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張韜產品圈之與騰訊產品經理聊聊電子書

欄目: 職場百科 / 發佈於: / 人氣:1.76W

前幾天有一位在騰訊做產品經理的朋友和我討論關於電子書刊的事情,下面將由對話的形式為大家展現。

張韜產品圈之與騰訊產品經理聊聊電子書

L:“我有個朋友要做電子書刊類的產品,你有什麼想法啊?”

張韜:“呃……你得提供我一些內容,比如這家公司的背景啊、目前的打算啊、進度啊之類的。”

L:“(L此處説的內容不便寫出,只能説資金暫時不是問題,技術上也沒什麼問題,目前計劃是先以移動平台為主)。”

張韜:“那主要的內容呢?”

L:“就是一些體育、IT、小説之類,大眾認可範圍比較廣的內容吧。”

張韜:“這樣,這個問題咱倆一起討論,先説説在什麼情況下我們不愛用電子書,比如我不喜歡用流量下載,除了一般考慮到的費用問題,還有如果是在火車或長途客車上,流量一般不太穩定。”

L:“還有盜版比較多,實體盜版書都比較便宜,同樣的價格我會先買電子書。”

張韜:“再有就是很多電子書刊在看之前都要下載閲讀器,比如像京東,有一次我本來想體驗一下它的電子書刊,但是閲讀器的大小和我想象中不符,我便放棄了。”

L:“關於安裝包,像某些電子書做成了一個個的APP也是極差的體驗,用户並不希望有繁瑣的安裝過程和凌亂的桌面圖標。”

張韜:“對,這都是體驗上非常明顯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很好規避,我相信一般的移動閲讀客户端都能規避這些問題,所以做這件事的形式很重要。比如,他需要專注於某個領域,你剛才説的內容太多,只會增加運營者的負擔,而專注某個領域的話則不同。我用教育類做例子,我的同學有曾經準備考研的,他們必定需要買一些參考書,那麼就需要上網查什麼參考書知識點全面、押題準,查詢到的結果往往是一些論壇上的內容,但是他們不喜歡,因為論壇上的內容大多數是個人想法,不具備權威性。而且論壇內容看着比較凌亂,不適用於有目的性的搜索。”

L:“呵呵,這種產品只適合打發時間的時候用用。”

張韜:“如果你專注於某領域的電子書刊,那麼久而久之你就具備權威性,比如你想看玄幻網絡小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起點。具備了這種權威性之後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L:“比如呢?”

張韜:“比如公開課,或者針對圖書內容的視頻教程支持。我在上學的時候,特別想多看看斯坦福大學IT相關的公開課,但是網速問題和語言問題導致我只能接觸到一點點。”

L:“我還想到一個書評,專家書評而非讀者書評,書評內容幫助用户更容易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教程。”

張韜:“這個‘適合自己的教程’是對的,曾經有人問我想深入學習設計模式什麼書比較好,我回答他任何書都行。作者能出書,就説明在這一領域比我們讀者懂得更多,那麼所謂好壞其實都是適不適合現在的自己而已。”

L:“可是像公開課這種東西,已經屬於視頻了,還能叫電子‘書’刊嗎?”

張韜:“既然已經在書刊前加上‘電子’的前綴了,我們就別拘泥於形式了,做的本身就是非傳統的東西。“其實專注性這種東西有成功的先例,比如豆瓣,無論從內容還是網站風格,都充滿了小資情調,其幾乎就是小資的代名詞。可以説豆瓣的優點就是非常專注,它現在有個豆瓣閲讀,可以申請個人作者去投稿,我敢説市面上那些考研的參考書寫的再好、作者再有影響力也不能通過豆瓣的作者申請,因為你內容不夠小資,豆瓣的信息審核人員回去考慮你的東西符不符合豆瓣的整體風格和形象。”

L:“豆瓣的優點確實還是蠻多的。回到剛才説的客户端的話,豆瓣閲讀在web上直接網頁閲讀就可以了,都不需要下載PC的客户端。”張韜:“其實我並不是很看好先做移動客户端。”

L:“是因為市場問題嗎?同類型的產品太多。”

張韜:“嗯,這是一個原因,不過只是不“先”做移動客户端,個人認為應該先做web客户端,市面上的電子書刊也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所以這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市場是早晚都要面對的。你覺得在地鐵裏拿着平板電腦或者手機看書的人,大多數看的都是什麼?”

L:“必然是網絡小説佔多數,還有一些是看新聞吧。”

張韜:“對,這是移動客户端的特性,只適合淺閲讀。還是拿教育類來説,如果要做的專注,深閲讀才是根本需求,而移動客户端不適合。人們在深閲讀的時候需要的是翻書的感覺,一邊看一邊還能用筆做註釋。淺閲讀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你無法在地鐵中找到用手機學離散數學的'人。”

L:“那麼移動客户端不適合做教育類的東西?”

張韜:“那倒不是,只是做的時候需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讓用户的注意力過多集中在手機屏幕上;第二,多增加一些用户和手機之間符合常規的交互。”

L:“這兩點是不是有點衝突?”

張韜:“可能是我表達的有點問題,還是舉個例子,移動客户端做教育類的內容,別讓用户拿着手機‘學’,而是讓用户去做題。比如做模擬試卷、思考題,你可能是盯着屏幕看的,可更多的時候是在思考題的內容,然後你需要用手去點擊一個你認同的選項,向下滑動屏幕去看後面的題。用户做的是移動客户端上傳統的點擊、滑動事件,而不是去彆扭的模仿傳統書籍上填寫、翻頁的事件。”

L:“這是一個交互的時代,做什麼產品都是交互做重要。”

張韜:“同類型的產品拼的就是這個,舉個反例,最早做電子書的漢王書城,如今反而是最差的。”

L:“可是這樣製作成本會上升,加上版權等等,會不會影響定價。”

張韜:“定價是非決定性重要因素,我還是覺得形式更為重要。看京東商城的電子書頻道,一旦有活動的時候,促銷力度往往比同類電商更大,可是書的銷量其實並不比噹噹多。同樣的,雖然如京東和噹噹品類雖多,卻還是不如豆瓣這種專注於特定領域的用户更具價值。假設某個韓國明星有200萬粉絲,李開復有100萬粉絲,兩人發佈同樣的商業資訊類微博一定是李開復的影響力更大,這就是用户在特定領域質量高低的區別。”

L:“他們是否可以嘗試做一些特殊的設備,比如閲讀器,Kindle Fire那種。”

張韜:“閲讀器是個好東西,就怕是在國內行不通,除非是有特殊針對性的用户羣體,比如老人、兒童等等。”

L:“那如果書刊按照單本定價,視頻類的定價按照時長?集數?”

張韜:“市面上大部分是按照單本定價的,我覺得這樣給用户的感覺不好。你看,一般人網購的流程,挑東西下訂單收快遞付款。用户覺得花了錢之後是能拿到實物的,是放在手裏的,只不過不是馬上拿到手而已,其它的過程都很符合平時購物的規律。但是我花錢買了電子書,哪怕比平時花的錢要少,我也會覺得很怪異它在電腦裏,我拿不出來。所以電子書的買賣實際是服務的買賣,你賣的不是書,是服務、是內容。所以最佳的付費方式是包月。”

L:“單本付費得到實物,包月付費得到服務。很符合國人的消費習慣。”

張韜:“對,就想一些網遊不就是這樣嗎,你買點卡了,但是沒得到實物,只得到了服務。可能會有很多人喜歡這種方式他們認為這樣的收費機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督促自己多花時間看書,看得越多,錢花的就越值得。像是起點肯定不能這麼做,它做的是淺閲讀,消費者閲讀速度太快,不賺錢。但是深閲讀可以,同一本書,消費者閲讀花的時間越長,説明他從書中得到的東西越多,思考也越多。”

L:“有點像誘餌效應。”

張韜:“要這麼説也可以,只不過我們的目的是儘量讓消費者更舒服的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