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食療養生課件

欄目: 職場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7.36K

食療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手段,歷史不少醫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很多中醫古籍中都有詳細記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食療養生課件,歡迎閲讀.

食療養生課件

一、食療養生的誤區

1.藥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藥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們的“效力”不一樣.

食物性質平和,其中含藥性成分少,這樣才可以作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種食品吃幾天就讓人感覺血脂、血壓明顯變化,這種東西能成年累月吃嗎?敢隨便多吃嗎?

事實上,越是“效用”明顯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對待,不能過量,不能吃錯了體質.而米、面、青菜、蘋果這樣的食品人人都能吃,是因為它們性質平和,沒有那麼強的“生理調節”作用.所謂飲食養生改善體質,通常都是長期食用才會明顯見效,而很少是三天兩天就有明顯效果.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和藥性成分的濃縮產品,它改變人體功能的“效力”就會強一些.如果用對了,固然有利於健康,但一旦用錯了,也可能“跑偏”而帶來副作用.比如説,豆腐含大豆異黃酮,男女老少皆宜,但保健品“大豆異黃酮膠囊”就不一樣了,孩子和男人絕對不能隨便吃,即便中老年婦女也不是人人適合的.

藥品則效用更強,改變人體代謝的能力更強,而且它們的意義就在於短期見效.吃一週兩週都不見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吃錯藥、吃錯劑量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經常問我:我的病吃中藥和西藥都治不好,你説説吃什麼食品能治好?這種期待,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普通食物沒有那麼強的效用,除非長期調養,否則根本達不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2.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

很多人熱衷於“食療”的原因,就是因為覺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實,那些所謂“藥食兩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療效果,正是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藥效成分.無論是食物還是藥物,只要其中的藥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這就是毒理學的基本原則:劑量決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時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夠多,其中的藥效成分達到一定水平,就變成了藥物.比如説,每天喝2兩綠豆煮的湯屬於正常食物;但喝3斤綠豆煮的水,就變成了藥物,因為是正常濃度的15倍.

又比如説,煙酸和煙酰胺本來是一種B族維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幾毫克,但如果作為控制血脂的'治療藥物,就是論幾克來吃的,數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幾十倍.這時候它就有明顯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夠多都會導致死亡,更不要説生茄子中還有茄鹼這種毒素,就是土豆發芽時產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後,就和吃發芽土豆一樣危險.所以説,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的説法,並不能夠成立.

3.什麼人都可以用同樣的食療方子

很多自封的專家都喜歡冒充中醫,大談傳統養生和食療.其實,真正的中醫都是要辨別體質之後才下藥的,而且藥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細地調勻寒熱,而絕不可能像“大師”們那樣給所有的人都開一類方子.僅就這一點,已經足以判斷他們不是有資質的中醫.

從西醫營養學角度來説,也是要辨別不同人的生理狀況和營養狀況,按照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來安排食譜.有些人應少吃紅肉,有些人則適宜多吃紅肉.有些人適宜多吃燕麥,有些人則不適宜多吃.如果一個營養師給什麼人都推薦同樣的食譜,那隻能説,他不是個合格的營養師.

4.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癒

按西醫的説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終生無法治癒.這話顯得很客觀,但聽起來不太爽,遠遠不如一個偏方搞定的説法那麼讓人心情愉快.所以,一旦聽説什麼藥能夠根治糖尿病,永遠有人追捧,趕着去上當受騙,儘管內行一聽就知道是騙子的話.

飲食的事情也一樣.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吃出來的,也的確可以用飲食的方法令其明顯改善,不過這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些吃出來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無例外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長期營養失調的結果,怎麼可能指望用一種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要想解決問題,當然是要全面改變飲食習慣,平衡營養,增加運動,調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堅持健康生活,這些“吃出來的病”自然會逐步改善.

問題是,如今人們的心態都很浮躁,總是夢想一種食物把什麼都搞定.“大師”説了,只要吃了生茄子,天天吃幾個豬蹄子也沒問題.這話多順耳多令人興奮啊!相比之下,營養專家説,要控制油脂,控制肉類,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豆類———這些話顯然聽起來缺乏吸引力.

看看那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減肥產品,只要説“不需要節食也不需要運動”,肯定會大受歡迎.但是,不管住嘴,也不邁開腿,減肥的成果能堅持嗎?一輩子吃減肥藥可能嗎?這些簡單道理,在商家富有誘惑力的忽悠之下,就被消費者完全忽略了.

二、如何食療養生

1.鴨蛋補夏

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鹹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2.蓮子養心

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3.章魚補血

章魚有補血益氣、治癰疽腫毒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並還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黃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4.草莓解毒

夏季是盛產草莓的季節.食用草莓能促進人體細胞的形成,維持牙齒、骨、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進傷口癒合,增強人體抵抗力,並且還有解毒作用.草莓含有多種有機酸、果酸和果膠類物質,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和有害重金屬.

5.萵苣通氣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可治療便祕,是貧血患者的最佳食料.推薦魚腥草拌萵苣.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祛痰的功效.

6.草菇抗癌

草菇蛋白質中,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齊全、含量高,佔氨基酸總量的38.2%,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特別是對消化道腫瘤有輔助治療作用,能加強肝腎的活力.

7.豌豆清腸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順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8.茄子抗老

夏季對人體的損耗大,茄子中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夠延緩人體衰老.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

三、食療養生源遠流長

在中醫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眾醫家積累了很多的食療養生經驗.金元四大醫家之一的張從正,一生善長祛邪,他主張人身氣血以流通為貴,主張藥補不如食補,強調“治病當用藥攻,養生當用食補”.

孟詵的《食療本草》、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朱??摹毒然謀靜蕁分校?級允沉蒲??興?竊?此外,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專列“食治篇”,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高?鐗摹蹲襠?思恪罰?技鍬加幸┥攀沉頻吶浞?

中醫對食物的認識和藥物一樣,都講究性味歸經:四性有寒、熱、温、涼的不同,五味有酸、苦、甘、辛、鹹的區別.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的“五入”理論.

中醫的食療是以食物的性味組合來調整人體的不同狀態,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其原則就是“辨證施食”,即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身體情況,選用適合自己的飲食.中醫食療的基本法則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因此,服用哪些食物對健康有益,是要經過一個辨識過程.

四、藥膳不可盲目食用

我們都知道,藥物與食物都有一定的共性,古人用陰陽五行理論來闡述藥物與食物的特性與作用,因此可以認為在中醫的理論中,對食物的認知也與中藥的認知是一致的.《食療本草》就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專門介紹食物的功效與應用的著作.正是以上種種,讓人意識到,藥食非兒戲,對於食物同樣需要注意適當選擇與適度應用問題.

民間有一句話,叫作“是藥三分毒”,也就是説,藥物是不能隨便服用的,如果不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服用,不僅不會對健康有益,反而有害.即説藥物在應用不適當的時候,會對人體的健康不利,這就是中藥的“毒”.並非每一味中藥只要使用就一定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它更多的是強調藥物對人體整體狀態的不對應性.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説,“是食三分毒”呢?我們都知道,食物是無毒的,但並不等於無害,比如每個人的食量是不同的,過量飲食就會導致人體的不適,或者説不適當的飲食是很多種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這已經是醫生與廣大羣眾的共識.

中醫專家舉了這樣一些例子:白糖和紅糖,雖同屬糖類,但寒熱屬性不同,白糖性涼而紅糖性温,故婦女痛經時服用薑糖水時要用紅糖,而如果上火喉嚨痛時,可以用綠茶加冰糖飲用.

梨和橘子都屬於水果,梨屬於寒性,體質偏寒的人就不宜多吃,吃多了以後,往往出現大便溏瀉等不適症狀,而容易上火的人,又不宜吃過多的橘子,當吃了過多的橘子後,又容易口舌生瘡.再如一個已經上火的人,天天吃辣椒,幾天以後其上火現象就加重,辣椒屬於食物調料的一種,但對於某些體質的人就不宜多吃,多吃也有副作用,這正是中醫所説的“毒”,也正是藥膳不可盲目食用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