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居環境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1

一、農村人居環境的現狀及問題

(一)住房條件極其簡陋。需要移民搬遷的永義村全村總人口93 人,常住人口30人,距公路沿線7公里,進入永義村,我們可以看到全村都是低矮陳舊的老木房,且大多處於嚴重滑坡地段,80%的村民受地質災害威脅,村內不通公交,村民出行大多靠步行,冬季冰雪封路,交通幾乎完全斷絕,基本生活物資都很難保障。在全鄉來看,近年來,危房改造工程解決了部分特重危房户的房屋改造,但改造數僅佔全鄉不到10%,現各村仍有70-80%的房屋為危房,威脅着農民的生產生活安全。

(二)基礎設施嚴重滯後。近年來,雖然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條件有所改善,但農區鄉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基本沒有補給功能,所以在道路、供水、用電、住房等方面仍不能滿足農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供水方面:16個村近8000口人存在飲用水水質不達標、水源不足及引水設施老化等問題;道路方面:目前仍有2個村不通公路,出村路未硬化或已損壞的村有4個,22個村全部街巷硬化不到位;用電方面:全鄉各村全部通電,但有5個村電杆、電線老化,各村電網均未升級改造,所以各村用電質量、用電安全都難以保證;全鄉各村均無公共浴室,無防災減災設施,全鄉有6所學校,1所幼兒園,村衞生所除交口、官軍兩村佔用個人房屋外,其餘全部佔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無專用房。

(三)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農民種植作物圖簡單省事,施肥、施藥不科學,造成農用化學品大量浪費並直接污染環境;大部分家庭完全依賴燒柴為主的用能結構模式,電力能源使用率不到 10%,沼氣資源雖然豐富,但實際利用率幾乎為零,畜禽糞便自然腐爛、大量秸稈被焚燒;全鄉沒有一處垃圾處理設施,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分散的以户為單位的生產方式,造成了人、畜、禽混居, 小型養殖場糞便和村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對人居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

(四)公共設施難以完善。農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耗資巨大,佔本級財政收入的70 %以上,但仍不能滿足需求。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基本沒有補給功能,公益事業建設主要依靠“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按照“一事一議”制度進行籌資籌勞過程中,受農民自身素質和經濟條件的侷限,達成一致意見的時間過長、決策成本過高,完成一個公共服務設施工程對於鄉村來説困難重重,想建成完善的公共活動及綜合服務設施,達到美麗鄉村標準對於各村來説,困難特殊大,任務十分艱鉅。

二、目標任務及重點建設工程

鄉農村人居環境調查報告鄉農村人居環境調查報告

經充分調查並召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座談會,明確全鄉以後三年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任務為:完成一個整村移民搬遷的村,建成一個規劃佈局好、居住標準高的移民新村;全鄉各村全部實現住安全房、喝乾淨水、走平坦路;25%的村莊人居環境實現整潔、便捷、舒適;建成一個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美好村莊。

全鄉及各村重點建設工程為:

除實施移民工程的永義村外,其餘21個村全部需要實施的工程有5項:因村內排水問題無法解決,各村均需要實施新建排水渠工程;各村均未安裝閉路電視或閉路電視接收信號不穩,需實施閉路電視安裝改造工程;實施公共浴室新建工程;實施文體活動場所硬化或健身器材購置安裝工程;實施防災減災設施新建工程。

信義村為可以建設美麗鄉村的村,但要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菩提山風景旅遊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設生態觀光農家小院,建設田園景觀和農業生產景觀,發展休閒農業、有機農業等,以特色濃郁的農家村落、寧靜整潔的農家小院、自然淳樸的鄉村風光,打造山與水相融,“景”與村落互依,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山村,吸引更多的遊客“住農家屋、觀農家景、幹農家活、吃農家飯”,讓旅遊業的發展與美好鄉村的建設相輔相承,相得益彰。信義村在改變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方面還需要做的有:改造危房30户,對全村電網進行升級改造,硬化改造部分空閒地。

需要集中整治環境的村為交口、仁義、南洪林、白狐窯、尚義5村,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集中開展環境衞生整治。對農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等髒、亂、差現象進行集中整治。按照國家農村户廁衞生標準,推廣無害化衞生廁所。二是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村垃圾處理系統。嘗試實施“政府補貼、羣眾自籌、定時收集、定點清運”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有效解決垃圾污染問題。三是加強畜禽養殖集中整治。科學佈局畜禽養殖場(點),改變人畜混居現象,落實養殖業禁建區、禁養區的要求,加強對畜禽養殖散養户的管理。充分利用禽畜糞便及秸稈等可用廢棄資源豐富的優勢,在具備條件的農户家庭中,大力推廣沼氣池建設,幫助農村家庭將單一的沼氣池建設,與改圈、改廁和改廚同步實施。同時,以上5村在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上還有部分不具備,需要在整治環境的同時進行改善,需要解決安全用水的村有尚義、交口、仁義;5村均需要進行電網改造;在街巷硬化方面,尚義村需要拓寬街道硬化300米,南洪林需要硬化100米,交口村需要硬化5000米;白狐窯需要硬化1000米;仁義需要硬化2500米;需要實施危房改造的户數:尚義120户,南洪林50户,交口85户,白狐窯130户,仁義120户。除此之外,仁義村還需要實施村級活動場所的維修工程;交口村需新建村級衞生所;白狐窯需要修建幼兒園。

需要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村為新毅、五鳳峪、馬泉、安樂、鋪上、石壑、中義、正中、長征、候壁、自強、張壁、北洪林、官軍、龍泉15村,重點工程為改造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用4年的時間,實現全鄉街巷硬化、安全飲水覆蓋率達100%,實現各村電網升級改造,實施危房改造1865户,基本解決無房、危房户的居住問題。具體工程如下:除龍泉、馬泉,其餘13村均需要實施安全飲水工程;15個村均需要實施電網升級改造工程;需實施出村路硬化的村及里程為:五鳳峪4500米,中義7000米,龍泉2500米,馬泉20xx米;需實施街巷硬化的村及里程為:長征20xx米,候壁1000米,自強2500米,北洪林1000米,張壁500米,石壑900米,鋪上100米,安樂300米,新毅500米,官軍3500米,中義700米,龍泉300米,正中2300米;需實施危房改造工程的村及户數為:長征35户,候壁80户,自強80户,北洪林70户,張壁50户,石壑30户,鋪上40户,安樂50户,新毅70户,官軍230户,五鳳峪140户,中義 90户,龍泉65户,馬泉100户,正中200户。除此之外,候壁村還需實施關帝廟、戲台的維修和青果寒泉寺的修復工程,打造旅遊品牌;長征、安樂、張壁、自強、北洪林5村需維修改造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官軍村需要新建衞生所;長征、正中、官軍3村需修建幼兒園;官軍村因牧源公司畜禽養殖造成了環境污染,因此需實施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工程。

永義村為需要移民搬遷的村,重點工程是爭取在20xx年前完成移民搬遷整體工作。

三、改善人居環境的工作措施

鄉農村人居環境調查報告各類報告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進一步提高全鄉上下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的認識和理解,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四克服四樹立”:即克服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片面認識,樹立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攬全局的思想;克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就是大拆大建的錯誤思想,樹立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的觀念;克服因循守舊、封建迷信思想,樹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新觀念;克服“等、靠、要”的依懶思想,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觀念。

(二)因地制宜、完善規劃。科學規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節約。要把規劃擺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先規劃、後施工。一是要凸顯個性設計和傳統風格。要結合各村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村民實際需要等,對村莊進行梳理分類,實施差異化指導,堅持個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二是要突出產業支撐。把環境改善與資源開發相結合,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創業增收。三是要穩步推進。從農民羣眾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衞生整治和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規劃、窮實施”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制訂計劃,並逐步引導農民進行實施。

(三)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必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財政引領。儘快出台相關以獎代補配套政策,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努力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切實加大對建設工作的投入。二是整合各項資源。對國家農業項目、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一事一議”、農民創業增收等各項涉農資金,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保證資金使用統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實現做一個、成一個。三是開展市場運作。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引導企業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改善人居環境的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四是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引導羣眾籌資籌勞,發動羣眾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鼓勵在外經商、工作或親屬捐贈一點,支持家鄉建設。

(四)深入宣傳、營造氛圍。廣大農民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主體,因此,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離不開農民的積極參與。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標語、村莊整治新舊照片對比等形式,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工作,使廣大羣眾更直接、更生動地感受到建設所取的成效和帶來的實惠,從而更自覺、更主動地投入到改善人居環境工作中去。同時,還要加強對外宣傳力度,提升對外形象。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2

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和省統計局農村處關於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調研的要求,宣城市統計局高度重視,科學組織,紮實推進調研工作。

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部署。一是在全市統計局長座談會上專題佈置,高位推動,強化推進調研工作力度。二是研究制定調研方案,下發《關於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重點選題調研的通知》,明確調研重點任務。三是參加調研的縣區局明確責任要求與人員分工,科學選取調研樣本,嚴格按照調研方案開展調研,增強調研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經市局篩選審定,在宣州區、郎溪縣、涇縣、廣德市各選取5個村,共計400餘名調查對象開展調研。

點面結合,調研掌握實情。調研採取實地察看、現場交流與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其中宣城市局抽取了涇縣雲嶺鎮梅村現場核實調查問卷填報情況,與村幹部交流座談,聽取工作介紹和意見建議,並現場走訪。市、縣、鄉三級統計部門積極與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聯動,充分了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制定的政策、宣傳動員和實施效果等,做到了掌握情況真、發現問題實、反映內容細,為開展分析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客觀分析,精準研判結論。此次調研共完成有效有用問卷402份。調研中,一方面結合調研問卷有關情況,通過整理彙總問卷數據反映量化特點,梳理共性和特性問題。另一方面多方收集第一手鮮活的特色案例,研讀政策文件和分析報告,注重資料的零整結合,客觀總結和分析研判,力爭靶向施策,積極撰寫宣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調研報告。調查顯示,近年來宣城市充分利用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跟蹤督促、狠抓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有很大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逐步完善,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但在拓寬整治建設資金渠道、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等方面還需重點關注。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3

近年來,我鎮力求高標準規劃設計,嚴要求科學統籌,在大力推進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狠抓以農村建築、城鎮基礎設施、自然環境改善為內容的人居環境建設。特別是今年,我鎮緊緊圍繞市委五五戰略、縣委辦好兩件大事,統籌城鄉建設美麗家園的目標任務,以超常的力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及現狀

xxxxx鎮位於xxxxx縣北部,南枕xxxxx山麓,北連xxxxx,東至xxxxx,xxxxx四面環山,溝壑縱深,氣候適宜,環境宜人。全鎮國土面積166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總人口13700人,農業人口12723人,耕地面積2.1萬畝,林地面積5.7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為610毫米,無霜期120天,主要農作物為玉米、穀子、馬鈴薯、小雜糧等。

境內交通便捷,汾屯線、王關線穿鎮而過,具有黃金三角之稱;境內礦產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鋁礬土等,探明煤炭資源儲量2930萬噸,鋁礬土資源儲量1000萬噸,發展潛力巨大。工業作為xxxxx的主導產業,現有煤炭企業5個,年設計生產能力達480萬噸,鋁礬土廠1個,建材廠3個。屬於我縣北部工業區。

近年來,我鎮黨委、政府緊扣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理清思路,審時度勢,以經濟建設為主線,以多元發展為原則,以引資上項為手段,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在轉型中實現了跨越,在機遇中實現了崛起。

村莊改造力度勢頭強勁。我們按照由各村自行組織,鎮政府全力支持的村莊提升工程正在緊張進行中。其中,古寨村綜合改造項目,已投資1000餘萬元,涉及周邊綠化、污水排水系統建設、所壩和防洪渠修建、舊房拆遷等民生項目;鐵水溝村綜合改造工程於5月底開工,投資300餘萬元,對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進行新型環保節吊炕推廣、污水排水系統建設等,目前各項工程也基本完工。農民培訓工作持續跟進。積極為長期在村的農民開展技能培訓,積極實施了農民就業培訓工程,實現成功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00餘人。環境整治工作強勢推進。全鎮總投資200餘萬元,對xxxxx、紅蓮、鐵水溝、虎限、後溝、前西、太山溝、南坪、大柵、松樹、前軍、古寨、賈郭、王鳳等14個村進行了危房改造;大柵村投資80餘萬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巖進石、道北、坡底、虎限、神靈、前西等16個村,都完成了節能路燈的安裝。城鎮建設闊步前行。鐵水溝村投資200餘萬元在全鎮率先進行了美好家園建設,收到良好效果。xxxxx、後溝等村累計投資452.5萬元,完成211户美麗鄉村改造工程;古寨村投資180萬元,實施街巷整治,集中搬遷居民47户。生態綠化工作蓬勃發展。大柵、松樹、西溝三村總投資75萬元,種植了2500畝生態林;鐵水、口頭、大柵、古寨、松樹、西溝、紅蓮七村總投資68.4萬元,種植了經濟林1200畝;鐵水溝村投資60萬元,種植了20xx畝的油松;後軍村投資120萬元,種植了4000畝的油松。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結構不合理。由於我鎮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我鎮形成了工強農弱三產緩的尷尬局面。天干少雨,春秋短暫,地少貧瘠等自然因素導致農業成為我鎮發展的短板,山大溝深,交通網閉塞,觀念落後等因素制約着我鎮三產項目的發展。

二是交通不發達。汾屯線、王關線是我鎮經濟發展的主動脈,但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物流業的興起,現有公路已經不能滿足現狀。此外,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現行村莊道路延溝而建,呈放射性狀態,路路不相連,村村不互通,嚴重製約了羣眾的日常出行和經濟發展。

三是飲水不安全。通過調研發現,xxxxx村、紅蓮村及個別村,飲用水基本上都不達標,至今飲用的都是淺表層水,由於煤礦的開採,淺表層水已經受到污染,解決飲水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此外,xxxxx村、紅蓮村一帶缺水比較嚴重,給當地百姓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四是就業不穩定。據調查,我鎮目前仍有一部分閒置人員。雖然有五大主體企業,但都處於基建狀況,需要人員不是太多。儘管我鎮也在積極鼓勵農民創辦合作社,但收效其微,更多的還是依靠政府給予解決,給我鎮的維穩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五是村鎮建設落後,基礎設施較差。xxxxx村作為鎮政府所在地,街道建設落後,水、電、綠等基礎設施較差,舊街較窄而且門面房雜亂無章,高低不一,規格不一,佈局不合理,而且涉及户數又多,改造拆遷存在很大困難,新區規劃還沒有完成,加上集體經濟簿弱等因素的影響,嚴重製約了xxxxx鎮鎮區的建設和發展。

三、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任務

加快城鎮一體化建設進程。

在今後五年內,我鎮將着重打造四區一樞紐城鎮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擴大內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讓全鎮百姓享受舒適的高品質生活。

一樞紐:即以xxxxx村為中心,以紅蓮村、松樹村為外延,拓寬城鎮空間發展佈局,依靠交通便利等優勢,重點建設現代商業物流集貿樞紐,加快商品貨物流通,帶動、帶活商品經濟的發展。

四區:即以後溝村為中心的北片區、以古寨村為中心的南片區、以西溝村、鐵水溝村的西片區、以王鳳村、賈郭村的東片區。四區以各自產業為主導,發揮產業優勢,凝聚核心力,拓展競爭力,在小循環中發掘潛力,在大循環發揮優勢,逐步實現強村幫弱村、富村幫窮村、大村幫小村、先進村幫落後村、優勢村幫劣勢村的良好局面。

未來五年,我們將不斷完善中心鎮公共服務設施、生態綠化、環衞保潔、給水排水等方面的功能配套,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強化中心鎮綜合承載能力,吸納更多農民向城鎮集聚。

推進民生事業普惠化進程

教育事業。按照教育強鎮目標,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年內完成xxxxx國小建設。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全鎮國小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雙百目標。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確保良好育人環境,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醫療事業。結合醫藥衞生體制綜合改革意見,積極發展農村衞生事業,加強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衞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加強衞生人員培訓,健全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加大扶貧救助力度,進一步做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確保羣眾生命健康。

文化事業。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擴大廣播電視覆蓋面,扶持農村業餘文化隊伍建設,完成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為人民羣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開展文明村鎮和文明户評比活動,引導農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4

7月11日,河南省統計局公佈河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調研報告。據瞭解,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在全省16個省轄市、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調研,共收取2300份村民問卷和115份村幹部問卷,調研時間截止到20xx年3月。

共築美好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取得成效

調研結果顯示,在調研的115個村中,91.3%的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有資金投入或項目;所有的村都有上級單位針對本村人居環境整治督促檢查。據瞭解,全省各地對環境整治行動進行全方位宣傳,主要方式有村廣播播報、張貼明白紙、懸掛條幅等。

報告指出,農村衞生廁所改造得到全面推進。在調研的村民中,使用衞生廁所的家庭達到94.0%,其中93.3%的家庭是自願按標準改廁的。94.6%的村已沒有較大面積的黑臭水體。調研結果顯示,農村基本實現了垃圾集中處理全覆蓋。在調研的115個村中,63.8%的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99.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99.0%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

報告中指出,村莊綠化、美化進程加快,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在調研的115個村中,113個村開展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63個村有園藝、環境等行業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定期駐村指導。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在調研的115個村中,92.7%的村有圖書館、文化站,99.1%的村有體育健身鍛鍊場所,91.8%的村有農民業餘文化組織,99.8%的村內主要道路是柏油或水泥路,98.3%的村民家庭安裝光纖寬帶或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等。

在調研的2300名村民中,91.3%的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滿意,8.5%的人基本滿意;95.2%的人對本村“兩委”班子的鄉村振興工作滿意。村民認為開展環境整治以來變化最大的主要有生活垃圾治理變好,能夠使用衞生廁所,以及生活污水治理變好。

3個希望6點建議,村民對環境整治的這些內容更感興趣

調查結果顯示,在環境整治中村民希望加強鼓勵村民養成良好衞生習慣;建設統一的生活污水管網;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設備有人管。

報告指出,整治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六個方面。通過宣傳引導、示範帶動等方法,讓村民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建立長效管護機制,鼓勵人人蔘與;加大資金投入,處理好生活污水,治理好河渠溝塘;根據農村生活生產特點合理規劃,有序佈局;持續推進村莊綠化,環境美化;加大背街小巷的清潔力度,做到全面衞生。

報告分析,我省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垃圾治理基本全面覆蓋,糞污治理初見成效,污水治理穩步推進,村莊環境基本整潔有序,村容村貌顯著提升,村民滿意度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5

人居環境,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空間,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近幾年來,我縣在抓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狠抓了以城市建築、市政基礎設施、自然環境改善為內容的人居環境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我縣人居環境取得可喜變化

居住條件明顯改善。人均居住面積大幅度增加。xx年,全縣人均居住面積僅為15.11平方米。到xx年末,全縣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1.47平方米,已經超過小康社會標準。樓房居住面積擴大。xx年住宅樓面積僅為276102平方米,到xx年末,住宅樓面積累計達到478670平方米,人均樓房居住面積由xx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xx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萬平方米實現了集中供熱,佔住宅樓面積的81.5%。

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城鎮道路建設步伐加快。我縣相繼完成了克東鎮、寶泉鎮主次幹道硬化改造項目13項,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積14萬平方米,硬化面積為24萬平方米,鋪裝人行步道板6萬平方米,硬化率達到95.5%。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完成通鄉公路107.8公里,實現了全線通車。

綠化、亮化工程同步推進。綠地面積由xx年的75公頃增加到xx年的135公頃,增幅達到80%;新安裝路燈810盞,做到了路鋪到哪裏,亮化和綠化工作就做到哪裏。同時,根據“依山建城,圍山發展”的城鎮發展戰略,將二克山融入了城鎮建設的整體規劃,賦予了“生態縣、園林城”建設目標的新內涵。

城鎮供水能力得到提高。xx年以來,克東鎮內新建水廠2處,新打機電井4眼,更新供水管線x米,持續供水能力進一步增強,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破解。

環境保潔取得實效。xx年以來,克東鎮更新改造公廁x座,污水井x個,垃圾清運設施x個,清運車輛x台,鎮內道路保潔力度加大,環衞工人年均增加工資x元。城內居民(包括住宅樓)垃圾清運和公廁及污水井的管理實現了市場化運作,居民保潔意識得到大幅度提升,衞生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二、人居環境發生可喜變化的原因

(一)領導重視到位。縣領導非常重視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政府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經常深入工程建設一線,現場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通村公路建設上,縣委、縣政府根據縣情實際提出了“五年任務三年完工”的目標,實行了縣、鄉(鎮)、村、屯“四長”負責制;在城鎮環衞保潔和文明城鎮建設上,專門召開會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深入綜合整治一線檢查督促,確保了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健康開展。

(二)資金投入到位。在資金投放上,縣委、縣政府克服財政拮据這一縣情實際,勒緊腰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跑省進京爭取項目和資金用於人居環境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引進外埠資金進入我縣房地產開發、城鎮管理等領域,彌補了我縣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問題。據統計,xx年以來,我縣用於人居環境改善資金近x萬元。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6

按照市隊要求,XX區農調隊自5月20日開始,採用匿名的調查形式,在轄區內選擇20位農村居民填寫了農村人居環境問卷調查。

一、調查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農户都覺得農村生活環境至關重要,但是現有的衞生條件不能讓他們像城裏人一樣生活。

1、農村公廁少:農村有公廁的佔15%,旱廁及簡易廁所佔80%以上。隨着集約化畜禽養殖業大規模發展,畜禽糞便給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氣帶來更為嚴重的污染,對農民羣眾健康造成了更大的威脅。

2、生活垃圾隨處放:鄉村有大小垃圾池的佔75%,利用率不高。垃圾池有的種了菜,有的長着荒草。村民倒垃圾非常不方便,基本上在村頭或某個空曠地方就成了農户堆放垃圾的地方,農村生活垃圾大部分都是露天堆放,村委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人清理,溝、渠、塘成為堆放場所,成為鼠類和家禽棲身場所,污染農村的生活環境。 農户們表示,如果有專人每天收集垃圾,他們願意把垃圾放在固定位置。

3、生活污水的危害程度: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洗衣、洗菜、衝廁等生活污水,60%的農村居民認為危害嚴重,30%的農村居民認為危害不大,10%的農村居民沒概念。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排到河、塘、溝污染水源,威脅農民身體健康,影響環境保護。

市區農村人居環境調查報告市區農村人居環境調查報告

4、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由於沒有排水管道,造成污水橫流,生活垃圾隨地亂倒,建議政府修排水溝,解決環境污穢問題。

5、飲用水質量較差。農村大多數採取一家一户解決吃、用水,條件好的自掘井水、有的直接用河水、雨水等,水的質量不高,特別是農民環保意識極差,河水廢棄物增多,水源受到嚴重污染。

6、住房外觀不美,設施不配套。農村住宅建設沒有統一規劃,往往是由農民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修建。某些住宅外觀雖美,但實用性差。如沒有綠地、沒有自由活動空間、沒有自來水和衞生間等。

二、改善農村環境的建議

1、大力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及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不強是制約農村環境治理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與治理,是當前工作的首要任務。應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提高農民羣眾的環保意識,調動農民羣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加強飲用水源的保護。建立飲用水源保護長效機制,切實提升飲用水水質。建立水源保護牌,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養殖廢水污染,確保飲水安全。

3、出台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方案。制定對現有垃圾和今後產生垃圾的.處理措施,“户分類、村收集、鄉集運、縣處理”處置流程,户處建焚燒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燒的焚燒,有機垃圾田土中填埋轉化有機肥,剩下不多的收集處理。同時,進一步加快鄉村環衞基礎設施和保潔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清運處理體系,形成垃圾清運處理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

4、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要堅持因地制宜、技術可靠、經濟適用的原則,加快村級污水集中處理池、沼氣池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有序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市區農村人居環境調查報告各類報告

5、積極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等施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降低農村飲用水源地污染,同時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6、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加強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破除隨地吐痰、亂扔亂放、亂寫亂貼等頑症陋習,營造“潔、齊、美”的鄉村環境。

7、加強領導,建立長效保潔隊伍。要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長效保潔隊伍,確保村道清理保潔日常化、制度化。由專職保潔隊員加強村道巡查,及時清理路面垃圾;另一方面,推行基層幹部任期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強化基層領導環保責任意識。

如果上述各項措施能夠切實落實到位,農村的生態和生活環境才能有明顯的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會更快、更穩。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7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作為全市鄉村振興先導試驗區,銅山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作鄉村振興的第一仗來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號工程來做、推進全域旅遊的第一支撐來抓,徹底擺脱過去“掃掃地、刷刷牆、種.種樹”的村莊整治老路子,通過頂層設計,要素保障,典型帶動,強化考核,標本兼治,實現點線連成面、盆景變風景,形成一户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風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農村展現新面貌、居民展現新風貌、生產展現新質態,呈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同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五點主要做法

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在推進鄉村環境整治中,銅山從頂層設計入手,用“百村示範”帶動,用強化考核拉動,用獎補資金撬動,有力地推動了這項工作的開展。

精心描繪“航標圖”。恢宏開啟的鄉村振興偉大征程,呼應國家發展和人民期盼,是一道使廣大鄉村脱胎換骨鳳凰涅槃的時代命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中央和省市工作的重要部署。習對人居環境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作為鄉村振興的試驗區,銅山從頂層設計入手,把人居環境整治放在鄉村振興的第一仗來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號工程來做、推進全域旅遊的第一支撐來抓的高度,確保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前列的定位,密集出台了《銅山區鄉村振興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意見》《全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工作方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實施方案》和《銅山區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相關文件。這些文件,明確了“十有六無”的標準,確立了 “百村示範、千村達標、萬户集中居住”的思路,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揮了航標引領的作用。

多管齊下“破瓶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強有力的政策、特別是資金等要素的支持。為資金等要素瓶頸的制約,銅山採取了多措並舉四管齊下的辦法。一是積極爭取中央、省市財政支持和專項資金,用好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増減掛鈎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建立多渠道的建設用地保障機制。二是按照統籌安排、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確保效益最大化,避免撒成芝麻鹽。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積極與國開行、農發行尋求合作,爭取20億元的政策性金融信貸,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捐助、認購、認建等形式,共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四是拿出5億元政策引導扶持資金,激勵各地早幹早得、多幹多得、快乾快得、幹好再得。對創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標準示範村給予300-400萬元獎補,對第二批、第三批創建成功的示範村分別給予100-300萬元獎補;對“六無”標準的整治達標村給予10-20萬元的獎補。這些獎補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和酵母作用。

選育整治“領頭羊”。典型引路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開展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為營造學典型、爭先進的濃厚氛圍,銅山通過“百千萬”工程載體,強力打造了一批百村示範的典型,做到有看頭、能參觀、叫得響、可推廣,且聚點成片、連點成線。本着早落實、早成型,羣眾早受益的原則,銅山一錘接着一錘敲,一環扣着一環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目前首批12個村已經全部整治到位,10月底前第二批35個示範村整治到位,年底前100個示範村都整治出來。千村一面,不是美麗鄉村。在當前的百村示範中,銅山根據各村資源稟賦、產業形態等,分類打造“生態旅遊型”“三產融合型”“特色保護型”“整治提升型”四類村莊,尊重村莊自然肌理與特色,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勢、借水造景,不挖山、不填塘。劃定繞城近郊區域、黃河故道沿線、微山湖沿岸、呂梁山片區四大片區,凸顯鄉村特色風貌,使農村更像農村。通過百村示範,引導形成村莊產業發展新業態,把生態變成搖錢樹,把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變成聚寶盆。西李、北村、紫山等地,資源稟賦特殊,通過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特色旅遊,實現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用好考核“指揮棒”。為保證人居環境整治有序推進,銅山建立了區鎮村三級書記抓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機制,納入“三農”工作目標考核、區級機關爭先創優考核、全區重點經濟工作考核和創新獎評選等,各級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方案制訂、親自抓部署實施、親自抓督查落實,將工作任務項目化、項目節點化,對進展情況常評比、季觀摩,年度考核。區鄉村振興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鎮、街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督查,定期通報。區鄉村振興辦公室嚴格按照“十有六無”標準組織推進,凡不達標的堅決不予認定,凡不能及時達標的堅決進行通報,從上到下不降標準、不打和牌。集中居住區建設是銅山人居環境整治的短板和難點。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羣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銅山研究制定了《全區集中居住項目拆遷補償實施意見》,明確了“1+N”鎮村佈局模式,制定全區集中居住區建設的“任務書”、“時間

表”和“路線圖”,各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成功案例示範、來引導農民主動搬、主動拆,不趕農民上樓、不逼農民進城,出現了“要我搬”為“我要搬”。

協力奏響“大合唱”。人居環境整治需要大合唱。為形成合力,抓好落實,成立了銅山區鄉村振興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產業發展組、集中居住組、人居環境整治組、鄉風文明組、申報協調組5個工作組,抽調有關部門30餘人脱產集中辦公。各鎮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第一組長的領導小組,書記、鎮長親自抓。各村也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專門工作組。為整合整治資源,區委、區政府與相關部門簽訂了幫扶掛鈎責任狀。在此基礎上,以“改善人居環境、聚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在區電視台、銅山發佈、銅山要聞等主要媒體開設了“聚焦鄉村振興改善人居環境”欄目,實行多角度立體式戰役式宣傳。各鎮、街道共出動宣傳車300餘輛,刷寫宣傳標語、懸掛條幅20xx餘處,創作宣傳牆畫9200多平方米,發放宣傳材料4.9萬餘份,組織鎮村幹部羣眾3600餘人到先進地區進行實地觀摩學習,發動羣眾積極參與,建言獻策,解放思想,打開思路。通過多措並舉,全區上下形成了關注人居環境整治、支持人居環境整治、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濃厚氛圍,掀起了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四點主要成效

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深受羣眾歡迎的民心工程。這項工作開展以來,銅山以鄉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顯著成效,推進了鄉村振興進程,加快了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夯實了全域旅遊的基礎,鞏固了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更增加了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推進了鄉村振興的偉大進程。黨的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戰略選擇。銅山區名義上是區,但絕大多數的行政區劃基層單位還是鎮和行政村,約一半的居民生活在鎮村,超過五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仍依賴於農業生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通過鄉村人居環境的綜合整治,銅山新修鄉村道路1000多公里,新修和改建農村水衝式無公害公廁1000多座,建設和改造中國小、幼兒園89所完成250座村級衞生室標準化改造,建成142個村和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百萬居民於今年8月全部喝上了來自駱馬湖的優質水……這些大手筆的補短板工程,補齊了農村基礎設施的短板,填平了城鄉公共服務的落差,打造了生態宜居環境,有力地推進了鄉村振興的進程。

加快了中心城市的融入步伐。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這是徐州最大的發展優勢,也是銅山的最大發展機遇。“銅山要在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中展現格局,幹在先走在前,不僅要建設現代化的城區,更要建設現代化的農村。”區委書記王維峯認為:“我們要堅持兩條腿齊步走,推動城市反哺農村,把更多的財力、精力投入到公共空間治理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儘快打開農村融入城市的瓶頸制約。”為全方位推進城區周邊鎮融入主城區,區委區政府要求相關鎮要摒棄鎮域思維,跳出“一畝三分地”,放眼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按照主城區發展要求,劃定繞城近郊區域、黃河故道沿線、微山湖沿岸、呂梁山片區四大片區,把人居環境整治與中心城市特色功能片區建設結合起來,以鄉村振興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計劃為引領,推動了村民市民化、小區社區化,進一步提升廣大鄉村的魅力和顏值,加快了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

強大了全域旅遊的載體支撐。銅山山水資源豐富,歷史遺存眾多,村莊形態各異,發展全域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銅山按照“城鎮像城鎮、農村像農村”的理念,統籌考慮產業佈局、歷史風貌、資源稟賦等因素,高水平開展鄉村規劃,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適度、錯落有致的形態風格。為彰顯鄉村田園風貌,銅山尊重村莊自然肌理與特色,不搞千村一面,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勢、借水造景,依照田園風光型、山水生態型、紅色文化傳承型、歷史文化保護型要求,編制出集基礎設施、產業、文化、旅遊和古村落與歷史建築保護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性規劃。漢王村的綠水白牆、江南水韻,倪園村的石徑通幽、寧靜安然,潘樓村的清水蜿蜒、家家枕河,北村村的湖光山色、荷香四溢等等,無不在綻放銅山“淮北深處小江南”的美景,無不在彰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豐富了人居環境的精神內涵。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抓, “口袋”“腦袋”一起富。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銅山以“鄉風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引領,通過以獎代補激勵,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廣場、行政村綜合文化中心、自然村(社區)文體活動設施等鄉村文化陣地建設,已完成142個村和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村文化禮堂計劃從20xx 年到20xx年分三年建設完成。為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複製推廣三堡街道潘樓村“十星級文明户”評比經驗,今年每鎮挑選2至3個村作為示範點推進,到20xx年實現村級全覆蓋,着力培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銅山還結合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通過設立村史館、建設文化牆、設計鄉村標識等方式,傳承優秀文化、記住濃濃鄉愁,不斷增強鄉村文化底藴。為發揮模範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銅山模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兒媳”等評選活動,一年評出各類好人、鄉賢近千人,湧現出“銅山媽媽”等一大批好人羣體。如今當好人,做好事,已成為銅山的主流價值觀。

四點主要啟示

銅山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胸懷和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幹,不僅讓人民羣眾享受到了鄉村振興的紅利,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帶來了幾點啟示。

頂層設計是“龍頭”。為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有序開展,銅山在出台系列保障政策,明確了“百村示範、千村達標、萬户集中居住”整治思路的基礎上,根據村莊條件分兩類推進:條件較好村按照有標準道路、有綠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統、有服務場所、有廁所革命、有河長路長、有保潔體系、有富民產業、有信息網絡、有清潔能源 “十有”標準整治;條件較差村按照無公共空間被侵佔、無雜草叢生、無亂堆亂放、無黑臭水溝、無亂搭亂建、無裸露土壤“六無”標準整治,並制訂了考核細則和工作方案,發揮了航標引領的龍頭作用。

財政資金是“酵母”。 為發揮整治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銅山拿出5億元政策引導扶持資金,對創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標準示範村給予300-400萬元獎補,對第二批、第三批創建成功的示範村分別給予100-300萬元獎補,有效地激勵了“百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了幹多幹少、幹孬幹好和幹晚幹早不一樣。這些獎補資金,不僅激發了示範村莊的典型帶動作用,還增強了它們配套投入的積極性。今年以來,黃集鎮黃西村以配套投入200多萬元,用於廁所革命,在全市農村率先建成5個五星級公廁,使羣眾“方便”更方便,增加了羣眾的幸福感。

分類考核是“動能”。 考核是指揮棒,也是推進急難險重工作的有效抓手。銅山破除平衡照顧的舊觀念,摒棄“幹好幹差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大鍋飯思想,按照精準化、差異化的要求,科學設置人居環境整治考核指標,適當增加考核權重,把衡量擔當作為的標尺亮出來,把注重實績的鮮明導向樹起來,真正使考核結果與評先獎優掛起鈎來,這些舉措有效地增強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心使命感。這項工作啟動以來,在銅山20xx多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從北部的柳泉北村到南部的三堡潘樓,從西部的漢王紫山到東部的單集賀莊,到處都是熱火朝天建設場面,許許多多的村莊悄然間發生着從“土髒亂”到“潔淨美”的蝶變。

因村施治是“法寶”。 鄉村是中國的根。“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美麗風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和樂景象,是多少人心馳神往的記憶。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踐中,銅山充分尊重村莊自然肌理與稟賦特色,把因村施治作為法寶,在分類打造“生態旅遊型”“三產融合型”“特色保護型”“整治提升型”四類村莊的基礎上,對適宜集中居住,需要整體搬遷的村莊,通過成功案例示範和生活實質改善來引導農民主動搬、主動拆,不趕農民上樓、不逼農民進城,真正變“要我搬”為“我要搬”,有效地防止了一刀切,杜絕了前村一面。

北村村的湖光山色、潘樓村的水韻悠然、漢王村的精緻精美……今天的銅山鄉村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猶如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正在盡情綻放。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8

一、引言

關坪鄉是全省重點貧困鄉之一,鄉轄關坪、自新、新榮、勝利、高明5個村民委員會,有一萬一千多人,佔地面積268平方公里,呈現出面積大,人口不多,居住分散的特點。現如今,通過幫扶,關坪鄉經濟得到了長期的發展。關坪鄉的經濟建設,項目建設在整個雲龍縣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很多重大的項目都落在關坪。通過走訪觀察,我們發現關坪鄉內村落人居環境大同小異,且高明村是省級特困村之一,所以此次社會實踐重點調查了高明村,透過高明村來了解關坪鄉人居生活環境。我們收集了有關關坪鄉高明村人居環境現狀的相關資料,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對關坪鄉人居環境現狀與提升進行分析,以資討論。

(1)調查時間:20xx年7月3日至20xx年7月10日

(2)調查地點:大理州雲龍縣關坪鄉

(3)調查方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

(4)調查過程:

小組成員討論確定調查主題、調查目的

針對課題擬定調查方案

成員共同擬定訪談提綱

選定訪談對象,進行訪談

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整合

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及修改

(5)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目的在於喚醒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助力當地政府綠色扶貧攻堅工作,向當地政府提出建設性意見或建議,提醒政府等相關部門增強對農村地區環境的重視程度,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推動新農村建設,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關注民生,為“精準扶貧”添磚加瓦。此外,也藉此機會將志願者所學的社會學知識加以實踐,增強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努力將自己歷練成為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也為“中國夢”進獻自己的一點點微薄之力。

二、背景:

雲龍縣關坪鄉位於縣境東部,關坪河上游,東交洱源縣西山鄉,西接寶丰鄉和諾鄧鎮,南連團結鄉,北靠長新鄉,鄉政府駐地關坪村,距縣城石門20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1千米。全鄉國土面積268平方千米,鄉境內海拔20xx~3457米。年平均氣温14℃。鄉轄關坪、自新、新榮、勝利、高明5個村民委員會,119個村民小組,20xx年年末總户數達到3894户,其中農業户數3675户,總人口11901人,其中農業人口11025人。

關坪鄉屬於一個山區鄉,全鄉都是山區,以農業發展為主,農業人口占很大部分的比例,農村貧困户較多,農民經濟來源單一,主要靠核桃、白豆、牲畜的收入來維持家庭生活。同時,村民意識淡薄,對人居環境不夠重視,部分村落環境污染嚴重。村裏的垃圾不進行統一處理,存在村民隨地亂扔垃圾、牲畜糞便隨處可見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居民的居住環境,。與此同時,也對“精準扶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加大了該鄉脱貧的難度。在國家推出“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我們助力於“提升人居環境”、“綠色攻堅扶貧”,為建設關坪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關坪鄉鄉情介紹:

(一)關坪鄉重點項目

1.雲龍縣二級公路,投資18個億,在雲龍境內,關坪鄉是最長的一段,有22公里。

2.風電場,地勢險要,海拔高達3406米,天氣好時,在那可以看到玉龍雪山,這個項目投資3x4個億,目前已經完成一期和二期工程。

3.中二型水庫――勒子箐水庫工程,投資3.27個億,目前是大理州生態環境最好的水庫,所有工程已經基本接近尾聲。其目標是建成休閒、娛樂、垂釣、度假為一體的水利設施。

4.迴歸生態,關於生態農業發展的項目―諾鄧火腿的諾鄧黑豬的養殖基地,投資4.36個億,包括屠宰廠,火腿加工廠等,佔地面積兩千多畝,屬於生態農業莊園。諾鄧火腿知名度高,已經超過金華火腿,其原材料來源於純色的諾鄧黑豬。這個產業進行產業鏈生產,此產業進攻北上廣,進而進入歐美市場,通過這個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擴大產品知名度,同時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促進羣眾共同致富,最終打贏脱貧攻堅戰,實現小康。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9

為進一步推動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根據《關於印發全省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改善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積極部署,緊緊圍繞“整治農户庭院,改善個人衞生”目標,按照“四淨兩規範”“四勤兩參與”標準,堅持以更嚴標準、更高要求、更實舉措,抓緊抓牢專項行動,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是高站位組織領導,專題調度督導調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多次做出批示,並深入基層實地督導調研。7月27日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調度會上,市委副書記胡啟望對全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改善行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市政府副市長吳強批示要求各縣區及相關部門要“紮實推進,務求實效”,在每月召開的全市“三農”重點工作調度會上,就具體工作直接調度縣區分管負責同志並提出具體要求,持續加大推進力度。

二是高要求部署推動,全面開展入户排查。建立市級抓總、縣區組織、鄉村落實、部門聯動、幫扶單位參與的工作機制。按照“市包縣(區)、縣包鄉(鎮)、鄉(鎮)包村、村包組(户)”要求,做到“5個一”,即:填寫一張登記表、發放一張明白紙、下發一份交辦單、帶回一份回執單、拍下一張問題圖片,堅持“誰排查、誰簽字、誰負責”。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64個行政村19.39萬農户全面排查,覆蓋7336個自然村,共排查農户庭院突出問題827户,入户宣傳引導庭院整治和改善衞生習慣18萬餘户。

三是高標準壓實責任,針對問題集中整治。市委農辦成立專項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由市農業農村局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專項行動。指導農户嚴格按照院落整治“淨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的標準管理,對一般問題落實農户責令整改,對突出問題制定“一户一方案”分類進行整治,堅持清單化、閉環式管理,重點農户同步落實三級幹部包保幫扶整改。截至目前,所有問題户均已完成整改。

四是高強度落實整改,逐村逐户驗收銷號。對照“一户一方案”,堅持完成一户、驗收一户、及時銷號。按照《關於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改善行動突出問題市級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9月27日至29日,市農業農村局成立3個驗收組分赴一縣三區通過查閲台賬資料、實地檢查驗收等方式對827户突出問題户進行逐村逐户全覆蓋式驗收,全部完成整改銷號,整改完成佔比100%。

二、主要做法

一是堅持黨政主導,壓緊壓實專項整治責任主體。市委書記丁純、市長孔濤多次深入縣區調研督導,市委分管副書記、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多次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調度會議,並深入一線督導;8月1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牽頭組織縣區、市直相關部門領導赴黃山市考察學習“五微”經驗;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員單位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市政府督查室牽頭成立4個督查組,定期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市委農辦牽頭抓總,成立行動工作專班,建立市領導包保、相關職能部門聯繫縣區制度,多次明察暗訪、現場督導縣區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改善行動。市綜合督查組堅持每月督查,並及時通報當月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定期召開會議調度、階段性現場推進會,強化對縣區的考核評比,全面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攻堅戰。

二是堅持精準發力,全域推進專項整治改善行動。實行“台賬化交辦、清單化分解、動態化督辦”運行機制和網格化管理機制,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堅持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分户制定“問題、目標、責任、時間”整改清單。一般問題户及時整改、突出問題户制定“一户一方案”,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建立長效幫扶措施。着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短板,開創人人蔘與,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打通整治提升行動“最後一公里”。

三是堅持綜合施策,鞏固拓展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縣區創新方式方法,以項目化推進每個自然村專項整治改善行動,運用多項債資金推進綜合整治,以全域衞生保潔、重點工程建設環境整治等為重點的城鄉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十大行動”,全市共安排資金7000多萬,縣(區)級撥付4036萬元。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結合文明創建、疫情防控等工作,通過廣播、電子顯示屏、橫幅標語、羣眾會議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引導,促進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實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建立日報告制,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微信羣每日曬進度、比成效,形成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充分發揮團委、婦聯、文明辦職能作用,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户”、美麗庭院創評、青年志願服務等活動,專項行動以來累計開展進村入户宣傳61萬户次,發放宣傳資料40萬餘份,159個村推廣運用了積分制,累計評選“美麗庭院”2786户、“文明户”3134户,引導農户主動改變生活習慣,促進從公共區域到農户庭院、屋內實現乾淨整潔有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大宣傳促落實,充分發揮羣眾主體作用。建立“村幹部+黨員+羣眾”的創建機制。以“共建清潔家園”為主題,發動農民羣眾對房前屋後及農户庭院、村內溝塘、村內道路沿線、村莊公共區域、村莊邊緣區域等區域進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廣運用積分制,普及環境衞生和健康知識,激發村民建設美麗家園的自覺性、主動性。

(二)緊盯目標促整改,鞏固提升專項整治成果。按照“7月份全面啟動、12月底基本完成”的要求落實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在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基礎上,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強化跟蹤問效,實行“周督查、月通報”制度,進一步鞏固專項整治改善行動成果。對於五保户、低保户和返貧致貧動態監測户等困難羣體,建立三級黨員幹部包保服務制度。

(三)加強管護促長效,健全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持續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推深做實市級主管部門牽頭抓總、區級部門為責任主體、鄉鎮(辦)為管理主體、村級組織為落實主體、農户為受益主體的“五位一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護體系,健全完善民建、民管、民享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綜合機制。

人居環境調查報告10

近日,為紮實推進縣域美麗鄉村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肥西縣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在常委會分管領導的帶領下,赴縣農委和部分鄉鎮村居,採取聽取彙報、實地察看和召開座談會的方式,對美麗鄉村工程建設情況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進行了調研,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一、存在問題

(一)整體規劃不夠科學。我縣美麗鄉村建設中,規劃的重點主要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停留在拆並幾個村,再造一個安置點,沒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同質化建設嚴重,特色化建設不足,有新居無新貌的現象比較突出。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短期行為多、長遠設計規劃不足,沒有形成全縣“一盤棋”思想,美麗鄉村建設多為鄉鎮各自為陣,不能形成全域帶動、協同發展的聚集效應。

(二)產業發展後勁不足。調研中發現,我縣絕大多數美麗鄉村都是基礎型的硬件建設,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主要是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直接投入產業發展的資金較少,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發展後勁不足。此外,我縣在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大多依賴政府財力投入,儘管重點打造一批特色農業,但因產業發展投資較大,還處於打造“盆景”階段,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相差甚遠。

(三)文化產業融入不足。儘管我縣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注重因地制宜,能夠深入挖掘鄉賢村訓、人文典故,並且大力建設中心村大舞台、休閒廣場、農家書屋等,業以此為依託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但就全縣而言,在美麗鄉村建設和文化旅遊產業佈局上還沒能形成同頻共振局面,發展結構單一,沒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

(四)後期管理體制不完善。我縣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中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隨着美麗鄉村建設並村推進,羣眾生活將更加集中,探索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的體制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建成後的鄉村的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維護管理。我縣目前對已改廁所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現象。尚未建立全覆蓋式的後續管護機制。另外,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過程中,羣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羣眾主體作用發揮 不明顯。

(五)資金整合不到位。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必須要有強大的資金做保障,而現在點多面廣的操作模式,使資金使用過於分散,既形不成特色,也打造不出亮點。例如道路建設、環境衞生整治、旱廁改造、污水管網、安全飲用水、小型水利配套、土地整治等,這些經費因為各自都有使用的規範和要求,導致基層不能將專項資金與美麗鄉村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建設項目有效結合起來統籌使用。

二、意見建議

(一)統籌規劃,凸顯差異化發展。在編制規劃時,要因地制宜、定位準確、主題突出,與產業發展同步建設,要綜合考慮農村地理特徵、發展現狀、人文歷史和旅遊開發等因素,結合城鄉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做到“城鄉一套圖、整體一盤棋”,將美麗鄉村建設和整村推進相結合,把值得保留的村居和現代化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避免重複建設。依據規劃,着力體現“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居則居、宜文則文”的原則將建制村分類規劃,確保村莊規劃設計科學合理。

(二)抓好銜接,打造鄉村產業新格局。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將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示範項目相結合,以此來扶持我縣美麗鄉村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品牌產業和生態產業的發展;制定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大農產品資源整合,增強村級“造血”功能。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旅遊度假區、景區、產業園區相結合,通過項目化實現農業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在穩定發展種植業的基礎上,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業觀光體驗產業,推動形成農旅複合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美麗鄉村提供發展後勁。

(三)深度挖掘,激發鄉村文化新活力。要依託產業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實施“”農村文化+”發展戰略,打造旅遊節慶活動,積極探索美麗鄉村與休閒旅遊、民宿體驗相結合,不斷拓展鄉村旅遊的廣度與深度,藉助各類平台和科技手段推廣民俗文化品牌,擴大鄉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精選特色鄉村文化示範項目打造,做大做強本地鄉村文化品牌。

(四)創新機制,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是村民,要把政府大包大攬向羣眾參與轉變,探索並推廣村事民定協商民主議事會,就事關羣眾切身利益和密切關注的重要事項開展協商議事活動,讓村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建設中來,力求取得最大共識。完善建設後期的維護管理考評機制,將美麗村建設與農村環境“革命”工作後續管理作為鄉鎮常態化工作,強化日常性監督管理,實現美麗鄉村建成後的有效治理。

(五)整合資金,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建議政府將美麗村建設與農村環境“革命”工作的各項資金加以整合,統籌規劃,集中投入,合理使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使各部門切實做到工作推進協調配合,項目安排無縫對接,避免基礎設施重複建設。審計、監察部門要加強對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監督檢查,提升整合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