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培養孩子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1

聽完專注力培養這一課,讓我不免和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這一課聯繫起來。一個擁有良好專注的人,他一定是非常自律,能夠嚴格管理好自己時間的人。現在是多媒體的時代,一個人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人,總會被QQ,微信,以及各種網絡媒體將時間分割的支離破碎,大大降低做事的效率。聽完這課後,結合華哲的情況,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1、以前也一直知道專注力對一個孩子的學習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一年級的時候,我也犯了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我在旁邊,一看到他有錯誤的地方就急着去糾正他,簡直就像一個監工,所以孩子的專注力一次又一次的被我破壞。後來學習了家庭教育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在做多麼愚蠢的事情啊。現在只要孩子做作業,如果我在旁邊,我們都會相互約定,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不相互的打擾,如果有問題也等到這一項作業全部完成後再向媽媽請教。所有,從二年級到三年級,華哲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現在放學基本都能自己獨立的去完成作業。記得二年級的時候我還非常焦慮地向韓老師請教過,華哲回家不肯做作業我該怎麼辦呢?

2、和所有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華哲非常的喜歡玩拼裝,所以暑假的時候我專門利用拼裝提高華哲專注力的持續時間。例如那時候我們在拼一個日本的機器人,大大小小零件上千個,當時我拿到的時候也有點發愁,這麼多他能有耐心拼好嗎?因為這個禮物是華哲舅舅去日本旅遊的時候給他帶回來的,所以可能他也倍感珍惜。開始的時候我和華哲説:"怎麼樣,想挑戰嗎?"兒子看看模型,心裏也沒有底説:"我試試吧。"我説:"説吧,需要我提供怎麼樣的幫助呢?"兒子想了想説:"老媽,你就在我旁邊,我拼不下去的時候問你。"我舉起手和兒子擊掌,説:"沒問題啊。"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當中,兒子沉迷於他的模型中。有一次,他自己一個人在家拼裝,有一個部件,拼到最後怎麼也裝不上去,兒子就哭着打電話給我,語氣中帶着煩躁,我笑笑和他説:"去吧,先去吃根棒冰降降火,像個火爆辣椒似的。"聽到這裏,兒子轉怒為笑了。後來我想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妨輕鬆一點轉移話題,如果那個時候我去教他方法糾正,可能他是聽不進去的,讓他暫時的忘記也是為了後面能夠更加專注的去投入。那天晚飯後,我校對圖紙把他的問題找了出來,然後對他前面完成的成績進行了大大的鼓勵,裏外三層的模型,拼裝確實是有難度的,我還邀請爺爺奶奶來欣賞他的成果,後面他又很有信心的拼裝下去。在完成了整個拼裝以後,我們把照片發給了他舅舅,他舅舅也對他大大的讚賞。現在一些自創的拼裝,華哲一個人可以拼的很入迷。

3、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專注力。以前我對孩子的電腦遊戲是禁止的,可是暑假的時候他去他同學家玩,對電腦遊戲的那種渴望,讓我意識到這種禁止的方法以後可能會出大問題。所以,後來我和華哲商量,我們怎麼合理的來制定玩電腦遊戲規則,什麼時候玩,一次玩多少時間。華哲説,作業少的話吃飯前完成家庭作業,作業多的話,7點半前完成全部作業,就可以玩半小時遊戲。現在三年級放學時間比二年級要晚,作業量要大,但是整個這一月來説,我覺得他學得比二年級輕鬆了很多,晚上經常能和我去散散步,邀請我和他一起玩玩小遊戲。

擁有良好專注的人,可以説是收益一生的,以前我也有網上搜尋一些方法在做,但是終究是目的性太明確,被孩子識破了以後,就缺少了趣味,變成一種枯燥的練習,所以很難持續下去,以後還是需要潤物細無聲,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多注重方式方法。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2

口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傳播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國小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小階段是一個人發展語言的黃金時期,一年級更是學生系統學習規範化語言的開始。儘快讓每個孩子動起來,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是我們一年級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親近孩子,讓孩子們敢於説

我們常説“童言無忌”,的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們通常想到什麼就説什麼。但是,由於受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孩子膽小、害羞,沒有當眾大膽、清楚表達的習慣,而且有些孩子從小用方言説話,給學習規範語言造成了障礙。因此,教師應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親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養和訓練學生敢於表達放在首位。

1.多一分賞識。

賞識是一種愛。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並且真誠地讚揚孩子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力量。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發言,我都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就是説得不好的,我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孩子在學齡前期孕育的積極性。“你的聲音真響亮!”“你還會用這個詞,真不簡單啊!”“你一下子能説這麼多,太了不起了!”“你説起話來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這些話都是我常掛在嘴邊的,紅星、小書籤、卡通圖片等小禮物更是我時常獎勵給孩子們的。説得特別好的小朋友還會在眾多羨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師奇特的獎勵──當一天班長、讓老師抱一抱、捏捏老師的鼻子等,並請他到講台前説給大家聽,稱他為“説話小能手”。教師的賞識激發了孩子説話的積極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賞識的雨露下也會變得鮮活起來,產生強烈的幸福體驗。漸漸的,他們的膽子大了,説話的興趣濃了,覺得和同學、老師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講台成了孩子們嚮往的舞台。

2.多一些童趣。

孩子和成人並不擁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異於成人的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視角。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擁有活潑的童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也只有變成孩子才能將語言童化、趣化,才能貼近孩子的.生活,易於為他們接受。實踐證明,採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孩子們説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下樓梯時,我對孩子們説:“讓我們都來學做小花貓,走路靜悄悄。”對於動作緩慢的孩子,教師則會幽默地説:“你想成為蝸牛王國的小公民嗎?這可不成啊!”有的小朋友寫字姿勢不正確,教師富有童趣的語言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老師聽見你的背在説,我本來多挺,多帥啊!可是現在卻像一張彎弓似的,真難受!我多麼希望能變得像小松樹一樣挺拔啊!”孩子聽了後,不僅非常樂意改正,而且以後也會用這麼有趣的言語和小朋友説話。兒童化的語言為孩子們創設了一種寬鬆愉悦的環境,使孩子生活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

3.多一點溝通。

剛上學的孩子,只要適應了學習環境,每個人都是活潑可愛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兒,你就會聽到講不完的話。所以,課間十分鐘我常常坐在孩子們中間,選一些他們喜歡、熟悉的話題聽他們講。比如《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我最愛看的動畫片》等。一説起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們的興奮點,他們眉飛色舞,喜形於色。有的一邊講着爸爸的樣子,一邊指手畫腳地表演;有的一邊説着自己的好朋友,一邊笑得合不攏嘴;有的孩子一邊講着自己愛吃的葡萄、草莓,一邊使勁地咽口水;説到自己最愛看的動畫片更是爭先恐後、手舞足蹈,一點緊張勁兒也沒有。孩子們快樂地表達着,精彩的言語不斷噴湧,調皮可愛的皮卡丘、聰明伶俐的大頭兒子……在交流中,教師也擁有了一雙“兒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違的純真,獲得了心與心的溝通。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3

我是五年級二班雷xx的媽媽,和天下所有的媽媽一樣,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優秀一點。這次我與各位家長交流一下培養自己孩子的幾點體會。

我是從事個體工作的,由於工作性質不同,不能像許多家長一樣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學習、聊天……更不能像其他的家長,每日通過孩子的言行更多的瞭解孩子的在校學習情況,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像我這樣一個知識不甚淵博的母親,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裏要傳授給孩子很多,我是力不從心。所以我儘可能教他怎樣做人,讓孩子有更高尚的情操,有一顆愛心。因為我知道,只有先成人,才會後成才:只有富有愛心的人,才會富有同情心,才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去愛父母,去愛她周圍所有的人。

雷博涵開始懂事的時候,我就開始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儘量鼓勵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其獨立自主能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鍛鍊,雷博涵的自理能力更強了。看到他各方面明顯的變化,問我由衷的'感到高興。此外,作為父母,我認為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改該做些什麼,同時更需要我們嚴於律己,言傳身教。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平時要經常和孩子談心。

最好能在一段時期內給孩子一個公正的點評,千萬不能用“好孩子”“壞孩子”這樣的字詞來妄加評説,更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這樣會很傷孩子們的自尊心。

二、和孩子一起學習。

我們在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應該學點什麼。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每次開始以後和孩子一起打開試卷,分析每一道錯題,總結失敗的經驗,讓下次考試不犯同樣錯誤。這樣就能和孩子有共同的的語言,成為真正朋友式的家長。

三、發現錯誤及時指出。

因為處在成長時期的孩子,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強。假如他犯了錯誤,不及時指出來,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到最後就會成為習慣,那時候要改已經來不及了。只有及時指出來,並讓孩子知道錯誤的後果,及時幫助她改掉,一針及時勝九針,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養學習興趣:

提高孩子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保持好學精神。比如雷博涵學數學:他做完數學題後,告訴他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讓他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他能説出有關數學方面的應用,就要及時表揚他,使他越學越有勁,越學越有興趣。

語文也不例外,初期先給他多講故事,講有趣的、上過當的、吃過虧的故事和笑話,培養孩子對學好語文重要性的認知。然後要他多看書,叫他經常給大家講故事,以提高閲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道德品質和心理諮詢素質培養:

雷博涵身上有很多缺點,當他犯了錯,我情急的時候控制不了就動手打他,但是回頭想想還是不應該經常這樣對孩子,有問題要和他講道理應該批評教育。批評是幫助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對錯;批評還能鍛鍊孩子的心理諮詢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諮詢素質。但是經常打罵是不對的,相反對於孩子的進步,比如考好了要表揚、激勵他上進學習的信心。

六、勤勞、愛整潔的好習慣的培養:

好習慣的養成是潛移默化的,重在平時多注意培養。我們家平時大家都愛勞動,家裏整潔,這就給他做了一個模範啟示。孩子玩耍、睡覺、學習的地方,有時亂糟糟的,我們就會及時向他提出,叫他及時整理好。現在東西不會亂放,一看整潔多了,使孩子基本上養成了勤勞、愛整潔的好習慣。

之前的教育雷博涵取得了“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小提琴五級證書等。

所以我在以後的幾年裏對雷博涵的培養總結了十個字。認真、自覺、細心、堅持、放鬆。

一認真,要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堂課,要認真做老師佈置的作業。要認真複習每一天老師講過的課本知識。

二自覺,每天回到家要有自覺學習的能力,不要在家長的督促下學習。

三細心,考試的時候一定要信心,多看題多檢查,不要能做對題做錯。

四堅持,對學習上的事一定要堅持不要遇到困難就放棄。

五放鬆,學習過後一定要放鬆,看看電視,看看書,做做遊戲,鍛鍊鍛鍊身體,對以後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

有人説過,交流,是最好的溝通。我們和孩子間也應有交流,有溝通。這樣我們才能瞭解孩子內心的香坊區啊,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引導他們健康向上地成長。最近我一改我命令,強迫式的説話方式,遇到事情先徵求孩子意見,待孩子同意後再做盤究。孩子也一改往日逆反的態度,有事也願意和我商量,還經常向我談論班內發生的事。我通過交流了解到孩子內心的想法,以及思想為動態,及時糾正孩子所犯錯誤,及疏導將會有的思想動態,讓一些錯誤思想消失在萌芽狀態。

是啊,最好的溝通是交流,就讓交流成為我們和孩子間共同的橋樑吧!

家庭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學校的教育,老師的培養更是不可忽視的。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老師的辛勤培養是分不開的。老師和學校給了他更多的鍛鍊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參加了學校的很多活動,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對老師的培養與厚愛,我們發自內心地説一聲:謝謝!

最後,祝全體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事業更上一層樓。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4

一、教子智慧:幫助孩子認識“責任心”的重要性

責任心是一個人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着強烈責任感的人會勇敢地承擔起自己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把應該辦的事情辦好;而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則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容易隨波逐流,無所事事。

有一位企業家開車送女兒上學,到了學校門口,女兒卻坐在車裏哭着不下車,央求父親陪着進教室。原來,女兒沒有完成作業,怕老師批評。女兒想的是,爸爸是很有名氣的企業家,看在爸爸的面子上,老師也許就不會批評自己了。這位父親給女兒兩個選擇:一是自己進教室,另一個就是立即回家。他説:“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對的,明天還是要必須去面對。”於是,女兒自己走進了教室。

自己的行為就要自己負責。這個觀念的樹立,對成長中的孩子有重要影響。不要老惦記着家長的社會關係、家庭的資產等可利用的資源,不要依賴家長,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

二、教子智慧:讓孩子勇於承擔自己的過失

允許孩子犯錯誤,但不允許孩子推卸責任,更不應幫助孩子尋找理由逃避責任。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勇於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論孩子有什麼樣的過失,只要他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就要讓他去勇敢地面對,不能讓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決。比如孩子損壞了別的孩子的玩具,家長就應要求孩子自己去幫人修理或照價賠償;孩子一時衝動打傷了人家,家長就應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門道歉,並鼓勵孩子去照顧被打傷的孩子等等。

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他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美國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母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説:“我沒錢賠人家。”父親從口袋裏拿出1250美元遞給他説:“這些錢先借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美國男孩每逢週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並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説:“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三、教子智慧:多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責任心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須在一定情境中通過親身的活動來進行。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就必須讓孩子實際承擔責任,讓孩子在參與中培養責任心。

有一位母親要帶12歲的兒子去遊樂場,出家門的時候,父親囑咐:“兒子,你已經是一個小男子漢了,替爸爸照顧好媽媽,記得把媽媽帶回家呀。”一路上,兒子一直緊緊牽着媽媽的手,還時不時地問媽媽是否口渴。他認為,他的責任就是要把媽媽照顧好,把媽媽平安帶回家。

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反覆的實踐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家長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對家庭、父母、家人承擔一些責任。生活中,家長要敢於給孩子委以“重任”,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別總是認為孩子還很小,做不了,做不好,每一個小的地方,家長都不應放過,更不能懷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創造條件有意識地鍛鍊孩子,讓孩子學着負責任。只有多為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孩子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孩子通過做事就會得到對“責任”的一種寶貴的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識自然得到強化和提高。

四、教子智慧:讓孩子多參與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發育成長的最重要場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發點和歸宿所在。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可以從家庭這塊陣地入手,讓孩子在學習之餘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從而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享受,還必須負有一定的義務和責任。例如:飯前準備餐桌、飯後收拾餐桌、洗碗、倒垃圾、洗自己穿的衣服等。通過這些家務勞動,孩子能體會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是社會的小主人,應該對家庭、社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有一個11歲的小女孩,負責倒垃圾已經6年了。在她5歲時,突然對倒垃圾產生了興趣,一聽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為了保持她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培養她倒垃圾的責任感,對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揚,説她能幹、勤快,還經常當着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稱讚她,引起人們的讚譽。這樣,激發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把這項勞動看成一種責任。

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家裏的客人而是主人,當孩子體會到了他在整個家庭裏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他確實是被整個家庭所需要的時候,他對家庭的`責任感也會油然而生。

五、教子智慧:做有強烈責任心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宋代思想家張載曾説:“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能不忘。”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終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現的責任感的強弱,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

有一天晚飯後,父親帶着兒子去公園散步,忽然發現前面的地上有一個被丟棄的飲料瓶,強烈的責任心使父親不由自主地撿起來,然後扔進了附近的一個垃圾箱裏。兒子問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父親説,良好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這麼做。聽了父親的話,兒子略有所悟。以後,每當在公共場所見到別人丟棄的廢紙或飲料瓶,他都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內。

可見,家長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説是一面鏡子,父母的責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一個對家庭、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有責任心的孩子。所以説,父母只有在生活中嚴以律己,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響和教育孩子。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5

一、什麼才是真正的教師整本書閲讀?

在學習課程的時候,當聽到吳教授總結整本書閲讀課程實施情況,提到了五類不同的閲讀狀況時,我還特別慶幸,覺得自己似乎已經到了第五層次”師生共同讀完一本書,組織閲讀交流會”,可是仔細一想,我將自己讀過一兩次的書帶給學生,上一次導讀課,然後上一次讀後交流課,我就是一個真正的閲讀者嗎?是一名合格的閲讀者嗎?我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是不是變得更愛讀書了,更會讀書了,我想,我現在所做到的應該只是讓學生更愛讀書,而在更會讀書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本書,如果做教師的也只是匆匆的讀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書的課程,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於心急,這樣上出來的'課也只能是流於形式,止步於嘗試,並不能稱之為專業。想到這裏,我就覺得甚是幸運,因為在我迷茫的時候,遇到了親近母語這麼好的課程。讀起來,學起來,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閲讀者。

二、如何恰當地選擇整本書讀後交流的主題?

吳老師在課程的理論部分詳細地介紹了一本書確定交流主題的過程,任何一本書,最後我們歸納出的主題有很多種,有的主題是甚至非常宏大,這些主題如何落實到課堂中,如何和兒童鏈接起來,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進行討論,我覺得整本書閲讀中這是最難的一步。

以我本學期在自己班級嘗試閲讀《夏洛的網》為例,因為這本書我自己看過好幾次,非常喜歡,所以把它定為了我們上學期的共讀書,在讀後交流課上,我選擇了三個主題:

1、威爾伯為什麼獲救?

2、在夏洛眼中,友誼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3、你認為友誼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討論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們興趣濃厚,暢所欲言,甚至討論出了威爾伯之所以獲救,也是因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後到了第二、三個問題時,學生明顯就積極性不高了,後來課後我自己進行了反思,才發現,確實“友誼”“生命”這些話題都太過於宏大,三年級的孩子其實不太樂於討論這樣抽象的問題。所以,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討論的話題上,沒有鏈接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畫抽象為具體。

三、不斷嘗試,才會柳暗花明

深知整本書的閲讀對孩子們的益處,所以即使開始得晚一點,做得暫時不夠好,我還是不遺餘力的在班級進行着嘗試,帶着對整本書閲讀課程的學習收穫,加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經驗,我相信,班級的閲讀課程一定會走上正軌。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6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是看閒書,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習;作為教師為了片面提高學生的成績,對可能考到的知識點進行機械重複的練習,不重視學生的課外閲讀的指導;當然有的'家長、教師也認識到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負擔下沒有時間去讀書。因些要改變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必須先更新觀念。家長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閲讀的重要性,並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以提高課外閲讀的效率。

所以,首先我和家長達成共識,讀書倡議書、好書推薦、圖書管理員、借書證、圖書公約,得到家長的支持後,我開始着手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存入書架中,組織學生借閲,增加學生的閲讀量。有書讀,還要有好的讀書方法。“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國小生課外閲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無論從提高讀書效率,還是從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特點來看,都必須重視課外閲讀方法的指導。如果能使學生“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食物上一樣。”那麼,課外閲讀指導就成功了。因此,我根據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採用背誦大王: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評選,並授予稱號、閲讀標兵、手抄報:辦有關讀書方面的內容,一月一次,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其次就是這學期我們教授了孩子《新華字典》的查閲方法,所以我鼓勵孩子在閲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查閲《新華字典》幫助我們更好的閲讀,最後我讓孩子們在閲讀中摘抄好詞好句,積累豐富自身詞彙量,現在一部分孩子們在寫話中能運用自如。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積累運用是語文學習之核。好文章看得多背誦得多,暢達的造句、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原一部分。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7

又到一年一度訂報刊雜誌的時間了。一天,學校報刊雜誌管理員説:這些年咋們學校花了不少的錢徵訂報刊雜誌,可説實話,來閲讀或借閲的人並不多,所訂書報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教學任務繁重、安排欠合理、服務不到位、電子閲讀衝擊等因素外,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師生閲讀習慣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閲讀沒有真正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狀態,這與學校作為精神文化的孵化器和傳承地功能極不相稱,這種狀態必須改變。

那麼如何培養師生閲讀習慣,讓閲讀點亮師生心燈呢?

世紀老人冰心曾説:“我對讀書奉行九個字,即: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冰心先生的這番話言簡意賅,立意深遠,值得尋味。

先看看“讀書好”。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其中的道理人人皆知,沒有人會懷疑它的正確性。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視閲讀呢?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法國人均年閲讀量約為8。4本,日本8。4—8。5本,美國8。7本,韓國約為11本,全世界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而我國18—70週歲國民年人均紙質圖書的閲讀量約為4。39本。由此可見,中國人成人的閲讀量是很少的。人人都知道讀書好,卻沒有以身作則自覺讀書。許多事情,你要去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否則,你就沒有説服力,會顯得很蒼白。讀書是一件自得其樂、回味無窮的事兒,讀書時,帶着自己的人生經歷去和作者做一次超越時空的交流,常常會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擴大視野,增強人的能力,豐富人的情感,磨鍊人的意志,提高人的閲歷。閲讀,可以把生活讀成詩,把人生讀成散文。作為教師,我們更要做一個博覽羣書的人,要像蜜蜂一樣,博採眾家之長,方能釀出甘甜之蜜。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我們在讀名著的時候,也有這樣一種感覺。比如讀夏洛特?勃良特的.《簡愛》,我們可以從中深刻感受到簡愛的那種善良、質樸、堅韌。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再説説“好讀書”。在學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真心讀書,不能葉公好龍。曾經有個老師對我説:“我也知道讀書好,可我就是靜不下心來讀書啊。”於是,我就向他推薦了一本能讓他讀了能靜下來的書,就是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請讀一下這段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男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本書很薄,通篇的文字細膩、安靜,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讀這樣的書,會讓匆匆的腳步慢下來,浮躁的心靜下來,感受到做母親的温情與温馨,那一份從容與安靜,是幸福的回味。有的人認為讀書是很苦的事,需要毅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自古就有“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的典範,其實,讀書和學習是兩回事,學習有時候是為了謀生,而讀書更多的是謀心。就好比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行色匆匆,是趕路;有的人悠然自得,是散步。同樣是喝茶,有的人是為了解渴,有的人是品茶。讀書就是閒庭信步、讀書就是品茗聞香。

最後是“讀好書”。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讀什麼書很重要。據説馬雲因為當年在金華火車站撿了一本書,讀了以後他的人生從此改變。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讀工作所需的專業書籍以外,需要多補充讀一些文史哲方面的書。為什麼要讀文史哲?龍應台有個很好的比喻,她説:“文學,是白楊樹的湖中倒影;哲學,是迷宮中望見星空;史學,是沙漠玫瑰的開放。”我們既要讀中國古代經典,又要讀中外名著小説。中國古代經典包括經史子集、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諸子百家,讀孔得仁,讀孟得義,讀老得智,讀莊得慧,讀墨得力行,讀韓得冷眼,讀苟得自強不息。詩莊詞媚,唐詩歎清風漸起,宋詞惜黃花雨下,唐詩宋詞的世界風光綺麗!作為中國人,一定要讀一讀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你看,《紅樓夢》是一部世情小説,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自它問世以來,就有“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的説法;《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説,許多成語典故流傳至今,它特別適合朗讀,比如關羽出場那一段:“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讀來朗朗上口,像説書一樣;《水滸傳》是一部英雄傳奇,金聖歎評它為第五才子書;《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説。此外,老師們還要讀一讀《麥田裏的守望者》,它會告訴你,每個孩子心裏都住着一個好孩子;女人們要讀一讀《簡愛》,做一個自立自強、自信自愛、有尊嚴的女人;還可以讀一讀餘秋雨的文章,感受一下華美的文字、浩蕩的底氣;讀易中天的書,你會知道,晦澀的典籍竟也可以解讀得如此活潑、這般俏皮。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可以點亮心燈。心明瞭,眼睛就亮了,你的有些看法就會發生改變。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8

聽主題課講座,結合我的家庭生活規律總結如下,我自己睡眠生物鍾已經形成,晚上最遲十點半睡早上六點半醒。起來後做家務,並想一想今天要做的事情,以及當天的菜譜和需要買的食材,做到心中有計劃。中午下班邊做事邊聽學習講座,基本上每天必聽一次。總結自己的生活還比較有規律,主要任務結合生活引導孩子做事也要有規律,從三個方面引導孩子。

一、物品的整理與定位。

五歲起就教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學會分類擺放,衣服、鞋子、圖書、玩具、學習用品分別有固定的地方。同時強調玩過的玩具用過的'東西,及時歸位,目前玩過的玩具玩完就走人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仍需提醒,我也在剋制自己不去代勞。

教孩子在幼兒園中,下了課學會先收拾好自己桌面上的物品再離開座位,防止文具滑落地面而丟失,這樣管理好了自己的文具,避免了丟失。

關於家庭作業,當天要寫的作業本放在書包的最外層,上課用的書本放裏大層裏,回家寫作業時便於回憶起當天的作業。這學期基本脱離了老師在QQ羣裏發作業,家長收到後再告知孩子,翹寶已經能牢記自己當天的任務。並且養成習慣,放學第一件事先寫作業,每天作業完成後都要整理自己的書包,削好第二天上學要用的幾支鉛筆,或是需要帶的物品,然後書包放到門口架子上,第二天早上背上就可走。

二、時間意識培養第一步養成戴錶的習慣。

上週就翹寶不願意戴錶的錄音,和翹寶一起聽,她能理解老師是在向我解答問題,無須我過多的解釋,孩子明白老師講解戴錶的好處,對戴錶不再有牴觸情緒。目前已經堅持一週,早上起來就戴上到學校後摘下,路上意識的問孩子看看時間我們幾點出門看到學校需要幾分鐘,放學時就給她戴上表,約好在幼兒園玩十五分鐘後回家,時間到後提醒她。

給孩子戴錶的時候,一旁的家長在一邊看到會問我“戴錶幹啥,為什麼非要戴錶,給孩子管那麼嚴幹什麼”我就笑笑説在培養孩子自己看時間呢,同時慶幸能接觸到家庭教育學習的優勢所在了。

回家後就結合這事和孩子聊,引導孩子發現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幾個戴手錶的:

“有啊,班裏xxx有”。

“那他戴錶會看時間嗎,還是戴錶只是為了好看好玩”答“不知道”

“你覺得為什麼要戴錶”,”答“可以看時間啊”。

“那為什麼要戴錶呢”,答“為防止我做事用的時間太長了”。

我説“媽媽並不是為了逼你每天戴錶,是因為媽媽現在在跟着韓老師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才懂得這些,正好你快要上國小了,正是培養時間意識的好時機呢。”

三、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翹寶在學前課上也接觸過總結規律的學習,如多種顏色、圖形、圖案等找規律填補空缺,利用邏輯狗學習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孩子對規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四、教孩子做事之前定計劃。

這一方面對孩子來説可能還不現實,先做好自己樹立好榜樣,和孩子一起出門前都會和孩子提前告知整體計劃,或是去超市購物前,在家列好清單,有時候也會根據孩子感興趣的動手操作的事情,引導她應該怎麼做,先説出來每一個操作步驟,再去動手。

五、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生活中我也經常有丟三落四的現象發生,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會坦承自己的錯誤做自我檢討,並就自己犯的錯向孩子做負面例子,引導孩子做事一定要用心,並有計劃有條理。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9

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每位家長都感慨萬千。我也不例外,多年來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使我感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以老師和家長這一雙重身份和大家交流一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個人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愛孩子

當老師要愛學生,作父母要愛子女。也許你會説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説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再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他説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着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

三、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激烈競爭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説:“你太棒了,真聰明,這麼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美滋滋的',總是主動思考問題,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假期裏我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兒,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善於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樂學。現在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像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願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精力、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希望父母們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捕捉孩子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後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温加油,讓它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最佳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説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説掌握在執政者手裏,不如説掌握在父母手裏”。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讓我們家長與老師、與學校共同合作,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來。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10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的確,禮貌習慣好,思想品質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就能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幼兒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內容由少到多,逐漸定型;因此良好的習慣應從小培養。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筆者認為:

一、適當為孩子確立規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確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二至三歲時,家長就應該給他立下規矩,諸如玩完玩具必須放回原處,否則就沒收玩具。大一點兒的孩子給他制訂每天大致的作息時間,明確勞逸和做事的要求,讓他意識到每一種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秩序和準則,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可肆意違背。孩子到了四五歲時,就要對學習時間也有所規定,以利於孩子形成按時學習的習慣。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是非界限。家長應該加以引導,像明顯傷害他人自身及環境的行為應予以制止。我們可稱之為“紅燈行為”,告訴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有的是完全可以做並且應該做的,如有利於孩子獨立性發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為應該得到及時鼓勵、支持,我們稱之為“綠燈行為”。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長要依據孩子的實際採用適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習慣,要注意講求方法和實效。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家長可採取轉移目標,讓孩子選擇、給孩子一個台階下等方法。做為家長要多運用正面激勵的方法,例如,要孩子養成物歸原主的習慣,首先家長要創設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如果孩子把積木攤了一地,家長説:“乖孩子,快幫媽媽收拾一下積木,要吃飯了。”這句話對於孩子的暗示是:收積木是媽媽的.事,我做不做無所謂,這樣孩子就不可能形成應該自己收拾玩具的規則意識。

再如,當發現孩子亂放書時,可用遊戲的口吻説:“書寶寶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兒?你會把它送回去嗎?”當孩子把書放回原處後,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鼓勵他以後重複這樣良好的行為。對於大的孩子,家長可以對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並進行檢查。如在孩子起牀以及做家務勞動等方面,有意識地提高要求,養成他在一定的時間內認真做好一件事的習慣,同時還可以給孩子一方屬於他的空間,放手讓他按自己的意願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三、把愛和嚴結合起來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還需要家長具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規矩後就要督促孩子堅持去做,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形成一個好的習慣。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單兒,是家長的掌上明珠。例如,張偉長得非常討人喜歡,他走路時不小心被椅子絆了一跤,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頓不可。叔叔吃了他的蘋果,他要叔叔吐出來補好還他。這些幼稚的想法和舉動常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在這種縱容的環境中長大,他上學時會在課堂上走來走去,高聲大叫,會為某件小事與同學打得不可開交。

父母總想“樹大自然直”,孩子還小,人又機靈,大起來會懂事的。但他的舉動讓老師大傷腦筋,作業本忘了帶、上課了,他才想到要上廁所,一會兒把同學的鉛筆弄壞,一會兒又左顧右盼。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打罵導致張偉同學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會產生“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的想法。現在許多家長像張偉父母那樣只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卻忽視了良好習慣的培養。不少家長知道該怎樣要求,但做起來卻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説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退讓;説好了不再買昂貴的電動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鬧,家長就心軟,最終“敗下陣來”,以妥協告終。孩子嚐到了哭鬧的甜頭,就會以此為武器要挾家長,慢慢地就形成了無理取鬧的不良習慣。因此,家長要學會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理智地愛孩子,把愛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對孩子的執拗、哭鬧可採取“冷處理”的辦法,暫時置之不理,孩子若發現哭鬧不再起作用時,自然會自己找個台階下——玩別的了。

四、統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特別需要家長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調查表明,家長撫養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權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結果非常令人吃驚,在“權威型”的家裏,家長要為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孩子可以選擇的很少,而且必須遵守家規。在“民主型”的家裏,家庭生活中處處體現着公平,會考慮到每個家庭成員的感受,有許多選擇,並且很注重相互間的合作。對於那些被家長“放任”的孩子,他們可以相信任何他們願意相信的東西,他們做事也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來。自由放任狀態下成長的孩子很難和別人合作並良好相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説容易,是因為習慣的培養可以進行隨機教育;説艱難,是因為養成一個好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個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動作,發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習慣動作,本身就是個反反覆覆的過程。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11

曾幾何時,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往往帶有偏激的育人觀,把我們視為私有財產,不顧及我們的情感,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於我們。

所以當我成為爸爸的那一刻起,我發誓,我要做一個作風民主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事情上,妻子的意見是和我一致的,那就是不干涉,讓她自由的成長。當我的女兒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她能很快的背熟唐詩,能踴躍的舉手發言,也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自己快樂的事情。能認真的完成手工作業。事情似乎一直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她那時愛睡懶覺,反正幼兒園的'到校時間也不是很早,我的工作時間也很自由,我和她媽媽的觀念就是,孩子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保證睡眠,讓她睡到自然醒。

等上了一年級,事情似乎一下子全變樣了。我的女兒總是不能及時寫完作業,我成了為數不多的幾位在校門口等待的家長。有時候,在我“翹首以盼”的一個多小時後,她才“姍姍來遲”(也太難為老師了,陪她那麼久,等她把作業寫完)。

“着急”兩個字,不在她的“字典”裏。她總是“雲淡風輕”,“不急不慢”。

而且她做作業的時候,“附加動作”太多,喝水,找橡皮,時不時來彙報一下她已經寫好幾題了。

潛移默化很重要,要不然也沒有“孟母三遷”了,問題還是出在我身上,為此我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再刻意在她休息前加班把工作做完,星期天她寫作業,我工作。我們把工作和學習細分成幾個小階段,我們比賽,看誰先完成。經過一年的努力,她的寫字速度終於能趕上大部分同學了。

等到二年級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她成了一個“大馬虎”,一道簡單的數學計算,她能嘴上報出來的答案和書寫的答案不一致。她的成績忽上忽下。每次她都苦着個臉説“我是看錯了”,“我是不小心漏掉的”……

孩子還小,心智還不成熟,你和她講大道理也沒用,不該錯的時候還是錯,不該馬虎的地方還是馬虎。為了改掉這個毛病,只能讓她學會觀察,從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細微的事情上,慢慢的改掉馬虎的習慣。讓她觀察哪條小魚吃得多,它吃了幾顆魚食。這朵小花有幾片花瓣。這片新葉子是什麼時候冒出來的。慢慢的她的馬虎越來越少了。

現在三年級了,突然她又像回到了一年級的“時光”。她又來不及寫作業,來不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練習。在和老師溝通後,得知她延時服務的時間基本在玩,作業留到晚上回家寫。老師也特意觀察了一下她們哪幾個人愛講話,把她們調動了一下座位。我和她媽媽商量了一下,特意安排她在每週的週五晚上把作業寫完,週末帶她出去痛痛快快的玩耍。讓她慢慢明白,該學習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休息的時候才能盡情的玩耍。

看了這期家校共育節目,使我有很多收穫,在培養孩子品格上,一方面我們要順其自然;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因勢利導。每次孩子回家,多和孩子聊聊在校的情況。如果發現新的狀況或者有什麼疑問,就能及時與老師溝通,確保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能及時加以糾正。

總之,孩子是塊璞玉,培養孩子就是不斷雕琢的過程,不同的時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至關重要。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12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我知道了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與關心。我想把這篇文章先給每個兒童:

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和分享,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在猶太人的家裏父母與孩子的愛都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孩子不只接受父母的'愛,更動得地反饋與回報。猶太人認為只學會分享,將學校裏,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邊的人相處和合作。因為以後的社會不僅是競爭的社會。更是合作的社會。

猶太男孩捷克快7歲了,七年前,媽媽在生捷克的時候難產,情況十分危急。醫生們採取果斷措施,經過全力搶救,母子脱離危險。因此,每次捷克過生日的時候,媽媽總會帶他到醫院看望保他們母子平安的婦科醫生。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是一聲高明的醫術才有自己和孩子今天幸福的生活。即使在捷克生日那天,媽媽有重要的事不能帶捷克去醫院,也會讓捷克打電話問候那些醫生,。

今天,在大多數家庭裏,父母非常寵愛孩子,孩子就是家裏的“小皇帝”,要什麼有什麼,得到的所有東西似乎是理所當然。有的家庭在吃飯的時候家長都把好吃的都留給孩子吃,看電視遙控器都有孩子主宰,加重來客人,孩子進步允許把零食分給客人吃。這樣“分享的觀念”和“感恩之心”就難以在孩子心理紮根。

猶太人認為,教育孩子感恩,要從教他感謝他的父母開始。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把他養得這麼大是不容易的,孩子必須用一生回報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

當然,感恩也應該是一種更為廣泛的感情。

我知道全世界的人相信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就能幫助別人,世界就能充滿愛。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13

大家都説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寶寶的興趣和家長的引導和鼓勵是分不開的。像晨晨,我看她在家的時候喜歡圖圖畫畫,我就有意識的在平時生活中教她如何觀察物品的形狀、顏色、光亮度等等,並注意買些類似寶寶畫畫之類的圖書給她臨摹、塗色。到小班之後,在問過她自己的意見之後,我給她報了兒童畫的興趣班。

第一次上興趣班的時候,晨晨的興趣可濃了,老師畫紙才發下來,她就按捺不住拿起鉛筆就在上面畫起她最擅長的“圈圈小人”。老師看了之後也對她表示了鼓勵,這下她是更起勁了。因為剛開始,晨晨還沒掌握如何在大畫紙上畫圖,所以她的第一幅作品真正來説只是她的塗色作品,不過這也讓她高興了半天,回到家中一定要讓我給貼在牆上。過不了幾天,她竟然可以把這幅畫自己給畫出來了。

在老師和我們家長的鼓勵下,晨晨的畫是越來越有進步,興趣也日益高漲。到現在大班了,她每天放學回家之後都要畫好幾幅“大作”呢。有的是最近喜歡看的卡通、有的是她自己瞎編的“四格漫畫”、有的是在學校裏的老師與同學……每一幅作品都會得到我們的一致表揚。當然我們也不能光表揚呀,尾巴翹到天上聽不得批評也是不可取的.,時不時的提點意見建議還是需要的。

不過培養興趣很容易,難就難在堅持。興趣是入門用的,一旦入門,會發現其樂無窮。如愛因斯坦所説:你所知道的是一個圓,你不知道的是圓外的部分;圓越大,周長越大(即不懂的越多),所以説學無止境。家長有責任培養孩子興趣,讓孩子堅持。

晨晨這麼喜歡畫畫,時間長了也有牴觸、半途而廢的時候。像是有時候畫了一半就沒興趣再畫下去、塗色覺得累不願意塗完……這個時候我不是指責她,因為我知道如果我指責了她,她礙於家長的威信,確實會繼續完成,但這對她的興趣來説這是一種傷害,會讓她覺得這件事不是一件她可以愉快地去完成的事情。往往這個時候我會摟着她,讓她先放下蠟筆,講講不願意繼續下去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我會拿起她的畫,説“寶寶,你能告訴我你畫的是什麼嗎?”“我們寶寶畫得真不錯,可如果全部畫完了會更棒,是不是呢?”晨晨是個喜歡得到表揚的孩子,這個時候她就又會繼續完成她的畫。等完成了之後,她自己也覺得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就呢。讓小朋友學會堅持,家長的作用是不可少的。

現在晨晨學畫也有三年了,雖然她還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想我會和她一起堅持地走下去。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14

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

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麼。要讓孩子明白,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而不是幫別人幹活,這樣孩子在幹家務時,就會心甘情願去做,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最好不要以賄賂的手段利誘孩子做家務勞動,否則,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孩子就不願幹家務活。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不捨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等到覺得孩子大了可以幫忙了才開始指揮,吆喝孩子做這做那,結果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更不會認為是額外負擔。

二、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興趣

首先,成人要成為孩子熱愛家務勞動的榜樣。平時父母在做家務時不要因為做家務太累或討厭做家務而在孩子面前發牢騷,以免給孩子造成做家務活很煩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務時可以放點音樂、哼哼歌,以營造良好氛圍。

其次,讓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務。孩子在幼兒期是充滿好奇和喜好模仿的,他們在看到家長整理房間、洗衣服、洗菜時,會有一種新奇感,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非常樂意模仿家長做這些家務活。這時,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如:洗衣服時,可以引導孩子洗小手絹、襪子等小件物品;打掃房間時給孩子也準備一塊抹布等。

最後,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開始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務。當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後,家長一定要給予肯定,或者在眾人面前表揚孩子,這樣孩子便會更加願意參加勞動。

三、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經常的家務勞動。

首先,應正確看待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家長應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如: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飯前擺放餐具、洗手絹、整理圖書玩具等;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疊被褥、洗碗、收拾飯桌、掃地等。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學會去做家務勞動,並能做好,這是人之常情,但家長也應看到孩子的實際能力。除了必要的幫助外,不宜要求過高、過嚴,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一點一點進步。

其次,在習慣的養成中一定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孩子剛開始做家務,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而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有些家長有時心血來潮,讓孩子做家務,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便大聲呵斥孩子:“看你乾的啥?越幫越忙!”這樣做的後果只會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讓他們形成“你做得好,你做吧”的消極心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經提出,就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第三,用記錄表的方式,評價孩子在家的勞動情況。

家長可以設計“小能手勞動情況記錄表”,記錄幼兒在家獨立生活及勞動的情況。如:完全獨立完成的項目打“√”,有時獨立完成的打“△”,常需成人幫助完成的打“×”。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設計洗碗、收拾飯桌、掃地、整理書桌書櫥、整理牀鋪等欄目,請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況用符號標出來。為了調動勞動的積極性,開始可以用“貼畫”記錄,後來慢慢用打“√”代替。

培養孩子心得體會15

此刻有很多家長都在感歎小孩難教,其實如果家長們仔細觀察和思考的話,就會發現問題大多出在我們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下方轉一位教師的經驗,我們共同學習一下

1、蹲下去

這不僅僅指身體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態上的蹲下去。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推薦小孩不理解,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就應思考一下你的推薦對於小孩來説是否適宜。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愛逛商場,但小孩子不必須喜愛,為什麼?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因此,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走過去

小孩為什麼不願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僅是什麼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這些成人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不願做他們做朋友。試想你整天擺出一幅長者的臉孔,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責備。他怎樣會聽你的話呢?我開家長會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關上手機,認真的聽兩個小時;如果你連兩個小時都堅持不下來,你有什麼資格來責備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每一天在教室裏要坐上八九個小時,不説學習,光只是坐都不好受,但是我們有哪位家長能體會小孩的苦處呢?

我與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我從不責備他,當然有問題的時候,我只是幫他分析產生的原因。因此我與小孩的關聯很好,他也很樂意向我講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惱,和我探討一些他這個年齡不懂的問題。這樣做當然不夠。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總是要抽出一兩個晚上的時刻與他一齊活動活動。比如,打球,散步,讀書,看電視什麼的。因此要想小孩與你交流,作為家長,務必學會與他成為朋友。

3、放開手

此刻的小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潛質差是不爭的事實。怎樣造成的呢?還不是我們大人們的原因。在家裏,你什麼事都給他代勞了,他用什麼來鍛練自已的.潛質?而我們往往卻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只要你學習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那裏,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活的潛質與學習潛質的相通性,或者説相互促進性。一個自理潛質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有特點的人。這些素質表此刻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象的。因此我奉勸家長們儘量放開手去,讓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這樣對小孩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4、多鼓勵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總是離不開鼓勵的。我想這一點家長們都知道。關鍵是如何鼓勵,以什麼方式鼓勵,在什麼時候鼓勵。這些家長們未必都十分清楚。那裏有幾個誤區:第一,一味地強調物質鼓勵。小孩考好了,他提什麼要求都能夠,考差了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適當的鼓勵。有些家長機械地認為,提倡鼓勵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樣樣,都是一樣的鼓勵。到最後,可能你的鼓勵對你自己而言都沒有什麼公吸引力。第三,從來不鼓勵。認為嚴厲能夠讓小孩更好的成長。

5、給自由

一般地説,自由的空間更有利於個性特長的發揮。戴着鐐銬跳舞對小孩來説未免太過於嚴格了。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小孩,由於生理心理年齡的逐步成熟,他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他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尤其是13-18歲的中學生)、更多的個人自主權。因此,家長除了不能一一代勞他的日常事務之外,更要學會尊重他的自我空間,給他必須的自由選取、自由安排的時刻和權力。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家長偷聽小孩的電話,盤問與小孩交往同學的狀況,控制他學習的時刻和學習資料,(比如晚上小孩學習時時不時地過去看他做什麼)等等。這些行為,在必須程度上是對小孩保密的干涉、是對他的不尊重,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嚴重的話,可能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到這時,再來挽救恐怕就很麻煩了。

6、作學生

好為人師是人的共同特點。不僅僅大人有,小孩也有。過去我們總是以批評的眼光來看待好為人師,其實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在我們對小孩的教育中,如果較好的運用人的這種好為人師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連我們都想不到。要提高小孩學習的用心性,方法是很多的。有時候降低一下我們家長的身份,做自己小孩的一名學生,其樂真是無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