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

欄目: 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62W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1

中國是禮儀之邦,向來是“禮尚往來”的。1949年前,我們和“友邦人士”的交往就屬於“禮尚往來”--當然,到底誰吃虧是算不清楚的,只怕算清了也會說不清吧。

誠然,那是新中國成立前。其實,即便是現在也是如此。譬如,我們的“友邦人士”--美國,毀我大使館後賠禮道歉。他們所謂的“禮尚往來”,也就是損害中國的利益,“誤擊”我國駐南聯盟使館後,表示一下“深深的歉意”吧!

我不善交友。但我知道朋友是有許多類的。美國這類“友邦人士”大概是“不打不相識”的'那種吧!

不是嗎?追溯到1949年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有美國;支援蔣介石打內戰,是美國。如今解放後,曉得新新人類的交往是親密無間的,就與我們“打打鬧鬧”,“玩玩笑笑”起來了。

首先,便是炸大使館,看到過朋友之間的打鬧嗎?譬如,摔破了書再幫助粘好之類的。哪知中國人小氣,區區一個大使館,鬧了半天,又是遊行,又是示威,使得朋友很尷尬,又保證再也不會了。

於是,“友邦人士”曉得中國“一本正經”了,就充起諍友來了。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中國沒有人權,面紅耳赤地爭啊爭。“友邦人士”終於生氣了,“友邦人士”第二次“驚詫”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小心眼的中國在保護國家主權的前提下與未經許可闖入中國領空的美國偵察機“輕微磨擦”一下,可懂得“人權”的“友邦人士”卻拒不道歉!

中國就是放不下“禮尚往來”的架子,真是想不開。

這便是中美外交史。

中國,依舊是禮儀之邦。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2

中華民族是數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但是有人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講求平等,那些代表繁文縟節的禮儀已經不重要了。但這些禮儀還是存在的。

記得暑假,我和媽媽去上海玩,因為天氣很熱,我就買了杯喝的,當我們去看老虎區時,因為人很多,人們就排著隊,繞著走一圈,這看起來比較好。我前面是個阿姨和叔叔。

這時,不知道為什麼東西絆到我了,我人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了,人和沒有蓋上蓋子的水一起撲到了阿姨的背上,只聽見阿姨叫了一聲,我急忙跟她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只聽見旁邊的叔叔說:“哎呦!你怎麼回事,會不會走路啊!你看看,衣服都溼了,怎麼辦啊?”我心想:完了,完了,這下可怎麼辦啊!”這時,我再一次跟她說一聲對不起。只聽見阿姨溫柔地對我說:“沒事的',你幹嘛對她這麼凶啊!你看,把她都嚇壞了,只是水而已嘛,天氣那麼熱,一會就幹了,沒事的。”聽到這一番話,我原來的緊張很焦慮完全沒了。我急忙從包裡拿出一張餐巾紙幫阿姨擦,只見阿姨拿過餐巾紙說:“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吧!”阿姨的寬容再一次感動了我。但是,只聽見那位叔叔拉著阿姨用很冷淡的語氣說:“我們走。”

這時,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那麼大,一個是寬容,而另一個是狹隘。

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那些代表繁文縟節的禮儀已經不重要了,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動作,能表達一個人的內涵,所以不管時代再怎麼變化,經濟再怎麼發展,有時候應該適當的用一下。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是什麼讓平凡的生活變的不平凡,是什麼讓普通的人變得不普通,又是什麼讓人養成良好的習慣呢,是文明!在這美麗的世界裡,文明之花到處開放,那麼,當代中學生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好少年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有些中學生在公交車上面對站立的老人置之不理;有些中學生在高談闊論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髒話;還有些中學生只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干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序。有些同學可能會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可你知道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才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好少年。

一個文明好少年,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公共場所,要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爭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只有這樣,每時每刻鍛鍊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文明就像一陣風,輕輕地吹走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文明更像一堵牆,擋住罵人的嘴打人的手;文明還是一個垃圾桶,把一切危害健康、汙染環境的陋習通通掃除,是啊,文明就是一個天使,她飛到哪,就會把幸福、快樂、平安傳播到哪。

同學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共同努力,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告別不良習慣,爭做“文明好少年”,讓一切疾病遠離我們,讓我們擁有更加文明、衛生、健康的生活,我們的家園才能變得更加美麗。

最後,讓我們攜起手來,帶上文明之花,活躍在校園裡,開放在祖國肥沃的土地上!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文明離我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比如:把地上的紙片撿起,扔進垃圾箱裡,把盲道上的障礙物推開,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借給別人所需要的文具……等等,這都是一個又一個文明的'體現。

文明很小很小,但是隻要每一個人都做一件文明的好事,就能使社會邁出一大步。在社會上邁出的每一步也許微不足道,但是用處卻很大。每一份文明就是一份力量,無數文明在聚集,就會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這種力量如破土的小苗,在每一個人的心裡萌發。

我們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垃圾,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孔子曰:“不學禮,無義立。”文明禮儀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指路燈。引領我們健康成長,不斷前行。

講文明。有禮貌,並不是在聆聽別人說的後。卻不付出行動。明代大學者王守行說過;“知是行的主流,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感,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講文明不只是口頭說說那麼簡單,我們應該做到“知行和一”才行埃”

“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無論是在別人侵犯你的時候,還是你侵犯別人的時候。你都應該講禮貌。這樣很可能會避免一個誤會式矛盾。在你跟他講禮貌時。他也會很禮貌的回答,這樣,還將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所以,我們一定要講文明。有禮貌。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6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們同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文明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文明,好大的一個詞,許多人都只把它掛在嘴邊,卻忘了用行動來詮釋;文明,好簡單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態度都是文明的表現;文明,好神聖的一個詞,它拉近你我的距離,使我們彼此可以用心溝通;文明,屬於文明每一個人的詞,從小我們就在心裡埋下文明的種子,用心靈去灌溉,它感動著我們的感動,見證著我們的成長。

文明,不僅僅只是一個詞,也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精神。它並不偉大,因為我們人人都能做到;但它也並不平凡,因為它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我們用心,完完整整的心,把它完完全全地裝起來,時時刻刻與文明成為一體。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文明,它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看見這樣不和諧的情景:在校時彬彬有禮的學生,一出校門卻罵聲不斷;著裝時髦的雅士,扔起垃圾也格外的瀟灑;進來時乾乾淨淨的會場,散會時卻髒亂不堪;紅綠燈下有序的車隊,轉眼就堵死在它巷……每當我看到這些情形時,我總是覺得這些人嚴重影響了一個地方的形象,影響了個人的、集體的、甚至國家的尊嚴。也許有的同學會為自己辯護:“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有這種思想的.同學,我想告訴你們:“你們完全錯了。”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子也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有正確的道德選擇於正確的道德行為,也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合格的中學生。

同學們,青春的歲月一晃而過,讓我們在陽光下接受洗禮,在風雨裡迎接磨練,在正氣中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能擔當明天重任的有責任感的中學生吧!擁有文明,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健康;擁有文明,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大!願文明與我們同在,願我們的明天更加精彩!謝謝大家!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7

我們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傳統的禮儀之邦,“講禮儀”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顯著特色。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我認為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在我們的校園裡,經常看見有許多的同學亂扔紙屑,有的'人還認為反正有人打掃,一起上掃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隨著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有些人已經不注重禮儀了。使得中國的“禮儀之邦”的這個美稱早已不名副其實。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現代文明禮儀。

有人曾經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你還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你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金錢;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將是徹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我希望我們能重視禮儀,讓我們“禮儀之邦”的這個民稱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