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家鄉特產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特產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特產調查報告

家鄉特產調查報告1

我家鄉蒼山縣如今是國內有名的金針菇之鄉,在大蒜之鄉之後金針菇的種植也逐漸成了規模,現在,家鄉里金針菇基地就有十幾個,種植面積也已經佔總面積二成以上。而我家也是金針菇種植户,家裏有大棚五個,可種植八萬斤金針菇。我趁寒假裏有時間,決定進行一次社會實踐調查,到第一線去詳細瞭解金針菇的生產及其他情況。下面先介紹一下金針菇的種植價值:

首先,金針菇學名毛柄金錢菌,俗稱構菌、樸菇、冬菇等,屬傘菌目口蘑科金針菇屬。金針菇是秋冬與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蓋滑嫩、柄脆、營養豐富、味美適口而著稱於世。金針菇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含有較全的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賴氨酸和精氨酸尤其豐富,也含有豐富的鋅,對兒童的身高和智力發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針菇幹品中含蛋白質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纖維達7.4%,經常食用可防治潰瘍病。最近研究又表明,它還含有一種樸菇素,可增強對癌細胞的抗禦能力,常食金針菇還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膽固醇。菌類食品本來就有純綠色標識,在越來越關注健康飲食、營養飲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針菇,同時網絡、養生節目也推薦金針菇。目前,不只是我國,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加工的金針菇有很大比例銷往國外,外銷加內供,市場十分緊俏,各地方供不應求,金針菇前景十分廣闊。

我還了解到有關金針菇的市場信息:金針菇是一種穩賺不賠的行業,目前金針菇的平均價格在每斤2.3元左右,每畝一次投入原料3萬斤,每年可採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產量在2.4萬斤左右,僅第一茬就會產生淨利潤1萬餘元,以後的產量折算成利潤保守計算也有3萬元,經濟利益很高,其養殖週期為當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時間,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由於種種優點,金針菇的種植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可以想見家鄉的`金針菇基地還會繼續擴增,事業會依然紅火。

我先從事的勞動就是整理大棚,這是個比較繁瑣的工作,需要搭建,鋪地,消毒等等環節。然後就是裝包了,所謂裝包呢,就是將菌絲生長所需要 的養料裝在一個小塑料袋裏,這是最忙碌的最耗力的工作,因為常常一次需要將8000多斤的料裝在每一個小包裏,通常我們都會請鄉親們來幫忙,然後付給他們工錢,也正是因為勞動的繁雜忙碌,經常是幾户人家合夥經營,共同完成裝包這項程序。

裝包結束後,就要對這一個個小包進行消毒,需要將它們壘成一個大長方體,然後用大型的鍋爐進行高温滅菌。一鍋料大約需要燒48個小時,耗費1500斤木炭。之後就是至關重要的接種環節。就是將菌種接在已經消過毒的小包裏,這環節對無菌要求很嚴格,它是在專門的接菌箱內完成的,箱內需要進行消毒,一般是通過煙霧消毒。整個暑假我所重複的工作就是這繁瑣的環節。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用統計與分析的理論對種植金針菇的成本與效益進行了估算,下面是結合家鄉蒼山縣的養殖和實際情況,以一畝的棚為例進行的全面分析:

2、 栽培時間。金針菇為低温型真菌,,最適宜的温度為8到10攝氏度,為當年8月份~次年3月份;而平菇為高温型真菌,可根據品種特性,做好茬口安排,麥前養殖平菇,秋後養殖金針菇,可獲得雙贏雙利。出菇時間為年前年後,農閒時段,外出打工的也已陸續回家,不佔用其他勞動時間。

建棚成本僅在第一年的時候產生,以後會大幅度減少,這樣算來,每年的淨利潤均在2萬元以上,金針菇養殖過程簡單易學,佔用勞動力少,時間跨度短。讓我對這個產業產生了更多的興趣,也讓我更有耐心去繼續體驗這個勞動。在體驗的過程中我發現養殖金針菇沒有賠錢的,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產業,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產量與質量跟個人得管理水平有關。我開始為家鄉的特色產業感到無比的自豪,並願意將我的體驗進行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幸到當地的金針菇加工基地去實習一個星期,在那裏我瞭解到金針菇的幾種加工方式:

1.初加工

2.鹽漬

(1)預煮把5%~10%食鹽水置於鋁鍋內煮沸,倒入金針菇,煮沸5~7分鐘,撈出瀝去水分。

3.制罐頭

把優質的金針菇放在開水中燙幾分鐘撈起,進行脱色,然後放在生理鹽水中,制罐,高壓滅菌消毒,即製成罐頭。其工藝為:採收挑選殺青冷卻分裝加液排氣壓蓋殺菌(123~130℃,30分鐘~90分鐘)冷卻保温(38℃)檢驗成品。

4.塑膜真空包裝

5.乾製

在這個寒假裏,我幫助家裏裝包、接種,然後又去了當地的金針菇加工基地瞭解了金針菇加工的幾種方法,感覺學習到不少知識,在農業技巧與常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更為了家鄉的金針菇產業和父老鄉親們的勤勞與智慧感到自豪。

家鄉特產調查報告2

我們福建是一個特產豐富的地區,每個特產都有它們獨自風味。下面,我根據我們調查,向大家介紹家鄉的特產有那些。我想,大家瞭解了,一定會回味無窮的。那,我們就走進我們家鄉的特產吧。

光餅

芝城光餅大約流傳於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由浙率部入閩抗倭之時。芝城光餅獨具特色。色美、味香、鹹、脆嚼後又覺得有甜味。有的長期離鄉的邑人,每次回鄉探親後,再外出總要攜帶些家鄉的光餅以飽口福或分給外地的親友共同品嚐

其做法是:先把麪粉發酵,和好面(10斤麪粉約加三斤水),每10斤麪粉放鹽三至四兩、小蘇打一兩。然後做成直徑約7.5 公分,厚度約一公分的園形餅坯,在坯中間戳一個小洞,一般每個光餅戳一個洞,似瓜子模形。餅面加葱、肉的光餅每個戳兩個洞,再把餅坯貼在火爐上壁四周,在炭火裏放一些硫磺,這樣烤出的光餅是白色微黃,餅面有光澤,表示金面、銀邊、瓜子咀。後衍生出肉餅、芝麻餅等。南雅鎮房村光餅遠近聞名並形成產業。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等領導都曾考察過房村光餅業。

豆漿粉

建甌人對豆漿粉情有獨鍾,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豆漿粉是百吃不厭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甌,開始對豆漿粉不以為然。看見街頭粉店人進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嘗一碗。這一嘗便嚐出了滋味,也嚐出了緣分。再訪建甌時,他便會説:“早餐吃豆漿粉去。”一種美食,一種創意。不知誰人的傑作,把尋常之物豆漿與粉條這般配成對,成就了一方美食。豆漿粉風味獨特,在於選料、製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當天製作的“生粉”,粉條粗細要適中,製作豆漿要選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細。開水衝漿,濾去豆渣,下鍋煮沸。豆漿的濃淡最緊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燙米粉,再衝豆漿,後加調料。粉條要燙透,豆漿要熱夠。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建甌板鴨

產於福建建甌市,此鴨歷史之悠久遠超其他板鴨,有志載:後晉五代十國閩王延政稱帝時即為貢品,宋孝宗趙昚時,建甌盛記飯店的板鴨出名,並因宋孝宗趙昚曾被封建王,領地就在建安(今建甌),他對建甌板鴨情有獨鍾而將其帶入宋庭,列為“漢席珍品”。至清朝建甌板鴨更是早已久負盛名,深受南北消費者的青睞,為福建傳統名優土特產品,素有“八閩佳餚”之美稱。此菜在福建屬頗有名氣的風味食品,它形如龜體,色澤白嫩光潤,肉質肥厚,味道香美。

建甌板鴨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每年農曆九月開始製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盤。其中尤以霜風天製作的板鴨最佳。建甌板鴨烹飪簡便,經清洗切塊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紅燒,風味獨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餚,也是中外遊客喜愛購買的物品之一。建甌板鴨的製作極為考究,用來製作板鴨的鴨源必須是在田野溪流中放養的,以吃稻穀為主,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土鴨”。這類鴨子需餵養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質好,有韌性,在醃製過程中不易變形,製成後肉厚質嫩,肥而不膩。

建甌扁肉

扁肉(也稱“扁食”)在北方稱為“餛沌”,西南巴蜀一帶稱“抄手”,廣州謂之“雲吞”。皮薄餡大,味道鮮美,為各地羣眾所喜愛。

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廣泛流傳,但製作方式略有不同。如福鼎帶海鮮味,莆田、閩侯尚乾等地以剁餡為主。至於名聞天下的“沙縣扁肉”乃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情,其根源亦出

自建甌,在製作方式與建甌扁肉一致,由於選料沒有達到精細的要求,所以今天我們在街面上吃的“沙縣扁肉”少有正宗。在閩北的建陽市其扁肉以水吉最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從建甌分離出去的,同樣在靠近建甌的政和其扁肉製作工藝亦與建甌扁肉一致。在建甌(特別是鄉下)幾乎家家户户都會製作扁肉,在逢年過節一定要做扁肉吃,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傳統,從地理上看我們也可以發現,凡是在靠近建甌周邊的一些縣市那裏出來的人都會覺得本地的.扁肉很好吃,從沙縣、建陽、到政和、屏南、周寧,除了周寧不與建甌直接接壤之外,其餘全部都有交界,這些地方的製作手法驚人的一致!福鼎扁肉屬於北方餛沌製法,肉餡偏澀。 鍋底

以鮮鏡頭筍烹製的鍋底是建甌風味的第一名菜,不但深受民間喜愛,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睞。

鍋底也稱抄底,選用鮮冬筍為主料,佐以五花肉、龍口粉絲、金針菜、發紫菜等。製作:冬筍去頭剝淨剖開入鍋燋熟,撈起切成細絲,再入鍋文火燜成棕黃色。五花肉切成箸頭粗細的小條,粉絲、金針、紫菜等水發待用。

烹調:五花肉入油鍋炒熟,以肉條透明為度,再入筍絲加味煸透,後入粉絲、金針菜翻炒,加少許食糖等調味薄粉勾芡起鍋,裝缸碗,再撒些發紫菜,染紅的蛋絲,葱花。

特點:色澤鮮黃,配以紫菜。紅蛋絲、葱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鮮,口感清脆,配以粉絲軟滑爽口。

納底

納底是福建建甌的一種小吃,其做法是:每碗(大碗頭)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塊(如黃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裏攪拌均勻(每顆直徑約1.5公分)。水燒開把肉拉搓碎放下, 煮熟撈起放下冷水裏浸泡。起油鍋放下葱頭熬出香味,加些白菜絲、冬筍、醬油、鹽下鍋炒一會,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適量水煮開,地瓜粉加適量水調勻拌下,煮成糊狀,起鍋前用個雞蛋調勻滲入,另加些胡椒粉、黃酒、味精、麻油等調料即可,其味香甜鮮嫩。其口感鮮爽口,實為佳品

大腸粿

用幹漿粿與大腸同蒸故名大腸粿。

製作工藝:磨米漿,瀝乾,取幹漿搓壓成小圓粿片,入飯甑與大腸一道加調味、桂葉同蒸熟。食用時挾出粿片裝碗,取大腸剪成筒狀,加調味食用。

風味特色:粿片軟而韌,味香鮮,油而不膩,大腸鮮脆而無腥臭。

粿包

以“爛粿包筍絲、蘿蔔絲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

製作工藝:先扳好爛粿,稍冷卻取爛粿包熟筍絲、蘿蔔絲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擔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蘿蔔絲,煎在鏖上。

風味特色:皮爛面滑,餡鮮脆可口。

衍生小吃:用粳米粿包芝麻末叫作“甜粿包”,用粳米粿包筍絲的叫作“鹹粿包”。

名稱由來:夾,又名芋餃,以形如小夾韃而得名。據説是蒙元時代,水北(今稱水源)一帶人民抗元鬥爭,兵敗轉入山中。義軍缺糧,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成夾韃煮食。另一説是當時民間稱蒙元為,百姓受其統治壓榨,皆欲吞食之而後快,故吃夾意指吃掉也。

製作工藝:今制夾有無餡和有餡兩種。選取紅芽芋煮爛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極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適量再揉成麪糰待用。取豬腿肉如扁食餡的作法制成肉醬,加鹽水、鹼調勻入平底盤,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鍋煮熟。食用時起好高湯,加味精、紅酒等調料,滴麻油,撒上葱花即可。

風味特色:無餡者軟滑清爽,有餡者皮軟滑而餡香脆口。

薄餅

名稱由來:薄餅又名春捲,以其卷皮薄如紙而名之。

製作工藝:取嫩白的鮮春筍,去頭尾刨絲,先入鍋煮熟後烤乾。輔料:五花肉去皮切絲,豆腐乾切絲油炸過,蝦肉剁碎(或用蝦末),香菇水發、切絲,韭菜切斷,調味用白糖、紅酒、醬油、味精等。輔料入熱鍋,先炒肉絲出油,再入蝦肉、豆腐乾等,翻炒,熟後倒入煮好的筍絲,加調味適量煸幹,快起鍋時入韭菜筒再炒,起鍋備用。選精粉調成麪漿,用手掌挑起熱鏖上摁下,烙熟,撕起。生炒豆芽一盤。熱鍋入稀澱粉水,加糖、鹽、胡椒粉、味精等調味,和成火魯糊。食用時攤兩張烙好的薄餅,抹甜火魯,加餡,挾些許豆芽及二條葱花筒捲包好,即食。也有人包卷結實後下油鍋炸黃食用。

風味特色:皮軟稍韌,餡香鮮清脆。油炸春捲香酥甜爽,別有風味。

建甌小吃還有粉丸、包筍鍋貼等等。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很特別吧。

家鄉特產調查報告3

調查時間:20xx年7月25日下午

調查地點:紹興魯迅故里

調查對象:對店裏的顧客、製作臭豆腐的工人及油炸臭豆腐的師傅

調查目的:想了解臭豆腐的特點、製作過程及應採取的環保措施。

一、問題的提出

大家肯定都曉得我們紹興的臭豆腐遠近聞名,外陋內秀,皮脆肉嫩,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有外地朋友都慕名而來。嗯?一想到這兒,我就感到奇怪了,這臭氣撲鼻的臭豆腐能有這麼大的誘惑嗎?它不就是幾塊豆腐嗎?真的那麼好吃嗎?我懷着這些疑問與姐姐一起去魯迅故里探個究竟。

二、如何進行調查

(1)來到店中進行實地調查,詢問顧客對臭豆腐的態度

(2)對店裏的營業員進行採訪

(3)店員介紹如何製作以及油炸臭豆腐的'

(4)自己也嘗試炸臭豆腐

(5)親自品嚐一下臭豆腐

三、調查過程

我與姐姐早早地來到了魯迅故里,我們一直不停地往裏走,終於找到一家—三味臭豆腐店。我們急忙走了進去,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買臭豆腐的人多得數不勝數。我見到這情形,就三步並做兩步跑上前去,問一個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臭豆腐的阿姨,“阿姨,您覺得這個臭豆腐好吃嗎?你為什麼喜歡?”

介紹臭豆腐的特點:阿姨説:“外陋內秀,風味迷人。經選料、配滷。浸泡、發酵、晾乾、油炸精細製作而成。其特點是:。這臭豆腐其名不美,外陋內秀,平中見奇,色澤黃亮,皮脆肉嫩,配上外面刷的一層鮮豔奪目的甜辣剁椒醬,真是色香味俱全。我覺得這個臭豆腐應該改名叫香豆腐了。呵呵!”

採訪完以後,我們又去採訪服務員做臭豆腐的方法。“小朋友,你們可真好學,其實臭豆腐是這樣做的………”

介紹臭豆腐的製作過程:

臭豆腐是以含蛋白質高的優質黃豆為原料,經過泡豆、磨漿、濾漿、點滷、前期發酵、醃製、灌湯、後期發酵等多道工序製成的。紹興特色小吃——油炸臭豆腐是用普通豆腐經莧菜汁浸泡半小時後撈起瀝乾即油炸成臭豆腐

滷水製法: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鹼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滷水。也可用民代替間莧菜汁。(莧菜汁即用一定量的鹽和水再加入莧菜,經過半個月的浸泡即成莧菜汁)

油炸過程:炸臭豆腐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首先把臭豆腐橫豎切成4個小塊,油要多。”説完,便用一雙常常的紅筷子將一塊塊一寸見方的臭豆腐從籃子裏夾出來,放進鍋中,“吱吱”油鍋中頓時發出悦耳的聲音阿姨接着介紹:“你要等油慢慢熱起來,因為油多,等待時間會比較長,而且中間可能有輕微的爆油聲,接着是油麪一片平靜,這時,你在一塊塊的放入臭豆腐。臭豆腐下鍋後,周圍會產生大量氣泡,開始呢,臭豆腐會沉在鍋底,之後就會膨脹變大,像發麪一樣浮到油麪上來,而且外表會變得金黃,有的還會裂開,不過這沒關係,可以方便後面調料進入,還要注意及時翻轉臭豆腐,面的一面焦了一面還發白,等各方面都成黃色以後,且膨脹開,就可以用漏勺盛出,瀝出油,裝盤。你看,就像這樣。”

品嚐臭豆腐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已經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買了一盒三味臭豆腐。該輪到我自己品嚐了。啊,我已經聞到氣味了,端過來了,我手握牙籤,剌起一個較大的臭豆腐,蘸了一下甜麪醬,往嘴巴里面一送,呀!咬一下脆脆的,軟軟的,太好吃了,我情不自禁地做出許多陶醉的表情,姐姐也趁機給我拍下幾張照片,作為留念!

應採取的措施

我希望我們在吃臭豆腐的時候,不要貪吃,因為製作臭豆腐的過程,豆腐是經過黴變的,而且在油炸的過程中,空中飛揚的灰塵及其他的有害物質有可能會附在炸好的臭豆腐之上,同時因為是油炸的,所以採用的食用油千萬不要反覆使用,那樣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所以,希望大家時刻注意衞生的同時,也不能貪吃哦!

四、結論:

臭豆腐是我們紹興的土特產;是我們紹興美食連接五湖四海朋友的橋樑;就是這麼一塊臭豆腐,説出了紹興的文化;就是這麼一塊臭豆腐,折射出了紹興的魅力!

家鄉特產調查報告4

我家鄉——蒼山縣如今是國內有名的“金針菇之鄉”,在“大蒜之鄉”之後金針菇的種植也逐漸成了規模,現在,家鄉里金針菇基地就有十幾個,種植面積也已經佔總面積二成以上。而我家也是金針菇種植户,家裏有大棚五個,可種植八萬斤金針菇。我趁寒假裏有時間,決定進行一次社會實踐調查,到第一線去詳細瞭解金針菇的生產及其他情況。下面先介紹一下金針菇的種植價值:首先,金針菇學名毛柄金錢菌,俗稱構菌、樸菇、冬菇等,屬傘菌目口蘑科金針菇屬。金針菇是秋冬與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蓋滑嫩、柄脆、營養豐富、味美適口而著稱於世。金針菇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含有較全的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賴氨酸和精氨酸尤其豐富,也含有豐富的鋅,對兒童的身高和智力發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針菇幹品中含蛋白質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纖維達7.4%,經常食用可防治潰瘍病。最近研究又表明,它還含有一種樸菇素,可增強對癌細胞的抗禦能力,常食金針菇還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膽固醇。菌類食品本來就有“純綠色”標識,在越來越關注健康飲食、營養飲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針菇,同時網絡、養生節目也推薦金針菇。目前,不只是我國,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加工的`金針菇有很大比例銷往國外,外銷加內供,市場十分緊俏,各地方供不應求,金針菇前景十分廣闊。

我還了解到有關金針菇的市場信息:金針菇是一種穩賺不賠的行業,目前金針菇的平均價格在每斤2.3元左右,每畝一次投入原料3萬斤,每年可採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產量在2.4萬斤左右,僅第一茬就會產生淨利潤1萬餘元,以後的產量折算成利潤保守計算也有3萬元,經濟利益很高,其養殖週期為當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時間,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由於種種優點,金針菇的種植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可以想見家鄉的金針菇基地還會繼續擴增,事業會依然紅火。

我先從事的勞動就是整理大棚,這是個比較繁瑣的工作,需要搭建,鋪地,消毒等等環節。然後就是“裝包”了,所謂“裝包”呢,就是將菌絲生長

所需要 的養料裝在一個小塑料袋裏,這是最忙碌的最耗力的工作,因為常常一次需要將8000多斤的料裝在每一個小包裏,通常我們都會請鄉親們來幫忙,然後付給他們工錢,也正是因為勞動的繁雜忙碌,經常是幾户人家合夥經營,共同完成“裝包”這項程序。

“裝包”結束後,就要對這一個個小包進行消毒,需要將它們壘成一個大長方體,然後用大型的鍋爐進行高温滅菌。一鍋料大約需要燒48個小時,耗費1500斤木炭。之後就是至關重要的“接種”環節。就是將菌種接在已經消過毒的小包裏,這環節對無菌要求很嚴格,它是在專門的接菌箱內完成的,箱內需要進行消毒,一般是通過煙霧消毒。整個暑假我所重複的工作就是這繁瑣的環節。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用統計與分析的理論對種植金針菇的成本與效益進行了估算,下面是結合家鄉蒼山縣的養殖和實際情況,以一畝的棚為例進行的全面分析:

1、 建棚成本。主要原料包括竹竿、毛氈子、篷布、薄膜等約需1萬元,其中,細竹竿、粗竹竿約4000元,篷布約XX元,薄膜約1000元,毛氈子1200元,加上人工費1萬元。約結合蒼山縣的實際,毛氈子可以用麥秸代替,承接地面的粗竹竿可以用水泥柱代替,又可以節約一部分成本。

2、 栽培時間。金針菇為低温型真菌,,最適宜的温度為8到10攝氏度,為當年8月份~次年3月份;而平菇為高温型真菌,可根據品種特性,做好茬口安排,麥前養殖平菇,秋後養殖金針菇,可獲得雙贏雙利。出菇時間為年前年後,農閒時段,外出打工的也已陸續回家,不佔用其他勞動時間。

3、 栽培原料。原料主要包括棉雜,棉籽殼,鋸末,麩皮,玉米麪等,在配製的過程中還需要一些底肥有過磷酸鈣、硫酸鎂等。棉雜價格約每斤0.6元,棉籽殼價格約每斤0.9元,與玉米麪、麩皮、鋸末等按一定的比例配製,在棉雜、棉籽殼等主要原料的基礎上每斤再加0.3元左右,配製好的原料在每斤0.9~1.2元,每斤需要約3萬斤料,約合成本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