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擇業調查報告11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8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擇業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擇業調查報告11篇

擇業調查報告1

摘要:目前,大學生就業是一件是人們都很關心的事,上到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關注着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在現在金融危機的嚴重的打擊,世界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就更加讓人擔心,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這個問題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意向進行了調查,從就業單位、就業地點、工薪福利等方面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調查情況的陳述;第二部分是分析總結調查結果,第三部分是針對現狀提出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大學生就業問題,既是一項民生問題,又是一項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問題。隨着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眾化的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20xx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引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想方設法做好服務與推介工作已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對於就業會不會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對此,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的實施

(一)調查的對象與範圍。本次調查覆蓋了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金融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等三個學院大三年級與大四年級的學生。我們按照各個學院總人數的比例從其中隨意抽取同比例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小組同學共同設計問卷、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統計並整理調查數據、分析歸納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從“畢業後的選擇”、“職業準備”、“就業心態”、“就業去向”、“就業因素”、“就業薪酬期望值”、“就業政策”等七個方面展開,設計了15個選擇題。

(四)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本次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工作從20xx年4月19日至20xx年4月22日進行。從最後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來看,回收率達到85%以上,沒有無效問卷,故本次調查結果真實可信,調查分析以調查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畢業後的選擇。

根據本次調查,有17%的同學在畢業後選擇直接就業,58%的大學生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部分大學生選擇考公務員,另外還有較少數的大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自主創業。由此可見,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在畢業後會繼續學業,所以,對於選擇直接就業的大學生來説會減少一部分競爭對手。對於各就業單位來説,可供選擇的應屆大學生人數也減少了。

(二)就業準備。

從本次調查來看,有90%的大學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了,其中從大一開始關注就業資訊的佔26%,從大二開始關注的佔28%,從大三開始關注的佔37%。可見,在就業準備上大部分學生具有主動意識。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場,校園招聘會,網上投簡歷,父母朋友的介紹。其中,人才招聘市場與校園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取就業機會的最主要的方式。這表明學生能開拓多種渠道求職,另網上求職的方式也開始為學生所接受。在調查中有的學生提出應提高校園招聘會的針對性,只有專業對口率較高的招聘會才能提高就業的成功率。另外我們對找工作時同學願意為就業知識準備和技能準備所做的金錢投資也進行了調查,其中願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佔總人數的45%。有13%的人不願意為其投入過多的資金,17%的人願意投入500元以下,還有25%的人願意花費1000元以上為找工作做準備。這表明大部分同學願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裝自己,這樣做會給同學增加成功的機會。

(三)就業心態。

在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上,有5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沒有信心,另外還有8%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無信心,5%的同學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説明,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是過半的大學生還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對未來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學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專業與工作性質的問題上,66%的大學生願意選擇一份與專業有關聯性但不一定對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學生一定要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另外還有14%的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工作,有7%的同學也願意選擇工作性質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選擇專業與工作性質有關的比例最高,説明在大學生羣體中存在着“學以致用”的工作認識。

(四)就業去向。

關於就業單位的意向,除學校、科研設計單位只有少數人(不到10%)願意考慮外,其它就業單位都被大學生所接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或私人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均有超過17%的大學生願意選擇。可見,學生基本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選擇,就業行業意向相對分散,已明顯呈多元化趨勢,這也相對拓寬了大學生就業的路子,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學生願意選擇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有21%的大學生選擇在北京就業,有將近30%的大學生選擇在上大學的地方即太原就業,另外還有34%的大學生選擇在其他大眾城市就業。由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避開競爭壓力過大的經濟發達地區轉而選擇中等水平的城市,還有部分大學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建立的人脈關係而選擇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業因素。

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是經濟收入與個人發展機會,它們分別佔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學生考慮的因素還有工作地點(佔15%的比例)、工作單位性質(佔9%的比例)。但是考慮專業對口的人數不到5%。由此可見,個人的收入與利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對工作的選擇,另外大學生在應聘時最看重企業的是企業的發展前景(佔40%),有37%的大學生看中個人的發展空間,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視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氣。這説明大學生看待企業已經不僅僅是看企業的外在而更加註重企業的內在發展了。

(六)就業薪酬期望值。

對於將來就業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佔4%,20xx~3000元的佔56%,3000~4000元的佔26%,4000元以上的佔14%。而且大學生對薪酬標準的考慮是主要是根據以下三個因素確定的:

第一,對自身價值的評價(佔45%);

第二,用人單位的實力(佔29%);

第三,人才市場的行情(佔26%)。這個調查結果説明,學生對於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xx~3000元,這與太原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是比較相符的,而且大學生對薪酬也可以依據企業狀況市場行情等因素綜合考慮。説明大部分學生的薪金要求已趨於理性化,能開始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以提高應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業政策。

關於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着有不到4%的大學生非常瞭解,24%的大學生比較瞭解,57%的大學生不太瞭解,6%的大學生不瞭解,這就説明大多數大學生對於國家級政府的就業政策不關心,而且學校等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不夠,以至於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就業沒有起到很多作用。

三、總結與建議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大學生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自我定位較準確,就業態度務實,就業選擇趨於理性,但也發現少部分學生存在對就業形勢過分悲觀,就業態度相對被動,或者就業準備不足等問題。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觀念的轉變。

其一,從資源稀缺性角度考慮,大學生應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我們知道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從我們對未來無限的慾望來看,再多的就業機會也是稀缺的,而且隨着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教育由精英化逐漸向一般化轉變,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所以大學生應該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就業觀,擺正心態,正式現實,既不急於求成,也不優柔寡斷,面對稀缺的就業資源,善於抓住機會,自己做出選擇。

其二,對於就業目標的選擇,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資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每個人必須做出的選擇,而且我們都會努力達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資源達到最優配置。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深入地認識自己,選擇自己認為可以達到效用最大的就業單位。

其三,大學生應該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邊際分析法考慮,只有當大學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崗位上去的時候,社會所收穫的利益才能達到最大化。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從短期來説,自身的效用可能沒有達到最大,但是從長期來看,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自身潛力不斷開發,邊際效用也會不斷增加,實現學以致用,發揮自身特長,實現自身價值。

(二)完善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與指導。

第一,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應該與時俱進。各個高校都應及時瞭解市場動向,獲取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如果高校脱離社會,不管市場變化而只顧埋頭教書,最終會造成供求結構矛盾,畢業生不符合市場需求,最終會使學生就不了業。

第二,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為學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講解簡單求職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深入的針對性強的指導。同時,高校還應增加就業指導的內容,如:

①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講授就業形勢與擇業觀點、就業政策與擇業程序、就業市場求職嚮導、擇業方法與求職技巧;

②邀請專家、校友等舉辦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題系列講座;

③廣泛邀請用人單位,舉辦校內供需洽談會和招聘會。

洽談會和招聘會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於學生參加,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等。通過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及時準確地把當前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達到大學生那裏,使學生能在第一時間裏掌握就業動向與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等方法來規範大學生就業市場,取消那些不合理社會壁壘,如:性別歧視,户籍檔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級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大學生就業納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軌道。

其次,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不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場信息,瞭解市場需求,從而通過宏觀調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輔助,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組合。

第三,政府也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失業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擇業調查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教育結構的調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高學歷、高技能以及學歷加技能的多元化複合型人才的新特點。伴隨着普通高校的擴招以及各類高職院校的紛紛成立,普通高中的報考持續升温,再加之畢業生生源逐年減少,因此各級各類技工院校生源急劇萎縮。而另一方面,各級各類企業又急需各層次的技能型人才。嚴峻的招生形勢,已向技工教育提出了挑戰、敲響了警鐘。如何使技工院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以便更好地為首都的經濟建設服務,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已成為當前技工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於20xx年11月,對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20xx級的468名新生進行了入學動機和擇業趨向的抽樣問卷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問卷中就入學動機、專業選擇、擇業意向三方面內容共設計了6個問題。調查前,筆者一行向學生統一介紹了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填寫問卷的要求,因此學生們回答的問題是認真負責的,調查的結果是客觀真實的。通過統計分析,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主導動機:掌握一技之長

調查內容中,關於“你報考技工院校的目的是什麼”的問題,選擇學習技術的有352人(佔75。2%);有120人(佔25。64%)是因為聽説到技工學院就讀找工作方便,終身“包分配” ;還有24人(佔5。12%)是因為哪都去不了,只有技工院校接收。如今,技工院校拋出的學費低、轉户口等條件已不再是優勢,而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已成為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共識。因此,提高技工院校教學質量、加強技能訓練、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打造名牌專業,已成為技工院校生存的生命線。

2。自主意識增強 ,適應社會需求

調查中,在五個可選專業中,學生最想學的兩個專業依次是:藥劑專業,196人(佔41。88%);數控專業,178人(佔38。03%)。最想學該專業的原因中,有216人(佔46。1%)是因為該專業熱門,社會急需;有144人(佔30。76%)則認為便於深造、有前途;還有142人(佔30。34%)是因為該專業知名、相對好找工作。

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選擇熱門專業和知名品牌專業學生人數較多,傳統專業選擇人數相對較少。

(2)學生和家長普遍關注就業前景好、便於深造、工資待遇相對較高的專業。

(3)此項調查僅限於本院開設的幾個專業,因此有一定的侷限性。

3。依靠學院推薦就業,繼續深造成趨勢

對調查表中“你畢業後的去向”一題,有346人(佔73。93%)回答是依靠學院找工作,可見推薦學生就業,是勞動系統技工院校辦學的優勢,這項工作做好了,就業渠道暢通,就會吸引生源。選擇畢業後繼續深造,報考技師和本科的學生有108人(佔23。07%),這説明儘管學院推薦就業對學生和家長很有吸引力,但是上本科、學技師依然是相當一部分人的美好願望。因此加強文化基礎學科教育,拓寬升學渠道勢在必行。

從“你最嚮往的職業、最想幹的工作是什麼”一題中看出,對“專業對口的工作”和“專業是否對口無所謂,待遇好即可”的選擇人數相等,都是166人(佔35。47%);其餘選擇國企和外企的人數基本持平;另外還有個別同學填寫律師、翻譯、記者、會計、金融等職業,這説明學生的就業願望是多樣的,有的側重專業、技術;有的則看中待遇、福利;還有的好高騖遠、憧憬完美。可見學生對職業的嚮往基本與社會的需求相吻合,但也存在着不切實際的傾向。因此學院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與就業形勢”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找準自己的人生位置。

三、對策與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分析,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1。增強技工院校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要想使技工院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立足之地,必須增強創新意識。根據市場需求,以及學院現有專業設置和實習設備設施情況,建議如下。

(1)樹立品牌專業,打造名牌工種。建議繼續擴大和發揮數控專業的影響,加大宣傳力度,讓國家奧林匹克集訓基地和歷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所獲的各項冠軍榮譽深入人心;讓數控專業中的數控車、數控銑和數控加工三個工種,穩固地以絕對優勢確立起在全國同級同類技工院校中的佼佼者地位。

(2)樹立特色專業,打造特殊工種。建議學院繼續擴大和發揮環保系各專業的影響,進一步加強現有環境保護與檢測、藥物製劑和食品加工與檢驗三個專業的課程建設,力求參與各級各類技能比賽,將化學檢驗工這一行業特色工種,打造成知名工種,確立“別的技工院校沒有我有,到別的技工院校有我強”的特色辦學優勢。

(3)樹立傳統專業,打造大眾工種。對學院現有的機電系、汽車系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系的各個專業,繼續進行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造,力爭使現有各專業更加規範化、實用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2。切實抓好畢業生推薦就業工作

到該學院就讀的學生中有73。9%的人是因為學院有眾多的校企合作訂單班,考慮到將來的工作有保障而選擇報考的。如果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美好願望沒有實現,那就説明該學院的優勢不再是優勢。因此,建議學院除了依託現有各個訂單班以外,還要繼續走出校門,走進企業,瞭解企業,把握市場,開發出更多的優質單位,讓大多數學生走進優質企業的大門,切實解決就業問題,並且讓優秀學生得到優厚的待遇,讓他們自豪地立足於社會之中!

3。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努力提高學校社會聲譽

一個學校的聲譽好壞,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而學校的內部管理則是根本的因素。毋庸諱言,在創新教育開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技工院校幾乎成為被改革遺忘的角落。儘管社會上技工教育尚未被普遍認可,但技工院校的教育仍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為中國目前的國情不可能讓百分之百的人都上高中、上大學,一部分國中畢業生仍然要選擇技工院校,這説明技工教育有特定的,社會的分工使得人才呈寶塔形分佈,因此企業永遠需要有一技之長的技術人才,第三產業的發展更需要高素質的服務人員。一個學校要想走的長遠,關鍵還是要激活自身的生命力,大膽改革,勇於創新,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將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相結合。只有面向市場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學校才會成為源頭活水,永不枯竭!

擇業調查報告3

一、調查問卷分析

在對於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的調查中,我小組設計了8個主要的問題以便更完整地瞭解大學生的具體思想情況。

首先,對於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看法,半數人(22人)普遍認為較有壓力,有些不自信。有11人認為“車到山前自有路”。此問題主要想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誠然,在國際國內經濟不穩定的時刻,就業前景普遍暗淡,我們大學生對此覺得有些壓力是必然,還是有小部分人(3人)覺得“很有壓力,甚至很焦慮”,這就需要好好調整了,些許壓力會促人奮進,過多則適得其反。

第二個問題為:大學生創業最應具備的條件。大部分人選擇了“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養”(24人)和“由廣大的人脈關係和資本積累”。看來,我們大學生都有正確的大學目標,認為學習和人脈都是關鍵,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在大學中無所事事,糜爛度日了。

第三個問題為:對於大學生就業標準的調查。22人認為的標準是實現個人夢想,理想和人生價值,10人認為收入和社會地位是標準,8人認為工作穩定,條件適宜最好。各有各的標準,但總體看來人生價值在工作中的體現最能令大學生嚮往。

第四個問題為:大學生對擇業與創業的選擇,18人認為先擇業積累工作經驗後創業,12人認為擇業找份穩定的工作慢慢積累,9人認為要創業打拼出一片天地,5人遠在徘徊之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學生有半數已不滿足於在別人手下打工而是要讓別人在自己手下打工,這樣的志向是否能夠將社會推向高潮呢?暫且拭目以待。

第五個問題為:大學生就業的行業選擇,23人選金融類,15人選服務類,14人選教育類,9人選研究類,4人選IT類,2人選其他。可見,在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的上海,大學生們都選擇了熱門的行業。

第六個問題為:對大學生擇業的苦惱進行的調查。17人認為金錢,權利等影響公平競爭,11人認為自身能力不足,不足以適應社會需求,10人認為選擇機會不均等,7人認為沒有理想的職業選擇。的確,在如今尚未完全化的社會中存在着種種不定因素,這番苦惱是我們大學生暫且無法解決的。

最後七八合題為:大學生畢業未找到工作後的去向,以及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捨。大部分人選擇繼續深造並以社會為主,個人為輔。我想,懷着為社會奉獻的心態,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綜上所述,如今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懂得如何在大學奮鬥,瞭解就業的行業前景,對於社會形態充分了解,雖然有不定因素存在,但清晰地懂得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捨,故對於今後找到合適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二、採訪記錄

(1)採訪對象的選擇和原因:

我們的社會實踐共外出3次,地點分別為民星公園,五角場廣場以及復旦大學校園。民星公園主要採訪對象為中老年人,之所以選擇他們作為採訪對象的原因是考慮到這些中老年人的子女或孫輩曾經或正在面臨和我們的調查所相關的問題,他們對此一定有其獨到的見解抑或是寶貴經驗。五角場廣場的'採訪對象主要為年輕的上班族,他們在不久前就曾面臨我們調查的問題。而現在,我想他們都已解決此問題,他們也對擇業和創業的問題有所思考及感悟了吧。同時,由於年輕上班族與我們大學生年齡層次較近,在溝通方面會比較順利,這點對於我們採訪是有促進作用的。最後是復旦大學的學生,以他們為採訪對象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大學生,此外他們都是精英,因此,我們認為在擇業和創業的問題上,也許會有出眾的見解。通過採訪他們,還可和本校學生的問卷進行比較,從而有利於更好地更全面地更客觀地做出分析。

(2)採訪所得信息:

在民星公園的採訪過程中,中老年人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難,創業更難!擇業難是因為我們大學生缺少工作經驗,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又由於一些不良風氣如開後門搞關係和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都給了我們應屆畢業生擇業不小的困難。創業難,首先是因為大學生普遍為普通家庭子女,沒有初始的啟動資金,其次,現在是國際貿易時代,創辦一個企業面臨的對手異常強大。再者,大學生缺乏相關的社會人脈以及社會經歷,即使“硬件”跟上了,“軟件”依然落後,又有諸如家人不支持,合作者一直不堅定等因素,大學生創業在中老年人眼裏廣泛不被看好。

在五角場廣場,多數年輕上班族認為現在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擇業實屬不易,即使擇業,大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素質,最基本的包括學位、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等證書,這些都是敲門磚,縱使有了這些也不能保證擇業的成功。和中老年羣體不同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上班族認為在當今形勢下可以創業,上班族所關心的是大學生創業的領域。在採訪過程中,多數上班族認為大學生創業最好是創辦和自己專業技術有關的企業。網店被許多人親睞,甚至有幾位被採訪者表示自己就曾經開過網店,為今後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的寶貴經驗。雖然最終方向還是擇業,但在如今擇業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創業對於年輕人依舊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復旦大學的採訪過程中,被採訪者的意見不太統一。有些人認為現今就業形勢不利,打算繼續讀研深造,也有人準備出國留學,但大多數人對於未來擇業和創業很有信心,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認為金融危機很快回過去,同時也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很多新興產業需要專業人才,這為大學生擇業開闢了一條道路,也有人正在用空餘時間給自己充電鍍金,相信經過自己刻苦的努力之後,其競爭力會大大提高,因此,也就對就業比較樂觀。對於創業,不少人持贊同的態度。“年輕人就應搏一下”,有人對我們這樣説,他們認為,當今大學生雖不如以往含金量之高,但依舊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敢於嘗試,即使失敗,來日方長,當作經驗的積累過程也未嘗不可。

採訪之後,我們認為中老年人的看法較為實際,同時略帶保守,悲觀;年輕上班族則比較客觀,能全面考慮問題;而復旦的大學生則因人而異,但相對較樂觀,積極。

擇業調查報告4

【摘 要】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擴招政策出台以後,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選擇以兼職的方式提前進入社會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迎接就業帶來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綿陽幾所高校學生的兼職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並以此為視角進一步探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現狀與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擇業;兼職;問題;探析

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80萬人,這對本來就面臨嚴峻形勢的就業市場又帶來了不小衝擊。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了兼職行列,成為兼職領域的主力軍,面對日益龐大的兼職隊伍,我們不禁提出了這些疑問: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需找兼職,兼職與專業的相關性如何?兼職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他們還需要哪些幫助?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對綿陽幾所高校的近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瞭解這些大學在校生的兼職情況及相關看法。

本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調查對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範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所不同類型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中,總計發放問卷300分,有效問卷265份,有效回收率為88%,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學生中有93%的學生表示具有兼職的想法;82%的學生對在校兼職持肯定態度,對於兼職收入,84%的學生用於生活費用,9%的學生用於戀愛開支,7%的則用於長期投資。當遇到不公平待遇時89%的學生均選擇忍氣吞聲,4%的學生選擇告訴家長或同學,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兼職與學業是否矛盾問題上,有67%的學生表示會放棄兼職好好上課,而卻有29%的學生表示會堅持兼職,4%的則表示會看情況。

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1 學生兼職情況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兼職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一道獨有的風景線,大學生兼職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越開越多的大學生大一開始就投入極大的熱情於兼職工作,而學校和家長也對學生兼職持比較積極的支持態度。

1.1.1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學都不是因為一個單純的目的而從事兼職工作,賺錢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過兼職儘早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儘早瞭解社會和探究社會。這説明當代的大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獨立意識,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當然,學生的兼職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就業壓力的巨大。

1.1.2 大學生兼職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生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獨自去尋求兼職工作,他們主要通過其他兼職同學的介紹、校園海報信息、校外媒體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紹尋找兼職,其中熟人的介紹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為最主要的求職渠道。這説明面對高額的中介費和大量的虛假信息,學生們更希望通過安全免費的途徑來獲得兼職工作,尤其是對學校寄於了厚望,多數學生急切盼望學校能夠多提供與自己本專業有聯繫的工作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用人單位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同時定期舉行大型的專兼職現場招聘會,增加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交流與接觸。

1.1.3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種類,表1

表1顯示,家教、餐飲服務、派發傳單等簡單的工作成為了大學生兼職的首選,兼職種類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在選擇兼職工作時比較傾向於時間靈活、技術含量較低、專業性要求不高的工作,這樣不同層次、專業、年級的大學生都能勝任。從大學生兼職的崗位來看,兼職工作幾乎很難運用到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更不要説在兼職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大多數工作單位也只是看中了學生的廉價勞動力而非能力,這讓大學生想在兼職中獲取鍛鍊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 兼職的內容和途徑有限

大學生參與兼職的人數龐大,參與的兼職工作種類也很豐富,但是兼職的內容和途徑卻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任意性,讓學生的收穫與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從兼職的途徑來看,由於社會和學校都沒有相對比較完善正規的學生兼職指導機構和部門,學生的兼職只能是自發、各負其責的個人行為。而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經驗、人際關係還是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缺陷,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上當受騙、權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1.2.2 大學生兼職中的維權困難

大學生初次涉足社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拖欠工資、剋扣工資、被中介公司欺騙甚至受到歧視等等都成為大學生在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大*煩,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在兼職中不知情的捲入一些傳銷組織而長時間無法脱身,更有學生因無意陷入“詐騙團伙”而喪命的悲劇發生。這些後果的產生除了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法律在這個領域的缺陷,我國現行法律中缺乏保護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的相關法律規範,這就為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趁之機,從而讓他們能夠利用學生謀取不當利益。

1.2.3 高校缺乏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和諮詢部門

本文開頭提及兼職中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這説明大學生在兼職的經歷中始終是弱勢羣體,他們往往孤軍作戰,缺少社會、學校甚至是家庭的幫助。而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領域,在這方面更是責無旁貸。調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兼職指導機構或者是諮詢部門,引導學生需找正確的兼職途徑,指導學生認識在兼職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2 兼職情況所引發的大學生就業擇業思考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不成熟,對就業形勢表現出過分的焦慮與急躁,依賴心理過重,就業壓力巨大。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環節。

2.1 國家、社會、學校的正確引導和支持,為大學生的就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國家不僅要加強宏觀調控,還應該查漏補缺,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去彌補就業市場的缺陷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市場。社會應加強監督,完善機構設置,為學生的就業增加法律和機構保障。作為學校,應積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信心,從而加大就業競爭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

廣大學生家長要克服守舊、傳統的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先就業再擇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子女參與競爭,同時,要對子女進行畢業前心裏梳理,積極將子女的思想狀況與學校進行溝通,以緩解壓力,增強學生在就業擇業問題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3 大學生自身的完善和調整

大學生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認清社會形勢,瞭解社會所需,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時,增強自己的就業技能實力,保持良好心態,提升自己在競爭中的實力,切勿在競爭中自暴自棄、輕言放棄,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為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淺析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xx(13).

[3]姜馨蓓.大學生兼職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遼寧師範大學,20xx.

[4]韋娜.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xx.

擇業調查報告5

根據我小組成員的三次實踐活動與問卷調查,可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特徵:

通過以上的採訪實錄分析,可發現對本主題看法中出現如下特點:

1、 不同年齡段的人,不同現狀和背景的人對大學生擇業和創業持有不同的觀點,大致呈現出中老年人偏現實,悲觀,年輕上班族較冷靜、客觀,而在校大學生偏激動、樂觀的趨勢。

2、 普遍認為,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大學生所具備的文憑,文化程度對其事業的發展已不再是最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影響因素為人際關係。個人的真實能力。

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可發現如下特點:

1、 大學生普遍情緒較樂觀,雖然認為有壓力,但大部分人對將來就業,創業形勢看好。

2、 大學生在樂觀中有穩健,重視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

3、 目標並不十分明確,或許目標過高。在對將來的事業的思考上,顯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並未有過十分深入的思考,而是仍抱着一種模糊的意識。

二、影響上述特徵的因素:

經討論,我小組認為,在問卷調查和實訪調查中所反映出來的五大特徵,有如下的因素:

1、隨着經濟發展形勢的轉變,人際社會關係調整迅速,人們之間的交往形式改變,人們對人際關係的認識趨於多樣化。

2、隨着職場關係、家庭背景對人際、事業影響的加深,導致這一因素在某些人眼中的地位進而愈加重要。

3、工商業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個人的真實能力取代了文憑成為了普遍認同的職場因素。

4、大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及其成長環境,使其樂觀情緒超過了悲觀情緒。

5、但由於父母和家庭的影響,大學生的獨立主觀能動性已不如從前,因而對未來的事業具有不明確、不清晰的特點,並未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的特徵及影響因素,經過小組交換意見,我們提出:

1、 繼續加強對人才真實能力水平的認同及重視程度,淡化和摒棄對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的依賴心理,任人唯賢,任人唯能,從而做到位得其人,人得其位,為大學生公平就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 家長適當放鬆對大學生等學生羣體的管制,只從大體上引導他們的發展,而給他們以足夠的獨立性,從而讓其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清楚個人的發展方向。

3、 作為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同時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在文化學習、實踐學習兩方面提升自己,為將來的工作作好準備。

關於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的調查

一、 你認為大學生創業最應具備那種條件?( )

A、 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養24

B、 有廣大的人脈關係和資本積累18

C、 有良好的家庭背景4

D、 其他二、 你覺得大學生在畢業後下列哪種工作形式更符合你?()

A、 先擇業後創業,先積累一定工作經驗為以後創業做準備18

B、 擇業,找份固定穩當的工作慢慢積累12

C、 創業,尋找市場突破口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9

D、 不斷在兩種方式中嘗試直至自己滿意5

三、 你認為當代大學生選擇就業的標準是什麼?()

A、 實現個人夢想、理想與人生價值22

B、 收入與社會地位高10

C、 工8

D、 其四

A、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西部建設,去偏遠地區發展9

B、 繼續找工作,等待機遇18

C、 留校讀研14

D、到國外繼續深造4

五、 作為當代大學生,你會選擇哪種行業進行擇業或創業(可多選)?()

A、 金融類 23 B、服務類(包括餐飲銷售)15

C、教育類 14 D、研究開創類 9

E、IT行業類 4

F、其他行業六、 如何在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之間取捨?() A、 以社會為主3

B、 以個人為主4

C、 以社會為主,個人為輔23

D、 以個人為主,社會為輔13

七、 你認為大學生擇業時最苦惱的是什麼?() A、沒有理想的職業選擇7 B、選擇機會部均等10 C、金錢、權利等影響公平競爭 17 D、自身的能力不足,不足以適應社會需求11

八、你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看法?()

A、躊躇滿志6

B、較有壓力,有些不自信22

C、很有壓力,感到焦慮3

D、秉着“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態11

Ps:黃色數字為被調查者選擇人數

大學生的擇業與創業【3】

擇業調查報告6

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地點更傾向於二線城市;受教育程度越高,月消費支出越高,越傾向於選擇北上廣、港澳台及國外發展;文科生傾向北上廣和港澳台,醫科學生更願意去二線城市,農科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較多,理科生傾向國外!

7月8日,《20××中國大學生城市形象及擇業傾向調查報告》在滬發佈。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教授介紹了《20×中×國大學生城市形象及擇業傾向調查報告》的調查研發以及創作過程。大學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後備力量,全面瞭解大學生對中國城市形象的認知和大學生的擇業傾向,對中國城市發展和人才引進具有深遠意義。為此,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社會調查中心對中國33個城市(涉及21個省、4個直轄市、4個自治區和香港)的123所高校的12000餘名在校大學生、研究生開展大學生城市形象及擇業傾向調查,以瞭解大學生羣體對中國城市的印象以及大學生的擇業傾向和優先考慮的因素。

本次調查的主要結果有:

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地點更傾向於選擇二線城市。在受訪大學生中,選擇在二線城市發展的比例最高,為57.2%,其次是北上廣,佔比29.5%,選擇三線城市的比例為9.4%,選擇國外、港澳台、鄉鎮和四線城市的比例分別為6.6%、3.1%、1.6%和1.5%。

男生更傾向於選擇去北上廣等發達城市發展,而女生更願意選擇二線城市。男、女生對工作地點的選擇傾向存在差異,男生選擇北上廣的比例為31.7%,明顯高於女生的27.9%;而女生選擇二線城市的比例最大,為59.0%,高於男生的54.8%;此外,男生選擇國外的比例為7.5%,略高於女生的5.9%。

大學生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傾向於選擇北上廣、港澳台及國外發展。調查發現,博士研究生選擇北上廣、港澳台和國外的比例分別為37.2%、3.2%、 8.5%,高於碩士研究生的29.3%、3.1%、4.0%和本科生的29.5%、3.1%、7.1%;碩士研究生選擇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比例為 59.5%、11.1%,高於博士研究生的46.8%、10.1%和本科生的56.8%、8.8%。

非農業户口大學生更傾向於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工作。調查發現,非農業户口大學生選擇北上廣、港澳台和國外的比例分別為33.6%、3.5%和8.2%,明顯高於農業户口大學生的22.7%、1.7%和3.4%;而農業户口大學生選擇二、三、四線城市和鄉鎮的比例較高,佔比分別為63.4%、11.8%、 1.9%和2.5%,高於非農業户口大學生的54.1%、7.8%、1.1%和1.0%。

東部地區學生傾向於選擇北上廣等發達城市,西部地區學生更願意去二、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工作。受訪大學生中,東部地區學生選擇北上廣的比例較高,為 36.6%,高於中部和西部地區的23.8%和17.6%;西部地區學生選擇二、三、四線城市和鄉鎮的比例為65.4%、13.9%、2.5%、 2.1%,高於中部地區的62.4%、10.7%、1.9%、1.6%和東部地區的52.1%、7.1%、0.9%、1.5%。

985高校大學生更傾向於去北上廣和國外等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調查發現,985高校的大學生選擇北上廣和國外的比例最大,分別為37.0%和8.6%,明顯高於211院校的28.5%、6.1%和普通院校的22.4%、5.0%;而普通院校選擇二、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比例分別為61.4%、 12.7%、1.8%、2.4%,高於211院校的58.5%、9.6%、1.5%、1.4%和985院校的51.5%、6.3%、1.3%、1.4%。

就不同專業學生來説,文科生傾向北上廣和港澳台,醫科學生更願意去二線城市,農科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較多,理科生傾向國外。調查發現,文科學生選擇北上廣和港澳台地區的比例分別為32.6%和3.8%,高於理、工、農、醫科學生;相較於理、工、農、文專業,醫科學生選擇二線城市佔比最高,為 65.6%;農學專業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比例均高於其他專業學生;理科學生選擇國外的佔比為8.4%,高於其他專業學生。

調查同時發現,月消費支出越高的大學生越傾向於北上廣、港澳台及國外;月消費支出越低的大學生越傾向於三、四線城市及鄉鎮。每月消費支出在2500元以上的受訪大學生更傾向於選擇北上廣,其比例為41.4%,另外,其選擇港澳台和國外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為12.6%和16.0%;相比之下,每月消費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大學生則更傾向於去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工作,佔比分別為12.0%、2.0%和5.0%。

調查發現,生活費用來源以獎助學金和校內兼職為主的大學生擇業時更傾向於選擇二線城市,佔比分別為59.3%和59.1%;在選擇三線城市的大大學生中,生活費用來源以校內、校外兼職為主的佔比較高,分別為13.5%和11.4%;在選擇北上廣的大學生中,以獎助學金和父母親友資助為主要生活費用來源的佔比較高,另外,以父母親友資助為主要生活費用來源的大學生傾向於去國外工作的比例也是最高的,為6.7%。

擇業調查報告7

在本次調查後推出了《20xx年中國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調查報告》,富有針對性地重點對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和就業壓力等內在動因進行了考察。其中主要發現包括:

1、中國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三因素模型

發展因素、保健因素和聲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響着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其中屬於發展因素的“個人發展與晉升空間大”成為大多數大學生擇業的首要標準。中華英才網總 裁、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張建國表示,大學畢業生正處於在初次就業時期,未來發展、物質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時支配着大學生的求職行為,對於促成大學生與企業匹配的機構, 需要從多層面解釋和把握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

2 、大學生就業預期偏高

大學生就業預期普遍偏高,體現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調查反應出,大學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xx-3000元,碩士、MBA和博士則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檔位,同時,他們願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數為1800元。而對照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去年12月發佈的《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的數據,專科畢業生起薪為1333元,本科畢業生為1549元,碩士、博士分別為2674元和2917元。顯然,大學生薪酬願景仍實際情況存在相當的差距。

中華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專家指出,這種情況也印證了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史密斯.霍爾伯特(Smith Herbert)的論斷:由於大多數大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資質高於平均水平,從而導致整體收入預期水平的偏高。張建國談到:“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國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對自身收入形成一種理性的預期。”

另一方面,張建國還認為,大學生每年接受大學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學費 、食宿費用等)約10000元,四年就達40000元。這樣,大學生只有尋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彌補這高昂的大學成本以保持淨預期收益不變。因此,大學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學生就業期望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3、兩大因素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

本次調查研究分析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壓力問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客 觀實際的問題,如求職競爭激烈、家庭需要、愛情與好工作難以兼顧等,張建國認為,這 些問題通過訓練或者諮詢是難以解決的。但針對另一類由主觀原因引起的壓力,如自我認 識不清、缺乏求職技巧和經驗、認為自己專業不對口不利於就業等,張建國則表示,這些 問題能夠通過專業的訓練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學生自我認識不清,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對 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在報告中指出,“從治本的角度來説,或者我們應該反 思當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從治標的角度來看,學校和院系的相關部門應該更多的與大學 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弄清楚未來工作的方向。”

4、實習鍛鍊有助於就業

報告顯示,近八成大學生畢業之際選擇就業;而招聘網站是大學生獲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過兼職、實習經驗,對大學生的就業有着不小的影響。在調查中發現,在校期間沒有兼職經歷或兼職時間短的學生對自身的認識相對更模糊,更缺乏求 職技巧和經驗;而有過一定兼職或者實習經歷的大學生的獲取渠道相對更為豐富,就業壓力 相對較小。

張建國認為,這個結論體現出大學生在求職上的積極性以及準備的充分性,也為改善大學生就業壓力提供了借鑑依據——兼職或實習就是一個很好的為未來工作的先期準備,在兼職過程中積累的工作經驗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正式求職帶來多方面的幫助。

擇業調查報告8

一、緒論

我校為了創建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富強的國家、唯有全民教育,其教育理念,在於貢獻社會,只有付出自己,才能為自己留下屬於自己的成績、其貢獻自己的最本質征途是就業,但在這之前,牽扯到如何更好的找到屬於自己的就業崗位,如何確定自己的就業觀、大學生就業問題歷年來是社會議論的焦點、所以為了更好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更好的瞭解社會的發展形勢、我小組就本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從中發現了一些值得討論和借鑑的問題與經驗、為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本小組先從當代大學生的擇業為況進行了以下的調查、希望本報告,能為面臨就業和擇業的同學有所幫助、

二、就本校學生的調查及問卷情況

本次調查以問卷形勢進行調查,然後從回收問卷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次調查在20xx年12月份進行,問卷共發出100份、發放對象為文山學院大學所有的學生、基本上做出了隨機發放、

三、調查內容

數據資料統計和分析:

1、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主要原因在於荒廢學業、本次調查中將“就業嚴峻”問題歸因於高校擴建招生僅佔20%、6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是原因導致就業困難,其中,因大學生活荒淡、缺乏持能佔40%左右,擇業觀念不對的佔5%、通過本次調查得知,大學生就業難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是因為社會本身發展有一定限度、

第二是某些專業行業有人才相對飽和、

第三是大學生本身缺乏就業的技能,在用人單位不得不謹慎考慮、

在地域選擇上選擇沿海地區的學生佔總數的44%、有意願去的佔20%、現在大學生只想舒適安定、不想體驗吃苦,是很難做出成績的、

2、目前大學生對“錢途”成興趣、在接授的月收入水平中90%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10%在3000元、在就業中更注重60%的個人發展空間、30%是新籌高低、説明大學生錢是重要的,其次是個性是否得到發展、對就業形勢認為好與不好僅佔24%、大部分人認為是機遇又是挑戰佔36%、説明,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形勢有客觀認識、同時在自主創業上68%考慮過自主創業,90%以上選擇專業技能、綜合技能、發展趨勢、選擇其他的很少,這表明大學生對用人單位有所瞭解、86%以上選擇先就業後擇業、部分人選擇繼續深造、學習是因一個人能力,適應社會、鼓勵大家多學文化知識、多參與實踐活動、

3、經過調查,女生人數佔67%,從而可知,我們學校男女比率失衡,而對是否清楚自己合適什麼樣的工作,不清楚的人數佔53%,然而同學們會為自己所期望的工作去考相關證書的人數為94%,認為自己就業最重要的是個人能力發展,就業單位性質更是傾向於國家事業單位,最後大多數學生的就業觀念都是先就業後擇業!

四、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對就業帶來的問題

大學生是社會的未來,是我國不斷進步的源泉和動力、但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表現的種種觀念告訴我們這是一種錯誤、百手莫回的資本主義意識觀、近年來,由於人口的過快增長,各大高校的擴招、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競爭更加激烈、而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市場不夠完善,大學生畢業後無法找到工作、一有好的工作一擁而上、一般的工作不屑一顧,就業人數集中過多,就業困難也更大、

五、經過調查本小組總結了幾點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時代觀念,個性的一代、

當代大學生特講究個性、其性格、氣質是個性當中的穩定因素、性格如何,氣質怎樣?對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成功起持續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中起重要作用、社會學研究表明,自主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相符的工作者,其勞動生產力比不符合的要高、興趣產生的內在驅動力形成了不斷進取的工作精神、不知不覺中推動他們排除種種困難、這就説明、個性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方向,良好的性格能讓你走向成功、

2、要有實力,發展、

唯有技術對每個大學生來説,能夠考入大學校門,這已經證明他們具有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動中表現的能力,如觀察能力,反應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時,大學生經過多年的基礎學習和專業學習,在職業選擇中,能力因素起到定位器作用,不善駕駑文字的大學生不會首先考慮文職工作的,而具備的,會選擇繼深造、

3、個人價值觀念

價值取向是價值觀具體化和方向化、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各類事務的一般態度、這種態度表現在明確而單一的趨向和情感,便成了價值取向、隨着價值觀的基本定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體到職業認識領域,大學生對某種價值的追求與排斥,對某種事物的偏好與厭惡,並且價值觀直接影響大學生擇業觀,從而影響就業觀、

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及建議由於造成大學生教就業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第一努力提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

第二加強社會實踐、

第三正確就業定位、

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

第五先就業後擇業、

第六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使大學畢業生得到有效法律保證,確保大學生正確擇業、就業、

其次要想讓自己能夠立足於社會,不被淘汰、貢獻於社會、就要搞好自己與全台羣體的利益關係、端正擇業觀念,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價值,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學生就業不在是問題、將來的中國更加燦爛輝煌、大學生擇業問問卷樣卷分析、

這次的調查問卷共100份,用於調查發放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達到100%、問卷採用隨機選擇寢室發放的方式,問卷收回後多次統計、複查,保證了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能否就業關係着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的調查問卷共計10個選擇題,2個大題,涉及大學生就業目的,理想就業單位等多個問題,其中針對幾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比如目前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看法、其中28%的學生認為十分嚴峻,56%的學生認為有點嚴峻,但比其他較低學歷人羣要容易,只有10%的學生認為有點嚴峻,但所有人對目前的就業形勢都有所瞭解、還有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其中20%的人選擇了政府機關,30%的人選擇了外資企業,10%的人選擇了私營民營企業,26%的人選擇了國有單位,等等、

總的來説通過這次調查讓我們瞭解了當今大學生對就業的想法、瞭解了大學生對社會的需求、為以後我們進入社會這個龐大的集體做很好的鋪墊、

七、《問卷調查心得體會》

本次調查表的制訂發放和統計到調查報告的擬寫和修改,小組成員體會和學習到了很多、在調查題目選定時,小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因為才剛剛成為大一學生,對於大學生活有很多的規劃和設想,設計了大學生擇業問題調查問卷,旨在瞭解當代大學生對於世界的認識,反思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思考作為大學生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和義務,為我們的大學生活指引方向、

我們製作調查問卷的時候,設計了對於大學生擇業和有關精神生活重要性的題目、隨後的發放問卷確實給了我們一些挑戰,所發的問卷要全部回收作為統計資料,在三個人小組中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過,我們還是以分配調查任務的方式完成了,回收率達到了100%、在發放問卷的同時也學會了與人相處,心平氣和,作為剛剛進入大學的我們,在實踐中學到了社交的知識,也結交了一些新的朋友、小組成員一起統計調查數據,討論調查結果、從調查結果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大學是自由的,我們的大學生活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就業擇業價值觀作為引導、

然而我們面對一大堆的數據,面對從來沒有寫過的論文,社會實踐調查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它是我們進入大學的第一課,從中我學會了許多沒有學到的東西和知識,也為以後的就業擇業打下了基礎、

擇業調查報告9

摘要:本次調查內容主要是大學生就業傾向,為提高效率並節省時間,將調查對象定為湖北中醫藥大學的在校學生。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各種擇業傾向並發現了對其產生影響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同時,總結出大學生擇業前的慣性思維及其做法,並且指出了哪些是可行的做法,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做法。為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率已經成為考驗我國教育事業是一個指標。大學畢業後,能否找到一個好工作,合適的工作,不但是畢業生面臨的問題,也逐漸成為在校大學生主要考慮的事情。就業形勢嚴峻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比如説中國大學的盲目擴張,專業設置的不合理,大學生自身的不足等等,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只做了此次的調查問卷,以便我們的就業形式有個清晰的認識。

一.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主要是湖北中醫藥大學的在校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擇業的途徑,求職中最關心的問題等就行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發出問卷60份,實際收回的問卷有39份,其中有效問卷有39份,其中男生佔45.6%,女生佔54.4%。本次調查的學生主要是檢驗、管理的學生,他們分別代表了理科和文科的學生,也是考慮到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所選比例的均衡性。為了方便學生答題,節約時間,問卷主要採用了選擇題的形式。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於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於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7.7%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和“不瞭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可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學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表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佔56.4%,20.5%的學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知道。比較樂觀佔有較大比例的原因,我認為由於被調查者有一部分還是在校生,所以對求職的艱辛認識還不夠。隨着他們畢業時間的臨近,他們就會更加準確的認識到自身的情況。這就需要他們深入瞭解自身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及時調整好心態。

2、關於求職前的準備

調查結果顯示,17.5%選擇大一就開始,46.6%選擇大二開始的,35.9%為大三開始。這説明我校大學生整體開始考慮求職就業問題比較早,一半以上的學生在上大二就開始考慮自己的求職就業問題,説明求職就業意識較強,從他們關注考慮就業問題比較早可以看出他們對求職就業方面的信息的需求也比較大。

3、關於升學和工作的選擇

在升學和工作的選擇上,70.5%的調查者選擇工作,13.5%的人選擇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擇考公務員,還有13.4%的調查者選擇了回家創業。根據在調查中和他們的交談中,瞭解到選擇回家創業的學生,主要由於其家庭是做生意或企業的。所以説,在工作的選擇上,大部分學生還是先從在企業鍛鍊為起點。這就需要我國對於大學生應該多提供一些就業渠道,並且給出相應的優惠政策。

4關於就業過程中的尋求幫助的途徑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向父母諮詢意見,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問老師,還有25.1%的調查者和自己的朋友商量,“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佔31.3%。可見,家庭的幫助對學生的影響最大,而老師的幫助比較不足。這説明在大學裏好多老師都是下了課直接走人,和學生的感情不深,以至於學生主要還是依靠家庭和朋友,或者是自己。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不但是講授課本的知識,更主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人生的正確建議。

5、關於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表明,66.7%的調查者選擇就業地點時,主要是在省會城市武漢,工作和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並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有10.3%的調查者選擇了去我國的一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23%的學生選擇了回到家鄉,這個可能是因為家鄉有自己的親人,不管是就業還是生活都有一定的便利性。可以看出,發達地區還是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湧進,但是我們也應該告訴學生在擁擠的大城市發展的弊端,使他們正確看待就業的地點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並且鼓勵學生去西北比較偏遠的地方,帶動那裏的經濟發展。

6、關於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大學生們的期望值一般。2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20xx元以下,其中4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20xx—3000元這一檔上,有35.4%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表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脱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並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希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7、關於工作是否對口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現在的崗位上工作。64.1%的調查者會願意從事現在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願意,19.2%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幹,再考慮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擇是小心而慎重的,個人興趣和專業在選擇工作時是佔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這説明調查者主要是保證有份工作,先擇業再就業。

8、關於招聘信息的途徑

得到招聘信息的途徑,50%的學生是從網上尋找的,30%的學生選擇了從學校瞭解到,也就是説學校公佈或者組織招聘會時,他們才得到招聘的信息,20%的學生選擇了家人介紹或者朋友介紹。這説明畢業生所在地的人才市場不是很活躍,很多學生的信息相對來説比較閉塞。

9、關於最關注的信息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和招聘信息,15.6%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於面試和演示的技巧介紹,説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鍊。有15.2%的調查者希望瞭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説法。藉此瞭解公司的用人機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三、總結

20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為899萬,這麼一個強大的隊伍湧入社會,那麼他們能夠安定的正常工作,對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鬥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會影響到在校大學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後的成長與職業發展。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擇業心態,我們的建議是:

1、大學生走出校門後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飽和,現在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於就業。

2、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和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説好關係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鏽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裏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長的舞台才會無禁區。

3、要搞好人際關係,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助對你來説很重要。

4、在選擇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週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和才華。

5、要敢於面對挫折,不放棄,不服輸,要敢闖!

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説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可以説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鍊各方面能力,不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問卷調查心得

大學是一座橋,連接着現實與理想。有的人走過這座橋時,將理想的種子牢牢守護,帶入了現實並使之入土生根,真正實現了理想到現實的轉變,現實於是如此可愛;有的人走過這座橋時,將理想的種子遺落一地,以至於到達現實這端時發現,自己竟是兩手空空,最終在現實裏庸庸碌碌,自己的理想也從此變得遙不可及,現實於是如此殘酷。

通過這次調查,我有幸得以見到現實的殘酷。

如今的我們已經大二,大學這座橋已然走過一半。而曾經認為就業離我們是那麼遙遠的想法也應已不復存在,就業離我們真的很近了!我們真的該好好考慮就業問題了,只有未雨綢繆,於將來才不至於被就業打個措手不及。

今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為699萬,達到高校畢業人數的歷史之最,而由於一系列的因素相互作用,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很不樂觀。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各行各業的分工也精細起來,對於招收員工的要求也逐漸高了,所以造成了現在社會人才市場競爭場面變得熱火朝天起來,每到就業季度,這裏就聚集了成千上萬的就業者、擇業者,這足以證明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和緊張。所以作為快要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將面臨着很繁重的壓力,而在我們認識了這一嚴峻的課題,我們就得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只有正確地認知就業形式,分析就來形式,我們才能更好地為自己邁出第一步鋪下平磚,只有正確地認識就業形式,我們才能更好地不斷訓練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實自己,為自己在迎接挑戰前做好武裝,只有正確地認識就業形式,我們才能趨利避害,排除我們前進的障礙,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因此,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識,對於我們每個在校大學生來説是尤為重要!大學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這裏説的知識又分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之所以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所讀的專業,正是要實現未來人才專業化水平高的目標。

現今招騁市場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學生,首先應當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以高水平的專業與他人競爭。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才能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脱穎而出。再者,綜合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綜合素質包括綜合知識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素質及專業外的其他技能。

綜合素質,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質。在就業大軍沉甸甸的形勢之下,許多高校大學生承受不住就業壓力,表現出自卑、自棄,甚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等等悲劇道路。一個真正優秀的高校大學生,應該是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的,應該能迎接困難的挑戰,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嚴峻就業形勢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質,也是重要的一點。在此就業形勢之下,除提升自己,還有另外幾條路可以選擇。一是考研,暫時避開就業大軍,開始深造,獲得更高水平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二是自主創業。在這自主創業方面,各地區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給自己提供就業崗位,也不失為一條好道路。總的來説,做為當代大學生,認識到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應當認清自己的方向,堅定信心不動搖,以自信、自強、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戰,在金融危機之下的就業大軍中脱穎而出、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做出實質性貢獻。與此同時,牢牢地守護自己的理想,並將之變為現實!

擇業調查報告10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心情、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採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40份,有效率為80%,其中男生佔60%,女生佔40%。由於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20xx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採用選擇題形式。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擇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6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40%是來自城市和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於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於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比較難”形勢嚴峻,分別有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和“不瞭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表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佔58%,20%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0%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12%的調查者則表示不知道。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峯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着求職面試的高峯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瞭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3、關於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40%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4%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佔51%。可見,現在的畢業生在做選擇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於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表明,68%的調查者選擇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並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儘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於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閒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和內地的省會城市去工作。而對於西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2%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儘管國家出台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和參加志願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積極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和短視,他們不願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鍊意識不強。學校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和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於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其中40%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20xx元這一檔上,30%的調查者選擇20xx--3000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佔30%;這表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脱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並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希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關於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4%的調查者認為會“接受,並準備跳槽”,23%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後會考慮繼續深造。2%的調查者還沒考慮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於工作的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現在的崗位上工作。64%的調查者會願意從事現在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願意,19%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幹,再考慮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擇是小心而慎重的,個人興趣和專業在選擇工作時是佔非常大的比重的。9%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考慮自己今後的就業。其中66%認真考慮過,2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3%的調查者很少再考慮,還有2%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考慮”。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和招聘信息,15%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於面試和演示的技巧介紹,説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鍊。有16%的調查者希望瞭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説法。藉此瞭解公司的用人機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關於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表明,有大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8%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説明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

9、關於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麼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和企業的雙向選擇。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擇還是很明確的。有54%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係”;7%的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擇,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擇“性別歧視”説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求職者的能力包括“所學的專業能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佔總調查的87%,“技能、特長、品德”只佔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3%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於求,屬於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於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係,走後門’的現象比較嚴重”佔總人數的78%,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佔12%,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佔10%。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鬥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後的成長與職業發展。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擇業心態。

本人的建議是:

一、大學生畢業後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飽和,現在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於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和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説好關係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鏽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裏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長的舞台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係,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助對你來説很重要。

四、在選擇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週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和才華。

五、要敢於面對挫折,不放棄,不服輸,要敢闖!

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説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可以説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鍊各方面能力,不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擇業調查報告11

摘要:目前,大學生就業是一件是人們都很關心的事,上到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關注着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在現在金融危機的嚴重的打擊,世界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就更加讓人擔心。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這個問題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意向進行了調查,從就業單位、就業地點、工薪福利等方面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調查情況的陳述;第二部分是分析總結調查結果,第三部分是針對現狀提出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財經大學 經濟類專業大學生 就業意向 調查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大學生就業問題,既是一項民生問題,又是一項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問題。隨着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眾化的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20xx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引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想方設法做好服務與推介工作已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對於就業會不會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對此,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的實施

(一)調查的對象與範圍。本次調查覆蓋了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金融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等三個學院大三年級與大四年級的學生。我們按照各個學院總人數的比例從其中隨意抽取同比例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小組同學共同設

計問卷、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統計並整理調查數據、分析歸納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從“畢業後的選擇”、“職業準備”、“就業心態”、“就業去向”、“就業因素”、“就業薪酬期望值”、“就業政策”等七個方面展開,設計了15個選擇題。

(四)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本次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工作從20xx年4月19日至20xx年4月22日進行。從最後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來看,回收率達到85%以上,沒有無效問卷,故本次調查結果真實可信,調查分析以調查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畢業後的選擇。根據本次調查,有17%的同學在畢業後選擇直接就業,58%的大學生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部分大學生選擇考公務員,另外還有較少數的大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自主創業。由此可見,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在畢業後會繼續學業,所以,對於選擇直接就業的大學生來説會減少一部分競爭對手;對於各就業單位來説,可供選擇的應屆大學生人數也減少了。

(二)就業準備。從本次調查來看,有90%的大學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了,其中從大一開始關注就業資訊的佔26%,從大

二開始關注的佔28%,從大三開始關注的佔37%。可見,在就業準備上大部分學生具有主動意識。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場,校園招聘會,網上投簡歷,父母朋友的介紹。其中,人才招聘市場與校園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取就業機會的最主要的方式。這表明學生能開拓多種渠道求職,另網上求職的方式也開始為學生所接受。在調查中有的學生提出應提高校園招聘會的針對性,只有專業對口率較高的招聘會才能提高就業的成功率。另外我們對找工作時同學願意為就業知識準備和技能準備所做的金錢投資也進行了調查,其中願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佔總人數的45%。有13%的人不願意為其投入過多的資金,17%的人願意投入500元以下,還有25%的人願意花費1000元以上為找工作做準備。這表明大部分同學願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裝自己,這樣做會給同學增加成功的機會。

(三)就業心態。在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上,有5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沒有信心,另外還有8%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無信心,5%的同學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説明,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是過半的大學生還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對未來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學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專業與工作性質的問題上,66%的大學生願意選擇一份與專業有關聯性但不一定對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學生一定要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另外還有14%的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工作,有7%的同學也願意選擇工作性質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選擇專業與工作性質有關的比例最高,説明在大學生羣體中存在着“學以致用”的工作認識。

(四)就業去向。關於就業單位的意向,除學校、科研設計單位只有少數人(不到10%)願意考慮外,其它就業單位都被大學生所接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或私人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均有超過17%的大學生願意選擇。可見,學生基本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選擇,就業行業意向相對分散,已明顯呈多元化趨勢,這也相對拓寬了大學生就業的路子。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學生願意選擇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有21%的大學生選擇在北京就業,有將近30%的大學生選擇在上大學的地方即太原就業,另外還有34%的大學生選擇在其他大眾城市就業。由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避開競爭壓力過大的經濟發達地區轉而選擇中等水平的城市,還有部分大學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建立的人脈關係而選擇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業因素。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是經濟收入與個人發展機會,它們分別佔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學生考慮的因素還有工作地點(佔15%的比例)、工作單位性質(佔9%的比例)。但是考慮專業對口的人數不到5%。由此可見,個人的收入與利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對工作的選擇。另外大學生在應聘時最看重企業的是企業的發展前景(佔40%),有37%的大學生看中個人的發展空間,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視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氣。這説明大學生看待企業已經不僅僅是看企業的外在而更加註

重企業的內在發展了。

(六)就業薪酬期望值。對於將來就業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佔4%,20xx~3000元的佔56%,3000~4000元的佔26%,4000元以上的佔14% 。 而且大學生對薪酬標準的考慮是主要是根據以下三個因素確定的:第一,對自身價值的評價(佔45%);第二,用人單位的實力(佔29%);第三,人才市場的行情(佔26%)。這個調查結果説明,學生對於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xx~3000元,這與太原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是比較相符的,而且大學生對薪酬也可以依據企業狀況市場行情等因素綜合考慮。説明大部分學生的薪金要求已趨於理性化,能開始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以提高應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業政策。關於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着有不到4%的大學生非常瞭解,24%的大學生比較瞭解,57%的大學生不太瞭解,6%的大學生不瞭解。這就説明大多數大學生對於國家級政府的就業政策不關心,而且學校等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不夠,以至於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就業沒有起到很多作用。

三、總結與建議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大學生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自我定位較準確,就業態度務實,就業選擇趨於理性,但也發現少部分學生存在對就業形勢過分悲觀,就業態度相對被動,或者就業準備不足等問題。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觀念的轉變。其一,從資源稀缺性角度考慮,大學生應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我們知道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從我們對未來無限的慾望來看,再多的就業機會也是稀缺的,而且隨着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教育由精英化逐漸向一般化轉變,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所以大學生應該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就業觀,擺正心態,正式現實,既不急於求成,也不優柔寡斷,面對稀缺的就業資源,善於抓住機會,自己做出選擇。其二,對於就業目標的選擇,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資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每個人必須做出的選擇,而且我們都會努力

達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資源達到最優配置。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深入地認識自己,選擇自己認為可以達到效用最大的就業單位。其三,大學生應該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邊際分析法考慮,只有當大學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崗位上去的時候,社會所收穫的利益才能達到最大化。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從短期來説,自身的效用可能沒有達到最大,但是從長期來看,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自身潛力不斷開發,邊際效用也會不斷增加,實現學以致用,發揮自身特長,實現自身價值。

(二)完善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與指導。第一,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應該與時俱進。各個高校都應及時瞭解市場動向,獲取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如果高校脱離社會,不管市場變化而只顧埋頭教書,最終會造成供求結構矛盾,畢業生不符合市場需求,最終會使學生就不了業。第二,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為學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講解簡單求職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深入的針對性強的指導。同時,高校還應增加就業指導的內容,如:①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講授就業形勢與擇業觀點、就業政策與擇業程序、就業市場求職嚮導、擇業方法與求職技巧;②邀請專家、校友等舉辦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題系列講座;③廣泛邀請用人單位,舉辦校內供需洽談會和招聘會。洽談會和招聘會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於學生參加,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等。通過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及時準確地把當前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達到大學生那裏,使學生能在第一時間裏掌握就業動向與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等方法來規範大學生就業市場,取消那些不合理社會壁壘,如:性別歧視,户籍檔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級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大學生就業納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軌道。其次,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不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場信息,瞭解市場需求,從而通過宏觀調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輔助,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組合。第三,政府也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失業是人力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