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3.19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通過學生親身實踐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綜合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養成協作學習的習慣。

4.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高尚的科學道德。

5.培養學生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真正樹

立起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三、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步驟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以分為“確定課題”、“制訂計劃”、“收集資料”、“總結整理”、“交流評價”等五個階段。

1、確定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應該是由學生自己提出,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創設情境、捕捉時機等方式引導學生確定研究的範圍和主題。研究的課題應該是來源於學生現實生活的,而且是那些對學生自身、家庭、學校以及所在地區具有實際意義的,同時又是具有可行性、可研究的課題。

2、制定計劃。課題確定後,研究小組就應着手製定具體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計劃。研究計劃中要明確研究的目標、研究的主要內容、課題現狀、研究時間地點、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步驟,研究資料收集的方法和工具等。同時還要明確研究小組成員的分工。

3、收集資料。根據計劃中的規定,各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館活動、上網查詢、參觀訪問、實驗操作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收集資料,並做好過程記錄。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人”。

二、教材分析

三年級研究性學習主要涉及學校生活、項目設計、人於自我、人於自然和地方特色等領域。“走進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將引領同學們認識“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這門新課程,去感受其中的無窮魅力,並學會尋找研究主題,整理成長記錄袋。“讓我們的教室更美麗”中,我們將體驗項目設計過程,親自設計、製作,用我們的智慧營造一個和諧、美麗的學習環境;在“好習慣伴我成長”的主題研究中,調查並體驗好習慣帶給我們的變化,學會分析問題、做採訪記錄;“美麗的白雪”將帶領同學們走進雪的世界,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麗; “山西面食的魅力”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家鄉的民俗特色,感受山西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學會從網上查找相關資料??

三、教學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把握觀察自然、體驗生活的過程,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組成研究小組,進入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去體驗探究的樂趣,去探求那些令人好奇而又使人着迷的自然、社會、自我現象。

研究性學習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求證的方法。

四、教學措施

在每個主題的探究活動中,同學們將通過逐步的調查、記錄、交流等各種方式,會得寶貴的實踐經驗,並與同學、老師一起分享收穫的快樂。我們可以從書中選擇一兩個主題開展探究活動,也可以在它們的啟發下,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去研究。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想象。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通過研究性學習,使同學麼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到研究的樂趣。我們提倡:積極參與每一次的探究活動過程,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發現問題、勇於實踐的好習慣,注重小組活動中夥伴間的互助,學會傾聽小夥伴的.建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樂成長。

五、教改思路

1、認真鑽研教材和教法,更新教育觀念,讓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發表意見、相互交流。

3、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綜合實踐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三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總結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將近結束,回頭來看一下自己所走過的教學之路,很有必要對教學過程作一個回顧和反思,理一理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找一找存在的問題,為下學期的教學打好基礎。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着許多根本性差異: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學習對象,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信息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對象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範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後,考試是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於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的相關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閉地學習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討的氛圍,來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

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於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於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着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彙報課題時會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什麼樣的信息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信息、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儘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什麼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並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穫。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於,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中年級段的學生處於一個轉型時期,他們愛表現,好活動,對外部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另外,他們學習的勁頭足,互助精神強。絕大部分學生都已經順應了學校的學習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學習的慣性。

二、教學內容:

研究性學習致力於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着力於培養髮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依據研究對象和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可以分為兩類,即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課題研究類是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為主要目的。項目(活動)設計類是以研究操作問題,提出實際解決辦法為目的。本學期的研究內容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生活、環境為主要內容。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更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強調學生親身的實踐和體驗,而不僅是通過課本和老師獲取間接的知識;在知識技能的運用中,在親身實踐中,使同學們的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昇華。具體説,應關注如下幾個方面: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親身參與是研究性學習的第一要義。只有參與進去,才能體驗出解決任何一個實際問題的不易,才能感受到書本上每一項知識的來之不易,才能體會克服困難,頑強進取的酸甜基苦辣,才能品嚐獲得成功的無比喜悦。

2、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放的環境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提不出問題,就無從談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也無從知道圍繞什麼主題收集分析資料信息,更無從着手總結提練研究的成果。研究性學習要求同學們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激活各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

3、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是貫穿於整個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活動主線。

4、分享與合作。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學會與人共同承擔素任、共同分享快樂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的基本保證。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研究性學習為同學們的人際溝通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在開展研究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要發揚團隊精神,學會合作與分享。

5、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科學的態度和科學道德是研究性學習追求的高尚人文精神。真理的追求,需要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虛假。在通向成功的崎嶇道路上,只有不畏艱難才能到達終點。研究性學習雖不能與先輩們的上下求索和科學家們的創造歷程相比,但同樣需要同學們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追求進取的精神,磨鍊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增長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才幹是我們參與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只有與時代前進方向一致才能創造出價值的成果。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同學們通過社會實踐,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人生態度。

四、實施措施:

1、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2、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3、適時評講,強調學生們通過交流實現對研究經歷、感受、成果的分享。

3、加強對學生蒐集資料的指導。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4

教學內容與教學措施

學期基本教學內容

1.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方法的學習:重點講解訪談法、實驗法等

2.研究性學習課題資料的整理

3.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結題報告展示與評估

課程三維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實際運用問卷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實踐,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主要方法:講授、模擬、展示等。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研究性學習理論以及實踐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合作意識。

提高學科能力措施

1.研讀教材,積極上網搜索相關知識

2.向其他學科的教師學習

3.向外校研究性學習教師取經

課堂教學革新預想

1. 探討式教學,讓學生自主製作單元課件學習

2. 模擬課堂教學模式,如讓學生現場模擬訪談

3.課堂展示

培優輔差工作思路

自主探討,小組合作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落實蘇州市教科院和太倉市教師發展中心相關工作計劃,深入一線,加強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提升服務意識,充分發揮“研究、指導、引領、服務”的職能,努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同時,進一步加強國小科學、勞技、研究性學習教師隊伍建設,發揮骨幹教師帶頭示範作用,引領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加強課題研究指導,緊密圍繞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尋找解決方法,有效促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斷提升三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推進全市科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二、具體工作及要求

1.落實課程計劃,加強質量監控

⑴樹立學習意識。組織教師認真研讀20xx年《國小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研究低年級科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學習有關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⑵強化教學常規。規範教師教學“六認真”工作,強化教師課程意識,鼓勵教師進行相關課程的研究與開發。

⑶落實課程計劃。合理配備三科教師,認真、全面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確保開齊上足科學課、勞技課、研學課,強化實驗室管理,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確保實驗教學的正常有效開展。

2.推進教學改革,打造有效課堂

⑴優化教學模式。形成年輕教師借鑑別人模式、成熟教師創設自身教學模式、名教師推廣自己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思路。

⑵改革教學評價。繼續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收穫作為評價課堂教學優劣的重要部分,切實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打造質量課堂,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⑶打造有效課堂。繼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活動,引領教師研究、實踐課堂,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精心組織各類基本功、優質課評比活動。通過系列課標和教材的培訓活動提升教師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

⑷深化課題研究。本學期鼓勵教師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注重提高研究的實效,注重研究資料的積累和開發,及時提煉研究成果,以課題研究來指導實際的`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解決當前科學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面提升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3.推進教研創新,提升教研質量

⑴強化校本教研。各校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組建科學教研組,並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自主開展各類校本教研活動,確保教研活動有主題、有內容、有特色、有成效、有質量。各校科學教研組要把教學“六認真”作為規範教師教學行為的重點工作,尤其在備課、上課兩個環節上要常抓不懈。

⑵規範教研活動。根據《關於建立20xx年太倉市中國小教育聯盟的通知》的相關文件要求,以各教育聯盟為載體,積極組建聯盟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探索有效的教研形式,逐步完善活動的制度與機制,讓聯盟教研活動走向常態,集中解決科學教師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在教研活動中充分發揮青年科學教師的積極性和蘇州市、太倉市級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

⑶創新教研方式。課例研究、課堂觀察是一種教師“自覺”理解複雜課堂的方式,是教師研究課堂有效的教研方式。通過課例研究、課堂觀察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生成教師的教學智慧,形成科學團隊的研究氛圍。以課堂觀察和課例研究的有機結合為切入點,關注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鼓勵教師結合教育理論進行實踐研究。科學教研活動要圍繞課堂教學而展開,把課堂作為研究的主陣地。推動“同課異構”、“同課再構”、“異課同構、模擬名師課堂”等活動的深入開展。

⑷推進網絡教研。繼續發揮太倉市國小科學QQ羣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網絡資源,大力推進網絡教研,引導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擴大教師合作交流範圍。

4.推進隊伍建設,提升師資水平

⑴培養青年教師。加強對上崗未滿三年的青年教師進行跟蹤培養,對一年內新上崗教師進行跟蹤聽課瞭解,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結對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⑵打造骨幹教師。充分挖掘全市現有的科學骨幹教師資源,積極為其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進一步加強學科工作組建設梯隊,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學科名師。強化太倉市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的業務提高和打造。

⑶加強培訓力度。會同省內外優秀資源,走出去,請進來,創設市級以上培訓平台,在培訓中加強教育理論和先進教育理念的學習,全面提升全體國小科學教師的業務水平。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6

本學期,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新的課計劃,發揮重點中學的示範輻射作用,省常中在高一年級開設了研究型課題,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並在全校倡導自主學習氛圍(同學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積極性。)我們的基本做法是:

一、加強學習,統一認識,提高貫徹落實新課題計劃的自覺性。國家新課題計劃中的重要一項就是在高一年級中開設研究型課題。為什麼要開設這一課程又如何開設這一課程?學校組織大家認真學習相關理論及其他省市經驗,逐步形成幾點共識:

第一,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基本的指導思想是要以學生髮展為本,因而一個重要的着眼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就是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哪種偏重於記憶和理解、立足於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代之以一種主動探求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自主的學習方式,而研究性學習正是這種學習方式的最佳體現。

第二,研究性學習有益於各學科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繫,有益於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和發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以某一特定任務的完成為目標,活動的並開展需要將各種有關知識相互交融並統一在具體的任務中,檢驗並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即發展、創新的`意識和實踐的能力;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蒐集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

第三,在研究型課題的建設和實踐中,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將促使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教學觀、學生觀,尋找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進而在各科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

二、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實施方案,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學校對研究型課題的開設明確了"先從主題式的課題研究學習入手,再發展到各種形式並存;先從活動課突破,再向選修課、必修課拓展"的工作思路,並據此制定了詳實的實施方案。該方案由四部分組成:

(一)實施時間:分二個階段進行,每一階段集中三天時間共42課時。

(二)操作流程:學生聽取動員報告及方法指導-→確定研究課題,學生自由組成課題小組-→各課題組選舉組長,共同設計課題實施方案-→確定指導老師修改實施方案-→各小組實施方案,導師指導,臨控過程-→形成個人總結及課題研究成果報告-→小組評價、導師評價→學校評審,年級舉辦報告會。

(三)具體要求:主要包括①關於課題的確立②關於課題小組的組成③關於課題實施方案的擬定④關於指導老師的確定⑤關於實施過程的記錄⑥關於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的撰寫⑦關於小組評價、指導老師評價的辦法⑧關於學校評審的辦法與規定。四、排出行事曆,對一學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進程作出具體的時間安排。

三、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加強對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的動態管理,防止走過場和形式主義。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很活的開放性和分散性,整個高一年級共有88年研究小組,活動過程經歷大半個學期,活動地點涉及校內校外,因此,加強對這一活動的全程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早在活動方案實施之前,學校就召集各方有關人員進行了認真的討論與研究,提出了明確的工作任務和職責,並建立了"校長--主管部門(教科室、教導處)--班主任--指導老師"四級管理網絡,要求指導老師對小組負責,班主任對班級負責,校長、主管部門對整個活動負責。以保證研究性學習活動紮紮實實有序開展下去。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基礎,通過親身實踐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綜合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1、使學生獲得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緒。

2、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和成果,培養願意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養成協作學習的習慣。

4、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高尚的科學道德。

5、培養學生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三、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一般步驟

一般來説,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確定主題”、“制定計劃”、“收集數據”、“總結整理”和“溝通評價”。

1、確定主體。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應由學生自己提出或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查、創設情境、抓住機遇等方式,引導學生確定研究範圍和主題。研究課題要來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對學生本人、家庭、學校、所在都有現實意義,同時又是可行的、可研究的。

2、制定計劃。項目確定後,研究團隊應着手製定具體、可行、有效的研究計劃。在研究計劃中,應明確研究目標、主要內容、現狀、時間和地點、具體實施步驟、研究數據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同時,還要明確研究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

3、收集數據。根據計劃中的規定,每個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館活動、在線查詢、參觀和實驗操作等各種渠道和渠道廣泛收集數據,並做好過程記錄。

研究性學習工作計劃8

一、開設研究性學習的宗旨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施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將嚴格執行普通國中新課程計劃和方案,以全新的教學觀,幫助學生轉變被動學習的方式,通過探索性、自研性、開創性的學習和實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生活的能力,並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基礎的時代新人。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它的教學目標有:

l、具有適應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科學文化知識;

2、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3、具有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態度,學會科學方法;

4、培養協作學習精神,養成協作學習習慣;

5、發展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l、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課程實施過程中要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等。

2、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髮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

3、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4、德育性。研究性學習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習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組織實施

(一)準備階段(第1-3周)

l、成立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制訂班級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和實施計劃。

2、組織全體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專題講座,宣傳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搞好班級的佈置和動員。

(二)實施階段

l、進入問題情境階段(第4-6周)

A、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後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再修改。

B、初審、合併相近課題,每班可保留3-6個課題。

C、課題小組自由組建,由班內學生自由選擇,組成課題組。

D、小組選舉組長,明確各自職責,共同設計研究方案。

2、實踐體驗階段(第7-17周)

A、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

B、調查研究

C、組內交流期間穿插學校組織專家、校外指導員、教師的專題講座。

3、表達和交流階段(第17-19周)

學生將取得的收穫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實現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