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的市場營銷策劃範文七篇

欄目: 市場營銷 / 發佈於: / 人氣:1.13W

市場營銷策劃 篇1

前言

實用的市場營銷策劃範文七篇

隨着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中國加入WTO後市場的擴大,以及網絡營銷的發展,使得飾品的發展空間很大。但是,一個新的行業的出現,一方面藴含着很大的發展潛力,同樣也存在着很多問題。由於飾品行業一直以來的經營狀況都比較零散,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而飾品店缺少規範化操縱,往往沒有足夠的規模,同時,個體經營的小飾品實店的成本較高,造成飾品行業整體抗風險性很低

一、產品特性分析

1、產品概述

飾品是用來裝飾的物品,一般用途為裝點居室、美化公共環境、裝點汽車、美化個人儀表。故飾品可分為以下幾類:居家飾品、服飾飾品、汽車飾品等。

2、發展環境

中國內地,這一行業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飛躍發展,人們正從温飽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時尚,不斷塑造個性和魅力,已成為人們的追求。

3、發展特性

從購買鉑首飾品種的選擇取向來看,市場消費存在變數。有關專家認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黃金珠寶首飾市場的消費增長主要靠婚慶、鑽飾消費和境外來華遊客消費等三

個需求來拉動。項鍊的需求與戒指,尤其是婚戒比較,購買動力趨弱。如果商品價格上漲過快、過高,消費者很容易轉向其他首飾品種,如白金首飾或K金首飾;尤其世界黃金協會推動的K金戰役將推動K金首飾在年輕一族中與鉑首飾競爭。

4、功能

佩戴小飾品是一個人搭配衣物、彰顯個性的重要選擇,飾品也就是用來裝飾和佩戴的,有些飾品可以起到芳香,清潔,美化等等的作用,好的飾品可以讓換然一新、心曠神怡,在街上諸多的飾品精品店也越來越注重到飾品的市場,選當然在送生日禮物、朋友聚會、送男女朋友等都離不開小飾品。

5、生命週期分析

每一樣產品都該有一個生命週期,飾品作為選擇類消費品,它從工廠出來進入批發商零售商領域,再到最終消費者手中,最後被愛美的人士佩戴,直至被淘汰,這期間的過程可長可短,完全取決於消費者的喜好,因此,飾品的生命週期會隨着人們的喜好而發展至淘汰

6、產品差異分析

由於小飾品的各自差異,如買家包裝工具不同(包括實際包裝與廣告包裝)、飾品生產所用主材料、以及飾品使用壽命價等不同,使飾品有了差異與價格不同

二、市場分析

1、行業分析

飾品行業是從珠寶首飾、工藝禮品行業中分離出來,綜合形成的一個新興產業

2、市場潛力分析

飾品作為新經濟的增長點,發達國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各種檔次的專賣店、銷售點星羅棋佈;各種款式、各種層次的產品充分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在中國內地,這一行業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飛躍發展,人們正從温飽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時尚,不斷塑造個性和魅力,已成為人們的追求。

3、目標市場分析

1、宏觀環境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市場環境穩定,加入WTO後為飾品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飾品行業市場日趨成熟,我國飾品行業正面臨着全面的產業升級。

2、微觀環境

飾品行業屬於低端行業,技術含量要求不高,相對於其他行業,它的成本少,收益較快。

3、消費者分析

飾品行業是一個彰顯時尚、個性的行業,小巧,精緻,產品偏向於女性,以15—25歲女性為主要的消費者。

市場營銷策劃 篇2

一、 目標市場選擇

調整果業結構,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僅要按照市場要求,調整生產結構,而且要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營銷策略。要研究果品以什麼品種、何種規格、什麼形式、那種價位進入市場,既能賣得出,又能賣出好價錢。根據近幾年果品市場變化趨勢,建議在市場營銷上注重下列策略。

1.高品質化策略。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果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優質優效”策略。把引進、選育和推廣優質果品作為搶佔市場的一項重要策略,淘汰劣質品種和落後生產技術,打一個質量翻身仗,以質取用勝,以優發財。

2.低成本化策略。價格是市場競爭的法寶,同品質的果品價格抵的,競爭力就強。生產成本是價格的基礎,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價格競爭的策略得以實施。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實行“低成本——低價格”策略,依*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新機械,減少生產費用投入,提高產出率:要實行果品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努力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價格,求得經濟效益。

3.多品種化策略。果品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生產品種的多樣化,一個產品不僅要有多種品種,而且要有多種規格。引進、開發和推廣一批名、特、優、新、稀品種,以新品種,引導新需求,開拓新市場。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户要求,生產適銷對路、各種規格的產品。要實行“多品種、多規格、小批量、大規模”策略,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開發全方位的市場,化解市場風險,提高綜合效益。

4.名牌化策略。因果品買方市場的形成,消費者挑選的餘地加大,市場競爭越來越集中於品牌競爭,名牌成為開啟市場的一把金鑰匙。果品要實施名牌化策略,搞好創牌工作,一是要提高質量,提升品位,以質創牌;二是要搞好包裝,美化外表,以面樹牌;三是開展商標註冊,叫響品牌名稱,以名創牌;四是加大宣傳,樹立公眾形象,以勢創牌。要以名牌產品開拓市場。

二、 購買人羣分析

產品定位:水果店的開設在目標人羣約為70000的社區。

利潤分析:目標為70000人的社區。

1. 消費水果80元以上的學生佔80%。消費金額為19.2萬元

2.消費水果50元以上的學生佔10%。按消費65元計算,消費金額為19500元

3.消費水果50元以下的學生佔10%。按消費35元計算,消費金額為10500元

社區人羣月消費水果總額:22.4萬元

以水果店佔社區水果消費35%計算,月銷售額為:8.94萬元。

社區水果店的開設,會大大方便大學生的水果購買以及一些工作繁忙人士的水果消費,相信這一塊可以增加15%。又根據調查,80年代以來,我國水果消費結構出現了一些變化。在食品消費結構中,隨着主食消費比重的緩慢下降和副食品消費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這種趨熱可從水果佔整個城鄉集市貿易比重變化以及水果消費支出佔居民食品消費比重變化得到證明。預計今後幾年,隨着消費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化,水果消費在我國整個食物消費中的比重將呈現穩中略升的趨勢。這部分也可以帶來一定的增長。這麼計算,水果店的月營業額預計可以達到8.94萬元。

三、 目標市場定位

通過對大多家庭的調查,80%的3口之家每月消費水

果的金額在80元以上。10%的家庭消費水果在50-80元之間。只有10%的家庭消費水果在50元以下。

隨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果品的消費需求呈增長趨勢。我國目前人年均果品佔有量約為45kg,與健康標準要求(70kg)還有不小的差距,與發達國家人年均消費水果(80kg)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若考慮到未來人口增長因素,按照健康標準計算,全國果品消費量將達到11550萬噸,比20xx年全國果品生產總量高出70%

(一) 產品的特點和創新

水果品味:我們將選擇高品質多品種的水果

水果功能:以保健為主,以時尚為輔

保健方面:根據顧客的需求,由營養師專門指導來自由搭配營養水果

根據市場的需求,針對性的調配出其所需要的營養水果,如瘦美人(草莓搭配獼猴桃,等等

時尚方面:孕育着不同的時尚氣息

如:送給情人—情意綿綿(百香果搭配蓮霧等)

送給長輩—福壽安康(火龍果搭配香蕉等)

送給病人—早日康復(由竹搭配蘋果等)

水果分類:具體可按收入年齡性別及用途。

市場營銷策劃 篇3

隨着中秋節、國慶節的臨近,諸多白酒廠家正在竭盡心智、緊鑼密鼓地圍繞節日促銷忙碌着。中秋、國慶是白酒進入旺季門檻的標誌性時段,誰都希望一進入白酒旺季的門檻就能技壓羣雄,笑傲江湖,因為第一戰爭能否打好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旺季企業白酒銷售的成敗。如中秋節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居家團聚、一起賞月吃月餅是節日之快事,寓意也非凡深刻。對白酒企業來説,如何挖掘節日促銷賣點,圍繞家人共集庭院賞月吃餅的温馨、幸福氛圍展開思路自然是首當其衝。另外,對很多奔波在外的人説,中秋佳節可謂是思鄉情節纏繞心間,但是明月的光輝不分界限,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撫慰,正如祖國對她人民的關懷,不會因遠隔重洋而忽略。國慶節正值春華秋實、氣候宜人的時節,可謂是舉國歡慶,全民同樂。近幾年受假日經濟的影響,國慶旅遊、結婚、購物、送禮浪潮更是長盛不衰。企業應結合自身資源狀況充分考慮能否藉助旅遊資源來引申企業產品的獨特定位,同時考慮能否圍繞婚宴市場尋找更為細膩的賣點以突出產品銷售的概念。

一、白酒業行業分析

隨着白酒行業生產結構的調整,現在,白酒行業內已出現如下趨勢:一是白酒總量在減少,花色品種在增多;二是中價位酒在減少,低價位和高價位酒在增多;三是傳統酒或單香型酒在減少,功能酒或複合香型酒在增多;四是原酒流通量在減少,委託代加工、異地貼標的酒在增加;五是高度酒在減少,中低度酒在增多;六是國有酒企業在減少,民營酒企業在增多。企業之間的產品同質化、同級化現象非常嚴重,外部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洋白酒的關税在20xx年將從65%下調到10%,這將會使洋白酒的價格競爭力大增,洋白酒很快會奪走我國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中國白酒的消費可能只會留下年長者的青睞,並望洋興歎。

白酒如傷肝傷胃的天然屬性已經人所共知;鉅額宣傳費用更讓消費者感覺到喝的是廣告;低門檻高費用所導致的貼牌生產;天價低質也不再是業內的祕密面對如此嚴竣險惡的市場環境,有人驚,有人歎,更有人問:明日白酒,該怎樣走?事實上由於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人消費習慣的改變,白酒已經進入文化消費時代,業界認為,保障供給→強化商品力→擴張企業力→重築通路,加強促銷的主題變遷,表明中國白酒業正向整合營銷發展,白酒業中的先鋒派已經唱響了求品位的主張。白酒行業處於危境之中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白酒企業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兩條路上,一是期望國家出台相關政策,以刺激白酒行業重現活力;二是在銷售上打出文化牌、品位牌拯救銷售頹勢。

從消費因素來看,一是中國無酒不成宴。大多場合非白酒不可;另一方面,白酒缺乏有力的替代品。即使在夏季,北方人婚宴上仍是白酒,招待貴賓也要以白酒開場。另外國家限制性政策要求白酒業大洗牌,好的更好,差的出局,從而促進白酒業發展。國家對白酒徵收重税給中小酒企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重税,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層出不窮的白酒新品牌,不斷流失的經銷商資源、不斷下降的利潤給中小酒企的生存帶來嚴重的考驗。

據市場報的調查,經常購買白酒的消費者佔50。9%,偶然購買白酒的佔39。4%,即有90。3%的男性消費者在購買白酒,説明酒類消費中白酒消費仍為主力市場;在對白酒消費動機的調查結果統計中,有32。3%的消費者購買白酒用於請客,而購買白酒自用的消費者所佔比例達46。2%,兩項合計所佔比例為78。5%,僅有11。7%的消費者購買白酒是為了送禮,表明白酒消費具有目的明確而且集中的特點。

通過對消費者在選擇白酒時主要考慮的因素進行調查發現,有22。5%的消費者對白酒的品牌及生產廠家非常重視,有25。4%的消費者更加註重白酒的純糧特點,只有8。1%的消費者在選擇消費時沒什麼講究。這説明人們對白酒消費的觀念不僅僅侷限於單純的感性消費模式,提升品牌、強調保健、體現文化應成為白酒生產廠家今後考慮的重點因素。

根據以上各方面的信息綜合反映的情況來看,目前白酒市場的發展趨勢將有以下幾個特點:

1、名白酒繼續走俏。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品質的名白酒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人們對白酒的消費受價格的影響較前幾年有所下降,而對白酒的品質更為看重。

2、地產酒銷勢趨旺,成為白酒消費主體。由於貨源及價格因素,加上地域性的消費習慣,地產名酒必將成為白酒消費的重點。由於地產白酒在感情因素上佔據優勢,消費者購買時受地域文化、家鄉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地產白酒的銷售趨勢將繼續趨旺。

3、低度白酒銷勢看好。食品、醫療衞生等權威人士和新聞界人士的輿論引導,不斷向公眾宣傳飲用高度白酒、非凡是過量飲酒的危害,導致消費者對白酒需求的降低。隨着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以及消費者保健意識的逐步加強,其白酒消費正向低度酒轉移,且呈逐步上升的態勢。

4、白酒的禮品角色漸漸消退。白酒歷來是人們走親訪友、禮尚往來的友誼載體,中高檔酒在禮品性消費中佔有一定比重;但在目前消費者覺得高檔的白酒價格昂貴,便宜的又覺得寒酸,故開始轉向其他選擇。同時,高檔洋酒的出現,使以名酒為禮品的人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

5、面對眾多的白酒品牌充斥市場,消費者在選購時變得盲目和迷茫,許多人也漸漸地開始只注重追逐一種品牌,而不在意產品本身能夠提供給他們什麼,因此,注重品牌經營是白酒生產企業今後發展的戰略重點。

二、對白酒的營銷策劃

對白酒的營銷策劃,也不外乎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產品實體;二是產品形體,即產品視覺要素;三是產品概念,即產品內涵;四是產品外延,主要指營銷技巧和通道等方面。這四個方面稱為整體產品的四部分,並越具備完整性,就越具有競爭力。比如啤酒,目前的競爭焦點是以產品實體為主,以產品外延為輔超乾啤、乾爽型、8度啤酒、營養啤酒、暖啤等名堂都是產品實體的範疇,立意在於表現我不是普通啤酒,往往能贏得一些市場空間;產品外延上主動動用了營銷技巧,靠點子突擊促銷。

任何一次促銷,最根本的一點是要有促銷賣點,而促銷賣點的設計及促銷活動的開展往往與白酒品牌的價位、品牌包裝的檔次、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文化、品牌的名稱及品牌的目標市場狀況等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先取決於商品力、銷售力、企業力的差別,進而分化出強者和弱者,強者的持續走強,取決於其品牌是否有文化品位和魅力。瀘州老窖董事長袁秀平認為,在國內白酒業的變局中,白酒業的競爭焦點已經轉移到了白酒產品的文化品位上。

在運用概念營銷過程中,如何結合產品的名稱賦予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如何通過繽紛的色彩表現產品包裝的品位和喜慶氛圍給消費者以最大的視覺衝擊力是進行產品傳播推廣的基礎。其實,常用的促銷方法也很多,但我們要做好促銷元素的有效組合。比如説廣告的促銷策略。孔府家酒曾以一句孔府家酒,讓人想家勾起了無數人的思家情懷,那長滿青苔幽深小巷的南方黑芝麻糊,不由得使人想起自己的故鄉、自己的家和親人。適值中秋佳節,親切感人、扣動人心絃的廣告詞往往會打動遠離家鄉的遊子的心,企業應以感性訴求為出發點,緊緊圍繞產品的營銷概念來突出廣告的主題,以此拉動消費。另外,企業可以考慮採用一些互動式的廣告活動,如圍繞營銷概念進行對聯徵集活動等。

另外,公關策略也是提高企業產品的美譽度、影響公眾行為、為企業塑造良好形象、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營銷環境的一種更高級的促銷方式,是企業進行品牌推廣的重要戰略部署。中秋時節,家人團聚,而對那些獨身一人者來説,家的概念對他們更為醒目、更為温馨,更渴望有一個自己的.家或是團聚。公關活動就要圍繞這部分人去做,如到孤兒院、敬老院為孩子們和鰥寡老人們送去我們的一片暖和。如通過評選城市X大文明外來打工青年為那些風風雨雨為了城市文明建設做出貢獻的外來打工者送去我們的關懷國慶節,從部隊官兵到政府工作人員,到無數的基層勞動者,到廣大的學子,他們紛紛為了大家的利益,捨棄了自己與家人分享快樂時光的良好機會,默默無聞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這部分人可歌可泣,企業可藉此機會給他們帶去最為誠摯的問候,表述企業的心聲。

除此之外,銷售促進策略是最好的短期見效工具,中秋、國慶期間是每年購物的黃金時段,企業可以運用短期性的刺激工具以刺激消費者迅速購買企業的產品。

1、在大型商場或公共場所,多搞一些娛樂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有獎銷售、產品知識競賽等活動,以製造節假日快樂的氣氛,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積極參與。

2、採用捆綁銷售形式,在中秋佳節企業可以採用買白酒送月餅,或送香皂、送煙等一些既實用又佈滿親情的東西,如某白酒企業就採用購白酒一箱贈予植物油一桶的做法,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3、加大對商家的返利籌碼,充分調動商家的積極性。

4、做好終端產品的陳列與示範、促銷人員的組織與培訓等細微工作。產品銷售的好壞不僅在於產品本身,終端陳列的位置、展架及產品的擺放、堆頭的方式等也將直接影響產品的銷售。終端銷售人員的職責不僅要使終端售點生動化,而且還要與消費者直接進行交流,向消費者推薦產品的利益;尤其是酒店服務人員對目標客户的推薦作用更不容忽視,因此可策劃節日酒店白酒的奉送、品嚐、打折等活動,使消費者直接得到實惠。

5、人員推銷,實施大客户營銷。節假日政府機關、國企、民營企業等團體機構一般都要給員工發放福利,這些單位對福利產品往往一次需求量較大,購買比較集中。所以企業應派出專門的推銷人員到這些部門進行上門推銷,力求抓住這部分的白酒消費。如十一婚宴市場白酒的消費量也很大,企業可委派推銷人員直接到當地民政部門瞭解情況,針對節假日結婚的消費者進行推銷,以打開婚宴市場,操作時可與酒店、攝影店等聯合搞一些優惠和慶祝活動,如向新人送鮮花,送祝福等。

三、幾種營銷非常成功的白酒分析:

金六福:企業應打好概念營銷這張牌。在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購買產品並不僅僅是為了購買產品本身,更多的是產品所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的核心利益和它所能給消費者帶來的期望。因此,在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過程中,這就需要我們去炒作一個概念,創造一種時尚,引領一種潮流。金六福--好日子要喝金六福酒,喝金六福酒,運氣就是這麼好。難道過上好日子就得喝金六福酒?當然不是,但是金六福把消費者對未來生活的期望以及對現有美好生活的讚美深深地融入酒中,着實打了一個漂亮的概念牌。

瀏陽河:一位偉人,一條名河,一首名歌構成了瀏陽河酒獨特的品牌內涵和文化個性。瀏陽河的文化價值在於名人--名歌--名河,事實上名人精神才是品牌文化價值的核心,名歌、名河只是名人精神文化的載體。藴旭日東昇,釀五糧新貴瀏陽河酒,冠軍的酒,利用劉璇、熊倪、龔智超、楊霞等這些體育名將來代言,突出個性與品位。

水井坊:將傳統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文化進行了有效的揉合,很輕易的在高端白酒品牌中脱穎而出,並且與商務消費文化非常吻合,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迅速成為高端市場的一顆刺眼明星,創造了一個白酒業的品牌神話。

金士力:倡導現代白酒新概念。金士力在酒界一亮相,就一反業界貼牌成風的潮流。據悉,金士力集團已在國酒之都、赤水河畔茅台鎮斥資1。38億元打造生產釀造基地,成為僅次於茅台的第二大釀酒企業。水乃酒之源,酒乃水之魂,在急功近利的當今社會,在動不動就稱王稱帝的白酒行業,金士力不為眼前利益所動,堅定走質量路線,顯然是從要把做酒當成長線來考慮的。依託天士力集團強大的現代化科研力量,利用國際領先的超臨界萃取技術,從十餘種天然植物中提取出無色無味的營養液用以調配基酒,不僅把傳統白酒對人體肝臟、腸胃的傷害降低至趨零標準,而且又催化了酒汁的老熟:醬香、濃香、天然植物香融為一體又相得益彰,可以説,這在目前的白酒界是相當超前的。更為重要的是,現代白酒倡導的是一種健康新生活運動,即稱謂3+1生活模式。俗話説,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而飯後一杯金士力酒,則相當於人體微觀系統自行做了一次體內運動,具有與百步的異曲同工之妙。每日的三餐是人體的基礎保障,每日的一杯金士力酒則是生命質量的提高。因此,飲用綠色、健康的金士力酒正符合了現在健康第一的生活時尚,公務、商務活動中的宴請也區別於以往的不醉不歸,而是更加顧及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總之,對於白酒的市場,,產品實體的競爭是根本性的,許多白酒企業在包裝上下功夫,方瓶、圓瓶、瓷瓶、陶瓶、蒙砂瓶等等。有些廠家搞買斷品牌經營方式這都只是一種極淺層次的競爭;產品的部分競爭最終是文化的競爭,隨着消費者品位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白酒企業一定要融入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藴,地道和時尚的有機統一;在酒家庭中,各類酒有着不同的特徵,因此,在酒業策劃中必須要考慮不同類型的酒存在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概念訴求。白酒策劃要整體開發,任務是做出豐厚的內涵來,果酒策劃要增其雅緻,去其但欲,任務是做出高雅的氛圍來:啤酒則應先具備白酒豐厚,然後高檔者可替果酒之雅,低檔者可以比豪飲之俗;另外像黃酒之類,應該把口味需求白酒產業的生產商無一例外地拼年頭、説傳統、談文化;高檔白酒的性質就象是藝術品,除了需要深厚的精神內涵之外,還需外表形式的藝術化等等。

市場營銷策劃 篇4

前言:

這次“王老吉”的營銷策劃,主要是為了解決其品牌定位的問題,該次策劃,主要從五大部分(即市場分析、問題診斷與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與營銷創意、營銷組合策略、營銷計劃與執行這五大方面)來進行研究,並通過SWOT的分析方法來進行問題的深究,從而明確企業的現狀與困境,理清企業的發展戰略,最終能為企業建立起品牌。

第一部分:市場分析

一、營銷環境分析

(一)、飲料市場概況

1、市場規模

飲料市場規模在不斷增大,消費者最近兩年喝飲料的數量有所增加,飲料市場容量在不斷的擴大,整個飲料行業市場前景看好。據有關數據顯示,在1999年至20xx年的飲料市場的黃金成長期間,老牌瓶裝水和碳酸水飲料增勢日疲,已連續兩個年度負增長;新的功能飲料和茶飲料近兩年增幅趨穩,穩中有升;增勢最為明顯的還要數果汁飲料。

2、市場構成

飲品市場有碳酸飲料、瓶裝飲用水、茶飲料,以及果汁飲料四大品類。

3、市場熱點

功能性飲料將熱賣飲料市場,隨着我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料的消費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喝飲料不再僅僅是為了解渴,而希望飲料能提供如降火、美容、補充人體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健身等附加的一些保健功能。具有特定功能的飲料將會成為今後飲料行業中又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

二)、營銷環境分析的總結

1、劣勢與威脅

(1)、最大威脅和挑戰主要是來自跨國飲料品牌的鯨吞蠶食和本土飲料品牌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同質化競爭態勢不僅表現在產品的同質化,也表現為廣告塑造品牌形象的同質化,從而無法有效形成品牌個性和實現市場區隔。

(2)、品牌競爭的白熱化、品牌消費的集中化以及經營理念的滯後性等因素更是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3)、品牌集中度:混合型果汁最高,水/茶飲料最低;

(4)、我國本土飲料企業大都實行分散經營,規模一般比較小;區域性飲料品牌比較多,真正在全國飲料市場上有影響的名牌產品屈指可數。

2、優勢與機會

(1)、本土飲料企業發展初具規模並以其知名品牌獲得消費者喜愛

(2)、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為飲料新產品開發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開始更多關注自我發展,主要表現為對飲料產品的營養成分以及是否天然健康、綠色環保和時尚品位等更高層面的心理需求。

(3)、日益細分化的消費羣體為飲料企業開展目標營銷提供機會

不同飲料羣體有着不同的飲料消費需求,這些差異表現在對口味、品牌、價格、包裝、促銷和廣告風格等一切消費者接觸產品及信息的領域,高度細分化的市場為飲料企業進行市場拓展提供無限空間。

(4)、飲料企業市場滲透的地域差異為其避實就虛策略創造空間

飲料企業可以根據各品牌市場佔有情況,對競爭企業很少進入和尚未形成領導品牌的地區進行市場滲透和重點攻擊,即集中優勢兵力對競爭品牌實現側翼包抄。同時不同地域的飲料消

費習慣和口味具有一定差異,飲料企業對此也應予以重視。

3、重點問題

體現紅色王老吉的獨特價值,建立先進的品牌經營理念和規範的運作模式

二、消費者分析

1 、消費者的總體消費態勢

(1)、有1/4的消費者表示最近兩年喝飲料的數量基本上沒有變化,僅有少量消費者最近兩年喝飲料的數量減少了,表明有近1/2的消費者喝飲料的數量在增加,飲料市場容量在不斷的擴大,整個飲料行業市場前景看好。

(2)、根據市場調查分析看出,喝功能性飲料的消費者越來越多,而喝碳酸飲料和水飲料的消費者將會逐漸減少。

2 、消費者行為分析

在影響飲料購買的眾多因素中,“口味好”排名最高,比例超過50%以上。可見,口味是影響消費羣體購買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價格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被列為影響購買的第二大因素。同時,品牌知名度、保質期、購買方便也成為人們購買時普遍考慮的較重因素,另外,廣告影響也相當重要,美國健康部,包裝對購買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產品分析

1、現有飲料產品分析

現有飲料產品的不足:

調查顯示,現有飲料產品的不足主要有:1.產品太多,分不清好壞;2.共性太強,項目策劃,個性太少;3品牌雜亂;4.營養成分缺乏;5.碳酸飲料太多;6.補充體力的飲料很少; 7.功能單一。

2、產品生命週期分析

各種飲料類型在市場所處階段不同,市場空間和拓展策略也表現很大差異。碳酸飲料已經進入產品成熟期,品牌集中度非常高,企業可以通過擴大分銷渠道和市場覆蓋率來實現效益增長;果汁飲料和茶飲料均還處於產品成長期,市場空間仍然很大。現在很多地方的茶飲料消費還屬於培育期,相信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同時一些新興成長的飲料類型如保健和運動功能性飲料等也有望成為下一個飲料業經濟增長點,目前市場上這類飲料還沒有主打產品,消費需求也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

3、產品品牌的分析

品牌格局日益多元,國外品牌以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為主,國內品牌以娃哈哈、康師傅、統一三大品牌為主。以茶飲料為例,康師傅、統一之後,娃哈哈及眾多二線品牌仍然在主流大潮中獲得收益。品牌集中度在碳酸飲料和混合型果汁最高,而水/茶飲料最低。

四、企業競爭狀況分析

1、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

加多寶集團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專業飲料生產企業,1995年推出第一罐紅色罐裝“王老吉”,1999年以外資形式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設立生產基地。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經營權之後,其紅色王老吉飲料的銷售業績連續六七年都處於不温不火的狀態當中。

2、企業的競爭對手

國內競爭對手:娃哈哈、康師傅、統一 、黃振龍涼茶等

國外競爭對手:可口可樂 百事可樂等

3、企業與競爭對手的比較

機會與威脅

機會:在研究消費者對競爭對手的看法中,發現紅色王老吉的直接競爭對手,如菊花茶、清涼茶等由於缺乏品牌推廣,僅僅是低價滲透市場,並未佔據“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定位。而

可樂、茶飲料、果汁飲料、水等明顯不具備“預防上火”的功能,僅僅是間接的競爭者。 威脅:在兩廣以外,人們並沒有涼茶的概念,而且,內地的消費者 “ 降火 ” 的需求已經被填補,大多是通過服用牛黃解毒片之類的藥物來解決。作涼茶困難重重,做飲料同樣危機四伏。如果放眼到整個飲料行業,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茶飲料、果汁飲料更是處在難以撼動的市場領先地位。

優勢與劣勢

優勢:在眾多老字號涼茶中,以王老吉最為著名。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有“藥茶王”之稱,印度。到了近代,王老吉涼茶更隨着華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劣勢:紅色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並不能很順利地讓廣東人接受它作為一種可以經常飲用的飲料。而在另一個主要銷售區域浙南,消費者將“紅色王老吉”與康師傅茶、旺仔牛奶等飲料相提並論,作為當地最暢銷的產品,企業擔心,紅色王老吉可能會成為來去匆匆的時尚。 主要問題點

王老吉的核心問題是沒有品牌定位。

第二部分:問題診斷與目標市場選擇

一、企業問題診斷

1、企業原來市場觀點的分析與評價

廣東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經營權之後,其紅色王老吉飲料的銷售業績連續六七年都處於不温不火的狀態當中。企業希望通過拍廣告來改變現狀,用以促進銷售。對於這種狀況,企業的這種做法屬於短視的戰略。

2、企業營銷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有消費者對其存在認知混亂;

(2)、無法走出廣東、浙南,其它地方消費者對涼茶存在認知困難;

(3)、企業宣傳概念模糊。

3、問題存在的關鍵原因

企業沒有明確的品牌定位。

二、營銷目標

1、戰略目標

紅色王老吉是作為一個“功能飲料”,購買紅色王老吉真實動機是用於“ 預防上火”;品牌定位——“預防上火的飲料”,其獨特的價值在於 ——喝紅色王老吉能預防上火,讓消費者無憂地盡情享受生活。

2、營銷目標

紅色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其競爭對手應是其他飲料;選用了消費者認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個場景:吃火鍋、通宵看球賽、吃油炸食品薯條、燒烤和夏日陽光浴,進行宣傳與銷售,特別開拓餐飲場所,在一批酒樓打造旗艦店的形象。

3、財務目標

擴大消費者的需求,迅速地拉動產品的銷售。

三、目標市場策略

1、市場細分

碳酸飲料: 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

茶飲料、果汁飲料: 以康師傅、統一、匯源為代表;

功能性飲料:以菊花茶、清涼茶等為代表;

2、目標市場選擇

企業的產品歸屬在飲料行業中,其直接的競爭行業是“功能性飲料”。

3、目標市場戰略

紅色王老吉順應現有消費者的認知而且沒有與之衝突。

紅色王老吉是作為一個功能性飲料,購買紅色王老吉真實動機是用於 “ 預防上火”。

第三部分:市場定位與營銷創意

一、市場定位戰略

1、以往市場定位分析與評價

以往定位不清析,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知道當“涼茶”賣,還是當“飲料”賣;

(2)、無法走出廣東、浙南,在兩廣以外,人們並沒有涼茶的概念,紅色王老吉和競爭對手無法明確地區分開來,這就導致產品無法走出飲料行業列強的陰影,這就使紅色王老吉面臨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兩地,也無法在全國範圍推廣;

(3)、企業宣傳概念模糊,並不能夠體現紅色王老吉的獨特價值。

2、市場創意與定位

品牌重新的定位在“預防上火的飲料”,其競爭對手是其他飲料,產品應在“飲料”行業中競爭,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於 ——喝紅色王老吉能預防上火,讓消費者無憂地盡情享受生活(煎炸、香辣美食、燒烤、通宵達旦看足球??)

3、市場定位戰略

(1)、走出廣東、浙南。由於“上火”是一個全國普遍性的中醫概念,而不再像“涼茶”那樣侷限於兩廣地區,這就為紅色王老吉走向全國徹底掃除了障礙。

(2)、形成獨特區隔。“預防上火的飲料”品牌定位的準確與新穎,使產品曾相互矛盾的雙重身份得到完全有機的結合。使產品和競爭者能有效地區分開來。肯德基已將王老吉作為中國的特色產品,確定為其餐廳現場銷售的飲品。

(3)、將產品的劣勢轉化為優勢。①、淡淡的中藥味,成功轉變為“預防上火”的有力支撐;②、3.5元的零售價格,因為“預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 ③、“王老吉”的品牌名、悠久的歷史,成為預防上火“正宗”的最好的證明。

(4)、利於加多寶企業與國內王老吉藥業合作。

二、市場創意戰略

1、創意構成與要點

(1)、電視廣告選用消費者認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個場景:吃火鍋、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條、燒烤和夏日陽光浴,畫面中人們在開心享受上述活動的同時,紛紛暢飲紅色王老吉。

(2)、結合時尚、動感十足的廣告歌反覆吟唱 “ 不用害怕什麼,盡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 ” ,促使消費者在吃火鍋、燒烤時,自然聯想到紅色王老吉,從而導致購買。

(3)、宣傳主要突出王老吉是“預防上火的飲料”,其獨特的價值在於 ——喝紅色王老吉能預防上火,讓消費者無憂地盡情享受生活。

2、創意應用與説明

主要運用廣告傳播,其包括中央電視台和當地的強勢傳媒,也注重開發多種的宣傳渠道。 確了品牌要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據什麼定位,接下來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廣品牌,讓它真正地進入人心,讓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從而持久、有力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紅色王老吉的電視媒體選擇從一開始就主要鎖定覆蓋全國的中央電視台,並結合原有銷售區域(廣東、浙南)的強勢地方媒體,在20xx年短短几個月,一舉投入4000多萬元,銷量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業乘勝追擊,再斥巨資購買了中央電視台20xx年黃金廣告時段。正是這種急風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證了紅色王老吉在短期內迅速進入人們的頭腦,給人們一個

深刻的印象,並迅速紅遍了全國大江南北。

在地面推廣上,除了在傳統渠道的POP廣告外,配合餐飲新渠道的開拓,為餐飲渠道設計佈置了大量的終端物料,如設計製作了電子顯示屏、燈籠等餐飲場所樂於接受的實用物品,免費贈送。在傳播內容選擇上,充分考慮終端廣告應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將產品包裝作為主要視覺元素,集中宣傳一個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餐飲場所的現場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電視廣告。正是這種針對性的推廣,消費者對紅色王老吉“ 是什麼”,“有什麼用”有了更強、更直觀的認知。目前餐飲渠道業已成為紅色王老吉的重要銷售、傳播渠道之一。

第四部分:營銷組合策略

一、產品策略

王老吉產品定位為一個功能飲料,王老吉的作用就是“ 預防上火” ,這就避免紅色王老吉與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和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茶飲料、果汁飲料等國內外飲料巨頭產品的直接競爭,形成獨特區隔,相比較而言,紅色王老吉的“涼茶始祖”身份、神祕中草藥配方、175年的歷史等,顯然是有能力佔據“預防上火的飲料”。而且紅色王老吉的直接競爭對手,如菊花茶、清涼茶等由於缺乏品牌推廣,僅僅是低價滲透市場,並未佔據“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定位。

二、品牌策略

品牌定位——“預防上火的飲料”,其獨特的價值在於 ——喝紅色王老吉能預防上火,讓消費者無憂地盡情享受生活:煎炸、香辣美食、燒烤、通宵達旦看足球??

紅色王老吉順應現有消費者的認知而且沒有與之衝突。

“開創新品類”永遠是品牌定位的首選。一個品牌如果能夠將自己定位為與強勢對手所不同的選擇,其廣告只要傳達出新品類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驚人的。紅色王老吉作為第一個預防上火的飲料推向市場,使人們通過它知道和接受了這種新飲料,最終紅色王老吉就成為預防上火的飲料的代表,隨着品類的成長,自然擁有最大的收益。

三、定價策略

王老吉進行了成功的產品定位和品牌定位後,3.5元的零售價格,因為“預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

四、傳播策略

制定了推廣主題“怕上火,喝王老吉”,在傳播上儘量凸現紅色王老吉作為飲料的性質。 在第一階段的廣告宣傳中,紅色王老吉以輕鬆、歡快、健康的形象出現,強調正面宣傳,避免出現對症下藥式的負面訴求,從而把紅色王老吉和“傳統涼茶”區分開來。

為更好地喚起消費者的需求,電視廣告選用了消費者認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個場景:吃火鍋、通宵看球賽、吃油炸食品薯條、燒烤和夏日陽光浴,畫面中人們在開心地享受上述活動的同時,紛紛暢飲紅色王老吉。結合時尚、動感十足的廣告歌反覆吟唱“不用害怕什麼,盡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費者在吃火鍋、燒烤時,自然聯想到紅色王老吉,從而購買。

五、渠道策略

紅色王老吉的電視媒體選擇從一開始就主要鎖定覆蓋全國的中央電視台,並結合原有銷售區域(廣東、浙南)的強勢地方媒體。

在針對中間商的促銷活動中,加多寶除了繼續鞏固傳統渠道的“加多寶銷售精英俱樂部”外,還充分考慮瞭如何加強餐飲渠道的開拓與控制,推行“火鍋店鋪市”與“合作酒店”的計劃,選擇主要的火鍋店、酒樓作為“王老吉誠意合作店”,投入資金與他們共同進行節假日的促銷活動。紅色王老吉迅速進入餐飲渠道,成為主要推薦飲品,同時加多寶可以根據現場的特點佈置多種實用、有效的終端物料。在提升銷量的同時,餐飲渠道業已成為廣告傳播的重要

市場營銷策劃 篇5

(一) 前言

針對南京工業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目前的情況做個廣告策劃。

(二) 市場分析

1、背景資料

總體來説,國內經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依然沒有擺脱經濟危機的影響,各種矛盾和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雖然政府早在20xx年就開始着步實施4萬億救計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經濟起到刺激作用,但是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説,並沒有什麼具體的、針對大學生的政府計劃會在近年實施,而且現在正處於經濟輪迴的低谷期,大學生、尤其是是經管類大學生,就業依然嚴峻。

2、市場營銷專業的情況

市場營銷專業是需求較大的專業,各類企業均需要,就業前景很廣闊,

歷年平均就業率達97%左右。市場營銷專業近幾年就業率:20xx年97%20xx年 96.5% 20xx年97.8%。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市場營銷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裏,不僅是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也都在講市場營銷。人們對市場營銷的觀念也將有更深的認識,所以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並有繼續升温的可能。並且,隨着我國住房制度的商品化發展和商品房信貸業務的日益紅火,購買商品房已成為絕大多數國人的首選投資,房產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中最有效的促銷手段就是聘用房產推銷員。而隨着小轎車的大幅降價及國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轎車在21世紀進入中國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已不再是神話,因此,汽車營銷人員也將走俏職場。再有保險推銷人員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艱苦創業"之後,也將成為21世紀的熱門職業。所以,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整體需求會增大。 市場營銷類職位是人才市場需求榜上不落的冠軍,從有關統計數據推測,銷售類仍是20xx年需求量最大的職位。營銷類專業由於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設置了這個專業,導致連年供給不斷增加,反映在才市上就是低層營銷人員的薪資水平被拉低。但擁有良好溝通技巧和心態的營銷類專業的畢業生在20xx年的總體就業形勢不錯。

但隨着國內市場的一步步規範化,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市場競爭——其核心就是營銷人才的競爭。

由於營銷科學是近20年才從國外引入的“舶來品”,所以目前國內企業整體的市場營銷水平還比較低。企業的市場營銷人員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專業或行業發展過來的,很多高級市場營銷管理人員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營銷知識培訓和學習,做市場完全靠的是他們的經驗和對行業發展前景的感覺,市場運作的科學性、系統性不強。這種狀況已經難以適應國內、國際不斷提高的市場競爭水平。因此,企業急需那種具備系統營銷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特別是高級市場策劃和管理人

員。中組部《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提出: “我國新經濟形勢下缺少既懂管理、又懂技術,既熟悉國內市場、又熟悉國際市場的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人事部公佈的20xx年一季度全國人才市場供求最新排名及統計信息顯示,市場營銷排在所有招聘專業的第一位,求職專業的第二位,出現了供需兩旺的良好態勢。市場營銷總監、市場營銷經理等高級營銷管理人員已被納入國家緊缺人才管理系統。

3、市場營銷專業競爭狀況

1)國內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隨着生產與分工的國際化,企業面對的是一個容量有限的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這對企業的競爭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企業爭奪顧客常採用的價格戰在新經濟形勢下變得不再有效,為了適應新經濟形勢的變化,企業必須在經營理念和競爭方式上進行調整。顧客滿意度理論是近年來國際上迅速發展,廣泛流行的新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並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分析。將該理論與企業經營結合對於我國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適應國際市場競爭具有重要意義。

這使得市場營銷專業越來越重要,應對這一形式,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立市場營銷專業,高校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2)國外分析

國外市場營銷比國內市場營銷發展歷史要長,應對全球化等國際形式要比國內遊經驗的多。但是世界上有名的大企業依然致力於培養高素質的營銷人員。高素質的營銷人員依然是“搶手貨”。

(三)市場營銷分析

宏觀限制: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形式不容樂觀。雖然政府實施4萬億的救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經濟起到刺激作用,但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説,就業形式嚴峻,此時的經濟處於低谷輪迴期。

微觀限制:1)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百強名校。所以市場營銷並不是它的主打專業,名氣不是很大。

2)學校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不是十分發達

3)隨着國內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學生人數不斷減少,隨着高校

入取率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會選擇本科制高校,高校的招生難問題越來越明顯。南京工業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每年招生60人左右,但是大多數時候人數不能滿足計劃。

(四)招生分析

消費者分析:在一項關於學生填報志願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20%的人能夠基本或者完全瞭解大學的專業,而大多數人,佔到68%的人只是稍微瞭解;在參加調查的人羣中,只有22%左右的人會選擇經濟專業;只有35%的人有較為明確或很明確的目標理想,並且有為之奮鬥的準備,剩下的要麼有清晰的目標,卻缺乏瞭解與實踐,要麼根本就沒有目標;而且70%的受調查者對於大學的綜合排名、專業實力、學術氛圍十分看重,大學的地理位置和住宿環境也排在第二要素。

競爭對手分析:針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民大學這方面競爭力很強,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都有很強的競爭力。

優劣比較:優點:①市場營銷在國內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各高校這方面的經驗差距不是很大。

②南京歷史悠久,有着超過2500餘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人文文化深厚。

缺點:學校軟件方面不一定能與其比肩。

(五)目標

提高市場營銷專業的招生率,並擴大其專業知名度。

(六)廣告戰略

1、宣傳單(必要)

學校門口發給學生和家長,發到社區、超市、商場等人員密集區

2、會議講座式營銷

大小型營銷會議,請來名義上的專家學者顧問官員作報告講學順便推廣產品,前期以報紙、傳單、短信羣發進行轟炸式宣傳。

3、報紙軟文及專欄式教育講座

可以結合產品談學習談生活談家長教育談青少年心理等等,配合以硬性廣告。

4、電視專欄

和報紙形式差不多,不過這個效果更直觀,可以每週或是一週兩次定期播出訪談式、專家講座式的欄目,間接宣傳,加廣告。

5、學校周邊、大型社區投放户外廣告

廣告牌、條幅、宣傳欄海報,多種形式全面些。

6、與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合作共贏

交換客户信息、轉介客户、互發宣傳單

7、與大學生、學生會等組織團體合作

利用僱傭大學生髮單員的機會,徵集兼職銷售人員,很多家教中心、大學生家教能夠直接接觸到目標消費者,他們的銷售潛力不容小視,做家教時順便發發傳單,介紹一下產品,賺些提成。

8、與家電、圖書、電子產品、文化用品等品牌或是店面搞聯合促銷

共同搞活動、互相宣傳、互利互惠、促進銷售

9、建立多渠道

與圖書銷售商、電子產品代理商、文化用品店等尋求合作,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分銷渠道

10、進駐超市

找個超市出口處的地方,放張桌子,找兩個人,發發傳單放放宣傳片。

11、利用教育工作者

老師、教育局教委工作人員,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12、打入學校

學生寒暑假放假前印了數萬小本假日安全守則及告全體家長書,裏面寫了一些學生假期裏的注意事項及家長應該注意如何看管好孩子,走走關係,發放到全市的中國小,效果會很理想;還可以贊助若干學校,每個教室發一張中國地圖,當然產品信息不可少。

(七)廣告創意

首先,我們先引入“營銷”這個詞——畫面中出現各種純白的沒有一丁點其他顏色品牌的包裝盒(附上標語:沒有品牌的世界是可怕的),接着,各種品牌logo接連出現,但是任是無人問津(此時附上標語:沒有營銷,品牌也只是形同虛設),最後附上標語:為品牌我找到它們的家,將產品送入對的人手中,請加入我們!——南京工業大學市場營銷系。

市場營銷策劃 篇6

中國政府職能轉變自然需要借鑑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但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踐以及我國改革的歷程表明,經濟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決定了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應該建立在客觀的認識前提之上。經濟轉型的複雜性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影響、政府職能轉變所需要的相應制度支持、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和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應該成為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堅持這些基本認識前提,將有助於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迫切要求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而導致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如部分商品和要素價格扭曲、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合理、部分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金融風險積累、生態環境惡化等,都與政府對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市場功能發揮不夠密切相關。

《決定》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新的理論概括。“決定性作用”的表述,在理論上更為明確,對於現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更有針對性,是我國改革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大發展。這個新表述有利於進一步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條主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開創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並進一步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帶動各個領域的改革全面深化。

1政府在市場經濟下的作用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國絕大多數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已基本上通過市場進行。但是在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環節,資源配置違背價值規律要求導致資源低效配置乃至嚴重浪費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在於現行經濟體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以及干擾、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

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決定》提出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各項部署,對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總的來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利於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建設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有利於推動我國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非否定或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恰恰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幹預的對象是市場功能充分發揮的成熟市場經濟,與之不同的是,市場經濟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始點,不是自由競爭和發達的市場經濟,而是政府高度干預的計劃經濟;當前改革開放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仍然是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解決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問題。因此,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説市場是萬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給市場、所有領域都市場化,更不是認為政府對市場可以撒手不管。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都不是要弱化市場作用,更不是要取代市場作用,而是要彌補市場失靈,併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和經濟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和重要作用。而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2.市場經濟轉型需要政府改變職能

關於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是我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是因為政府職能轉變是經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的先決條件,更因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效果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能否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變量。目前國內外學界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存在一種值得注意的研究路徑,即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背景下的“華盛頓共識”為研究視角,按照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來解讀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實踐。這種研究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一般認為,中國政府的市場化改革並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功能,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權力過於集中,抑制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因而中國政府應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實行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改革。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等人在《好的資本主義壞的資本主義》一書中基於經濟組織方式、政府經濟職能的界定等因素的區別,將經濟發展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分別歸納為“國家主導型資本主義”、“寡頭型資本主義”、“大企業型資本主義”和“企業家型資本主義”四種類型。在他們看來,最能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的是一種企業家型經濟體制和大企業型經濟體制的混合體。據此,他們對中國經濟轉型以來的國家導向型發展模式進行了評析:“即便是中國大陸過去20年裏經濟實力的增長,也不能説明國家導向對經濟增長非常必要……”①此外,他們還指出: “印度、中國的發展證據表明,國家導向並非像其倡導者所認為的那樣,是加速經濟增長既快又好的手段。相反,經濟之所以增長,是因為個人以及他們創建的企業把勞動力、資本和技術轉化為國內外消費者希望和願意購買的產品與服務,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發動機。”②由此可見,鮑莫爾等人對中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似乎持一種比較悲觀的態度,也就是中國政府的職能轉變並沒有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進行。

客觀而言,鮑莫爾等人的研究不無道理,因為順應市場化改革的要求推進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根本任務,建立有限與有效政府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但就我國經濟轉型的性質、任務以及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的特殊性來説,以“華盛頓共識”來詮釋中國政府職能轉變顯然忽視了“經濟轉型”國家實行大規模製度變遷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華盛頓共識”並不能解決經濟轉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其在拉美國家以及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的失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事實上,由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中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既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同於新興工業化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並不存在某種簡單明瞭的模式或最優化的道路”③。正如提出“北京共識”的美國著名學者喬舒亞雷默所指出的: “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成功之處就是沒有遵從‘華盛頓共識’,而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④喬舒亞雷默的研究既肯定了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路徑及其效果,同時實際上也是對中國政府所採取的轉型制度與政策設計的認可,這其中當然包括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獨特性。因而,理性研究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以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作為借鑑自然很有必要,但更須結合經濟轉型國家經濟轉型的特殊性、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原有的制度體系和具體國情,並以此作為解讀與評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特徵、問題及發展趨向的基本認識前提。只有這樣,有關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才能與實踐發展趨於一致,研究所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才能有助於市場化改革基礎上的我國各級政府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3.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

廣義而言,“經濟轉型主要是指前蘇聯、東歐以及中國等國家在20世紀後期所進行的轉變傳統的以國有製為基礎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體制,從而讓市場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驅動作用的一場大變革”⑤。經濟轉型的根本目標在於用市場經濟體制取代計劃經濟體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經濟轉型國家需要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原則來打破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限與有效政府,因而經濟轉型國家面臨的最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轉變政府職能,並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基礎上建構和培育有利於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制度體系。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領導層全盤接受了“華盛頓共識”所倡導的市場化與自由化理念。“為了施行激進的改革,俄羅斯的領導層認為只有廢除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作用才能使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建立起來,於是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成為計劃經濟的同義語而遭到冷遇和貶低。”由於大規模地弱化並取消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結果使俄羅斯經濟遭到重創並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與俄羅斯一樣,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烈的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濟轉型初期也採取了否定政府作用的做法,結果無一例外地使經濟社會發展一度處於無序和失控狀態,造成了經濟轉型中的“體制真空”現象。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體制真空’現象的形成固然首先要歸咎於臭名昭著的‘休克療法’,但是與轉軌初期波、匈、捷等國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否定政府的傾向也不無關係。”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前總統普京在其當政期間面對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挫折與危機,果斷糾正了其前任排斥政府作用的治國理念與政策取向,強調要以“‘強有力的國家’和‘有效的經濟’作為其執政的基本取向”。由此,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逐漸從低迷狀態走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不難看出, “強有力的國家”與“有效的經濟”其實質就是將強有力的政府作用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與此同時,波蘭、匈牙利、捷克等經濟轉型國家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時也逐步擺脱了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影響,政府作用開始理性迴歸,經濟發展走向有序和穩定。

由上述經濟轉型國家在轉型進程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演進及效應,我們可以得出經濟轉型國家實行政府職能轉變的如下理論思考:首先,經濟轉型國家的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處理,不能全盤接受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而要充分考慮到本國的具體制度現實。按照熱若爾羅蘭的説法,“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以既定的制度體系作為出發點的過程,轉型的後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作為轉型出發點的初始制度體系。其他國家的制度不能輕而易舉地照搬或模仿,生搬硬套可能會產生預想不到的後果”。這表明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的轉變,必然要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影響。如果忽視轉型的初始狀態與約束條件,一味地按照市場原教旨主義所信奉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準則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並不一定能夠保證經濟轉型的成功,反而可能導致經濟衰退與社會秩序的混亂。事實上,即使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由於各國制度基礎不同,對政府與市場職能邊界的處理也有不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經濟轉型國家大多是後發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所需基礎設施的建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不能純粹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演進,在經濟發展的特定時期,一個富有權威並能制定正確發展政策的政府,對於國家的發展尤為必要。再次,由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整體性的大規模的制度變遷運動,處於這一制度變遷過程中的轉型國家也常常具有其他處於制度均衡狀態的國家所不具備的一些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特徵”⑩,加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實踐既無先例可循,也無理論可鑑,因而對於有着深厚計劃經濟背景與特殊國情的經濟轉型國家來説,有效地界定政府與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職能邊界,更是一個十分複雜並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的課題。

4.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

基於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及思考,筆者以為,當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在借鑑西方市場制度的理論分析框架的同時,更應關注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密切關聯的一些現實與歷史因素。只有密切結合這些歷史與現實的因素來進行研究,並以此作為解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認識前提,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才能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

4.1經濟轉型的複雜性決定了政府職能轉變將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過程

“轉型國家不僅要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幾百年間分階段完成的職能‘畢其功於一役’,而且還要解決幾十年計劃經濟遺留的大量歷史問題,此外還要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的挑戰。”因此,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歷程,這一時期的政府職能轉變也充滿了艱鉅性和複雜性。經濟轉型之所以是一個長期的歷程,基本原因就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轉型所要達到的目標來説,由此可見,與政治體制轉型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轉變是所有轉型國家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中國同樣也不能避免這樣的挑戰。中國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在經濟體制、社會形態、政治體制和對外開放四個方面的轉型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相對於經濟市場化進程而言,政府職能轉變還僅僅是初步的,這是經濟轉型國家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經濟轉型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在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亟須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經濟增長的不平衡、社會衝突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浪費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職能在市場制度框架內進一步轉變與改革,使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

4.2政府職能轉變需要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支持和互補

從制度變遷的視角來看,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幷包括其他配套制度改革的大規模系列制度變遷,即我國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其他制度改革的支持與配合,如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契合市場化要求的法制基礎設施的構建以及以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改革等。如果沒有這一系列制度改革相配合,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即使再清晰,也將步履維艱。誠如日本著名經濟學家青木昌彥等人所言:“一個體制中的各種制度具有戰略互補性,某一項或某幾項制度發生變革,其他的制度要麼進行相應的變化,要麼就會與新制度不相配合,對新制度的實施產生阻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具有互補性的上述相關制度改革儘管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與建立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我國各級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進展。如改革以來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為了克服“藏富於地方”的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從而增強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1994年實施了分税制改革,實現了中央政府對國家財政的絕對控制,但這又使得地方政府在追求地區利益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下與中央政府展開了或明或暗的博弈,使得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係陷入了另一種“困境”。實踐表明,這種利益關係“困境”不僅導致地方政府無法走出在職能行使上 “越位”和“缺位”的怪圈,而且使得中央宏觀調控戰略難以在全國各區域得到有效實施。這不能不説是社會公眾法治意識淡薄所致。鄭永年在論述中國政治與經濟發展的經驗時指出:“在法治不能有效運作的情況下,如果要追求經濟發展,通過政治與行政手段來保護產權就變得不可避免。”這實際上間接肯定了我國地方政府在法制基礎設施尚不成熟的情形下履行政府職能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當然,其他諸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務制度和省直管縣體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複雜與滯後,也制約着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得當下我國各級政府職能的定位與履行既不同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又區別於西方國家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職能模式。可見,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界定清楚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邊界,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自身職能的轉變,一方面取決於政府自覺進行角色的轉換,同時也取決於相關制度改革的推進。

4.3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

政府職能轉變本質上是一種制度變革與創新,“儘管進行改革和制度變革的原則是具有一般性的,但是好的改革路徑必須與本國的具體國情相適應。因為制度轉型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對它的理解也還十分有限,因此,改革的政策建議不應該試圖將某一個特定的模式強加於所有國家”。即政府職能轉變的使命不僅在於通過職能結構的重塑為市場化的順利推進開闢道路,而且還內在地藴含了通過行政推動發展經濟的重要責任,因此試圖按照先驗的市場制度原則和先行工業化國家的政府職能實踐來框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取向是非理性的。總之,改革之初市場化與工業化同時並舉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決定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有着自身獨特的內容與演進路徑。沿着這個邏輯起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經濟轉型以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如貫穿於改革進程中的“強政府”與“強市場”的協同作用、地方政府對經濟建設的行政干預、政府在改革初期對於經濟職能的過分關注等。

結論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35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始終是圍繞着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計劃)和市場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由於市場機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市場主體為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與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政府必須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外部性問題,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勞動者、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等權益。政府還必須採取反對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經濟性規制,保障競爭公平和消費者利益。尤其重要的是,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和收入分配公平問題,政府必須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和規範由市場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並通過税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對收入再分配進行合理調節,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

市場營銷策劃 篇7

本學期本人承擔07工商企業管理班《市場營銷策劃技能》實訓課的教學任務。本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必修課。課程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營銷策劃實訓,一是使學生明確市場營銷策劃對顧客的意義和對企業的重要作用;二是使學生掌握市場營銷策劃的內容、要求和基本流程;三是為提高學生分析市場狀況、綜合運用市場營銷手段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使學生學會撰寫產品的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本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實訓課,通過兩週的教學,我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和實質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對《市場營銷策劃技能》的教學工作作一個總結。

一、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普遍反映良好,能把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

兩週的實訓讓學生分小組(每組3-4人)自己找產品或企業來進行市場策劃,學生從確定項目到查資料再到調研,最後寫報告、答辯,經歷了市場策劃的全過程,很多學生反映通過這個過程一方面增強了小組的合作性,讓同學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另一方面,通過參與策劃的全程才意識到原來做市場策劃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同時要具備較好的理論知識和敏鋭的觀察能力才可以做出一份好的市場策劃書。

看了每個小組交上來的策劃書,總體而言還欠成熟,但已經掌握了市場策劃的基本程序和策劃書的基本結構。

二、本次實訓經過了一輪陳述一輪答辯,特別是答辯的過程,學生普遍反映良好,一方面能鍛鍊口才,另一方面從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提問過程中發現本小組的不足。

在實訓過程中,選項目的時候,我讓各小組上台進行陳述,然後老師點評,指出所選項目的可行性,同時其他同學也可以提出他們的意見,通過這個過程,一些可行性不強的項目被否定了,從新選擇項目進行策劃。在項目策劃書完成後,組織了各小組的答辯,本次答辯採取全體成員一起上台答辯的方式,在策劃書陳述完畢後,老師提出兩個問題,然後由在場的同學提出問題,在一問一答中,課堂氣氛空前高漲,經過激烈的答辯後,同學們在實訓總結中普遍反映這樣的形式讓他們鍛鍊了上台演講的膽量和口才,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參與實訓的同學普遍反映實訓的時間太短,策劃的項目不能深入地展開。本人也有同感,建議實訓的課程可以增加課時,或者延長實訓的時間跨度,如一個月,每週可以安排八節課,也許這樣的安排會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