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看法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04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法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法調查報告

看法調查報告1

一、調查時間:x0xx年x月。

二、調查地點:網絡調查

三、調查對象:社會公眾

上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酷貓寫作,發起的一項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顯示(5795人蔘加),53.x%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萬家團圓的日子過完了,許多人的錢包也癟了。過年送禮是傳統習俗,但如今越來越高檔的禮品、一年多過一年的壓歲錢,成為許多人過年回家的沉重負擔。上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酷貓寫作,發起的一項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顯示(5795人蔘加),多數人每年在人情消費上花費1000元~6000元之間(64.4%),但超過6000元的也佔到近兩成(19.1%)。53.x%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受訪者中,80後佔3x.6%,70後佔43.x%,60後佔15.9%。

我國户均人情支出在家庭總收入佔比高達7.9%

最近,在某公司上班的陳小姐仔細算了一下賬,發現過年開銷近8000元。這對於剛畢業工作兩年、月工資3000多元的她來説,着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過年回家,總得給長輩們買點禮品,給晚輩們發壓歲錢,這兩年水漲船高,錢少了根本拿不出手。”透支了兩個多月工資的陳小姐過年回來後,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儘快發工資來填補“虧空”。

人情消費是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人情往來的費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情感和促進交往的功能。但隨着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升格,成了不少人一項沉重的生活負擔。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x011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户均人情支出在家庭總收入中的佔比高達7.9%,農村家庭則高達11.4%。

本次調查顯示,受訪者每年的人情消費層次,主要集中在1000元~6000元,其中有兩個消費區間佔比最高:花費在1000元~x000元區間的受訪者佔16.8%,花費在x000元~3000元的受訪者佔15.7%。但也有19.1%的受訪者每年人情消費超過了6000元。

來自四川的謝先生在國有企業上班,年工資5萬元左右。一年下來,他在人情消費方面要花到5000元,而且集中在日子前後兩個月。“現在人們的人情消費越來越多。比如結婚的禮金就從50元漲到x00元,又漲到三四百元,幾乎翻了好幾倍。”

調查中,53.x%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給他們造成了沉重負擔,其中15.6%的人認為負擔“很重”。認為人情消費負擔“不太重”的佔5.6%,認為“沒負擔”的只佔3.1%。

人們對“人情消費”既愛又恨,可謂譭譽參半。正面評價有:“是一種傳統禮節習俗”(43.4%)、“是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38.6%)。負面評價有:“成為許多人的負擔”(34.8%)、“是面子心理作祟”(34.3%)、“是一種畸形的消費”(x5.3%)、“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x4.8%),還有人認為是“滋生腐敗的温牀”(x4.6%)。近半受訪者(49.4%)對人情消費持中性看法,認為是一種禮尚往來。

西南財經大學消費經濟學教授王裕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情消費實際上是人們禮尚往來習俗根深蒂固的表現,是小農經濟留下的產物。但在當今商品經濟時代,人情消費不再是傳統的相互支持意義上的禮尚往來,而是帶有人情投資的意味。

38.3%的人對人情消費表示無奈,但不得不跟風隨大流

調查顯示,人們進行人情消費的對象主要是:朋友(71.0%)、親戚(67.1%)、長輩(51.8%)、同事或同學(48.1%),還有領導(x8.1%)、老師(17.1%)及一切社會關係(x1.7%)。

人情消費種類繁多,包括:婚嫁送禮(69.0%)、逢年過節送禮(46.1)、添丁送禮(45.4%)、同學同事聚會(44.7%)、壓歲錢(4x.9%)、生日壽辰(38.3%)、祝賀喬遷(31.3%)、看病求醫(x6.6%)、職場打點(x3.9%)、升學拜師(17.8%)等。

“在各種婚嫁、壽辰、升學等宴會中,人們習慣以宴客的桌數來衡量禮儀的隆重程度,這樣只會越來越攀比。普通老百姓一面要應對這樣的排場,一面要應對還禮的負擔,而且還禮通常要高於別人送禮的禮金,最後只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湖北紅安的殷先生説。

湖北宜昌的陳永發在民意中國網上留言,現在一些人情消費已淪為斂財方式,消費標準越來越高,每年收入的一半都要用作人情消費。被請者為收回付出,不得已也開始大擺宴席,結果陷入惡性循環。

王裕國教授認為,婚喪嫁娶等正常人情消費無可厚非,辦一些大事也需要有一定的形式,但為了追逐面子和排場不擇手段、不計成本,就有些變味了。

他説,現在人們的人情消費支出確實在逐年上升,對於收入不高的人來説,是一種負擔。人情消費在農村佔到家庭收入的30%到50%,對於剛擺脱温飽進入小康的農村家庭來説往往很難承受,但是沒辦法,因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收了別人的禮得還,也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

對於人情消費,調查中,38.3%的受訪者表示無奈,但不得不跟風隨大流。x3.7%的受訪者表示反感,認為這樣的風氣需儘快改善。也有x3.1%的人認為這很正常。

在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陳文江看來,人情消費在中國是一種民俗文化,親朋好友有婚喪嫁娶,人們送財物表達祝福、慶賀、哀悼等,逢年過節,晚輩給長輩送點禮表示祝賀,都是很正常的。只是近年來,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情消費越來越貨幣化,並在互相攀比中被逐年拉高。“中國是禮俗社會,崇尚禮尚往來,比如你給我500元,我給你就不能少於500元,一來二去就越送越多。”

但他認為,人們在人情消費方面其實會量入為出,但打着禮尚往來的旗號給黨政官員、權力階層送禮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它不同於親朋好友之間的正常人情消費,而是一種權錢交易。

54.x%的人建議倡導朋友、親戚之間互免禮節費用

該如何改善人情消費過重這一現象?調查顯示,受訪者的建議有:“大力宣傳節約、簡化精神,提倡禮輕情義重”(61.7%),“倡導朋友、親戚之間互免禮節費用”(54.x%),“嚴肅黨風政紀,狠剎腐敗式人情往來”(48.5%),“遏制節假日禮品奢侈包裝現象”(4x.8%),“培育一些打理禮節事務的社會組織,對羣眾人情消費進行合理約束和引導”(3x.1%)等。

王裕國教授提出,在人情消費畸形走高的當下,要提倡移風易俗,維護關係不應該靠物質和金錢。首先,應該提倡鄰里、親朋之間,辦事不要擺闊氣、講排場,提倡節儉。“現在宴席費用都不低,結婚動輒三四十桌,就拉高了送禮的份子錢,何況送禮的人還期望以後收回,人情消費只會越來越高了。”其次,領導要帶頭倡導節儉之風,媒體也要起到輿論宣傳的作用,反對、抵制這樣的風氣,更杜絕以人情消費名義進行權錢交易。

四川的謝先生認為,送禮的目的是大家溝通關係,完全取消不太可能,但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大家可以出份子錢、aa制,不要總是請客送禮。

“人情消費已經成為一種負擔。如果能大力遏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之風、節假日送禮之風,相信很多人都會輕鬆很多。”民意中國網友陳利江説。

看法調查報告2

調查時間:

x年x月x日

調查地點:

互聯網

調查內容:

關於人們對電影票價格看法的調查

調查方法:

網上調查

2月27日,新華網發展論壇推出了標題“電影票團購價不低於30%合理嗎”根據調查(1258名參與者),98.6%的網民表示反對這項規定,只有1.4%的網民表示支持。

一位來自環球網的網友表示,電影票價一般在70元左右,imax電影票價高達150元,打三折也不便宜,對於月薪只有兩三千元的普通人來説,這可不是小數目。電影局的《意見》確實需要調查瞭解一下普通人的意見,才不會那麼可笑。

一位新浪網友調侃道:“電影局的這一舉動太過深刻,普通人很難理解其背後的目的。説是保護消費者利益,會讓更多人看不起電影;據説是為了擴大票房成績,保護電影發行商的利益,但是看電影的人少了,票房自然受影響;是為了促進國產電影的發展,但是國產電影即使只花二三十塊錢,看的人也不多。沒人關注,國產電影的發展如何?“電影局的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一網易網友認為,電影票價是否合理,要考慮每部電影的質量。比如《阿凡達》票價100元左右,但大家還是搶着去看,最後拿走14億;對於一些國產爛片來説,即使打12%的折扣,票房還是少得可憐。我真的不知道“折扣不能低於30% ”;這項規定的理由是什麼?

“電影局的手太長了!”一位新浪網友表示,電影票價水平屬於價格範疇,應該由物價部門控制。懷疑電影局越權制定最低價格。

大疆論壇的一位網友認為,即使目前的電影票價經常打三折到四折,但這是基於中國目前膨脹的電影票價。中國電影發展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票價太高,而不是太低。

據媒體報道,美國國家劇院業主協會最新統計顯示,XX年第三季度美國電影平均票價跌至7.94美元的新低,約為人民幣50元,低於國內60元影院的普通上市價格。以美國月收入3000美元的中低水平來衡量,看一部電影的成本佔其收入的0.2%;在中國,即使月入3000元,每張60元的電影票也佔普通人收入的2.0%。中國的電影票價格比美國高十倍。

一位新浪微博網友指出,電影票價確實需要管理,相關部門要下大力氣控制票價虛高的問題,讓影院做實價,讓更多人進影院。但是現在的做法是限制最低折扣,反過來。這是怎麼回事?

普通電影票多少錢?張才是合理的。新浪微博(11276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5.0%的網民選擇30元以下,30.0%選擇30元~60元,3.0%選擇60元~80元,2.0%接受80元以上。

海西論壇用户“水中的月亮。據説,在國家倡導文化復興、電影發展的今天,電影局作為主管部門,應該花更多的精力提高電影的品味和質量,讓觀眾有更多的機會欣賞高水平的作品,而不是限制票價而不是院線,剝奪觀眾的選擇權,剝奪民眾低成本的娛樂機會。

一位輿論中國網民指出,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定的管理和引導,但管理也要遵循市場規律,聽取普通人的意見。管理層要大膽,管理層永遠不要盲目。

看法調查報告3

一、前言

為了對當前房價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同時掌握房價對廣大羣眾的影響,我於在今年寒假期間對當今當地的城鎮房價進行了一次初步簡單的隨機抽樣調查。結果讓我感覺到中國的房價問題已經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大問題。“衣食住行”漸漸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點問題之一。而作為一個普通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李白那樣“以天為蓋地為廬”的豪情。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真真切切的容身之所,需要一個温暖的避風港灣。

但是現在過熱的房價卻讓許多人望而卻步,讓許多人淪為了一介“房奴”。是什麼引起了房市過熱,又是什麼引起了城鄉房價差距,又是什麼引起人們對購房的熱切,城鄉房價的現狀又是怎樣的……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關心這些,瞭解自己所在城市民生問題已成為一種責任,一種義務。

於是,我便針對這些問題作了一些調查研究,通過對民眾的調查與光山當地相關網站的查詢來對光山的城鄉房價做一個簡要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式

實地走訪考察、交談、訪問、諮詢、查看新聞報道、報紙、網上調查、打電話詢問等有效可行的方式。

三、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城鎮居民對房價問題的看法,產生高房價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四、調查時間

1月11號~2月11號

五、調查結果

(一)、房價水平的高低是相對城鎮居民收入而言的,由於收入差距不斷加大,從以來各年(除外)房價的上漲均超過除高收入羣體以外城鎮居民的收入,多數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持續下降。我們以中位數收入和中位數房價的計量的全縣住房可支付性指數由的120持續下降為的83。伴隨房價的過快上漲,近年逐漸突出的住房問題主要體現在3部分羣體上:

1、畢業生等新就業羣體。新職工收入較低,購房能力不足,同時又難以找到穩定的住房租賃房源,缺乏生活安定感。

2、進城務工人員。農民工多數從事低端產業,收入較低;由於城鄉二元體制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進城農民永久留在城鎮,導致即使收入較高的農民工多數也選擇低租金租房住。這些打工農民多數居住在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帶,聚集形成了大量“貧民窟”地區。

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他們已經進入一生當中收入最高的

時期,住房改善願望十分強烈,他們的住房改善需求仍會持續左右,這個羣體的住房改善需求也不能忽視。

(二)根據調查與查詢的資料發現,許多光山人都對於光山的房價感到偏高,雖沒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此誇張,但作為一個縣級城市來説,城區和繁華地段近萬甚至過萬的價格無疑對於年收入只有5、6萬的普通羣眾來説是一個較大的負擔,而郊區的房子雖説比城區和繁華地段的房價低了很多,但是7、8千的房價對於在光山有5、6萬年收入的中等羣體來説依然是高昂的。在光山,一位中等縣民的收入在5到7萬,而這對於城區和繁華地段均價近萬甚至破萬的房價來説是如此的無力。銀行貸款成為了大眾無奈的選擇,而在今後的幾十年中,“房奴”們要月月為了還貸款而奮鬥。6千到8千的高價房價也讓普通老百姓大叫吃不消。

雖然城區、繁華街道的房價持續高昂,但從房產公司的官方網站也可以看到在鄉村與小鎮上,當地房價與城區、繁華之地相比卻普遍較低,在光山周圍的村鎮中,除去東城與鳳凰城,其他地方的房價大多隻有4、5千,這和光山城區、繁華街道之中那些動輒上萬;東城與鳳凰至少6千的房價一比,卻是讓人看到了城鄉之間巨大的房價差距。

(三)、體制性和政策性原因是導致近年房價過快上漲的重要原因

隨着經濟增長、收入增加、人口結構變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房價上漲是客觀規律。但是,近年我國房價出現過快上漲,除房改形成的高住房自有化率間接提高了居民支付能力外,體制性和政策性原因是導致房價過快上漲的重要原因。

1、土地供應端的絕對壟斷是推動房價上漲的體制性原因。在土地財政鉅額“快錢”的吸引下,作為房地產開發用地的唯一供給方的地方政府普遍採取“飢渴型供地”,加劇房價上漲預期,呈現地價房價輪番上漲的惡性循環。房改以來,保障性住房建設滯後,絕大多數城鎮居民只能通過住房市場解決住房問題,住房市場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供不應求形勢下,房價水平只能由高收入者來決定,不斷加劇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提高了房價水平。

2、宏觀經濟政策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房價超常上漲。住房作為一種實物資產,受貨幣政策環境影響顯著。以來持續的流動性過剩、應對金融危機快速增發的貨幣量,不斷推高通脹預期,也帶動了大量以保值增值為目的的投資性購房。

六、房價過高的產生的原因

(一)、供需關係不合理是高房價的重要原因。

(二)、通貨膨脹及預期導致房價繼續上漲。

(三)、城市化進程是房價攀升的潛在力量。

(四)、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的商品房有了極高的附加值。

(五)、炒房族的存在驅動房價飆升。

(六)根本原因:中國製度不健全,地方政府為了財政收入和升遷,勾結開發商推高房價。

七、解決措施

(一)、對於保障性住房價格的建議

保障性住房價格不應由市場來決定.保障性住房房價應由政府根據當地需要保障性住房的居民收入水平進行定價.這個價格是房屋的使用費,並非買斷費.若居民因其他原因退房(如購買了其他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或搬遷至其他城市),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返還部分房款.例如在某二線城市,政府出資建造一批60平米的經濟適用房,使用費為14萬,使用期限.

可以首付7萬拿房,次年補齊所有房款.如若中途因故退房,則政府按照每月5000元使用費的標準,返還多於房款,若16月後退房,政府返還居民4萬元;若兩年之後退房,則政府不再返還居民房款.使用期到期之後,政府再按照一定水平再行收取使用費.這樣能夠有效利用經濟適用房資源為其他需要者服務.此外,搜收取的房屋使用費除一部分用於本小區原來的開發費用之外,也作為整個小區的修繕基金,為小區日後的房屋修繕、基礎設施改造等工程作為資金備用。

(二)、唯有徹底改革才能打破高房價困境

打破現有的土地財政模式。應該把調控房地產政策與財税體制改革緊密結合。“十二五”期間,將土地批租作為地方政府重要財政收入來源的做法已不可持續,要採取切實措施調整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分配關係,增加地方税收留成,改變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出讓金收入維持財政運轉的現狀,逐步建立保證各級政府 財政可持續運作的長效機制。未來,調控房地產的政策能否切實收到預期效果,關鍵看財税體制的綜合改革是否配套,在多大程度上減輕了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依賴。

(三)、要着手改革現行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實行多軌制的開發與建設。

應打破只有房產商開發房地產的格局,走房產商開發、政府開發、單位集資建房等多種途徑。比如可以採取“政府出地,房產開發商建房”的辦法,由政府提供成熟土地,按“代建制”即建設主體招投標的模式實施各類房屋的建設,房產商只能買賣地上建築部分的房屋,地皮部分則以税收或租金方式由政府根據地價增值情況逐年累進或分年限向房屋購買者徵收。還應改革現行的單一的供地制度,按使用方向實行有條件的土地“招拍掛”,如解決普通居民自住用房的“三限”土地招標(限房價、限地價、限户型)等。

(四)、提供必要的廉租住房

政府出資修建必要的廉租住房是解決目前蟻族現象最好的調節途徑之一.廉租住房的開發模式可以遵從上述的保障性經濟適用房的方法.申請廉租住房的可以憑藉當地企業、勞動部門出具的證明信到相應單位處申請.這樣不但能夠解決民工、畢業大學生在城市就業時的住房問題,也能夠將這部分人集中起來,便於有針對性的管理.

(五)、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有計劃有步驟地使房地產業退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序列。房地產業相對IT、生物製藥等行業,技術含量低,對國力增強的綜合推動作用有限;而且這一行業的興盛是以資源損耗為代價的,因為土地是越用越少的資源。國家的實力提升,不可能靠房地產業暴利來實現。

八、經驗體會

以上是我對城鄉房價問題的一些淺見。在進行城鄉調查的過程中,我自己也獲取了很多知識,增長了見識。有許多以前不曾關注的問題,現在接觸了,覺得很有意思。我想城鄉調查不只是對我們的鍛鍊,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培養興趣,瞭解社會的方法。同時通過這次的城鄉調查不盡讓我瞭解了我們光山縣的城鄉房價情況與趨勢,同時也鍛鍊了我的調查與分析能力。這次城鄉調查讓我學到了很多,希望學校能夠再次組織這類活動,鍛鍊我們的能力,提高我們的素質。

瞭解社會是我們這次社會調查的初衷,因此我們本着服務的精神,確定我們社會調查的主題,並與各相關單位聯繫,開展我的社會調查工作,深入鄉村進行調查,希望能夠發現問題,同時利用我所學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困難,是我在整個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無論是在社會調查的準備階段,還是在社會調查的實施階段,我們遇到過很多的困難,每個困難都是對我的一種挑戰,一種鍛鍊,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我可以學到很多,可以更加認識自我。尋求幫助是我解決困難的法寶,聯繫實際是我解決困難的鑰匙,解決一個困難就是一次歷練,一次收穫,一次經驗的積累。

我與被調查人員們之間相處輕鬆愉快,使得這次的整個社會調查過程充滿了快樂的元素,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時候,還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期間都不乏歡聲笑語,讓人覺得如沐春風。

看法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

在早期,在全國人大《義務教育法》修訂座談會上,其中有一個代表提出了將九年義務教育增至到12年,針對“是否就應將九年義務教育增至到12年”這個問題,我利用了國慶的假期對社會上各界人士和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士做了一個調查,以此瞭解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二、調查方法

透過訪問法,問卷法和查資料等方法

三、調查結果:

我隨機對20個不一樣年齡階段和不一樣職業的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採訪,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結果:

(1)在20個人中,贊成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有13人,佔其中的65%;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有7人,佔總人數的35%。明顯,在現代,贊成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比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的人要多,大多數人傾向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2)對於第二個問題,只有兩個人認為國家有潛力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佔10%;而有18人則認為此刻,國家暫時還沒有潛力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佔90%,由此可見,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覺得國家在此刻還沒有潛力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

(3)在我採訪的人中都一致認為山區人民或農村人民會贊成九年義務教育,佔100%,而在採訪當中,有一個人在回答我這個問題,説出了自我的見解:“早在1986年,我國就已頒佈義務教育法,宣佈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然而,近20年來,圍繞義務教育的落實狀況一向難以令國人滿意,特別是在農村和山區的人民,農民因孩子上學而不堪重負,我想,如果不是國家頒佈了義務教育法,他們甚至可能根本不會讓孩子去讀書。即使想讓孩子多讀書,也可能沒有這個潛力。”

(4)在我採訪的20個人在回答第四個問題中,有3人贊成發展快的地區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發展慢的地區實行9年義務教育,佔15%;17人不贊成發展快的地區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發展慢的地區實行9年義務教育,佔85%。

(5)針對“認為此刻的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得是否成功”這個問題,同意與不一樣意的人各佔一半,各佔總人數的50%。

四、調查的結論

通過對20個人的問卷調查與採訪,我大致瞭解到,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贊成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其實,早期,在國家的修訂座談會上,人大代表們都已經否定了將現行的9年制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義務教育,他們都認為就應等到客觀條件成熟時再實行12年義務教育,但通過這一次的實踐,令我更加確切地瞭解到我們老百姓對這個切身利益的話題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看法調查報告5

據統計表20xx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為120萬人,比去年減少8、2萬人,這是非顛倒20xx年以來報考研究生人數的首次下降,教研執法“降温”現象出現。

“研究生這麼吃香,就業比本科生好多了,你為什麼不考研?”這是前幾年大學畢業生時常遇到的問題。

“研究生現在不吃香了,就業情況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為什麼還要教研?”這是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考研時遭遇的困難。

針對這一現象我特以在校大學生對考研現狀為題展開調查,調查對象為我校大一至大三學生。

從調查的情況可以看出,對未來很多人並沒有目標,其中60%以上的人雖有目標但不明確,甚至還有24%的人根本沒有目標,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上大學,這是一個值得在校大學生和即將踏入大學殿堂的中學生深思的問題!

在問到是否在大一時已經決心考研,回答是否不明確三種答案的人所佔比例相當大一由於剛進入大學還處於比較鬆散的階段,對考研還沒有做過多考慮。

問到為什麼會決定考研時,認為考研只是想拿到更高的學歷,以後有個好工作的人佔地66%,回答考研是因為喜歡學術研究的佔有一席之地14%,迫於父母的壓力和想逃避就業壓力而選擇考研的各佔10%。這也許就是考研熱潮持續高温的主要原因吧!更多的人只是希望通過考研提高自己的學習層次,以及緩衝就業壓力,考研究生卻認為其沒有價值的現象有原因。

在每年的考研人羣中還有一部分考生是在職考研,在我調查的對象中有34%的人願意在職考研,66%的人選擇應屆考研。綜合現已讀研的人對此的反映,可以看出未曾跨出校門就直接讀研的學生m由於急於在經濟上獨佔,實現人生和社會價值,對步入社會顯得有點迫不及待;而工作後再返校讀研的人則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了加強自身知識儲備對將來參與社會競爭的重要性。共存而相悖的表明,工作和讀研是矛盾的統一體,已然在當前的研究生羣體中形成一種“圍城效應”。

面對近幾年教研現狀,其中68%的人認為出現考研熱最主要的原因是嚴峻的就業形勢使人們不得不通過拿高文憑來提高自已的竟爭力,24%的人認為大部分人只是盲目的隨大流,自已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僅有4%的人認為考研是因為對學術研究感興趣。

調查的結果使我們不得不考慮選擇教研是否有何時何地,其實自義務教育結束後,一個人是否再續接受教育,或接受怎樣的教育,都應該成人個體獨立的選擇,但是我們的社會卻缺乏這樣的允許大家有多無選擇的環境,一方面,觀念上不支持,而另一方面,現實的出路,也迫使我們做出逶心的選擇,那些在教研很熱或者教研趨冷的環境中始終能更改的進行考研分析,然後作出選擇的人十分難能可貴。只有進行了事先的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對整個研究生學習生活進行長遠的規劃,並使得研究生學習更有價值。希望那些還未做出決定或已經做出決定的人都能更改的對待考研,做出適合自憶的人生規劃!

看法調查報告6

據統計表20xx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為120萬人,比去年減少8。2萬人,這是非顛倒20xx年以來報考研究生人數的首次下降,教研執法“降温”現象出現。

“研究生這麼吃香,就業比本科生好多了,你為什麼不考研?”這是前幾年大學畢業生時常遇到的問題。

“研究生現在不吃香了,就業情況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為什麼還要教研?”這是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考研時遭遇的困難。

針對這一現象我特以在校大學生對考研現狀為題展開調查,調查對象為我校大一至大三學生。

從調查的情況可以看出,對未來很多人並沒有目標,其中60%以上的人雖有目標但不明確,甚至還有24%的人根本沒有目標,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上大學,這是一個值得在校大學生和即將踏入大學殿堂的中學生深思的問題!

在問到是否在大一時已經決心考研,回答是否不明確三種答案的人所佔比例相當大一由於剛進入大學還處於比較鬆散的階段,對考研還沒有做過多考慮。

問到為什麼會決定考研時,認為考研只是想拿到更高的學歷,以後有個好工作的人佔地66%,回答考研是因為喜歡學術研究的佔有一席之地14%,迫於父母的壓力和想逃避就業壓力而選擇考研的各佔10%。

這也許就是考研熱潮持續高温的主要原因吧!更多的人只是希望通過考研提高自己的學習層次,以及緩衝就業壓力,考研究生卻認為其沒有價值的現象有原因。

在每年的考研人羣中還有一部分考生是在職考研,在我調查的對象中有34%的人願意在職考研,66%的人選擇應屆考研。

綜合現已讀研的人對此的反映,可以看出未曾跨出校門就直接讀研的學生由於急於在經濟上獨佔,實現人生和社會價值,對步入社會顯得有點迫不及待;

而工作後再返校讀研的人則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了加強自身知識儲備對將來參與社會競爭的重要性。

共存而相悖的表明,工作和讀研是矛盾的統一體,已然在當前的研究生羣體中形成一種“圍城效應”

面對近幾年教研現狀,其中68%的人認為出現考研熱最主要的原因是嚴峻的就業形勢使人們不得不通過拿高文憑來提高自已的竟爭力,24%的人認為大部分人只是盲目的隨大流,自已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僅有4%的人認為考研是因為對學術研究感興趣。

調查的結果使我們不得不考慮選擇教研是否有何時何地,其實自義務教育結束後,一個人是否再續接受教育,或接受怎樣的教育,都應該成人個體獨立的選擇

但是我們的社會卻缺乏這樣的允許大家有多無選擇的環境

一方面,觀念上不支持,而另一方面,現實的出路,也迫使我們做出逶心的選擇,那些在教研很熱或者教研趨冷的環境中始終能更改的進行考研分析,然後作出選擇的人十分難能可貴。

只有進行了事先的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對整個研究生學習生活進行長遠的規劃,並使得研究生學習更有價值。

希望那些還未做出決定或已經做出決定的人都能更改的對待考研,做出適合自憶的人生規劃!

看法調查報告7

21世紀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網絡時代,網絡學習是一個開放的概念,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興趣,以網絡作為學習環境,積極主動的進行理論和實踐學習,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利用網絡學習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大學生利用網絡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引導大學生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西南石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xx級全體學生為對象。發放問卷共300份,回收289份,回收率為96.3%。其中有效問卷282份,問卷有效率為97.6%。本次問卷主要圍繞大學生利用網絡的基本情況、大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情況、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技能情況、教師在大學生網絡學習中的作用等方面,共設置15道題目。

問卷分析

(一)學生利用網絡的基本情況

學生利用網絡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學生是否擁有自己的電腦、是否開通網絡服務、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上網的地點、時間、目的等。在被調查的282名學生中,擁有個人電腦的有65人,佔23%。已經開通網絡服務的有29人,佔擁有個人電腦人數的44.6%,佔被調查人數的10.3%。由此可見,擁有個人電腦以及開通網絡服務的學生並不多。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多選)見表1。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重要途徑。學生上網的地點主要分佈情況是:寢室17%,學校機房或者電子閲覽室55.7%,網吧56.7%。學生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情況見表2。

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課餘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休閒解悶(70.9%)、學習(35.5%)、對外聯繫(64.6%)、看新聞、瞭解時政(29.1%)。由此可見,學生上網的目的呈現多樣性,休閒解悶、對外聯繫是其主要目的。

(二)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情況

對於“您是否閲覽相關學習網站”這一問題,有21.3%的學生表示“經常閲覽”,有75.5%的學生表示“偶爾閲覽”,有3.2%的同學表示“從不閲覽”。説明大部分學生一般不去閲覽有關學習的網站。在“網絡對您的學習是否有幫助”的調查中,87.2%的同學選擇“有”,説明絕大多數學生已經意識到網絡所具有的學習功能。學生對於網絡資源的評價,72.1%的學生認為“非常豐富”,19.5%的學生認為“一般”,8.4%的學生認為“不豐富”。對於“您周邊有沒有同學沉溺於網絡而影響學習”,48.9%的學生認為“有”,28%的生認為“很少”,23.1%的生認為“基本沒有”,説明學生對於網絡的利用需要加以正確引導。

(三)學生使用網絡的技能情況

學生日常使用的網絡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QQ(100%)、移動飛信(34%)、電子郵件(77.3%)。進一步説明網絡是學生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和不可缺少的工具。日常生活鍾,學生對於計算機的使用情況,主要有:Word(81.3%)、Excell(30.5%)、ppt(25.6%)。學生主要通過以下途徑提高計算機網絡能力:60.3%的學生通過“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39.7%的學生通過“自學”。這説明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對於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網絡利用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教師在學生網絡學習中的作用

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32%的學生非常希望任課老師能提供與該課程有關的學習網站,48%的學生希望任課老師能提供與該課程有關的學習網站,20%的學生認為課老師是否提供與該課程有關的學習網站對他們來説無所謂。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還是希望老師提供與該課程有關的學習網絡學習資源。那麼在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提供網絡學習資源的情況如何呢?調查顯示:38%的學生表示教師提供過,48.6%的學生表示教師偶爾提供。説明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方面還需要加強。當被問到“如果教師提供網絡學習資源,您是否會利用”的問題時,31.6%的學生表示“肯定會認真去閲覽”,66%的學生表示“可能會去閲覽”,2.4%的學生表示“不會去閲覽”。如何引導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去閲覽所提供的網絡學習資源?如何提高網絡學習效果?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

幾點建議

從上面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網絡學習還沒有真正成為當前大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多數學生只是把網絡作為娛樂和通訊工具,學生使用網絡的技能也有待提高,任課教師在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還沒有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基於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

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網絡給人們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伴隨着負面效應。近年來,由於沉迷網絡遊戲而不能自拔,對學習失去興趣,最後導致學分太少,未達到學校學籍管理的要求而退學的學生比比皆是。因此,我們要教育學生明辨是非,為其所用,將網絡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和有效方式,而不是被其所用,被網絡所俘虜。網絡學習將會改變傳統的學習形式,在未來的知識經濟社會中,網絡學習能力是人們生存、求知、做事、溝通的必備素質,是人們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

(二)構建師生校園網絡交流平台

學校門户網站要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於一體,為師生交流,為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等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服務。如何使校園網真正成為學生關注、喜愛的重要媒體,關鍵在於能否符合大學生興趣和愛好,能否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需要。我們可以通過在網上開設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餘文化生活的欄目,形成積極、健康的網上校園文化氛圍,並及時解決學生關心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寓教育管理於服務之中。

(三)加強學生網絡學習方法的指導

大部分學生對網絡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還缺乏認識,任課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網絡學習的重要性,還應加強學生網絡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向學生提供相關的專業網站網址,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基於網絡的研究性學習,形成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良性互動,帶領學生步入信息技術的殿堂,讓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感受其魅力。

總之,網絡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提高了放縱自己的空間。相信通過學校、學生的共同努力,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引導,一定會走出暫時的迷茫,走向美好的明天。

大學生對網絡學習方式看法的調查報告2篇

調查時間20xx年2月15日~2月25日

調查方式:網上抽樣調查、摘集資料數據統計

調查結果

1.95.1%分大學生喜歡上網。而且75%的大學生有自己的電腦。

2.大學生上網的目的:

⑴大學生上網,查閲自己愛好的信息或玩遊戲者較多,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在音像資料或圖片,再次是查閲資料、做網頁、查閲有關知識的信息、瀏覽新聞等等。其中他們平均會發掉60%的時間用於查閲自己愛好的信息或玩遊戲者較多,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在音像資料或圖片,瀏覽新聞。而他們真正用於學習的時間平均只佔40%。

⑵.9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離不開電腦和網絡。不管是擴展知識還是為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值得一提的是有75%的同學承認自己為完成老師佈置的的作業,他們直接copy過。

(3).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關注時事是非常重要的。據調查85.2%的大學生都非常關注國內外的時政要事。他們普遍比較關注網上比較熱門的帖子。

4.大學生上網的時間:

89.6%的大學生每天都會上網,其中68.9%的同學上網時間會超過4小時。20%的學生上網的.時間超過來兩小時。調查中,值得一提的一個現象是,75%的大學生有自己的電腦的同學的用於上網的課餘時間佔75.4%。從科學與健康方面考慮,這一個數據值得我們大學生好好深思一下。

5.大學生上網的途徑

80%大學生在宿舍或者家裏上網,其次是去網吧或在同學、朋友家上網;

6.97.6%的大學生支持者上網,反對者只是極少數。90%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7.網絡對大學生的利與弊

⑴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87.2%的大學生認為在大學四年的時間裏,網絡是他們擴展知識的有效和有用的途徑,之中80%的學生認為發揮其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作用需要靠大學生自己控制上網娛樂時間。12.8%的大學生認為上網對擴展知識作用不大。原因主要是覺得大學生的自控力還是比較差,電腦用於娛樂的時間太長;其中80.9%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擴展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是大量的閲讀書報。

⑵因特網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大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的查閲相關信息,並能及時瞭解世界新聞信息、科技動態,不受時空限制,這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76.54%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自覺過濾網絡信息的能力,可見網絡不良對大學生的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⑶78.2%的受調查者認為,由於網絡的虛擬性,大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於説的話説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但是也有15%的人認為網絡太過虛幻,以至於現在的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認識與理解有一些偏差。

⑷67.1%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閲信息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但是在調查中,75%的同學承認自己為完成老師佈置的的作業,他們直接copy過,這又説明了?電腦與網絡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若只是照搬網絡信息,也就沒什麼能力提高這一説了!

8.結語:當今,網絡已經與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但在較為自由的環境下,大學生如何更好的在使用網絡的時候趨利避害,還得靠大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自覺的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

大學生對網絡學習方式看法的調查報告3篇

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聊天、學習多於看視頻、玩遊戲;大部分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更多的是找同學商量及上網求助,同時,大部分學生認為上網對自己的學習沒有太大影響,自己未因上網而逃課或改變日常生活規律。只要處理好網絡與生活、學習的關係,就可不沉迷於網絡。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促進了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但也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不少負面影響。為此,我們開展了關於“網絡與大學生”調查。一方面,希望通過了解網絡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為學校管理、家長教育和大學生本人決策提供意見與參考。另一方面,希望通過研究,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和利用網絡,最大限度地消除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結果及討論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其中,男性38人,佔63.3%;女性22人,佔36.7%。以下是本次調查的統計結果:

1.上網地點、時長、費用及目的

(1)上網地點。受訪者中,41.7%的同學選擇在寢室上網,而外出上網的學生佔58.3%,可見,外出上網的仍佔多數。其中,選擇寢室上網者一般都有自己的電腦。統計數據亦顯示,被調查學生中,36.7%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而去網吧或機房上網的同學,有的因個人無電腦,有的則因學校晚上要熄燈停電之故。

(2)上網時長。被調查者平均每天上網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有28人,佔總數46.7%;上網時間在1~3小時的為25人,佔總數41.7%;而上網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為7人,佔總數11.7%。統計結果顯示,有電腦的學生用於上網的時間普遍多於沒有電腦的學生。

(3)上網費用。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上網費用不超過月生活費支出的10%。但仍需對此引起重視,因為有高達25%學生的上網費用超過月生活費支出的10%。大學生上網費用支出越多,就意味着他們花費飲食、衣着等日常生活方面開支的必然減少。這些必備支出的減少,將會嚴重地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4)上網目的。網絡是一個無窮無盡的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性強和影響範圍廣等特點。因此,大學生在網絡的虛擬空間裏開拓着自己的另一片天地。在接受調查大學生中,41.7%學生上網聊天、學習,38.3%學生上網看視頻,31.7%學生上網玩遊戲,還有8.3%學生上網做其他事情。

2.網絡與大學學習

(1)上網與上課。大學生上網對課堂出勤具有一定的影響,有31.7%人偶爾會因上網而逃課。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有5%人會經常因為上網而逃課。通過與上網時間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平均上網時間與逃課次數成正相關關係,平均每天上網在5小時以上的有3人,經常逃課的也有3人。這就是説,隨着上網娛樂時間的增加,逃課次數也在增加。

(2)上網與學習。統計顯示,被調查者使用網絡的首要目的是“查閲課外知識”,有33人,佔55%,大學生們普遍使用網絡來開闊自己的視野,擴寬自己的知識面。上網的第二個主要目是“寫作業”,有11人,佔18.3%。這些數據與被調查者的專業是相關聯的,如藝術類學生的很多作業都必須藉助網絡等來完成。

(3)上網與成績。一般認為,上網娛樂會對學習成績產生消極影響。此觀點多大程度上正確呢?上網到底會對學習成績產生什麼影響?統計結果顯示,選擇“無影響”的31人,佔51.7%;選擇“有所提高”的15人,佔25%;選擇“有所下降”的12人,佔20%;而認為“明顯提高”和“明顯下降”各佔1.7%。

(4)上網的作用。調查顯示,有55.0%的人會通過上網求助來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表明網絡使用對學習有着積極影響。而61.7%認為網絡既是學習的好幫手,又是娛樂消遣的工具,這表明,大多數的人能夠意識到網絡在學習上的兩面性,看到網絡有利也有弊。

3.網絡與大學生活

(1)網絡與日常活動。網絡已成為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他們往往是希望在現實中無法達到或無法實現的東西在網絡上實現,把網絡當成了一種精神寄託。調查發現,上網對日常活動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有75%的人會因上網而放棄日常活動,11.7%的人經常因上網而放棄,這個數據正好與平均每天上網時間在3小時以上所得出的數據相吻合。

(2)網絡與生活規律。上網除了對學生參加日常活動產生影響,也會改變學生日常生活規律。調查顯示,能肯定地確信網絡沒有改變自己日常生活規律的人,僅有45%。這意味着,有超半數的人,日常生活規律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網絡的影響。

上述統計信息表明,網絡介入生活,已從多方面影響並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一是生活場所的改變。網絡出現以前,大學生的生活空間是一個固定的圓圈――寢室、教室、圖書館和食堂;而今,圓圈裏的圖書館為電子閲覽室所取代。二是閒暇時間利用的變化。無論是在網吧還是學校電子閲覽室,每到週末生意異常火爆,大多學生原來用在圖書館的閒暇時間現都被用在網吧和電子閲覽室了。三是食宿時間和質量的變化。由於網絡的獨特魅力,很多大學生禁不住誘惑,經常出去通宵,尤其是週末,在通宵過程中,他們大多靠吃泡麪喝礦泉水維持一夜的活動。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大學生學業,也危害了學生健康。

二、對策及建議

1.學校方面

(1)完善校園網絡系統。高校可在校電子網絡上發佈一些較權威、有益於學業的網絡資源,也可多開設一些相關趣味網絡教育課程,同時,舉辦相關網絡知識競賽,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

(2)開展新生心理干預。大學生活與高中有很大差別,很多學生考上大學後便失去目標。因此,高校應加強新生的心理輔導,引導新生儘快調適自己,適應大學生活,以免因空虛無聊而陷入網絡不可自拔。

(3)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高等學校應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學生管理工作,減少大學生在校外租房、夜不歸宿的現象。這樣可有效減少大學生沉溺於校外網吧的機會。

2.教師方面

(1)正確引導。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互聯網,如教師可向學生推薦權威的教學網站,讓學生上網下載學習資料、寫博客、在論壇裏發表見解等。還可向學生推薦有益於學習生活的其他網絡資源,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認識社會、瞭解社會,進而適應未來的社會。

(2)嚴格要求。對於課程作業,教師應嚴格要求,不能縱容直接提交從網上“蕩”下來的文章作為作業。同時,鼓勵學生在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後再利用網絡資料。網絡資料僅是一種學習參考,大學生應通過網絡佔有資料,進而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主見與觀點。

3.學生方面

(1)正確認識網絡。大學生應認清電腦和互聯網絡只是人類創造和使用的一種“工具”,應自我約束,控制上網時間,做網絡生活的“主人”而非“奴僕”。時刻保持上網行為活動的科學性和警惕性,做到有節制地使用網絡資源。

(2)合理使用網絡。大學生應多把時間放在學習上,即使上網也應合理利用網絡,多做有益於自身的事,用網絡充實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應意識到人際關係對自身的重要性,不要因上網而放棄日常活動。要堅持在上課和學習時間決不去上網,不超過自己事先規定的時間上網。

(3)養成良好習慣。20xx年,團中央、教育部等單位聯合發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提出“五要五不”。大學生應自覺遵守“網絡文明公約”,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堅決抵制網絡的各種不良誘惑和影響。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聊天、學習多於看視頻、玩遊戲;大部分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更多的是找同學商量及上網求助,同時,大部分學生認為上網對自己的學習沒有太大影響,自己未因上網而逃課或改變日常生活規律。只要處理好網絡與生活、學習的關係,就可不沉迷於網絡。

看法調查報告8

【摘要提綱】: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中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然而,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這個嶄新的思想武器,並不意味着就能夠自然而然的解決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問題,還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過程。第一、毛澤東之所以提出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源於對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第二、深入的哲學和理論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呢?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中國化呢?

首先,這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其次,這也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得出的鄭重結論。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説,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

大學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態度

【調查目的】:

1、瞭解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2、從中分析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程度;

3、為增強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應用提出意見和建議。

【調查對象】:

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生

【調查地點】:

河南工業大學

【調查方法】:

網絡問卷調查

【統計方法】:

百分比

【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採用不記名方式進行共有62份有效問卷。調查問卷基本能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和理解。

具體調查項目分析如下:

(一)調查當代大學生對對馬克思的基本瞭解。

第3題

您瞭解馬克思主義嗎?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十分了解

2

3.23%

一般瞭解

48

77.42%

基本不瞭解

9

14.52%

很不瞭解

3

4.84%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根據調查,從百分比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當代在校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還處在一般瞭解的程度上。甚至還有14.52%的當代在校大學生還是基本不瞭解馬克思主義。這説明當代在校大學生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程度還是可以的,説明了我國長久以來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有較大成效,學生的思想傾向於社會主義。

第4題

您知道什麼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嗎?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知道

22

35.48%

知道一點

35

56.45%

不知道

5

8.06%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根據上表給出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知道一點。只有35.48%的在校大學生能知道“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第5題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包括哪些理論思想?

[多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毛澤東思想

59

95.16%

鄧小平理論

60

96.77%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60

96.77%

科學發展觀

48

77.42%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根據上表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想還是很瞭解的。這説明了在校大學生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部分學的很好。

根據上面3題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瞭解不透徹。我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首先,馬克思主義距離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書本所傳授的知識過於哲理化、權威化;其次,針對中國的“考試”國情而言,當代大學生之前的學習皆是以記、背為主,缺乏自身的思辨性與批判性。在大學的較低年級開展此課程,不僅在潛意識中加深了大學生對於馬克思思想學習的厭惡,而且不利於大學生儘早的適應自由思辨性的學習模式。甚至導致泛政治化、思想禁錮的惡果;再次,絕大多數學生普遍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教材、教案跟不上當今時代的步伐。我們不難發現,老師所舉得人物事例,皆是以中世紀、上世紀為主。大學生在不瞭解當時社會背景的情況下,很難理解此思想產生的始末、緣由。這也阻礙了我們對此理論的理解與掌握;最後,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的缺乏也阻礙了馬克思課程的學習與理解。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產生及其發展都離不開以社會實踐為支點。以《勞動價值論》為例,它包括商品和勞動的二重性。可當今大學生卻極少的進行社會實踐,又何來理解呢?我們知道,大學課程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它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與其想方設法的降低馬克思思想的“思辨、實踐”成分,還不如通過增加實踐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改革。

(二)調查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學習的興趣度及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第6題

您認為有無必要去了解、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46

74.19%

6

9.68%

不清楚

10

16.13%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上表數據可以知道大部分在校大學生都認為有必要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9.68%的大學生認為沒必要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還有16.13%的人不清楚有沒必要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第7題

您會主動了解、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嗎?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15

24.19%

不會

25

40.32%

不一定

22

35.48%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大學生不會主動了解、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24.19%的調查對象會主動了解、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第8題

您對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是?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積極主動,樂意學習

17

27.42%

被動接受

41

66.13%

不願學習

4

6.45%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只有27.42%在校大學生熱衷於學習馬克思主義,大部分在校大學生是被動接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甚至還有6.45%是不願意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從上面3題調查數據可知,在校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的興趣度不高。造成其原因有二:其一,根據對象的學習而言,他們在接受中等教育時,就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政治教育,為現今的馬克思主義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二,針對對象的性格而言,樂於學習馬克思課程的大學生普遍具有平和近人、喜愛討論、思辨力強等特點。這也使我們明白要在高校更好的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必須着重着手課程開展的前期工作。同時,也要充分了解相關學生,促使他們發揮好帶頭作用。

還有的就是絕大多數同學屬於“志不在此”類型。這部分在校大學生表現為受分數、學校等外力所強迫,不得已而為之。他們的興趣度處於中等水平,學習情緒波動不大,較為穩定。而產生此現象的原因表現為多方面:其一、對於課程教學而言,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明確自身的學習方向,卻在老師的教授中找不到自身學習的精神出路。其二,針對於教材教法而言,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厭煩老師的“經典人物+經典示例”教學。這在無形中加劇了他們的學習負擔。更重要的是,“經典人物+經典示例”屬於“歷史”示例,是不可改變的,加重了他們的厭學情緒。其三,針對於評價評估而言,課程的評價主要是以考試為主。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實質性的鼓勵或獎勵性措施。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會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落入“學好不如背好”的誤區。

(三)調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和影響及對在校大學生的意義。

第9題

您認為“馬克思中國化理論”對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影響極大,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

53

85.48%

影響不大

6

9.68%

不清楚

3

4.84%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從上表數據知道絕大本分在校大學生認為“馬克思中國化理論”對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

第10題

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精髓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如何?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意義重大

23

37.1%

意義一般

32

51.61%

沒有意義

3

4.84%

不清楚

4

6.45%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從上表數據知道超過一半的在校大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精髓對他們的成長意義一般,有37.1%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精髓對他們的成長意義重大,極少部分認為沒有意義。

第11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能否幫助大學生學會科學地認識和分析複雜的社會現象?

[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32

51.61%

不能

6

9.68%

不一定

24

38.71%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2

從上表數據知道超過一半的在校大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能否幫助大學生學會科學地認識和分析複雜的社會現象,38.71%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未必能夠分析複雜的社會現象。,甚至還有9.68%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根本不能科學地認識和分析複雜的社會現象。

從上面3題的數據可以得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對在校大學生和社會都有重要意義。

對國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着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髮展演變的。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馬克思主義重視實踐強調要透過現象捉住本質,實事求是。對於某些複雜的社會現象有着強大的認識和分析作用。

【總結、建議】:

(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普遍被當今大學生接受,但認識停留於表面,並未能夠滲入大學生的實際學習和校園生活中。馬克思主義教育需要加強宣傳與教育改革。

(二)通過形式多樣的馬克思教學活動,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豐富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加強對馬克思的瞭解。

(三)開展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應用意識,開拓馬克思主義應用渠道,使馬克思主義能更正確地指導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

(四)馬克思主義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強大“軟件”支持,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可偏廢。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應該主動、熱情的學習馬克思主義。

(五)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與時俱進的,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會使我們受益無窮。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他們對社會的瞭解,提高自身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認識,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問題,才能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附件:

作為大學生,您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調查問卷

感謝各位從百忙當中抽空完成這份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共有11道選擇題,其中第5題為多選題。請根據自身情況和第一感覺做每道題。此問卷只作為學術研究,不作他用。

第1題

您所在年級:

[單選題]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第2題

性別

[單選題]

第3題

您瞭解馬克思主義嗎?

[單選題]

十分了解

一般瞭解

基本不瞭解

很不瞭解

第4題

您知道什麼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嗎?

[單選題]

知道

知道一點

不知道

第5題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包括哪些理論思想?

[多選題]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展觀

第6題

您認為有無必要去了解、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單選題]

不清楚

第7題

您會主動了解、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嗎?

[單選題]

不會

不一定

第8題

您對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是?

[單選題]

積極主動,樂意學習

被動接受

不願學習

第9題

您認為“馬克思中國化理論”對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單選題]

影響極大,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

影響不大

不清楚

第10題

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精髓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如何?

[單選題]

意義重大

意義一般

沒有意義

不清楚

第11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能否幫助大學生學會科學地認識和分析複雜的社會現象?

[單選題]

不能

不一定

看法調查報告9

一、調查時間:

20xx年x月。

二、調查地點:

網絡調查

三、調查對象:

社會公眾

上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新浪網,發起的一項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顯示(5795人蔘加),53.x%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萬家團圓的日子過完了,許多人的錢包也癟了。過年送禮是傳統習俗,但如今越來越高檔的禮品、一年多過一年的壓歲錢,成為許多人過年回家的沉重負擔。上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新浪網,發起的一項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顯示(5795人蔘加),多數人每年在人情消費上花費1000元~6000元之間(64.4%),但超過6000元的也佔到近兩成(19.1%)。53.x%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受訪者中,80後佔3x.6%,70後佔43.x%,60後佔15.9%.

我國户均人情支出在家庭總收入佔比很高

最近,在某公司上班的陳小姐仔細算了一下賬,發現過年開銷近8000元。這對於剛畢業工作兩年、月工資3000多元的她來説,着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過年回家,總得給長輩們買點禮品,給晚輩們發壓歲錢,這兩年水漲船高,錢少了根本拿不出手。"透支了兩個多月工資的陳小姐過年回來後,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儘快發工資來填補"虧空".

人情消費是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人情往來的費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情感和促進交往的功能。但隨着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升格,成了不少人一項沉重的生活負擔。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x011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户均人情支出在家庭總收入中的佔比高達7.9%,農村家庭則高達11.4%.

本次調查顯示,受訪者每年的人情消費層次,主要集中在1000元~6000元,其中有兩個消費區間佔比:花費在1000元~x000元區間的受訪者佔16.8%,花費在x000元~3000元的受訪者佔15.7%.但也有19.1%的受訪者每年人情消費超過了6000元。

來自四川的謝先生在國有企業上班,年工資5萬元左右。一年下來,他在人情消費方面要花到5000元,而且集中在日子前後兩個月。"現在人們的人情消費越來越多。比如結婚的禮金就從50元漲到x00元,又漲到三四百元,幾乎翻了好幾倍。"

調查中,53.x%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給他們造成了沉重負擔,其中15.6%的人認為負擔"很重".認為人情消費負擔"不太重"的佔5.6%,認為"沒負擔"的只佔3.1%.

人們對"人情消費"既愛又恨,可謂譭譽參半。正面評價有:"是一種傳統禮節習俗"(43.4%)、"是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38.6%)。負面評價有:"成為許多人的負擔"(34.8%)、"是面子心理作祟"(34.3%)、"是一種畸形的消費"(x5.3%)、"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x4.8%),還有人認為是"滋生貪污和腐敗的温牀"(x4.6%)。近半受訪者(49.4%)對人情消費持中性看法,認為是一種禮尚往來。

西南財經大學消費經濟學教授王裕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情消費實際上是人們禮尚往來習俗根深蒂固的表現,是小農經濟留下的產物。但在當今商品經濟時代,人情消費不再是傳統的相互支持意義上的禮尚往來,而是帶有人情投資的意味。

38.3%的人對人情消費表示無奈,但不得不跟風隨大流

調查顯示,人們進行人情消費的對象主要是:朋友(71.0%)、親戚(67.1%)、長輩(51.8%)、同事或同學(48.1%),還有領導(x8.1%)、老師(17.1%)及一切社會關係(x1.7%)。

人情消費種類繁多,包括:婚嫁送禮(69.0%)、逢年過節送禮(46.1)、添丁送禮(45.4%)、同學同事聚會(44.7%)、壓歲錢(4x.9%)、生日壽辰(38.3%)、祝賀喬遷(31.3%)、看病求醫(x6.6%)、職場打點(x3.9%)、升學拜師(17.8%)等。

"在各種婚嫁、壽辰、升學等宴會中,人們習慣以宴客的桌數來衡量禮儀的隆重程度,這樣只會越來越攀比。普通老百姓一面要應對這樣的排場,一面要應對還禮的負擔,而且還禮通常要高於別人送禮的禮金,最後只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湖北紅安的殷先生説。

湖北宜昌的陳永發在民意中國網上留言,現在一些人情消費已淪為斂財方式,消費標準越來越高,每年收入的一半都要用作人情消費。被請者為收回付出,不得已也開始大擺宴席,結果陷入惡性循環。

王裕國教授認為,婚喪嫁娶等正常人情消費無可厚非,辦一些大事也需要有一定的形式,但為了追逐面子和排場不擇手段、不計成本,就有些變味了。

他説,現在人們的人情消費支出確實在逐年上升,對於收入不高的人來説,是一種負擔。人情消費在農村佔到家庭收入的30%到50%,對於剛擺脱温飽進入小康的農村家庭來説往往很難承受,但是沒辦法,因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收了別人的禮得還,也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

對於人情消費,調查中,38.3%的受訪者表示無奈,但不得不跟風隨大流。x3.7%的受訪者表示反感,認為這樣的風氣需儘快改善。也有x3.1%的人認為這很正常。

在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陳文江看來,人情消費在中國是一種民俗文化,親朋好友有婚喪嫁娶,人們送財物表達祝福、慶賀、哀悼等,逢年過節,晚輩給長輩送點禮表示祝賀,都是很正常的。只是近年來,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情消費越來越貨幣化,並在互相攀比中被逐年拉高。"中國是禮俗社會,崇尚禮尚往來,比如你給我500元,我給你就不能少於500元,一來二去就越送越多。"

但他認為,人們在人情消費方面其實會量入為出,但打着禮尚往來的旗號給黨政官員、權力階層送禮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它不同於親朋好友之間的正常人情消費,而是一種權錢交易。

54.x%的人建議倡導朋友、親戚之間互免禮節費用

該如何改善人情消費過重這一現象?調查顯示,受訪者的建議有:"大力宣傳節約、簡化精神,提倡禮輕情義重"(61.7%),"倡導朋友、親戚之間互免禮節費用"(54.x%),"嚴肅黨風政紀,狠剎腐敗式人情往來"(48.5%),"遏制節假日禮品奢侈包裝現象"(4x.8%),"培育一些打理禮節事務的社會組織,對羣眾人情消費進行合理約束和引導"(3x.1%)等。

王裕國教授提出,在人情消費畸形走高的當下,要提倡移風易俗,維護關係不應該靠物質和金錢。首先,應該提倡鄰里、親朋之間,辦事不要擺闊氣、講排場,提倡節儉。"現在宴席費用都不低,結婚動輒三四十桌,就拉高了送禮的份子錢,何況送禮的人還期望以後收回,人情消費只會越來越高了。"其次,領導要帶頭倡導節儉之風,媒體也要起到輿論宣傳的作用,反對、抵制這樣的風氣,更杜絕以人情消費名義進行權錢交易。

四川的謝先生認為,送禮的目的是大家溝系,完全取消不太可能,但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大家可以出份子錢、AA制,不要總是請客送禮。

"人情消費已經成為一種負擔。如果能大力遏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之風、節假日送禮之風,相信很多人都會輕鬆很多。"民意中國網友陳利江説。

看法調查報告10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互聯網

調查內容:關於民眾對電影票價格看法的調查

調查方式:網絡調查

2月27日,新華網發展論壇發起的題為電影票團購價不能夠低於7摺合理嗎的調查顯示(1258人蔘與),98.6%的網友對這一規定表示反對,僅1.4%的網友表示支持。

一名環球網網友説,現在電影票價一般都要70元左右,imax電影票價有的高達150元,打個七折也不便宜,這對一個月工資才兩三千元的老百姓來説不是小數目。電影局的《意見》真得多調查瞭解老百姓的意見,才不會那麼離譜兒。

一名新浪網友調侃説:電影局這一招兒太高深了,一般老百姓很難理解其背後目的。説是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吧,這樣做又會使更多人看不起電影;説是為擴大票房成績、保護電影發行方利益吧,但看電影的人少了,票房自然受影響;説是為促進國產電影發展吧,可是國產電影即便只要二三十元,看的人也不多。沒人關注,國產電影又談何發展?電影局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一名網易網友認為,電影票價是否合理,應該具體考慮每部電影的質量。比如,《阿凡達》票價100元左右,可是大家還是搶着去看,最後捲走14億元;對於部分國產爛片來説,即便打一二折,票房還是少得可憐。真不知道優惠不能低於七折這一規定的道理何在。

電影局的手也太長了吧!一名新浪網友説,電影票價高低屬於物價範疇,該歸物價部門管,電影局規定最低限價,有越權之嫌吧?

大江論壇一網友認為,即便現在的電影票價經常打三四折,那也是建立在中國當前電影票價虛高基礎之上的。中國電影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票價太高,而不是太低。

一名新浪微博網友指出,電影票價確實需要管理,有關部門應下大力氣治理票價虛高問題,讓影院打出實價,使更多人走進電影院。可是現在的做法,卻是在限定最低折扣,弄反了吧,這算怎麼回事?

海西論壇網友水中月説,在國家倡導文化復興、電影發展的今天,電影局作為主管部門,應該花更多精力提高電影的品位和質量,讓觀眾有更多機會欣賞高水平作品,而不是去代替院線限制票價,剝奪觀眾選擇權,讓老百姓失去低成本的娛樂機會。

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指出,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定的管理和引導,但管理也要遵循市場規律,聽取老百姓意見,該管的要大膽地去管,不該管的千萬別瞎管。

看法調查報告11

一、實踐內容:

調查中我一共問及三個問題:

問題一:您認為大學生參加選舉對於國家發展

A 、十分重要 B 、一般重要 C 、不重要

問題二:您以前是否參加過政治選舉活動?

A、參加過 B、未參加過

問題三:在您參加的選舉中,您對候選人是否瞭解?(問二答B者不答)

A、十分了解 B、一般瞭解 C、 不瞭解

二、實踐結果:雖數據量較少,但從上述數據能反映出:

1、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參加選舉對於國家發展是有一定重要性的。

2、大部分大學都有過政治選舉活動。

3、大學生選民中大部分對於候選人都不甚瞭解,甚至根本不瞭解。

三、社會實踐總結或體會:

選舉權是與人民主權聯繫最為密切的權利,當一個國家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還擊,人民主權也同樣,如果有人想讓我們的選舉權變成一堆廢紙,我們也應竭盡全力反抗。

大學生作為社會知識分子中重要的一部分,應當在選舉中發揮相當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學校中的政治選舉不應兒戲,不應如此潦草。我參加第一次選舉過後的感受是:我們選的是名字不是人!候選人既無演講,也無生平簡歷,這讓代表我們主權的票該投向何方呢?

幾乎每一所大學中都有過政治選舉,我認為在這點上我們的政府做的很好,但是想要充分地調動大學生們的力量,僅僅是讓人人有票選還是很不夠的,我認為還應該讓我們大學生有一些能夠了解候選人們的渠道。

要想讓大學生們有一些瞭解候選人們的渠道,這就需要我們的領導們,我們的候選人們能走下神壇,將自己的想法講給人民羣眾聽,讓選民們能有機會聽到,您們若當選後會幹些什麼利國利民的事情(哪怕是虛假的),也好讓選民們能有一個標準,起碼我們能以這個標準來衡量您們的工作,能通過輿論之力量來讓您的工作儘量向您的標準靠近,若如此,我們便會有一個更好的生活。要是領導們,候選人們都將自己的想法心照不宣,那我們如何能夠用我們的力量來協助您們來將這個城市建設得更美好呢?

我夢想有一天,我們對領導的稱呼能從“他們領導們”變為“咱們的領導”;

我夢想有一天,咱們的領導們能高舉起拳頭在人民羣眾中高呼“為人民服務”的口號,能將自己的承諾無愧地向人民羣眾宣讀,能將政府的每一筆税款都用在哪裏透明地公之於眾;

我夢想有一天,我們民眾能高舉起平等自由的旗幟無需畏懼地在街頭高呼着我們的主張。

為了我們的主權不再受到侵犯,我們大學生也應該提升我們的主權意識,要敢於與那些侵犯我們主權的“大人物”們相抗衡,讓法律規定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擁有的每一項權利都能真正管用。我們大學生也應該珍惜國家賦予我們的每一項權利,樹立國家主人翁意識,盡己之力揹負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美好”這一重任。

看法調查報告12

漫漫求學路,如果説大學聯考是一道檻兒,那麼考研就是一條難跨的樑了。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大學生們“天之驕子”的光環已經失去了往昔那燦爛奪目的光彩,於是追求更高的知識層次,考研成為新的學習主流。招生人數一擴再擴,莘莘學子廢寢忘食,在校園裏,“君考研否”的流行就像中國人問“吃了沒”一樣的普通平常。

一、大二生活之後,很多同學在大三階段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大學畢業後是工作還是考研,同學們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力進行着取捨。國家對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寬,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開始迷茫。是該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就成了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據瞭解,在前幾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擴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僅放寬了專科生考研的條件,還放寬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對體檢的放寬及自主招生的相關規定也無疑刺激了擴招規模的增長。

對於面臨畢業的大學學子來講,考研還是就業,成為一個現實的兩難問題。如今,大多數選擇考研的學生早已不是單純做學問的心態,而是各種性格、價值觀、人生態度交織在一起產生的綜合反映,當今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

據此,作為一個也即將走向大三,面臨選擇的大學生,我在課餘時間關於當代大學生對於考研的態度進行了實踐調查。

調查目的

為了深入瞭解大學生考研的情況,以及瞭解大學生對考研的態度,也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學提供一些信息,真實地瞭解應屆畢業生考研的動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考研心態,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併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學習條件。

調查對象

長安大學學生。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

在這次的調研當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不會選擇考研,其中個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們不考

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學表示讀研還要讀三年,只是為了把就業往後推遲三年而已,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況且等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就業情況誰也無從知曉。還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認為早點出到社會工作會比繼續還在校學到的知識還要多,最起碼動手能力會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學表示,不是隻有通過讀研究生才可以學到知識,出到社會的時候還可以以其他途徑深造,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總的來説,考不考研那是因個人條件而定。從本次調研我們瞭解到,在金融危機加劇的今天,很多學生還是選擇勇敢的面對這強大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理性和慎重的。而選擇考研的大部分同學目標也比較明確,不盲目不隨大流。藉以此篇此文,預祝我們考研的同學能夠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選擇直接就業的同學也要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堅定信念,抓實專業知識,能夠在即將到來的就業之旅中佔有一席之地。

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根據不同的年級調查顯示,會考研與不會考研有明顯的區別,考研所佔的比例也不一樣:

由結果可知,大三的選擇考研的比例明顯比其它年級的要高。這説明在大三同學對考研的意識比較強,比較突出。

根據調查顯示:

68%的同學不打算考研,佔了被調查人數的大多數。“是否考研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入學門檻、讀研成本及就業前景。有關專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學門檻及讀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個好的就業前景,那麼考研報名還可能穩定,甚至增長。“但現在,讀研難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麼考研的人數當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學選擇畢業後就工作;17.1%的同學認為考研費用太高,而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學選擇其它途徑深造;11.1%的同學則不想再讀書,因此對考研不作考慮。另外,也有3.7%的同學持保留意見,認為自己離考研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現在對它沒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學選擇考研,從側面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趨向於繼續深造的意向。在這部分同學中,30%的同學的考研動力是為了將來找工作更具有競爭力,通過考研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這説明我校大學生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憂患意識,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已有準備。當然,同樣是選擇考研,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由考研人數的顯示,21.3%的同學,認為目前的就業壓力大,不想就業,而選擇考研也是一種途徑。63.8%的同學是為了繼續深造,一種觀點是為了以後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數增加的比例大大超過了男生,尤其是女生,就業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女大學生不得不通過繼續讀書,求得一個高學歷,為以後的就業尋找更好的機會,女大學生報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業壓力大是一個原因。另一種觀點是基於對某所大學的嚮往;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自己的能力還不夠,現在不想參加工作。由此可見,現代大學生的思想觀點多元化,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道路。關於考研專業問題,60%學文科的同學,認為考研沒有必要,而對於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説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本質區別的,研究生的專業素質的確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認為理工科學生考研還是有必要的。

所佔比例也是相當大的。65.3%的同學選擇報考本專業,34.7%的同學選擇報考外專業。而調查到報考該專業的原因:37.7%的同學表示自己的興趣、愛好為第一位;33%的同學則考慮到報考專業的熱門程度,就業前景是否看好。也有20.3%的同學選擇相對容易考的專業報考,還有8.7%的同學綜合各方面因素,選擇自己既喜歡又熱門還有把握的專業報考。但這種三全之事並不多見,因此,報考專業時仍應謹慎考慮。

根據研究生收費改革的相關規定,20xx年,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17所高等學府都取消了公費研究生制度,而兩到三年的研究生學費也要在開學的時候全部一次性交齊。儘管部分高校有替代辦法,如北京大學就採取了獎勵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的學費和生活費。但是,一次性拿出這筆錢(一般都在萬元以上)對於很多考研者來説依然困難。“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太高的學費負擔他們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選擇放棄。”在我們被調查者中有45%的同學來自農村,33%的來自縣城,22%的來自於城市。而他們的月生活費在300元以下的佔8.9%,300---500元的佔48%,500—800元的佔34%。在考研的同學當中45.1%同學對考研信息瞭解不多,40.4%瞭解一些,僅有4.5%同學非常瞭解,還有10%的同學表示自己不瞭解。對此,希望廣大的同學對考研有一個全面深入的瞭解,從而更好、更充分地準備考研。如果考研沒有考上,其中,27.2%的同學認為應該全心投入明年考研,47.7%的同學想先找個工作,抽空複習明年在考。25%的同學不想考了,直接找工作。當然還有13.6%的同學沒有想好。

調查的最後一項是“你對考研的看法”。大多數同學認為考研是個人的原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考研是為了繼續深造,是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將來。上研究生是大學生不錯的結局,有理想的情節,找工作地情節去考研。同時,他們認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經歷,努力過,奮鬥過,即使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那考研過程中豐富而充實的記憶也足以讓自己好好珍惜。

結束語大學生要對自身和當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要立足於客觀實際,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考研,不要盲目從眾,必須認清自己,清楚的認識、設定目標的可行性,有長久的積極性和熱情,有認識的前瞻性。在確定自己的目標時,不要以為的追求當前的熱門學科,要從長遠出發,選擇自己喜歡的並願為之奮鬥的事業。其次,要對考研的艱鉅性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做到持之以恆,善始善終。在這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中,牢記自己心中的奮鬥目標,從緊張的學習中尋找樂趣。——再次,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質。要注意張弛有度,在緊張中放鬆自己,切不可搞疲勞戰術,以身體為代價。此外,在準備過程中要通盤考慮,各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有進行了事先的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對整個研究生學習生活進行長遠的規劃,並使得研究生學習更有價值。希望那些還未做出決定或已經做出決定的人都能更改的對待考研,做出適合自憶的人生規劃!

關於大學生對於考研的調查問卷

1.您所在的年級?

2.您所學專業是什麼?

3.您在上學期間有沒有考慮過考研?

A剛上大一就這樣打算B大三畢業才匆忙決定

C 完全沒有想過D因為不喜歡所學專業,大二時候開始計劃

4.您瞭解考研嗎?

A瞭解B一知半解C完全不懂

5.您對跨專業考研有什麼看法?

A完全是痴人説夢B跨專業應該是考研的主要目的

C跨專業考研太困難、但未嘗不可

6.如果您選擇專業的話會選擇哪個專業?

7.您會選擇普通學校的重點專業,還是重點學校的一般專業?

A前者B後者

8.您覺得考研最難的是什麼地方?

A堅持B專業課

C英語D數學

9.如果您決定考研的話,您會找專門的考前輔導機構給您做考前培訓嗎? A是B否

10.如果您已經是碩士研究生,您還會考更高的學位嗎?

A會考慮B不會

11.無止境的學下去考下去,或者找一份安定的工作,您會選擇哪一個? A前者B後者C看別人

看法調查報告13

調查時間:20xx年3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公眾對養老金看法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20xx年全國兩會x月初將在北京召開,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就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調查。截止目前,社會保障高居榜首。

本次調查涉及二十個熱點問題,包括房價調控、社會保障、醫療改革、食品安全、環境問題、交通問題、物價問題、收入分配、小微企業、三農問題、社會道德、社會管理、基層民主、三公經費、事業單位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教育公平、法治建設、網絡問政、反腐倡廉等。

截至2月20日8時,在20xx年你最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社會保障以198541票暫居榜首。收入分配與社會管理分別位居第二、三位。

20xx年x月29日,國務院召開會議,確定在上海、廣東等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包括:養老保險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退休待遇與繳費相聯繫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xx年兩會期間,改革養老雙軌制成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當時,温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xx年要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迴應,表示將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時隔一年,改革時間表尚無跡象。

20xx年xx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等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範圍,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落實好各項保障措施和救助機制。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重點提出,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落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切實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逐步推進城鄉養老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完善失業、生育保險制度。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繼續通過劃撥國有資產、擴大彩票發行等渠道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

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範管理,分類施保,實現應保盡保。健全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提高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加強城鄉低保與最低工資、失業保險和扶貧開發等政策的銜接。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完善臨時救助制度,保障低保邊緣羣體的基本生活。

除了企業職工養老,温家寶總理特別關心農民的養老。不久前,在徵求對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意見時,温家寶總理表示,要把農業現代化擺在重要位置,培養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農民。建立適合國情的社會保障體系,有了完善的社會保障,才能讓農民安心在農村生活。

看法調查報告14

調查時間:

20xx年4月14日——4月15日

調查地點:

工商學院南區

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調查目的:

瞭解本校大學生對於創業的看法,加深對創業的 認識,更好的服務大學生創業。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分組調查

調查人:

鄭九文

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60份。每份問卷共設置20道問題,每道題有多個選項,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可多選,統計及分析結果如下.(後面附調查問卷。)

表格分析如下:

1.你是否有創業打算?(每一題的分析對應上面每一題號)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5%的大學生不曾想過創業。佔80%有考慮過創業,有近5%的學生已着手開始了創業。説明創業在大學生中已深入人心。更多的大學生願意創業。 2.相對於處處求職,你更願意創業嗎?

在這一項中有66.7.%的學生更願意創業。還有33.3%的人不願意創業,更願意去求職。説明相對於就業來説,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後的一條重要出路。 3.你對自己創業有信心嗎?

調查結果顯示,有34.5%的學生認為自己信心十足,有33.5%的學生抱着嘗試的態度,而32%的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這項調查報告説明大部分學生對創業的信心不是很高,學生們對創業的態度也是抱着試試看的想法。説明大學生對創業的顧慮還是很大。 4.你創業的推動因素是什麼?

在這一項中,有33.3%的學生認為來自家庭影響,35%的學生來自成功人士的鼓勵,6%的人是為了出風頭。25%的學生人創業的動力不明。這項結果説明了大部分大學生創業有一定的盲目性,對創業沒有充分的去做準備。

10.你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主要障礙是什麼?(多選題) 調查結果顯示,51%的大學生認為資金不足,沒有更好的創業方向成為最大障礙,49%的學生認為經驗不足,沒有社會關係是主要障礙。其中6%的學生認為要繼續深造成為主要障礙。還有3%的學生認為家人的反對成為主要的障礙。調查結果説明了資金不足、經驗不足成為大學生們創業的最大障礙。

11.你創業的依據是什麼?(多選題)

在這一項中,50%的學生認為是自己的興趣,51%學生認為來自市場的需求。33%的學生認為來自自己所學的專業。僅有9%的學生是認為來自容易開拓的項目。這項調查結果説明大學生的創業依據很大一部分來自自己的興趣,興趣萌動了創業的想法。 19.關於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你瞭解嗎?

這項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5%的學生完全不瞭解創業的政策。33%的學生略知一二。僅有12%的學生對創業政策有所瞭解。説明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創業的政策不瞭解,也説明了學校對大學生創業的宣傳力度不夠到位。

調查總結和建議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願意去創業,説明創業思想在我們學校還是很深入的。但同時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的幾大條件即資金、經驗、專業、社會關係對大學生的創業影響是很大的。有一部分的大學生對創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創業的動機很不明確。同時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創業的政策不是很瞭解。所以對大學生的創業提出一些建議:

一.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多參加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

二.學校應開設一些對大學生創業的培訓,同時要開展一些宣傳活動。

三.學校要多多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加強創業管理的培養,南區創業園開設很好,不過缺少長期對創業園的跟蹤管理和指導,有一些創業店鋪都倒閉了。所以對於大學生創業不僅僅要開店,還要學會管理。

以上的調查分析結論僅僅是部分人調查結果,不代表本校全部想法。

對於參加本次調查活動的電商班幾位同學表示感謝!

看法調查報告15

實踐的主題:

城鎮居民對房價問題的看法

時間:

20xx/2/5—20xx/2/14

地點:

常熟市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背景

現如今,“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而市場上最突出、老百姓反響最強烈的問題就是房價問題。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看來趨勢應較穩定,但各個城市的市場表現各異。“一線城市供應還是緊張,二三線城市出現分化,有的向好有的向差。”

未來房價到底是漲還是跌?房價到底會不會跌?房價為什麼下不來?

二、調查過程

本次對常熟地區部分居民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在虞山下,大潤發超市前和明日星城三個人流較多,人口密度較大的地點設立問卷調查點,對過往行人隨機發放填寫調查問卷。調查分三天進行。問卷由目前網上對房價熱點的話題和人民羣眾關心的關乎切身利益的問題和一些基本問題構成。

三、調查結果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對城鎮居民對當期房價的看法有一定的瞭解。多數居民認為當前的房價漲幅過高,漲速過快,雖然當前國家採取一定的政策手段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也確實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無法從源頭上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源頭,多數居民表示負擔不起當前的房價水平,想要購買住房十分困難。

對於當前已擁有住房的中年或老年人稱目前房價的水平與自己的關係並不很大,而擁有閒置住房的人則對房價的漲幅很關心,有想通過出租或轉賣進行營利的人密切關注房價的波動,認為房價上升對自己有利。而20到30歲之間還未添置住房的年輕人對過高的房價望而卻步,尤其是工薪階層,稱難以應付過高的房價,沒有購房的能力,即使想通過分期的方式購房,首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大的問題。

對於當前有添置住房意願的人羣,大多數人持觀望態度,希望國家的政策能夠一定程度上對高房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房價的低谷期入手。也有小部分人羣認為房價短期內沒有回落的可能性,應當儘快入手,否則房價繼續上漲又錯過最佳的購買時機。

對於想要通過房屋賺錢營利的炒房人羣,認為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較大,房源稀缺,房價下跌的可能性很低,認為房產交易是一塊黃金寶地,儘可能要多購置。我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房價上漲的一個重大原因。

四、總結與啟示

住房危機在大城市十分突出,但並不是房子不夠,而是由於房子有閒置,而導致城市裏租房十分普及。在這方面我國及其各省要出行一定的措施,保證大量湧入城市的人口的住房問題。有一部分人買房賣房從中謀求利益,使房價更高的炒房現象,也要有相關的政策給予打壓。除此之外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想想湧向城市居住的一些在鄉鎮裏也有房子的小富豪們,他們的房子該怎麼處理。鄉鎮住房問題並不嚴峻,而城市化的今天城市已不再是適合任何人生存的城市,一窩蜂的湧向城市卻肩負者難以承受的房貸與物業費。還有城市化建設的今天破壞了大量的綠化面積及其可耕種農用田,也對鄉鎮照成極大地負面影響,大量的買地建房但是給予的保障措施錯不健全。

自20xx至今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多輪的調控,調控力度之大,調控之密集,前所未有,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房價仍屢屢上漲,甚至出現越打越漲的尷尬局面。因為政策打擊的對象是投資炒房。4月17日國務院為了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發佈《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也就是“新國十條”,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是:“要嚴格限制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對不能提供以上當地納税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有人把房價虛高的原因歸結為有人“炒房”,其實這是片面的,政策調控之所以收效甚微,原因就在於政策打擊的對象是投資炒房,而這卻並非高房價癥結之所在。

五、結語

毋庸諱言,房價問題一直是所有老百姓關注的,它是最根本的民生問題之一。

當下,老百姓買不起房,這就是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實情。我對房價問題的深入調查與研究,讓我充分了解了買房難等一系列房價問題,分析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並探討出一系列解決措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政府能夠將措施予以貫徹,落到實處,是老百姓能夠真正買得起房,住得起房。

在這短短一個星期中,我學會了許多東西,這些將是我今後人生道路上一筆珍貴的財富。社會之於我,社會之於每一個大學生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我們只有在正確的引導下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發現我們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瞭解社會是我們這次社會調查的初衷,因此我本着服務的精神,確定社會調查的主題,並與各相關單位聯繫,開展社會調查工作,深入進行調查,希望能夠發現問題,同時利用所學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困難,是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無論是在社會調查的準備階段,還是在社會調查的實施階段,我遇到過很多的困難,每個困難都是對我的一種挑戰,一種鍛鍊,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我可以學到很多,可以更加認識自我。團結互助是我們解決困難的法寶,聯繫實際是我們解決困難的鑰匙,解決一個困難就是一次歷練,一次收穫,一次經驗的積累。整個團隊隊員之間的分工明確,默契合作是這次社會調查圓滿成功的關鍵。

隊員們各司其職,隊員之間相處輕鬆愉快,使得這次的整個社會調查過程充滿了快樂的元素,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時候,還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期間都不乏歡聲笑語,讓人覺得如沐春風。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這次的社會調查在我們自身看來圓滿成功,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來自自己努力做好一件事的成就感和彌足珍貴的經驗,也讓我們看到了自身擁有的能力和不足。這是一次心的成長過程,不管是什麼樣的狀態與境遇我都會很坦然地面對,因為這將是以後工作、學習乃至整個生命過程的一筆巨大財富。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