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重陽節作文彙編7篇

欄目: 重陽節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重陽節作文彙編7篇

重陽節作文 篇1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裏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温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淒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淨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温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重陽節作文 篇2

從縣城坐個多小時的車,再走十七、八里的山路,就到了楊家灣——這就是我的家鄉。

楊家灣有二、三十家人,我家住在寨子的中央。由於爸爸、媽媽待人和藹,所以來我家拉家常的人特別多,我家也自然成了聚會點。

對於大自然我沒有多大的欣賞能力,但我只知道楊家灣草青、水綠、山可愛。近年來,經常看到許多外地人來我們這裏什麼寫生、照相、吃農家飯等等,還不時聽到他們在議論什麼“原始風貌”、“世外桃源”等好多我們聽不懂的語言。

家鄉的節氣很多,小朋友們最愛過節氣,但我最喜歡的是重陽節。

每年的九月,糧食收穫,糯谷進倉,大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

“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那幾天大人們碰到就愛説這句話。聽説“老虎要咬媽”,我們小孩非常害怕,但看到他們嬉笑的臉色,我就知道是逗我們玩的。

初八的晚上開始泡起糯米,第二天大清早就上zhènɡ,我們只知道拼命的往灶里加柴。餈粑是非常耗柴的,蒸了快兩個小時,糯米飯的清香已經由廚房溢進堂屋再散到院壩。我們認為已經蒸好了,但老爸老媽此時才開始搗炒香的黃豆。待它全部變成細面面了,又加上一大包白糖。豆麪制好了,他們就起zhènɡ,把雪白的糯米飯倒進duì窩。duì窩是大力士的樂園,你有多大的力都可以盡情往裏使。大概有半個多小時,糯米飯完全變成了餈粑,此時男女老少就開始動起手來。

農家人從不吝嗇,餈粑好了,總是對着周圍的人家高喊大叫“我家餈粑好了,我家餈粑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這種無盡的喜悦。

夕陽照在山坡上,金黃的石蒜花光彩奪目。“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楊家灣的大大小小都愛唱這首歌,而那“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的古老歌謠將隨風而散,為此,我真的有些感到惋惜。

而今,九月九又要來到了,朋友,來楊家灣嚐嚐我們的餈粑吧!

重陽節作文 篇3

重陽節是我國的眾多傳統節日之一,是兒孫子女孝敬長輩的好時機,因此也被稱作老人節。星期日的晚上,我便與爸爸媽媽一起去奶奶家,和奶奶吃一頓晚飯。與老人聊聊天,説説話。

那天晚上來到奶奶家已經是六點多了。一進屋,看見奶奶還在收拾屋子,做衞生,覺得奶奶非常辛苦,這麼晚了還在做衞生,於是就對奶奶説:“奶奶,您忙活一天了,讓我們來弄吧,您休息會兒。”奶奶笑着説:“我們培竣可真聽話,真懂事,真是長大了。”我忙説:“這是應該的。”心裏也挺高興,自己可以為奶奶出一份力了。

我們把屋子收拾收拾,過一會兒,叔叔嬸嬸都到了,於是我們便到樓下的餐館去吃晚飯。席間,我給奶奶講了好幾個笑話,逗得奶奶哈哈大笑,我很少見到奶奶這麼高興。過了一會兒,我端起杯子祝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奶奶更高興了,並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要到分別的'時候了,我們告訴奶奶要好好保重身體,別太累了。奶奶非常感動,讓我們經常去陪陪她。最後,我給了奶奶一個擁抱。奶奶誇我:“還是我們大孫子懂事兒。”

重陽節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孝敬老人的日子,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對身邊的老人獻上一份祝福吧!

重陽節作文 篇4

今天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也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敬老的節日,媽媽帶着我回老家看望了婆婆。

晚飯過後,大家都坐在客廳休息聊天。我一邊聽着婆婆講述過去的往事,一邊看着有些疲憊的婆婆,心裏想着怎麼樣才能讓她減緩一點疲勞呢?“哦,我可以為婆婆按摩捶背呀!”於是,我跟婆婆講了我的想法,請她背對着我坐。婆婆會心的一笑,用她那雙已經起了皺紋的大手摸摸我的頭,背轉身去。我先把雙手來回搓了幾下,這樣手就不會太涼;然後再把手指合攏,拇指張開。做好了按摩前的準備,我便開始為婆婆揉肩。我用手指靈活地一張一合,在婆婆肩膀上來回的按摩,婆婆笑着説:“嗯,一點也不比按摩師的手藝差!”我開心極了,揉完了肩,又接着為婆婆捶起了背。我攥緊拳頭,從背一直往下捶到腰間,然後又反過來往上,不停地重複。不一會兒,我的額頭便冒出了一滴滴的汗珠。婆婆見後,一邊説已經很舒服了,一邊笑着把我摟過去抱着坐在她身旁,不停地誇我“長大了,懂事了。”由於不停的按摩,我的手臂已經十分的痠軟,不過聽着媽媽和舅舅們的讚揚,心理卻是無比的自豪和甜蜜。

隨着自己一天天地長大,我也要開始學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孝敬家裏的老人,感恩他們為這個大家庭所做的貢獻!

重陽節作文 篇5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是一年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來了!

九九重陽,代表着天長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愛老。從爸爸媽媽的身上,我感受到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登高遠眺、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麼做些什麼呢?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別的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吃喝都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爸媽穿舊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卻總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着急。

説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説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裏還不住的埋怨奶奶。有時還來不及聽奶奶説完一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着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今天我決心要聽爸媽的話:就是要慢慢學會理解老人,尊敬老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後,祝所有的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兒孫滿堂,安享晚年!

重陽節作文 篇6

我對於傳統節日,一向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懶惰和主觀因素哪個佔得。比如重陽,我對於個日期來源以及大致要做些什麼事,還是明白一些的;至於具體到做這些事的細節,便是一問三不知了。

重陽,因陰數為六陽數為九,又稱重九。顧名思義,是在每年的陰曆九月初九。起源的傳説有很多,我對“恆景殺魔”版更為相信些。這個傳説也比較符合中國古代多數節日的起源:山裏或者海里林裏出了個妖或者魔禍亂人間,一個少年或者少女提劍或者刀殺之,於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永遠銘記這英雄出少年的壯舉就把當年做的事一年年延續下來云云。這樣的傳説是典型的麪包加大棒記憶法,過節有吃有喝還有恐怖故事聽,更容易記住和傳承。

登高遠遊,配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便是在重九日主要所做的事。茱萸自然是做作邪用,也是受到了那個傳説的影響。但凡糕點,在漢族文化中都有高升之意,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節日食品之一。漢族的傳統節日都對吃什麼很重視,當然民以食為天,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同時卻把另外的活動給忽視了。比如這些年重陽有登高習慣的人是少之又少,倒是很多人的“過節就該放開肚皮”想法愈發根深蒂固。過節是為了銘記,但銘記的方式卻已變了味。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王維在某年重陽作的兩句詩。出門在外,離家萬里,睹物思人,逢年過節即使是隻看到塊磚片瓦關於明月愁思的往事,都會讓人靜靜回首,悠悠憶起當年,想到那千里之外的濃濃親情。一個我忘了姓名的歌手唱道:“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彈指間依稀可見千百年前王維低吟的憂傷,一年年重演。有時想,這歌與張行的“故鄉的雲”一般,我都認做是流浪歌手的歌曲,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流浪。惟有覽盡滄海桑田的人才能真正從喉間宣泄出這幾曲,然後繼續走下去。很像傳説中的一種職業――歌行者,且歌且行,且思且遊。

重陽節作文 篇7

每年的陰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稱為重九節、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敬老節等等。

傳説東漢時期的河南汝南縣,一位名叫桓景的年輕人為了治服年年於重陽節出來禍害百姓的瘟魔,披星戴月勤奮練功,最終憑藉自己的超人武功和仙人給予的菊花酒、茱萸葉打敗、殺死了瘟魔,為因得瘟疫而死去的父母和父老鄉親報了仇。雖然這只是個傳説,但因此使得重陽敬老的習俗保留到了現在。靜心想想,作為晚輩的我有沒有關愛過長輩呢?有!

在我三年級暑假的一天,爺爺、奶奶和我坐公交車去人民公園。上車時人還不多,我和爺爺、奶奶都有座位。可坐了四站後,上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就一個座位也沒有了。這時途經一站,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車,有些慌張地尋找着位置。車上的人都沒有在意老奶奶,我立刻站起來,有點兒羞澀地對老奶奶説:“奶奶,您坐我這兒吧!要開車了,別摔着!”

老奶奶對我笑了一下,驚喜的眼神裏充滿了感激。我便開心地走到爺爺那裏,和爺爺擠到了一個座位上。這時,旁邊的一位叔叔對我説:“小姑娘坐這吧,別和爺爺擠啦!我要下車了!”在向叔叔表示感謝後,我坐在了他的位子上,一路上我都被關愛的暖流温暖着。

尊老愛幼,是永世不變的傳統美德,這種善舉不只行動在重陽節,而是應時時刻刻付諸於生活的每一天。只要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世界定會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