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9.94K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節日的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在醉人的金秋如約而至、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也迎來另一個特殊的節日:“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今年的9月12日至18日,將是我們一起度過的第13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受校團委的安排,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規範語言文字,弘揚傳統文化。

首先,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20xx年的11月,我參加了xxxx市教育局組織的xxxx市骨幹教師xxxx大學高階研修班。在xxxx大學學習的時候我就已經明顯感受到我的普通話跟不上別人,我因此羞於和老師、同學交流。回到長沙後,一件事情深深的震撼了我。xxxx市教育局安排我們班與來自昆明市的語文名師交流,我們班的每個組推選一人在xxxx中學上展示課,在我們六人中選一位在主會場上課,其他人只能在教室上,主會場聽課的有省市領導,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這是一次很好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準備課的時候,xxxx教育學院一位教授對我說了一句讓我終身難忘的話“如果你的普通話好一點,你應該是最好的人選”。就是因為我的普通話,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機會,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

同學們,普通話是最美的語言,漢字是最優美的文字。但是語言文字就像空氣和水一樣,一方面非常重要,離開它就無法生存;同時又太普通了,不太引起大家的關注。只有當語言文字或者當空氣和水受到了汙染以後,大家才會重視它。同學們還沒有走出校門,走入社會,對此理解不會很深。實際上我們馬上就會有深切的感受,一手好字將是大學聯考對你最基本的要求;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將是你走入大學的通行證;一手好字加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將是你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學校為此要求大家將普通話作為校園語言,讓我們彼此相見時,都不忘用普通話互道一聲問候,讓我們一起將普通話推廣到底。學校要求大家每天堅持練字,養成提筆即練字的好習慣,把字寫規範、寫漂亮,希望每一位同學都為此做積極的努力,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筆記,練習,讓你的字跡像你的容貌和你的.微笑一樣美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們相信水終能穿石,鐵杵終能磨成針,只要大家有毅力,就一定能夠比以前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高中生,我覺得應該還要有更為高遠的追求。學校也提出大家要做一個儒雅的人。中華五千年文明,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傳承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更要我們學習和繼承。現在的很多同學總喜歡以90後自居,喜歡把90後的孤僻、自傲帶進自己的心靈空間,而不知道絕大數90後身上有著許多的閃光點。同學們喜歡周杰倫,有的同學只看到周董桀驁不遜,奇裝異服的一面,卻忽視了他《菊花臺》《七里香》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百家講壇說論語的xxx教授就非常推崇他這一點。我們的同學喜歡看xx的小說,喜歡開口閉口就說xxx是個後進生,然而你們卻看不到他廣泛的閱讀和辛勤的寫作。你們喜歡快樂男聲,喜歡花兒朵朵,你們只看到他們霓虹燈下的風光無限,卻沒有思考,他們哪個不是具有傳統文化的堅韌、上進、拼搏,才最後成為了觀眾心中最理想的花兒和快男。

傳統文化當然遠遠不止這些。一九八八年一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開了一次會議,結束時做了一個破天荒的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只是我們傳統文化冰山一角,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是我們同學們的世界,我衷心地喜歡大家在搞好學習的同時,廣泛閱讀古今名著,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希望學校各個部門積極開展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成長成才,真正做一個儒雅少年!

謝謝大家!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七年級,“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為“粽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龍舟節”,而傳說中的用粽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裡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戶都會把粽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開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為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們每家每戶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粽葉是我們這群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粽葉裡面包著的,有純糯米的鹼粽子,有紅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粽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吃粽子的儀式。我家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粽子,凍在冰箱裡,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來解凍,粽子也就成為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如果有的話,也都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需要重視我們這些傳統的節日,這些都是我們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了!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著名作家沈從文就寫過這樣一段與節日有關的文字:“一般吃的如年糕、粽子、月餅、臘八粥,玩的如花炮、焰火、鞦韆、風箏、燈綵、陀螺、兔兒爺、胖阿福,穿戴的如虎頭帽、貓貓鞋、作鬧龍舟和百子觀燈圖的衣裙、坎肩、涎圍和圍裙……”這些民俗物件、吃食穿戴充分體現了節日與百姓農耕生活、四時演變、習俗文化息息相關。

中華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許多傳統節日通過民俗、生活事象來表現文化,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轉化為日常生活和日常表演時,使人可感可觸,生動形象。

有學者認為:在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有趨吉避凶的文化內涵,都會涉及福、壽、祭、結、娛、情xx個方面,是集體文化記憶的載體。人們的節日文化是心靈相通的。拿端午節為例,人們會在這一天舉行賽龍舟等民俗活動,會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出去拔蒿子、拔菖蒲,會不約而同地給小孩做荷包,會在這一天吃粽子,其實並沒人通知要這樣做,這反映出一種心靈相通。這些習俗,反映出是人們追求天下太平、家人團圓的觀念,是一種祈求國富民強、風調雨順的符號。人類本能都有追求美好的東西、防範不好的東西的傾向,在這些對自己美好命運的追求中,反映出了自己的信仰。這些信仰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傳統節日中,所以,幾乎不存在沒有信仰的.節日。很多傳統節日都反映出一種原生態的膜拜。

自20xx年起,國家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加之許多西方的洋節,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裹挾著消費主義而來,節日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讓人們應接不暇,但是,節日的儀式感逐漸淡化,傳統節日文化受到商業大潮的極大衝擊。儘管政府一再強調歷史內涵,推出了許多文化活動,但在大眾層面,幾乎所有節日都被消費所沖淡。聖誕節、萬聖節這些“舶來節”自不待言,就連那些最純粹的本土民俗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上元節,以及春節,也都被裹上一層濃墨重彩的商業外衣。而這些節日所代表的傳統生活方式,卻日漸被人遺忘。土生土長的“乞巧節”,因牛郎織女的傳說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但商業味濃重,真正的文化內涵卻被遮蔽。事實上,即使是西方的情人節,也是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意涵的,絕不等於互相贈送鮮花和巧克力這樣簡單。xx月8日國際婦女節,多少人血拼搶購。商家們似乎一致認為,“關愛”女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誘惑她們買更多的東西。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節日起源於1857年xx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xx小時工作制和低薪。女性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權利,才是這個節日真正的意義。即將到來的國慶節,屬於最重要的政治類節日之一。怎樣過國慶節,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本身,就是成熟公民自然意識的體現。然而1999年國務院推出“黃金週”應對金融危機後,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的國慶方式。國慶節成了集中消費的節日,我們很難想象,通過旅遊和消費歡度“黃金週”的國人,究竟會有多少心思去思索“愛國”的問題。有人說,淘寶正致力於把每一個節日都變成購物節。當所有的節日都被粗暴地改造為消費主義的儀式,無疑構成了對於文化傳統的巨大創傷,從文化母胎中傳承下來的血脈聯絡被硬生生割斷了,節日的儀式感、關於節日的共同文化記憶、節日的本源、節日與集體無意識的聯絡都逐漸被淡化和物化。人們關注著更多形式上和物質上的東西,無法靜下心來去思考,也因此和許多美好的東西擦肩而過,包括過節的快樂。

“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使人們能夠安定地生活下來的,正是信仰的力量。”走上物化迷途的節日定例註定是無法成為鈕系整個民族團結和社會共同體的洪荒之力。當然迴歸節日的本源不是回到復古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花錢過節”,消費主義都無可厚非,讓節日迴歸其本來的意義,關鍵在於弱化缺乏文化內涵的“消費”在節日慶祝方式中扮演的角色,讓傳統節日民俗文化真正返還民間的日常生活。

針對這些問題,政府和社會應該採取相應措施,重現節日的文化內涵。對傳統節日的發展給予積極引導。同時通過學校教育、課程設定、活動組織加強青少年對節日內涵的傳承。另外,政府要積極創設濃厚的節日氛圍,報紙、電視、網路等大眾媒體應積極宣傳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習俗等內容,為傳統節日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另外應該注重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進行創新,與當下民眾鮮活的生活節拍與韻律相協調,使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韓愈說過,“民俗既遷,風氣易隨”。讓我們期待!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離重陽節越來越近了,大家心中一定很期待吧。重陽節也是我國節日的一種,雖然沒有春節、中秋節那麼隆重,但是它也是一個閤家團圓的節日,是在外的遊子思念家人的節日,也是對故去的親人的一種紀念。

迎接重陽節,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期待,每一個節日都有不同的意義,都是特別的。我想距離重陽節日越來越靠近,大家心裡肯定也是特別的歡迎的。這個節日也稱“老人節”,是尊老愛親的一個節日,更是我們盡孝的一個日子。九九重陽,家人團圓,是多麼美好的.一個氛圍。

再說重陽節的到來,意味著進入深秋了,菊花也將要開了,路邊總是一團一團的黃菊展開,給這個季節也帶去了美好。還記得國小學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典型的一個描寫重陽節的一首詩,那時候學習的時候,其實還沒有感覺到這種思念親人的感受,但是隨著我的年齡的增長,在求學的路上越走越遠,離家人也越來越遠,那種思念的感覺就越發的濃厚。所以在重陽佳節到來之際,我真的感覺特別的歡欣,因為心中滿滿的都是對家裡人的思念,希望在節日之際回到他們身邊陪伴,這成為了我喜歡過節日的理由。

喜迎重陽,是在心中賦予了很多的期盼。這個節日,儘管沒有別的節日那麼熱鬧,但是終是有人惦念家鄉和親人,還是很期待著這個節日的。而且重陽還是我國自古至今保留下來的節日,像上面的那首詩一樣,古人給予了這個節日很多的美好描寫和述說,我想他們都是喜歡這個節日的。

我也很喜歡重陽節,九九是一個美好的寓意,在這樣的時間裡過節,也是一個很棒的體驗。登高望遠,喝菊花酒,賞菊花,插茱萸,都是這個節日的習俗,是這個節日的美好之處。我們也要帶著美好的心情去迎接,為這個重陽節賦予新的期待和期盼。

謝謝大家!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5

各位老師和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

正如許多學生所知,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另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為什麼叫農曆九月九日重陽?因為在古代《易經》中,“六”被指定為負數,“九”被指定為正數。九月九日日月並日,二九重,故稱重陽,亦稱九九。因為“九九”和“九九”是同音異義詞,所以九是數字中的數字,意味著長壽。此外,秋天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所以重陽節意義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幸運日。

據說重陽節從漢初就有了。東漢時期,人們有在這一天爬山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登高節”。後來到了唐代,文人寫了很多登高詩,大多是關於重陽節的習俗。比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七律《登高》是一篇關於重陽登高的名篇。

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了。因為古人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清朝時,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在門窗上貼菊花枝葉,除惡除汙,以招財進寶。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中國把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結合,成為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老年人的節日裡,我們祝願所有的祖父母生活幸福、健康、長壽!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還有重陽節祭祖的習俗。

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

願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謝謝大家!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的題目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五千年的斗轉星移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背影雖已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卻傳承至今,散發著永恆的魅力。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正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國外的“洋節”越來越火熱,而許多中國人對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瞭解甚少。----年11月24日,韓國將節申請為他們國家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訊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隨著“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節只剩下一塊月餅,節只有一碗稀飯…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減少。

同學們知道上週六的11月11日是什麼節日嘛?那大家知道是中國的節日還是國外的洋節呢?光棍節的男主角叫木光昆,生於19----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到大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大學期間跟一個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非常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自她走的那天起,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寢室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在南京大學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隨著一批批學生,通過網路等各種媒介,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

所以說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更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同學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節日,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發揚光大。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7

各位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伴隨著勞碌與期盼,春節如約而至。 春節,那一次別出心裁的“旅行”。“旅行”的地點不肯定是漂亮的,“旅行”的路不肯定是漫長的。但是每一刻,我們都是歡樂的。輕輕敲開一道門,一句句新年慶賀,一張張歡樂笑臉……那些都是歡樂的,那些都是華蜜的。 春節,那一張張圓圓的大桌子。那碰著的酒杯裡裝的不僅是美酒還是祝福,不僅是祝福還是歡樂。桌上的魚是年年有餘,桌上的年糕是節節高,桌上的餃子是財運滾滾……一切的一切都藏入了這張團團聚圓的大桌子裡,那是我們新年的祝福。

春節,那一盒五彩的煙花。聽聽“嗖”“嗖”兩聲,那盒五彩禮花化做流星飛上了藍得發黑的天空。轉瞬間,就化成了一朵朵花:左邊是一朵黃澄澄的菊花,綻出那漂亮的笑臉;中間又來了一朵梨花,白花花地落了下來,忽然像滿天繁星在閃耀;右邊有一朵出水的芙蓉,嬌嫩無比,刺眼得奪人眼球……那每一朵都是這麼精美絕倫、絢爛非凡! 春節,那一張攥得緊緊的車票。靜靜地坐在一角或與同伴們說說家常的他們使得候車室更加喧鬧,從聲音中聽出有孩子、男人、女人……。有的是帶著並不標準的寧波一般話,有的是在說聽不懂的“外語”,而更多的`人說的是自己家鄉的方言。但一聽到叫車號時,整個候車大廳一片寧靜,人們心中都期盼著叫到自己的那列車次號。當真的報到自己叨唸很多遍的車次號時,不管那說到一半的話匣子有沒有說完,抓緊背起行李拔腿就跑向那輛返鄉的列車…… 春節,那一個鼓鼓囊囊的紅包,不論錢的多少,不論紅包是否美麗,都是一份深深的祝願。一份新年慶賀,那更是帶給孩子的小小禮物。收到紅包時,孩子們是歡樂的;收到紅包時,孩子們是得意的;收到紅包時,孩子們是華蜜的…… 歡樂、華蜜、美滿、團聚──這是我的春節印象。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8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

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部分,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國人的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為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國人的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為什麼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為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9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芒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區域性,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為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為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謝謝大家!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11

敬愛的老師:

早上好!

同學們: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清明寄情,緬懷先烈。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蹟。

憶往昔,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裡,無數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和發展環境。

站在國旗下,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為這鮮豔的五星紅旗是無數的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用鮮血染紅的。面對國旗,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我們,但又有誰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呢?他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

正因為有了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如今,香港、澳門已祖國,我們國家還成功地發射了神舟飛船,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些振奮人心的好訊息,將是獻給烈士們最好的禮物。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正是為了祖國的和平與統一嗎?不正是為了祖國的繁榮與富強嗎?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環境裡。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弘揚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傳統牢記心間;我們要互相團結,互相關愛;我們必須要堅定熱愛黨,熱愛祖國的信念,珍惜美好時光,勤奮學習,準備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同學們,只爭朝夕,發奮努力吧!讓我們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革命先烈,浩氣長存,永垂不朽!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向國旗敬禮!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重陽節,就是這樣一個“尊老敬老”的節日,它既是傳承民俗文化的代表,又是華夏傳統美德的象徵。在《易經》中,“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據記載,重陽節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節日,此後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歌詠。孟浩然曾在《過故人莊》中抒發“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朋友情、田園夢,王維在飽受思鄉之苦時,也吟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絕唱,邊塞詩人岑參更在九月九日這一天登高遠望,抒發“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的壯士情懷。

時至今日,每逢重陽那天,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們多一些體貼。家家都要為老人們專門做些可口的美食,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也一定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總之,在這樣一個日子裡,家家都希望老人的心情更加舒暢,健康長壽。

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尊敬老人的學校是進步的學校,尊敬老人的學生才是文明的學生。尊老愛老,我們責無旁貸。

“霞披夕陽情無限,霜染秋楓葉正紅”。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的長輩們為國家社會的建設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卓越的奉獻,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人都是要老的,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讓我們大家從今天做起,從尊敬、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做起,說一句敬老話,讀一本敬老書,做一件敬老事,爭取做一名尊老敬老文明禮貌的學生。最後,再次祝福我們親愛的長輩們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陽紅!

謝謝大家!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1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數字“九”與“長久”的“九”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東漢時期,民間在這一天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美德源遠流長,其中尊老、敬老,猶如一泓清泉,流淌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

作為一名國小生,更要發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同時也要像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杯香茶,也許老人們就能倍感欣慰和滿足;貼心地捶背,溫暖地攙扶,都能讓老人們臉上綻放幸福的微笑。

同學們,雖然重陽節一年只有一天,但是尊老、敬老不僅僅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更應該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

謝謝大家!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14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粽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謝謝大家!

中國節日的演講稿15

本週四將迎來“清明節”。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我們要深刻認識清明節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含義,不能簡單的將清明節等同於放假一天。

清明,最開始只是一個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再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漸漸的,人們就把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了,寒食節裡講究寒食、禁火、掃墓的習俗,也就成了為清明節的習俗。為了防止清明節裡寒食傷身,人們就通過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因此,也就又有了踏青、盪鞦韆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所以說,清明節中既有祭掃離別的悲酸,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是一個極富中國特色的節日。

我們該如何對待清明節呢?

第一,尊重。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全球化大潮下,我們可能會關注一些西方的節日,卻忽視了我們自己的傳統,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等應該被尊重、被銘記。因為這些節日傳承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自然、生命的特有的理解。

第二,感恩。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裡,中華大地上眾多英雄兒女不屈於外來侵略與壓迫,獻出了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生命。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地,都有清明掃墓的習俗,這就是我們對先祖、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恩祖先、先烈為我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對他們懷著深深的敬意,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

第三,孝敬,孝,狹義講就是善待父母和長輩,廣義講就是熱愛祖國報效國家。漢字的“教”字就是一個“孝”字加一個“文”字,意思是教育首要的就是要人懂得孝道,即所謂“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充分尊重父母長輩的意見和教導,理解父母的期望與關愛。

第四,珍惜。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還有親近自然、珍惜生命的意味。清明時節,萬物萌動,人們懷著欣喜迎接春天的到來,走進充滿生命活力的季節。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青春,充實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這是紀念先人、感恩親人的`最好方式。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環境裡,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才會更加努力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貴人倫、重親情的特點,如春節之喜慶、清明之緬懷、端午之追憶、七夕之忠貞、中秋之團圓、重陽之敬老。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祭祖敬祖的傳統,這種傳統已經積澱成一種民族文化,成為人們的集體意識。讓我們重視傳統節日,瞭解民族文化,用真誠的心來緬懷革命先烈,瞻仰他們為祖國的和平解放,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過一個健康、充實、有意義的清明節!願我們的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得到應有的傳承與發展!

Tags:演講稿 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