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紅樓夢心得體會彙編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69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心得體會彙編15篇

紅樓夢心得體會1

暑假,我把《紅樓夢》看完了。這讓我非常佩服我自己,因為《紅樓夢》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完的。

在《紅樓夢》這本書中,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的主線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兩人的悲劇貫穿始終。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帶有黃金鎖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故事。

我認為《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還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時常投入不已。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侈,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説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我並不是十分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物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當然,最後他也在離開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為的作風我倒是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卻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一起玩耍,兩人是青梅竹馬,十分要好。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樣樣精通的小女孩,愛好很廣泛,讀書、畫畫,彈鋼琴、辦小報……我也有些愛哭,有時家人説説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嚕嚕地滾了一地。不過,這些應該改正,作為現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要堅強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我覺得,林黛玉在我心裏是《紅樓夢》裏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後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麼好的作品,能把裏面的人物寫得那麼栩栩如生,説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裏面的人物個個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説話似的。我要向他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沒想到這麼多人看不下去的《紅樓夢》,會讓我有這麼多的心得體會。

紅樓夢心得體會2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名著,譬如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紅樓夢》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紅樓夢又稱《石頭記》,我看了書才知道原因,原來是跟女媧補天的故事有聯繫,女媧補天后剩下了一塊兒石頭沒用上,這塊石頭十分孤獨與傷心,後來來了一個和尚和道士,請求到人間看看,於是變成了通靈寶玉。在天上有一座美麗的宮殿,叫赤霞宮,裏面有個神瑛侍者,他發現了一株仙草,他十分心疼這株仙草決定幫助她,仙草十分感動,化成了一位女神仙,這個時候神瑛侍者想下凡去訓練自己,就到負責下凡的神仙那裏去報到。仙草神瑛侍者這不見了,得知已下凡,她便也去找負責下凡的神仙。負責下凡的神仙,盡幻仙姑安排神瑛侍者帶着通靈寶玉下凡去了,而仙草變成的絳珠仙子為了報答他,把一生的眼淚都給他,警幻仙姑被感動,於是安排他下凡。後來神瑛侍者就是賈寶玉,而絳珠仙子也就是林黛玉。

這就是《紅樓夢》的來源。

而這個的故事主要是按照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賈寶玉和薛寶釵的故事為主線寫的。我喜歡《紅樓夢》這個長篇章回小説的原因是因為,一它的思想非常好,裏面不但有許多指導意義,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封建社會,裏面包含了許多哲學道理。而他的語言也十分的細膩婉轉,令人百讀不厭,裏面的詩詞文筆,可以説是中國小説的巔峯,無人能及。我十分欣賞文中的男主角,賈寶玉,他不管對待誰,對待自己的家人,他是對待身邊的侍從僕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他不像平時的貴族人一樣,是歧視他們,而是挺着胸膛伸出雙手,來幫助他們。同時,我也欣賞林黛玉,一説起她,就會想到黛玉葬花,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我十分心疼他,有情人並未終成眷屬,在薛寶釵與賈寶玉得大婚上淚盡而逝。

紅樓夢,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讓我愛不釋手,看多少遍都不會膩,是一部特別好的作品。

紅樓夢心得體會3

《紅樓舊夢令人思》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

《紅樓夢》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很小的時候就讀過《紅樓夢》的少年版,這個暑假懷着一腔對《紅樓夢》的嚮往,再次拜讀,翻開那本散發着神祕氣息的書。

《紅樓夢》主要講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悲慘的愛情故事

賈寶玉——眾星拱月

“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了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豎着五彩絲簪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清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蹬着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晴若秋波。如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這是賈寶玉在書中出場時的描寫。他是書中的中心人物,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他的思想性格卻與他的家庭相違背,在當時那個時代,每個人都被灌輸着“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但賈寶玉不同,在外人看來他是喜歡和女孩“廝混”,其實在我看來他是在逃避那個男權社會。賈寶玉的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在他的心裏,人只有真假,善惡,美醜之分。他憎惡藐視世俗男性,也十分的尊重下層階級的女性。在書中賈寶玉寫過一首《西江月》,可以看出賈寶玉的無奈與在封建社會他的思想不被人們看好。

林黛玉——冰清玉潔

“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林黛玉是《紅樓夢》的女主角,是金陵十二釵之首,是賈寶玉的姑表妹。她的性格與賈寶玉相似卻又不同,遵從封建道德但性格叛逆,多愁善感但豁達開朗,愛使小性子但寬宏大度養尊處優但具有憂患意識。所以他也是書中最捉摸不透的人物.

薛寶釵——端莊穩重

“先就看見薛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頭上挽着漆黑油光的シ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葱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薛寶釵與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有所不同,後兩者都有些許叛逆,但薛寶釵就是安於封建社會體系的一個代表。“罕言罕語,人謂裝愚;隨分從時,自雲守拙。”書中的這句話就正是將薛寶釵的性格寫了出來。

這三人的愛情故事悽美悲涼,結局也是令人潸然淚下,《紅樓夢》--紅樓舊夢,像是寫了他們三人的一場夢。

胡適説《紅樓夢》是一部自然主義的傑作;毛澤東説《紅樓夢》不僅要當做小説看,而且要當歷史看;魯迅説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而我看見的滿是悲傷,雖然我只是淺讀了一番,但能深深的感受到曹雪芹對封建社會批判。《紅樓夢》不僅僅是一本小説,它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心得體會4

“滿紙荒唐言,一把幸酸淚。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紅樓夢,夢斷紅樓。那個留在古典的夢中,是多少香魂終逝,家亡人散。紅樓夢,一個夢,一個謎,又有誰能將它解開?

淚是黛玉詮釋心情的唯一方式,傷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氣了哭,高興了也哭,感動了還是哭。説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喪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於賈家。縱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愛,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籬下。那個時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卻更受束縛。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林黛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

曾經在看到紅樓夢的時候都會覺得作者怎麼會這樣呢?好感傷的結局,但當我們真正體會到在那個時代的背景的時候,我相信我們再也不會那麼説了。紛飛蝴蝶繞樓院,暖逐東風撲幾回。扇影亂搖忙玉腕,粉痕斜溜濕香腮。偶因遊戲間消遣,豈為迷藏暗捉來。恰怪亭中私語久,防人忽把綺窗開。在這裏我們知道了薛寶釵圓滑;林黛玉小心和與賈寶玉完全對立的封建束縛的思想;王熙鳳的奸詐;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看到了一部人物豐富,感人淚下的家族史。

讓思緒走出紅樓,迴歸現實,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民主、自由的世界,沒有過多的束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世界裏,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努力學習,回報讓我們擁有現在的社會!

看紅樓,看世間興衰榮辱;讀紅樓,讀人間歡樂悲傷;品紅樓,品人生酸甜苦辣。讓我們一起看紅樓、讀紅樓、品紅樓,為我們的心,增一分感動;為我們的精神,添一筆財富!

紅樓夢心得體會5

每次看《紅樓夢》,總也看不到結尾,原因無他,只是覺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憐本就可憐,可為什麼結局也那麼的悽慘,為何要讓她知道寶玉成親,最後氣結而亡。這個結局知道就夠了,沒必要去一遍遍的温習那種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寫了紅樓夢的續篇,以前對於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麼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讀至尾章,聽甄世隱説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對於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歎不已,但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裏麼?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歡薛寶釵的,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歎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寶釵從小就家境富足,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在封建社會的禮教中,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着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説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着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説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痴痴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説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説“看着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着,這是她的“尊重”!

與黛玉相比,寶釵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過那虛無縹緲的.愛情,且她沒有看到家族沒落的悲慘下場,而是一死解脱了時間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本應是一個敢愛敢恨,個性灑脱,恣意生活的寶釵,卻成了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對於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應該也是歎惋的吧!

紅樓夢心得體會6

本來以為可以寫很多文采飛揚的文字要述説我多紅樓的感慨,可是細細想來卻也有些迷茫,迷茫這亙古不變的歷史,也迷茫這千言萬語的愛情故事。有人説紅樓夢是一部女人的血淚史,更是對清王朝衰落的見證。但還是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去深究。比如榮國府的賈寶玉。

寶玉,這個出生便咬着一塊玉,並且深受賈母疼愛。但是他人關於他的説法很多有人説他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有人説他是“乖僻邪謬,不近人情”。有人説他是“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然而我説他是多情的。他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就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其父賈政認為其必是“魔色鬼”“酒色之徒”。其實不然,他對薄命司令青春守寡的李紈、“枕霞舊友”的湘雲、遠嫁的“蕉下客”探春、悲觀絕完後青春出家的“藕榭”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釧兒、含淚而死的可卿……他無不痛心疾首黯然悲歎。“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歲月貌為誰顏?”

説寶玉是個情聖,集中地體現在他對林黛玉的愛情之中。他們的愛情是一種新型的,歷從未有過的,屬於未來的愛情。這種愛情如此純真、深摯、堅貞。林黛玉本是一個"情痴"、"情種",他為愛情而生,又為愛情而死,愛情是他的生命所繫。只是,這個世界不符合他的夢想。他對林黛玉愛得真誠,愛得執著,始終如一,至死靡它。然而,他們愛情又是經歷着風吹浪打,始終分隔的。在那樣的環境裏,其痛苦可知。

並且文章不僅反映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最終未修成正果的悲慘故事,也反映了新世界必將衝破舊世界的束縛,暗示着清朝的衰落。

紅樓夢心得體會7

《盛席華宴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題記

紅樓一夢,恍如夢一場。正如曹雪芹的詩“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半白話文半文言文的文字,文字間透露出真情,雖不敢説完全看懂,但也着實感慨萬分。

你看那“花柳繁華地,温柔富貴鄉”的大觀園裏,有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瀟湘館,一位因自己的一懷情愫不被人理解而苦悶的女子對着菊花低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講訴秋心。”她性格叛逆和孤僻,對世俗不屑一顧;她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她詩情畫意,靈秀慧黠;她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她——“世外仙妹寂寞林”的林黛玉。林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悲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卻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也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賈寶玉可以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會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黛玉臨死前的場景,病危之際,丫鬟紫鵑四處求人,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忙。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似乎在吶喊:“究竟什麼地方是我自己理想的地方呢?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可還是“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歸咎於封建社會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即使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婚了,可依然“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林黛玉和薛寶釵不過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而曹雪芹寫這本書也並非單單只是為了描述劇中人物性格以及愛情的悲劇,而是為了反應一個時代悲劇和社會悲劇。

紅樓夢心得體會8

淡極始知花更豔,任是無情也動人。 ——題記

她是薛寶釵,是那個出生於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家族的薛寶釵,她自幼從孃胎裏帶來一種熱毒,藥石無醫,幸得一個癩頭和尚相送了一個藥方,又送了一個刻着'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才得以根治這個病。那時的她,根本沒有想過這個金鎖會讓她的人生髮生如此大的變化。

她温婉大方,知書達理。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美人兒,本應進宮侍奉天子,卻被她那不爭氣的哥哥拖了後腿,只得常住賈府,繼而,認識了這個浪蕩公子,她未來的丈夫——認為男兒是泥做的,女兒是水做的——賈寶玉。

她聰明,善於察言觀色;她善良,總是處處接濟旁人,就連一向認為她搶走了神瑛侍者的絳珠仙子——林黛玉,也對她放下了心結,與她姐妹相稱。她讓賈府上上下下無一不對她交口稱讚,明明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卻做到了連璉二奶奶——王熙鳳都做不到的事。她,堪稱完美。

她知道賈母喜歡看熱鬧的戲,便點了一出《孫猴子大鬧天宮》,逗得賈母直笑。也許在別人看來,她只是為了討好賈母,可誰又能想到,她只是為了讓一個老人家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呢?湘雲初入大觀園,想宴請眾姐妹,她知湘雲平日裏沒什麼銀子可花,便讓她的哥哥送上幾框新鮮的蟹,讓湘雲請大家吃蟹賞菊,又與湘雲熬夜想出十二個有關菊花的題目。這份真心,有誰會認為她是別有所圖?有誰會説她是個偽君子?

她知道黛玉體弱多病,特意讓人給黛玉送去燕窩;她憐惜香菱身世悲慘,無依無靠,便在她哥哥外出經商後,將香菱接到大觀園裏與她同住,使香菱免收旁人的欺侮;她明知香菱作為一個侍妾是不能識文斷字的,更不用説學詩了,可當她看見香菱找到黛玉,讓黛玉教她寫詩,心中眼中顯現出的歡喜與學詩時的瘋魔狀態後,搖了搖頭,笑了笑,便由着她去了。

當黛玉身死,寶玉瘋魔,她因為一個金鎖被賈母與王熙鳳認定是金玉良緣的最佳人選,成為了賈府的寶二奶奶後,她不是沒有察覺寶玉想要出家為僧的想法,她知道寶玉似乎已經看破了紅塵。可她無法,作為一個熟知三從四德的大家閨秀,她只能勸寶玉用功讀書,考取功名,得以光宗耀祖。她始終被理智與感情深深地折磨着,她近乎瘋魔了。

寶玉進京趕考那天,她就知道,寶玉這一去,可能就在也不會回來了,可她仍然什麼話也沒有説。或許,她也深深地理解着寶玉,知道這對寶玉來講是一種解脱。於是,她閉口不言。

果然,不出她所料,寶玉在中了第七名舉人後果然飄然遠去,隨着那一僧一道出家了。王夫人悲痛欲絕,可這對寶玉來講是一種解脱,對她來講,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脱呢?她,再也不用被理智與感情深深地折磨了,因為事件的主角——她的夫君——賈寶玉已經不在賈府了。她也不會時時刻刻感到愧疚了——為那個愛哭的嬌弱人兒——林黛玉,感到不安了。

薛寶釵,一個謎一樣的女子 ,真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紅樓夢心得體會9

紅樓夢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前總沒有耐心讀下去,最近好不容易抽空讀完,發現從紅樓夢中居然可以學到很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在“金陵十二釵”中,王熙鳳和賈探春都有突出的管理才能,但她們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差別甚大,曹雪芹筆下的寧榮二府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如文中所述,榮府雖小,從上至下也有三百餘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要管理得井井有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依仗着賈母的權勢,王熙鳳長期掌握着賈府的家政大權,管理就是王熙鳳的主要工作,要搞清楚鳳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還是從一些特殊案例説起。在書中第十三回,秦可卿突然離世,賈珍請鳳姐出面料理喪事,前後持續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中,我們看看王熙鳳的管理手段。

鳳姐接手管理任務後的第一步是分析需求現狀、找到問題關鍵,對寧府的風俗情況做了五條總結:

頭一件是人口混雜,容易遺失物品;

二件,事無專管、臨期推委;

三件,需求過費,濫支冒領;

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

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鈴束,無臉者不能上進。

第二步,針對以上結症,王熙鳳採取了有力的對策,對任務進行了細分,明確分工,實行當班責任制,並制定相應的賞罰制度,這一步充分展現了鳳姐的管理才華,將複雜的任務拆分為若干獨立的子任務,針對不同的子任務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法,使原本混雜不清系統變得條理清晰起來。第三步,樹立威信,對有過失的人進行嚴懲。有個辦事的下人因睡懶覺遲到了,被鳳姐拿住,本是小事一樁,可鳳姐説:“明兒他也來遲了,後兒我也來遲了,將來都沒了人了”,當即便重重處罰了那個下人,於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俱各兢兢業業,不敢偷安,不在話下。從第三步可以看出王熙鳳善於利用自己的權利,採用高壓政策,以約束管理手下,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紅樓夢心得體會10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的《紅樓夢》讀後感。

高中時一位師姐就和我説過:每一個女生都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紅樓夢》。確實,在人生的每一個不同階段裏,讀《紅樓夢》讓你每一次都看到不同的東西。

國小時的我,不懂寧、榮兩府的暗波洶湧,只知道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叫賈寶玉的男生和一堆女生的情情愛愛。到了國中,踏進青春期,翻開《紅樓夢》,不禁為寶玉和黛玉的悽慘愛情而悲傷,而薛寶釵更是時代的祭品。步入高中,開始深入學習歷史,再度打開《紅樓夢》,這次看到的不再是浮於表面的悲哀愛情,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寧、榮兩府的衰落,更多的是封建社會的條條框框對人的束縛,更多的是封建制度的沒落。步入大學的我還沒來得及翻它,但是我相信這次我也會有不同的收穫。

曾經我的老師告訴我,讀懂了《紅樓夢》裏面的建築,你可能就會成為一名建築大師。今天的我確實不得不承認《紅樓夢》裏面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都有自己要表達的東西,每一句都富有深意,值得我花時間來琢磨。雖然現在看經典的人越來越少,願意花時間來琢磨經典的人更少,但我相信:紅樓不滅,經典永存!

紅樓夢心得體會11

在七月炎熱的夏季,看了著名的《紅樓夢》,對寒冷的冬季心灰意冷。

《紅樓夢》通過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以及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展示了一段複雜的家族興衰歷史,揭示了封建末年的各種人文狀況。其中,袁春的鄉親、寶釵、蝴蝶、黛玉葬花等經典情節充滿詩情畫意,廣為傳誦;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聰明伶俐的賈寶玉,穩重端莊的薛寶釵等眾多人物形象各異,風格各異。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生動的人物永遠難忘。通過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戲,更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書中人物和場景眾多,在中國古典小説創作史上前所未有。

掩蓋和沉思,眼淚不停的流。寶玉和黛玉的悲劇結局讓我感觸頗深。冷靜地想一想,他們生活在封建社會,結果自然是註定的。想到自己,在日新月異的美好新社會中成長,生活在幸福和諧的家庭中,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最好的成績擁抱美好的未來!

紅樓夢心得體會12

這幾天看了一本書《紅樓夢》,讓我想停下來。每次讀到一句好的句子,都覺得很開心。當我讀到一個悲傷的地方時,我的眼睛流淚了。

《紅樓夢》以賈府的衰亡為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了從朝廷到官場,下至市場、鄉村的世界和時尚習慣。可以説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是,從寶玉到金陵的姑娘們都那麼有才華,個個口才出眾,讓我刮目相看,甚至讓我佩服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黛玉和寶釵。

黛玉可能從小體弱多病,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養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眼淚總是很多,又細又長。擁有一顆精緻的心和無與倫比的詩歌天賦真的讓我感到遺憾!

相反,寶釵從小就出生在薛家這樣的大家庭裏,受到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是一個好家庭的氛圍,所以更受長輩的喜愛。是“先迂迴後是非”,連女生都喜歡她。而且我覺得她雖然表面上很漂亮,但是做任何事情之前想一想肯定是很累的事情。

《紅樓夢》,每個人都呼之欲出,各有各的特點和想法。看完之後,他真的受益匪淺,覺得這個世界很荒涼,真假難辨。最後,他“一絲不掛,來去無蹤”。

《紅樓夢》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因為有無數引人入勝的地方。

紅樓夢心得體會13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因情姐姐的錯誤而戀愛,勸哥哥的錯誤》寶玉被打躺在牀上,怕黛玉跟着着急,晴雯就送了兩個半新帕子過去,黛玉收了帕子。之後明白寶玉的良苦用心大受感動,立刻動情地寫道

標題下,其中一個是——

眼睛是空的,眼淚是空的,又黑又閒,向誰扔更多。

為了你送你禮物,你不難過。

這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卻道出了黛玉藏在心底多年的祕密,黛玉終其一生都會落淚的本質使命,以及從古至今無數才子佳人的共同心聲。

稍加留意,我們會發現,自從這次“提婆”事件後,黛玉和寶玉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吵過架。黛玉和寶玉是一起長大的,小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猜測。雖然他們很傲慢,但他們從未真正表達過自己的感情。這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己

愛情已經深入我的內心。當愛情不知不覺已經深入心底的時候,面對“緣好姻緣好”的理論,愛人無法改變長輩的安排,但他是父母去世的寄人籬下,又怎能不在黑暗中落淚?美好的愛情剛萌芽就註定要破滅。

,這多少有些無奈。於是,林妹妹終於帶着無限的悲哀落淚,留下了一個寶玉,終於實現了自己出家的願望,永遠只留下了世界上一個孤獨的身影,一個無法填補的遺憾。

我不禁想起了唐婉和陸游,那對深深眷戀在懷裏的可憐夫妻。通過父母的命令,他們結婚了,同意一起變老。但是,變化來得太突然,以至於“不孝有三,後無大事”,所有的歡愉和誓言一度成為過去式。

然而,一對夫妻留下的只是一張離婚的紙,一對髮夾留下的只是一聲“錯”“陌陌”的無聲歎息。離開後,他們思念,放棄,卻又忍不住擦乾眼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只因為還得活着。後來他又結婚了,她又結婚了。

但他們的愛情,千古傳誦,千百人敬仰。

面對失敗的感受,我們有悲傷的權利,也可以選擇放下,重新開始。

人生沒有悲傷、快樂或悲傷,只有我們的思想之間。

紅樓夢心得體會14

今天,我看了一本很有去的書叫《紅樓夢》。《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和《金玉緣》,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人物的感情糾葛,描寫了大觀園內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同時,通過對這些愛情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描繪,牽涉到封建社會政治法律,宗法,婦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問題,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的世態,暴露了封建貴族階級及其統治的腐朽與罪惡,歌頌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宣告了這一社會必然走向絕亡。初讀了《紅樓夢》是覺得很深奧,看不懂,所以我就連續看了幾遍。在我看第三遍的時候,終於開始懂了。

紅樓夢其實是一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在〈紅樓夢〉中的一切都是那麼讓人心酸,合上書本。我覺得我們離紅樓兒女們的故事是多麼遙遠。我們淋浴在黨的春風中,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所以,我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要發奮圖強,努力向上學好知識,將來做個國家的有用人才,為國爭光!

紅樓夢心得體會15

或許,人生是如詩一般的完美;或許,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許,人生如戲劇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一般,演繹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讓人蕩氣迴腸。

對於人生的理解,《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借賈府往事一一列舉在讀者眼前。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一生歷盡滄桑,就因如此,才寫出了傳唱千古,震懾人心的《紅樓夢》。以《紅樓夢》把中國古典小説推上了頂峯,給我們講述了賈府從繁榮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從而又寫出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悽婉愛戀,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變幻萬千都躍然紙上。

正是因為《紅樓夢》這般精彩,所以讓我們對人生有更多了體會,對中國古典文學有更深的瞭解。

我們的人生,正是如詩如歌般的歲月,有過開心的笑容,有過悲哀地淚水,有過真心的悔責誰都有過失敗,曹雪芹筆下的寧國公也如同所説。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説,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情節,只但是作者是我們自己罷了。人生如戲,沒有人明白自己的未來會怎樣。人生像一場旅途,正如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魯迅説過: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對啊,雖然有難關,但不怕的人才能挺過去。《紅樓夢》中,鐘鳴鼎食的寧榮府,最終也一蹶不振。人生幾何,何必留戀人世繁華,不如努力拼一生,瀟灑走一回。以免來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時光!想必這正是《紅樓夢》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讀完《紅樓夢》這部歷史名著,我對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為有了這些讓人震撼內心的經典名著,才會讓這華彩美文滋養着我們的生命。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想必經典誦讀已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們國家這些古典文學,也讓人為之讚歎,耳熟能樣的四大名著,四書五經都在人生長河裏,如寶石般栩栩生輝,陪伴着我們一路遠行,遠行在如戲般的道路上。

人生如戲。曾幾何時,那些古時的文學大師們,把滿腔熱血,把人生感觸以各種形式呈此刻我們跟前,名著讓人慢慢感悟,經典讓人回望過去就讓我們在如戲般的人生中,盡情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