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欄目: 職場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8.05K

中學階段是中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學生面臨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劇變化,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歡迎參考借鑑。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一、什麼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我們平常説的沒有疾病的發生;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係協調,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實保持統一,並能促使人體內、外環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並由此不斷地發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

二、心理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標準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瞭解自己,並能恰當地估價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4、不脱離周圍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地宣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三、擺脱憂鬱情緒的方法:

1、 不要為自己尋找藉口;

2、 再給自己一點愛;

3、 分散你的注意力;

4、 改變你的行為;

5、 走出憂鬱,創建“三人空間”;

6、 瞭解自己的極限

7、 尋找心靈的綠洲----讓身心安寧的放鬆術和冥想術;

8、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 計劃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應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訴説自己的煩惱;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寬容、自嘲及“愉快療法”;

12、把複雜問題分解成簡單的問題;

13、傾盡全力完成一件事;

14、運動是自救的基礎

四、中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 自覺學習心理知識,尋求心理健康的良藥 2、 對自己不過分苛求,確立目標適中,養成“平常心態” 3、 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避免失望感

4、 不盲目的處處與其他同學競爭,避免過度緊張 5、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社會交往 6、 加強意志鍛鍊,保持樂觀的“正性情緒”

五、 中學生應該學習一點心理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鋭、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鬆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瞭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鍊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瞭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所幫助。因為在瞭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瞭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學生的現在也為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六、保持心理健康,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説:“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説,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為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説,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在不少中學生存在着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鬱、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係不良等。那麼,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為困難,因為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 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為是固定 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並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 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