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的市場營銷策劃模板五篇

欄目: 市場營銷 / 發佈於: / 人氣:4.11K

市場營銷策劃 篇1

益達是1984年箭牌公司在美國推出的第一款無糖口香糖,並在短短五年之內躍居全球無糖口香糖的第一品牌。在中國,箭牌公司是從1996年開始在廣東率先推出“益達”無糖口香糖的。現在,“益達”無糖口香糖的銷售網絡已經覆蓋了國內逾300座城市,深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為什麼益達能夠在短短的五年之內躍居全球無糖口香糖的第一品牌呢?為什麼益達會有如此大的魅力深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眯呢?為什麼益達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中國無糖口香糖市場的佔有率達70%以上呢? 這大部分的功勞都得歸功於益達的營銷策略。

實用的市場營銷策劃模板五篇

(一)正確品牌定位

益達率先在中國首推“無糖”概念,並率先推出含木糖醇的無糖口香糖,把口香糖的形象從清新口氣的工具一下子轉變成潔淨牙齒的工具。它強調的是能夠關愛牙齒,保護牙齦健康,這一品牌的定位是非常正確的。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健康成為人們越來越注重的因素。正因為益達正確的定位,才會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益達木糖醇無糖口香糖的防齲作用早在1996年就得到了世界牙科聯盟(FDI)的認同:“嚼無糖口香糖,如箭牌公司的益達,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中和菌斑酸,幫助防止蛀牙。”另外,它也是第一個經中華口腔醫學會(CSA)檢測評價有助預防齲齒的木糖醇無糖口香糖:“益達無糖口香糖不含蔗糖,咀嚼後可以增加唾液流量,減少唾液酸度,有助預防齲齒。”兩個權威部門的驗證,更讓我們對益達的護牙作用充滿信心。

(二)獨特的包裝

在眾多的無糖口香糖品牌中,益達的一系列產品的包裝外表都是白色做底,然後根據產品的不同口味貼上不同顏色的標籤,這樣顯得大氣,又不失時尚靚麗。益達的瓶子在對稱的兩側微微凹下去,並刻上Extra的字眼,既方便人們拿取益達,又能通過Extra的凹凸感加深人們對此品牌的印象,這一貼心的細節是其他無糖口香糖品牌所沒有的。

(三)品牌的推廣

(1)深入人心的廣告語

“關愛牙齒,更關心你!”“嘿,你的益達!不,是你的益達!”是益達最深入人心最街知巷聞的兩句廣告語。在益達無糖口香糖產品剛推出時,它把自己的賣點定位在保護牙齒,防止齲齒這個特點上。但隨着無糖口香糖市場的迅猛發展以及激烈的競爭,如果只是單純地一味強調這項特點,而不去創造只屬於自己的品牌風格的話,益達是不可能長久走下去的。從這兩句廣告語的轉變中可以看出,益達深諳這個道理。因此它把目光放在了人們之間的關愛之情上。把用益達去保護牙齒作為一種關心別人的方式,既能宣傳產品對於牙齒的保護作用,又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風格從而加深人們對它的印象。

(2)吸引人的廣告

益達在創造自己的品牌風格是,最先是播出便利店與益達的廣告。這個廣告講述的是深夜裏,一女白領到便利店買東西的時候,順手拿起了一瓶益達,男店員就説了一句:“這個對牙齒

好啊。”女生就買了兩瓶,一瓶給自己,另一瓶送給了男生。“嘿,你的益達!不,是你的益達!”這句廣告語就是從這裏出來的。清新自然的畫面,乾淨利落的敍事手法,朦朧的愛情意境使得整個廣告深入人心。而從愛情的角度營造廣告的渲染力,再加上廣告裏留有很大想象空間的結局,進而是消費者對益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因為這個廣告,益達的銷量開始劇增。這算是益達轉型成功的一個很好的開端。之後,益達請來人氣很旺的彭于晏和桂綸鎂圍繞食物的酸甜苦辣拍攝了以“益達能夠關愛牙齒健康”為主題的一系列廣告。這個廣告中沒有太多精彩的畫面,就簡短的事件情節,帶給人一個被關懷的温暖,這種感情的交流藉助於益達口香糖得到很好的傳遞。益達通過這個廣告,不僅強調了無論食物是酸甜苦辣哪種口味,益達始終能夠關愛牙齒健康的主題,還推出“關愛牙齒,餐後嚼兩粒益達”的新觀念。這個廣告打動了年輕一代的心,在如今廣大年輕人眼裏,“益達”不僅僅是一個品牌了。它成為一個“甜蜜愛情”的代名詞;由於所拍廣告戲劇化,像益達口香糖一般清新。更是使這一説法受到廣泛支持;益達甜甜淡淡的味道,像極了戀愛時的甜蜜。既浪漫又有深意。所以,益達是值得成功的。

總的一句話,益達的成功大部分要歸功於其對產品的正確定位、靚麗的包裝以及深入人心的一系列廣告。益達的營銷方案是成功的。

市場營銷策劃 篇2

1.執行概要和要領

目標/定價/重要促銷手段/目標市場等。

2.目前營銷狀況

(1)市場狀況:目前產品市場/規模/廣告宣傳/市場價格/利潤空間等。

(2)產品狀況:目前市場上的品種/特點/價格/包裝等。

(3)競爭狀況:目前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與基本情況。

(4)分銷狀況:銷售渠道等。

(5)宏觀環境狀況:消費羣體與需求狀況。

問題分析

優勢:銷售、經濟、技術、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力。

劣勢:銷售、經濟、技術、管理、政策(如行業管制等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劣勢力。

機率:市場機率與把握情況。

威脅:市場競爭上的最大威脅力與風險因素。

綜上所述:如何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力,規避劣勢與風險。

4.目標

財務目標:

公司未來3年或5年的銷售收入預測(融資成功情況下):

營銷目標:銷售成本毛利率達到多少。

5.營銷戰略

目標市場:-

定位:-

產品線:-

定價:產品銷售成本的構成及銷售價格制訂的依據等。分銷:分銷渠道(包括代理渠道等)。

銷售隊伍:組建與激勵機制等情況。

服務:售後客户服務。

廣告:宣傳廣告形式。

促銷:促銷方式。

R&D:產品完善與新產品開發舉措。

市場調研:主要市場調研手段與舉措。

6.行動方案

營銷活動(時間)安排。

7.預計的損益表及其他重要財務

規劃表: -

8.風險控制:風險來源與控制方法。

市場營銷策劃 篇3

一、我校營銷策劃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設計

精心策劃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避免營銷策劃課程與市場營銷課程內容的重複,注意課程內容與其他營銷課程的銜接與配合。營銷策劃需對市場營銷學體系進行回顧。另外重點介紹策劃流程、國內外企業營銷策劃案例分析。教師堅持講重點、難點、思路、方法及學科前沿,不面面俱到。以知識為載體,講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教材的選擇上注重網絡資源的匹配,讓教師及學生可更多利用教材所匹配的教學網絡資源。

(二)課程教學過程設計

從教學模式上看,主要採用教師講授———學生課外作業———學生上交策劃書的流程:首先教師講授營銷策劃基本原理;其次,通過實訓,使學生學會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和創造性思維,對策劃對象的資源、環境因素進行分析、重組、優化,學會對策劃對象的調查、研究、分析、創意、設計並制定行動方案,掌握系統地制定各種營銷策劃方案的方法和技能。學生實訓過程設計:學生分組→策劃項目選擇→任務確定與分解→策劃實踐→策劃成果展示及評估。營銷策劃實訓項目的素材採用“自由選題策劃、自由創意”方式。小組完成完整的營銷策劃任務:市場調研策劃、營銷環境分析(含SWOT分析)、STP(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營銷戰略策劃和4P(營銷組合)策劃。作業成果包括四部分:策劃流程設計、市場調研策劃、市場調研報告、營銷策劃書。

(三)課程考試方法的設計

我校營銷策劃課程改變傳統考試方法,重點在於考核學生營銷策劃能力。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做案例分析,通過對成功案例的述評、失敗案例的思考,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部分是營銷實戰能力考核,讓學生完成實實在在的項目並做策劃方案。期末主要是筆試,減少和擯棄那些死記硬背才能回答的題目,增加案例分析題的比重和難度。平時成績佔總成績的30%。期末卷面考試佔70%。

二、我校營銷策劃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脱節

各章節內容與市場營銷學區別不大,基本只是一個市場營銷學的翻版。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脱節,特別是與醫藥營銷策劃實踐脱節。

(二)授課教師缺少營銷策劃實踐能力

授課教師營銷策劃實際操作能力欠缺。主要通過理論的講授,以及通過對於已經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三)策劃項目的選擇隨意

策劃項目的選擇採用“自由選題策劃、自由創意”方式,大部分小組的策劃項目選擇不是基於一個真實企業,屬於虛擬策劃項目,且這些項目大部分屬於難度較大的綜合性策劃項目,策劃的內容包括市場調研策劃、營銷環境分析、STP營銷戰略策劃和4P策劃。但是在短短的32學時,小組進行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項目策劃,最終效果不好。

(四)單元性策劃被忽視

我校教學實踐中,將綜合性策劃置於首要地位,忽視單元性策劃,而單元性營銷策劃包括促銷組合策略策劃、公關策劃、廣告策劃、促銷活動策劃、品牌推廣策劃、新產品上市推廣策劃等在醫藥營銷策劃實踐中需求量遠遠高於綜合性營銷策劃。另外,對綜合性營銷策劃的領悟建立在紮實掌握單元性策劃的基礎上。

(五)考核方法不科學

策劃實訓效果主要依賴授課教師及學生的主觀評定。儘管授課教師編寫了評分標準,但由沒有策劃實踐經驗的教師和學生組成的評委組很難客觀評價各個小組的營銷策劃項目。期末卷面考試佔70%,最終的考試還是難逃你問我答的境況。存在考核重視結果而學習過程被忽視的問題。

三、對完善我校營銷策劃教學的思考

(一)校企合作,設計課程標準及目標

《市場營銷策劃》課程設置目標,就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以市場營銷策劃課程內容為主體,以營銷學延伸課程和相關知識為輔助,以營銷學各分支學科的深入為擴展,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準確把握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與先進性,引導學生注重營銷策劃理論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鍛鍊。要改變“閉門造車”式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營銷策劃》課程標準制定模式,樹立以市場導向觀念,積極引導市場專家、課程專家、企業精英、政府人士和師生代表參與《營銷策劃》課程標準的制定。

(二)課程內容設計與學生將來的工作相關聯

教學內容要與學生將來的工作相關聯和匹配,以便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以醫藥企業典型營銷策劃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具體可分為:(1)市場調研策劃及調研報告撰寫;(2)戰略性市場營銷策劃;(3)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導入策劃;(4)新產品上市推廣策劃;(5)品牌推廣策劃;(6)廣告策劃;(7)銷售促進策劃。

(三)能力訓練項目接軌營銷策劃實踐

能力訓練項目即策劃素材選擇醫藥實體企業因遇到經營難題而委託的課題或項目。非模擬的實實在在的項目可訓練學生營銷策劃實戰能力。目的是要使學生認知行業實踐,提升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深入瞭解醫藥行業的微觀層的營銷實踐。策劃項目選擇把單元性策劃教育置於首要地位。能力訓練項目的選擇應圍繞市場和醫藥企業需求,體現學生的需求與意願,具有可操作性。由學校出面形成相對固定的企業實習基地,經常給學生策劃項目,讓學生熟悉策劃流程,練習營銷策劃書的撰寫。還可讓企業職工(營銷策劃實戰家)參與輔導學生。派營銷策劃教師參與醫藥企業營銷策劃實戰,讓教師到企業中去,如可安排教師半年至一年到企業市場營銷部做全職或兼職,參與實踐。當然,教師也應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到企業中聯繫項目,參與企業項目策劃。

(四)從“能力本位”出發,進一步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營銷策劃》課程教學的評估要做到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的全面考核,課程考核注重平時學習,注重過程管理。具體分數組成:平時到課及參與情況佔20%,個人與團隊小組平時作業完成的量和質佔30%,期末考查案例分析與總結佔20%,期末營銷策劃書撰寫佔30%。期末考查的題目與要求應在課程結束前1個月左右佈置,考查不佔用課堂時間,要求利用業餘時間完成。這樣也促進學生將課內、課外學習結合起來。另外,對於學生營銷策劃項目的評價,可邀請委託單位營銷策劃實戰家做評委。在經營主體委託策劃項目的情況下,策劃效果由購買客户、市場評定,實效是最實在的裁判。

(五)與企業專家合作,開發教學資源

營銷策劃課程內容應按工作過程和工作實際項目來設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貫穿項目始終的,營銷學習情境的構建主要按照營銷專業崗位分析———營銷專業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的分析與確定———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學習領域向學習情境的轉化與構建的步驟進行。這就要求從醫藥企業營銷實戰中收集和歸納總結獲取核心教學資源。將實際的工作場景設計為相應的學習情景:方案與創意、調研與分析、戰略與定位、產品與品牌、組合與促銷等。隨着營銷實踐的不斷創新,課程的設計也儘量加入一些新的內容。

市場營銷策劃 篇4

中國政府職能轉變自然需要借鑑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但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踐以及我國改革的歷程表明,經濟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決定了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應該建立在客觀的認識前提之上。經濟轉型的複雜性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影響、政府職能轉變所需要的`相應制度支持、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和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應該成為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堅持這些基本認識前提,將有助於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迫切要求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而導致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如部分商品和要素價格扭曲、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合理、部分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金融風險積累、生態環境惡化等,都與政府對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市場功能發揮不夠密切相關。

《決定》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新的理論概括。“決定性作用”的表述,在理論上更為明確,對於現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更有針對性,是我國改革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大發展。這個新表述有利於進一步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條主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開創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並進一步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帶動各個領域的改革全面深化。

1政府在市場經濟下的作用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國絕大多數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已基本上通過市場進行。但是在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環節,資源配置違背價值規律要求導致資源低效配置乃至嚴重浪費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在於現行經濟體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以及干擾、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

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決定》提出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各項部署,對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總的來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利於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建設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有利於推動我國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非否定或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恰恰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幹預的對象是市場功能充分發揮的成熟市場經濟,與之不同的是,市場經濟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始點,不是自由競爭和發達的市場經濟,而是政府高度干預的計劃經濟;當前改革開放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仍然是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解決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問題。因此,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説市場是萬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給市場、所有領域都市場化,更不是認為政府對市場可以撒手不管。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都不是要弱化市場作用,更不是要取代市場作用,而是要彌補市場失靈,併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和經濟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和重要作用。而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2.市場經濟轉型需要政府改變職能

關於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是我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是因為政府職能轉變是經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的先決條件,更因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效果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能否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變量。目前國內外學界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存在一種值得注意的研究路徑,即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背景下的“華盛頓共識”為研究視角,按照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來解讀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實踐。這種研究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一般認為,中國政府的市場化改革並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功能,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權力過於集中,抑制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因而中國政府應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實行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改革。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等人在《好的資本主義壞的資本主義》一書中基於經濟組織方式、政府經濟職能的界定等因素的區別,將經濟發展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分別歸納為“國家主導型資本主義”、“寡頭型資本主義”、“大企業型資本主義”和“企業家型資本主義”四種類型。在他們看來,最能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的是一種企業家型經濟體制和大企業型經濟體制的混合體。據此,他們對中國經濟轉型以來的國家導向型發展模式進行了評析:“即便是中國大陸過去20年裏經濟實力的增長,也不能説明國家導向對經濟增長非常必要……”①此外,他們還指出: “印度、中國的發展證據表明,國家導向並非像其倡導者所認為的那樣,是加速經濟增長既快又好的手段。相反,經濟之所以增長,是因為個人以及他們創建的企業把勞動力、資本和技術轉化為國內外消費者希望和願意購買的產品與服務,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發動機。”②由此可見,鮑莫爾等人對中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似乎持一種比較悲觀的態度,也就是中國政府的職能轉變並沒有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進行。

客觀而言,鮑莫爾等人的研究不無道理,因為順應市場化改革的要求推進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根本任務,建立有限與有效政府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但就我國經濟轉型的性質、任務以及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的特殊性來説,以“華盛頓共識”來詮釋中國政府職能轉變顯然忽視了“經濟轉型”國家實行大規模製度變遷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華盛頓共識”並不能解決經濟轉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其在拉美國家以及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的失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事實上,由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中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既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同於新興工業化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並不存在某種簡單明瞭的模式或最優化的道路”③。正如提出“北京共識”的美國著名學者喬舒亞雷默所指出的: “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成功之處就是沒有遵從‘華盛頓共識’,而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④喬舒亞雷默的研究既肯定了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路徑及其效果,同時實際上也是對中國政府所採取的轉型制度與政策設計的認可,這其中當然包括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獨特性。因而,理性研究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以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作為借鑑自然很有必要,但更須結合經濟轉型國家經濟轉型的特殊性、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原有的制度體系和具體國情,並以此作為解讀與評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特徵、問題及發展趨向的基本認識前提。只有這樣,有關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才能與實踐發展趨於一致,研究所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才能有助於市場化改革基礎上的我國各級政府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3.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

廣義而言,“經濟轉型主要是指前蘇聯、東歐以及中國等國家在20世紀後期所進行的轉變傳統的以國有製為基礎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體制,從而讓市場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驅動作用的一場大變革”⑤。經濟轉型的根本目標在於用市場經濟體制取代計劃經濟體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經濟轉型國家需要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原則來打破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限與有效政府,因而經濟轉型國家面臨的最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轉變政府職能,並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基礎上建構和培育有利於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制度體系。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領導層全盤接受了“華盛頓共識”所倡導的市場化與自由化理念。“為了施行激進的改革,俄羅斯的領導層認為只有廢除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作用才能使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建立起來,於是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成為計劃經濟的同義語而遭到冷遇和貶低。”由於大規模地弱化並取消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結果使俄羅斯經濟遭到重創並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與俄羅斯一樣,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烈的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濟轉型初期也採取了否定政府作用的做法,結果無一例外地使經濟社會發展一度處於無序和失控狀態,造成了經濟轉型中的“體制真空”現象。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體制真空’現象的形成固然首先要歸咎於臭名昭著的‘休克療法’,但是與轉軌初期波、匈、捷等國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否定政府的傾向也不無關係。”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前總統普京在其當政期間面對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挫折與危機,果斷糾正了其前任排斥政府作用的治國理念與政策取向,強調要以“‘強有力的國家’和‘有效的經濟’作為其執政的基本取向”。由此,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逐漸從低迷狀態走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不難看出, “強有力的國家”與“有效的經濟”其實質就是將強有力的政府作用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與此同時,波蘭、匈牙利、捷克等經濟轉型國家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時也逐步擺脱了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影響,政府作用開始理性迴歸,經濟發展走向有序和穩定。

由上述經濟轉型國家在轉型進程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演進及效應,我們可以得出經濟轉型國家實行政府職能轉變的如下理論思考:首先,經濟轉型國家的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處理,不能全盤接受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而要充分考慮到本國的具體制度現實。按照熱若爾羅蘭的説法,“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以既定的制度體系作為出發點的過程,轉型的後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作為轉型出發點的初始制度體系。其他國家的制度不能輕而易舉地照搬或模仿,生搬硬套可能會產生預想不到的後果”。這表明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的轉變,必然要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影響。如果忽視轉型的初始狀態與約束條件,一味地按照市場原教旨主義所信奉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準則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並不一定能夠保證經濟轉型的成功,反而可能導致經濟衰退與社會秩序的混亂。事實上,即使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由於各國制度基礎不同,對政府與市場職能邊界的處理也有不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經濟轉型國家大多是後發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所需基礎設施的建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不能純粹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演進,在經濟發展的特定時期,一個富有權威並能制定正確發展政策的政府,對於國家的發展尤為必要。再次,由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整體性的大規模的制度變遷運動,處於這一制度變遷過程中的轉型國家也常常具有其他處於制度均衡狀態的國家所不具備的一些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特徵”⑩,加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實踐既無先例可循,也無理論可鑑,因而對於有着深厚計劃經濟背景與特殊國情的經濟轉型國家來説,有效地界定政府與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職能邊界,更是一個十分複雜並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的課題。

4.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

基於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及思考,筆者以為,當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在借鑑西方市場制度的理論分析框架的同時,更應關注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密切關聯的一些現實與歷史因素。只有密切結合這些歷史與現實的因素來進行研究,並以此作為解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認識前提,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才能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

4.1經濟轉型的複雜性決定了政府職能轉變將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過程

“轉型國家不僅要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幾百年間分階段完成的職能‘畢其功於一役’,而且還要解決幾十年計劃經濟遺留的大量歷史問題,此外還要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的挑戰。”因此,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歷程,這一時期的政府職能轉變也充滿了艱鉅性和複雜性。經濟轉型之所以是一個長期的歷程,基本原因就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轉型所要達到的目標來説,由此可見,與政治體制轉型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轉變是所有轉型國家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中國同樣也不能避免這樣的挑戰。中國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在經濟體制、社會形態、政治體制和對外開放四個方面的轉型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相對於經濟市場化進程而言,政府職能轉變還僅僅是初步的,這是經濟轉型國家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經濟轉型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在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亟須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經濟增長的不平衡、社會衝突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浪費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職能在市場制度框架內進一步轉變與改革,使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

4.2政府職能轉變需要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支持和互補

從制度變遷的視角來看,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幷包括其他配套制度改革的大規模系列制度變遷,即我國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其他制度改革的支持與配合,如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契合市場化要求的法制基礎設施的構建以及以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改革等。如果沒有這一系列制度改革相配合,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即使再清晰,也將步履維艱。誠如日本著名經濟學家青木昌彥等人所言:“一個體制中的各種制度具有戰略互補性,某一項或某幾項制度發生變革,其他的制度要麼進行相應的變化,要麼就會與新制度不相配合,對新制度的實施產生阻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具有互補性的上述相關制度改革儘管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與建立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我國各級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進展。如改革以來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為了克服“藏富於地方”的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從而增強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1994年實施了分税制改革,實現了中央政府對國家財政的絕對控制,但這又使得地方政府在追求地區利益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下與中央政府展開了或明或暗的博弈,使得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係陷入了另一種“困境”。實踐表明,這種利益關係“困境”不僅導致地方政府無法走出在職能行使上 “越位”和“缺位”的怪圈,而且使得中央宏觀調控戰略難以在全國各區域得到有效實施。這不能不説是社會公眾法治意識淡薄所致。鄭永年在論述中國政治與經濟發展的經驗時指出:“在法治不能有效運作的情況下,如果要追求經濟發展,通過政治與行政手段來保護產權就變得不可避免。”這實際上間接肯定了我國地方政府在法制基礎設施尚不成熟的情形下履行政府職能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當然,其他諸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務制度和省直管縣體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複雜與滯後,也制約着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得當下我國各級政府職能的定位與履行既不同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又區別於西方國家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職能模式。可見,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界定清楚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邊界,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自身職能的轉變,一方面取決於政府自覺進行角色的轉換,同時也取決於相關制度改革的推進。

4.3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

政府職能轉變本質上是一種制度變革與創新,“儘管進行改革和制度變革的原則是具有一般性的,但是好的改革路徑必須與本國的具體國情相適應。因為制度轉型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對它的理解也還十分有限,因此,改革的政策建議不應該試圖將某一個特定的模式強加於所有國家”。即政府職能轉變的使命不僅在於通過職能結構的重塑為市場化的順利推進開闢道路,而且還內在地藴含了通過行政推動發展經濟的重要責任,因此試圖按照先驗的市場制度原則和先行工業化國家的政府職能實踐來框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取向是非理性的。總之,改革之初市場化與工業化同時並舉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決定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有着自身獨特的內容與演進路徑。沿着這個邏輯起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經濟轉型以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如貫穿於改革進程中的“強政府”與“強市場”的協同作用、地方政府對經濟建設的行政干預、政府在改革初期對於經濟職能的過分關注等。

結論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35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始終是圍繞着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計劃)和市場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由於市場機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市場主體為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與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政府必須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外部性問題,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勞動者、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等權益。政府還必須採取反對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經濟性規制,保障競爭公平和消費者利益。尤其重要的是,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和收入分配公平問題,政府必須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和規範由市場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並通過税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對收入再分配進行合理調節,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

市場營銷策劃 篇5

一、飲料市場分析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軟飲料主要分為碳酸飲料、乳品飲料、功能飲料、果汁飲料和茶飲料五大類。根據國際飲料行業協會的新規定,功能性飲料是指具有保健作用的軟飲料。

根據調查案數據顯示,最近三年來,一直穩居飲料業榜的碳酸飲料開始呈現漸行下滑趨勢;與之緊步相隨的是,果汁飲料的地位開始上升,並於近兩年提速超越了瓶裝水飲料,奪得飲料業次席;茶飲料發展勢頭強勁,最近表現出強烈的上攻慾望,市場份額直逼位列行業老三的瓶裝水。另外,一直處於飲料市場邊緣的功能性飲料,現在也有顯著的升温跡象,引得娃哈哈、樂百氏和匯源等飲料巨頭紛紛涉水。

20xx年世界功能飲料市場銷售額達97億美元,到20xx年預計將增加到120億美元。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功能飲料的人均消費量每年僅為0、5公斤,距離全世界人均7公斤的消費量尚有較大空間,因此可以斷定,中國的功能飲料市場前景看好。目前全球功能飲料市場格局為:運動飲料68%、營養素飲料25%、其他7%。面對一個如此誘人的市場,中國眾多飲料企業都開始嘗試進行產品研發與推廣,但是新產品上市,炒熱市場之前必然要先教育市場,因此,這些年的功能飲料市場比較平淡

在這種條件下,“佳+樂”若想要在功能飲料市場穩佔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尋找差異化,尋找個性化,力爭突破原有風格、概念,才能獲得成功。

二、消費者分析:

個性化的需求是在大眾日用消費品日趨高度同質化的今天,經常被人們強調的話題,飲料亦然。年齡在15—30歲之間的羣體是飲料市場消費的核心主力,他們的消費特徵決定着飲料市場的消費趨勢。據零點調查的一項針對青少年的產品測試的調查數據顯示,青少年羣體對品牌本身的敏感性並不強,在大部分產品領域,他們會僅憑產品的外觀魅力和品牌特性就完成對新的產品或服務的購買,這一部分羣體幾乎佔到了總樣本量的61、1%。

青少年消費行為及心理的調查結果也證明,青少年羣體有着顯著的追求新穎時尚、追求個性化、注重感情和直覺,衝動性購買色彩強烈。一旦直覺感覺良好,他們就會產生積極的購買情緒,從而迅速的做出購買決策。

諸如此類的種種調查都超乎一致的説明了一點:感性消費是飲料消費的主流。究竟有多少人認識功能飲料?又有多少人接受這種產品?業內人士表示,功

能飲料對於消費者來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逐步被接受。另外,今年功能飲料市場將是混戰和洗牌的一年,長則一年短則半年就能看出結果。大學生通常是飲料企業推廣新產品的最初選擇目標。隨機調查了20位在校大學生,其中有9人能清晰地給出功能飲料的定義,1人對功能飲料的定義不清晰,其餘10人均稱完全不瞭解功能飲料。因此,廠家和商家要做的宣傳工作還很多。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的飲用習慣還集中在果汁飲料和純淨水上,這表明功能飲料市場目前還十分有限,消費者的飲用習慣還很難在短時間內被影響。另外,畢竟是對人體有直接保健作用的成分,因此,消費者不會像購買純淨水或果汁飲料那樣不計較品牌大小。嘗新試奇的思想只能在初期發生,以後會在適應哪個品牌的功能飲料後就可能成為其忠實消費者。

一、消費者定位

“佳+樂”的消費羣鎖定在18~30歲的都市年輕族,其“讓自己充滿活力、從容自信地享受生活、迎接挑戰,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的品牌內涵通過高高在上的價位,與眾不同的包裝充分迎合了這類消費者具有年輕、自信、喜歡挑戰的偏好。

二、產品定位

1、產品名稱:“佳+樂”維生素功能飲料

功能:補充多種營養成分

適宜人羣:維生素功能飲料適合15歲以上的消費者

2、產品功能定位:

“佳+樂”飲料定位在維生素功能性飲料,口味清淡爽口。

3.產品包裝:

“佳+樂”飲料包裝要獨樹一幟。瓶形呈圓潤廣口型,瓶標採用深藍色,規格一律每瓶500ml,無大小包裝之分。

分析: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純淨水、礦泉水的瓶子都是以白、紅色為基調,瓶子很軟,要讓他們從色調、材質上都不能和“激能”的包裝相媲美的。在超市陳列架上,一片素淡中深藍色的“激能”會格外引人注目。

4、價格定位

建議銷售價格:3元/瓶

分析:目前康師傅等瓶裝茶飲料的市場銷售價格是2、5元/瓶,“脈動”等功能飲料的每瓶的市場銷售價格在3、5-5元不等,“佳+樂”維生素水飲料在商超裏建議銷售價格3元,使它顯得卓爾不羣。

三、廣告的策劃

“佳+樂”電視廣告的代言人是羽毛球世界冠軍“林丹“。他健康、青春、活力的形象會很好地向消費者傳達了功能飲料的功能形象。明星效應有一定地影響力。為了更好地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1、廣告訴求點:更好的反映“佳+樂”是維生素功能型運動飲料,它的功能在運功後迅速解渴並且補充運動後體內流失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迅速幫助運功後的人們恢復體力和活力。

2、廣告語:創造佳績,樂在其中-佳+樂

3、廣告畫面:

畫面一:整個畫面為“佳+樂”瓶裝的藍色,中心偏上方一條琉璃曲線型似的水

珠相互環繞,繞成一個運動着的抽象小人模樣。

畫面二:林丹在羽毛球比賽中,休息時手中拿着“佳+樂”維生素功能飲料喝幾口繼續比賽,最後獲得了冠軍,然後拿着“佳+樂”和教練隊友分享快樂。

4、傳播媒體:體育頻道,站台,公交車車身

5、廣告特點:一方面,“佳+樂”維生素飲料的包裝獨特,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其次,我們的廣告詞比較簡短形象,意思明確,有利於消費者記憶。明星效應也有一定地影響力,也能更好地讓我們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