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清明節烈士作文集錦七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1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烈士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清明節烈士作文集錦七篇

清明節烈士作文 篇1

前一次的回鄉,本是去赴推脱不掉的客邀的,準備折回來前一天,外祖母卻突然故世了,訂好的車票只好退掉。清早晨趕過去,天色很陰沉,冷峭得可以。先晚落了些生雪,到清早還有些沒有消化的,餘在田裏草間,使得灰黃中間就有些白。在村口看到姨媽拿着長柄鐮出來,説是去林中鈎柏枝的。這個習俗我一直想不明白,新人結婚時,要用上這柏枝,其時是用蘸了紅的花生夾在柏葉上。而老人故世也用它,這其中的道理,我許久都想不明白。其實,老家的許多風習的“箇中道理”,我都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但向來也沒有要深究的意思。我和母親於是沒有就進村,先陪姨媽一起去,她也正説有些怕,看天地盡黯淡,倒是將暮的顏色。

外祖母所住的村子只有幾户人家,小村老例,但凡有紅白喜事,幫忙的人手不夠,是要到鄰村請人的。到時已經很有幾個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在做事了,不認識的該就是鄰村請來的罷,而那幾個雖説是“認識”的,其實叫不出名姓,因為有許多年不見面了。

最先的事情是被指點着在外祖母的牀前拜了三下,陰暗的屋子裏也不能久待,人們的臉面都有些凝重。看幾個做事的人很忙碌,就想去幫着做些事,問了兩個人,回説是正缺人手,可以先去幫忙搭棚,就是準備停靈的地處。這小村原先有一個小祠堂,前幾年倒了,後來沒有再建,現在只能在那老地基上搭個棚。挖了兩個坑,以備載竹竿用,又理平了地面,另幾個鄰村幫忙的人也就來了,説是交給他們好了。一個個的發煙道了謝,再去問先前指點的那個人,這回是派到樓上去搬桌凳,於是就去。

這木料的樓梯還沒有換過,卻不像早先的樣子,踩着有些顫巍巍的,記憶中的這樓梯可是沉穩而結實,兒時上上下下不知走過幾多回。樓板走着也咯吱作響,陰暗中看樓門已然破敗,幾道白光從大縫中穿過,四下灰塵積厚、蛛網滿布,這光景又讓我的心地有些莫名的淒涼。我所記得的樓上可不是這番模樣,先前可是要好多了。然而,倘真要我回想起來,我又説不出那時是怎樣的好了。只是記憶裏有一幕場景很清楚,也是這樣一個冷極的冬日的夜裏,其時外祖母家正辦喜事,因為下雪,晚上我們都留住下來,然而睡的牀卻不夠,於是到這樓上來打地鋪,姨媽大姨媽一家,自然還有表哥表姐們。屋外是正下着紛紛揚揚的雪,裏面卻很暖適,毫沒有一些寒意。憶念裏那臨時掛的電燈確乎分外耀亮,我們都沒有睡意,嘻嘻鬧鬧的到很深夜,至於都不知道是怎樣終於都睡去的。

其實這屋子曾經是外祖母家的老屋,雖説是老屋,其實年月也並不算老,只是樣式是老式的。現在是早經轉賣給一户鄰家了,這鄰家説起來也是帶些親的,這一次的外婆的喪事的茶飯之類的物事,大半都是在這屋裏辦行。外祖母無子,十多年前隨着姨媽一起到城裏,我於是也有十多年沒有再到過這小村。然而住了一些年,去年卻執意要回來,但老屋已然賣掉,最後是將一間原先做廚房的小屋修繕一番來住。

現在正是嚴冬,遍處都是枯黃顏色,蕭瑟得很。從老屋走出來,轉左不多遠是一株棗樹,再前面一點,也還是一株棗樹。原先其實有五六株的,現在只剩了兩株,看旁近的三四個灰黑的根樁還在,知道是被砍掉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它們會被砍掉。棗樹是外祖母家的,那時就不小了,結的果也很多,兒時到外祖母家摘棗子是一大樂事,每年的快到那個時間,早先就要盼望好久。現在的這兩株葉子是早經落盡,單剩下乾子,脱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只顯得蕭條、零落。

沿路再走下去,是大片的田地,順着一條蜿蜒的小路,不很久就是一條小江,站在石板橋上,看冷清流水,想記着幼時往事。那時這小江也不像現在一般的淤堵,兩邊也不像現在這般的荊棘叢生,水雖然不很深,卻是我們夏時每晚必去的樂地。其時每每是同表姐們放牛回來,太陽雖已下山,熱氣並沒有消,而這小江裏便是消暑的好去處。然而太久了也不行,外祖母是要説的,但我們總是要等到大人叫才肯回去。

再要走,就是山了,到那裏,我的記憶才告終結,因為兒時很少去那邊山上,比較多的倒是在山下的小江的閘門下面抓魚,但只是靠近,其實是跟山無關的。既然記憶到此結束,我也沒有再順着走的必要,那麼,轉回去罷,午飯時間也快到了。

第一天的事情是入殮,我們那裏似乎是叫做“封靈”的,這些的名目,我實在也弄不大清楚。但在先很有些準備工作要做,擦洗身子,給穿“壽衣”之類,其間還很有些細微的講究。其實最難的便是這些,三個女兒,竟沒有哪個敢去擦身子,但不做卻不行,後來還是姨媽過去,站在幫忙的人後面閉着眼睛擦了幾下,其餘的便都由幾個幫忙的代勞。

其餘的都是拜、哭、放鞭炮、奏“哀樂”、殺雞、奉酒之類,順序與步驟都是一個“禮生”在指揮。其實這些我也有些瞭然,因為幾年前祖父過世,大哥不在,就由我“代長孫位”,來行這不知有多少的拜禮。這樣儀式上事務最多的倒是“禮生”,因為他不單要指揮者儀式的進程與步驟,自己還要帶着哭腔半念半唱的説唱許久。當然這些都是慣有的老套,並沒有什麼新意的,然而每到這時候,人們都似乎有些竦息起來。其次便是“主拜”的人,我前幾年就擔當過這職務,也不單是叩拜多,其他的動作也很不少,這樣的場合又不能亂動,有時候“禮生”一下沒有指點,就不知所措,心裏是很有些着慌的。

一套儀式下來,一個小時不到,人們即刻從這儀式中出來,全然回覆了往時情狀,幫忙的照例去幫忙,做飯的還是去做飯,四村八寨拼湊起來的吹奏隊自去打牌消遣,當事的還要商議第三天下葬的一些事宜。只是有兩個女人在爭論剛剛“禮生”説唱的內容,一個説外祖母的年紀其實並沒有那“禮生”所説的那麼多,一個説應該有,但爭論的結果,是誰也不能確證。我是覺得她們有些無聊的,一個人已經死了,這“陽壽”的或多少一兩歲還有意義麼?

想想覺得真有些可悲哀,一個人死後,餘留下來的也就這麼些“話柄”,一半是無聊,譬如那些爭論“陽壽”的多少一兩歲的;一半是評論,這些自然是懷着好意的人們,回憶些能證明其好的生前有過的交往,以這些或多或少的交往,來證明“確是個好人”。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説的是一個將死之人到最後大抵會“吐善言”,這該是不錯的罷。但對於已死之人,只要不是“罪大惡極”,人們大抵也是願意給他一些善評的。“斯人已逝”,一切雲散,人又何必吝於將幾句好話説給死人呢。然而“斯人”也就在這幾句好話中“雲散”了,什麼也不能帶走。不論是親人的悲哭,旁人的善言,或無聊人的閒話,於他們都是無謂的。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第三日“上山”,似乎也有的地方是第二日,這些個中緣由我也不很清楚。出殯時間是第三日的下午,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因為村裏距墓地不很遠,出發時還不能走直路,得特意繞個彎子,這些的箇中緣由,我也不很清楚。但吃過中午飯卻下起了小雨,為防雨會愈大而礙事,主事的決議早一些開始跪拜的儀式,一套儀式未完,雨卻停了,於是出殯時間仍須等到不早不遲的時候。四下裏天色很慘然,滿天宇又看不見雲,只是灰濛濛的一大塊,似乎沒有盡頭,而嗚嗚的老北風讓這寒凍的天氣更其嚴冷了。原本張開的花圈為了不被吹破,現在只能收起。舉着禾草火把的人當先,他一面還負責敲鑼,其後是幾個一路打爆竹的。抬棺的人們在中間,撫棺的是姨媽,後面是鼓樂隊以及拿花圈和不拿花圈的親友們,無親非友的人們就只在出發的地點站看。田間無路,水卻不少,走起來很不方便,然而兩句嗚呼,一陣哀樂,幾聲嚎哭,墓地也就近了。

清明節烈士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想起這首詩,我知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要到來了。

清明節前,我們學校的同學來到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紀念革命先輩。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主持人深情地説:“向革命烈士鞠躬,低頭默哀!”説着,我懷着沉重的心情,深深地鞠了三躬。聽着哀樂我又鄭重地低下頭。心中不由得想起了革命先輩們為了創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推翻了舊社會,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他們雖然已經在戰火中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將“萬古長青,永垂不朽”。

過了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館中。這裏有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面。真實地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近代革命史,真是令人震驚呀!在館中,我還認識了許多為革命奉獻寶貴生命的英烈們。如“常州三傑”、“七君子”、“翟秋白”、“董亦湘”……他們為真理而戰,受盡折磨仍寧死不屈,日本侵略者真是心狠手辣、殘暴專制呀!

英烈們大義凜然的氣概,讓每一位參觀的同學都感慨不已,同時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時期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如今,掃墓對我而言,不僅是先烈們的哀悼,更是讓我銘記現在的幸福。掃墓是追憶,掃墓是心於心的交流,掃墓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碰撞。“春風已解千層雪後輩難忘先烈恩。”緬懷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繼承他們的遺志。我們一定要努力讀書、發奮圖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清明節烈士作文 篇3

週末,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魯中晨刊的小記者來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寧靜與莊嚴。最引人注目的是陳毅元帥的銅像,他目光堅定、威風凜凜地注視着前方,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本次採風最使我難忘的當屬全景畫館,這裏逼真再現了當年的戰爭場景:在那火光沖天、硝煙滾滾的戰場上,戰士們奮勇作戰,一鼓作氣勢如虎,最終取得了勝利!畫面定格,我們的思緒卻久久不能平息:那些年輕的戰士們,為了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是多麼的偉大!我們要牢記歷史,緬懷我們的先烈,你們才是最可敬的人!

走出展廳,夕陽西下,霞光裏的紀念館升騰着點點光輝,要回學校了,我回頭注視着紀念館,默默地許願: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清明節烈士作文 篇4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樣的幸福的生活都是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在清明節放假的前兩天,我們全體五年級同學到烈士紀念碑去掃墓。紀念碑在東山的半山腰上,上面刻着“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幾個大字,周圍還有幾位烈士的墓碑。

期待着的掃墓活動開始了,第一項,是出少先隊隊旗。第二項,唱少年先鋒隊隊歌,當我唱到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時,我的腦海浮現出那戰火紛飛的戰場,他們如猛虎出山,衝向敵軍。我們的紅領巾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他們的血流成了一條長河,流成了一條江,匯成了一片紅海。第三項,就是由四名同學為革命烈士獻上花圈,並且全體同學向紀念碑行莊嚴的少先隊隊禮。最後一項,大隊輔導員講話。同學們一起宣誓“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次活動洗禮了我。“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們應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實現我們光榮的使命!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而奮鬥!

清明節烈士作文 篇5

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們胸前???畔恃薜暮熗旖恚?匙瘧?炊?林氐男那槔吹攪沂苛暝埃?寤澄?俗婀?慕夥藕腿嗣竦陌材??⒂攣??惱絞浚?把鏊?塹姆峁ξ凹ā?/p>

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到了烈士陵園,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後按要求站好隊。

緩緩進入陵園的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徵着烈士們永垂不朽文祕版權所有的革命精神。

接着我們舉行了許多活動,使我最感動的是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

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隨後,我們穿過鬆柏林,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個隊禮,雙手把白花獻給了烈士,就在這一刻,我心裏默默在説:“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民永遠懷念你。”

我們來到紀念館,啊,真雄偉的石像!走進紀念館,那裏存放着許多烈士的遺物,有模型、字跡、圖片等。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文祕版權所有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清明節烈士作文 篇6

清明節給人的印象總是濕漉漉的,不管是煙雨瀰漫的山野中,還是陡峭難行的小路上,總有一些冒着風雨上山祭祀、掃墓的人,他們有的一個人跚跚獨行,有的三五成羣,還有的扶老攜幼。。。。。。

又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我們的先輩,他們的事蹟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也令人振奮!

清明節給人的印象總是濕漉漉的,不管是煙雨瀰漫的山野中,還是陡峭難行的小路上,總有一些冒着風雨上山祭祀、掃墓的人,他們有的一個人跚跚獨行,有的三五成羣,還有的扶老攜幼。。。。。。真是一幅悽慘而悲傷的畫面!清明節又有掃墳節、鬼節、冥節之稱,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人們除了給先人祭祀,也有一些少先隊員用鮮花和真情為那些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祭奠着他們的心靈,我雖沒能去祭祀他們,可是我在心裏也衷心的祝福他們,我想告訴他們:“你們那寶貴的生命沒有白費,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想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那動人心絃的歌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啊!烈士們,你們用血肉之軀,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憤怒與鬥志。你們用灼熱的鮮血,喚起了中華人民的反抗。面對日本人的嚴刑拷打,你們不動聲色,面對日本人的金錢與權力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即使只剩下一滴血,你們也要與鬼子鬥爭到底!你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振奮,你們英勇堅強的毅力值得我學習。

烈士是偉大的,他們發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們堅強不懈、不畏困難的精神!

清明節烈士作文 篇7

今天,我們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來到洛陽烈士陵園。為解放洛陽的那些有名字或無名字的烈士們掃墓。緬懷他們的英雄事蹟。

在解放洛陽的戰鬥中湧現出了許多有名和無名英雄,現在,我為大家講述一名無名英雄的故事。一支部隊由東門突破口進城,在向突破口攀登時,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那是一個人的軀體,趴在被炸開的東門豁口坍塌的陡坡上。他的頭頸、四肢和腰腹都深陷在泥土裏,只有赤裸的肩背兀露着。這裏是東門甕城的東口,塌陷下來的泥土磚塊仍堆得很高,形成了一個陡峭的崖坡。死者那赤裸的肩背,就像牢牢的鑲嵌在崖坡上的一級台階一樣,凡通行的人都必須踏着這個“台階”才能登上缺口,衝進甕城。部隊的幾千只腳就是瞪踩着這由人的血肉之軀墊成的“台階”,投入城內的巷戰。

這位烈士犧牲的過程是怎樣的?他可能是在衝鋒時中彈犧牲的,也可能是在負傷後自願趴倒當戰友們的人梯而終於不起的。他留給我們的是難忘的壯烈形象,以及終生的遺憾。犧牲在突破口上卻佚名的烈士何止一位。所以,我認為,這些佚名烈士也是值得我們紀念的。因為他們的鮮血也是灑在解放洛陽的戰鬥中,而且是向敵人進攻的道路上。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好好學習建設好我們的祖國。用實際行動來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