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作文彙總六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來歷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作文彙總六篇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1

從前有一個人叫重耳,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當上晉文公,有一個小兵想要殺死重耳,重耳只好逃離晉國。在逃離的路上,有位好心的大臣跟他説:“有困難我們一起解決。讓我跟着你吧。”重耳十分感激地説:“謝謝你,你叫什麼名字呀?”大臣回答説:“我叫介子推。”

就這樣重耳和介子推一起去了沙漠,他們走啊走啊,可就是走不到盡頭,似乎迷了路。終於在某一天早晨,重耳突然昏過去了,介子推看見了趕快扶着重耳的脖子説:“您怎麼了?”重耳痛苦的回答説:“我已經沒力氣了,實在是太餓了。”介子推説:“別擔心我現在就去給你找東西吃。”可是找啊找,都沒找到一點吃的。

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從袖子裏掏出一把小刀,過一會啊,介子推回來了。手裏拿着一塊烤肉,他對重耳説:“大人,吃塊烤肉吧?”重耳看見了什麼話也沒説,就先吃了。重耳吃完了説:“不對呀,這裏都是沙漠,一望無際,也不見一個人,你哪來的肉啊?”介子推面露難色説道:“大人不瞞你説,這是我從我腿上割下來的。”重耳聽完大吃一驚,眼睛含着淚水跪在地上説:“謝謝你,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

19年後,重耳當上了晉文公。當官的第1天,很多大臣都來了賀喜,也收到了重耳的銀兩,所有的大臣都收到了禮物,就是沒有介子推的。介子推都鬱悶問旁邊的大臣:“怎麼還不叫到我?”旁邊的大臣説:“可能是把你放到最後。”可是到最後,還是沒叫到介子推。介子推傷心的走了。

旁邊的大臣提醒了重耳:“大人你是不是把介子推給忘記了?”重耳才記起來,把大恩人給忘記了,於是派所有的士兵去找介子推。可是走啊走,根本沒有找到他。重耳突然想起19年前那個沙漠,便帶了許多士兵去沙漠那找,可是還沒有找到。重耳再次命令:“點火照明我一定要,一定要找到我的大恩人,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士兵點了很多火把,可是都沒有找到人。找了好久,最後在一棵樹上找到了介子推,但他已經死掉了,重耳後悔莫及,花重金把介子推厚葬。還對晉國所有人民説:“以後每年到了四月初五的時候,都不能點火,要吃飯,而且只能吃涼的。來紀念這位恩人。”

於是年復一年,每年的這一天,大家都會紀念介子推。久而久之,一代傳一代。於是後來的人們都在這一天紀念自己去世的親人,緬懷英雄先烈。在這一天我們吃飯要吃涼的。從此有了寒食節,慢慢寒食節演變成清明節。就連現在我們也不例外。每到清明節,好多外地做生意、上班的人,都回家,紀念自己的祖先,還有革命先烈。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2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温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兩字,根據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所説:“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清明時節,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改變冬季寒冷枯黃景象,大地一片清淨明潔。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中寫到:“春分後……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這裏説的“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所以有“三月節”之稱。《歲時百問》一書也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是由它所處的時令,在氣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所以,國家通過立法,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假日。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3

草綠了,花開了,樹木的枝葉又開始茂密了。又是一年清明時,大家紛紛去祭奠已故的親人,我也想起了我的大爺爺。您離開已經整整一年了,可是我想您。

記得有一次,我和您一起去萬達廣場玩爬網梯。一開始我很興奮,一口氣爬了好幾層。但隨着高度增加,離地面越來越遠,網繩晃個不停,我的腿肚子也抖個不停。從上往下一看,我眼一暈,趴在上面不敢動,淚水立馬就湧出來。大爺爺卻在底下瞧得仔細,飛快地繞過來,衝我喊道:“我們是堂堂男子漢,不害怕,不要哭!爺爺在這兒等着你。”看到您充滿期待的眼神,我站了起來,一層層堅持爬下來。當我到達地面,您早已張開雙臂,做好了迎接我的準備。我把手放進您的手掌,大手握着小手,彷彿剛才的膽怯根本不曾出現過。

直到現在,每當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您,回想起當時那一幕,而我的指間好像還存着您給的勇氣和力量。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今年的清明多了份傷感與思念,那是因為我的爺爺去天堂後的第一個清明節。以往都是我跟着爸爸媽媽去給他們的爺爺奶奶等故人掃墓,而今年是我第一次給至親的人掃墓,心情頓時感到非常沉重,沒有了以往遊玩的心情。

到了爺爺的墓前,為他上了香,擺上他喜歡的菜和水果,我跪在地上,靜靜地凝視着爺爺的墓碑。我彷彿看見爺爺正對着我笑,此時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爺爺很瘦,走路很緩慢。他獨自一個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家人經常去爺爺家看望他。每次我們去爺爺家時,他都高興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連走路的速度彷彿也快了不少。爺爺偶爾也會來我家住上一段日子,我感覺那時的爺爺過得最開心、最幸福,有家人的陪伴讓爺爺的心情非常好。

現在,爺爺不在了,我只能回憶,只能懷念,只能牽掛。想念與爺爺一起散步的日子,想念與爺爺手拉手的日子,想念與爺爺一起睡覺的日子……

爺爺,我想您了,您想我嗎?

爺爺,願天堂沒有痛苦,沒有憂傷。明年此時,我再來看您!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落雨紛紛、雲霧迷濛,天空濛上了一層輕紗,似乎蒼天也在緬懷那些逝去的人。

今天清晨,我和家人如同往年一樣為過世的外公掃墓。我們步行上山,兩旁的花草都低着頭,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它們似乎也在緬懷那些逝者。在我的記憶中,關於外公的回憶只有外婆家的照片和父母口中的故事。外公是在我兩歲的時候因為腦溢血去世的,那時姐姐還是一位國小生,更別説我了。每次看到外公的照片時,就如同看見了外公那張面帶微笑的臉,心中也湧起了一股温暖和歡樂。

現在,我們全家人來到墓前,我拿起掃帚為外公的墓拂掃塵土,為四周的花木去塵澆水,舊墓周邊的塵土灰飛煙散,那些植物也頓時生機四溢,顯露出真正的春色美景。我也回憶起小時候與親人相會的興奮之情。隨着盆中的火苗越來越小,火光星星點點,我們的那些悲痛回憶也煙消雲散,心中逐漸平靜不由的滋生出了一種生機。下山時,路旁的花木綠意盎然,它們彷彿也已經拋開了那種悲痛吧!

想起那些已故的親人,心中總有一種惆悵的感覺。那些被歲月接走的親人們啊,希望你們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到,天空應時下起了小雨,天灰濛濛,不時夾雜着風,感覺冷冷的,有些淒涼,讓這個特別的節日顯示出獨有的韻味。

我們一大家族人,踏在泥濘的小路,穿過被雨水洗滌過的樹林,來到鐵山坪“祖祖”的墳塋。

作為家族老大——大舅公來到墳前就挽起衣袖奮力清理雜草,二舅公拿出準備好的帕子輕輕的擦拭石碑上的灰土。婆婆和姨婆找來棍子掛青,給祖祖打遮陽傘。伯伯、爸爸、表叔們和我們小字輩兒都清理周圍的垃圾,大家的動作都輕柔而緩慢。這時一陣風,輕輕吹過,帶着絲絲憂傷。我好像被這憂傷的氣息感染了,鼻子不由的一酸,眼前模糊了,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祖祖生長在農村,特別愛乾淨,小時候我的衣服都是她洗的。她特別愛菊花,她常説菊花是花中君子,清麗、高潔。有一次我把口香糖扔到了菊花上,祖祖看見那把臉一沉,嚴肅地對我説:“菊花是能玷污的嗎?”於是,她拿起手帕,輕輕地擦拭着菊花上的口香糖,就像對待她的寶貝似的…..

我凝視着那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眼前彷彿又出現了祖祖的音容笑貌。他彷彿就立在我的身邊,似遠非近,似近非遠,彷彿我們一伸手就能把他抱住。一陣風吹來,還是被無情的風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