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4篇

欄目: 設計 / 釋出於: / 人氣:2.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4篇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第一節和最後一節。

教學難點:

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葫蘆,這是什麼?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想一想怎麼記?

3、範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自學課文

1、藉助拼音把樹葉裡的生字讀正確,並想一想該怎麼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說話:

1、你發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裡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麼記:這長長的順著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後……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係。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麼可愛,他從心底裡發出感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麼句?應該怎麼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範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說明什麼?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裡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裡你看出了什麼?

4、看著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師:小葫蘆掛在藤上,風一吹,小葫蘆輕輕地搖動起來,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5師:多麼可愛的小葫蘆!怪不得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那個人就從床上爬起來去看他的(小葫蘆)

中午,剛準備吃飯,又想起他的小葫蘆,於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蘆傍晚,太陽都落山了,他還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蘆)他就是

這樣(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真是越看越喜歡!

6可愛的小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你會給句子排排隊嗎?

過渡:那種葫蘆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時候,最大的希望是什麼呢?引出—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麼他的願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麼都落了呢?

可結果呢?齊讀最後一段

五、學習最後一段

望著一個個落下的葫蘆,那個人的心情怎樣?對照課文插圖(可惜!傷心!難受……)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怎麼會這樣呢?下節課我們幫他找找原因。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4、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絡。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做一個小遊戲“摘葫蘆”。(掛圖,課件,可翻開)組成一句話“我要的是葫蘆”。

今天我們學習第九課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

(葫蘆:草本植物,心臟形,花白色。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可以吃,長老後硬殼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蘆,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_,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介紹葫蘆的樣子)葫蘆可以食用炒食。葫蘆可以藥用。大葫蘆能製成甕、盎、瓢、尊,小葫蘆能製成碗、盤、杯、勺。

2.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展書學生自由讀課文

1.讀通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自己利用身邊的工具書先查一查。

2給每一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思考: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

“我”要的是葫蘆,那不要的是什麼?

最後他要到了嗎?

【詞義解釋】

1.賽過: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2.掛:本課是結(ji5)的意思。

3.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作物的害蟲。

4.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看圖

1.故事中的那個人那麼想要葫蘆,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

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2、說話:

提問:你發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細心的同學們發現了兩幅圖有很大的區別,那麼請你找一找課文中是怎麼來描寫的。用直線畫出相關的問句,自己讀一讀。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2、葉子上長了蚜蟲,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思考:一個藤上的葫蘆怎麼會有前後不同的結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學生髮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後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讀感悟

1、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範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後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麼美的小葫蘆,最後變成什麼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後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瞭解蚜蟲,並進行指導朗讀)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認為:———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彙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並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四、課堂擴充套件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麼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編故事)並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5、請小朋友課後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已的爸爸媽媽聽。

附板書:7、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了綠葉生了蚜蟲蟲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不用治變黃都落了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型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後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說的。而後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麼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麼?”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後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麼關係?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後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

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麼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讀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我要的是葫蘆。”要讀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麼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後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後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後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麼?他會做些什麼呢?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後悔。

三、佈置作業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後互評。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絡。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葫蘆絲等實物,葫蘆圖片背後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鐵,雙面膠,兩幅對比圖,蟲子,人圖,句子對比紙條。葉子和果子關係圖

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件,看圖說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瞭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師: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中的圖片,這是什麼?(葫蘆)對,是葫蘆。翻圖片看“葫蘆”兩字。看,都是草字頭,草字頭和什麼有關?(植物)葫蘆是一種植物,它可以作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來作為工藝品用。比如:用來做葫蘆絲,舀水的瓢等。它的用處可真大啊,你喜歡葫蘆嗎?(喜歡)!

葫蘆用處這麼大,你想要嗎?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既然想要,那我們就要讀出急迫的語氣。再讀兩遍。

提問:這裡面的“我”當然不是你們,是誰呢?他得到了葫蘆嗎?我們還是去看看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老師把這個故事讀給你們聽聽,請你們把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圈起本課的生字,看老師是怎麼讀這些字的。

1.老師範讀,生圈字。

2.讀生字:同學們都把字圈好了嗎?請在小組裡把這些生字讀一讀——老師貼生字卡片——請你們一起來給生字註上拼音,師寫生讀——說說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鄰”分別和誰長得很像,編繞口令:哇哇哇,換個蟲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點生快讀——做一做,連線。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一)看圖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會讀了,老師請你們看幾幅圖畫。

看到第一幅圖,請問:你看到了什麼?(一個人,葫蘆,葫蘆葉子)

那麼你知道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寫的就是這幅圖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吧。

這葫蘆長得怎樣呢?請你們畫出葫蘆長得好的句子。

相機板書:綠葉——開花——葫蘆(可愛)

是啊,多麼可愛的葫蘆哇!這個人喜歡葫蘆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盯,每天,都,幾次”相機板畫。是啊,這個人多麼喜歡葫蘆啊,那他一定會把葫蘆照顧得好好的,一定會結出大大的葫蘆來的,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二)看圖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麼?什麼發生了變化?(葉子黃了,葫蘆落了,人吃驚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這可愛的葫蘆落了!你能帶著惋惜的語氣再來讀一讀嗎?

板書:落了

看看這個人也很吃驚,這個人不是很喜歡葫蘆嗎?他怎麼讓葫蘆就這麼落了?是什麼原因呢?(有蟲子)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同學們小組裡讀一讀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語地說: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麼?(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人看到了蟲子爬在葉子是不在乎的。)相機板書:生蟲子

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麼?(第一個句子好,反問句加重了語氣,更加證明了這個人的無知)相機板書:不治

這個人要的只是什麼?他認為什麼不重要?(他認為葉子不重要)

那葉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嗎?演示植物的葉子跟果子的關係圖。總結: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長大長好,是要經過生根,發芽,開花才能結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視結果,而忽略了中間的過程,是不可能的。我們再來勸勸這位只想要葫蘆的人吧。分角色讀。師旁白,男生讀這個人的話,女生讀鄰居的話。

同學們,剛才你們讀完,老師就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跟這個故事很像:有個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著,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課的時候他卻不認真,要做的作業經常不做完……

你們來猜一猜後來他能考全班第一嗎?為什麼?總結,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點一滴的努力的!謝謝今天這篇課文教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讓我們再一次去品味這個故事吧!!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四、發散思維,拓展延伸。

1.總結板書: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古時候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長葉,開花,結出了(),後來葫蘆的葉子上(),這個人不去(),最後葫蘆都()。

2.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人經過了此事之後,他會學聰明嗎?如果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葉子上又長了蟲子,他會怎麼做呢?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係等課外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絡。

教學重難點:

正確處理識字與學文的關係。

本課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一)學習“葫、蘆”。

1、出示葫蘆圖片:誰能叫出它的名字?(“蘆“讀輕聲)

2、誰可以介紹葫蘆?(外形、顏色、作用等)

3、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葫蘆”怎麼寫?

(二)學習“藤”字。

1、老師有個問題考考你:葫蘆長在哪裡?(葫蘆藤圖片)

2、出示“藤”卡片:請仔細觀察,想想怎樣記住它?

3、認讀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範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出示詞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6、學習“哇”:出示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小練習:給“哇”換偏旁再組詞。(掛、窪、娃)

7、寫好“哇、掛”(觀察——說注意的地方——範寫——練寫)

8、生字認識了,我們到文段中再讀讀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9、這一段主要寫什麼?(寫葫蘆長得很好)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麼想呢?

2、這個人的願望能實現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後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瞭解蚜蟲、瞭解植物的養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麼”),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裡可是隻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8、“盯”你會換別的詞嗎?(看、觀察……)“盯“的意思是什麼?說明這個人怎樣?

小練習:給“盯“換偏旁,再組詞。

9、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鄰”生字卡片: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前鼻音、組詞)

3、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指導朗讀語氣)

4、可惜呀可惜!這麼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5、出示“怪”(音、形、觀察範寫)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邊中間的“四”比較寬。

三、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範寫“每”)

四、練習鞏固

1、認讀詞語

2、完成“我會讀”

五、作業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