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高中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釋出於: / 人氣:7.8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教學設計

高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簡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瞭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臺說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衝突,結構佈局特點。

4、體會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戲劇中揭示的思想主題。

【教學難點】

個性化的語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法和練習思考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原籍為湖北潛江,現代著名劇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廣泛閱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喜愛唐傳奇、元代戲曲和明清小說,並有機會接觸與欣賞中國民族傳統戲曲,如京劇、崑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開中學讀書時,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國內的優秀作品和外國文學、戲劇作品,並參加了北方最早的業餘戲劇團體之一的“南開新劇團”,演出過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開大學,二年級時又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在這期間認真研讀了希臘悲劇家莎士比亞、契訶夫、易卜生等人的劇作,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多幕話劇《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第一次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引起了戲劇界的震動。

二、複習戲劇常識

1、戲劇的概念: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她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2、戲劇的種類:從表現形式看,戲劇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歌舞劇、啞劇等;從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從時代來看,可以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從情節主題來看,戲劇又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從演出場合看,又分為舞臺劇、廣播劇、電視劇等。

3、戲劇的幾大要素:包括舞臺說明、戲劇衝突、人物臺詞等。(戲劇文學的特色有三:一是適合舞臺表演、二是要有戲劇衝突;三是要有鮮明生動的人物對話。)

4、戲劇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戲劇語言有五個特色: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臺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三、賞析第一場第一層

1、分角色演讀劇本:兩個角色,一個扮演魯侍萍,一個扮演周樸園。

2、第一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

2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到“半晌”,寫魯侍萍和周樸園追憶往事。第二層寫魯侍萍和周樸園現在的矛盾衝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詞能不能換掉或刪除?為什麼?

明確:不能。這個詞表示揣測語氣,說明魯侍萍並不知道,因為她不是周樸園的下人。

4、周樸園為什麼要舊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確:出於處境艱難,反映了當時民族資本面臨很大困難的時代背景。

5、周樸園為什麼覺得魯侍萍奇怪?

明確:因為魯侍萍的一舉一動是那樣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樸園又有些熟悉。

6、周樸園說梅家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而魯侍萍說“她不是小姐,也不賢惠,並且聽說是不大規矩的”,這樣寫表達上有何效果?

明確:誇獎的話從周樸園嘴裡說出,更可反襯出其內心的虛偽、靈魂的卑劣;而魯侍萍的自貶恰恰表現了三十年前發生的事對她的打擊之大,以及其內心的怨憤之重。

7、魯侍萍為什麼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當週樸園說要為之修墓時,她何以又說出來了?

明確:先前是因為不願提及那些於她並不光彩的事,後來說出來是為了揭露周樸園虛偽的本質。

四、分析第一場第二層

1、周樸園口口聲聲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現在眼前時,他又為何“忽然嚴厲”起來?

明確:因為這已不是從前那個讓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種虛偽的惺惺作態。

2、魯侍萍說“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她雖然認識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卻缺乏覺悟,所以把一切都歸結到命運上去。

3、“我沒有找你,我沒有找你……”可否不用反覆?為什麼?

明確:不可以。反覆能充分表現她的怨憤之情。

4、周樸園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為的是什麼?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的一個什麼論斷?

明確:為的是娶有錢的門當戶對的小姐;這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5、周樸園說他當時是“於心不忍”,真是這樣嗎?

明確:不是。這只是他為自己的醜惡靈魂所找的一個安慰的藉口,只是為自己的可恥行徑做開脫。

6、魯侍萍聽周樸園的辯解之後,思想情緒有何變化?她還怨恨周樸園嗎?

明確:她善良的本性使她喪失了抗爭的鬥志,內心也寬恕了周樸園的卑劣行徑。

7、周樸園說“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這是怎樣的心理?

明確:擔心魯貴來尋他報仇。

8、魯侍萍說魯大海跟周樸園“完完全全是兩樣的人”,那麼魯大海是怎樣的人?周樸園又是怎樣的人?

明確:魯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責任心,有正義感;而周樸園是資本家,無責任心,靠欺壓工人謀利。

9、周樸園知道魯大海是他的兒子後,為什麼要冷笑?

明確:周樸園以為一旦魯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親時,便會放棄與自己鬥爭的激。

【教學總結】

一、課件引路,激發興趣

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性,巧妙運用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 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達到融情入景,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在逼真的動畫情景中,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輕鬆瞭解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邊讀邊想,讀中感悟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雷雨》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

(1)自讀感知內容。教學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在頭腦中初步勾畫出雷雨的情景。

(2)表演讀深化感知。在對課文內容、情感瞭解後,相信學生,指導他們從語氣、表情、動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3)緊扣重點,讀中感悟。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句、關鍵詞反覆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悟出雷雨前特有的“靜”與“動”,雷雨中的大而急,雷雨後的美麗與清新。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的設計體現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思想。在識字、寫字的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互動,靜心讀書和活潑參與的互動中,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把教材情感變成了孩子們的愉快情感。

總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師生都激情滿懷,我們感到語文的精彩,生活的燦爛。

最後,謹以一學生的發言作為結語:“老師,讀了這一課,我覺得真的要下雷雨了耶!”

高中教學設計 篇2

◆設計意圖

將古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並序)》改編為小話劇《劉蘭芝與焦仲卿》並在課內演出。對這首詩歌的教學,通常的做法是:從詞句的理解到層次分析;從人物形象把握到主題的提煉以至於藝術手段的分析。本設計擬突破這一傳統程式,將靠抽象思維來理解的詩歌改編為直觀性很強的舞臺藝術,著眼於詩歌與話劇的特點,在不同藝術形式的轉換中,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和藝術特徵,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鑑賞能力。

◆設計提要

1、基於這首詩歌的故事情節和矛盾關係,可以改編為戲劇衝突激烈的劇本。

2、導學生對話劇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具備編演的能力。

◆設計實施

1、改編要求。

(1)每位同學都要進行改編,然後分組討論,各組選出組內的優秀劇本,並集思廣益加以修改,作為演出的底本。(2)準確理解詩歌內容。除了把握詞句意義外,對詩歌涉及到的偏義複詞、文化禮俗、賦比興手法等也需透徹瞭解。(3)戲劇衝突和戲劇語言是戲劇文學的兩個重要內容,改編時要準確把握原詩的矛盾關係來構成戲劇衝突,改編後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徵,符合原詩中人物的身份。對場景等的交代可用舞臺說明。

(4)劇本的改編要忠於原作,而且在劇本的佈局謀篇。人物語言的潤色上,都對寫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而改編是寫作能力的檢閱。

2、表演安排。

演出前對欣賞表演的同學提出要求,不能光看“熱鬧”,而應看出“門道”,進一步對原詩進行思考,同時對詩歌、話劇這兩種不同藝術手段在表現同一內容時所產生的效果進行比較。

(1)演出設主持人一人,負責演出程序的主持;由一名同學負責朗讀舞臺說明。

(2)劇本分為兩幕四場。蘭芝在焦府為第一幕,回到劉家為第二幕。按劇情分組表演。

(3)結尾部分的處理;配樂朗誦。詩歌原作中蘭芝舉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掛東南枝的`情節,以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由於舞臺的限制,學生不可能做惟妙惟肖的表演,而這一部分是戲劇衝突的高潮部分又不能草率,因而採用二胡演奏《化蝶》樂曲為背景音樂,殉情的劉、焦二人採用虛擬的表演動作來象徵。對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部分,由一位朗讀富有感情的同學在背景音樂中用低緩、壓抑的語調來朗誦: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飛天去不回,誠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

用《化蝶》樂曲來移花木,使這首詩很難在舞臺上表現的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結尾,得到了很好的處理。朗誦的最後四句是借用歌曲《孔雀東南飛》裡的句子,既吻合原詩開頭的佳禽失偶,又表達出人們的美好願望。朗誦時應儘量放慢節奏,配合好音樂的速度。如泣如訴的配樂朗誦,自然地將劇情推向高潮,讓學生沉浸在音樂裡,忘情於故事中,收到“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藝術效果。

演出結束後,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並回答。

提問:剛才演出的小話劇中,主要人物有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那麼,同是感情深厚、愛情專一、敢於反抗的劉蘭芝和焦仲卿有何不同?同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表,焦母和劉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別?

明確:劉蘭芝對封建家長制有清醒的認識,不抱任何幻想;而焦仲卿對封建家長制抱有一定幻想,性格比較軟弱。焦母體現的是封建家長的冷酷自私、專制暴戾和不講道理;劉兄貪財慕勢,是一個勢利小人,體現了封建家長的庸俗和醜惡。

點撥:人物是主題的載體。對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準確把握,隨之深入理解主題: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劇是封建家長制的罪惡造成的。對這各同類型的藝術形象,作者在塑造時注意了個性上的差異,這正是作品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說明:該問引導學生進行同中有異的比較,以養成其細微之處留心的習慣,並進而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徵。

提問:從詩歌中看,焦母“遣歸”劉蘭芝的理由是“無禮節”和“自專由”,但劉蘭芝的表現並不是這樣的,可見這只是焦母的藉口,你能推測一下焦母“遣歸”的根本原因嗎?

明確:詩中說焦、劉二人“共事二三年”,可是尚無孩子,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時代,“無後”可能是“遣歸”的最根本的原因。

點撥:焦母為封建家長制的代表,她的立身行事,顯然以封建禮教為準則,這樣就能更深刻地認識封建制度的罪惡。

說明:這一問的社會意義似較深廣,即使在當今,這樣的封建觀念仍然存在,這在思想教育上很有意義。

高中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並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

【過程與方法】

掌握有關“藝術歌曲”、“聲樂套曲”的基本知識。

【知識與技能】

瞭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熟悉對藝術歌曲演唱的基本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鑑賞作品,聆聽歌曲.探究藝術歌曲的藝術性如何體現。

【教學難點】

體驗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感受其作品的思想內涵。

【課堂教具】

多媒體、影視資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及匯入

1、有這樣一首歌,(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什麼歌曲?(搖籃曲)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夢幻.甜美)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學生回答(貝多芬?莫扎特?海頓?)。

2、教師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我在課前引導)記得上一課的作業讓學生分組蒐集舒伯特的相關資料,在這裡請學生們討論.分享一下舒伯特的生平.藝術作品及藝術成就,我來歸納

小節:

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自幼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就顯示出他的.音樂創作的特殊才能,他的一生在貧困中度過,艱難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然後舒伯特卻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及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等大量的作品,被稱為“歌曲之王”今天請大家和我一起認識舒伯特,聆聽舒伯特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輕鬆,互動活動也巧妙地拉近了師生間的關係,通過興趣進一步欣賞多風格流行音樂,激發起學生的聆聽熱情,為更好聆聽藝術歌曲做好鋪墊工作。

二、新課教學:

(一)欣賞

1.《魔王》

(1)提問與思考

①歌詞是誰的詩作?(歌德)

②反應什麼內容?有幾個人物?(敘述者.父親.孩子.魔王)

③什麼樂器伴奏?(鋼琴)

(2)聆聽《魔王》聽前提問:舒伯特怎樣把歌德詩中的氛圍和人物融入音樂中的?

討論小節:(不同的旋律音調錶現不同的角色.鋼琴伴奏的三連音表現逼人的氣氛.兩個特強的和絃表現父親精闢力盡.悲痛欲絕的痛苦心情)

3.《鱒魚》

(1)聆聽中文版《鱒魚》

A.表達什麼內容?(表達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不滿)(音樂開始,鱒魚歡快遊著,後來音樂緊張表現鱒魚遇到危險—絕望)

B.同學們能說說作品包含了哪些寓意呢?(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詞作者:舒巴爾特寫了很多抒情詩,由於政治原因被關進監獄,表達他嚮往自由的心情,渾水摸魚漁夫-統治者,受騙的小魚——群眾,舒伯特看到深有感觸寫成了這首歌)

(2)聆聽原文《鱒魚》邊聽唱邊打拍子.(明亮的小河裡,面有一,條小鱒魚,快活地游來遊,去像箭兒一樣)

(3)請學生試唱第一段歌譜;來感受.體會這一段音樂(教唱兩遍),多媒體-圖片,這就是鱒魚,我來彈奏,大家用“啦”唱出來,接下來我們一起唱歌詞…..我們怎樣才能才能唱出鱒魚活潑歡快的音樂形象呢?(速度稍快.跳躍性)再一起演唱一遍

教師小節:舒伯特以內容為中心,將鋼琴演奏.歌曲和詩詞融為一體,成就了音樂史上所謂的“藝術歌曲”

(二)引導學生總結“藝術歌曲”的特點:

歌詞:根據文學家詩作而創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編配的鋼琴伴奏;演唱水平:對演唱技術有較高的要求目的:藝術歌曲是由作曲家為某種藝術表現的目的;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音樂的欣賞,瞭解到不同藝術歌曲的發展,在增加學生鑑賞的前提下,不斷加深學生對藝術歌曲的認識和聆聽,以便對當時藝術歌曲的內涵進行鮮明的對比,學習及後期熟練的演唱。

三、擴充套件與探究

提問: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以及中國藝術歌曲。

《搖籃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長江之歌》.《草原之夜》.《北京頌歌》.《江河萬古流》.《送別》李叔同等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就不再一一的聽了

備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只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對於音樂課程來說,其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應不僅在於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更體現在薰陶、感染、淨化、震驚和頓悟等情感層面上。以上教學環節在尊重學生個體對音樂感受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樂曲產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表現方式,注重了過程,強調了方法,不流於形式。

四、小結與作業

(1)舒伯特所創作的藝術歌曲將音樂與詩歌完美的結合,但他的作品並不是盲目的屈從於詩歌,而是賦予了詩歌新的內涵,使詩歌具有新的生命力,下課後我們可以再去欣賞一些國外的藝術歌曲

(2)藝術音樂的特點:

1、藝術歌曲是音樂史上特定的一種體裁。

2、內容多采用名人作品,內涵豐富,藝術價值高。

3、要求演唱者具備較高的演唱技巧與藝術修養。要有良好的音質,細膩的聲線,咬字清晰,情緒表達到位。沒有一定的音樂學習基礎的人,很難進行演唱。

4、演唱時比較嚴肅,風格也較為單一。

5、歌曲結構一般較為精緻,演唱時要非常注意細節。每個字每個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3)相同的地方:

不管演唱什麼歌曲,首先要理解,讀懂作品,體會到意境,然後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去演唱。用心演唱出來的聲音才能去感動聽眾感動自己。節奏是骨架,歌詞是靈魂,歌聲是血液。三者結合,才能夠完美的完成演唱。

設計意圖:力圖通過聆聽、介紹分析、探討、學生表演,大合唱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體現音樂以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時間,增強創造意識,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這個基本概念,並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作業:下課後收集中外藝術歌曲。

高中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重點分析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教學重點: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匯入:

投影:

1.“美字筆畫並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的意義的人卻很少。”

2.“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情學生談談這兩句話的體會(略)

這位追求美愛與自由,熱愛青春與美的作家就是現代小說家——沈從文。

二.介紹作家作品。

沈從文(1902-1988),我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18年國小畢業後曾入本鄉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說月報》《新月》上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週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誌,並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抗戰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並繼續辦原刊物,以此為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後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作巨集富,數量驚人,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訊等集子七十餘種,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並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後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識字與解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燜菜( )竹篁( )碧溪 且( )儺送( )涎皮( )甬道( )莞爾( )濱水( )蒿艾( )角隅( )胡謅( )嗤笑( )茨灘( )碾坊( )茶峒( )

四.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以下步驟把握小說情節:

1請學生複述小說的情節

2提問:這篇小說的情節,前後有許多照應,請找幾個例子

點撥:

(1) 翠翠夢中摘虎耳草。

——父母對歌相戀的`故事翠翠問外公“萬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翠翠夢中聽歌“像跟了聲音各處飛

——外公講翠翠父母唱歌相戀,“就是這歌唱出了你”翠翠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夢見摘虎耳草,“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祖父所唱的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

——儺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說思路

(1)黃昏看景,幻想出走 (2)無人理解,內心悲傷 (3)月下故事,埋下陰影 (4)夢中聽歌,感情清晰 (5)兄弟比歌,天保闖灘 (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 (7)吹笛談心,感情明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學難點: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方法:品讀法。在小說中,翠翠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動往往給人以一種難以琢磨的感覺。翠翠作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幾處?

 明確:

(1)翠翠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

(2)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 ,產生出走的念頭?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後來心中又“很覺得悲傷”?

(4)在聽父母的故事是,翠翠為什麼要“間或籲一口氣”?

(5)翠翠為什麼要做那樣的夢?為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著蘆管,為什麼“覺吹得不好”?祖父長長的曲子,為什麼“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7)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麼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1)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閒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雲,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湧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淒涼”。

(2) 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嚐嚐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鬱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祕的內心情感託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閒地過渡,又有誰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裡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翠翠最後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裡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 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朦朧 清晰 明確

5.作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親,祖父對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樣?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確:

心情:既憂愁又快樂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於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佔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裡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於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著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7.翠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爺爺又具有怎樣的性格,天保和儺送又是怎樣的人?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複著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高中教學設計 篇5

基於智慧課堂的智慧教學模式是利用教學資訊科技平臺對學生的課堂行為資料進行記錄,利用大資料對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分析,根據學生作業反饋出的薄弱知識點,定向推送鞏固學習的內容和練習,以期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落實核心素養。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視域下的“智慧課堂”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教育資訊2.0時代也隨之到來。教育進入了智慧化時代,而聚焦於核心素養落實的課堂改革也在不斷地深入,因而對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課堂”的概念是2004年靖國平最早提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2019年劉邦奇在其研究智慧課堂1.0、2.0的基礎上提出了智慧課堂3.0的定義,即以建構主義、聯通主義等學習理論為指導,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宗旨,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智慧資訊科技打造智慧、高效的課堂,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並促進轉識成智,實現智慧發展[1]。時代的變化使得智慧課堂的內涵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但始終離不開核心素養落實、技術支援、學生個性化發展、人文關懷等幾個核心點。而思想政治課不同於高中階段的其他學科,它不是以知識的傳遞為關鍵教學任務,它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學生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基於此,筆者從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認為智慧課堂主要指課堂教學藉助新興教育資訊科技創設有助於教與學進行的環境,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思辨思維,促成師生間、生生間的持續性合作、互動、評價,從而實現教學流程再造的發展空間的課堂。

二、“智慧課堂”的課堂特徵

(一)技術環境支援

智慧課堂的形成有賴於教育資訊化的發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網路教學平臺、教學終端等為智慧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而資訊科技的使用是當下智慧課堂最顯著的特徵,也是教育資訊2.0時代裡智慧課堂教學理論和實踐的邏輯起點。

(二)評價反饋及時

相比於傳統課堂較為單一的評價方式,智慧課堂利用網際網路、教學APP、平板等在課前佈置預習任務、課中即時檢測以及課後作業的環節中,可依靠大資料技術分析及時瞭解學情,並給予學生相應的反饋,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構建形成性教學的評價體系。

(三)師生互動立體

以往,師生互動多在學科課堂中進行,課堂外的師生、生生間的互動總是受到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而無法有效實現。智慧課堂教學實施中,因有了資訊科技和資訊工具的支援,師生間、生生間的資訊交流就可實現多元化,不僅在課堂上可以實現更多有效互動,課外的任何時間和地點同樣可以進行,實現超越時空的持續性的良性互動。

(四)資源共享高效

在共享經濟時代,資源的共享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綠色和美好。在智慧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資訊科技手段和學生共享與學科教學相關的微視訊、圖片、網頁、音樂等資源,學生在通過資訊搜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優質的學習資源也可以通過平板、網際網路等與其他同學、老師共享,可以更好地滿足教與學的個性化需求,也可以從中培養學生資訊甄別、選用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共享學習的氛圍。

(五)資料分析精準

智慧課堂教學依託教育資訊科技的使用,對學科教學全過程學生反饋的資料進行動態化的收集、分析和呈現,教師可以即時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薄弱點、疑難點、興趣點以有效調整教學的實施,學生也可以就自己不理解的知識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並得到即時的反饋。基於資料進行的教和學,能夠更客觀、精確地掌握學情,更有效地調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三、基於智慧課堂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智慧教學流程設計

智慧課堂的教學觀更符合建構主義理論,更加重視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教學內容具有相對確定性和無限的可能性,教師在知識的佔有上不再具有絕對的“強勢”地位,學生也不再處於“弱勢地位”,真正意義的“教學相長”的時代到來了[2]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程,課堂教學不僅要實現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中踐行,所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圍繞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公共參與進行。而當資訊科技和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深入融合後,可以將課程資源的開發建立在當前國家豐富的政治實踐基礎上,有利於克服傳統課堂的弊端,引導學生從抽象外顯的學科知識中走出來,感知並認同學科的基本觀點和內在邏輯[3]。智慧課堂已然成為教育資訊2.0時代下的一種必然趨勢,目前為止,圍繞高中階段學科智慧課堂教學應用的實踐研究並不多,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尚未形成智慧教學統一的標準和模式。以下,僅就筆者的理解和實際參與的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以必修2《政治生活》第五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為例,進行課例分析,構建一種可行的學科智慧教學模式。

(一)課前階段

1.教師的“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課前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備課,包括教材研究、教案編寫、學情分析,其中學情分析大多是基於平時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感受,並沒有更深入、更客觀、更有效的分析。智慧課堂教學恰恰改變了這一點,教師可以通過資訊教學平臺釋出預習任務給學生,並能夠即時看到學生的完成情況、相應的正答率以及學生的疑難點,據此在資訊教學硬軟支援的情況下開展教師的備課工作,可以更高效地實現“以學定教”。《政治生活》的內容對於高一學生而言,偏於理論和抽象,學生很少能聯絡生活進行理解學習,教師的備課環節就必須考慮如何實現“生活—理論—生活”。第五課有兩個框題“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以往的傳統課堂的課時結構,是以兩課時相對獨立的內容完成教學。在智慧課堂教學環境下,應當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開放性和融合性,在教學模組上追求深層次、系統性重構,如此,第五課其實完全可以整合為一個大主題,且可以很好地聯絡當下的疫情情況展開主題教學———“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共產黨”,再分(1)“我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2)“新時代新形勢下為什麼要依然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來進行教學。聯絡當下社會百姓關注的熱點,理順知識的邏輯關係可以讓學生更喜歡參與課堂和接受知識,還能更容易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課前,教師利用資訊科技教育平臺查詢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課堂互動頻次、歷史成績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佈置學生課前完成課文的瀏覽,網上查詢歷史上幾種不同建國方案的資料,比較異同,並佈置學生查閱、共享疫情期間讓你感動的共產黨員的故事的網頁/視訊;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看教師推送的微視訊,與同學思考討論“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人民繼續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的”;最後通過佈置學生完成相應預習檢測的題目,教師根據學生題目正答率情況,適當調整教學計劃。2.學生的“學”在智慧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是單純依靠教師有限的經驗,而是可以通過平板、網際網路等完成教師佈置的預習任務,包括查詢、觀看相關的微視訊、圖片、網頁以及完成相應的練習,可以通過以上預習任務完成的過程對學習的框題內容在橫縱向上有更多的瞭解,也利於克服教材理論性強、抽象、枯燥無味等不足,能夠使學生以最新的素材來理解課題的內容,便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體現思想政治學科與時俱進的學科知識特色。在進行上述框題內容的學習時,學生要按教師指令,閱讀課文,利用平板查詢資料,自行進行分析;查詢網頁/視訊,通過網路和平板,實現資源推送共享,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觀看視訊,捕抓視訊裡的關鍵資訊,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完成課前檢測習題。

(二)課中階段

在智慧課堂的教學環境中,教學過程的實施比起傳統課堂,互動性更強。教師可充分利用智慧課堂所提供的資訊科技環境如AR、VR,或者讓學生展示課前找到的好資源(視訊、圖片等)進行課題匯入,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從匯入裡呈現的關鍵資訊提出本節課探究的問題,通過教學資訊科技平臺將問題及完成問題探究的要求推送給學生,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並讓學生呈現探究結果,教師進行即時評價。在知識點教學完成後,教師通過教學資訊科技平臺傳送涉及本課重難點的課堂檢測練習,學生當堂檢測,提交答案即可看到結果和解釋,教師根據反饋資料也可以更清楚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下一節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的教學按以下流程進行:(1)“疫情裡的中國”視訊匯入———視訊來自學生課前的資源共享,引出教學主題“疫情裡的中國共產黨”,激發學生的家國情;(2)教師提出問題:一是我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其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二是新時代新形勢下為什麼要依然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執政理念、工作路線以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3)學生利用“易課堂”討論、分析、共享;(4)教師進行組織和點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能理性看待歷史對中共的選擇,認同中共的領導和執政地位;(5)教師推送視訊—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6)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學會提問,是政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素養的一種體現。例如,黨的事業為什麼能夠緊隨時代發展方向,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白黨的指導思想是與時俱進的。國家大政方針的出臺是由中國共產黨決定嗎,為什麼,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確中共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以及自身建設;(7)學生易課堂觀看視訊,提出問題,並分享思考結果。學生課堂參與,對中共的領導的認同得到進一步深化;(8)教師知識點撥,學生完成知識思維導圖構建;(9)利用易課堂當堂檢測,進行實時資料生成和分析,共享學生答題過程。

(三)課後階段

教師根據教學資訊平臺反饋的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知識掌握程度的學生髮布不同的作業,對於重難點知識理解不到位的學生,教師還可以推送重難點講解的微視訊給學生進行再學習。學生課後有疑問,也可以隨時通過教學資訊科技平臺與教師或者同學進行溝通探討,可以較好較及時地解決學生疑難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四、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課堂的教學規範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課堂的教學,首先應立足學科特點,尊重價值理性,落實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與公共參與四大核心素養;其次,要強化師生的課堂教與學的資訊科技運用能力,提高師生的資訊素養;最後,要能夠做到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深度融合,實現對於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

(一)立足思想政治學科理性價值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是一門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也具有強大的實踐性的學科,課堂教學核心素養的落實不僅是對知識的認知,還包括但不限於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辯證思維、理性精神、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溝通等能力。課堂教學藉助資訊化的手段,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但是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僅僅依靠學生憑藉資訊科技平臺的自主學習來達到知識的有效建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缺位。課堂教與學技術的先進,並不意味著內容的先進,教師在智慧課堂教學的環境下,應該不斷地去思考政治課的智慧教學到底應該堅守什麼樣的本質。思政課的智慧教學,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找準問題,更要引導學生學會深入分析理論知識背後的人文價值,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深度、廣度上都更進一步。

(二)做到資訊科技與政治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學科智慧教學,容易陷入過於依靠技術、教師過於相信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的極端境地,也有隻是藉助某些資訊科技教學手段來實現知識的傳授,實質與傳統課堂的傳授並無真正的區別。例如,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只不過將原來的板書改為利用PPT呈現,點名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改為電腦隨機抽號等,這些所謂資訊科技的使用實質上只是呈現的形式變了,知識傳授的方式並沒有改變。所以,在智慧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理性認識和使用資訊科技。要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應當注意:一是既要夯實融合基礎,又要頂層設計融合規劃;二是既要營造融合生態,又要完善融合手段;三是既要關注人本,又要注重集智創新;四是既要適應學、研、用結合的課堂實踐訴求,又要優化學研一體的智慧理論研發[4]。

(三)提高師生的資訊素養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智慧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在智慧教學環境下,對資訊科技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對智慧教學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是否順利、流暢,是與傳統師生區別的一個重要標誌。高中思想政治智慧教學的開展要想達到高效,一定要注重培養師生的資訊科技素養。對於教師而言,可以進行資訊教學的系統培訓;對於學生而言,可以將人工智慧相關課程納入學校的課程,使得資訊科技的學習常態化。

五、結束語

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智慧課堂的發展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它被認為是一種未來的學習支援技術[5]。智慧課堂環境下的智慧教學,從國小到中學再到大學,應用的學段範圍在不斷地擴大,應用的技術環境也在不斷改善。但是,在現實的學科課堂教學應用中,常容易出現一些極端傾向,如課堂教學只是教師利用一些資訊科技手段來實現知識的傳授,依舊沒有能夠脫離傳統課堂的知識傳授模式;過於注重學生通過資訊科技來構建新知,教師參與過少等。因此,對智慧課堂環境下的智慧教學平臺的真正理解和使用,還任重道遠。智慧課堂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管理?教師怎樣才能避免淪為教學資訊科技的附庸?課堂評價如何做才更具針對性和激勵性?對於這諸多問題的思考,對進一步優化智慧課堂的內在價值、指導學科教學活動、進行班級的科學管理都具有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高中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知道什麼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教學重點

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教學方法

實驗現象+合力推理+實驗驗證

教學用具

用薄紙糊一紙袋、兩小鋼球、抽氣機、牛頓管、有關知識的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複習: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別是什麼?

2、匯入:同學們,我們通常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得快,物體下落的速度到底與物體的'質量有沒有關係呢?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演示實驗:讓一個紙袋與小鋼球同時自由下落,可看到什麼現象?

學生:鋼球落得快。

老師:對,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經驗,這也是公元前希臘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這個觀點使人們在錯誤的結論下走的XX多年。同學們聽說過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嗎?伽利略做過大量的由靜止下落的實驗,並且還用歸謬法、數學圖利都證明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同學下去看課後閱讀材料,伽利略為了證明亞里斯多德觀點的錯誤,他就拿了一個質量是另一個質量10倍的鐵球站在比薩斜塔上,使兩鐵球同時下落,結果兩鐵球幾乎同時落地。

且再看實驗:把剛才的紙袋揉成團,和小鋼球由靜止同時下落,同學再觀察:

學生:幾乎同時落地。

師:同一個紙袋,為什麼形狀不一樣,其下落時間就不一樣呢?

學生:這是因為空氣的阻力的影響。把紙袋揉成團,所受空氣的阻力要比紙袋所受空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與小鋼球幾乎同時落地。

老師:如果真的把質量、形狀不同的物體放在真空中,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結論一樣嗎?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氣相當稀薄)的牛頓管拿出來,讓牛頓管中的硬幣、雞毛、紙片、粉筆頭從靜止一起下落。

學生:同時落下。

演示:把小鋼球裝進紙袋,與另一個小鋼球同時下落。

現象:同時落地。

老師: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同學們根據這些過程、結論,給其下一個定義。

學生回答:

在真空中物體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氣中,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很小,和物體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條件下,物體從靜止豎直下落。

1、自由落體運動

板書: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

距我們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經過大量的實驗、嚴密的數學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高中教學設計 篇7

重點難點教學:

1.正確理解對映的概念;

2.函式相等的兩個條件;

3.求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

教學過程:

1.使學生熟練掌握函式的概念和對映的定義;

2.使學生能夠根據已知條件求出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 3.使學生掌握函式的三種表示方法。

教學內容:

1.函式的定義

設A、B是兩個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麼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式(function),記作:,yf A其中,x叫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A叫作定義域(domain),與x的值對應的y值叫函式值,函式值的集合{|}f A?叫值域(range)。顯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 “y=f(x)”是函式符號,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式符號“y=f(x)”中的f(x)表示與x對應的函式值,一個數,而不是f乘x.

2.構成函式的三要素定義域、對應關係和值域。

3、對映的定義

設A、B是兩個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那麼就稱對應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對映。

4.區間及寫法:

設a、b是兩個實數,且a

(1)滿足不等式axb??的實數x的集合叫做閉區間,表示為[a,b];

(2)滿足不等式axb??的實數x的集合叫做開區間,表示為(a,b);

5.函式的三種表示方法

①解析法

②列表法

③影象法

高中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瞭解開頭的重要性。

2、學會方法,會在作文中運用。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分析評價歸納方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作文開頭材料

教學設想:從學生的習作中選取較好的作文,印發給大家,上課時討論探究,從中總結作文開頭的一些方法。

教學過程:

1、匯入。(簡析上次作文寫作情況,由此引出作文開頭的重要性。)人常說:良好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設立一個好的開頭,不僅寫起來順手,而且還可使全篇文章生輝,同時它還有“先人為主”的功效,能給閱卷老師一個很好的印象。

2、作文開頭的要求:a、要向主題靠攏b、要短小精悍c、要有文采

3、自主學習

請從下面的作文開頭中選2至4個你比較欣賞的進行評析(如好在哪裡,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鑑等)

1、或許,你還不知道泥土的味道是苦澀的;或許,你還不知道海水的味道是鹹苦的,或許,你還不知道山的那邊是海;又或許,你還不知道成功之路有藍天……但我可以告訴你:嘗試——通羅馬路。(《嘗試——通羅馬路》)

2、每一個人都是過客,每一個過客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題記

魯迅散文詩《過客》中的過客不知從何而來,過客只知道要一直向西行。當他路過山坡時遇到了一位老翁和小女孩,老翁告訴他山坡的那邊是一座座的墳墓,而小女孩告訴他山坡的那邊是朵朵盛開的野百合。最終過客看到的是墳墓抑或是野百合,我們無從知曉。魯迅筆下的過客戛然而止,其實文章的字裡行間都在告訴我們過客看到的景象是陰人而異的。(《過客》)

3、試試看,不是像企鵝那樣靜靜地站在海邊,翹首企盼機會的來臨,而是如蒼鷹一般不停的翻飛盤旋,執著地追求。試試看,不是面對峰迴路轉、雜草叢生的前途枉自嗟嘆,而是披荊斬棘,舉步探索。試試看,不是拘泥於命運的禁錮,聽憑命運的擺佈,而是奮力敲擊其神祕的門扉,使之洞開一個新的天地,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生活需要主見》)

4、人生何處沒有風景,生命本來就是一連串的戰鬥。有的人在逆境中忍一忍、熬一熬,再拿出一份勇氣和信心,照樣能把風景般的笑臉印進時光的底片中。(《心態與境遇》)

5、雖然你現在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相信自己只要堅忍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雖然你現在只是涓涓細流,相信自己只要鍥而不捨,終會擁抱大海;雖然你現在只是一隻雛鷹,相信自己只要心存高遠,躍幾個跟斗之後,終會佔有藍天。(《相信自己》)

6、繁忙的人生中,快樂不少,痛苦不多。心態平了,道路自然平。雖然《瀟灑走一回》早已退出了流行歌曲排行榜,但生活中,又何妨瀟灑走一回呢?(《瀟灑走一回》)

7、驚歎雲蒸霞蔚的山峰,卻害怕荊劃棘刺,畏首畏尾,缺乏自信,這隻能使人渾渾噩噩,碌碌無為。須知“無限風光在險峰”,時代需要的'是憑藉自信這架雲梯的攀登者。(《自信——登山的雲梯》)

8、風的方向,浪的方向,不一定是船要去的方向。別人的意見,大部分群體的意見,我們只堅持自己的意見。(《堅持己見》)

9、“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於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 ——莎士比亞

——題記(《你還在被他人左右》)

10、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未來;生活,就是心靈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葉綠的枝頭;生活,就是面對困惑或黑暗時,靈魂深處燃起明亮且微笑的燈盞。而面對生活,我們需要什麼?我更需要的是那顆勇敢跨越、敢於嘗試的心。(《勇於嘗試》)

小組討論

交流精講

總結學生習作的優缺點,提供方法指導。

優點及方法:⑴⑸⑽鋪排文氣,排比點題。

⑵故事寓言,倍感新鮮

⑶正反對比,辯證說理

⑷開門見山,點穿話題

⑹引用入題,準確得體

⑺描寫開頭,烘托渲染

⑻比興開頭,營造氛圍

⑼引用名言,凸現文采

存在問題:a、照抄原材料或引用複述不簡練,中心話題“千呼萬喚不出來”。

b、故弄玄虛,轉彎抹角,入題太慢。

c、與主題不符,不知所云。

6、當堂檢測

此時正值春天,春天的人、事、物、景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請以“春天的足跡”為話題寫幾段作文開頭。

高中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瞭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培養同學情誼,使學生懂得同學、朋友之間相處貴在真誠,互相理解。

3、管仲從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詞彙,瞭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難點:

瞭解司馬遷為管仲列傳的目的及課文所蘊藏的人才觀對於今天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工具:

電腦,多媒體投影儀等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導引

1學生演示:“( )之交”

2揭示課題《史記·管仲列傳》。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齊國進行改革,使齊國日漸富強,國力大振,他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孔子稱讚他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讀《管仲列傳》,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務本求實、以民為本的為政才能,以及他因勢利導、轉敗為勝的政治家風範。

二、閱讀全文,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朗讀默讀)

三、結合課前預習,學生提出疑難詞句,並讓學生嘗試解決,教師點撥。(講解法)

詞類活用

1.富國強兵使動:使……富使……強

2.管仲既任政相齊:名作動做宰相

3.管仲因而信之:使動使……守信用

4.然孔子小之:意動以……為小,輕視

5.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羞意動以……為羞

恥意動以……為恥

6.貴輕重:以……為貴

特殊句式

判斷句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倒裝句

管仲既用,任政於齊。

豈管仲之謂乎?

分財利多自與。

被動句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於齊。

省略句

不以(之)為言。

齊桓公以(之)霸。

難句翻譯指點

1、管仲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其為不肖,知其不遭時也。

翻譯指點:見逐於君,“於”表被動;以其為不肖,以,動詞,解釋成“認為”。

參考譯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他沒才能,知道他背時(沒有遇到好的時運)。

2、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

翻譯指點:關鍵是“信”,要理解為使動用法。

參考譯文:桓公想背棄和魯國曹沫訂立的盟約,管仲趁此引導說服桓公堅守信約,諸侯因此歸附齊國。

3、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翻譯指點:順,要理解成順導;匡,匡正;還要注意整個句子的通順。

參考譯文:順導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錯誤,所以君臣上下能親密相處啊。

四、品味佳段(朗讀)

從內容(寫了那些內容)、感情(表達什麼感情)、語言(語言表達有何特點)、傳記寫作幾個角度賞析課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鮑子也”)。

從內容上看,是管仲對自己與鮑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顧,從經商、謀事、出仕、作戰、事君五個方面寫鮑叔牙對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強調了鮑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從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管仲十分動情,飽含著對鮑叔牙的感激,洋溢著對真摯友情的禮讚。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難能可貴。

從語言上看,連用五個句式相近的句子,組成一組排比,列敘自己在不同領域與鮑叔牙交往的事實,真切而又有層次感地展現了二人的友誼和感情,熱情地讚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個“知”字的重複出現,更加凸顯鮑叔真為管仲之知音。

從傳記寫作上看,司馬遷用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對上段“鮑叔知其賢”“鮑叔終善遇之”內容的具體印證,二是藉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為其後來任政相齊時的“順民心”、善於從實際情況出發處理問題打下了堅實的人生閱歷基礎。

五、思考、拓展(討論法)

1、從這篇傳記看,管仲從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觀)

主觀因素:

有“上下相親”“順民心”的施政指導思想;

有“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觀因素

1、朋友知己之情。

《管仲列傳》中所闡揚的“知己”主題,呈現在友朋相知。管鮑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成語)

2、君臣知遇之恩。

《管仲列傳》中所闡揚的'“知己”主題,呈現在君臣之間的遇合。

風雲際會——比喻有才能之士遭逢時會;也比喻君臣際遇。 (成語)

2、 《管仲列傳》中可以窺探到司馬遷的怎樣的感情?

司馬遷詳敘管仲與鮑叔的交遊情誼、點染鮑叔與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禮讚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

無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個人感喟,使得司馬遷為管仲立傳時,對於齊桓公任人唯賢,不覺神往。

3、你心目中的管仲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他是現代社會中的一個人他能算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高中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節

教學目標

(1)結合“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這兩部分內容,在教師指導下,知道氣壓帶、風帶的形成過程。

(2)在知道氣壓帶、風帶的形成過程的基礎上,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分佈,並會繪製全球氣壓帶、風帶分佈示意圖。

(3)瞭解氣壓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

(4)掌握並能說出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律。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氣壓帶、風帶的分佈;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規律。

2.教學難點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原因及其分佈示意圖的繪製;氣壓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

教學過程

1、引入唐代詩人崔護的詩《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引出本課主題“風”。

2、風的概念。風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氣由高壓區指向低壓區的水平運動。

回顧熱力環流的知識,並舉例說明什麼是水平氣壓梯度力。

3、風的方向。分三種情況歸納。

(1)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時,風向垂直於等壓線(理想情況);

(2)受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時風向垂直於地轉偏向力(高空);

(3)受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同時作用時,風向與等壓線呈 一定夾角(近地面)。

小結。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和風有關的詩詞或成語。播放《風之谷》主題曲。

過渡:(1)給出材料“二戰期間日本向美國發出的風戰”,思考氫氣球炸彈是如何從日本漂洋過海到達美國的?(2)講解小故事---“馬緯度”問題和咆哮西風帶的出現,讓學生思考原因。引出課題----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5、大氣環流: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6、利用三個假設來分析氣壓帶風帶的形成過程。

(1)假設1:地表均勻、不考慮地球自轉(地轉偏向力)和公轉

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

形成單圈環流

(2)假設2:地表均勻、考慮自轉、不考慮公轉

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之間的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

形成三圈環流

視訊播放:“新聞--全球高溫都是副熱帶高壓帶惹的禍”

重點講解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和全球7個氣壓帶6個風帶。

思考:赤道低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的成因有何不同?極地高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成因有何差異?

前者由於冷熱不均引起的空氣運動而形成的,所以是熱力原因形成的。後者是大氣運動引起空氣質量的變化而形成的,因此這兩個氣壓帶是動力原因形成的。

(3)假設3:地表均勻、考慮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太陽直射點隨季節南北移動-----氣壓帶風帶在一年內也作週期性季節移動。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在北半球,與兩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課堂小結

假設一:單圈環流。

假設二:三圈環流。

假設三: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思考假設四:條件更換為考慮地表海陸性質的差異,自轉和公轉?

課後習題

探究地中海氣候的特點

結合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規律和氣壓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探索地中海地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特徵是怎樣形成的,並以Flash動畫的形式加以解釋。

教案網權威釋出高中地理教案:常見天氣系統。

第二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高壓、低壓系統的活動規律與天氣特點。

2、過程與方法:會運用簡易天氣形勢圖分析各地天氣系統及天氣變化趨勢,並分析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論聯絡實際,增強防災抗災意識。瞭解科技前沿,樹立學習科學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的理念。

教學重難點

1、能根據氣壓分佈圖判斷其氣流狀況及天氣特點;

2、能讀懂簡易的天氣圖,推測近期的天氣變化趨勢,並用規範的語言來表達。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匯入

今年的9月3日特別有意義,它是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大家都回家看閱兵儀式了吧?這些鏡頭,你們還記得嗎?

【PPT投影】展示閱兵儀式的照片:英姿颯爽的三軍儀仗隊、激動得流著淚的抗戰老兵、踏著“七彩祥雲”而來的空軍方陣。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閱兵儀式上那道最美的風景——湛藍的天空呢?事實上,如此美麗的天空,來之不易。為了確保閱兵的順利進行,從8月20日起,北京地區正式啟動空氣質量保障措施,通過全市上下共同聯動,積極協調周邊省市協同減排,全力保障閱兵紀活動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至9月1日,北京空氣質量已連續天天優良,空氣質量保障情況甚至超越了2008年奧運會期間。當然,如果沒有老天爺幫忙,誰也不能保證當天一定是好天氣。就像秋遊之前,你是否也擔心過老天配不配合呢?先讓我們來看看專家9月2日的分析預測吧!

我們之前已經對氣候有所瞭解了,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範圍大,時間長,一般變化不大。但是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裡的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天氣是短時間的、多變的。那麼,專家們憑什麼就知道9月3日降水可能性小呢?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我們發現文中在講到晴的時候,提到了當時“影響北京的天氣系統主要是東移的槽脊”。

【講授】引出“槽、脊、高壓、低壓”的定義

教師引導:其實槽和脊是天氣系統的名稱。天氣系統通常指引起天氣變化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鋒面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而所謂天氣預報就是對各種天氣系統的預報,通過對未來某時段內各種天氣系統的產生、移動和消亡的變化來分析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

請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瞭解“高壓與低壓”、“槽和脊”,並歸納在這些天氣系統在等壓線分佈圖上的氣壓分佈特點。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內容,學習到了“高壓”和“低壓”,“高壓”即中心氣壓高於四周,“低壓”剛好相反。由高壓中心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叫“高壓脊”,由低壓中心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叫“低壓槽”。

教師引導: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師在等壓線分佈圖上可先找到高壓脊,畫與之相垂直的一條線,請同學們說說其與等壓線相交的點上分別對應的數值,對比後發現,脊線上的氣壓值高於兩側。所以脊線本質是氣壓比兩側都高的點集合。

【活動】探究一 高壓與低壓的大氣運動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活動一 案例分析,研究控制北京附近的天氣系統及其對北京天氣的影響

活動一(1)標出控制北京地區的天氣系統的名稱

教師引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9月3日那天,部分地區的海平面氣壓分佈狀況,請同學們來觀察一下圖上北京附近正被什麼天氣系統控制著?

學生活動:讀圖後,分析北京附近氣壓的分佈情況,找到天氣系統的中心,通過比較中心與四周等值線的數值分佈,結合教材內容,找到了“高壓”中心,並在圖上用“G”標出。在此基礎上,畫出由它延伸出來的高壓脊(脊線)。(一位同學上黑板演示,其餘同學在學案上畫。)

活動一(2)畫出此時北京和伊爾庫茨克的風向

教師引導:先請同學講講風向的畫法。

學生活動:畫過北京的風向的基本步驟,回答要點如下:

1、先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指向低壓。

2、北京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偏右(右手定責畫法),風向右偏。

3、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確定風向,用箭頭標出。

4、準確說出風向:西南風。過伊爾庫茨克的風向的畫法類似,為西北風。

活動一(3)(4)完成高壓(反氣旋)示意圖(畫出高壓系統周圍四個點各處的風向以及垂直氣流的運動方向),並用簡要的文字歸納小結。

教師引導:請學生在黑板上標出該高壓系統北部和東部的風向。

學生由此發現,在高壓系統的不同部位風向是不同的。水平方向上大氣好像發生了旋轉。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大氣水平渦旋,我們把它叫做反氣旋。高壓和反氣旋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的不同描述,一個指氣壓狀況,一個是指氣流狀況。畫過北京、伊爾庫茨克等四個風向後,可利用這一方法在高壓系統的模式圖當中將大氣運動的

教案網權威釋出高中地理教案:全球氣候變化。

第三節

教學目標

1.閱讀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圖等有關圖表資料,認識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

2.利用有關圖文資料,探究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海岸、水迴圈、農業等的影響。

3.通過討論交流,歸納全球氣候變暖的適應對策,樹立合作意識和全球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難點: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過程

【匯入】匯入

播放視訊

從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從西半球的坎昆到東半球的巴黎,雲集各國首腦,聚焦全球目光,關注一個問題,全球氣候變化。

那麼,全球氣候變化有哪些表現?對人類活動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如何應對?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板書】

【活動】教學過程

活動一

請同學們拿出學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

完成了知識的準備,讓我們穿越時間,去探知全球氣候變化的歷程。

請大家完成活動二。

活動三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又有著怎樣的特點。

這幅圖同學們能看懂麼?

懂,那老師來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們一起來研究怎麼讀這一副圖~

活動四

最後,我們來看一看近現代的氣候變化。

活動五

是誰?讓北極熊哥哥如此憂鬱?

是誰?讓乞力馬扎羅山的帽子不翼而飛?

又是誰?讓馬爾地夫陣地不保,眼看著就要香消玉殞?

不僅僅是馬爾地夫,世界各地的陣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深刻而廣泛的影響著人類,下面,我們將走進非洲的肯亞,看一看氣候變化帶來了哪些影響?

接下來,我們要去一個美麗而神祕的地方,請同學們拿好筆,一邊觀看視訊,一邊記錄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集中注意力,仔細聆聽,快速記錄,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記得最多!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

美妙的歌聲把我們帶入了地球的第三極——神奇的青藏高原。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經歷氣候的變化,成為全球氣候變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

監測和研究表明,過去半個世紀,西藏地表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31℃,極端高溫頻次顯著上升,而年降水量累計增加33mm,高原冰川面積在30年級退縮15%。

氣溫上升,降水增加利於牧草生長,增加了牧草產量,牲畜成活率得到提高;也改變了農區種植制度,作物適宜種植區域擴大,拓展了農牧業結構調整的空間。

降水增多,冰川面積增加,高原湖泊和沼澤溼地面積不斷增加,生物增多,高原景觀視覺效果更好。

高原生態環境整體改善的同時,融雪徑流有時也引發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影響生產和牧民生活。氣候變暖還導致凍土消融,高原公路凍土病害加劇,許多跑運輸的司機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歸納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同學們是否明白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活動的過程呢?請同學們完成第3問,運用整體性的原理,將選項填入合適的空格。

從這兩個關聯圖中,我們來歸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活動的過程。

據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

高中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火山的概念、組成及其形成;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模擬實驗,能描述火山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能夠體會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火山的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學難點】

火山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方法

設定情境法、講授法、演示實驗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PPT展示一組日本富士山的圖片

同學們,上課前老師給大家展示一組圖片,大家看看圖片上的地方是哪裡?我聽到很多同學都認出來了,說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確,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徵和驕傲。那同學們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屬於我們上節課所學的三種山嶽型別中的哪一類?對,屬於火山。這節課,我就一起來具體學習一下——火山。(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1、教師做演示實驗,模擬火山形成過程:

在桌上放一個錐形瓶,瓶中裝適量白醋和洗滌劑,用滴管向錐形瓶中滴入小蘇打溶液。滴入後,瓶內產生泡沫,隨著泡沫的不斷增加,溢位瓶外,堆積在錐形瓶周圍。

教師做實驗時,學生觀察實驗過程,觀察時注意保持安全距離,解決以下問題:

(1)學生觀察後,描述所看到的實驗現象。

(2)學生運用國中所學化學知識——酸鹼中和反應,解釋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

(3)學生類比演示實驗的現象及產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過程。

最後,教師總結歸納火山的形成過程:處於底下深處的岩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

處於底下深處的岩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這樣形成的山體就是火山。如果岩漿是沿著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寬廣的玄武岩高原。

2、結合課本和實驗後的泡沫狀態,學生思考並回答:

(1)火山由哪幾部分組成?

(2)每個部分分別對應泡沫堆的哪個部位?

3、結合課本,學生回答:火山的`規模範圍有多大?

(三)鞏固拓展

(1)PPT展示我國長白山天池的視訊和圖片。

(2)介紹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關小知識。

(四)小結作業

課下蒐集其他火山的相關資料,做成PPT或視訊,下節課進行彙報和分享。

五、板書設計

火山的形成:

處於底下深處的岩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形成火山。

六、教學反思

高中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欣賞古典詩歌,對古典詩進行審美性解讀

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分析重點詩句,瞭解詩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3、瞭解《飲酒》一詩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4.、瞭解陶淵明及其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藝術風格;初步瞭解五言古詩的一般特徵。

二、教學重點:

瞭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三、教學難點:

瞭解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切體味及其情感表現特徵。

四、教學方法:

1、朗讀:①學生各自讀②齊讀。

2、提問:用提問方式設計課程講讀。

五、課前作業:

學生查詢陶淵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學設計:

兩個目標:一是體味作者的感情,瞭解本詩意境;二是如何從寫作角度

展現本詩的審美性。

1、匯入新課。

我國詩歌,有許多題材分類。比如以前學到過的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題材的詩歌——田園詩。它是由東晉的陶淵明開創的,並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峰。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

2、學生反覆朗讀,把握語調、語氣和節奏。初步瞭解詩的內容。

⑴學生各自讀。

⑵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語調、語氣和節奏的處理。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語氣和節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構。

⑶按分析的節奏、語調、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處理字詞。

讓學生挑出不會的字詞。

結廬:結,建造、構建。廬,這裡指簡陋的居室。結廬就是建造簡陋的居室,這裡指居住在此。

爾:代詞,這樣,指上句。

遠:此處為動詞,當遠離講。

見:指不經意看見。

山氣: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與:共同、一道。

4、學習課文。

⑴第一段

①提問:前四句怎麼理解?

這幾句的意思是: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感覺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請問你怎麼能夠這樣呢?這是由於精神超脫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②第一層描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遠”,“遠”的物件是什麼?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這四句,從感覺方面肯定了自己“心遠”的.正確。

⑵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麼理解?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採菊”這一動作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明確:在院中東邊的籬笆下,詩人正在專心聚志悠閒自得地採菊花,偶一抬頭,悠遠的南山無意出現在眼前,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彷彿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這兩句,刻畫了詩人自己悠閒自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形象。體現了作者超脫塵俗、熱愛自然的情感。(營造了一種和平靜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採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明確:表達效果明顯不一樣。

“見”是無意中看見,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來的,其中含有人與物融為一體的感覺,用“見”追求的是一種無意為之而境與意融匯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沒有“見”的表達效果好。

③“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麼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有何關係?

明確:A、詩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陽下更加美麗,成群的飛鳥結伴而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

B、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麼還要奔波於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裡說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群”,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規勸其他人,不妨也“還”吧,我們彷彿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籲:“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C、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與上兩句是緊密相關的,首先是悟理——飛鳥尚知還,人亦更知還,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出人應“歸真返樸”。如果沒有悟出這個理,哪會有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這個“理”,正好為“悠然”的行為提供了哲理基礎。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裡。

④最後兩句應怎樣理解?

明確:這兩句說的是這裡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⑶、藝術特色

敘事、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敘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閒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將景、情、理融為一體,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後怡然自得的情懷。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裡。

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於抒情中蘊含著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餘音繞樑,回味悠長。

七、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建構了一個遠離塵世、恬淡、悠然的田園意境,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情感。這也是當時士大夫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趣。

八、作業:

1、背誦《飲酒》

2、找出陶淵明其它的一些詩與這首詩做比較,體味是人的表達的情感,試著寫一遍讀後感

高中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徵,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徵,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於歷史人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項羽的人物形象。

【難點】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圈點勾畫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影片(給學生們播放電影《鴻門宴》的視訊片段),看完影片之後大家覺得過不過癮,老師注意到大家在看影片的時候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大螢幕,看得是相當地認真啊!這部影片叫《鴻門宴》,有沒有同學知道這段影片講述的是什麼時候的故事,對,講的就是楚漢爭雄時劉邦與項羽的一個故事,相信大家剛才已經注意到電影中劉邦和項羽的人物形象了,那麼真實歷史中的項羽和劉邦又是什麼樣的?今天咱們就一起學習課文《鴻門宴》。【板書標題】

(二)學習新課

分析項羽形象

1、生默讀全文,勾畫出描寫項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項羽的性格特徵。【板書:項羽】

明確:

(1)政治上幼稚:曹無傷告密,立即決定進攻;項伯遊說,便放棄進攻。脫口出賣曹無傷,經劉邦一番貌似心誠的話語吹捧,便放棄進攻,對武士樊噲的態度更是如此。【板書:政治上無知】

(2)自大輕敵:謀士范增獻計,先納計後食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板書:自大輕敵】

(3)不善用人。對項伯不辨親疏,對范增置若罔聞。【板書:不善用人】

2、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並適當補充課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評價語。

陳平: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朱元璋: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相信大家看完了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之後,對項羽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全面了。

(三)深入研讀

分析寫人手法。

1、《鴻門宴》這篇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而《史記》更被魯迅先生評價為“無韻之離騷”,說明它在文學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在瞭解項羽的人物形象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司馬遷又是如何塑造項羽的人物形象的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在塑造項羽形象時,手法上有何高妙之處?生默讀全文,自主思考,之後進行小組討論。

明確:

(1)抓住典型細節對人物進行刻畫,如曹無傷告密後,項羽的'表現是“大怒”,表現了項羽的暴躁易怒。

(2)善於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文章在“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尖銳的衝突中,項羽、劉邦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2、聯絡自己看過的小說和電影,思考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有何好處?學生獨立思考作答,老師可以給予適當提示。

明確: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人物的個性特徵表現得最為鮮明。面對美味佳餚時,大家的表現是一致的,但在面對危險時,則表現迥異。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沉著冷靜;有人損人利己,有人捨己為人。可見,在矛盾衝突面前,人的表現也各不相同。

(四)鞏固提高

學完了本篇課文,相信大家對項羽的人物形象有了更為深刻理解,我們都知道項羽最後敗給了劉邦,那麼同學們如果當初在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放走劉邦,情況又會不會有所不同呢?老師想請同學以項羽失敗的原因為主題進行一個辯論,看看項羽究竟是因為放走劉邦導致了自己失敗,還是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導致了失敗?

正方觀點:是因為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劉邦是當時唯一可以和項羽匹敵的人,殺掉劉邦,項羽便可一統天下。

反方觀點:是由於自身的性格原因,即便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但由於自身的性格原因,也難以戰勝其他各路豪強,其內部也會四分五裂。

(五)小結作業

本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鴻門宴》這篇課文,認識了真實歷史中的項羽,大家對項羽最後為何敗於劉邦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那咱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課下請同學們繼續分析劉邦、樊噲的性格特徵。

五、板書設計

Tags:高中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