於社會公益基金和政府資助是由國家、學校、企業或個人設立的,用來獎勵那些少數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社會公益基金和政府資助作為激勵手段,具有競爭性,但貧困生的數量比較多,因而要得到全額資助的比例很小。

(三)、心理情況:

在對貧困生心態的調查中發現,我院有30.19%的同學認為貧困生的心態是自卑封閉的;有58.49%的同學認為貧困生的心態是正常心態;僅僅只有11.32%的人同學認為貧困生的心態是積極樂觀的。貧困生大多來自農村和經濟不發達的或者城市貧困家庭。由於入學前受教育的環境比較差,他們知識面窄,信息量少,實踐動手能力差,他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習慣都和非貧困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儘管這個大部分貧困生心態比較正常,但仍有一部分貧困生心態是自卑封閉的。針對學校貧困生的心理特徵,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貧困生的心理狀態總體上是比較健康的。他們朝氣勃勃,敢於競爭,學習刻苦,奮發圖強,有強烈的求知慾,有較強的意志力、能力和耐受力;能適應羣體、社會和學校環境;能正確認識自己,擁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識;對人生和前途有信心;能夠自我控制,獨立地思考和冷靜地處理問題。但他們的心理負擔會比非貧困生沉重,還有很多貧困生心理上存在種種不同程度的問題,嚴重的發展為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這些都是學校工作不能忽視的潛在問題。

在心理壓力上,有71%貧困生選擇尋求家人、朋友幫助或自己獨立解決,只有20%的貧困生選擇進行心理諮詢,還有少數人選擇了其他途徑。

(四)、人際交往情況:

在人際關係方面,首先就是有沒有主動跟周圍同學交往,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使自己也像他們那樣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的想法並付諸於行動,調查顯示,67.92%的貧困生有想法並且也經常付諸於行動;25.47%的貧困生想過主動與周圍同學交往,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但是由於自身原因沒有付諸行動; 5.66%的貧困生沒有想過,只想在自己的圈子中生活;有極 少一部分貧困生有想法但是受到排擠。其次,就是最熟悉的寢室生活,與室友之間的關係,75.47%的同學與室友關係比較好或很好;22.64%的人同學室友關係很一般;

僅僅有1.88%的同學與室友關係不太好或受歧視。大部分貧困生的人際關係比較正常,47.17%的同學都有自己很多的朋友;46.23%的同學有幾個朋友;6.60%的同學有很少的朋友;沒有人沒有朋友。貧困生的人際交往態度比較積極,大部分貧困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這因為貧困生來源地環境相對單一,人際關係相對簡單樸實,溝通相對比較容易,比較容易交到好朋友;也有少部分貧困生不願與人交往,其主要因素是自卑、羞怯、受到排擠等等。

八、原因分析

(一)、高校貧困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原因。由於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落後,教育基礎薄弱,教育總體水平仍欠發達;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分配體制也出現了分配不公的現象;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儘管教育投入總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卻很低等社會原因。

(二)、不平衡高校貧困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區域經濟發展。由於自然環境、開發歷史、改革開放的程度等原因,使得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尤其是東西部地區的發展速度和現有水平之間的差距較大。

(三)、高校貧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存在。城鄉經濟差距的存在,是造成來自農村的高校貧困生遠遠多於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貧困生多數來自農村,特別是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邊遠貧困地區。由於高校貧困生的家庭以農業生產為主,而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手段落後,農產品價格偏低,這就使得他們家庭的收入低,經濟困難。農村經濟困難的人數較多,這就是高校貧困生多數來自農村的主要原因。

貧困情況報告9

一、問題現狀

(一)縣城東遷和移民搬遷過程中原老縣城和香溪集鎮剩下的居民困難突出。其主要特點是:

3、家庭負擔過重。多數貧困居民家庭負擔最重的是子女教育,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負擔各不相同。其次是房租費,40的貧困居民沒有自己的房屋,每月要30—120元不等的房租費開支。家庭經濟承受力及其脆弱,最擔心家中有人染上疾病。

4、多數家庭住房困難。據調查,現有貧困居民只有25左右的家庭建了房,並且100的負債,大都在3—6萬元。沒建房的家庭只得靠租房或是搭臨時簡易房居住,還有一部分貧困居民則居住在老縣城175米線上經過政府出錢改造的殘值房中。

(三)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的發展值得關心。1997年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以來,每年都有100多乃至幾百人盲目無序的流向社會。這些人的户口很少遷往農村,一般都是找人託親掛靠在縣、鎮不同單位。他們既不是農民,也不是居民,更不是幹部職工。什麼就業再就業、惠農、社會保障等優惠政策都沾不到邊,更沒有任何生產資料,幾乎成了社會的盲點,發展十分困難。

二、問題影響

複雜的原因造成了這部分人羣生活艱辛,發展困難,若長此下去,將會影響社會穩定,不利構建和諧社會。突出表現有四:

(一)影響社會穩定。多數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家庭子女因經濟條件差只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有的國中未讀完即流向社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在這部分家庭中,少數子女生活墮落,抽煙酗酒,打牌賭博,打架鬥毆,偷盜搶劫,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二)是影響家庭穩定。在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中,離婚的多,出走的多,留守的多,孤居的多。不少家庭主婦忍耐不住貧寒,不得不拋開朝夕相伴的丈夫和老人小孩離家出走,謀求新的生活出路。貧困限制了子女讀書就業和今後的發展,造成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家庭生活狀況的惡性循環。

(三)是影響政府形象。上述人羣總認為他們為國家建設和社會改革付出了犧牲、做出了奉獻。政府虧待了他們,造成目前狀況的根源在政府。因而,他們埋怨政府,懷疑黨的政策,思想消極,牢騷滿腹。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上屬人員生活貧困和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是5個方面:

(一)政策原因。一是國家在出台政策時,考慮農村移民的多,考慮城鎮居民的少,農村居民可以外遷,而城鎮居民不能,農村居民搬遷有房屋補償費、生產安置費、基礎設施費、外遷補助費、過渡期生活補助費、搬遷費等各種補助費用,而城鎮居民搬遷則只有房屋補償和253元/人的搬遷費。城鎮貧困居民與中央的各項惠農政策不沾邊,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又享受不到,各級的重視程度又不能與大中城市相比,各項政策對城鎮貧困居民來説顯得有些不公平。二是政策不配套。對於在改革和發展中做出犧牲和奉獻的人羣缺乏配套的政策管理和跟蹤的社會服務,使得他們成了黨恩惠顧的盲區。三是政策滯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改革與發展、發展與穩定、建設與吃飯統籌協調不夠,一些領域的政策適應不了日益變化、多元發展、社會轉型的具體社會活動。

(二)社會原因。就老香溪和老縣城而言,蓄水前,老香溪是長江中上游的一個重要港口,非常繁榮,居住在老香溪的居民隨便開個小店、或是出租房屋、或是做點其他事情每月都有不少收入;居住在老縣城的居民,條件更是優越,生活的門路寬廣,勤快一點,每天就有幾十上百元的收入。蓄水後,留下來的居民無論是居住的小環境,還是生存的大環境都發生了深刻地變化,原有的經濟格局被打破,失去了過去的生活來源。佔地移民失去了生產資料,打破了原有的生產生活格局,一時適應不了新的形勢,加之僅有的補償資金用於建房,沒有發展空間。同時,大壩蓄水、縣城東遷失去了往日的商貿優勢,資源匱乏,企業破產重組,庫區產業空心化,就地就業的門路極其狹窄,導致生活與發展十分困難。

(四)自身原因。歷史的原因,導致絕大多數貧困居民很少走出去,視野不開闊。移民搬遷後,限於各方面條件特別是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也很難走出去,生活圈子變得越來越小,生活的路子越走越窄。經過幾次移民搬遷,有錢有能力和有門路的或是因特殊關係都搬到茅坪去了。留下來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殘、少文化、缺技術、無出路的人,缺少發家致富的先決條件,只得依靠周邊環境或是他人過生活。蓄水後周邊環境發生了變化,先前的優越環境不存在了,再也沒有多少好事可幹,他們變得無所適從。

四、對策與建議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要求: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為重點,着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實現社會和諧。要建立和諧社會,就必須從長遠來謀劃,努力消除不和諧因素。因此,就着力解決好弱勢羣體的生活及生產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提以下5點建議:

(一)加強政策研究,深化社會管理。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和完善城鎮居民、失地農民以及為改革和建設付出了代價的扶持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長效機制,從長遠上解決根本問題。加強和細化社會管理,提高社會服務功能,科學有效的歸屬人口管理、户籍管理、社區管理和政策管理,使社會的每一階層,每一羣體,每一角落都享受到黨的春風和陽光。

(二)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吸納城鎮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就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一個地方弱勢羣體的生活出路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_____縣搶抓三峽工程建設機遇,已逐步邁向工業新縣、旅遊名縣、物流大縣的行列,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都在不斷增加。各級政府要有意識的通過合法程序,吸引城鎮居民、失地農民或零就業家庭成員及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從更本上解決問題。

(三)提高城鎮低保標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歸州作為老縣城所在地,情況特殊,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貧困居民在庫區移民搬遷中做出了犧牲,縣級人民政府在出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時,可適當考慮歸州的特殊情況,在政策上給予適度傾斜,真正保證這部分貧困居民,尤其是絕對貧困居民能夠吃得上飯、吃得飽飯。創新機制,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保障體系,鼓勵人們參與社會保險,以解決個人和社會的後顧之憂。

(四)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堅定他們的生活信心。人生最寶貴的是對生活持積極健康樂觀的態度,從精神上戰勝困難。對於庫區城鎮建設搬遷後留下和新出現的貧困羣體,要幫助他們擺脱貧困,首先要從精神上幫助他們擺脱貧困,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讓他們認識到自身價值的存在,認識到自己不是生活的多餘人,要看到生活的希望,樹立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五)強化居民技能培訓,鼓勵外出務工創業。在打工經濟已發展成為農(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的情況下,各級政府要研究具體措施,為他們打工構建信息傳遞、技術培訓、維權保障等機制。社區居委會要逐一對貧困居民家庭進行解剖分析,建立貧困居民外出務工就業信息檔案,派出專人走出去聯繫勞動就業單位,簽訂就業合同,幫助他們融入經濟社會的大潮。

貧困情況報告10

摘 要:通過對城鎮貧困居民家庭基本情況的調查分析,説明了當前城鎮貧困產生的根源,結合實際分析了以社會最低保障制度為主的社會救助制度的利弊,並結合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貧困;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地區收入差異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

摘 要:通過對城鎮貧困居民家庭基本情況的調查分析,説明了當前城鎮貧困產生的根源,結合實際分析了以社會最低保障制度為主的社會救助制度的利弊,並結合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編輯。

關鍵詞:貧困;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地區收入差異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鎮居民個人收入總量迅速增加,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是,與這一主要發展趨勢不協調的是城鎮貧困羣體的不斷增加,城市貧困現象已經成為我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雖然我國在社會救助方面已經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們必須盡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兼顧效率和公平,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的差異,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

1 城市貧困居民現狀及其特點

1.1 現狀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城鎮居民採取供給制度,城鎮居民總體生活水平雖不算太高,但較為穩定。城鎮貧困人員主要是“三無人員”(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贍養人或扶養人),由於數量少,政府能較好地解決。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貧困人口的數量開始逐年增多,1997年達到281萬人,20xx年達到402萬人,20xx年已達到20xx.6萬人。近幾年國家在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同時,也加大了對解決城市貧困問題的力度,但是效果並不顯著。

據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抽樣調查顯示,1996年全國城市貧困率為4.2%,近幾年的城市貧困發生率基本為6%-8%,而20xx年我國城市貧困率為5.3%。城市貧困發生率有下降趨勢,但仍大大高於十年前水平。

1.2 特點

分析20xx年幾個省市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狀況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其以下特點:

1.不同類型區域與城市的貧困程度差異較大

20xx年東南沿海地區的低保户佔總户數的比例平均為4.75%,低保人口數佔總人口數的比例平均為4.18%,而東北地區低保户佔總户數的比例平均為10.5%,低保人口數佔總人口數的比例平均為9.1%。20xx年的低保平均水平為203.6元,東北地區為143.1元,明顯低於平均水平,而東南沿海地區為221.5,高於平均水平。顯然,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貧困程度較東南沿海比較發達的地區更為嚴重。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與區域經濟結構特徵和城市經濟的綜合發展水平有關。

2.城鎮貧困問題有適當程度的緩解

近幾年的城鎮貧困發生率基本在6%-8%,而20xx年的這一數字下降到5.3%,貧困問題有適當程度的緩解,這得益與我國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計劃的多年累積效應。近幾年來,我國不但致力於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問題,而且也更加關注城市貧困羣體,相繼建立和完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救助計劃。

2 致貧原因分析

我國城市居民致貧原因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宏觀經濟因素,即由於區域產業的結構調整與企業破產,致使職工下崗與失業,家庭實際收入減少;二是個人因素,如個人健康問題、素質問題、擇業觀念等原因,導致不能從事或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三是家庭因素,如贍養係數大或其他負擔過重等等。

本調查問卷設計了五個具體原因和一項其他原因。

從調查結果看,首要原因是無固定職業;其次是下崗;並列第三的是子女上學和其他;第五是意外事故;第六是天災。

其中,無固定職業的比例最大,為40%, 所佔比例將近一半。其次是下崗,所佔比例為16%。這一現象的產生與我國這些年來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是分不開的。一些受舊體制束縛的行業和企業,人浮於事,宂員膨脹,工作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企業陷入極大的困境。國家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使下崗、失業人員大量增加,造成其收入下降,陷入經濟困難。這一宏觀經濟因素已經成為當前城鎮致貧的主要因素,應當予以重視。

根據調查結果,子女上學已成為城市居民貧困第三大原因。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物價指數的提高,教育費用也水漲船高,在居民消費開支中,教育開支佔有很大的比例, 這對本來生活上就難以維繼的貧困居民來造成很大的壓力,對子女教育費用的支出可能導致其更加貧困。調查結果顯示,其他致貧原因主要來自貧困居民家庭因素,如子女患病、主要勞動者身體狀況差失去勞動能力、家庭突遭變故等。

3 政策建議

>對於低保户最須解決的問題,本次調查列出了六個項目,即“提高最低保障水平”、“建立醫療保險機制”、“建立助學機制”、“給介紹一份合適的工作”和“建立養老機制”。根據調查結果,列為解決的問題首位的是工作問題,其次是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接下來依次是建立醫療保險機制、助學機制和建立養老機制。

我國現階段主要通過社會救助制度解決城市貧困問題。其主要是由政府牽頭,通過法律保障,建立社會救助制度。我國針對城市貧困的社會救助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災害救助制度。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救助制度的核心,在解決當前貧困問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決了我國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問題。正如調查結果所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是城鎮居民所關注的焦點之一,所以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低保制度的優越性藉以解決當前城鎮貧困問題。但是這項制度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加以重視,如:低保制度覆蓋範圍過窄、低保制度的管理問題、低保標準不夠合理、低保制度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調查結果,雖然要求提高最低保障水平的人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但是有更多的.人希望得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政府應該積極實施再就業工程,多方面擴大就業渠道。具體建議如下:

(1)實施再就業培訓計劃,提高貧困勞動者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為再就業提供保障。

(2)通過發展勞動力市場,積極轉換就業機制,從以行政安置為主向以市場配置為主轉變。

(3)鼓勵各地、各部門根據自身情況,增大就業安置量。組織失業職工參與以服務街道為主的便民利民活動、公益勞動、家庭手工業等進行生產自救。

(4)聯合社會力量,建立生產自救基地,鼓勵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

從政策上扶持再就業工程,鼓勵社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

貧困情況報告11

xx鎮位於xx縣東部,西接大塘埠,東臨大橋、新田,地域遼闊;全鎮總面積3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355畝,山地面積227370畝,林地面積193140畝。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個少數民族村,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33824人,其中城鎮人員4751人,外出務工7315人。xx鎮是xx的農業大鎮,商貿重鎮,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xx鎮農村地區貧困狀況得到有效緩解,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由於地理區位、自然環境以及貧困程度較深、基礎較薄等自然和歷史原因,發展速度不快,效果不甚明顯,與其它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農民人均純收入還比較低,經濟社會發展仍然較慢,仍有1882户約9408多蘇區羣眾沒有脱貧致富,迫切期望得到黨和國家更多的關心支持,使xx鎮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xx鎮農村貧困現狀

(一)貧困人口分佈廣,邊遠貧困山區多。xx鎮是xx國土面積最大的象徵,山林面積廣,邊遠村落較多,分佈不集中,十分零散,有接連贛縣的也有於安遠毗鄰的,在這些邊遠的山區中由於交通、位臵和歷史發展等原因,羣眾生活十分貧困,依然靠農田為生,自給自足,無生活來源,住着破舊的泥瓦房等生活條件極差,亟待救濟。如新屋村、茶垇村、

楓樹村和圳玄村等存在大量零散分佈的小組,人數多、貧困深。20xx年,全鎮農村人口29073人,佔全鎮人口總數86%。我鎮調查的扶貧對象為9408人,佔全縣農村扶貧對象的

5.55%。

農村貧困原因集中表現在:一是自然資源共貧乏,基礎設施較為落後,信息閉塞。目前我鎮金盆山片區手機信號時有時無,有很多小組未通水泥路;二是醫療衞生資源匱乏,衞生設備普遍簡陋,羣眾無法享受最基本的醫療衞生服務;三是住房條件。在新屋等村有大量老舊的泥瓦房,安全係數底,人畜不分離、衞生條件差。

(二)自然災害頻發,生存環境惡劣,返貧現象十分突出。xx鎮屬自然災害頻發區,洪澇、乾旱、低温冷凍害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給農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返貧現象嚴重。據統計,xx縣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在10億元以上,因災返貧人口達3萬多人。特別是20xx年6月的洪災、20xx年初的嚴重雨雪冰凍災害和20xx年的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達20多萬人,而xx鎮就是重災區。xx鎮地處山區,局部特大暴雨及泥石流災害時有發生,農村房屋、農田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損毀嚴重,致使多年的扶貧開發成果毀於一旦。由於生存環境惡劣,全鎮有大量農村人口渴望搬離原居住地。

(三)貧困人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幾乎無脱貧能力,脱貧形式嚴峻。xx鎮在開展春節前期送温暖活動中,市、縣領

導會驚訝地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xx鎮有數量相當的聾啞人、癲癇病人、殘疾人、智障人等,這部分人羣基本上是沒有就業甚至是勞動的能力的,他們的生存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及社會的關懷。市委農工部駐xx鎮“三送”組在新屋村進行春節走訪慰問活動中就有十幾户上類人羣,可見一斑。這些人的脱貧需要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制度保障。

(四)發展相對滯後,財力緊張,財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xx鎮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低、總量不大,發展不足、發展不快是致貧的根本原因。自身財力投入扶貧開發非常有限,財政保障能力與扶貧開發需求差距較大。我鎮目前的財政實力在持續保障貧困羣眾的基本生活水平上已是力不從心,依靠我鎮的財政救濟可謂杯水車薪,更不用説去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這需要上級部門的財政扶持。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一)人均耕地少,農業經濟傳統單一,農民增收乏力 xx鎮山多田少,農民耕地面積少,人均耕地不足0.6畝,其中高排田、冷水田等低產田面積佔比超過總耕地面積的1/3。農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的種養業,農業市場化程度低,農業生產長期效率低下,仍是傳統的自給自足封閉的小農經濟,農民增收緩慢,。

(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差 我鎮各項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嚴重製約了經濟社會發展。有眾多的鄉村道路需要改造和硬化。

現有農村道路建成標準普遍偏低,安全隱患多,修復難度大,路難行的現象較為嚴重。據統計,我鎮有141個小組的鄉村道路不通。還有10個行政村不通客運班車,佔全縣不通客車行政村總數的6.2%。全鎮土坯房住户4517户,佔比54%。我鎮的農田灌溉設施不全,水泥修葺等現代化的水渠數量稀少,除xx村等少量村落有現代引水設備外,其他村基本上使用傳統的灌溉辦法,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農村飲水工程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有8365人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其次,全鎮有多座水庫亟待除險加固,全鎮70%的農田沒有灌溉設施或配套設施不全,抗旱能力不足,仍屬“靠天吃飯”。

農村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保障能力不足,農村電網未改造到位,春節等重大節日很多村莊仍會出現停電現象,另有16户羣眾仍未通電,264户人家沒有電視機。

(三)歷史欠賬多,社會民生事業落後

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投入不足,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等社會事業較為落後。農村教育設施薄弱,目前全鎮農村中國小校舍年久破舊,多數村完小和教學點校舍屬土木結構、磚木結構,建設年代久遠,不少已成危房,屋漏又逢連夜雨,老師的住房到處積水,教室盆桶連連,師生教學、生活條件異常艱苦。農村醫療衞生事業亦困難重重,我鎮仍有行政村無衞生室,不少村級衞生所設備普遍簡陋,主要依靠“老三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温計)診療,無法從根本上保障羣眾享受最基本的醫療衞生服務。農村衞生醫療設備短缺、老化

現象嚴重,農村缺醫少藥看病難問題較為突出。

(四)羣眾思想落後,致富能力弱

xx鎮是贛南四大歷史名鎮,自古商貿交易繁榮又是農業大鎮,在改革開放前期有大量的廣東沿海地區人遷徙到此,隨着時代的進步,xx人慢慢地陷入了快時代的邊緣,不斷走失發展、繁榮的良機,而傳統的小農經濟和小商品經濟思想越發濃重,人人看重眼前小利缺乏開拓創新精神致使xx在推行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業模式路上困難重重。

三、解決貧困問題的幾點意見

(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

xx鎮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缺乏活力,生產效率低下,調整產業結構是改變生產方式,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所在。也是解決貧困的最終利器。從我鎮單一、低效的產業結構發展成多形式、高效率的經營模式,從以水稻種植為主向甜玉米、生豬、油茶、蜂蜜、煙葉等多形式的生產模式改變,我鎮的產業結構將得到巨大升級,現代高效、生態、集約的農業生產可以迅速提升我鎮的經濟實力,能大大充實我鎮的財政實力,並最終提升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貧困問題將迎刃而解。

(二)提高農民素質,發展現代農民

通過遠程教育、專家授課和農家書屋等途徑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着重提高我鎮農民的三種能力。一是產業經營的理念。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嚴重阻礙了我鎮現代農業的

貧困情況報告12

根據省、市衞計委相關通知精神,我院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規範實施,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開展對我縣部分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現將我院開展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項目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是20xx年全省十項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我院高度重視,制定了《醫院20xx年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項目實施方案》,成立了以醫院院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及項目技術小組。加強了組織管理、監督、技術指導工作,形成了主要領導重點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負責制,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使項目工作有效、有序的開展,保質、保量的完成了項目任務。

二、加強宣傳,精準識別

為了項目的順利實施,醫院除了利用電視等對“貧困白內障復明手術項目”進行宣傳、介紹,同時對於來院手術的白內障患者精準識別,必須有相關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殘疾證、低保證或下崗證等貧困證明,並將相關證明覆印存檔,做到了補助對象精準識別。

三、依法採購,專款專用

晶體採購合法合規,對於高值耗材人工晶體,醫院在“醫用耗材集中掛網陽光采購系統”中,依法採購“UV860摺疊式人工晶體”。經費嚴格執行專款專用,在完成總體目標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任務後,所餘項目資金繼續執行免費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截止目前已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86例,比計劃超額完成26例,做到了項目手術患者費用全免。

四、手術保質保量,及時網絡直報

對貧困患者疑是白內障的,醫院進行了免費的篩查體檢,對符合手術指徵的患者收住院手術治療。醫生詳細檢查每一位患者,護士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提問,手術前後由專人接送,術後連續3天進行復查。嚴格按照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及診療指南進行診治,目前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均保質保量,無一例併發症。同時,將貧困患者手術信息逐例錄入“白內障復明手術信息報告系統”,及時規範進行系統直報,並在手術經費來源中註明本項目名稱,作為衞生計生行政部門統計的依據。同時按規定填報信息,保證信息真實、準確、及時。

我院免費為86名貧困白內障患者成功實施了白內障復明手術,成功率100%,給我縣廣大白內障患者重新帶來光明,保質保量完成了年度項目任務。我們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全體醫務人員的積極努力,讓更多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為防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貧困情況報告13

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關於印發〈全縣開展深度貧困鄉鎮村百村萬户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幫扶單位組織幫扶幹部,對我鄉1367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我鄉活動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走訪調研情況

我鄉幫扶單位共13個,其中市級幫扶單位7個,縣級幫扶單位5個,鄉級單位1個。市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共計286人共計走訪532户,其中貧困户330户,已脱貧户202户,開展集中宣講政策15場,召開座談會15場,發放民意調查表532份,查找並整改問題28個,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0個。縣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共計67人共計走訪342户,其中貧困户101户,已脱貧户241户,開展集中宣講政策5場,召開座談會5場,發放民意調查表342份,查找並整改問題10個,排查調處矛盾糾紛4個。鄉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共計38人共計走訪360户,其中貧困户80户,已脱貧户180户,開展集中宣講政策1場,召開座談會3場,發放民意調查表360份,查找並整改問題2個,排查調處矛盾糾紛3個。

二、調研報告評定結果

(一)幫扶單位調研報告評定結果

我鄉幫扶單位共13個,其中優秀5個,佔比38.46%,良好8個,佔比61.54%。

(二)幫扶幹部調研報告評定結果

市級幫扶幹部調研報告共283份,其中優秀等次107人,佔比37.76%,良好等次164人,佔比58.04%,合格等次15人,佔比5.24%。縣級級幫扶幹部調研報告共67份,其中優秀等次20人,佔比29.85%,良好等次47人,佔比70.15%。鄉級幫扶幹部調研報告共38份,其中優秀等次15人,佔比39.47%,良好等次23人,佔比60.53%。

三、走訪調研實績評定結果

(一)幫扶單位走訪調研實績評定結果

我鄉幫扶單位共13個,其中優秀4個,佔比30%,良好10個,佔比70%。

(二)幫扶單位走訪調研實績評定結果

市級幫扶幹部共283人,其中優秀等次80人,佔比28.27%,良好等次191人,佔比37.49%,合格等次12人,佔比4.24%。縣級級幫扶幹部共67人,其中優秀等次18人,佔比26.86%,良好等次49人,佔比71.64%。鄉級幫扶幹部共38人,其中優秀等次11人,佔比28.95%,良好等次27人,佔比71.05%。

貧困情況報告14

一、調研區域基本情況

湖南省xx縣位於湖南西北部,沅水中下游,素有湘西門户之稱。總面積5852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萬人,佔總人口的80%;全縣共有勞動力35.5萬人,其中女勞動力15.98萬人,佔總勞動力的45%;少數民族人口近37萬人,佔總人口的56%。xx縣從1994年開始被國家明確為“八七”扶貧攻堅重點縣,也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xx年,全縣農民人平純收入1595元,有貧困人口12.7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9.5%。

二、調研實施情況

xx縣版圖面積大,交通又十分落後,考慮到縣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筆者分類選取了樣本點:一是處於全縣最高水平的縣城所在鎮xx鎮農村女性;二是319國道邊鄉鎮馬底驛鄉,代表xx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中等水平的地方;三是該縣邊遠的貧困鄉,也是少數民族鄉火場土家族鄉,代表該縣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較低的水平;四是在該縣其他鄉鎮再專題抽樣調查部分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情況。一共發放農户調查問卷200份(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200份),專題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

調查採取問卷法收集資料。家庭調查問卷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家庭基本情況;二是家庭對教育的評價;三是家庭獲得收入的方式、方法。關於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個人基本情況;二是個人主要經歷;三是從事職業、收入來源及生活方式調查。

在此次調查中,共發放農户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42份(其中包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132份),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份。

三、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看出,湖南省xx縣作為貧困地區,其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提高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還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各級各部門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教育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先天不足。首先是貧困地區農村女性自身素質狀況偏低,而低層次的教育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她們自身認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讓貧困地區眾多女性走不出低層次教育——低收入——低層次教育的循環往復。其次是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影響很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作為貧困地區弱勢羣體——農村女性是首當其衝的受益者,反之亦然。

二是經濟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投資不足。作為貧困地區政府的財政,只能夠在保工資、保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還有剩餘資金都投入到民生關注的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事業中去。而其中對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保障義務制教育所需經費,對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經費投入,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若上級財政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此項工作,人力資源開發只能依靠社會力量和人力資源自身,而這些力量,和政府這種強有力的推手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現階段,貧困地區各級政府還不能為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質保障基礎。

三是政治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能力不足。女性參與權力是女性人權的重要內容,但是我國女性參政的比例較小,參與權力的層次低,直接影響到女性人力資源從自身生存和發展出發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

四是社會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動力不足。在貧困地區,“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等傳統思想依然存在,農村女性大部分缺乏成就動機、競爭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同時,社會上對女性的成就期望值不高,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更缺乏社會上、心理上的動力,出現中國的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人力資源分佈不均,結構性矛盾突出。

五是法律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保障不足。從美、日、韓等國人力資源開發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其人力資源的開發用法律來促進、保障它的實施和推進。在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保障有些滯後和缺失,在人力資源開發上還需要通過超前的法律給於促進和保障。

四、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

開發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組織能辦好的事情,需要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重視才能取得實質性效果。為此,建議採取以下對策與措施:

1、是政府加大投入來規範

作為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關係到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政治全面發展的工作,在現階段,只有各級政府將其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在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才能對此項工作有實實在在的推動作用。各級應按照分類指導、按實際所需、分層次培訓和以實踐為中心的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原則來規範,明確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林、衞生、科技、信息等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為工作主體,形成聯席會議制度,促使

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在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格局下有大發展。

2、是建立健全法律來保障

在法治社會下,用法律來保障需要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要建立健全以下幾種法律法規:第一種是關於全民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等方面的法律。我國在國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在關於終身教育、男女平等教育、科技振興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第二種是關於完善男女平等相關國策方面的法律法規。西方國家已有將家務勞動有償化作為基本國策的先例,還有關於男女同工不同酬、就業歧視等多方面存在的男女實際不平等問題,應以法律完善。第三是增設相關部門來確保法律實施。德國承認家務勞動的價值並支付報酬,還成立“漢堡經濟法庭”來管理此類案件。在我國建議在法院效仿德國建立專門法庭,來管理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

3、是優化社會環境來促進

首先是在全國要營造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形成政府重視、部門主導、企業支持、行業行動的全社會關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增強宣傳引導力度、強化各項措施、明確開發目標,促使全社會積極參與這一利國利民的事業。其次是加大女性參政議政的力度。女性參政議政力度的加大,第一要從數量上逐步提升;第二要從層次予以提升;第三要從內涵上賦予更多;第四要從外向度上着力。以女性參政議政能力的提高來加大女性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增強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向引導、政策支持力度。

4、是突出農村女性特點來設計。

在我國農村,男女不平等、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一定程度佔據主導地位,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讓眾多農村女性難以跨出衝出家庭重要角色的一步。同時,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對人力資源開發的影響也不能忽視。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特點,我們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如照顧生理週期的用工形式、可以兼顧家庭的開發方式都可以探索和擴大。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否則,操之過急,方式、方法不當,如傷害了她們參與人力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5、是第三部門充分介入來完善。

20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發生了範圍廣泛的“第三部門”運動,政府退出了很多微觀領域,把大量的公共服務交由第三部門來提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國紛紛向第三部門轉移社會服務領域的事權。這些非營利組織的興起,在政府部門和營利性組織之間發揮着協調、輔助和補充功能。在我國現階段,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系統工程,也存在着“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的不協調現象,而第三部門等非營利組織在吸納善款、扶貧濟困、招募志願者等方面有獨特優勢,更有利於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實質性、強化性發展。對這一領域,交由第三部門來做,可以彌補、完善市場和政府的不足。

6、是強化自我開發意識來提升。

人力資源開發最大的原動力就是自我開發意識的增強,我們要廣大貧困地區農村女性從“要她學”轉變為“我要學”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需要全社會行動來喚起這支龐大的力量:首先是不斷提高女性文化素質,增強進取意識。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義務制教育完成的基礎上,分類別、分層次的通過學校或其他培訓機構,進一步完善提高她們的學習能力,成為學習型、技能型、職業型的各類人才,增強她們頑強拼搏、不斷進取的意識。其次是破除各類陳規陋習,增強自信意識。不要讓傳統的舊思維、舊觀念束縛住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頭腦,讓她們真正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不斷成為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農村新女性。

貧困情況報告15

根據州民委13號文件,關於轉發《關於開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水、電、路情況調研的通知》的要求,為全面掌握我縣各族羣眾吃水難、行路難、用電照明難的問題,縣民宗局就如何做好此次調研工作,專門召開了專題會議,認真研究部署,指定專人負責調查和收集相關數據和情況,在全縣18個鄉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調查工作從8月27日開始,歷時一個月的調研時間,於9月28日順利完成了各項調研任務,現將**縣民族地區水、電、路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基本情況

(一)全縣國土面積7810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174個村委會,2749個自然村,XX年末,全縣總人口76.6471萬人,居住着漢、壯、苗、彝、回、瑤等11種民族,其中:漢族29.111萬人,壯族32.7465萬人,苗族9.1571萬人,彝族3.765萬人,瑤族1.6474萬人,回族0.1316萬人,其它民族1085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2%。XX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398萬元,支出6.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80元。

(二)全縣民族地區貧困狀況

——對全縣彝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XX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彝族村民小組共有77個,3381户,15038人。

——對全縣瑤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XX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瑤族村民小組共有46個,1446户,6969人。

——對全縣漢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XX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漢族村民小組共有342個,13807户,67499人。

——對全縣苗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XX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苗族村民小組共有1092個,15492户,57844人。

——對全縣壯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XX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壯族村民小組共有615個,29539户,131181人。

二、全縣民族地區水、電、路的基本調查情況

(一)全縣已通水、電、路的情況

全縣2749個自然村,其中,已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有1892個自然村,佔全縣自然村總數的69%(通水率);已通路的有2150個自然村,佔全縣自然村總數的78%(通路率);已通電的有2357個自然村,佔全縣自然村總數的86%(通電率)。

(二)全縣未通水、電、路的情況

全縣2749個自然村中未解決飲水困難的有857個,佔自然村總數的31%;未通路的自然村有599個,佔自然村總數的21.7%;未通電的自然村有392個,佔自然村總數的14%。(見附表一)

(三)分民族的情況如下:

——對全縣漢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全縣漢族未通水的村民小組130個,未通電62個,未通公路124個,總投資4970萬元,涉及18621户,人口83794人。

——對全縣壯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全縣壯族未通水村民小組325個,未通電95個,未通公路176個,總投資9170萬元,涉及35021户,人口152894人。

——對全縣苗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全縣苗族未通水村民小組330個,未通電201個,未通公路255個,總投資13102萬元,涉及13430户,人口63588人。

——對全縣彝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全縣彝族未通水村民小組45個,未通電14個,未通公路17個,總投資1289萬元,涉及3401户,人口14505人。

——對全縣瑤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全縣瑤族未通水村民小組31個,未通電25個,未通公路32個,總投資1661萬元,涉及20xx户,人口9521人。(見附表二)

三、解決農村水、電、路的經驗和做法

通過“xx”計劃以來,國家對農村採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廣大農村以水、電、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解決了很多村寨的飲水難、用電難、行路難的問題,也積累了許多經驗和做法:一是實施扶貧攻堅鄉的時候,扶貧攻堅鄉鎮實施了很多村寨的水、電、路項目,解決了部分農村水、電、路困難的問題;二是在實施“扶貧三項工程”大會戰中,解決了一部分農村村寨飲水難的實際困難;三是部門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在整村推進、小康示範村、社會主義新農村、民族團結示範村等建設中,由部門整合資金解決了一部分農村水、電、路困難村寨;四是實施農網改造期間項目的實施推進了農村電網覆蓋進程;五是在解決飲水問題上,因地制宜,有水源的地方就實施管引,沒有水源的地方就建水窖,不搞一刀切;六是異地扶貧能整合資源,異地搬遷有效地解決了移民的水、電、路問題;七是堅持國家扶持與廣大羣眾自力更生相結合。在我縣的廣大農村,很多地方都是政府扶持一部分,羣眾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和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創業精神,自籌資金、投工投勞來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建設自己的家園。

四、我縣未通水、電、路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財政困難,國家投入嚴重不足。**縣大民貧,加之財政比較困難,每年光靠上級專項資金的投入,遠遠滿足不了廣大農村未通水、電、路村寨的需求。

(二)地處邊闢,投資較大制約着水、電、路的建設進程。未通水、電、路的村寨絕大多數都是地處邊闢,自然條件較差,環境惡劣的地區,基礎設施滯後,人背馬馱現象比較突出,這些地區往往是現階段扶貧難度最大,攻堅克難的地區,尤其是拉電、修路、接自來水裏程較長,而這些村寨户數少,人口少,工程量大,投資較大,投入與效益的反差也較大,這些地區成為現階段扶貧的“硬骨頭”,全靠當地羣眾自身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

(三)羣眾收入低,貧困程度深是嚴重影響着當地水、電、路的發展。我縣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看,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以下的都是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大多具有人多地少,土質較差,生態環境惡劣的特點,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靠天吃飯長期存在。

(四)對民族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和扶貧工作不到位。多年來,雖然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了扶貧工作力度,取得了顯着的成績。但是,對那些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加之有困難而不善於向當地政府反映情況的邊遠民族村寨,難予列入建設規劃,即使有規劃,也是比較靠後。由於項目資金較少,因此,長期處於貧困狀態

(五)由於自然條件、地區差異,各民族之間發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現在自然條件上的差異和觀念上的差異。有的羣眾的思想意識仍存在舊的思維方式,難予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社會文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部份羣眾對產業結構調整怕沒飯吃,仍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和小農意識,不積極尋找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等、靠、要,得過且過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還很存在,缺乏窮則思變的意識和能力。

(六)縣委、政府雖然採取了積極的措施,逐年對“三不通”地區實施項目加以解決,但由於資金有限,羣眾迫切需要與國家投入之間的差距較大,要徹底解決這些“三不通”問題任重道遠,就**這樣一個大縣而言簡直就是一個“馬拉松”工程,導致羣眾產生悲觀失望情緒,羣眾依然長期處於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狀態。

五、對策與建議

(一)建議上級政府一次規劃,集中資金,儘快消除。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通過逐級上報,對我縣“三不通”村寨存在的實際困難,能夠得到省州的關心和重視,用一段時間儘快集中資金投入建設實施。解決他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使這些地區的羣眾也能共享建國六十來的輝煌;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共享政府公共財政帶來的實惠。

(二)建議各級各部門要把“三不通”村寨作為優先扶貧的對象。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到這些“三不通”的民族地區,尤其是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調查研究,進一步瞭解和掌握羣眾盼什麼,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傾聽羣眾的呼聲,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解決羣眾之所需,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實實在在地為他們解決急需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否則條件較好和沿線村寨蒸蒸日上,變化較快,邊遠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山河依舊,面貌未改,形成較大的反差。

(三)扶貧與“扶志”相結合,要從轉變思想,更新觀念上下功夫。切實加強對少數民族羣眾的教育和引導,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夯實國民基礎教育,着力培養民族地區羣眾自力自強,艱苦創業的精神,廣泛發動羣眾投工投勞,建設一些力所能及的項目,增強羣眾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的信心。

(四)加強科技培訓,大力培育農業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將農業實用技術的普及與推廣擺到突出的位置。各職能部門要從本部門的實際出發,採取有針對性制定出近期和長遠的發展規劃,把對民族地區的扶持列入優先發展計劃,宜林則林,宜畜則畜,多頭並進,多方籌資,加大扶持力度。

(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各級各部門要把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發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採取多渠道籌措資金,把解決一個村,扶持一個項目,幫助一方少數民族羣眾脱貧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心實意地為民族地區辦幾件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和好事。充分體現黨委、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羣眾的關注和重視,增強少數民族地區羣眾戰勝困難,脱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六)做好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各級黨委、政府要十分珍惜和鞏固這種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各級各部門要從落實民族優惠政策,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健康發展大局出發,同心協力,為建設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平安和諧的**而努力。

Tags:貧困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