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對聯

【實用】貼對聯作文四篇

欄目: 對聯 / 發佈於: / 人氣:3.2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貼對聯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貼對聯作文四篇

貼對聯作文 篇1

鼠年到,鼠年到,換新衣,穿新襖,這不我穿上了新衣服,我們家的門也要該換上新衣裝了。

今天一大早,興奮的我就早早起牀了,因為要貼我自己寫的對聯了,手裏捏着我寫的對聯搬着個大椅子走到入户門外面,我站在大椅子上,用濕毛巾把門的上下左右都擦試了一遍,以門框為準高度,我從媽媽手裏接來對聯的上聯“舊歲又添幾個喜”和剪短的透明膠帶,先把透明膠帶粘上對聯的上端,然後再固定在門框的左上邊,在門框的最高度鋪平透明膠帶,不能歪,也不能不跟門框對齊,鋪平膠帶固定在門框上,對聯的最下面用透明膠帶也要固定好。貼下聯也是同樣,先把透明膠帶粘住對聯上段有3釐米的寬度,然後跟門框對齊,跟左上聯對齊,鋪平固定膠帶後,在對聯最下面也用透明膠帶固定牢在門框上。貼橫聯時稍微有點困難,因為我的個子不高,門頭的高度我需要踮起腳,我站在大椅子上吃力地立起雙腳,把橫聯放在門頭的中間,用手指把提前粘好透明膠帶左右鋪平固定在門頭的框上。貼完對聯後,我把大大的紅色“福”字倒貼在入户門的正中央,看着由我給入户門煥然一新鮮豔的紅色新裝,身體累心裏確美滋滋的。

新年新景象,我們家樓道里的叔叔阿姨們,家家户户都給他們的入户門換上了紅色新裝,整個樓道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氣。

貼對聯作文 篇2

過年了,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過春節時,我們大家看春晚,貼對聯,放鞭炮,舞龍燈。

一早,媽媽叫醒我説:“起來了!起來了!今天我們要貼對聯。”我趕緊把衣服換好,去洗臉刷牙了。爸爸媽媽已經在大門前等我了。我興奮的跑過去,媽媽給了我一對金童玉女門貼叫我貼在門上,我到屋裏拿了一個雙面膠和一把剪刀,我剪了幾塊雙面膠貼到金童玉女門貼的背面,然後揭開雙面膠。接着爸爸媽媽就拿起門貼比劃着高低,“爸爸,低一點,再低一點,再低一點,再往右一點,媽媽,右一點右一點,再左一點,高一點,再高一點,再高一點。”我仔細的看着,怕等會貼偏了。“爸爸,再往左一點,對,沒問題了,貼上吧!”於是爸爸媽媽把金童玉女貼上了。

緊接着,我又減剪下幾塊雙面膠貼在對聯背面,對聯上面寫着“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上面寫着“五福臨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揭開雙面膠,我們打算先貼上聯和下聯,這一次就有經驗了,每個人只用我糾正一次了。“嗯,挺好的,不過爸爸你往左一點,等等,媽媽在往上一點,嗯,讓我再看一下,好啦好啦,貼上吧。”我説。爸爸媽媽把對聯貼上,再使勁的.按了按。“最後我們來貼橫批。”爸爸宣佈。我搬了一個椅子和一張報紙,把報紙墊在椅子上,爸爸踩在報紙上,媽媽和我異口同聲地説:“右一點,好了。”於是爸爸就把橫批貼上了。

貼對聯真好玩!爸爸媽媽説:“明年我們家自已寫對聯來貼。”

貼對聯作文 篇3

今天是大年三十兒,家家户户都要貼對聯,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媽媽把對聯準備好,吃過午飯,媽媽左手使着漿和刷子,右手拿着對聯,和我一起到門口,媽讓我把以前的舊對聯撕乾淨,以前媽媽也是用漿貼的,所以,特別不好撕,我拿着米尺費了九九牛二虎 之力才把舊對聯一點點刮下來。媽媽把新對聯放在地上,把漿刷在對聯的背面,不一會,就刷好了,媽媽説要從右往左貼,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從右往左貼?”媽媽説:“因為古時候人們的書都是從 左往右看的。”這貼對聯是古時候留下的年裕,所以,要先貼右邊,再貼左邊。然後媽站在椅子上貼,讓我看貼子正了沒有,兩邊上的好不容易貼好了,媽媽説要貼橫批,這個最不好貼了,一會兒高, 一會兒低,好不容易貼上了,只見上面寫着“青雲直上馬揚蹄,紫氣東來春得意。”橫批:“物華天寶”。貼上的對聯有的不平展,媽媽説:“別人都用笤帚掃一下就平展多了,”媽媽又讓我把在牆上 撕下來的舊對聯掃走,這時往後一看,家家户户都貼上了新對聯,真美呀!

新的一年開始了,希望我像對聯上説的那樣揚蹄前進,我也一定會努力。

貼對聯作文 篇4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貼對聯,我首先給大家講講貼門神和貼門聯的來歷吧!

傳説龍王和算命先生打賭明天不會下雨,結果接到了玉帝的指令要下雨,龍王卻為了賭,不肯下雨,觸犯天條,玉帝命令唐太宗手下的魏徵去斬首龍王,龍王向唐太宗求情,不要斬掉它的腦袋,唐太宗答應了,於是到斬龍王的時候,唐太宗拖住魏徵,哪知,他打了一會兒頓,魂魄就溜到天上斬掉了龍王的腦袋,夜裏龍王在夢中抱怨唐太宗言而無信,第二天唐太宗就讓秦瓊、尉遲敬德守住大門,果然龍王沒有來搗亂,唐太宗不忍心辛苦兩位大將,於是就將他兩的畫像貼在了門上,一個手持鋼鞭,一個手拿鐵鐗,此後貼門神就流傳下來了。

春聯,原名叫桃符,是為了驅兇避邪才貼在門上的。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聯,明太祖宣佈每家每户都要貼上一幅“春聯”,朱元璋親自出門去查看老百姓有沒有貼“春聯”,他路過一户人家,看見沒有“春聯”,一問才得知這是一户閻豬的的人家,不識字,沒法貼“春聯”,朱元璋想了想,為那户人家提了一副“春聯”,叫“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這樣的“春聯”,經明太祖提倡此後貼春聯就成為了我們過年的習俗。

我和爸爸開始貼春聯了,我幫爸爸拿着下聯,他貼着上聯,這副聯叫“出入平安行好運”,“吉祥如意福滿堂”。然後我又撕掉了家裏其他門上的對聯,貼上了嶄新嶄新的,看起來我們家現在真的是煥然一新啊!

大年農曆28日是民間貼對聯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貼對聯。爸爸讓我幫他貼對聯,我爽快地答應了,因為我有一篇貼對聯的作文,正好蒐集這樣的素材。

爸爸讓我先把對聯拿到客廳裏,他端來了自己熬的漿糊。媽媽把漿糊抹到了對聯的背面,然後爸爸把它拿起來貼到牆上。我一看這麼好玩,就説:“媽媽,我來抹漿糊吧”媽媽説:“好啊!”我擔心粘不牢,往對聯的背面抹了很多漿糊,結果對聯都濕透了。爸爸拿起對聯,漿糊不停地往下掉,對聯也變得不聽爸爸的話了,亂粘,有的地方還被扯爛了。貼出來的對聯,皺巴巴的,一點也不平整,很難看。媽媽説:“漿糊抹得太多了,只在邊上點幾下就行了。”在媽媽指點下,我沒有塗太多的漿糊。爸爸先把對聯上面粘好,然後用笤帚把對聯從上往下輕輕掃開,對聯就平整地粘在牆上了。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很快貼好了對聯。

看着那張不平整的對聯,我想:貼對聯看起來這麼簡單的事,裏面也有這麼多的學問呀!

貼完對聯後,我問爸爸對聯是怎樣形成的?

爸爸在電腦上搜到了對聯的由來。又給我講了一遍: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説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卧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着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户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着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着貼對聯的風俗。

Tags:四篇 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