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14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W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十分的重要,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社會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14篇)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1

調查目的:幼兒園存在的一些遊戲缺失問題

調查地點:xx幼兒園

調查對象: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着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孩子的遊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麼一個遊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着“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裏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着數字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並且根據這些數字在地板上繡花,卡片上寫着幾,就繡幾朵花。

“這樣的遊戲在如今的幼兒園裏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通過這個遊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字概念。”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黃進説,“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遊戲裏,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遊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遊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遊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裏遊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遊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説,“但卻忽視了遊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遊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遊戲缺失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説,所謂遊戲缺失,更多是從遊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遊戲的設計者,遊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台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裏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經常老師帶着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説: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遊戲,是玩。遊戲被當成了工具。”

李教授説,“當然寓教於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遊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遊戲。”

讓孩子們玩自己的遊戲。她給記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滷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滷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乾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滷花生究竟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麼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説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裏,但立刻又有孩子説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裏;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温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説,“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説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遊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遊戲情節怎麼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遊戲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後遊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説,‘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説,“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遊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説,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多了,認字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裏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

劉焱教授説,“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於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通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2

古訓有云:“窮養兒富養女”,即男孩要“窮養”不能給予太多,要多些節儉,多些鍛鍊;女孩要“富養”,物質上多些滿足,生活上多些照顧。

自古以來,“窮養兒富養女”是中國人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很多家長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培養孩子的。可是,有些家長把“窮養”和“富養”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養出了很多膽小怕事的小男孩,還有一些蠻橫無理的小公主。那麼,孩子到底該怎麼養呢?你是否贊成這種教育觀念呢?是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就可以嗎?養兒和養女又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調查大多數家長贊成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還記得幾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蝸居》嗎?當劇中海藻的媽媽知道了女兒的遭遇後,説了這樣一番話:“俗話説,‘男孩兒要窮養,女孩兒要富養’,不是沒道理的。現在想來,我這一輩子吃虧就吃虧在沒錢,沒為你們姐妹倆提供好點的生活條件。但凡你們小時候經歷過富裕,都不會為眼前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

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感慨:男孩窮養女孩富養,似乎《蝸居》中的悲劇又一次證明了這句話的英明正確。事實上,在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還是贊成這種教育觀念的。男孩女孩因為性別不同,區別對待撫養,應該説是育兒教育的一種進步,通過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養成舉止優雅的淑女、把男孩培養成堅毅勇敢的男子漢,這些都無可厚非。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女有別的社會文化期許。一般來説,常常會要求男的有出息、有主見和靠自己,而要求女的則是善良、富有同情心、温柔等,這種社會不同的期許直接影響着父母的教養方式,更直接地講,孩子長大以後的種種表現都是父母教養方式的結果。”**國小教師**介紹,她自己也有兒子,平時生活中對兒子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金錢觀念上也注意培養兒子的自控能力。

觀點交鋒

從性別差異來講,窮養兒富養女並沒有錯。但是,在生活中,結果卻總是讓人出乎意料。富養的女孩可能養尊處優,不能免疫誘惑不説,説不定還形成嫌貧愛富的價值觀;窮養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缺失關愛,一方面沒有安全感、自閉自卑,另一方面過度自我保護、攻擊性強甚至仇恨家庭和社會。“窮養兒”不行,“富養女”也不行,這不是變成了“小兒難養”了嗎?現在基本上家家就這麼一個小不點,到底該咋養呢?“窮養兒富養女”真的就不對嗎?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們有着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支持方古訓傳承多年肯定有道理

有很多家長認同“窮養兒富養女”的説法。他們表示,“窮養”男孩的理由是因為男孩子以後要承擔更多社會和家庭責任,所以要多經歷一些“磕絆”和“摔打”,多吃苦。就像古人説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樣才能磨礪出堅強的品質,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而女孩“富養”是因為女孩應該有富足的物質、優越的環境、開闊的眼界,能讓女孩在長大以後對花花世界產生較強的免疫力,不會輕信花言巧語,不會因一些小利迷失自我。

“從古至今,這麼多年了,大家傳承下來的育兒經驗,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家有女兒的欣欣媽説,“我是窮養出來的,當然跟小時候家庭條件有關係。我一直以來都很自卑,對錢方面非常計較,買個青菜都貨比三家,穿着方面,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氣質,而且也捨不得買,在擇偶方面要求也非常低,其實我自身條件並不差,我完全可以找個更好的老公過富足的生活。所以我的女兒我一定要富養。”

“富養女、窮養兒,這是老家聽過的諺語。大意是富人家的女兒因家境寬裕而儀容出眾、氣質高雅,從小在關愛的環境下成長而缺少花花心腸,且不易為金錢所打動,很容易成為一個優秀的妻子與母親。而窮人的兒子從小飽經磨練,奮發圖強,容易成為優秀的男人。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屬於富家女窮人兒的故事,也給我們在擇偶時提供了一種借鑑。”同樣身為教師的吳蘭説,她所認識的朋友中,窮養兒富養女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數還是比較成功的。

反對方已與時代不合拍理應擯棄

雖説這句話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可是很多家長認為,單純地用窮富來界定養孩子的方法,這樣有些極端,而且現在孩子的性格都非常敏感,容易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響。

小健的爸爸告訴筆者,“窮養”男孩也有“窮養”的弊端。如果孩子因為承受太大的心理壓力而導致自卑,或產生抑鬱傾向,或者由於家長給予的經濟生活過分拮据而去偷竊,那就適得其反了。而女孩的“富養”,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現代社會是不需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姐”和“公主”的,需要的是自強自立的現代女性。

“古時候,女子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低、壓力小,就嬌慣點養育,以期這樣能培養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找個家境富裕的丈夫,過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此便可安度一生。所以提出窮養兒富養女,這是典型的重男輕女觀點,如今早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江蘇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鍾凌認為,這種目的性極強的心態與做法帶給孩子們的壓力與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女孩子過分愛慕虛榮,受不了一點委屈,心理脆弱。自視過高的同時又極容易因為外界的否定感到自卑。

而80後媽媽晶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否定了這種教育觀。“女孩寵着養以後是經受不起挫折的,我的一個同學就是這樣的。婚姻生活過得一點都不幸福。我經常對女兒講,漂亮不重要,自己有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她認為,小孩子要東西不要給得太快,要通過努力換取。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是不會珍惜的',對孩子無論男女都不能嬌慣。

正確地理解和實施窮養和富養

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關鍵是你到底想養出個什麼樣的孩子?家長們養育自己的孩子還必須有自己的主心骨,千萬不能太迷信一種論調、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樣畫葫蘆”。

從性別差異來看,女孩天性中具有穩定性,喜歡和諧融洽的生活環境,給予女孩更好關注與寵愛是必要的;男孩天性中富有冒險和攻擊性,給予男孩更多挑戰和磨礪也是必須的。但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一個得不到滿足的男孩,成長過程中由於缺少關愛,可能會沒有安全感,可能會自卑自閉,也可能過度自我保護,甚至仇恨家庭和社會。一個無條件得到滿足的女孩,可能會貪慕虛榮,養尊處優,只知道索取,不願意付出。

窮養與富養,關鍵是養的內容,而非物質上的含義。關愛孩子,讓他們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樂成長,無論男孩女孩都應一視同仁,這也是家長的義務與責任。女孩將來會成為一位母親,因此,對於女孩的教育,自尊自立同樣重要,物質上面的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卻不足取;對待男孩,未來的父親,要培養他有擔當和責任心。而兩性相處中,更要讓男孩女孩學會相互尊重,互相服務的理念,平等的關係才能互相幫助與支持,共同成長。

養育孩子是生活中挑戰的事情,對於當前“獨一代”的父母們,沒有前人經驗可尋,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就要求父母們不能簡單刻板地以“窮養”或“富養”教養孩子,而是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富有彈性地呵護他們的成長,該緊則緊,該鬆則鬆,無論是物質層面,抑或精神層面,鬆緊適度,才能把握好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時機。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3

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社會調查報告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説,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

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衞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裏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裏,父親半夜爬到兒子牀底下守着,怕兒子掉下牀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明明家境並不富裕,卻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明明孩子藝術能力一般,缺乏“音樂細胞”,卻買了電子琴,甚至鋼琴,還花高價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卻百般庇護,百般説好;明明孩子智商一般,卻當成神童來要求等等。這種情感上的扭曲,使孩子在一種扭曲的氛圍中成長,無疑也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出現心理障礙。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髮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髮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説,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

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裏,鄰里關係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户,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着,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着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着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因此,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併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係。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衝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加強對獨生子女社會化教育

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夥伴,多數時間生活在成人之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於社會之中。因此幾乎所有的有關研究和專家都認為獨生子女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社會性。主要表現就是缺乏與周圍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參與社會的能力;缺乏在社會環境中應變的能力。因此強化獨生子女的社會化教育,是改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獨生的環境中容易形成的弱點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措施。要多給獨生子女提供社會生活,孩子到二、三歲時就希望有兒童夥伴,獨生子女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強烈,希望進入他(她)們的“兒童社會”、“兒童世界”。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不合羣。因此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向孩子提供年齡接近的小朋友,給孩子提供他(她)們的社會生活。為此,可帶孩子去串門,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可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遊戲:也可儘早將孩子送進託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去廣交小朋友,擴大其社會交往。切不可把孩子一直關在家中,使其離羣索居。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4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從如下四個方面做了初步調查:

學生的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和對學習成績的歸因。

一、 調查目的

1. 瞭解八年級學生目前的數學學習狀況。

2. 分析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

3. 教師該如何激發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二、 調查對象和調查方式

1. 調查對象:遵義縣新站中學八年級二班學生

2.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三、 調查結果

(一)知識價值觀

知識價值觀即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今天儘管對整個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仍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教育環境

裏,在幾乎相差無幾的智力下,學習效果卻有天壤之別。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奉為座右銘,但有些人卻仍持觀望態度,臨淵羨魚,得過且過。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考好試,考到一個好的大學。而“為了學習西方文化”或“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的.人只佔到大約18%;約有74%的人選擇學習數學是為了考大學,或是為了工作。而只有8%左右的人學習數學是為了在解決生活問題。以上的結果都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價值認識比較侷限,並非具有遠景的目標,而是着眼於現實。這與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於大學聯考的關注度所帶給學生的壓力是分不開的。雖然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價值認識不足,但卻構成了他們學好數學的重要動力。

(二)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內在動機在學習上的體現,它伴隨着求知的動機、理智的情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的最佳動力。但調查結果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的人只佔到不到11%,30%的學生表示數學沒意思,並不能像生物、化學、物理等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其中有60%的學生覺得數學太難。顯然,從整體上來看,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熱情不是很高,其中與數學課的質量有很大關係。

(三)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

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也是構成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明確的定位能使學習的目標更為接近與自己的學習水平,從而產生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數學,顯然女生比男生要吃力些,當然,這與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有着很大的關係。

(四)學習成績歸因

學習成績歸因就是學生面對學習成功或失敗尋找原因的一種心理傾向。一種是積極歸因,一種是消極歸因。積極的歸因能夠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向尋找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從而改善學習策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消極的歸因則偏向於從外部找原因,例如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運氣不好,或是題目太難,自己太笨等等原因,久而久之,消極的歸因會逐漸削弱學習興趣,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調查顯示,八年級學生歸因策庫水平相差不大,會較為客觀的認識問題的原因。但也有大約9%的人選擇“題目太難”或“老師教的不好”等等,這與其長期處於成績低谷的原因是分不開的,難免出現歸因偏差。而學習成績的好壞又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此四者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同時又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作用。共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四、 對數學教學的啟示

上述結果告訴我們,對於數學教師來説,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給予一定的引導,才能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首先,數學課堂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數學教師要從教法上做出調整,可採用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其次,對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於自身學習能力的評估,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認知,而且還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予以加強。這種肯定和鼓勵,不僅在課堂上口頭進行,也可以通過作業批改的寄語,考試過後的談話和激勵。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正確的歸因,從而調整學習策略,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最後,數學教師應立足實際,喚醒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以八年級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會考已經成為他們為之奮鬥的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教師應給學生以導向,但不能純粹的只是為了會考。因為動機水平與學習效果之間有着相互制約的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並不是動機水平越高越好,若是目標太過宏大,脱離實際,反而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或是淡然的態度。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目標分段,避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應立足於四類學習動機,以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個人學習策略的養成,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5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深入,各地區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的居住、商業、就業、交通等方面設施和制度不斷地完善和充實,逐漸推進着黨關於全面建設和諧的小康社會的總方針的貫徹落實。但是,我們不應忽視在我國佔更大面積的農村和做重要貢獻的農民。城鄉建設應當統籌兼顧、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文明”的建設要求。這是黨對於農村建設提出的總體要求,各地區農村也學習了此次會議的精神,進行相應的整頓和落實。總而言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深遠,任務艱鉅,必須着眼長遠,立足當前。

1月24至27日,我在父親的幫助下,對合肥市肥西縣高店鄉部分地區進行了實地調查,主要通過開放式訪談結合自然觀察的方法,瞭解了當地農村的教育和醫療保障狀況,學習到了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同時也接觸到到了建設過程中的矛盾和困難,並針對性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一、調查對象

當地居民,年齡在20-50歲之間,有學生、教育者、當地農民、退休老人、村幹部等,大多數人為國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調查內容和結果

1.農村教育狀況

此次對於教育狀況的調查對象主要是教師、學生和其家長,他們大多數人都表示對當地的教育服務狀況較滿意,國家的義務教育給大多數人減輕了負擔、減税也給大多數農民家庭創造了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當地還有一些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補助政策得以落實。但是,也有部分家長和學生表示,農村的教育條件雖然不斷髮展,但與城區相比,還是落後很多,師資條件、硬件設施等甚至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學習和文化生活。

對於教育,當地居民都認為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多數人的觀念是,只有讓孩子學到了知識,才能有出息,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學校就讀,自己會盡一切努力為孩子爭取。他們會互相炫耀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學習好的孩子,人人佼口稱讚。並且,農民的農田種植因缺乏科學的指導,而常常顯得低效,因此職業教育也更加迫切和必要。

由以上調查情況可總結,當地農村教育狀況良好,政策落實得當,但是因為歷史積累的因素,相較城區仍顯落後,還需教育者和當地政府的不斷努力,來使教育條件和水平穩定發展。居民的教育觀念崇高而淳樸,主要得益於教育宣傳。

2.農村醫療保障狀況

醫療保險

大多數居民認為村裏的醫療保險比較科學,可以及時解決看病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大家普遍覺得,醫療保險報銷的費用太少,特別是小花費不能解決;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高,手續繁瑣,定點醫院等限制有時讓人難以承受。大多數人認為醫療保險要一保大病、保住院為重點。雖然醫療保險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參加了,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錢就能夠在出現意外狀況的時候獲得比較大的補助,而且投保的費用大多數都是由村政府承擔,還是很划算的。對於醫療保險的知識普及尚有缺陷,許多居民不瞭解就醫的.條件和具體情況,造成對醫療保險的誤解。

醫療服務

大多數人認為當地的醫療服務狀況比較好,能夠滿足需要,但農村醫療服務中存在很多問題:鄉鎮醫院醫療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經費緊張、設備簡陋;村衞生所大都建在鄉醫家中,不合格,經營不規範,存在亂收費的現象;各醫療機關有關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很差,有些醫院報銷手續比較麻煩。

三、針對性的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通過查閲資料提出一下建議和辦法:

針對教育

1.可以組織實施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建設遍佈鄉村學校的遠程教育網絡,建立和完善城鎮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制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

2.要有效統籌城鄉各級各類教育資源,送知識、送技術、送人才下鄉,滿足農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推進“農科教”結合,把農村學校建設成為推廣農業

先進技術、提供經濟信息服務的平台。

3.鄉鎮政府應該要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放在首位,按照當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農村教育工作。

針對醫療:

1.加大政府的宣傳力度,提高對農村醫療衞生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2.加大資金投入,逐步改變鄉村醫療衞生設施簡陋的狀況,是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重要一環。

3.增加定點醫療機構的數量,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4.要十分關心重視農村醫療衞生這支隊伍的建設,發揮他們在農村醫療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審察和監督,確保醫療服務質量。

5.國家可以調整補償的標準,擴大報銷的範圍,不僅大病住院等情況可以報銷,小病也可以幫助解決一部分,解決大多數人的需求。

四、後記

建設新農村,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農村建設會越來越好,但是,路途漫長、坎坷,要一步一步穩穩地走。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6

目前木杆教育現狀和各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一、關於教學硬件:

由於木杆經濟狀況、地理位置、民眾意識觀念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制約,木杆教育基本硬件設施仍處在相對落後的階段。其落後的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學校房屋陳舊。因為木杆鎮地處雲南山區,面積大,而人口分佈稀疏,國小一般是村屬國小,規模小,在校學生數量大部分不超過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裏很難投入大量資金到這些學校來建造校舍。長時間以來,大部分學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現了我們走訪時的破敗景象。第二,學校體育、娛樂設施簡陋。一般中國小的體育設施僅限於一個劣質籃球場(有的中國小籃球場地是裸露的土地),水泥乒乓球枱而已,至於娛樂設施則更談不上。第三,教學設施欠缺。據本人長期觀察和走訪,除個別學校外,木杆大部分學校基本教學設施缺乏,除木杆中學和鎮中心國小有幻影燈,電腦其餘各國小的這些教學設施根本沒有

二、關於教育收費:

收費直接關係農民切身利益,是當前關注的焦點。農民對教育收費問題反映強烈且眾説紛紜,使教育收費變得錯綜複雜。根據本人長期聊天得到的一些數據大概有25%的民眾表示教育負擔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學,50%的民眾表示家庭能夠負擔得起,但佔家庭開支的比例較大,僅有25%的民眾表示家庭能夠負擔得起,且佔家庭收入比例少。我個人認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木杆鎮人民收入狀況是產生這種結果的決定性因素。但仍有一些羣眾反映,儘管中國小學費每學期收費50、60、70、80不等,但對於貧困山區而言,支付起來仍感吃力。但是部分家長意識太差,長期以來吃救濟慣了,巴不得不交錢,由此,可以看到發展木杆經濟和提高農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三、師資現狀分析:

目前木杆師資現狀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在木杆偏遠地區,教師資源缺乏嚴重。從一教師處得知,木杆中學師資缺乏,學生總數1400多人,而教職工總數僅為68人,由此而出現一些國小教師任職中學的現象。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般中國小教師被要求同時從事多門課程的教學。如元亨大水國小某老師要教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多門課程,幾乎每天要上6節課。然而一個人精力有限,一個教師從事如此多門課程,工作時間過長,難免會出現缺乏耐心,責任心大打折扣的情況,這樣必然會影響教學質量。

其二,教師流失嚴重。造成教師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教師工資與教師工作量不協調的問題。工資水平很低,除了工資外,再以沒有其他補助,尤其與縣城的教師工資相差太大。木杆中學教師工資就是純財政發的那一點外,其餘再以沒有什麼福利待遇。而縣城中學教師除工資外另有每月達五百元左右的津貼。因而許多鄉下優秀教師流向工資更高的學校,這些教師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鎮中國小師資力量下降,總體教學質量更呈逐年下降趨勢。再由此,在教師間就形成一種觀點,到鄉下中學就教只是一個“鍍金期”,很多教師只是將其看成一種往上爬的階梯,因而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教師不是全心搞好教學,而是滿門心思尋求調遷機會。教師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學質量呢?第二,鄉鎮中國小教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這也成為鄉鎮學校留不住青年教師的原因之一。

其三,教師素質存在一些問題。據一些教師及村民反映。現在國中教師學歷一般是大學專科或師專函授。當然,學歷不是本質因素,但教師素質卻能反映一個學校,一個地區的教學水平。由於本地教師培養不足,大部分教師來自較遠地方,居無定所,責任心不強。有部分教師更是聚賭成風,既影響社會風氣,又影響學生成長,給教育體系帶來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關於教育管理體制:

現行教師應聘制從大局上看的確有利於教育業的.不斷進步。但面對木杆經濟現狀,面對學校對教師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木杆教育能否在應聘大潮中站住腳實在令人擔憂。據調查,木杆鎮中國小校長任期一般不超過三年,在校長任職期間,改革措施得不到徹底貫徹,從而大大影響學校建設。

要改變這一現狀,一教師明確表示應該實行校長任屆制。的確,實行校長任屆制即將校長任期定為4-5年,是避免校長經常性流動給學校帶來影響的較好方案。任屆制給了校長足夠多的時間來進行教學改革,從制度上保證了其改革措施的連續性。然而要突破教師流失這一瓶頸問題,在政府加大對教育投入的同時,學校還應建立教師獎懲體制,成立教師評定委員會,綜合教師一年來工作情況,通過嚴格的審核,由監督體系對教師作出綜合評定,並由此決定教師獎罰金數目。這樣可調動教師積極性,使其更專心投入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從總體來看,要發展教育事業,必須堅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師聘任制”,“校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考師制”。四制改革有利於優化學校管理,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質量,它從教師責任環節來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堅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育工作的有力實施和教學水平的穩步提高。

五、教學內容現狀分析:

據一些木杆教師反映,素質教育喊了十幾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話,而教育本身已誤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到只有通往大學的獨木橋上,葬送一大批本來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的人才。在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沒引起足夠重視,以致當地一中學竟被當地民眾稱為“培養流氓的學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較低,一些學生畢業後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不穩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勞的教育應成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農村人走向社會極其重要的非智力財富。現時期青年身上明顯表現出了吃苦耐勞精神的嚴重缺失。多重社會因素釀成了許多青年過強的依賴心和惰性。對於自身教育已極大落後於城市的農村,再失去吃苦耐勞這一寶貴的精神資源,若干年後,農村又將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勞教育勢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勞精神,以期達到這一傳統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緩。就現狀來看,木杆中國小在學生心理教育的環節上極其薄弱,根本沒有形成心理教育體系,而一般學生沒有什麼心理承受能力。這的確需要深刻反省一下我們的“教學成果”。當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當兒戲,根本沒有體驗到生命的美麗和短暫,要麼庸庸碌碌虛度一生,要麼走入極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便只看到生活的陰暗面,而非樂觀積極地追求生活。於是很多青年甘願自我沉淪。在家庭教育不合理這一大前提下,學校教育更應承擔起它的使命,通過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來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其在農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遠。

六、關於社會教育的思考:

在與木杆鎮鎮政府一些領導的訪談中,有領導明確指出民眾素質已成為制約木杆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民思想觀念落後阻礙了許多鄉鎮企業的發展。而要改變農民思想觀念實在需要社會化教育的實行,我認為每個村實在有必要建立一個圖書站,給農民提供相關農業技術、家庭教育、時勢政策、法律等方面書籍。建立圖書站旨在通過書籍傳播相關信息和觀念來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農民陳舊觀念,避免農民思想成為農村發展的最大障礙。

總之,木杆目前教育狀況實在令人擔憂,很多問題需要當地政府通過實地考察制定以上的相關政策。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7

一、某某國小的素質教育現狀

(一)某某國小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某某國小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為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國小3 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以後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並積極培養在校教師進行繼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某某國小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為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為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生都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國中,為國中的初級教育培養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

(三)某某國小的教育優勢

該校教育的發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為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後,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採取堅決措施、營造教育環境

該校改善了辦學條件比例的下限,並建立國小的評估制度和評價原則。在全校公佈評價結果,還鼓勵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好的教育素質,而且要不斷培養自己、深造自己,保證自己的職稱評定、標準、等於或高於重點學校。

2、理順關係、拓展空間

該校對義務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使學校儘快完成體制改革,明晰產權,並按規範對學校進行了改善。

3、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評估制度,通過檢查評估促進了社會辦學的`規範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學化。

二、某某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某某國小基本上都已經推進了素質教育,辦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個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三)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三、今後的設想和建議

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素質,根據市提出的:“重點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建立並不斷完善教學選題監測制度”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某某國小所存在的幾點問題,結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統“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活動精神,認為要加強某某國小的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不斷強化質量意識

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留級,浪費義務資源,妨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國小生畢業進入中學以後因學習有困難極易中途輟學,影響國中的教學質量,普通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二)多種形式並舉,提高某某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該校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提高國小教學質量的戰略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教育界水平為標準,認真落實教師隊伍,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形勢下的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依法辭退教學水平低,不能履行職責的教師。

(三)注重實效、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國小必須以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條件為依據,按照《國小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認真規定和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學校的教育工作規範有效地進行,當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制度建設:1、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2、要嚴格執行作息時間和師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4、要健全聽課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檢查、評比、交流制度。

(四)綜合評價、開展教學質量監測

國小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內容為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考勤查學生的合格率,一律採用等級制度評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結果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作用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鄉鎮中心學校的共同任務。要明確責任,實行領導負責制,加強鄉鎮中心要親自抓好國小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國小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此外,要對某某國小實施嚴謹的英語教育:首先,要充分認識英語入門的重要性,緊迫性;其次,實施英語教育是‘三個面向’的重大措施;再次,要抓緊制訂開課規劃;最後,必須認真研究教學策略。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目的:

瞭解智能雙語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

二.調查時間:

xx年2月-xx年3月;

三.調查地點:

南京市元蕪湖區西城綠錦幼兒園;

四.調查對象:

幼兒園小朋友及家長;

五.調查人:

李小小;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了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針對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的情況電大學前教育專業社會調查報告關於學前教育在智能雙語幼兒自理能力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瞭解智能雙語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

二.調查時間:xx年2月-xx年3月

三.調查地點:南京市元蕪湖區西城綠錦幼兒園。

四.調查對象:幼兒園小朋友及家長

五.調查人:李小小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但是由於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忽視了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我在xx年2月―xx年3月對南京市元蕪湖區西城綠錦幼兒園的幼兒園小朋友以及家長,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院兒童的生活自理情況作了調查。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針對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的情況,我從小 中 大 學前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如;幼兒在家是自己吃飯還是由父母來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還是父母幫穿;自己洗臉還是父母幫洗;回家寫作業是自己主動寫還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寫 。

二、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分析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9

為了瞭解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本研究採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大一至大三三個年級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

本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不同年級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同時也為本專業學生的教育實習和見習工作提供依據。調查對象為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分別為280人、140人和56人。

二、調查時間、方式及其內容

我國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始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早出現的是電視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部門的省地兩級教育學院,再後來各類普通大專院校也先後辦起了成人教育學院,紛紛涉足成人高等教育,此外職工大學、函授大學也應運而生。

本次調查於20xx年4月8日至4月20日進行,歷時21天。採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是在學生中發放自制的調查問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調查主題是該院不同年級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自入學以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情況,問題涉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內容、方式、途徑、形式、時間、效果、收穫、困惑等。訪談是問卷調查的補充和深入,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隨機抽取三個年級共20名學生進行訪談,並做了詳細的訪談記錄。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國小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國小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他們的方位知覺、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髮展,觀察事物更加細緻有序。國小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為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國小生的言語也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掌握了書面言語,學會了寫字、閲讀和寫作。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為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國小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佔的成分較多,而高年級兒童抽象思維的成分較多。

根據對問卷數據的統計和訪談記錄的整理,我們得到的調查結果是:

(一)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複雜多樣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複雜多樣,本次研究發現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主要有三種:一、鍛鍊某方面的能力。比如節假日到幼兒園做兼職,參加舞蹈培訓班,參加計算機等級培訓班等。二、掙錢。在街頭分發宣傳單、在超市打工、在學校餐廳打工等。三、打發時間。比如,報了某種培訓班,經常逃課,不求學習效果,純粹是為了消磨時光。問卷顯示,大一有142人佔大一學生總數的51%的'學生表示,參加實踐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掙錢。訪談中有學生解釋説“大一剛來,有很多空閒時間,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就想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出去掙錢。”統計結果還顯示,大一僅有20%的學生,選擇了參加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鍛鍊某種能力;有17%的學生,選擇了參加實踐活動的目的是打發無聊的時間;還有12%的學生,選擇了沒有參加任何實踐活動。由上觀之,大一學生為掙錢而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佔到了大一總數的一半稍多。僅有20%的學生選擇了實踐的目的是鍛鍊能力,而還有29%的學生選擇打發時間或沒有從事實踐活動。這表明大一新生剛踏進大學,學習的目標還不明確,職業定位還不清晰。因此,需要關注大一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大二有52人選擇了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鍛鍊某種能力。即佔大二總數的37%的學生是為了鍛鍊能力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到教育機構做兼職。大三已有29人(佔大三總數52%)的學生是出於鍛鍊能力的目的從事實踐活動。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從三個年級選擇來看,我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當有部分學生實踐活動的目的不甚明確,存在打發時間的情況,也由一小部分學生不願參加實踐活動。這些情況説明,我院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並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引導。

(二)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

到交大慧谷商城之後,萬博美訊饒經理為我介紹了交大慧谷電腦城的商家、產品結構和銷售情況。接下來的時間,這裏的技術員和經理還給我從主板、顯示器、CPU到顯卡、聲卡、內存、機箱電源、鼠標鍵盤等產品作了一一介紹。他要求我在實踐過程中不但要學會如何裝機,正確分辨計算機各部件的真偽,操作系統及部分應用軟件的安裝,還要學會計算機經營,市場調研,社會公關等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地發展,真正地達到社會實踐的目的。下午6:30,我將第一天假期社會實踐暫告一個段落,儘管我累得腰痠背痛,但是我卻十分高興。

問卷和訪談結果顯示,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概括為兩大類:教育類實踐和非教育類實踐。其中教育類實踐活動主要包括:1、各級各類托幼機構的參觀活動;2、幼兒園各種見習活動,比如教學觀摩活動、區角遊戲活動等;3、到幼兒園及其他早教機構的幫教活動,主要是指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種早教機構打工等;4、接受各種技能訓練,包括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與幼兒教育有關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班,比如,律動培訓班、高級育嬰師班等;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兒園、早教中心、少兒培訓班等進行訪談、問卷調查等,瞭解早期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比如幼兒園玩具的投放情況、幼兒遊戲的開展情況、幼兒園的師資情況、蒙台梭利班的教學情況等等。非教育類實踐是指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工作,比如到書店、超市、移動營業廳、電子塑膠廠、迎賓館、藥業公司、嘉寶莉地板專賣店等做兼職或打工。統計結果表明,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各年級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各有側重。

(三)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方向)學生社會實踐的形式和途徑靈活多樣

現階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加強大學生與社會溝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專業的大學生一樣,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途徑靈活多樣。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主要有集體、小組和個別三種形式;比如全班集體報名參加四六級培訓班,6—10人為一個小組參加校外的舞蹈培訓等;學生自己聯繫幼兒園做兼職。調查發現,在這三種形式中,各個年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均以小組活動形式為最多。這説明他們獨立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還不是很強。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途徑歸納為自定和校定兩種。

四、結論與建議

現在,我們科最最的環境越來越差了,空氣質量差,河水到處都是垃圾,化工廠排放污水到河裏,還有嚴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導致了城市環境惡化。

綜上所述,許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方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整體較高,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為了使學生健康的成長,儘快適應社會的需求,我們必須充分的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作用,因勢利導,在引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方面做足文章。為此,筆者特提出以下幾點看法:1、定期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做摸底調查。時刻關注學生社會實踐的動向,及時引導學生。2、建立穩定的、完善的校內外實訓基地。使學生經常到實訓基地考察、參觀、訓練。3、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參加其他方面的培訓。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10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在我國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總體來看,我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當;三是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

一、造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確對待獨生而導致過分溺愛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低,社會養老問題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受多子多福等傳統

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人的生育願望仍是強烈的。因此,不論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説,並非出於自願。這是我國在人口生育問題上絕大多數家庭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現實。但由於我國的國情,若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口等社會問題,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國不得不實行的國策。一胎化政策的執行遇到了多種阻力,特別是在生產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農村遇到的阻力更大。十多年來,這一政策雖然在我國城市中特別是在幹部、職工隊伍中得到了較認真的執行,但是,由於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平衡及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這些獨生子女家庭便把對眾多孩子的愛和希望都集中在獨生子女這株獨苗上。這便是多數獨生子女家庭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溺愛中的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由於多數獨生子女自覺不自覺地被陷入了兩代六位長輩的溺愛之中,自幼嬌生慣養,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無恐。因此一些家庭對其也就任其所為,使其為所欲為。再加之對其期望值普遍較高,也就導致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比如,不讓孩子離開自己,或者由於怕不衞生,或者怕孩子學壞,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讓孩子獨立活動而包辦一切。結果就出現了《中國的“小皇帝”》裏所描繪的,兒子在夏令營時住在學校裏,父親半夜爬到兒子牀底下守着,怕兒子掉下牀來。這種過度保護極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展。

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對獨生和獨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導致情感的扭曲,使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過度偏愛,致使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現象,把大部分錢花在孩子身上,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許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二)因是獨生,家庭環境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其幼年期的心理髮育,需要一定的條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觀環境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幼年期的心理髮育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説,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發育,需要有與其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產生童心的共鳴,相互促進,保證身心的健全、健康發育。對此,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強調的。而獨生子女由於無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夥伴,整天與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裏,鄰里關係一般又不親密,來往較少或很少,特別是在高層樓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門户,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就使得相當數量的城市獨生子女自幼缺少小夥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圍和保護着,這樣的生活環境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再則,兒童的獨立性和獨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訓練和養成。而獨生子女由於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過度保護之中,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擇其佳、飯擇其精的生活,樣樣都能順利的得到滿足,整日與各種高檔玩具相伴,因而容易養成獨立性差、倚賴性強、自幼好逸惡勞、追求享受、不識五穀春秋等弱點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從總的情況看,近些年來,我國雖然已着手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指導,已有不少部門和教育學家、

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越來越關心這一問題。但是,有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廣度還不能適應我國這個多人口、多獨生子女國家的需要,這種狀況,從總體上決定着我國的家庭教育水平還不高。再則,不少家長不愛學習或不善於學習,更是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不願在子女教育方面動腦筋、下功夫。

二、要提高我國獨生子女綜合素質,最根本的在於提高獨生子女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主要包括:家長要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科學育兒知識,並能根據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教育;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併成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從小就學會尊重、關心、團結、體諒他人;盡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則

根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過程中應遵循適度原則、全面原則、一致原則、民主原則和嚴格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獨生子女的教育必須依據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要因為是獨生子女而寄予過高的期望,提出過高的要求,給予過分的愛和照顧。在智力開發上不搞過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長代勞;在物質供應上,不給過度滿足等。全面原則,是指要注意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尤其要處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關係。一致原則,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態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的教育態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體效應,要配合默契,協調行動,在孩子面前不出現意見分歧和衝突。民主原則,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氣氛,不搞“家長制",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搞一言堂,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嚴格原則,是指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放縱,要使孩子逐步樹立起是非觀念,養成知錯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質,只要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 要加強對獨生子女社會化教育

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夥伴,多數時間生活在成人之間,所以,多數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於社會之中。因此幾乎所有的有關研究和專家都認為獨生子女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社會性。主要表現就是缺乏與周圍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參與社會的能力;缺乏在社會環境中應變的能力。因此強化獨生子女的社會化教育,是改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獨生的環境中容易形成的弱點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措施。要多給獨生子女提供社會生活,孩子到二、三歲時就希望有兒童夥伴,獨生子女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強烈,希望進入他(她)們的“兒童社會”、“兒童世界”。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不合羣。因此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須向孩子提供年齡接近的小朋友,給孩子提供他(她)們的社會生活。為此,可帶孩子去串門,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可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遊戲:也可儘早將孩子送進託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去廣交小朋友,擴大其社會交往。切不可把孩子一直關在家中,使其離羣索居。

(四) 要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

家長應有意識地克服過度照顧和過度保護,凡是其能自己獨立或在指導下完成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幹,不要包辦代替。獨立自主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應給獨生子女多創造鍛鍊其獨立能力的機會,應儘早鼓勵其自我照顧,稍大一些,可交給孩子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完成得好,要鼓勵、表揚,促使其增強自立、獨立的積極性。從小注重培養獨生子女的自主活動能力。所謂自主活動,就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去活動。這種活動有利於培養獨生子女的勇敢精神和創造性。凡是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孩子們的自主活動,家長們都應該盡力給以鼓勵、支持。即使失敗了,也不一定是壞事,仍可磨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培養克服困難的精神,並且還會促使孩子多動腦筋,知道在世界上辦成一件事並不是容易的事,激發其刻苦學習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五) 要進行適度逆境教育

為了克服獨生子女的弱點,應對獨生子女進行適度的逆境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勇於實踐、經受挫折、克服困難、擺脱依賴和培養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鍛鍊,使孩子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複雜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獨生子女對於千千萬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説只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國家和民族來説,卻意味着整個未來,因此誰懂得怎樣更好的教育獨生子女,誰就贏得了未來,誰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11

調查目的:

幼兒園存在的一些遊戲缺失問題

調查時間:

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

xx幼兒園

調查對象:

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着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孩子的遊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麼一個遊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着“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裏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着數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並且根據這些數在地板上繡花,卡片上寫着幾,就繡幾朵花。

“這樣的遊戲在如今的幼兒園裏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通過這個遊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概念。”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黃進説,“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遊戲裏,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遊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遊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遊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裏遊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遊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説,“但卻忽視了遊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遊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遊戲缺失現象。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説,所謂遊戲缺失,更多是從遊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遊戲的.設計者,遊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台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裏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經常老師帶着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説: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遊戲,是玩。遊戲被當成了工具。”李教授説,“當然寓教於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遊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遊戲。”讓孩子們玩自己的遊戲。她給記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滷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滷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乾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滷花生究竟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麼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説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裏,但立刻又有孩子説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裏;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温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説,“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説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遊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遊戲情節怎麼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遊戲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後遊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説,‘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説,“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遊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説,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多了,認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裏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劉焱教授説,“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於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通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儘管《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但劉教授指出,理論上、口頭上重視遊戲,實踐中輕視甚至忽視遊戲,已經成為當今學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幼兒園教室中的遊戲在迅速減少,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急速增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焱教授説,“幼兒教育也已被納入到應試教育的軌道。”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12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農村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湧向城市,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支主力軍。由於這一特殊羣體的產生,其子女就出現了兩類:一是農民工將子女留在農村,從而形成了農村留守兒童;二是農民工將子女帶入工作地,從而形成了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及時瞭解這兩類少年兒童的教育狀況是推進教育公平和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處就大連市農村留守兒童及城市農民工子女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進一步解決這兩類少年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一、 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就學現狀

1.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嚴格意義上説,所謂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的學生人數。據我們今年6月的統計,我市農村中國小學生中此類學生數為11510人,佔農村國小國中學生總數的4.3%。其中國小為7785人,佔農村國小學生總數的4.8%;國中為3725人,佔農村國中學生總數的3.5%。從分區情況看,國小以普蘭店市、莊河市和金州區所佔比例較高,分別為11%、6.3%和4.3%;國中比例偏小,最高的普蘭店市、金州區和莊河市所佔比例也都不超過5%。

另外,我市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學生父母雙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這類學生在我市農村國小國中有37817人,佔學生總數的14.1%。其中國小有22163人,佔農村國小學生總數的13.7%;國中有15654人,佔14.8%。從分區情況看,國小莊河市、普蘭店市和金州區所佔比例偏大,分別為31.6%、17.9%和10.5%;國中以莊河市、普蘭店市、長海縣和金州區比例偏大,分別為29.2%、17.5%、13.3%和10.8%。

從總體看,我市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比例不算很高。即便將父母雙方或一方出外打工的學生加在一起,我市農村國小留守兒童比例國小為18.5%,國中為18.3%。而根據全國婦聯發佈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報告的調查結果,XX年,全國農村國小學齡(6-11週歲)、國中學齡(12-14週歲)年齡組佔總體的比例分別為34.85%和20.84%。如果僅僅比較父母雙方均出外打工的學生比例,我市則更低。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

形成我市留守兒童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我市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的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因為我市城區中國小公辦學校全面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使得我市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可以將子女帶入城區讀書。

2.我市農民工子女就學情況。

根據XX年教育事業統計結果顯示,在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學的農民工子女人數逐年增多的趨勢。XX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接收農民工子女93143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17.3%,其中國小72692人,佔國小在校生總數的21.6%,國中20451人,佔國中在校生總數的10.1%。在接收的農民工子女中,本地農民工子女有18057人,佔農民工子女總數的19.4%。XX年以來,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接收的農民工子女以年均9000餘人的數量遞增,其中國小的年均增加量為6850人(參見圖1)。從各年級情況看,我市 國中國小各年級農民工子女數總體上呈現出從高年級到低年級遞增的趨勢(參見圖2)。

從分區情況看,我市接受農民工子女數量較多的主要在郊區,排前五名的為甘井子區、金州區、開發區、旅順口區和沙河口區,學生數分別為29895人、16740人、11844人、9255人和6197人。從現有學生比例上看,排前五名的為旅順口區、甘井子區、開發區、長海縣和金州區,分別為37.9%、34.7%、34.6%、33.3%和31.4%。

我市在接受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上投入巨大。按照每千人1所學校計算,相當於我市各級政府為農民工子女建設了90所國小、國中學校。按照1所學校建設費用1000萬元計算(不含土地費用),相當於投入了9億元基本建設費用。我市在城市教育費附加分配和區縣財政教育經費撥付方面均把農民工子女計算在內,每年用於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日常經費達到3億元。目前我市城鄉均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農民工子女在我市公辦中國小讀書,既不繳納借讀費,也不繳納雜費。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國小校讀書的外來農民工子女還免繳教科書費。

由於實行了比較完善的農民工子女就學政策,使得我市城市外來農村人口中就讀國小國中的子女的比例高達10%,遠高於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比例(3%-5%)。也高於我市常住人口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比例(XX年為8%)。

二、 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市農村外出打工人員數量相對來説不是很多,因此留守兒童問題從全市範圍來看無論是在全國還是在省內都不是很突出,但留守兒童問題依然值得關注。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

由於得不到父母及時的關愛和輔導,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主動性,自覺性不強,不能按時完成作業, 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80%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學、厭學、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上課時間溜出學校上網。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體表現為不講衞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説謊騙人,小偷小摸,成為了“問題兒童” 。

3.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

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4.監護管理不夠強。

在農村留守兒童中,絕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盡到了責任,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於溺愛,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5.監護人自身素質偏低。

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

從學校方面,我市絕大多數農村學校目前還沒有將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方面,總體處於放任狀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沒有相應的政策和工作指導意見。

(二)農民工子女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市屬於人口淨流入城市,外來打工人員較多,加之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方便農民工子女就近入讀公辦學校的文件,使得我市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子女逞逐年上升的趨勢。從就讀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農民工子女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居住環境惡劣影響其成長。

在城市中打工的農民,多數人的收入水平雖然遠遠高於家鄉務農收入,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按照城市收入水平衡量,絕對水平仍然偏低,在城市中生活較為艱難。據調查,帶子女進城讀書的農民,多數從事批發零售業、餐飲服務業和其它社會服務業,許多家庭是在城市中賣菜、賣米、搽皮鞋、拉三輪、看大門、收破爛等等,好一點的在城市中開小飯館、小商鋪,或在批發市場有一個小攤位。他們中多數或在城鄉邊緣合租廉價房居住,或住臨時工棚,開小飯館、小商鋪的白天開門做生意,晚上關門全家即在鋪內搭板睡覺。子女在這樣的“家”中談不上什麼學習環境,這與城裏的孩子相比,全然是天上地下。

2.城鄉差異使農民工子女心理壓力大。

由於農民工子女家庭處於城市的邊緣地位,他們的心理也開始邊緣化。調查中,發現年齡較小的孩子由於不懂事,受影響較小,而年齡稍大的孩子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顯得早熟、自卑和失落。

與城裏同齡人相比,農民工子女總是自覺地把自己劃為城市中地位較低的羣體,並有這樣的羣體認同感,在這一羣體中自我封閉。這一點在國中孩子心理上特別明顯。對於他們所處陌生的大城市,他們在欣喜、好奇之餘,卻並不認同,還是懷念遠在農村真正的家和夥伴。

由於自己的家庭所處的地位,自己求學受到的阻礙,農民工子女被激發出城市同齡人不具備的自尊、自強,但又自卑的強烈被剝奪感,被隔離感。對他們來説,從家鄉突然來到一個如此陌生和冷漠的地方,心理落差極大,加上農民工聚居區相對滯後的衞生及治安狀況,使其內心變得十分敏感。

深層次的自卑感在受到歧視後,反而暴發出強烈的自尊心,因此他們把同一羣體內友情看得很重,渴望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接受。又由於他們所處環境往往是人口高流動區,各色人等皆有,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非常容易誤入歧途,一旦陷入這樣環境下的社會小團體內,就難以自拔。現實中客觀存在的邊緣地位,使得他們內心建立起的自我防衞感強烈,從而進一步加強了他們的邊緣意識。

3.農民工子女學習成績普遍偏低。

由於我市中國小的課程體系不同於其他地區,尤其與外省市相比有很大差別,因此許多中途轉來的農民工子女感覺學習吃力。尤其是英語學科,我市從國小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而其他農村地區大部分是從三年級才開始開設英語課程,這使得外來農民工子女對英語的學習尤感困難。

雖然有父母在身邊,但一方面父母工作繁忙,一方面父母知識水平有限不能有效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造成許多農民工子女學習成績不好,久而久之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三、 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為進一步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1.適當增加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數量。

在有條件且必要的地方,通過在原有鄉鎮中心國小和鄉初級中學建設宿舍、食堂,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國小寄宿制學校,可以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縣為單位,在一個或幾個鄉鎮建設面向全縣的寄宿學校,專門招收留守兒童就學。

2.建立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教育制度。

教育行政部門應出台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教育制度。使各農村學校將留守兒童問題納入正常工作範圍。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瞭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

3.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

針對當前家庭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引導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學校和家長保持經常性聯繫,隨時通知家長其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提醒他們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4.繼續完善我市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政策。

要繼續妥善解決外地來我市的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特別是在我市造船業、建築業、機械加工業、餐飲業、酒店服務業、家政等我市用工緊張的行業就職的農民工子女。對於一般流動人口要予以限制。

市財政應對接受進城農民工子女較多的區給予必要的財力支持。如可考慮按照農民工子女每生一定的標準予以補貼。

鼓勵農民工子女國中畢業後進入我市中等職業學校就學,有效解決其就業問題,減少國中高年級農民工子女流失。

5.進一步提升城市中國小農民工子女就學管理工作水平。

要將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作為城市中國小的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建議適當時機召開全市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會議,即時總結先進經驗,推廣在此項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出台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13

今年暑假,我在當地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29人。通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當前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教師待遇低,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調入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某某鄉,擁有招商引資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説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是爺爺奶奶或留守婦女,大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説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就那麼幾所,而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就少之又少。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據瞭解,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當地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受招生計劃的限制、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篇14

調查背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句話足以彰顯教育的重要性,而國小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意義非凡。某某縣總人口有44.7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8.74萬人,大多數人口居住在農村,因此農村國小教育理應受到關注。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縣農村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我們仍需看到在農村,尤其是較偏遠的農村,在國小教育方面依然存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這次社會調查報告我將關注點放在我縣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方面。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28日-9月20日。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圍繞“農村國小教育現狀”問題展開。

調查對象:

為展開對“農村國小教育現狀”問題的調查,我對某某鄉的多處國小進行了走訪調查。

調查方法:

調查法、觀察法、查閲文獻法等。

報告內容:

本人在8月28日到9月20日的這段時間,到某某的幾所國小進行了實地的觀察和調研,而後又進行文獻的查閲,最後形成了如下的調查報告。

一、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及原因分析

1、 農村國小辦學條件相對艱苦。

近年來,我縣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對農村國小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刀闊斧地進行鄉鎮中心學校樓房化建設,學校信息化建設、美麗校園工程等,農村國小的辦學條件確實已經取得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某些鄉鎮學校,尤其是一些偏遠的村小,辦學條件依然十分艱苦。以某某的幾所國小為例,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的問題:

很多農村國小的校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所建,因為年久失修,已成為嚴重級別的危房,而且每年還有許多校舍新增為危房。上級主管部門,雖然每年都會下撥一定的專項資金用於校舍、圍牆等基礎設施的維修,但是這也只是杯水車薪,緩解一時之急,並不是長久之計。

如今,大多數城裏學校,已經實現每個教室都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目標,條件更好的甚至已經安裝了智能平板電腦,但是對於某些鄉鎮學校,尤其是那些偏遠的村小,這些現代化的教學配套設施依然沒有配備齊全。

許多農村學校配套的教學儀器,是多年前所配備的,或破損,或陳舊,又因資金短缺等問題未能及時更新,已難以適應現在的教學需求。

許多農村學校圖書室圖書的藏書量也相對匱乏,圖書的內容也相對陳舊,未能及時更新,不能反映時代風貌,更難以滿足當下學生日益發展的閲讀需求。

2、 農村國小的師資配備不足。

自20xx年以來,我縣已經開始開始啟動了面向社會的教師選拔招聘工作,每年都有一大批新教師陸續被補充到各所中國小的教師隊伍中。尤其是對農村國小,考慮到師資嚴重缺乏的實際情況,縣政府已經有意識地進行了傾斜,使這些學校的教師隊伍不斷壯大,使得這些學校的教師缺口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然而,由於農村國小教師年齡結構的現狀是老教師(40週歲以上)佔絕大多數的比重,每年也都會有一批批老教師面臨着退休,而新分配的教師數量有時並不足以彌補老教師退休造成的缺口。

再者,由於很多農村學校距離城裏較遠,而大多教師居住在城裏甚至是別的縣市區,平時上班交通不便,再加上農村國小的辦公條件艱苦的客觀事實,還有一些教師出於自身未來擇偶或者其他方面的考慮,許多教師最終流失至別的崗位或者別地區,導致我縣農村國小的師資配備缺口壓力依然很大。

3、 教師的整體專業化水平欠缺。

農村學校,尤其是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非鄉鎮中心校的國小,受到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的制約,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和外來名師近距離溝通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少,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極為不利。

再者,由於教師年齡結構偏高的現實原因,很多老教師學歷水平較低,又缺乏繼續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因此是的教師整體在專業素質方面欠缺了些。

另外,由於下面的農村國小與城裏的國小相比,在日常管理和運作方面缺乏一定的競爭機制,比學趕超的氛圍不夠濃厚,因此在教師專業成長髮展方面的激勵上和培訓力度上火候也有所欠缺,所以造成農村國小教師整個羣體在後天學習方面的主動性和學習和培訓中所取得的成效方面不甚理想。

總之,整體上來看,農村國小的教師專業化水平需待提高。

4、 素質教育進程阻力重重。

素質教育在我縣已經開展並推行了多年,也已經收穫了累累碩果,而在農村國小也 取得了不容忽視的進展,學生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農村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的.觀念中比較重視的事情,但是又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素質教育的推進依然阻力不少。

受師資配備不足的影響,許多國小科如音樂、美術、體育、社會、科學等專任教師缺少,雖然分配了專業的教師,但是礙於學校語數外主科教師依然缺乏的現狀,讓教師擔任所學專業的學科這顯然不是很現實的事情,所以這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目前,上級主管部門考核各所學校已經不再單一的唯成績論英雄,而是綜合考慮學校各方面的工作業績,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學校的教學成績在考核中依然佔據壓倒性地位。因此,學校考核教師,也是主要依據教師的教學成績。同樣的,教師受考核的壓力影響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比較看重。而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重視程度有時難免就會有所偏差,所以客觀來看,素質教育雖然在積極推行,但是應試教育的理念依然存在於廣大教育者的頭腦之中。

另外,由於某些鄉鎮中心國小多為半寄宿制學校,學生獲得信息資源的渠道較少,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相對閉塞,知識面窄,視野不夠開闊,因此這對學生進行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存在一定的阻礙。

5、 家長教育觀念相對陳舊。

尊師重教的風氣隨着時代的進步已經蔚然成風,在農村也是如此,但是不難發現, 依然有許多家長尚存在一些與此並不協調的觀念,認為讀書用處不大。一些家長本身受教育水平有限,對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也不甚用心,具體表現就是對學生的學習的關注程度和指導不能像絕大多數城裏家長那樣用心,有時也不能慷慨地對學生的學習支出進行投入,比如在孩子課外書的購買方面、在孩子特長的開發上很多家長不夠重視,也不願意為之進行經濟上的付出。

6、 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落後。

受到以上種種條件:學校辦學條件、教師師資配備、教師專業化水平、素質教育進 程阻力、家長教育觀念陳舊等眾因素的影響,多數農村國小的教學水平和城裏國小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措施和決策,也對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有一定的影響。

二、針對教育現狀的建議

1、 各級政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農村國小建設和發展方面給予大力的資金支持和政 策扶持力度,同時農村國小自身也應加強管理和建設的能力,同時應該廣泛爭取社會和羣眾的力量支持進行學校的建設。

2、 教育主管部門應繼續面向社會進行教師招聘,選拔更多優秀的熱愛教育事業的 人才,同時在分配時應考慮到農村國小教師配備不足的現實情況進行更大程度的傾斜,同時為確保這些分配至農村國小的教師能夠紮根於農村,投身於農村教育事業,政府和學校領導應對其生活和專業成長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照顧和支持,激發他們奉獻教育事業的熱情和鬥志。

3、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自身的主觀意願,而這需學校管理者採取一系列 措施調動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性,如引入競爭機制,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專業培訓和展示活動,定會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另外,教育主管部門也應當為農村國小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更多學習和培訓的機會,給予更多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4、 各級主管部門應改革和完善考核機制,對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形成良 好的導向作用。農村國小的管理者以及教師自身也應轉變教育理念,從學生成長的長遠角度着手,改變日常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並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素養。另外,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管理者,也應克服種種困難盡力使專業教師擔任對應的學科,為學生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做好積澱。農村國小,也應創建學生多多參與社會和生活實踐的機會和平台,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發展學生能力。

5、 教育主管部門和各農村國小應舉辦一些學校和家長溝通交流的活動如家長 會、學校開放日、家庭教育講堂等,對家長的觀念也進行一定的薰陶和培養,促使其轉變陳舊觀念,優化家庭教育方式,更好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發展。

6、 對於農村國小而言,提高教學水平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將各項常規工作落 實好才是關鍵。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優化了師資配備,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成長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和家長做好溝通配合,定能使教育教學水平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