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熱門】傳統節日的作文7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傳統節日的作文7篇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

啊,真是太棒了,居然在河邊植樹,不用跑大老遠去打水了!我先放下樹苗,想和王璞一起挖坑,但我們都沒有鍬,我只有一個小鏟子,只能湊合着用了。我先搗了幾下,把土弄鬆了,再開始挖,結果卻碰上了石頭。我生氣地問:“哪兒來這麼多‘古董’啊!”王璞也試着挖了幾下,還是不行。在我們旁邊的劉芸燁他們已經把樹苗栽下去了,正在填土。一見我們需要幫忙,邊叫來馬升宇幫我們挖。每想到馬升宇一會兒就挖了一個大坑,把王璞的樹苗栽了進去,可我的怎麼辦呢?劉芸燁見還有我呢,便重找了個地方挖。有了大鍬,挖坑應該是沒問題了吧,於是我跑去打水。打完了回來,人沒了,鍬沒了,只剩下一個不算大的坑。我見旁邊有個鍬沒人用,就拿來挖坑。誰知道這裏的“古董”更多,根本沒辦法挖。()我氣得丟下鍬,呆呆地看着別人。

別人的樹都栽上了,有的在填土,有的在澆水,更快的人已經栽好自己的樹在無事晃悠了。正巧,潘鑫峯晃到這裏來,見我還沒動呢,便帶我到了一個沒有石頭的地方,準備挖坑。莊紅豔也跑來幫忙。兩個人一起挖,應該更快吧。只見他們倆把鍬插 進土裏,用腳用力踩再把土一挖,一個小坑就出現了。就這樣,一個大坑就挖好了。我扶正樹苗,他們繼續填土。“對了,我們忘了澆水了!”莊紅豔道。潘鑫峯一聽,立刻拿起一小桶水澆下去。澆完了繼續填土,不過1分鐘,便栽好了。這棵樹經過“三遷”,終於栽好了,也得紀念一下吧。我拿了一張標籤,寫上“多人合栽”貼到了樹上。

這是我和別人一起栽的第一棵樹,它也是陪伴我一起茁壯成長的綠色夥伴,它寄託着我的希望,和我一起應接美好的未來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從“嘉一”學習回家,就馬上打開電腦,找起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我一打開傳統文化的資料,就出來了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筷子.中國象棋.風箏.十二生肖剪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劇臉譜,中國結。所以我花了一個京劇臉譜,中國結太難畫了,就叫媽媽買了一個。

媽媽買的中國結非常特別,很好看。中國結是用兩條線編成的,外面一圈是紅色的。裏面一圈是黃色的。而且,中國結下面還有一個接一個的京劇臉譜。第一個是紅臉的,第二個是藍臉的,第三個是白臉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個黑臉的。我問:“小姨他叫什麼”小姨説:“你看他的臉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問:“小姨,為什麼他是包公”。小姨説:“你看,他額頭上有個月亮,這就是包公。”我聽了小姨話想:這些臉譜可真有趣啊!

以後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劇,瞭解更多的京劇臉譜。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3

寒假裏,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特別感興趣。

在傳統節日裏,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春節位於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每當過春節,街上就會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飄飄的彩旗,小孩們還能收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外面放煙花。煙花在空中閃爍着,真美啊!過春節真開心啊!真希望每天都能過春節。

除了春節,我還喜歡中秋節。中秋節不但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天,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而且中秋節那天,人們全家可以團團圓圓地坐在桌子前,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餅,望着明亮的月亮,有説有笑,真開心啊!

我還了解的傳統節日中有:端午節、勞動節、元旦節、建軍節……這些傳統節日為我們帶來了歡樂,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些傳統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4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是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盪漾。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羣小朋友,手裏拿着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朵出來,好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好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牀,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裏,我們有説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七年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好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説你磕什麼頭呀!來快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於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要來到了,想必每個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過春節,都有一些讓自己喜歡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四處逛街買新衣服,去親戚家串門拜年,去旅遊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煙花了。

每到過年,我都會纏着爸爸帶我去放鞭炮,現在城裏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帶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們都會買很多不同種類的鞭炮和煙花。

我們把鞭炮插在土裏,用香點燃引線,我雙手緊緊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後,探出半個腦袋,看着嗞嗞燃燒的引線,心裏想:我到底是把手放開,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樣子,還是就像現在這樣害怕的樣子呢?我還在猶豫中,鞭炮已經“嘭”的一聲爆炸了,頓時紙屑四散,塵土飛揚,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硝煙的味道……我也高興得大叫起來!

當然,最壯觀的還是晚上放的煙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粧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

看着滿天的煙花,聽着四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

評語:“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粧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粧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巧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再現燃放煙花的美麗場景。“看着滿天的煙花,聽着四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結尾“結上啟下”,既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又意猶未盡,拓展延伸,高!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6

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元旦,清明節,春節……可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節日莫過於中秋節。

農曆8月15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8月15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你們知道月餅是什麼時候流傳開的嗎?北宋時之在宮廷中流傳,然後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壇。發展至今,朝則成為全名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的飲食習慣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港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有一年中秋節,我和媽媽回老家。賞月亮做月餅,大清早的我還在屋裏睡覺。可是已經聽見外面有人在忙活,我一看鬧鐘,媽呀,怎麼七點多啦,我二話不説,立馬穿上衣服蹬上鞋子,急忙跑出去,我看見媽媽和奶奶已經做開了,我馬上洗了手就坐在那裏開始做了。

做月餅的第一步先製作月餅的餅皮,先混合糖漿,花生油。鹼水和吉士粉攪拌均勻。第二步、加入麪粉,再加麪粉的過程中,我一失手把麪粉都打翻了,弄得手上臉上都是麪粉,像一個小雪人,引得全家哈哈大笑。我害羞極了,如果這裏有一個洞,我恨不得馬上鑽進去,我看見大家這樣我連忙説失手了,你們先做吧,我去清理一下身上的東西。大家聽了我這句話才不笑了,我鬆了一口氣,清理完身上的麪粉我邊繼續跟着奶奶做,奶奶一步一步的教我,經過幾十分鐘後,我高興的大喊:終於做好了一個了。回頭一看大家已經做了十幾個了,我十分着急,便繼續做下去,第一個不熟練第二次做的時候就很熟練了,第二次我一口氣做了十個,晚上我們在院子裏觀賞着月亮,吃着自己做的月餅,我開心極了。

夜幕降臨,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户灑進各家的房屋裏,照亮了人們的心房。就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正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在團圓的喜悦中吃着月餅,在月餅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喜悦的象徵。中秋節是我們閤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出門在外的遊子會更加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所以我們要把他們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7

一、年前的準備活動

我一直都覺得城市的年味沒有農村那麼濃,因為城市裏的人們什麼都可以買到,而自家做的卻很少。在家村吃的肉是自已養的豬,年糕是自己種的糧食做的,我想吃在心裏,會有説不出的高興。

記得幾年之前,我還是家裏的小幫手,對於爸爸、媽媽所做的總想插一把手。比如説蒸年糕吧,在我們哪兒一定得用石碾碾出來,而且還得用那個老石碾——民國不久建的。我和鄰居的夥伴們會爭先恐後的去推碾子。再拿包餃子來説吧,我在十一二歲那會兒就會擀皮兒了,這都是在過年的時候學的,但到現在我還不會包餃子,究其原因,這幾年似乎沒有那麼忙了,自己也用不上了。饅頭、年糕可以買到,春聯也是買來的,雞鴨魚肉也是現成的,再也不用我給父母提熱水了,餃子也是媽媽一個人做餡,做皮兒。我本想幫忙的,可媽説每個人吃的都不多,讓我寫作業去,她能忙得過來。哎!年味變了。

聽鄰居的老爺爺説,過去的年可不像這麼過,年前好幾十天就得把燈籠架做好,把紙準備好。然後每天都得做一點。因為當時人每天都在為吃飯而奔波,所以貧苦平民家庭都這樣。不過有一些富裕的人家,會為過年整整忙上一個月。當燈籠做好後,裏面放一盞燈掛起來。我聽説有像農民耕地的,有拿着皮鞭打牛的,這是在燈籠中可以看到的,不過實在難以想像。聽老爺爺還説,那時吃的蕎麪餃子,很硬的,他説現在的人們拿白麪餃子都不當好吃的了。

二、節日的活動

聽姥爺説,過去人們會帶上特製的帽子,走到大街上扭秧歌、踩高蹺,正月裏唱大戲。他們那一代,爸爸那一代都很愛看戲,也愛唱。不過近幾年裏,已沒有人唱戲了。記得前年、去年是歌舞,今年什麼也沒有。我聽説,人們都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打麻將,光顧歌舞的也只有引起小孩子和老人、婦女。因為人少,所以不準備舉辦了。我的另一個鄰居家,從大年三十晚上一直打麻將到大年七年級八點。這散夥了,也可能去睡覺了吧,不會去拜年。不過,今年我也沒有。因為一大家人一起去給我們家族的老人拜年這個禮節問題已被許多人淡化了。聚不成夥,已沒有太多人願意去了。我覺得好沒意思,在家看了一天電視。

年味變淡了。我回憶小時候,還能嚐到濃濃的年味,面對現實卻又令我失望。難道説我們的社會在畸形發展嗎?在物質生活寬裕的今天,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怎就倒退了呢?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是文明古國,但人們過年的態度變得輕了,淡了,沒有濃厚的文化生活了,這到底説明了什麼呢?

我想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了,不僅學生,全社會都應做一些改變,來挽救這快要被人遺忘的傳統文化。

Tags: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