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中秋的隨筆合集15篇

欄目: 中秋節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中秋的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中秋的隨筆合集15篇

關於中秋的隨筆1

近年中秋的月兒,似乎比小時顯大些,不知是軌道運行原因,還是個人的主觀感覺。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現於東方天際,如唐代仕女滿敷米粉的大餅臉,呆呆的,全無平素的靈性。不見淡淡雲霞裊裊相依,唯有璀璨煙花,暗夜中騰空而起,粧點出盛世的一派繁榮。

國人説到節日,總離不開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國憂民,想不開投了江,於是有了端午節,大家吃起粽子,賽起龍舟。

中秋的圓圓月餅,不知為誰而設,為哄董永與七仙女的孩子麼?為岳家軍做的軍民同心餅麼?“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蘇軾是多情的,吃着月餅,想起兄弟子由,又寫出“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詞句。

中秋還早,月餅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簡包裝,反腐倡廉,月餅似乎已轉回只用於吃的功能。我最愛的,是街頭小鋪現烤的栗子餅,其次為五仁,覺得美味且放心,不會用陳年舊餡。

某年中秋傍晚,看着單位發的那些月餅,不知怎麼,忽然不喜歡。街上去尋栗子餅,人家早已收工過節,遺憾了好幾天。中秋一過,月餅們的使命完成,沒賣完的,有返廠變身為其他點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豬飼料的,據説,豬還不愛吃那玩藝兒。

曾幫忙做過月餅,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乾、花生、芝麻、白糖、紅綠山楂條和蒸過的麪粉調餡,將油、麪粉和糖稀按份量稱好,和好,包入餡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裏烤。做出的私房月餅,全無半點添加劑,吃着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裏,思念的不僅是那種味道,更多是,是附着其上的思念與回憶。

那一年,藉助母親的力量,從家庭主婦的角色裏解放,迴歸為流浪的職場小白領。女兒當時剛會走路,每每打電話問起,總説,“孩子聽話着類,家裏有八月十五做月餅沒用完的葡萄乾,山楂條,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鄉情切,寫着寫着,忍不住掉下淚來,該回家看看母親了,也不知她在做什麼。

關於中秋的隨筆2

故鄉。老屋。東、北、西三面都有小河。河水清澈,微波盪漾,游魚嬉戲其間,活水終年流淌;古老的河堤,垂柳拂岸,小樹葱鬱,大樹茁壯,老樹遒勁,永遠那麼充滿活力。綠樹掩映中,老屋靜立。

小河永遠,大樹依舊,老屋蒼老。但是……

“村裏什麼都不缺,就是缺人!年輕人少得很了啊”!母親一接電話,就這麼説,父親一接電話也是這麼説,村裏的老人只要一接電話,都是這麼説,“村裏什麼都不缺,就是年輕人太少啊!”

是啊,自從改革開放,經濟搞活以後,年輕的人們紛紛走出小村--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城裏的錢容易掙啊!自那些年以來,村裏大凡是經濟頭腦出格的,有一點門路、本事的,這麼説吧,只要是自認有那麼一點文功武略的……反正是沒有幾個年輕人願意在家裏待下去的,他們紛紛告別本土,一任孔雀四面八方到處飛,四海闖蕩,五湖為家!

好在一個個都很爭氣,混不了幾年,活路打開,成家立業,養兒育女,比在家時風光多啦!

“兒女們爭氣啊!有本事啊!”那個時候,村裏的老人們常常不時伸出大拇指稱道、羨慕對方,甚或是在別人跟前揚揚自得,“來電話了”、“有匯款了”云云;如果兒女回家重修舊房,翻蓋樓房,那就更驚了天的喜啊!

……小河的水依然靜靜流淌,河岸的樹木依然那麼茁壯--日月依舊,不知不覺,幾十年彈指間,但見得老人們漸漸禁不住歲月,一個個不中用起來了。

“知道你要來電話,已經等了好久了!”一陣絮絮叨叨以後,老輩們就會訴起苦來,“路也走不動了,飯也做不成了,地也種不來了”,已經是“嘴來身不來,口動手難動啦!”……所有都是實話,可是“遠水難解近渴”。在外的兒女何嘗不明白這些?只是苦於他們已是心來身難到,思念腿難行了。天涯海角之處,他們業已事業有成,有家有口,甚至孫兒繞膝,創立了另一番新天地!讓他們如何捨棄這一方,顧及另一方?現在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割棄哪一方都無法忍受”啦!

山不轉水轉,樹挪死,人挪活。老輩人的心很開通,天下父母心都一樣。他們深明大義,只要兒女們有奔頭,都是傾力支持,為了兒女可以捨棄一切,甘心受苦受累,韁繩放得開開的,放手讓他們出去闖蕩,而絕不扯後腿!中秋節作文800字

我們應該感謝祖輩父輩,是他們讓我們有了一條新的生路,讓我們開創了一方新天地,我們怎麼能忘懷?怎麼能不刻骨銘心地牢記?月缺月圓,我們依然眷戀故土;天陰天晴,我們依然記掛家鄉!每時每刻,我們都想依偎在父母身旁!“每逢佳節倍思親”,遠方的兒女何嘗不是心揪腸連,時刻牽掛故土的白髮雙親?啊,當初實在是生活所迫,生計所為,生存所需,只要有一點辦法,也不願離鄉背井,拋下祖地,流浪他鄉的啊!

……小河之水依然湯湯流淌,河岸樹木依然鬱鬱葱葱。中秋圓月,倒映水中。此刻,老屋中已經電話鈴聲丁令,是遠方的子輩孫輩已撥通了老家的電話,他們候在話機旁,等待父輩祖輩的音訊,祈願祝福他們安康幸福!

天邊的遊子,故鄉的親人;故鄉的親人,天邊的遊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中秋月圓,親人團聚。千山萬水,佳音難隔。有線、無線,線線緊連。遠方的遊子們,請撳響話機,敲動機鍵,給遠方的親人打個電話,因為,月下,母親正在等候你傾訴衷腸!

願鈴聲長久叮噹!

願圓月長圓,世代吉祥!

關於中秋的隨筆3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中秋節,當然要吃月餅。斗大的字不識一升的父母親,既講不出玉兔銀蟾、嫦娥奔月的神話,更別提月中桂樹、吳剛伐桂的傳説,如何養活我們兄弟姊妹,已讓他們愁白了髮絲,還哪來如此的詩情畫意。然而,畢竟中秋在孩子們眼巴巴的瞳孔中走來,無論手頭如何拮据,要強的母親都會悄悄地到集上用捲了毛邊的零鈔買上幾塊月餅,用牛皮紙包好,拿到家裏藏起來。到了中秋節那天,望着孩子們大快朵頤的吃相,父親母親五味雜陳,那神情似乎包含着些許甜蜜、自豪,又夾雜着幾分無奈、幾分辛酸……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今的中秋,早已今非昔比。去年八月十五,我回老家看望年近八旬的老孃。一落座,我便打開月餅盒,木質包裝,層層錦繡,裏面又是小鐵盒子,一盒一塊,如同俄羅斯套娃。真正的月餅極其袖珍,寥寥八塊。老孃連聲埋怨:你買這麼貴的月餅乾啥?你是買月餅,還是買盒子啊?有這買盒子的錢,又能買多少塊月餅喲。

我無語。目不識丁的老孃,無論如何也説不出“買櫝還珠”的成語,然而,她卻明白最為樸素的道理。如今,兒時那濃蔭掩映的村莊已被愈攤愈大的水泥鋼筋叢林所替代,富有的鄉親們再也不必像我的父輩那樣為幾塊月餅而發愁。可是,不知為什麼,我卻高興不起來。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也許,是懷念那時的月、那時的餅、那時的人、那時的情,還是為那淡淡的鄉愁?

關於中秋的隨筆4

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在唐朝放下的酒杯,又在宋朝被蘇軾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停一接之中,何止兩次追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亮,美得觸目驚心,唯其短暫。所有的寄託,所有的情感,都在這一夜抒發。千古明月,不變的是所有歸家的心。

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心呢?

暮色四合,天空已是潑墨的山水畫,雨仍在下着,淅淅瀝瀝,不絕於耳。此時的你,在做什麼呢?忙着做功課,在應酬飯局,抑或在看電視,在發呆?還是在和家人團聚?又有多少人在尋找着月亮,透過鋼筋水泥的叢林遇見驀然的驚喜,遙想當年它是如何伴着古人走過漫漫春秋。

有多少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天空如有情,它終會老去。月亦是如此。它的陰晴圓缺,只能在古人心中留下詩意的悸動和感傷麼。我們與古人相差的,還是那一份精細的心情。那些浩蕩心事,越來越遠。雨幕朦朦,今夜的月,是看不見了。是月亮離開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月亮?

當我們誦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總能感到萬里之外的呼嘯之氣;當我們吟起“秦娥夢斷秦樓月”,總能明瞭世間的寂寥;當我們遇見“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總能知曉明月真正照見了江山千古,滄海桑田。靜靜的,月光不變,它淋浴的卻是繁華的沙漠。閃爍的霓虹,張牙舞爪的伸向夜空。它們怎麼會知道,萬千街燈,也亮不過皓月當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月如鈎,鈎住了一江春水,幾葉輕舟。那麼它能鈎住你的目光,你的詩情嗎?這樣的如鈎新月,才讓你體會到了月圓的美好。月映人心。每個月亮,如你願矚目,我們紛雜的心會擁有共同的見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月亮,願你在逝水流光中覓見屬於自己最美的月亮,最美的詩情。

關於中秋的隨筆5

等我們全家來到陽台賞月時,月亮已經高高掛在天空。那圓圓的月亮又亮又白,上面還有些或明或暗的陰影。我指着它們一一辨認:這應該是月宮,那應該是桂花樹,旁邊那小黑點是不是嫦娥的玉兔?

看着看着,我彷彿飄了起來,升上了天空,進入了月宮,來到了嫦娥姐姐的身旁。當時,嫦娥姐姐正在跳舞,她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着,穿梭着,那婀娜多姿的腰肢像柳條一樣不停地扭動着——優美的舞姿真讓人着迷!

感覺有人來了,嫦娥姐姐立刻停了下來,玉兔也一蹦一跳地跑來了,她們都很歡迎我來做客。“小朋友,你要不要和我們一起玩遊戲呀?”嫦娥姐姐温柔地問。很喜歡玩遊戲的我興奮地點了點頭。

“那我們玩什麼遊戲呢?”嫦娥姐姐問道。我還沒想出玩什麼遊戲好,玉兔就搶在我前頭説:“玩捉迷藏吧,我最愛玩了!”“這個主意真棒!”我又點了點頭。

於是,我們手心手背來分誰捉誰藏,結果是我和嫦娥姐姐捉,玉兔藏。閉着眼睛一數完20下,我和嫦娥姐姐就開始了“尋找玉兔之旅”。可無論我們怎麼到處尋找玉兔,都不見玉兔的身影。“這聰明的玉兔到底藏哪去了?”

就在我們四處尋找玉兔時,突然,我背後桂花樹的葉子發出了“沙沙沙”的響聲,我大喊一聲:“玉兔,我找到你了!”我立刻爬到樹上去,可連玉兔的影子都沒見着。“玉兔呀,你到底藏哪去了?”就在我失望地爬下樹,準備去進月宮找時,我又聽到屋頂上傳來了“咯咯”的笑聲,原來玉兔正躲在屋頂上呢!這時候,嫦娥姐姐也發現了玉兔……

就在我們笑着、跳着,玩得好開心時,“昕儀!”是誰後面喊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叫我回房間休息——明天還得上學呢!這就樣,媽媽硬把我從虛幻的世界拉回到現實,我只好依依不捨地向天上的嫦娥姐姐和玉兔告別:“再見,再見,明年中秋再見!”

關於中秋的隨筆6

一、

我因為工作的緣由,不能回家伴陪着二老度過中秋團圓的節日,古人説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也不例外的,父母逯齡體弱,弟兄幾個皆是這個原因那個理由,沒有一個能在父母身邊的陪着父母聊天,度過這美好的節日良辰。今年是雙節蒞臨,雙節毗連的中秋不多,據有關專家説十九年一遇的,但我只記得九三年是個雙節毗連的日子。因為那是個孩子的生日的,也是恰臨中秋國慶相連的,所以記憶格外的刻骨。我不能和父母同桌相共餐,同飲祝賀。遠在老家的父母,只好聽到我在手機裏的問候了,這畢竟是唯一能夠與父母溝通的通信語言了。我在工作崗位上,夤夜,圍坐一室,靜覽圓月,品月餅,賞節日的月亮,只能與工友共敍節日氛圍,話未來錦繡,聊天南海北生活風情,砍人情世事,凝望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星空,心中的思緒在雜亂肆意的飛翔。

幼時候的中秋,用現在的話去説是極其寒酸磕磣的。用網絡時髦的語言來形容那是最為奧特啦,無法媲美現在的中秋,但在我的心目中,頗有另一番濃重的滋味!在煤油燈的鍋屋(我們老家的.廚房過去全部叫做“鍋屋”,因為屋裏長期被煙熏火燎的,滿屋子全部是魆黑魆黑的,只有兩口地鍋和一個烙煎餅的地鏊子在屋裏,另一個是做飯的大鍋,還有一個炒菜的小鍋,其餘的就是一堆柴火)裏,微弱的燈光瑩瑩的,母親和着面,在面裏裝些紅糖(紅糖還是要糖票的,生產隊裏每年都發布票、糖票、糧票等生活用品,母親積攢不知道多長時間了在小瓶子,弆藏在櫃子底層,把櫃子鎖好,鑰匙就栓在腰帶上,只要叫我弟兄幾個發現了總會悄悄地偷吃乾淨的)在地鍋裏,燒上柴火,拉上風箱(風箱,過去農村家家用來燒火做飯吹風的箱子,裏面是雞毛做制,風箱底部有個口,風箱有個把,一拉一推,風就是從底部口裏出來吹到鍋底,使柴火燃燒的更旺),把鍋燒熱了,貼上餅子,一會兒在用鏟子翻過來煎烤,外頭都煎黃糊了,裏面才熟透,我們弟兄幾個就圍坐鍋台邊蹲着,被燒鍋的煙火薰得不住地咳嗽,母親叫上堂屋去,我們弟兄幾個口頭上是應許身子不見動彈挪窩,唯恐月餅熟了自己撈不着吃,有時候嗆得兩眼直流眼淚才不得不出去一會,喘息兩口,然後趕緊跑到屋裏佔着窩蹲着,就等待着吃上母親特製的“月餅”,蹙額的眼睛全神貫注地直盯着鍋蓋,臉上一直掛着亟盼的笑容,似乎要穿透鍋蓋,神奇的先吃為快。其實在沒有熟之前,鍋是用秫秸串成的箅子罩蓋着的,我們弟兄幾個就一會叫母親掀開鍋蓋看看熟了吧,母親卻十分淡定得説,掀一掀,燒半天,不到火候是不能掀的,那樣既浪費柴火,又浪費時間。我們弟兄幾個口裏饞的不斷地留着口水,用胳膊不斷地擦拭着,有時候母親看到我們弟兄幾個臉上用口水擦拭的一道一道黑槓槓,母親露出粲然的笑聲。我們弟兄幾個你覷我,我看看你都咧着嘴言笑晏晏起來。煎好了一個餅子還不能叫吃的,用毛巾捂着,放到小秫秸筐裏,我們直起身頷首晃腦的,直直的跺腳。母親是等待夠弟兄幾個能攤上一人一個的時候才能吃得,母親害怕我們弟兄幾個互相爭鬩。每當母親掀開鍋翻騰月餅的時候,我們都起立探頭細看,這個時候,我們弟兄幾個還用雙手在一個不經意間的時候,猝不提防地捂着另一個人的雙眼,不叫看,哥弟之間都互相嬉戲大鬧,母親在這個時候,總是出來當裁判,制止喧鬧,弟兄幾個總是在母親的呵斥中停止,恢復原來的地方蹲着,有時候蹲着腳麻了,就站立跺一跺腳,只要有個跺腳的,緊接着都起立跺腳,母親故意板着臉叫去屋外院子裏溜達溜達去,弟兄幾個有時候也乖順地在院子裏蹦跳着一陣子,然後突然地爭先恐後的擠到屋裏又一聲不吭地呆着。當我們我們弟兄幾個一人一個的時候,吃得好香好香的,熱餅子,母親叫用碗盛端着吃,不要燙着,我們弟兄幾個哪裏管那些,小手來回倒換着吃的,燙着手,燙着嘴,舌頭來回的倒騰着,裂開嘴哎吆哎呦的還是吃的香,來不及細嚼品味,就一口一口的抿着舌頭硬硬的給送進了肚子裏,都想趕快吃完第一個,才有機會拿第二個的,就是連糊掉渣的渣子現在看來沒人吃得也給饕餮地吃進肚裏了。香的好甜好甜,現在想來無法尋找更合適的詞語來形容當時的美滋滋情形,等到吃飽了,才想起賞月的,賞月是昂頭凝視着,月圓月好。吃飽後,才去出門和小夥伴們來藏貓貓活動,直到煞黑二半夜才在母親的吆喝聲中歸家睡覺,中秋的夜晚是幸福的,愉快的。還沒有過去中秋夜,就去冀盼着下一個中秋什麼時間來呢。

月是中秋明,月是中秋圓,酒是故鄉醇。舉家燈火通明,我想這是心理的思念作用吧,中秋叫人想家的節日,叫人聯繫與月亮的故鄉一切,聯想到許多小時候的一切,心靈的思念放蕩不羈。世間美好的景物和事情總是和故鄉聯繫在一起,眷戀着故鄉,眷戀着老人,眷戀故鄉的許多許多純真的故事、許多有趣的故事、許多難以忘懷的故事。我都是奔五的的人了,年齡愈大閲歷愈深愈是思念幼童時期的故事,思念那段難以忘卻的艱苦歲月,現在已昇華為人生中最為值得回憶的一段往事,我敢大言不慚的説,我在那艱難困苦、捱餓的歲月裏鍛鍊成長的正能量,沉澱了風風雨雨的生活洗禮,直到現在一些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都不是我這一代人敢於吃苦,敢於接受獨立挑戰,敢於正視面度生活的壓力的對手。正直中秋,不得已的遠離父母,心裏滋生着思念二老的康健情況,思念二老的節日的情懷。有一首歌唱的好,月亮代表我的心,對於生活在老家的二老來説,孩子在外工作,今晚的月餅代表着所有孩子的一片孝心。在舉家團聚的時刻,遠方的孩子就是天空的月亮,老家的父母看到了嗎?你們並不孤獨,雖然孩子不能依偎在您的身旁,仍舊和您心心相通相連,有皎潔的月光伴隨,舉杯邀明月,獨飲有孩兒。月朗星希,有電訊傳鴻,不必淚頰濕巾,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雙節過後,我會補上一杯美酒,厚實温暖您的身邊,伴隨二老一同慶團圓時,同享美好前程。

二、

説是中秋,有一年的十五過的極其簡單、簡樸、彆扭。中秋之晚,母親翻箱倒櫃的折騰了半天,只聽到母親一陣長聲短歎,沒有尋到一丁點甜糖,母親出去串門去了,好大一會才沮喪的回來,看來這個中秋是吃不上含糖的月餅了,只見母親從兜裏掏出一把用紙包着的芝麻粒子和幾粒花生米,母親的臉上難看的叫我們弟兄幾個不敢多問一句。唯恐被這個時候母親發飆的尅上一頓,自找挨熊不值得。母親照例和往年的中秋一樣的和着面,只是月餅的陷少了糖。糖換成了芝麻粒花生米。母親安排哥哥拿出蒜臼子,摘去辣椒根藤,網蒜臼子裏裝入辣椒,永臼子把使勁的搗騰。

我圍着母親的和麪的桌子轉悠着,心裏想母親趕快和麪,騰上月餅,肚子里正在咕嚕咕嚕的叫喚呢。説快也快,母親很快就在鍋屋裏騰好了月餅,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在門外把哥哥喊走了,臨出門的時候,哥哥還撂下一句話:別先吃,等到我來時再吃。母親端着騰好的月餅,走進堂屋,我早就餓的前胸貼後胸了,哪裏還記住哥哥的話語,母親説,先慢慢吃,給哥哥留着。我哪管三七二十一,雖説月餅裏少了點糖,有哥哥在蒜臼子裏的辣椒子,就着吃,辣乎乎的更能下飯,不知不覺中,蒜臼子裏的辣椒被我用餅子擦得乾乾淨淨的。吃的大汗淋漓,嘴裏直喊痛快!嘴裏還不住吸溜吸溜的發出辣舌頭的聲響。腹飽心足,那個滋勁別提了。我們剛剛吃晚飯,哥哥氣喘吁吁地來了,哥哥連忙拿起月餅,另一隻手裏拿着筷子,邊吃邊在在蒜臼子裏亂倒騰,怎麼看不到一點辣椒子,疑問着,哥哥頓時心裏來氣了,臉上罩上了愁容的雲翳,拿起蒜臼子靠近煤油燈下自己端詳,問我辣椒子呢,我一看到哥哥滿臉的殺氣,我就知道,壞了,我光顧自己吃了,不該自己獨佔,哥哥向來是不喜歡別人獨佔自己的東西。我忘記給哥哥留點,把禍惹大了,哥哥是個暴脾氣的性格,容不下“吃虧”。我就膽怯的退步,似乎在逃避一場可怕的瘟疫,心情陷入了低谷。

“我問你話呢!?”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説什麼好。哥哥的吼問聲震動整個草房。我睖睖睜睜地往院子外退辵。這時,哥哥順手拿起蒜臼子揚了起來,我連忙雙手捂着頭閉上眼。只聽到“哐當——”一聲,瞬間,蒜臼子在院子裏被哥哥摔碎了無數半。

“我叫你吃!吃!”哥哥的氣就這樣的以這種方式泄氣解決了。整個中秋,一家人被攪騰的如此狼狽,不歡而散睡……

現在正值十五的中秋,想起往事多多,幾乎每一年的十五要強比一年,由於幸福水平的不斷提升,往事的故事永久不會複製,只能成為沉澱在內心的深處,成為“憶苦思甜”的回味的法寶。

關於中秋的隨筆7

9月30日星期日晴

今天晚上,天朗氣清,在中秋月圓之夜我們很幸運地觀賞到了圓月。爸爸拿來望遠鏡,我們走到陽台上,通過望遠鏡,我很清晰地看到月亮上一塊很大的環形陰影——環形山。月亮看上去更皎潔、更明亮了。

因為媽媽忙,所以我們晚上沒能吃到團圓飯。晚上媽媽特意早回家,和我一起在月光下共享月餅。我想對媽媽説:“媽媽,您辛苦了!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報答您和爸爸。”我們打開月餅盒子,散發出濃濃的香味,瀰漫着整個陽台,咬着可口的月餅感覺特別甜蜜。

明月寄相思,我想起了龍龍哥哥和同學們,此時此刻是否他們也在賞月。

關於中秋的隨筆8

關於中秋節起源説法較多,一種是説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這説明早在春秋時代,古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一種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地裏的農作物和各類果實恰逢這個季節成熟,又恰逢秋天的一半,農民為了表達這種喜悦的心情就以農曆八月十五這天作為“秋報”來予以慶祝,並將這一活動方式一直延續下來。還有的一種説法是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這天,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了現在咱們所吃的食物“月餅”,以此作為軍餉解決了大量反隋義軍的糧餉問題,為了紀念這一天一直延續到現在。不管是哪種説法吧,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古人們在這天的活動各式各樣,有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等,各民族之間所表現出來的慶祝方式也不盡相同,蒙古族,他們喜歡做追月的遊戲,熱情奔放的蒙古族人們跨上駿馬,在月色皎潔的星空下奔馳在草原上,圓圓的月亮自東而升,自西而下,騎手們就這樣執着的追逐着。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之夜各寨的人們相繼而出,手執蘆笙與各寨寨民賽哥賽舞,徹夜長歡。朝鮮族到了這一天也有他們的方式,中秋節對朝鮮族來説也叫“秋夕節”,在這天他們會祭拜祖先、給祖墳除草掃墓,還會進行其他一些活動,穿上漂亮的朝鮮族服裝,戴着象帽,挎着長鼓,盡情的展示本民族的歌舞。

吃月餅是節日裏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到了如今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個形式,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着天上的明月,品着一壺香茗,吃着手裏圓圓的月餅,它象徵着一家人的美滿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後就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楊光輔寫到“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來當時的月餅已和現代的十分相近了。中秋佳節雲稀霧少,月明星稀,可對於遠在他鄉的朋友們來説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又到佳節時,在此藉助蘇大詞人的一首千古佳作來表達一下遠在他鄉他國的朋友們的一種思念。

關於中秋的隨筆9

在中秋節逐漸接近的腳步之際,筆者在百度上無意發現了一個關於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簡介,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大概是這樣的。

中秋節同時又叫做“月夕”,“八月節”,原因是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在這樣難得的夜晚,人們仰望着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而然的就會期盼着和家人團聚。而遠在他鄉的遊子也會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被稱為“團圓節”。

然而近日筆者發現,身邊很多的人因為中秋放假而欣喜。欣喜着團聚。然而欣喜團聚的卻並非是親情,而是愛情。似乎一下子中國的所有節日都是為了愛情而設定的。

從中秋節出現之時便有大量的文人描述望月思鄉的詩詞,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失去了王建筆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鄉愁了?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失去了杜甫筆下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鄉之情了?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親情已經失去了意義?難道我們的生命裏愛情已經佔了絕對重要的位置?可是為什麼每次在愛情受到傷害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温暖的家呢?

中秋,一個親情濃郁的佳節。釋放親情、感受親情、增進親情,親情是主旋律。然而在現實生活裏在這難得的節日裏,男生在籌備着去哪裏和心愛的女生浪漫。女生在等候中心中白馬王子的驚喜。他們都忘了家裏等待着白了頭髮的父母,他們都忘了等待的父母為他們準備的驚喜。或許,那些親手做的月餅並不如買的好看、好吃。

他們忘了,忘了中秋的涵義。他們忘了,忘了父母的期許。或許,他們還在為了怎樣敷衍父母不回家而煩惱。或許,他們還在為了浪漫的愛情想着問父母要錢的藉口。他們忘了,忘了真正的中秋是和家有關的。

愛情的濃情蜜意讓你們忘了家,愛情的撕心裂肺讓你們想起了家。你們可否在真正與家有關的日子裏完全的惦記着家?你們可否在與家有關的日子裏完全的融入着家?畢竟,完全與家有關的日子並不多。雖然,那是孕育你一生的港灣。

與愛情有關的日子真的有很多。情人節、白色情人節、紫色情人節、七夕,包括聖誕這些節日都已經成了愛情的專屬。或許,你們在甜蜜的每一天都是與愛情有關的。那麼,在幸福的時刻你們可否關心一下家人?你們可否讓與家的日子讓父母幸福的微笑?

朋友,親情在邀你回家過中秋了。你知道了嗎?

關於中秋的隨筆10

到新公司的第三天,是中秋節。下午,王總喊停了大家手頭的工作,齊聚到會議桌旁,女孩兒有些詫異,只見桌上堆滿了各種水果零食,不知道要做什麼。坐定後,王總交代,這是公司為大家辦的簡單的中秋歡慶會,希望大家在公司能像一家人一樣,有家的温暖。呵呵。女孩兒真心感到幸福了。

期間,王總要求大家都要表演節目,小武跳了一段新疆舞,還是王老師伴唱的,有滋有味。女孩兒唱了一曲王菲的水調歌頭中秋,大家紛紛鼓掌。很輕鬆愉悦的下午,臨了,王總給每人發了一個大紅包,並且提前下班了。

女孩兒再一次感到意外,或者説驚喜。太驚喜了。這個公司,擁有兩位和藹可親的老闆,擁有一羣年輕熱情的同事,女孩兒暗暗下定決心,以後要努力工作,不能辜負楊總的期望。

下班前,女孩兒收到了老闆發來的紅包,女孩兒沒敢打開看,於是悄悄環顧了一下同事們,見大家都安靜忙碌的工作中,女孩兒也把紅包輕輕的推到了鍵盤下邊。離開辦公室,坐在公交車上,女孩兒的心仍在撲通撲通的加速跳動中。或許,這才是女孩兒期待和嚮往的工作,對,就是這樣,活力,快樂,而且,有驚喜。站在中心廣場的國旗杆下,女孩兒點過了紅包的數目,那是一筆讓她驚訝和驚喜的獎金,女孩兒非常興奮,非常開心,她抬起頭望着月光下清揚的國旗,嘴角和心頭一起泛開了幸福的笑容。女孩兒覺得,花兒,真的開好了呢。

關於中秋的隨筆11

我的家鄉在福建詔安的一個小山村,在我兒時的記憶裏,中秋是個好節日,因為可以吃到可口的月餅和水果。那個年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家庭經濟相對拮据,大多數人都還在為果腹而奔波。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裏才會買些節日的物品祭拜用。??記憶中的中秋似乎都是月朗星稀的,晚飯過後,媽媽會搬張桌子到曬台上,放幾個月餅在桌上。那時候的月餅沒有餡,也沒有包裝,碗口大小,主要是用麪粉做的,上面灑滿白芝麻,餅出爐後做餅師傅用毛筆在每個餅上寫一個紅色的“中”或“秋”或“月”或“圓”等字。這種月餅在我們當地叫“中秋餅”,當時物質相對匱乏,“中秋餅”要在中秋的前幾天餅鋪才有做,去買的時候都是剛出爐,還是熱乎乎的,吃起來格外的香。一家人圍着桌子吃着月餅賞着月亮,聽媽媽講古老而久遠的吳剛伐桂神話故事。在我兒時生活過的那個小山村,人們還有個習慣——賞月吃月餅的時候,要拿着月餅邀請月亮娘娘下來一起吃。大人們還會特地交代小孩子不能用手指着月亮,不然睡覺的時候耳朵會被割掉。孩提時的我們竟信以為真了????後來,社會發展了,經濟發達了,我們也搬離了小山村,住進了大城市。就這樣,我再也沒回過兒時的小山村過中秋賞月了。??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節讓遠方遊子思鄉之意更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節讓恩愛之人情更切!??長大了喜歡中秋,喜歡中秋的祥和,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變遷;喜歡中秋的歡聚,喜歡在這樣的節日裏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的變化。又是一年中秋時,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祈禱我的親人更加健康、我的家鄉更加美麗,也祝福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關於中秋的隨筆12

靜夜,一輪圓月高掛,清輝漫灑,獨坐月光下,一份孤寂,一分清冷 ,增加幾分思念。

抬頭,望着那一輪讓人燃起鄉思的月亮,不由在鍵盤敲下那一首【父親】,“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龔玥的輕吟淺唱,又把我拉回兒時畫面,那時候,我常在父親瘦弱的脊背,幾多温暖,幾多歡快的童年。父親總是在農忙收工時,揹我去看電影,或是去鄰居家串門。也許是我最小的緣故,父親 他不管走到哪,都會帶着我在身邊。長大一些,我上學的年齡了,家和學校隔着一條河,每逢上學放學時,他都會把我背過河去,看着我快到學校時,自己才轉身往家的方向走。那時候不懂的什麼是慈愛,只覺得爬上了父親的脊背就不用走路,還能去自己喜歡的地方。一直到四年級,因為學校集體降級,我轉學去另一個鄉鎮就讀,才結束他每天往返幾次的揹我淌過那條小河,可每逢暴風雨來臨時,他不放心我自己回家。放學走近那條小河,總能遠遠看見他坐在河邊石頭上等我,看見我來,他就會揹我,而過完河他也沒放下,翻過一個小山坡,一直把我揹回家。放下我時,他自己卻累得大口踹氣。那時的父親,他真是一頭拉車的牛。

在父親的背上,從幼兒到童年,從童年到青少年時期,總有許多敍不完的情景,而長大成人之後的我們,卻遠離家鄉,為了各自的生活,留給父母一份寂寞與孤單,父母為了我們更好地生活,從不會説起自己那一份落寞與孤獨,只在某個時候,兒孫齊聚一堂,他們才把最開心的笑意寫在爬滿皺紋的臉上,他們在意的,不是你給他們多少禮物,多少錢才。再多的苦,一份團聚是所有的滿足。

而今又逢中秋團圓日,月下的情思,卻是重山阻阻,父母也會伴隨一份失落,等來的,只是一聲電話的問候。

此時,那月隱進雲層,似乎和我一樣,有些傷感,有些心酸的淚流,女兒也想借那清歌一曲,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關於中秋的隨筆13

今天是中秋節,學校放假了,一大早,我就起牀了。今天可以好好玩玩,還可以吃好吃的東西,想到這裏,我心裏樂開了花。

下午,姨父、阿姨他們來我們家做客,媽媽準備了許多好菜,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雞大腿等等,葷啊、素啊樣樣齊全。望着一桌子香氣逼人的菜餚,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雞大腿狼吞虎嚥地啃起來,惹得客人們一個個地哈哈大笑起來。

今年的中秋夜晚,月亮漂亮極了,又亮又圓,圓得像一個大月餅,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聽爸爸給我們講述着“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天下人都能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佳節,常説是團圓日。團圓代表和美、和諧,希望全社會促進和諧,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明天。

關於中秋的隨筆14

算着,中秋節要到了。月餅是每年中秋不可少的東西之一,上上下下的工程,這周開工,正好。

未時,我與媽媽準備材料,一樣樣,陳在小備餐車上。未時一刻,我和媽媽沉乾淨手,戴上乾淨的手套,放上稱,正式開工!

首先,要做月餅的皮,那軟軟的、甜甜的、口感細膩的。它由兩個東西組成——“月餅專用”糖漿和中筋小麥粉。將糖漿與小麥粉混合,成黃色麪糰。我把黃色麪糰包好,放在一旁,接着,要做裏面的陷了。

月餅,最迷人的,不是那精緻小巧的表面,而是它的“心一一陷。我想起林會的《軟枝楊桃》:我們自以為聰明,其實比鳥雀還笨,甚至比蟲還笨。那些沒有噴衣藥的水果,外表雖然醜一點,蟲鳥都愛吃:那些噴了農藥的水果,外表雖美,蟲鳥都不會吃,知道吃了不健康。人只注意外表的美醜,蟲和鳥卻看到了更深的內在啊!”是的,陷是月餅的心,心美了,整個才會美。

我不由得回憶起去年的中秋節。那次中秋,媽媽的朋友送了她“一大盒”月餅,説是一大盒,其實是一個大大的精緻漂亮禮盒包裝,與兩個難吃的月餅一一厚厚的皮,陷偷工減料,它的“心”不美,禮盒包裝再精緻、再漂亮,都是塵垢枇糠。

這次做月餅,讓我領悟了一些道理……

關於中秋的隨筆15

徐徐的晚風載着一股濃濃的情思,送來了一個温融融的夜。又是中秋,一個閤家團圓的日子。

晚飯過後,我急忙跑到天台,想看看今年的月亮到底是怎麼個圓法。我仰首望着天,卻有一塊龐大的雲層遮住了月亮,只是隱約看見月亮正在雲層裏疾速行走,附近的雲亦被月光染成一片銀白,但是月亮總是衝不破雲層的包圍。月兒在跑,雲兒在追,無論怎麼樣,雲兒一定要把月兒遮住。難怪月宮裏的老兔寒蟾要為這悲愁不已了。唐朝的李賀在《夢雲》中詩云:“老兔寒蟾這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彎佩香逢桂香陌。”儘管浮雲蔽月,但是這正是與嫦娥在桂香路上相逢的好時光啊。

這時,一陣風輕輕地襲過,只見月亮像一個嬌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從一片雲的背後伸出半個腦袋,偷偷地向下窺探,發現沒有什麼動靜,一扭身出現在空中。她那圓圓的臉龐上掛着慈祥的笑容,靜靜地俯視着萬物。幾盞孔明燈帶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向她飛去,縈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凌絹翩翩起舞。一盞大膽的孔明燈竟然狠狠地向她撞去,彷彿要掙脱她去月宮中找嫦娥和玉兔遊玩。“轟!”的一聲響起,絢麗的煙花為寂靜的天空增添了色彩,也亦是為這一盞孔明燈的大膽而喝彩。

“你這個小機靈鬼,就知道你會在這兒,快來幫忙搬東西,我們要開始拜月了!”媽媽的聲音傳來,打破了我那如決堤的洪水般的思緒。

“哦,我這就來!”我急忙跑下樓去,生怕過了幾秒那皎潔的月亮就會消失不見。

搬完了東西,我們便開始了拜月“典禮”,雖不知這樣的習俗是從哪裏流傳下來的,但是我覺得這一定是個好兆頭。放眼望去,鄰家的都在拜月,那火紅火紅的蠟燭被微風一吹,霎時滅了。難道這是在為月亮慶生?我疑惑不解。

爸爸搬來幾張椅子,好讓我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媽媽捧來水果、月餅和茶,我們一起坐在天台上,吃着美食,喝着清香的茶,欣賞着這片美景,談笑風生。

過了一會兒,我央求着爸爸讓我放一個孔明燈,雖然這是件很危險的事,但是它的寓意總是好的。就這樣,我放了一個孔明燈,它承載着我的心願朝天空飛去……

皎潔的月亮,數不清的孔明燈,絢麗的煙花,把中秋的夜晚裝飾得更加的美麗,如痴如醉地望着這迷人的景色,恍惚覺得身處仙境一般,又似在畫中暢遊。

Tags:隨筆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