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清明節假期作文錦集10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5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假期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清明節假期作文錦集10篇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1

又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我們的先輩,他們的事蹟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也令人振奮!

清明節給人的印象總是濕漉漉的,不管是煙雨瀰漫的山野中,還是陡峭難行的小路上,總有一些冒着風雨上山祭祀、掃墓的人,他們有的一個人跚跚獨行,有的三五成羣,還有的扶老攜幼......真是一幅悽慘而悲傷的畫面!清明節又有掃墳節、鬼節、冥節之稱,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人們除了給先人祭祀,也有一些少先隊員用鮮花和真情為那些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祭奠着他們的心靈,我雖沒能去祭祀他們,可是我在心裏也衷心的祝福他們,我想告訴他們:你們那寶貴的生命沒有白費,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

想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那動人心絃的歌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啊!烈士們,你們用血肉之軀,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憤怒與鬥志。你們用灼熱的鮮血,喚起了中華人民的反抗。

面對日本人的嚴刑拷打,你們不動聲色,面對日本人的金錢與權力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即使只剩下一滴血,你們也要與鬼子鬥爭到底!你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振奮,你們英勇堅強的毅力值得我學習。

烈士是偉大的,他們發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們堅強不懈、不畏困難的精神!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2

清明的習俗, 掃墓前, 都要做一種糕點——艾糕。 今天, 我們開台了做艾糕、艾餃這些綠色點心。

我們先準備好鹹的餡、甜的餡、米粉、印模等西。 這時外公開始煮艾草了, 外公一邊煮, 一邊攪拌, 當艾變得有點糊了的時候, 外公把艾草撈到裝有米粉的盆子裏。起先,外公用筷子開始攪拌綠綠的艾草和白白的米粉,後來,外公幹脆用手攪拌。看着粉和艾草漸漸的溶和在一起,麪糰變得越來越細膩。我好奇的問外公:“假如粉加多了,怎麼辦?假如艾草多了怎麼辦?假如水多了又怎麼辦呢?” 外公説:“假如粉多了就加一點艾汁, 假如艾多了就加一點米粉, 假如水多了就加一點米粉……” 我們正説着,外公已經揉好了麪糰, 我看着這團綠油油的麪糰, 偷偷摸了一下,軟軟的、熱熱的, 我又聞了一下, 一陣艾草的清香撲鼻而來, 我用力地吸着鼻子, 當時,我真想把所有香氣都吸光呀!

接着我們開始了分工合作做艾餃和艾糕。 外公擀艾餃皮, 外婆放餡,媽媽折艾餃的花邊(這可是最難的部分哦!),父親放艾餃, 舅媽做圓團, 我做艾糕, 我先把圓團放進模子裏, 然後用力一按, 拿到舅舅那兒, 舅舅用棒子在模具上啪啪兩敲, 一塊塊漂亮的艾糕就從模具裏跳了出來。

在嘻嘻哈哈中, 一盆盆艾糕出爐了, 哇, 真好看呀!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3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到父親的老家。我們先去山上燒了紙錢祭了祖,然後就在山上玩。

父親在山上看風景, 姐姐拿着相機在拍一隻美麗的蝴蝶,我拖着鐵鍬亂挖坑。媽媽説:”別亂挖了,鐵鍬給我,看我給你挖個“雞腿”吃吧。“這雞腿是指根長在土裏像雞腿的一種脆甜植物。我和媽媽開始尋找雞腿,找了半天沒找到,卻發現好多蒲公英,綠色的蒲公英開着小黃花,有的花都結果了。我喊姐姐快來吹降落傘。姐姐跑過來,摘了一個蒲公英的降落傘邊吹邊説:”我來幫蒲公英媽媽的孩子走遍天涯!“我也摘了一朵蒲公英吹起來。我和姐姐玩得正開心,忽然聽見媽媽喊:”你們快過來看,這裏有迎春花!“我和姐姐跑過去,看見兩棵迎春花正開着。這迎春花和新蕾公園不同,它的花瓣是黃的,花蕊卻是紅的,很漂亮!看完花,媽媽説:”我帶你們去摘芽芽碰,抽水毛葱!“田野裏,山上,芽芽碰很多,媽媽挑最肥的摘給我們,去掉上面的葉子,再剝掉芽芽碰的皮,放進嘴裏吃起來,又脆又甜,清香滿口。我和姐不停地吃起來。媽媽看我們吃得差不多了,説:”我們去抽毛葱吧。“毛葱是茅草的花苞,可以吃,但是,假如它盛開了就不能吃了。我們在田野裏找了半天,只有媽媽找到了幾根毛葱。剝開毛葱或綠或紅的葉子,露出裏面白白的毛葱,放進嘴裏嚼,感覺軟軟的,嫩嫩的,很清甜。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我們要回家了。我好想再玩一會。我覺得清明節踏青玩的真開心呀!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來,人們的心情總是沉重的。懷念親人的心情更是無法遏制,往事浮現在眼前,親人的豐功偉績念念不忘。時間的巨輪不停地旋轉,一年一年積澱,思念的情懷無法改變,而是越來越強烈。

清明節是抒發,祭奠過世親人的特殊時節,這一刻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來表達個人情感,以緬懷先人。但是,不管什麼形式的祭奠,對過世的人來講,都無所謂,根本起不到作用,更不能起死回生,這是客觀事實證明的規律。先人已經生活在天堂中,不由活着的人管理。可活着的人要繼續努力向前走下去,把親人的事業傳承下去,一代一代繁衍生息,這就是報答先人的最好方式之一。思念的情懷此刻難以控制…… 這是正常的人生心態,幾十年生活在一起,情感交融,相濡以沫,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友愛情緣,讓人終身難忘。俗話説,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是傳統節日,而且是專門祭祀過世人的特殊節日,此時此刻內心世界劇烈的波動,淚水隨着情感的變化而流淌,感慨萬千。大家藉助焚燒紙張,送點理想的物品表示一下緬懷之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先人的奮鬥就沒有我們的現在。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也是後人應該記住的事情之一。

清明節,用自己的方式去祭奠親人吧,緬懷親人的功德,激勵自己,鞭策自己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完成先人遺志,這就是對過世親人最好的祭奠,同時,也是自我安慰的最佳方式。

天堂上的親人,安息吧,願你們一切如意,過的更好!

活着的人,要繼續拼搏努力,弘揚先人的光榮傳統,再接再厲,開創新的事業,讓生活更美好……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5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着。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讓我大學聯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着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聽着這句詩句,然而大家必須會説,這就是關於清明的,這還不完整,這就應就是關於清明掃墓踏青的,也就就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就在今年,我親自經歷了一次掃墓活動。

清明節那一天,我要去掃我曾祖父和曾曾祖父的墓。我們三五成羣地來到墳墓邊,大家就忙忙碌碌地幹了起來,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掃地,還有的在閒聊,幹完了這些,只見旁邊幾個老人拿出打火機,拿出一張張紙錢,在墳墓前燒了起來,紙錢越燒越多,火也越來越旺,火堆裏還冒出一團團濃煙,撲鼻而來還散發着一陣陣臭味,整個墓場都烏煙瘴氣。突然,一陣風吹過,一張帶着火的紙錢就飄了起來,我心裏想會不會引起森林火災啊!我心裏正為山上的樹木們着急,它們要瀕臨死亡了,這該怎樣辦呢?我正着急的時候,有個人拿着掃把上前制止了這個“火芯”,我的心才平靜了下來,之後,我就問媽媽:“他們為什麼要燒紙錢?,這樣多危險啊?”媽媽説:“就是啊,他們還不懂科學 你也能夠投稿,以為這樣做就是對過世親人的關愛,也想讓他們給自我及家人帶來好運,其實,這就是錯誤的,然而只要我們心裏對過世的親人存着懷念就夠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經過了這次掃墓,我明白了清明節的好處。我更期望每個人都能用科學環保去掃墓,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明白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清明,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那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我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明白啊!

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

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

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8

4月6日,我和媽媽表姐小裴阿姨去黃河灘放風箏,那裏的人真多,天上飛滿了各樣的風箏。地上還有剛露頭的小草,有一種草叫茅根草,它的花叫毛芽,剛長出來圓圓的,鼓鼓的,一拔就掉,我拔 了好多,再像扔飛鏢一扔出去。我盡情的蹦啊、跳啊,玩的太開心了。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9

今天是清明的前一天按習俗,今天我和大人去祭祖。

聽爺爺説:“我們北方的春季雖然很冷,但卻處處洋溢着一種生長的熱情;北方的春季雖然時常颳風,但依舊能看見隨風飄蕩的綠柳。

早上我坐在車裏,探出頭只見娉婷的柳條率先舞擺着婀娜的身姿,含煙吐翠,拂地搖風,宛若一展歌喉的飄飄仙子,衣袂臨風,長袖飄舉,將一攬春意和着曼妙的樂曲,學舞枝翻,呈粧葉展。嬌爛燦漫的桃花美麗的灼熱。杏樹上得花每朵不一,有得多,有的少,有的展麗迎春,有的欲開欲合,有的更是才打苞u朵兒。摘下一朵細細觀察,竟然十分的嬌嫩,像剛出生的嬰兒的手,觸感非常好……它與美麗的蝴蝶爭豔賽春,微紅點點,萬枝丹彩,灼熱了融融春意,似一臉嬌羞,又似柔情萬種。

到了目的地,。我一頭扎入大自然的懷抱,貪婪地享受着春的味道。全身輕鬆了許多,心情出奇般的愉悦。美麗的花,飛舞的蝴蝶,青青的小草,綠綠的樹。無疑讓我陶醉我愛春季那種盪漾在春風中的温馨;我愛春季裏濱紛色彩衝擊視野的感覺。

今天我真是沒有白來,春季真是太好了。

清明節假期作文 篇10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七年級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是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經有了20xx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是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裏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的説:“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是會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着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裏的老百姓依然保持着這裏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永遠的流傳於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