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8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種起源》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1

《物種起源》導言教學實錄

研究目的:

首先,在自主探究活動中進行語文技能訓練,諸如篩選主要觀點和揣摩關鍵句子。其次,為糾正學生研究性學習中暴露的缺點:不注重蒐集第一手資料,缺乏嚴謹求實的態度,抄襲、剽竊別人的成果。研究達爾文,樹立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態度,培養科學精神。

研究性學習的步驟:

導入新課:歷史上,在某一個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人,毫無例外的都有其成功的祕訣。李時珍遍嘗百草,多次與死神交手;布魯諾為真理殉道視死如歸;富蘭克林冒着生命危險在雨天做靜電傳導實驗。大家熟知的達爾文,他的成功祕訣是什麼?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他的《(物種起源)導言》,或許,從中能給我們諸多啟示。

一、學生反覆閲讀課文,教師點撥學生學會在字裏行間尋找有價值的信息

師:請精讀課文第一段,從作者自己的語言中窺探他的思想、研究方法及科學態度等方面的信息。

學生1:文中的第一句話“我曾以. .給了我深刻的印象。”表明實地考察得到了珍貴的資料,這些

資料是他後來從事研究的第一手資料。獲得第一手資料是達爾文研究的起步。

學生2:課文的第二句“回國以後,..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表明了達爾文善於發現有價值的問

題。可見,“發現問題”很重要。

學生3:最後一句他反覆強調“沒有輕率地下結論”,可見他的審慎。

學生4:從時間的跨度看,1831年環球遠航,1837年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表明達爾文為科學長期不懈地鑽研。他作札記。“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説明他注意及時積累、嚴謹、求實,不隨便地妄下結論。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研究性閲讀與探索,正是採用這種深入思考的方法。我們要學會從作者自己的語言中,也即第一手資料中尋找我們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只有自己深入思考得出的結論才是珍貴的,獨創往往來源於此。

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逐段鑽研課文。或摘錄,或作旁批,或質疑。

二、自主鑽研課文,留下思維的軌跡

1.學生自主閲讀,作旁批,寫閲讀札記。附學生自主閲讀時所作的部分記錄。

學生質疑:

● “本書中所討論的幾乎沒有任何一點不能引用事實來作證,而每一論點顯然往往會引到一些與

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結論。”如何理解?

● “在南美洲看到的關於圭 墨坌查和存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係,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劃線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些問題會給他很深刻的印象?

● “同樣的,或者更其重要的,是我們將看到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積起

來。”如何理解?

●既然達爾文還沒有充分的事實當論據,那麼,他為什麼要急着發表《物種起源》?

學生對關鍵句的批註:

● “回國以後,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蒐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蒐集”“整理”“研究”是他進行科學研究的三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也許. 一些”表明他聰明的推斷和預見,作為一名科學家,一切必須以事實為依據,當事實還未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時,一切言論只能是揣測。

● “創造論這一觀點,雖為近代許多博物學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過,但是事實上決不成立。”可以看出,作者尊重科學事實的態度,他對自己的錯誤直言不諱, 敢於正視自己,敢於推翻錯誤理論。他是一個勇士。

● “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但是如果不能説明地球上的無數生物,怎樣經歷變異而達到它們的

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這句話體現了達爾文作為一名科學家尊重事實,探索未知的精神。他勇於向自己提出問題,勇於對自己的結論提出質疑。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這實際上是源於對事實負責、對人類負責的強烈責任感。

學生對《導言中達爾文基本觀點的概括:

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所謂同屬的種,都是其他大概已經滅亡的'種的後代。或: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自然選擇是物種變異的最重要的條件。

學生對成書過程的整理:

●1831年以博物學者的資格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球遠航。一路上。達爾文“在動植物和地質等

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這時是掌握第一手資料時期)

●1837年開始,作者在五年的時間內蒐集與物種問題有關的資料,加以研究,作札記。(這是分析整理時期)

●1844年,整理札記,寫成綱要。

●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

學生對文章結構的整理:

第一部分:①— ③段交代了《物種起源》一書的成書經過、付印原因及本書的性質④ 通過推理證明創造論的不科學。舉例證明環境論的片面性

第二部分: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主要觀點 ⑤ 以研究家養動物為突破口的原因及意義⑥ 研究家養動物得出的結論⑦ 提出暫時還無法解決的問題並總結觀點

2.教師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師生集體討論解疑。(不糾纏深奧的生物學原理)

學生對質疑的最後一個問題“既然達爾文還沒有充分的事實當論據。那麼,他為什麼要急着發表《物種起源》?”討論熱烈。

學生5:我認為達爾文急功近利,他明明知道自己沒有足夠的證據充分證明物種的起源問題,但為

了趕在華萊斯之前,就匆匆發表。

學生6: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認為,這不能怪達爾文.因為他已經進行了漫長的28年的努力,他不能把成就拱手讓給別人。他有足夠的理由和實力戰勝華萊斯,我想華萊斯的觀點可能是剽竊達爾文的。

答案孰是孰非並不重要,問題的焦點在對科學家人格力量的理解上。

教師點撥:我們不可妄下結論。達爾文本人並沒有認為華萊斯是剽竊,他認為純屬巧合。他曾給朋友萊伊爾信中説:“我從未看過比這更為巧合的事;即使華萊斯手中有過我在1842年寫出的那份原稿,他也不會寫出一個較此更好的摘要來!”(葉篤莊《(物種起源)寫作始末》華萊斯後來才知道原來達爾文的研究搶先他很遠。他很敬重達爾文。説沒有達爾文的著作。“我寫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信於世”。大家應反覆推敲課文第二段。

教師:請再讀註解“華萊斯,英國的自然科學家。1858年他寫了一篇關於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的科學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於當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華萊斯的論文同時在林奈學會的雜誌上發表。”達爾文怎樣處理華萊斯的科學論文的?在達爾文和華萊斯之前,關於物種起源問題,普遍的看法是什麼?華萊斯是達爾文的對立面還是同盟軍?

學生恍然大悟:達爾文“漸感體力不支”。要趕快把重大的研究課題公之於世,當“神創論~ 物種不變論”甚囂塵上,華萊斯的研究與自己的結論驚人的相似。這無疑堅定了達爾文的信念。達爾文對科學的追求多麼執着!他把華萊斯的論文與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發表。他關心的是科學造福人類,個人的金錢、榮譽是他置之度外的。表現了科學家闊大的胸襟和謙虛求實的優良作用,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三、師生討論,確定自己研究性學習的小論文題目並説説選題原因

學生7:我想寫的題目是《令人敬佩的達爾文》。我覺得可以寫的內容很多。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寫:熱愛大自然的少年;驅逐上帝的勇士;推動歷史進程的科學家。

學生8:我想選的題目是《淺談達爾文的科學精神》。達爾文不迷信傳統學説,尊重事實,注重實踐。

學生9:我的題目是《探索達爾文走向科學顛峯的奧祕》。達爾文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勤勉、嚴謹、認真和對科學執着的探索。

學生10:我的題目是《達爾文與綜合進化學説》。達爾文的學説有缺點,但它為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功不可沒。

學生11:我的題目是《科學研究與語言表達。科學研究離不開語文,傳播科學要依靠準確的語言。我打算舉典型的句子, 用達爾文自己的話來説明問題。

學生確定的選題類型和研究範圍最後歸為三類:

●研究達爾文其人(思想、精神、品格或科研方法)

●研究達爾文學説(學説的意義、缺陷)

●從達爾文成功地介紹自己的科學成果看學好母語的意義

四、論文寫作指導

1.詳細地積累材料,佔有第一手資料。請課外閲讀有關的書籍,準確記錄下有用的材料,同時記下材料的出處、頁碼等。閲讀書籍的步驟一般是:先讀作者自己的作品,從中發現作者的思想、觀點,再讀人物“傳記”、別人對這個話題的研究文章。記下自己思想的火花。

2.整理札記,確定論題和論點。論題的範圍儘可能小。這樣才易集中筆墨寫深寫透。論點的角度力求新穎,這樣,才容易避免落入俗套。寫出有獨到見解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3.文字表達要明白流暢, 把自己的看法説清楚。初寫時,力求條分縷析。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2

問題導學

1.達爾文為什麼提前出版《物種起源》?

2.作者得到“物種不是被獨立創造出來的,而是像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這一觀點的依據是什麼?

3.作者是怎樣對待“自然學者們常常把變異的惟一可能原因歸之於如氣候、食物等等外界條件”的?這一態度説明了什麼?

4.本文語言準確嚴密,説説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蒐集和思索可能與這個問題有任何關聯的各種事實,也許能夠對於這個問題得到一些瞭解。

(2)1844年,我把這些簡短筆記擴大為結論的綱要,這些結論我當時認為是正確的。

(3)對於物種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與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結論。

自主探究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觀點,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文法導析

語言準確嚴謹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準確嚴謹。動詞、形容詞使用準確,修飾、限制性詞語的使用恰到好處,關聯詞語運用得當,語意體現得嚴密周到,有相當強的邏輯性,體現了一位科學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精神。

善於運用結構複雜的句式表達周密嚴謹的意思。比如“我曾深深地被棲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佈的一些事實以及該洲現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係的一些事實所打動”,句子雖長,但結構嚴謹。該句的主幹是“我被打動”,被什麼打動?被“一些事實”打動,這些事實是指南美洲的生物分佈以及該洲現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係。再如“我充分相信,物種不是不變的”,這個雙重否定句很有表現力,它不但加強了語氣,肯定了物種變異這一認識,而且增強了文章論辯的力量,“不是不變”是對不變論的有力批駁。

技法導練

導練目標

選擇你瞭解的一種科學理論或科技產品,寫一個作文片段,介紹你所知道的有關知識,力求語言準確、簡明,300字左右。

素材積澱

話題集錦

在“神創論”與“生物進化論”思潮激烈鬥爭的時期,達爾文遠離大城市的喧囂,開始了為期五年的環球航行。其間,他以極大的興趣考察大陸海岸沿線的動植物、地質地貌情況,蒐集各種自然條件下的生物生態標本。

這種勇於探索的執着精神,成就了達爾文的事業。執着是一種鍥而不捨的追尋,是百折不撓的探索;執着是一種誓不回頭的倔強;執着是一種苦行僧式的堅守;執着是熱情的投入,是無私的付出。執着為我們留下了夸父逐日、愚公移山、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傳奇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人生因執着而精彩,世界因執着而絢麗。

這則素材可應用於______________等話題中。

佳作片段

當一顆普通的種子掉落在達爾文的腳邊,他將它拾起,數十年後,《物種起源》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當一隻流螢飛過泰戈爾的窗前,他仔細凝望,不久,美妙的詩篇傳到了人們耳邊;當一縷光線投射在愛因斯坦的身前,他反覆思量,數年後,光量子理論震驚了全世界。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事物讓人悟出了天地的玄妙,品出了人生的韻味。

文本圖解

答案:

【問題導學】

1.提示:原因:一是儘管研究工作將近結束,但全部完成尚需更多時間,而自己漸感體力不支;二是因為華萊斯通過獨立研究,得出了幾乎和達爾文一樣的結論,達爾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勞動付諸東流。

2.提示:一是生物的相互親緣關係、它們的胚胎的關係、它們的地理分佈、地質上的連續以及其他的此類事實;二是由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使我們看到,“大量的遺傳變異至少是可能的,並且,同樣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將看到,人類的‘選種’在累積連續的微小變異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3.提示:作者不是簡單地肯定,也不是簡單地否定,而是通過科學分析,一方面指明“從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説,這是正確的`”,這就肯定了外界條件對生物變異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者認為這種作用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以此解釋一切,就是不合理的。作者以啄木鳥的構造和槲寄生的情形為例,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一態度説明作者對物種變異和相互適應問題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了新的突破,同時,也説明了作者的嚴肅認真。

4.(1)提示:“各種”説明蒐集事實的全面,“也許”表明估計的謹慎,“一些”在數量上加以限制,也是謹慎估計的表現。

(2)提示:“當時”一方面強調了那時達到的認識水平,另一方面強調了現在的認識又有所發展。

(3)提示:“差不多”一詞使判斷更為準確,若沒有該詞就絕對化了,不合事理。“一般”與“特殊”是相對而言的,用“一般”較為準確,因為只有“一般結論”才可能“差不多與我完全相同”。

【自主探究】

提示:觀點一:我贊同這個觀點。世界上的生物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經歷着被環境選擇的過程,這是誰都不可改變的。弱者,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牢牢站穩腳跟的,才是真正的強者。它們經歷了種種磨難,最終得以生存。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觀點二:我不同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自然生物的領域來説,更多的是在強調自然環境對物種繁衍與進化的影響。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人為因素已經越來越嚴重地干擾到物種自然的繁衍生息,甚至對物種的繁衍生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説,一個物種能否繼續生存繁衍下去,與人類對它們生存環境的保護或破壞有着直接的關係。所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已經演變為“物競人擇,適者生存”。

【技法導練】

創意激活

説明文的語言特點主要是準確和簡明。準確就是不誇張、不縮小、不走樣,正確解釋和運用概念,修飾語恰如其分,句子表意準確嚴密。簡明就是簡潔明白,把事物、事理講述清楚,做到深入淺出,同時力求簡練,做到要言不煩。

範例展示

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Curiosity)”號火星探測器是一個汽車大小的火星遙控設備。它是美國第四個火星探測器,也是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xx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開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

“好奇”號的隔熱板和圓錐形後殼是有史以來在這方面最大的。它們使該火星車的外殼寬達15英尺(4.5米),比以前的火星車使用的隔熱板都大,甚至比把宇航員送往月球的“阿波羅”號飛船使用的隔熱板還大。用來保護火星車“機遇”號和“勇氣”號的隔熱板寬8.5英尺(2.6米),“阿波羅”號使用的隔熱板寬不足13英尺(4米)。

這個新型火星車的大小跟一輛小型轎車一樣,它在這顆紅色行星上降落的過程中,與火星稀薄的空氣產生的摩擦力,可以使它外面的隔熱板表面的温度升高到3 800華氏度(2 093攝氏度)。為了把高温擋在外面,這個隔熱板是用一種被稱作酚碳熱燒蝕板(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PICA)的材料製成的。這是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次使用這麼大的隔熱板。

【素材積澱】

話題集錦

“執着”“探索”“追求”“探索·發現”“持之以恆”“探索離不開堅定的目標”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分析説明、記敍和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2.篩選課文信息,提取課文關於《物種起源》出版的內容要點。 3.體會達爾文對科學的態度以及對物種起源的看法和觀點。 4.體會本文語言的正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重點:篩選本文的主要觀點和關鍵詞語 教學難點:表述本文信息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方法:整體與分段閲讀相結合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大家知道,人類科學史上有幾次重大的發現,你能説説都有哪幾次嗎?對了,在自然科學上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社會科學上,有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達爾文對自然界的進化歷程持怎樣的觀點,《物種起源》一書又是怎樣寫成的。 二.作者與作品介紹 達爾文出生於英國魯茲巴利鎮一世代名醫家庭,祖父、父親都是生物學愛好者,祖父提倡生物進化論觀點,生物進化思想深刻影響了達爾文。達爾文在愛倫堡大學學醫和劍橋大學學神學時,卻特別熱心研究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 達爾文年輕時證實生物許領域處於“神創論”、“物種不變論”與“進化論”的激烈鬥爭時期,他大學畢業後,由於漢斯羅教授的推薦,1831年他以自然學家的身份參加一艘軍艦為期五年的環球旅行,他在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陸沿岸動植物、地質地貌,收集到不少資料。他驚人地發現“物種是逐漸變化的”,物種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自然選擇”的過程,而不是“神創”的“不變的”。 1836年達爾文回國後,以進化論觀點整理、研究科學考察中獲得的資料,又花了14年進行科學實驗,收集研究資料,撰寫自己得出的結論,他為了弄清物種變化的原因和規律,選擇了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學實驗方法;

他細心總結育種專家、園藝家和他自己飼養動物栽培植物獲得的實驗經驗,逐漸形成了人工選擇的新理論,用“生存鬥爭”的觀點來解釋生物進化。 達爾文在寫《物種起源》時,由於英國生物學家華萊斯年輕時也做過環球科學考察,他也得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結論,寫出了一篇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感到震驚,他於是決定把華萊斯的論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綱《物種起源》同時發表。本文即為當時發表《物種起源》時的導言。《物種起源》發表後震動世界。達爾文還有《動物和植物在馴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等名著。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作者講究選詞,講究用結構複雜的句式表達周密謹嚴的內容。本文采用以説明為主,結合敍述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三.預習診斷練習。1.指出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 A瑣屑審慎變異遺傳 B趨向扎記蒐集輕率 C博物竄入親緣狹隘 D累積信奉胚胎槲寄生 2.下面三組語句中劃線的詞“精細”和“冷靜”、“耐心”和“專心”、“完備”和“完善”能不能互換,為什麼? (1)A精細的研究B冷靜的判斷 答:“精細”表明研究得細心,一絲不苟。“冷靜”則表明這個判斷是經過冷靜思考而不是憑一時衝動作出的。如果互換則造成定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2)A如果耐心蒐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B這樣,在五年的時間內,我專心思考這個問題…… 答:材料往往繁多複雜,而且每一種材料的蒐集要付出辛勤勞動,所以應用“耐心”作“蒐集”的狀語,至於思考問題當然應該“專心”即專注思考,如果互換就不大準確。 (3)A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未必完備。 B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 C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敍述和比較,然後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D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但是如果不能説明地球上的無數生物,怎樣經歷變異而達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答:“完備”有完善齊備之意,“完善”則是完美無缺的意思。兩者語意範圍不同。 3.在下文括號裏填入虛詞恰當的一項是() 對於生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生物的相互關係,我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許多事實現在還是不清楚,()在未來長期內()還弄不清楚,()我們經過了精細的研究和冷靜的判斷,可以毫不懷疑地斷言創造論的錯誤。 A雖然而且也但是B雖但卻但是 C即使而且也可是D然而並且也可是 四.整體閲讀,概括內容。 1.本文是關於《物種起源》一書的序言,從內容看,它包含了幾個方面? 答:兩個方面,即關於《物種起源》出版的説明和《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觀點。 2.作者對《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作了哪些方面的説明? 答:主要作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説明。一是成書過程;一是付梓原因;一是存在問題及今後打算。 3.關於出版的説明,作者採用了怎樣的説明順序?試具體説明這樣説明的優點? 答:作者按照層進的順序進行了説明,成書是“過去”之事,付梓是“現在”正在做的事,存在的問題算是對出版本書的一個客觀評價,而未來的打算還是一種想法,這樣的説明可以讓讀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整個歷程,有助於表明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嚴謹的工作作風。 4.從作者的説明來看,《物種起源》一書在理論上有哪些突出之處? 答:一是取得了研究物種的起源的初步結論;二是讓人們看到了研究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方法和意義。 5.作者在研究物種起源中得出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答:首先發現了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進而發現自然選擇是物種變異的最重要的條件,但非唯一條件,在研究的基礎上,徹底否定了創造論的錯誤觀點。 6.本文有許多語句實際上起了過渡或總結提示作用,請在書上畫出這些語句。 7.根據前面的分析,試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並寫出各個段落層次的大意。 四.鞏固性練習。剖析下列長句,瞭解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按提示填空。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蒐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出一些結果。 a.這句話表達了寫作前()的過程。 b。強調了()。 c。説明了(),用“”和“”等詞語也體現了這種心理過程。 (2)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個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敍述和比較,然後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A既説(), 又説(),足見周密。 B既説(), 又説(),足見嚴謹。 (3)我經常獲得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複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A説“還不夠完備”但可以(),充分説明(),足見嚴謹。 B因為“還不夠完備”,所以只説(),而不説(),足見周密。 五.作業:繼續預習課文,仔細弄清各段中的語言信息。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課時內容(略) 二.閲讀分析第一、二段。 1.作者敍述成書經過的目的何在? 答:“為了要表達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是為了表現自己決不是枉加推測,而是經過實地考察才得出的結論。 2.從作者的敍述來看,其寫成《物種起源》一書經過了幾個階段?閲讀課文,聯繫預習提示和寫作背景,完成下表。 3.下列説法與第一段內容相符的一項是() A我能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球遠航主要是因為我是博物學者。 B在南美洲我研究了生物的地理分佈狀況,研究出了現代生物與古生物的關係。 C遠航南美洲以後,我一直在探討出版《物種起源》的問題。 D達爾文回到英國以後,蒐集了有關材料,取得了很多正確的結果。 4.文中反覆提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問題? 答:指前文所提到的“關於生物的地理分佈和現存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係”。 5.下面是課文第二段,裏面有些詞語已被抽取,請把適當的一組填進去。 現在我的工作()結束;[]全部完成[]需要()的歲月,[]我的體力()感不支,[]不得不先將這個摘要付印。現在馬來羣島研究博物的華萊斯先生,他對於物種起源問題所得到的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這[]是使我早日發表這個摘要的()原因。 (1)在文中小括號裏填入恰當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A已經一些頗主要B已經更多漸一個 C將近一些頗主要D將近更多漸一個 (2)在上文方括號裏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A雖然還但是所以也B但是併不併且然後就 C但是還並且所以也D雖然並不但是然後就 6.從第5題所填詞語可以看出,説明文的語言必須要注意()、(),這樣做才能增強説明文的()性。 7.第二段的説明體現了達爾文對待科學的怎樣的精神? 答:達爾文因為體力的原因而不得不先將摘要付印體現了對科學事業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雖然如此,他還是沒有放低對科學結論正確性的要求,這恰好體現出他作為一位博物學者的嚴肅的治學態度。 三.閲讀分析課文第四段。 1.本段共有5句話,試判斷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②和①的關係是() A轉折關係B遞進關係C並列關係D承接關係 3.這個語段提出的觀點數目和觀點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觀點: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由別的種演變而來。②生物的變異未達到完善的地步,仍然難以令人滿意。 B三個觀點:①生物的種是演變而來的,否定了創造論。②生物的中是演變而來的理論由於種種原因,仍然難以令人滿意。③肯定外部環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C兩個觀點:①生物的種是由以前的種演變而來的結論難以令人滿意。②肯定外部環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唯一原因。 D四個觀點:①生物的種是由以前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②生物的種是演變而來的理論往往令人難以滿意。③外部環境和氣候、食物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④外部環境不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唯一原因。 4.為了證明“外部環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所用論據是() A動物方面的啄木鳥。B植物方面槲寄生的實例。 C啄木鳥和槲寄生。D動物方面啄木鳥的構造。 四.自讀完成第六、七段的閲讀。 1.作者認為在有關家養問題的第一章裏讀者可以獲取什麼樣的信息? 2.作者將家養變異放在第一章的目的是什麼? 3.作者認為解釋“為什麼某種生物的分佈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佈的狹小而稀少”這個問題的意義何在? 4.作者否定創造論的理由是什麼? 五.作業:1.完成課後練習。2.完成課外延伸訓練 《物種起源》緒論練習題 孔紋茵 1、本書中所討論的幾乎沒有任何一點不能用事實來作證,而每一論點顯然往往會引出一些與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結論。正確理解的一項是:() A、書中所涉及絕大部分結論都能依靠事實的佐證,而同一論點很多時候會引出與作者所的結論背道而馳的結論。 B、書中所涉及的任何一點都能夠優勢是作證,但同一論點在不同人看來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C、事實是支持了作者的論述,但每一事實所的結論卻因人而異。 D、書中所論述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有實際來源,但從同一論點出發,得出的結論很多時候會與作者的結論完全相反。 2、最能揭示“自然選擇”的本質的一項是:() A、關於生物及生物之間相互關係的辯論性。 B、每一個物種都不是獨立創造的,物種並非不變。 C、那些所謂同屬的生物都是另一個並且一般是已經滅絕了的物種的直系後代。 D、存在許多物種公認的變種,實在自然選擇下產生的後代。 3、下列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A、胡克博士深深的影響了達爾文,給他豐富的知識和優秀的'的判斷力,對此達爾文深表感謝。 B、同鳥類一樣,認為寄生蟲的構造,以及他同其他數種不同生物的關係,是外界條件或植物習性導致的結果,也是不合理的。 C、鑑於華萊斯得到了與作者相同的結論,誘使作者發表其摘要。 D、同廣大自然學者一樣,作者高度確信對於家養狀態下變異知識研究的價值度。 4、下列説法有誤的一項是:() A、《物種起源》作者達爾文,全書共十五章,其中第十一章論述了生物通過時間在地質上的延續。 B、是物種和變種的存在,揭示了生物間的相互關係。 C、雖然地質時代的相互關係人類知之甚少,但源於作者多年來對於生活中物種的精細研究和冷靜判斷,作者可以斷定: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存在很大的荒謬性。 E、第五頁加點的“它被自然選擇了”意味着經過兩性變異這一物種取得優勝。 田甜 孔紋茵 1、本書中所討論的幾乎沒有任何一點不能用事實來作證,而每一論點顯然往往會引出一些與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結論。正確理解的一項是:() A、書中所涉及絕大部分結論都能依靠事實的佐證,而同一論點很多時候會引出與作者所得結論背道而馳的結論。 B、書中所涉及的任何一點都能夠有事實作證,但同一論點在不同人看來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C、事實是支持了作者的論述,但每一事實所得結論卻因人而異。 D、書中所論述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有實際來源,但從同一論點出發,得出的結論很多時候會與作者的結論完全相反。 2、最能揭示“自然選擇”的本質的一項是:() A、關於生物及生物之間相互關係的辯論性。 B、每一個物種都不是獨立創造的,物種並非不變。 C、那些所謂同屬的生物都是另一個並且一般是已經滅絕了的物種的直系後代。 D、存在許多物種公認的變種,是在自然選擇下產生的後代。 3、下列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A、胡克博士深深的影響了達爾文,給他豐富的知識和優秀的判斷力,對此達爾文深表感謝。 B、同鳥類一樣,認為寄生蟲的構造,以及他同其他數種不同生物的關係,是外界條件或植物習性導致的結果,也是不合理的。 C、鑑於華萊斯得到了與作者相近的結論,誘使作者發表其摘要。 D、同廣大自然學者一樣,作者高度確信對於家養狀態下變異知識研究的價值度。 4、下列説法有誤的一項是:() A、《物種起源》作者達爾文,全書共十五章,其中第十一章論述了生物通過時間在地質上的延續。 B、是物種和變種的存在,揭示了生物間的相互關係。 C、雖然地質時代的相互關係人類知之甚少,但源於作者多年來對於生活中物種的精細研究和冷靜判斷,作者可以斷定: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存在很大的荒謬性。D、第五頁加點的“它被自然選擇了”意味着經過兩性變異這一物種取得優勝。 田甜 1、關於物種起源和變異作者的觀點是:() A、生物的種和別的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 B、外部環境是唯一可能引起變異的原因。 C、生物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D、作者認為研究物種變異的原因從研究野生動物和栽培植物着手,是比較科學的方法。 2、關於自然的選擇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物種起源》中將考察全世界的整個生物界的“生存鬥爭”,是華萊士學説的應用。 B、“自然的選擇”幾乎不可避免的是改進較少的生物類型大量滅絕。 C、由於堅強的變異原理,任何被選擇的變種將會繁殖它的新的和變異了的類型。 D、任何生物若能以任何方式發生有利於自己的,縱使是微小的變異,它在複雜的而且精緻的生活條件下,將會獲得較好的生存機會。 3、關於本文,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生物的變異未達到完善的地步,仍然難以令人滿意。 B、作者認為被一般自然學者們所忽略的研究方法往往價值重大,這也是作者在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 C、作者為證明外部環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並在《物種起源》正文中給出了證據。 D、達爾文的關於物種起源的觀點,得到了一些別的專家的認同。 4.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主要是() A自然選擇問題B生物的變異 C物種起源問題D生物的遺傳 小閲讀做題規律總結: 回到原文細對照,原文選項出入否;強拔錯位或降低,已然未然弄清楚;無論自然或社科,只要細心沒問題。 《斑紋》練習題 1、下列對斑紋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斑紋都是對稱的,比如老虎和斑馬。 B、斑紋是無處不在的,任何事物都有斑紋,或明顯或隱形。 C、每一種斑紋都有深刻含義,比如美女的文身加強了她的妖嬈,遇害者脖頸上的抓痕讓人恐懼。 D、地球有無數斑紋,人類就是地球的一個個斑點。 2、對劃線句子的理解(“這是人類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擬神的視角——我們謂之的廣大世界,不過是神鋪在桌子上的一張地圖。”)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神通廣大,成了神人,登上了神觀察地球的神台,看地球就像一張地圖。 B、人類進入太空,從太空看地球,就像神看地球一樣。 C、在太空中有一個神台,登上它就能看到地球只不過像是神鋪在桌子上的一張地圖。 D、只有登上太空,才能看到地球的斑紋。 3、下列句子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斑紋有好有壞,好斑紋給人美感,壞斑紋讓人害怕。 B、斑紋組成了世界萬物,沒有斑紋就沒有萬物。 C、斑紋無處不在,斑紋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D、斑紋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有時修飾我們的生活,有時損害我們的生活。 4、根據文意,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隨着物種的進化變異,斑紋會越來越美。 B、斑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會越來越喜歡斑紋。 C、斑紋已深入人們的生活,要想快樂生活,就必須喜歡斑紋。 D、斑紋絢麗多彩,神祕莫測,種類繁多,肯定會引起一些熱愛生活的人士的研究熱情。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閲讀目標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3.瞭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情意目標

瞭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緻、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説明性文字的閲讀興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閲讀的可操作性。

媒體設計

1.擬採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2.有條件可在課前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

達爾文頭像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和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相提並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瞭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板書課題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3)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序言。

(4)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關於“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瞭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

3.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請一位學生讀淺釋1,教師補充。

投影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並蒐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於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後駿馬征服《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説的內容。

摘自《辭海》(1999年版)

投影:

進化論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通常指生物辦的進貨理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展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代生物學的發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現(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説和進化論)之一。

摘自《辭海》(1999年版)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速讀課文

a.畫出文中結論性的語句;

b.理出文章結構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B.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C.教師板書並明確。

整理成書的過程(1)

寫作經過提前發表的原因(2)

(1—3)內容過簡的原因(3)

物種由演變而來(4)

基本觀點介紹研究的方法(5)

(4—7)家養變異的作用(6)

強調觀點的正確(7)

(解説: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並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語用能力。)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請一位學生説出其所畫的`關鍵句,而後集體加以確認。

明確:什麼是關鍵句?有哪些類型?

關鍵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了文章的旨趣,標示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結構的特點。其類型為:

A、從內容來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揭示説明對象的特徵或點示主要事理的語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説明這些,是為了要表明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

第2段“……這也是使我早日發表這個摘要的一個原因。”

第4段“……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B、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結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的説明內容的推進。

如:第4段“關於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這個總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

第5段“因此,我們對於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個明確的瞭解。”這個過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內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我又確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簡明扼要地總結了進化學説的基本觀點。

C、從出現的頻率來看,反覆出現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另一方面也用於顯示層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覆説“生物的各,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2)如何篩選關鍵句?

明確:從內容入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入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3.欣賞品味

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説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説明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這種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學生討論,圈點。

明確:

第1段,從“遠航”(1831年)到“現在”,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蒐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經二十幾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度和長期刻苦鑽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並結合註釋4,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説明今後的打算,“詳盡地刊出”避免使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文對理論著作嚴肅、審慎的態度及謙虛的精神。

第4段,“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明作者決不輕率地作出結論的科學態度。

第5段,“這類的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説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簡略”反映出不迴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7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造論的錯誤”、“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説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於堅持真理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並板書:長期考察,實事求是,謙虛審慎,決不輕率,親身實踐,不避缺陷,毫不動搖。

4.課堂訓練

印發以下材料(或投影),課堂討論完成。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1982年,英國伊麗莎白皇家學院的科學家加德納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説,這一學説認為(a),鳥類和哺乳動物並不像傳統觀點所認為(b)的分別起源於兩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動物,而是起源於共的祖先—“哺乳鳥”。這一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是2.25億年前從古代爬行動物中分出來的,因而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親緣關係比爬行動物更接近。與眾不同的是,加德納提出這一學説時,並不像以往的動物進化研究者那樣主要依據古代動物的化石資料,而是依據對不同動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的比較。

畫橫線的句子中,兩個“認為”所認定的內容各是什麼?

1.認為(a)

2.認為(b)

提示:本題考查對關鍵句的理解。回答兩個“認為”所認定的內容,從本質上説,就是理解關鍵句的含義,把握兩種不同學術見解。要正確回答兩個“認為”所認定的內容,可以藉助句子結構分析。畫線句子是複雜單句,作為謂語“認為”所認定的內容是“鳥類和哺乳動物並不像伎觀點所認為的分別起源於兩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動物,而是起源於共同的祖先—‘哺乳鳥’。”“認為(a)”所認定的內容包括“不像”、“而是”兩個側面,也就是從否定和肯定這兩個角度説的。“認為(b)”所認定的內容正好是“認為(a)”所否定的內容。可見“認為(b)”所認定的是“分別起源於兩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動物。”

5.課堂小結

閲讀是為了獲取信息,求得知識,以豐富自己,不斷完善看書的知識結構。今天的這堂課,我們不僅瞭解了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而且通過對作者説明性導言的閲讀,使我們在整體感到遺憾知文章內容和思路的基礎上,學會了如何發現關鍵語句,懂得了正確理解關鍵語句對理解文章的作用,並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後的閲讀實踐。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瑣憶》中魯迅曾説:“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怎樣理解這句話?請加以思考。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附:課堂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的過程(1)長期考察

寫作經過提前發表的原因(2)實事求是

(1—3)內容過簡的説明(3)謙遜審慎

物種由演變而來(4)決不輕率

基本觀點介紹研究的方法(5)親身實踐

(4—7)家養變異的作用(6)不避缺陷

強調觀點的正確(7)毫不動搖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5

[學習目的]

1. 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2. 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3. 瞭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4. 瞭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緻、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學習過程]

一、達爾文及進化論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做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並蒐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於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進化論,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通常指生物界的進化理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展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代生物學的發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説和進化論)之一。

二、研習課文

1. 本文需要注意的詞語。

瑣屑:細小而繁多。

審慎:周密而謹慎。

趨向:①動詞,朝着某個方向發展;②名詞,事物發展的動向。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探討:研究討論。

傳佈:廣泛散佈。

2. 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請説出各段的關鍵句。

明確:什麼是關鍵句?有哪些類型?

關鍵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了文章的旨趣,標示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結構的特點。其類型為:

A、從內容來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揭示説明對象的特徵或標示主要事理的語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説明這些,是為了要表明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

第2段“……這也是使我早日發表這個摘要的一個原因。”

第5段“……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B、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結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的説明內容的推進。

如:第5段“關於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這個總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

第6段“所以,洞察變化和相互適應的方法是極其重要的。”這個過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內容。

第9段“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我又確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簡明扼要地總結了進化學説的基本觀點。

C、從出現的頻率來看,反覆出現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另一方面也用於顯示層次。

如:第5段、第6段、第9段都反覆説“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2)如何篩選關鍵句?

明確:從內容入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入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3)按要求篩選文中語句。

①作者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②作者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意義。

③作者從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獲得的兩點認識。

明確:

目的:我們對於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個明確的瞭解。

意義: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複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作者的兩點認識: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積起來。

3. 欣賞品味。

(1)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説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説明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這種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明確:

第1段,從“遠航”(1831年)到“現在”,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蒐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經二十幾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度和長期刻苦鑽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説明今後的打算,“詳盡地刊出”避免使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文對理論著作嚴肅、審慎的態度及謙虛的精神。

第5段,“這類的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説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度。

第9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造論的錯誤”、“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説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於堅持真理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並板書:長期考察,實事求是,謙虛審慎,決不輕率,親身實踐,不避缺陷,毫不動搖。

(2)語言準確、嚴密

①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蒐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a. 寫作前必不可少的過程:蒐集整理、研究。

b. 蒐集過程中的關鍵:耐心、全面(各種)。

c. 説明了估計的謹慎:也許、一些。

②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敍述和比較,然後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但這是這裏所不能辦到的。

提問:本句中“事實”與“證據”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因為事實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證據”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質的例子,兩個詞聯用,體現了作者的周密。

提問:“敍述”和“比較”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敍述”能使人瞭解得比較全面、具體,但還不能表現本質;“比較”能使人鑑別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裏,以掌握事物的本質,體現了作者的嚴謹。

③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複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提問:把本句中“線索”一詞換成“證據”會有什麼不同效果?

明確:因為本句中有“還不夠完備”的話,所以作者只説“提供線索”,説明作者是實事求是地估價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換成“證據”,句意就變成了可以提供帶規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這句話也能鮮明地體現出作者的嚴謹、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這句話中又用“一切”“最”兩個詞語表現了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分析説明、記敍和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2.篩選課文信息,提取課文關於《物種起源》出版的內容要點。

3.體會達爾文對科學的態度以及對物種起源的看法和觀點。

4.體會本文語言的正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重點:篩選本文的主要觀點和關鍵詞語 教學難點:表述本文信息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方法:整體與分段閲讀相結合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大家知道,人類科學史上有幾次重大的發現,你能説説都有哪幾次嗎?對了,在自然科學上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社會科學上,有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達爾文對自然界的進化歷程持怎樣的觀點,《物種起源》一書又是怎樣寫成的。

二.作者與作品介紹

達爾文出生於英國魯茲巴利鎮一世代名醫家庭,祖父、父親都是生物學愛好者,祖父提倡生物進化論觀點,生物進化思想深刻影響了達爾文。達爾文在愛倫堡大學學醫和劍橋大學學神學時,卻特別熱心研究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 達爾文年輕時證實生物許領域處於“神創論”、“物種不變論”與“進化論”的激烈鬥爭時期,他大學畢業後,由於漢斯羅教授的推薦,1831年他以自然學家的身份參加一艘軍艦為期五年的環球旅行,他在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陸沿岸動植物、地質地貌,收集到不少資料。他驚人地發現“物種是逐漸變化的”,物種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自然選擇”的過程,而不是“神創”的“不變的”。 1836年達爾文回國後,以進化論觀點整理、研究科學考察中獲得的資料,又花了14年進行科學實驗,收集研究資料,撰寫自己得出的結論,他為了弄清物種變化的原因和規律,選擇了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學實驗方法;他細心總結育種專家、園藝家和他自己飼養動物栽培植物獲得的實驗經驗,逐漸形成了人工選擇的新理論,用“生存鬥爭”的觀點來解釋生物進化。 達爾文在寫《物種起源》時,由於英國生物學家華萊斯年輕時也做過環球科學考察,他也得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結論,寫出了一篇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感到震驚,他於是決定把華萊斯的論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綱 《物種起源》同時發表。本文即為當時發表 《物種起源》時的導言。 《物種起源》發表後震動世界。達爾文還有《動物和植物在馴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等名著。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作者講究選詞,講究用結構複雜的句式表達周密謹嚴的內容。本文采用以説明為主,結合敍述和議論的表達方式。

三.預習診斷練習

1.指出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 ) A 瑣屑 審慎 變異 遺傳 B 趨向 扎記 蒐集 輕率 C 博物 竄入 親緣 狹隘 D 累積 信奉 胚胎 槲寄生 2.下面三組語句中劃線的詞“精細”和“冷靜”、“耐心”和“專心”、“完備”和“完善”能不能互換,為什麼?

(1)A 精細的研究 B 冷靜的'判斷 答:“精細”表明研究得細心,一絲不苟。“冷靜”則表明這個判斷是經過冷靜思考而不是憑一時衝動作出的。如果互換則造成定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2)A 如果 耐心蒐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B 這樣,在五年的時間內,我專心思考這個問題…… 答:材料往往繁多複雜,而且每一種材料的蒐集要付出辛勤勞動,所以應用“耐心”作“蒐集”的狀語,至於思考問題當然應該“專心”即專注思考,如果互換就不大準確。

(3)A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未必完備。 B 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 C 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敍述和比較,然後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D 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但是如果不能説明地球上的無數生物,怎樣經歷變異而達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答:“完備”有完善齊備之意,“完善”則是完美無缺的意思。兩者語意範圍不同。

3.在下文括號裏填入虛詞恰當的一項是( ) 對於生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生物的相互關係,我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許多事實現在還是不清楚,( )在未來長期內( )還弄不清楚,( )我們經過了精細的研究和冷靜的判斷,可以毫不懷疑地斷言創造論的錯誤。 A 雖然 而且 也 但是 B 雖 但 卻 但是 C 即使 而且 也 可是 D 然而 並且 也 可是

四.整體閲讀,概括內容

1.本文是關於《物種起源》一書的序言,從內容看,它包含了幾個方面? 答:兩個方面,即關於《物種起源》出版的説明和《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觀點。

2.作者對《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作了哪些方面的説明? 答:主要作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説明。一是成書過程;一是付梓原因;一是存在問題及今後打算。

3.關於出版的説明,作者採用了怎樣的説明順序?試具體説明這樣説明的優點? 答:作者按照層進的順序進行了説明,成書是“過去”之事,付梓是“現在”正在做的事,存在的問題算是對出版本書的一個客觀評價,而未來的打算還是一種想法,這樣的説明可以讓讀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整個歷程,有助於表明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嚴謹的工作作風。

4.從作者的説明來看,《物種起源》一書在理論上有哪些突出之處? 答:一是取得了研究物種的起源的初步結論;二是讓人們看到了研究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方法和意義。

5.作者在研究物種起源中得出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答:首先發現了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進而發現自然選擇是物種變異的最重要的條件,但非唯一條件,在研究的基礎上,徹底否定了創造論的錯誤觀點。

6.本文有許多語句實際上起了過渡或總結提示作用,請在書上畫出這些語句。

7.根據前面的分析,試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並寫出各個段落層次的大意。

五.鞏固性練習

剖析下列長句,瞭解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按提示填空。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蒐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出一些結果。 a.這句話表達了寫作前( )的過程。 b。強調了( )。 c。説明了( ),用“ ”和“ ”等詞語也體現了這種心理過程。

(2)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個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敍述和比較,然後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 A 既説( ), 又説( ),足見周密。 B 既説( ), 又説( ),足見嚴謹。

(3)我經常獲得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複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A 説“還不夠完備”但可以( ),充分説明( ),足見嚴謹。 B 因為“還不夠完備”,所以只説( ),而不説( ),足見周密。 五.作業:繼續預習課文,仔細弄清各段中的語言信息。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知和能力:

1、瞭解達爾文及《物種起源》。

2、初步瞭解“緒論”(導言)的寫法。

3、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篩選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耍觀點。

(2)過程與方法:

訓練並提高篩選文章主要觀點,篩選關鍵詞語、關鍵語句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達爾文堅持真理、珍重客觀事實、謙虛謹慎、嚴肅認真、深入細緻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捨、刻苦鑽研的奮鬥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篩選主要觀點及篩選關鍵語句。

三、課時: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請同學們課下自己查找達爾文及其《物種起源》的相關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回答下面的問題:

1.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

2.《物種起源》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課前作業:人類是從哪裏來的?用圖片或文字説明都可以。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檢查課前作業:讓學生展示思考與查資料後整理出來的結果。

(教師要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表達觀點,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引導討論得出更正確的答案。)

三、熟悉文本,篩選信息

1.請自讀課文一遍,找出能説明人類不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依據。

A.物種不是被獨立創造出來的,而是像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

B.我充分相信物種不是不變的。那些屬於所謂同屬的生物都是另一個並且一般是已經絕滅的物種的直系後代,……而且,我相信“自然選擇”是物種變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

C.我們將由此看到,大量的遺傳變異至少是可能的,並且,同樣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將看到,人類的“選種”在累積連續的微小變異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D.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發生有利於自己的、縱使是微小的變異,它在複雜的而且時常變化中的生活條件下,將會獲得較好的生存機會,它自然地被選擇了。由於堅強的遺傳原理,任何被選擇的變種,將會繁殖它的新的和變異了的類型。

…………

2.再次朗讀課文,找出信息,弄清達爾文在本文中所表達的對物種起源的看法的可靠性。

第一自然段:“……我之所以説明這些事情,是為了要表明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

第二自然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

第三自然段:“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

第六自然段:“結果沒有使我失望,我經常獲得在家養狀況下的變異的知識,雖然不完備,卻能給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導。此項研究雖然通常為自然學者們所忽略,我卻要冒昧地表示我對於它的高度價值的確信。”

…………

(幻燈片輔佐以其他的資料證明達爾文的觀點的可靠性)

得出結論:人是由其它物種演變而來的,在不斷的變異進化中,人類累積起眾多的細微的有利於自身的變異,並把它遺傳下來,終於形成了我們目前的人類羣體。

四、作業:篩選相關信息,回答“達爾文為什麼提前發表《物種起源》一書?”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明確:促使達爾文提前出版《物種起源》的兩個原因是:一是儘管研究工作將近結束。但全部完成尚需更多時間,而自己漸感體力不支(主觀方面);二是因為華萊斯通過獨立研究得出了幾乎和達爾文一樣的結論,達爾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勞動付之東流(客觀方面)。

二、根據你對文本的把握,請你介紹《物種起源》一書、達爾文的`為人及時代背景

教師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