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推薦】關於清明節的作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5.51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關於清明節的作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

今天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我們要回老家去掃墓。

一大早,我們一家就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有水果、有飲料、還有零食……向老家出發了!

不知不覺的,我們已經到達了老家。我用腳踢開了門,沒想到小花——一隻狗,一聽到有腳步聲就像餓鷹抓小雞似的撲了上來,我摔了個四腳朝天。舅舅見我們來了,立馬提起幾個籃子説:“走吧!”話音剛落,大家大步流星地出發了。我一邊走一邊從哥哥的手中搶過柴刀。一分鐘不到我們就進了山,只見許多樹木被砍了,有的地方還有被燒過的痕跡,我心裏罵道:“是誰幹的,真缺德!”非常快,我們就到了祖母的墓前。

爸爸和舅舅各自拿起了工具在鋤雜草,我見了也拿起了毛筆在墓碑上描字……“啊!”我突然大叫了一聲,因為有一隻蟲子爬到了我的手上,我用盡了吃奶的力氣才把它甩掉。描完了字後我拿起一些紙錢用雙手抓住甩了幾下,然後丟了出去,哇,像仙女散花似的真美!因為老師説不能燒紙錢,所以我們就沒燒了。

我們正要向祖父的墓出發,可姐姐走了幾步就被放在地上的鐵鍬鈎了個四腳朝天,而且腳還被樹枝刮破了,我只好陪姐姐回去了。

雖然有點掃興,但後來我聽爸爸説,祖父的墓前長滿了比我還高的雜草,他們弄得汗流浹背才清完雜草,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幸虧我沒去!

期待下一次的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2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與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使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與最崇高的敬意,寄託在這鮮花與話語中……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使我們通過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積極參與道德行為規範的行為養成訓練,努力爭當“五小行動”的好少年。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社區與公共場所做護公物、講究衞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衞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同學們使我們深切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明晰黨史,雙肩擔使命,心頭記責任,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把握現在,為新世紀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3

又到了清明節,這次我沒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公墳前祭拜他,我後悔莫及。

晚上我躲到被窩裏翻開了我的相冊,外公的照片映入我的眼簾,勾起了我對外公的懷念,我的眼淚落了下來。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都不在家,讓我住到外公家;外公是個和藹可親的人,對誰都是那麼友好。每次放學,我總會看到外公的身影,沒有一次是例外的。聽外婆説,外公就像一頭倔脾氣的老牛一樣,不許任何一個人去接我,一定要自己去。外公疼愛我,不免讓哥哥們有些吃醋,每當外公那零食給我時,哥哥們就像鬼魂一樣,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時的外公就像魔術師一樣,也會“變出”同樣的零食給他們,因此外公在我們心裏,就有了一種神祕感。

外公疼愛我和哥哥們,一刻也沒停過,哪怕在他生病期間。

但是人固有一死,沒有誰會例外。就在一次放學的時候,我和哥哥一起去舅舅家,在路上有一些人對我們説:“你外公走了。”那時我們還不瞭解這個“走了”是什麼意思,還以為外公去了哪裏。我們連忙向舅舅家跑去,可結果我們誰也沒料到。剛踏進大門,我們幾個人幾乎癱了,都忘記了該怎麼哭,眼淚卻不止的往下掉,就這樣,外公離開了我們!

雖然外公已離開了我們,但是外公依然活在我們的記憶中!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4

4月5日星期二天氣:晴

“清明時節‘煙’紛紛,路上行人“笑哈哈”。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媽媽去安樂堂,那裏像一座大別墅,祖先的墓在三樓,我們來到了三樓,找到祖先的墓,先貼上紙花,接着,我們擺放上祭品,然後,點上香煙,拜了四拜,最後,放完鞭炮,我們就要去另一個墓地了。

拜完祖先的墓,我們來到永久墓園,那兒人山人海,人可多了!道路兩邊車水馬龍,有些人乾脆“丟盔棄甲”,直接走路進去。因為塞車,我們等了半小時才進去墓園裏。那麼有許多交警在管理交通秩序,還有消防車,因為今天有許多人在燒香,怕引發大火。我們來到墓園時,已有許多人了,有些在貼花,有些人在燒香……我們看了也不甘示弱,動起手來。首先,我們先把墓打掃乾淨,再貼上紙花,這時,我向四周望去,有些人已經大功告成,準備離開;有些人還忙得手忙腳亂。等擺放完祭品,要拜外婆了,我們拜上四拜後,就要燒香了,只見媽媽拿起香和紙錢,扔進火爐裏,火爐裏立刻冒起一縷縷灰色的煙。這時,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鞭炮聲,這讓我想起了杜甫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是,我感覺行人一點兒也沒有“欲斷魂”,反而説説笑笑,非常熱鬧。

今天,真是熱鬧的一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5

清明節的歷史非常悠久,你們一定想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吧,我來跟你們講一講。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八節為: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蔣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些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寒食與清明併合為一日,即為現在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盪鞦韆等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百姓都以盪鞦韆為樂。踏青之風也極盛行。北宋時期清明節極為盛行,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河上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也就是今日的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二零零八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二零零九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6

今天是清明節,按照規矩應該去祭祖。

可是我為什麼要去祭祖必須在清明呢?我帶着這個去問他,他不知道我又是查。原來是這樣:

“在春秋時期時,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就逃到了國外,逃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沒有力氣站起來時,隨行的大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就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個隨行大臣介子推走到沒有人的地方,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皇帝,也就是晉文公。上位後晉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逃亡的'功臣,就是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感到不公平,就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討厭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便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説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原來清明節祭祖是因為以前的君王在清明節前後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就成了現在的清明節。”

所以,每個節日背後都不知道經歷多少的變化,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來之不易的生活。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

千縷萬縷的思念伴着清明節的細雨從天而降。

——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雨是清明最真的代表,雨亦是思念的載體,它載着千千萬萬的思念從天而降,雨落到土中,滲到土中深出,化作一滴滴甘露滋潤着地下人,那久旱的種子,那久旱的心。為他那久旱的心中萌上一顆思念的種子,讓他有百感孤獨的心長出一片綠野、讓他能與我們有着一絲一毫的牽掛,讓他心中有着一絲一縷的思念。

墳前的親人們固然是悲痛的,因為他們的親人離開他們而去,把他們的思念都帶上了天國。他們思念着……墳前的人也曾抱怨過、但他們卻始終也不明白地下人也正思念着他們啊!不明白地下人的痛!

雨一直下,一絲,兩絲,三絲,形成一滴滴冰冷的水滴痛滴在小草上,最終變成地下人那苦苦相思的淚水,那不是小草在流淚!是地下人在流淚啊!這淚水晶瑩剔透,這淚水裏飽含着相思之苦。世上最悲的事情也莫過於此了。明名思念卻不能相見。帶下人的淚水仍不斷地流着,在地下匯成了一汪相思的苦水。這汪苦水衝破限制,分成無數條支流,流到他親人的身邊,流到他家的院子,流到了他的家裏……他的心中也有着無數的思念和牽掛呀!

在這無言的清明裏,雨成了他們的相思的工具藉着雨他們互相瞭解,藉着雨他們互相安慰。使彼此的心裏都能些許的安慰。使彼此的心裏都得到對方的思念……

那漫天飛舞的相思雨。將世間中的人和他們所相思的親人融會在同一片天地中、把整個世界沉沒在了

思念之中。啊悲傷的清明!有誰能不被這思念雨所感化,被這場雨所洗禮的人,植物……都顯得多麼的清晰,他們都顯出了自己內心最真魂!

正因為這場清明雨、把相思的人們都牽在了一起。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此時那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我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就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就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就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説説不做就是沒有用的,而就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9

古人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父親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祖母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咱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父親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咱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咱們終於到了祖母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祖母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祖母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是咱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0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咱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咱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咱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咱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着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咱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咱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這份親情讓咱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1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與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着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離開了我們,但是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

清明節習俗是豐富有趣,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節日。

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春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正是郊遊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習慣。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小燈籠,似閃爍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説起清明,我又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3

今天下午,我們四年級級部將要去烈士陵園掃墓,在老師的帶領了下大家手持親手做的潔白的花朵,穿戴整齊,神情莊嚴肅穆,各中隊整齊列隊準備出發。

我們激動地踏出了校園,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狂奔到馬路對面,迎着燦爛的陽光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氣喘吁吁的來到目的地——烈士陵園。

到了裏面我第一眼看見的是一座雕樑畫棟的小亭子,往下一看,那是一座矗立在菊花叢中的墓碑,我想它一定就是無名烈士的紀念碑吧!穿過一片松樹林,就來到了神聖的革命烈士紀念廣場,在那裏,有一座巨大的浮雕,上面刻着“革命戰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同學們都安靜地排着整齊的隊伍,感受着這莊嚴的氣氛,雖然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氣息,但這麼莊嚴的氣氛似乎讓我有點透不過氣來!

儀式開始了,少年先鋒隊代表到眾人前演講。她莊重的講道“有不計其數的戰士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現在的美好生活,五星紅旗是他們的鮮血染成,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時時刻刻佩戴紅領巾,這樣我們才不忘他們,永遠記住他們!”

我們少先隊員被這次演講感動了。每個班的代表上去敬獻花籃,我想:先烈們的正義靈魂也在被感動着吧!接下來在大隊輔導員劉老師帶領下我們莊嚴宣誓,宣誓結束後我們繞到浮雕後面緬懷每一位先烈,看見一排排、一列列整齊的名字,我內心很激動,眼睛慢慢濕潤了,我默默的想,“我一定好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努力做好每件事,不辜負先烈們!

最後,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裏。在回來的路上我們還沉浸在對先烈的緬懷之中,這次的掃墓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為了祖國的繁榮強大,我要加倍努力,勤奮學習!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是紀念祖先和介子推的日子。不禁讓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母親祖父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太太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裏也沒有任何跟太太有關的事蹟。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湧到我的大腦。我問母親:“母親 ,我見過太太嗎?待我好嗎?”母親無奈的説:“實話説吧,我也沒見過,應該很早就去世了吧。因此這……”

漫長的20分鐘過去了,咱們終於來到了上林湖,頓時天空中飄下了似花針的雨。停好車,拿好工具,準備上山。向遠處望去,這人也太多了吧,把整條過道都擠滿了,一點空隙也沒有。隨着人羣,咱們緩緩移動着。我發現一些老年人十分封建迷信,帶着爆竹,香燭,紙錢等。萬一發生什麼不測,那可這麼辦呢?

咱們再次隨人羣而上,拐過一個彎,再拐過一個彎,上了階梯,咱們找到了太太的墳,跟往常一樣。這次我給經歷了一個春秋風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寫着這一個個的大字,想到如果太太還活着,那麼該多好啊!這下我肯定與太太愉快的聊天……想到這我的欣慰的笑了。

母親與祖父拿着鐮刀,在墳旁邊把雜草雜花清理掉。我拾起墳沿邊的杜鵑花,靜靜地將花插在太太的碑後,望去,猶如太太頭上的裝飾品。這時母親祖父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個墳邊看起來乾淨了許多。

之後咱們小心翼翼地點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禱,給予咱們的祝福。

我轉過身子,放眼望向藍色的湖,上面還有一個個的漣漪,湖面上行駛着一條條的遊船,它帶着人們的祝福,帶着人們的祈求,帶着人們的希望……駛向遠方。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祭奠逝去的親人,英烈,可我,卻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

按照我們地區的習俗,掃墓時在農曆八月五日,但清明這天要包一種餅,叫做清明?,碧綠碧綠的,我們先要到田裏在一些艾草,小巧玲瓏,綠色的葉子上開着幾顆黃色的小花,陽光向大地噴出了一個個火球,我們在田裏汗流浹背,不敢抬起頭,轉眼間,已經摘了滿滿的艾草,接下來就是要將艾草加入糯米中,這可不是個容易活,要到商店裏,把兩樣東西放到機器裏攪拌,就會有碧綠的液體流出,乾的時候就是麪粉了。

我們還要買一些紅豆與花生,煮熟後就是餡了,那味道……好了,開始包清明?,先拿一點出來,壓平再把餡包進去,想包餃子一樣,可看似簡單,我在實踐的時候就遇到了種種困難,不然就是餡太多包不進去,不然就是奇形怪狀,在我狼狽的包完幾個時,呀!我一照鏡子,這哪裏是我啊,大花貓啊!後來我向姑媽討教經驗,之後越來越來好,我還玩起了新招式,“小周牌小丸子”“無餡餅”……要放進去蒸了,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不一會,熱氣就冒了上來,出鍋了,哇!餅在碧綠的芭蕉葉襯托下格外漂亮,我有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香啊!各種細膩的美味在我的口中潤滑!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了,去看油菜花,本來我以為油菜花有什麼?可以進院子裏,我一驚,被那份壯觀給嚇到了,大片大片的,從上向下看,金黃,和碧綠層次分明,大地好似已被它鋪滿,油彩漫過我的頭,我只能在其中摸索着!

清明時節不一定是悲傷地,好開心啊!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