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學習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篇1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採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研究是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研究活動。

研究性研究強調:

1、學生通過基於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研究並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研究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研究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篇2

一、調查背景

20xx年5月,我校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開設了題為計算機硬件發展的研究性課程,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為了檢驗這段時間研究性學習的進展狀況,特作此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對各類學生進行分析,剖析當前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現狀,找出影響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各種因素,明確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深化研究性學習在教師及學生心目中的意義,以便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鳳陽縣臨淮中學全體高二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5份,有效問卷495份)、個別訪談、課堂教學觀察等。

四、調查問卷及結果統計(括號中為選擇該項的百分比)

1、你瞭解研究性學習嗎?

A:非常瞭解(69.8%)

B:一般瞭解(25.3%)

C:不瞭解 (4.9%)

2、你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感興趣嗎?

A:很有興趣(75.5%)

B:一般 (20.5%)

C:沒有興趣(4%)

3、你認為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主要在於?

A:改變獲取知識的途徑(20.8%)

B:形成創新意識、有利於終身發展(61%)

C:培養合作意識(18.2%)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找不到資料(28.4%)

B:不知道如何研究(35.5%)

C:不會寫論文(26.5%)

5、當前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

A:提升教師研究素養(45.5%)

B:學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境(23.8%)

C:給一些自由時間空間(30.7%)

6、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阻力來自於?

A:家長不支持( 28.9%)

B:大學聯考制度的約束(57.6% )

C:學校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 13.5%)

7、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

A: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50.2%)

B:充分利用雙休日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29.8%)

C:在每學期中集中選擇三週時間進行研究性學習(20%)

8、如何評價在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的成果?

A:考試打分(20.8%)

B:老師給予評價(16.4%)

C: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62.8%)

五、調查結果分析

1、研究性學習的現狀

調查顯示,有75.5%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非常感興趣,僅有4%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提不起興趣,70.5%的同學認為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大程度上鍛鍊能力;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學生支持研究性學習呢?我想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學習方式適應了當代中學生活潑、開放的特性,學生再也不願面對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了。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渴求,實際上是對解放個性、發展特長的渴求,對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困難、及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使同學們形成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有益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可見,同學們對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都有清醒的認識,普遍認為研究性學習有益之處在於更遠的將來,是一種長遠的益處。調查數據也表明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找不到資料(28.4%)、不知道如何研究(35.5%)、不會寫論文(20.7%)等,這也正是有少數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感興趣的一方面原因。筆者認為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事情,不應成為放棄研究性學習的理由。畢竟,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因而,要使研究性學習正常有序充滿活力的開展下去,就必須迅速加強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能力,提高指導效果,同時,學校應為研究性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例如面向學生開放圖書館、網絡教室),給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調查的數據和訪談我們發現這些也正是廣大學生的心聲。

3、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阻力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大學聯考仍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攔路虎,調查數據表明有52.6%的同學認為當前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阻力來自於大學聯考;訪談中我們知道雖然他們對研究性學習亦抱有很大的興趣,希望得到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40.7%),這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呼喚;但同時他們對大學聯考的競爭形勢也充滿了擔憂。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究竟如何支配呢?我想作為一名教師,理應從更加廣泛的時空和以更加深遠的見識去考慮問題,提升教學品位,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時間,處理好備戰大學聯考與參加研究學性學習倆者之間的關係。

4、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調查發現有50.2%的學生認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即“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方式。從訪談的情況來看,學生認為把研究性學習和正常的教學(實際是接受性學習)對立起來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應該把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們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時有29.8%的學生認為可以利用雙休日時間,20%的學生認為可以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訪談,我們瞭解到在現行考試製度下,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集中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雙休日時間理論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困難,一方面學生課後作業多,另一方面在雙休日學生很難集中在一起,更談不起合作研究了,這樣即便最終有了成果,也只是摘摘抄抄,失去了研究性學習應有的本義,不如不開展。筆者綜合各種情況,認為採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比較妥當的。

5、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結題後,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過程及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調查數據顯示有62.8%的學生贊成用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的方式進行評價。這一數據有力的表明學生非常看重對客觀成果的評估,體現了學生看重做事的有頭有尾和希望得到真正的體驗;同時也表明了學生非常看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活動過程評價與研究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要形式。

六、調查後的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

教師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研究素養的加強應重在:

①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上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林漢達説:“假如文字是礦工使用的鐵鋤,那麼學問是這鐵鋤所開出來的礦物。”他説:“中國曆來的讀書人大半的努力全在美化他的工具上,他把鐵鋤檫亮了還不夠,再把鋤的尖頭鑲了金、嵌了玉,又把鋤柄改為象牙的了,費了一生的光陰,只做成了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什麼礦也沒開。”要知道,光有一把鋤頭,是什麼作用也沒有的。教師的職責,不在幫助學生佔有或獲得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而是要能夠用一把普通的鋤頭也能開採出“金礦”來,這樣的教師方為稱職的教師。

②掌握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要讓教師瞭解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程序、評價等相關知識,至少要使教師在正常的教學中,能夠做到“滲透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具有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師的開放、懷疑的思想。

2、加快考試改革的步伐,尤其是大學聯考制度的改革。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篇3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興趣愛好和辦事能力等,按級組安排,我負責指導高一

(三)班23位同學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按照自願的原則,我指導的23位同學分為兩個小組,一個組11人,另一組12人,大家選出小組長和副組長共兩人負責本組的課題研究。我對於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作了充分的説明,並佈置了兩個任務。

一:研究確立各小組探究的課題。

二:每位小組長負責,讓大家集體討論一下每位同學的性格愛好,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工作。

我負責的兩個小組中,通過大家的集體討論確定了大家研究的題目,第一小組的題目是:茶文化的研究,第二小組的題目是:對廣告的研究。兩個小組的負責人分別是:一小組組長何監基,副組長是鄭景峯,二小組的組長是胡英亮,副組長是何肖雲。

大家通過討論每組都確定了研究題目的步驟,第一組的步驟是:1、茶葉的來源。2、茶葉的種類。3、茶葉的製作工藝。4、茶葉的作用。5、茶具。第二組的`步驟是:1、種類。2、傳播途徑。3、經典名句。4、好與壞。5、羣眾的看法

我們覺得這些話題很有新意,它來源於生活,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很貼近,值得我們去探究,調查這個話題對我們在社會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處,因此我們展開了我們的探研活動。

我們初步分析了這個課題,覺得這個話題在很多方面都有跡可尋,於是討論要在哪裏找資料?要做怎樣的問卷?要去訪問一些怎樣的人?隨着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們組進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個探研活動井井有條,辦起事來也頗為順利,進展較有效率。

我們這個學期按照分工情況進行分工合作,也有集體行動。

我們結合主題,分別到學校的圖書室,閲覽室和電腦室查找有關資料,把每組再分為五個小組,每組負責一項工作分別重點查找資料,最後彙總,形成共識。

這個學期我們組就做了這些工作,從查資料這方面已為下學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下學期的活動會更加成功。

其實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們懂得了很多東西,懂得了團結精神,懂得了獨立自主學習,使我們更貼近生活,瞭解生活中的某些問題,使我們見識廣闊,吸收外界信息,是一門不錯的學科,今後我們會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篇4

一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着心理語言學的發展,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重點開始轉向學習主體。學習策略的使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外語學習策略的使用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 其內在因素主要有學習者個體差異所引起,如性別,年齡,動機,語言學習觀念,性格等。外在因素是社會文化,語言環境,教學模式等。因此,要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就必須根據英語專業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外語學習策略的培養。本研究通過收集總結前人關於影響學習策略因素的研究,以及英語專業學生外語學習策略方面的認知心理特點研究,側重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分析個體差異對語言學習策略的影響。

本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出發,對影響學習者外語學習策略的因素分析,對外語學習策略做進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引導外語專業學生根據自身的差異將有效的學習策略運用到外語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輔助從事外語教學的教育者更加科學有效地去訓練學生學習策略的使用。

二 、文獻綜述

關於《高中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綜述

近年來人們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習策略的使用。許多語言學家和教育學者都針對學習策略的使用,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考證,證明學習策略的有效使用對外語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幫助。但是隨着外語學習策略研究的進一步,研究者們又不斷髮現在使用學習策略的過程中,由於學習者主體的個體差異,學習者會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而不同的學習策略又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學習策略的研究依然在不斷深入開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又逐漸對影響學習策略抑或二語習得的各種因素進行了長期有效的調查研究。

1.學習策略的定義

學者們對學習策略這一概念的描述並沒有統一的規定。Wenden(1987, qtd. in Qian, 20xx)和 Ellis(1994, qtd. in Qian, 20xx)對語言學習策略概念的描述為“難以捉摸的”以及“模糊不清的”,O Malley(1985, qtd. in Qian, 20xx) 和Cohen(1998, qtd. in Qian, 20xx)則認為是“沒有統一規定的”以及“相互衝突的觀點” 。 Rigney (1978, qtd. in Qian, 20xx)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獲得,檢索或者執行時所採取的策略。他的觀點是繼早些學者的研究對策略的定義奠定了基礎。Oxford (1990, qtd. in Bo, 20xx)又進一步發展學習策略的定義,她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所採取的具體行動,使學習更容易,更快捷,更愉快,更自主,更容易適應新的環境”。雖然學習策略的定義並不統一,但是人們對學習策略的功能有了相對統一的公式,學習策略不僅能夠使學習者的語言習得更有效率,而且有助於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2. 關於影響學習策略和二語習得的研究近況

O Malley 和Chamot(1990:1)認為學習策略是“個人用來幫助自己理解,學習或者保留新信息的特殊的想法或行為。”Holec (1981, qtd. in Liu, 20xx)得出結論:學習策略的使用能夠培養語言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策略也同樣有助於提高語言習得的成功率。這些早期的研究關注於學習策略的實用功能並用大量實驗證明了學習策略的有效性。比如,Green and Oxford (1995, qtd. in Liu, 20xx) 調查研究了在波多黎各的大學生學習策略使用情況並發現語言學習成功者比非成功者使用學習策略的頻率越高,學習策略的等級也越高。張文鵬 (20xx, qtd. in Qian, 20xx) 研究了外語學習動力和策略運用的關係,得出強烈的學習動機可能導致大量使用學習策略的結論。除了促進二語習得和提高學習者的表現,學習策略還能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這些研究都不同程度上表明精通語言學習者比不精通語言學習者更擅長使用學習策略。而上述的研究表明學習策略是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語言學習成功的必要工具。由於學習策略的優勢,學者們設法從好的語言學習者身上找出最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早期的研究更多的關注於學習者使用什麼樣的學習策略,而不是是試圖找出策略與成功之間的聯繫。

3.學者策略的分類

由於學習策略的定義多種多樣,學習策略的分類也也沒有統一的規定。代表性的有O Malley 和Chamot (1990:1) 的三個主要類型:認知策略,即Rubin (1987, qtd. Bo. 20xx) 所指的解決問題的步驟或手段,要求學習者對學習材料進行直接的分析、轉換或綜合,總之,是獲得知識的大腦活動過程的策略,具有操作或認知活動功能。元認知策略,又稱協調策略,即利用有關認知過程的信息,通過計劃、監控和評估對語言學習進行協調。元認知策略具有執行功能。社交·情感策略:這類策略是學習者選擇同他人和本族語者交流的方式方法。比較全面的分類可能Oxford (1990, qtd. in Bo. 20xx) 的。她將學習策略分成兩大類: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前者接涉及到目的語,因為須對目的語進行心理加工。而後者是指通過有關活動對外語學習提供間接幫助。直接策略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間接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4. 國內外對影響學習策略的因素的調查研究

早期大量的實驗研究注重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策略對語言能力的使用效果。他們試着找出有涉及影響學習策略的各種因素。例如,根據Rubin (1975)的研究報告,學習者在使用學習策略的過程當中可能受到任務類型,學習者年齡,學習階段(初級,中級,高級),學習環境,學習風格和文化背景的影響。一些研究人員指出語言課程水平與語言學習策略的運用有關聯,然而這些早期的研究更加註重找出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學習策略的使用,而不是對學習策略的分類作進一步的研究。

作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人會受到自己所在的社會,國籍,歷史背景以及其他方面影響。例如,Gillette’s (1994, qtd. in Yang, 1999) 對學習者的目標和學習協和的第二語言習得的聯繫的相關研究表明“學習者的目標歸因於學習者自身的社會歷史以及外語在所處的語言環境下的使用價值”。同時,種族或國籍也深深影響着學習者策略的'使用 (Bedell, 1993)。

內部因素是指這意味着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性格,學習風格,信仰等方面的個體差異。近十年來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這些學習者自身的差異同語言學習策略的使用緊密相連。

Oxford (1990, qtd. in Qian, 20xx)研究指出,不同年齡的學生和不同語言學習階段的學生學習策略的使用有所不同;高年級或者學習優秀學生的更頻繁的使用某些學習策略相較那些低年級或者學習較差的學生。

Oxford和Nyikos(1983)從信息處理理論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語言學習策略的運用進行了因素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大學生對語言學習策略的選擇不僅是個人愛好或學習風格的原因,還和現存的各種獎勵制度以及學生的學習觀念有關。

Gardner, Tremblay and Masgoret (1997, qtd. in Qian, 20xx)公佈的一項關於研究評估個體變量之間的關係,發現情感措施和成功存在着某種實質性的聯繫。他們特別測量了態度,動機,自信,焦慮,能力傾向,學習策略與成就的相關性。

Griffiths (20xx, qtd. in Kubota, 20xx)發現語言學習策略頻率和水平成正相關和不同的年齡階層也有密切的關係,Payne and Lynn(20xx)的研究表明性別之間沒有語言能力的差別,各自的優勢也是此消彼長。

由陳美玲(20xx)的研究表明年紀和學習風格偏好存在着顯著的聯繫。學習高效者使用大量的同任務特點,學習材料和自身需要(即,個人的人格,目標和學習階段)相關的學習策略。這項研究發現,隨着國中學生變得更為成熟,這可能是由於成熟或者他們變得更適應教育體系。

三 、研究方法

通過對國內外學者學習策略的研究成果進行收集整理,瞭解學習策略的研究現狀和影響學習策略的各種因素,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策略的聯繫。

四、 寫作思路

1.引言

2.文獻綜述

2.1言語學習策略的定義

2.2關於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

2.3語言學習策略的分類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篇5

當今是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和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證。因此,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其目標就是:着重培養學生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創造性學力,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掌握與運用知識、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和發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及其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又提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而校經過幾個月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受學校校長委託,代表學校課題作開題報告,請同學研究討論。

1、什麼是研究性學習?為什麼在高中課程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

答: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作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呢?

答:研究性學生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五是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六是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這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是開放性。第二個是探究性。第三個是實踐性。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實施和組織呢?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閲書刊雜誌、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同學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

5、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老師指導作用該如何發揮?

答: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6、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哪些特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答: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第一個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教育資料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絡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校內現有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開發和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包括農村衫技術研究與推广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學校必須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幫助學校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中的相關要求。

一、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侷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着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取得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並恰當的利用信息,來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提出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於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造慾望。

(二)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採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於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後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鑑作用。

(三)適應差異,發揮優勢。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餘地。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規劃,後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於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採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個人獨立研究可以採用“開放式長作業”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範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並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

採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蒐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後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過程中這三個階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學生自己調查、觀訪(也可有組織的)採訪等。目的在於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後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中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蒐集相關資料,瞭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採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閲書刊雜誌、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採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製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並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並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穫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採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牆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發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拭試體作用,同時,也重視老師指導作用。左右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草藥,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六、研究性學生的評價

評價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

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採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節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閲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後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局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評價要貫穿研究性學生的全過程。操作時可重點從三個環節,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着手。

開題評價要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解決問題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中資料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於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協商的基礎上提出。鼓勵由學生個人或學生自己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加以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篇6

轉眼間,三年的黃高生活已經悄然而逝。此刻回想那段歷程,似乎讓人感到陌生卻又熟悉。我是20xx屆一名普通的黃高學生,學習成績也不能説在年級名列前茅,但應胡老師之邀,我還是想在此淺談一些我個人在黃高的感受吧!

定位大學聯考:

想着自己剛開始進入黃高時,就想着自已要考上怎樣美好的大學。當時,大學聯考可以説是困擾我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喜歡這樣問自己:大學聯考到底有多重要?如果考得不理想怎麼辦?

後來,我也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最終也想通了,或者説是把自己説服了吧!顯然,我已經走在了黃高這條路了,大學聯考是不可避免的,現在説放棄大學聯考外出闖蕩不是很現實。與其去思考着大學聯考失敗怎麼辦,倒不如破釜沉舟努力在這條路上付出全力而搏,因為我沒有退路。就這樣,我在這樣的想法下走了三年。

把握心態:

其實高中的學習,老師們強調最多的是心態,但同時卻也是被很多人所忽視的。之前,有很多同學問過我心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其實,我作為他們的同學,我也不能準確地去解釋或者是告訴他們心態到底有多麼大的作用。但是後來,我也漸漸的從同學和自己身上感受到了心態的作用。

我們班上有一個成績是年級的前幾名的同學。在他的臉上,我每次都是看到自信的神情。每次課下同學們和他交流學習方法時,他都能積極幫我們解答。事實證明,他的自信和樂觀也一直使他在高中的成績穩居前列。而我剛開始卻也總在為自己的考試成績而壓抑。現在回想,實則沒有多大必要,高中那麼多次的考試,不都是為了我們最後一次的考試——大學聯考。那麼之前的失敗與成功都應是我們的在此過程中的教訓和經驗,應該學會去總結方法,而不是隻面對着成績或喜或悲

當然,有些人會問,這些好的心態到底該如何練就呢?就個人而言,在此和大家分享兩條:

自信。正所謂,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大部分同學都會很在意自己的考試成績,在高中的考試之中一定會有失敗與成功的(相對自己實力而言)。如果我們每天都沉浸在失敗的考試中,那註定是難以找到自信。相反,只是陶醉於自己成功的考試中,那麼我們的提高也不會很大。其實,成績的波動是正常的,他就像一列機械波一樣,時而到達波峯,時而處於波谷,關鍵是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實力,不要贏幾次考砸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每次考得很好,那麼你下次考試也很可能很好。但是如果你有次考得不夠好,倘若你能在這次考試中找到你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並在下次考試中加以注重總結,那麼下次考試就很可能又回到考得很好的狀態上去。更關鍵的是,這樣下去,我們的信心也會不斷地積累起來。

安靜。我強調的安靜是內心的平靜,我始終相信一點,好的成績是考時間慢慢積累起來的,而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去學習的`人才是又有效率的人,特別考前幾天安靜下來是特別重要的。而往往很多同學在此時會覺得特別興奮,這往往是我們考試時狀態不佳,例如,馬虎打盹等狀況出現的潛在因素之一。所以無論是平時學習還是考試前,我們應該始終如一讓自己的內心不要過於激動,學會使自己安靜下來。

找準方法:

其實對於學習方法,我也感覺每個人不盡相同,我的方法不一定會使用於別人飛,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也可以就自己三年的成功與失敗,簡單説説自己在理科學習上的一些體會吧! 語、英——對於這雙語,可以説是重中之重,記得我的高中班主任常這樣説:“語數外的成績決定着你是否能上一本,而理綜(或文綜)的成功是決定你上什麼層次的一本。”我也就得是這樣的,特別是語文,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方法可尋,非也。其實,對於語文,我們只要肯下功夫去總結,也是有跡可循的,像前面的基礎知識,不用説,應從高一開始,每天積累重複,而之後的詩歌閲讀,要記住常見思想情感及表達技巧,也就不難了,對於作文,我覺得不必要成篇背誦,但一些常見寫作技巧應銘記在心,高頻素材也可以多多積累,還有一點,從高一開始,就應從書寫上而做好這個真的很重要,而英語的學習先保證單詞過關,其次,我覺得學通高中語法是很重要的,這對最後的五十分至關重要,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學習中多加註意,而完形閲讀,保質保量,每天必練,到後面應該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數學——其實數學的基礎知識不是很對,當你開始進入高三複習時,你就應該可以感覺到主要位於大學聯考中六道大題為主幹知識,把握

只一點後,我們應該有信心拿下大學聯考數學,平時上課一定注重基礎知識。其次要多練習,遇到難題,想想題目的考查點在哪裏?它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已知條件?從出題人的角度去做題,久而久之,一定會有提高的,還有,改錯反思是學習不可缺少的。

理綜——對於理綜的學習,平時基礎要抓牢,而是對於基礎中檔題,平時訓練一定要把握速度,必然到時理綜訓練時間就不夠,所以攻在平時啊!捨得放下做到分數最大化也是理綜考試一項重要能力。

其它——其實,對於各科的學習,都有着各自的方法。一個想着要在學習上有所突破的人是應該會在平時去總結一些技巧方法的。尤其是在理科學習上,往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結論,那麼,我們做題的時候就會大大提升我們的解題速度。千萬不要只僅僅停留在理解的層面上,理解知識基礎。要做到從“懂”到“會”,從“會”到“熟”,從“熟”到“巧”。

其他感受

其實三年的黃高生活,更重要的是從學習知識上學到更多思想上的東西。比如,正確看待付出與收穫,要知道收穫與付出不一定成正比,但一定成正相關,貴在堅持,再者,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無論他人的諷刺與讚揚,全指當是過眼雲煙,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

最後,在班上多和一些品行純正、學習上積極的人交朋友也很重要。其實在高中最能影響自己學習成績的,除了自己的內心之外,最關鍵的還是平時和我們一起生活的同學。

雖然我高中的生活已經逝去,就算想追回那也是不肯能的了,但我衷心希望即將步入高中同學或處於高中階段的同學好好珍惜高中時光吧!

高中學習報告範文 篇7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與此同時,研究性學習也應運而生,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世界性課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深化的新嘗試,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研究性學習走進我區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已三年,我們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就研究性學習進行了實踐探索,這些探索主要是基於這樣一些思考:

第一,素質教育重要的着眼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於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方式,我區在進行研究性學習實踐的初期,較多的採用以問題為中心的主題式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第二,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就有可能在新的層面上開展學習,但這並不意味着否定記憶理解等層面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於研究性學習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有着密切的關聯並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為基礎,因此不同年級、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其主題研究學習在內容、形式和深度上應當有差異、分層次。

第三,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課程理念,又是一種多用途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融合許多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是一種學生根據其自身經驗背景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理論,它關注的是學生積極地從事“做”的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創建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環境中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方法。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力類型,每個人都有不同智力強項和優勢,學生通過運用自身的智力優勢來完成一個學習課題,就意味着他們要探究的去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開發各種智能並注重了學習與實際生活的整合,能幫助學生使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為遙遠的生活做準備,通過適當的培養和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學生的每一種智能都可以得到提高。

第四,研究性學習活動應當全員參與,每個學生都是有充分的學習潛能的。在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往往都情緒高漲,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效率也特別高,因此,儘管學生之間存在着個別差異,參與研究性學習並取得良好收穫的可能性則是全體學生都具有的,所以,我們強調研究性學習的全員參與性。通過以上思考,我們進行了如下實踐:

一、確定我區研究性學習的總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結合我區實際,我們將研究性學習的培養目標確定為: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並體驗過程的快樂;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各學校結合本校特點,在總目標的指導下各有所側重。

二、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習

在實踐中,我們更加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雖然發生了轉變,但教師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首先抓好教師的培訓及研討工作,重點學習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導(試行)》,區教研室專門就“高中研究性學習策略”、“學科整合”、“指導方案設計”等方面組織了十餘次講座和校際交流活動,並通過東麗教研網將教師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展示和交流,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高;其次是通過典型引路,確定研究性學習的樣本校,要樣本校率先拿出成果。各校結合本校實際,都建立了相應的學習制度,為教師提供學習資源,並切實為確有特長的研究性學習骨幹教師提供進一步的發展條件,注重調動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重點抓好課程實施和課例研討

本區專門就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問題進行了研究,制定了《東麗區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確保各校研究性學習課表化。提出了以新課改理念學習為重點、教學設計為突破、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工作思路,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各校都能採取因校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各校校內資源優勢開展研究。有條件的學校定時開放網絡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為學生查找資料提供便利條件。如一百中學結合本校實際把研究過程確定為選題、開題、證題、結題四個階段,將資料的收集整理貫穿研究始終,還對研究過程中的小組創建進行了重點研究,並承擔了市級課題“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鋼管公司中學確立了主管校長、教務主任以及年級主任組成的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和由各學科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的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制定了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和細則,併為學生編印了《研究性學習手冊》(一個學期一冊),使研究性學習的.各個實施環節從時間到人員有計劃、有系統。無論是設立專門研究性學習教師指導學生研究還是與讓研究性學習與學科課程相結合,我區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其中,回慶瑞老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學生最喜愛的教師”研究專題獲得了天津市首屆研究性學習成果二等獎,還有多位教師的研究性學習論文獲市區級獎項。

區教研室定期組織各校研學教師教研和下校觀摩活動,就本校實際進行研討,共同探索研究性學習有效教學的途徑。本學期共組織全區觀摩課四節,並在課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一百中學高一學生親子關係研究”就高中生與父母關係的現狀在本校範圍內展開調查,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獲得了合作和探究的體驗,更是對高中生的親子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促進學生與家長形成良好的關係,增進了親子感情;“一百中學高一新生學習方法研究”關注新生入學後的學習不適感,並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瞭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讓人耳目一新;鋼管公司中學的“農民起義之作用專題研究”從歷史角度,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通過檢閲收集資料解決問題,並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彙報了研究成果;還有一百中學的“關注身邊,熱愛生活”就學生身邊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培養學生髮現生活、熱愛生活的態度,這些專題研究活動都較好地實現了研究性學習目標,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學會了分享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思考與設想

幾年來,我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都是遵循着“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方法踏踏實實開展起來的。隨着“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的教研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認識到研究性課程教學不只是傳授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堅實的基礎;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中,不僅要讓教師和學生熟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更要深刻地轉變自思想觀念,改變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通過課題研究,我們要經歷:從個體走向合作;從課堂走向實驗室;從學校走向社會;從教科書和教學參考資料走向教學資源多元化的開拓;從填鴨式的單向傳授走向雙向點撥、啟發和探討。由於師生同時啟動研究課題,保證了"研究性學習"課的順利實施,使教師能自然地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與學生打成一片,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指導效果。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新型課程,不僅以相對獨立的實體形態存在着,而且以非實體形態存在於學校教育的一切活動過程之中,尤其是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並且教育實踐也證明,在當前基礎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佔優勢的情況下,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僅靠每週2-3個課時的專題研究課,是很難奏效的。因此,我們還應進一步拓展理念,滲透擴張,着力構建以各科教學為基礎,以專題研究課程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

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我區還處在實踐與探索階段。今後,我們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進一步推進我區教育改革的深化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