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稅務

稅務管理論文(合集15篇)

欄目: 稅務 / 釋出於: / 人氣:1.45W

在各領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稅務管理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稅務管理論文(合集15篇)

稅務管理論文1

摘要:“營改增”是我國稅務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於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服務行業來說,“營改增”是企業的福音,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的稅負。擬從“營改增”的具體內容著手,分析這一制度給企業稅務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以期對企業進一步完善稅務管理工作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稅務管理企業

一、引言

隨著“減稅”呼聲的高漲,稅收體制改革越來越被人們關注。稅收體制改革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而“營改增”這一重大稅收制度改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文擬對“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做簡要論述。

二、我國實施“營改增”的原因及內容

所謂“營改增”,顧名思義,就是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對於部分服務業將不再徵收營業稅而將其納入增值稅的徵收範圍。該政策旨在進一步減少企業稅負,完善我國稅收制度。從現實情況看,自20xx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後,稅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去年全年,我國企業共減輕稅負5700多億元人民幣,超出了在設計試點方案時的減負預期。可以說,營改增進一步優化了我國稅制,解決了過去多年來存在的貨物和服務稅制不統一的問題,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企業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加細。1.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市場。營業稅和增值稅的最大區別在於增值稅是一種價外稅,不計入企業收入和成本。而營業稅是一種價內稅,是按照全部營業額計算稅費。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稅收”的中性作用,因為在稅收徵收方面將減少區別對待企業的現象發生,客觀上有利於創造公平良好的競爭環境。2.有利於加強對稅收的徵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購買商品的同時更注重服務,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企業將商品和服務捆綁銷售的行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網際網路+”更是模糊了商品和服務的區別,這些情況導致很難通過正確劃分商品和服務的比例來徵收稅費。而“營改增”剛好繞開了這個劃分問題,無需再去考慮是徵收增值稅還是營業稅,從而給徵稅工作帶來了方便,也有利於加強對稅收的監管。3.推動我國稅收制度的全球化發展。從國外稅收徵收體制看,大多數國家增值稅徵收範圍都包括服務業,可以說,增值稅是一個國際化的稅種,進行“營改增”有利於推動我國稅收制度與國際化接軌,從而推動我國稅收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4.推動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增收營業稅本就容易出現重複徵稅的現象,尤其是服務行業,其營業稅是營業額的全額徵稅,且無法抵扣,更容易出現“滾雪球”的情況,提高了企業成本,阻礙了企業的發展。而“營改增”有效地避免了重複徵稅現象的發生,它只對增值額進行課稅,已經納稅的部分不需要再次徵收。

三、“營改增”對企業稅務管理的影響

“事物具有兩面性”。一項制度的改革成功與否,主要看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如果改革成果能夠惠及大多數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改革就是成功的。對於“營改增”來說也是如此。這一改革在給企業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必然也會存在一定的消極作用。因此,企業更應該研究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如何趨利避害,實現稅務管理工作的過渡。1.“營改增”對企業經營框架的影響。20xx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會上”明確指出了營改增對企業經營框架的影響。雖然之前我們也做過一些努力,試圖把製造業和服務業納入增值稅的範疇,但是都沒有實現。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舊的稅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如果繼續推行原有的稅務制度而不進行變革的話,必將阻礙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服務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但近年來,我國服務行業發展緩慢,營業稅的限制是其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推行“營改增”政策,對服務業和製造業來說,這一做法減輕了企業的稅負,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導致企業為了偷稅漏稅而故意將服務專案納入增值稅範圍,擾亂徵稅秩序,阻礙”營改增”的改革程序。因此,在“營改增”的改革程序中,企業要適時對經營框架進行調整。2.“營改增”有利於降低企業稅負負擔。如上文所述,“營改增”後,企業稅收管理中承擔的部分服務費用由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極大地避免了重複徵稅的現象,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就間接地增加了企業的利潤,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按照“營改增”的規定,經營類資產的管理可以進行稅額抵扣,這樣就促使企業能夠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裝置的更新換代中去,從而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3.“營改增”給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營改增”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其對企業稅收管理帶來的挑戰。改革的過程必然會經歷一些曲折。目前,我國的稅收體制仍存在一些不足,稅收實務中的一些操作也比較繁瑣,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稅收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營改增”的實行也增加了企業會計處理和會計核算的複雜性。為了能規範管理企業的稅收制度,企業需要在合法合規的進行稅收籌劃與全面控制稅收風險這兩個方面下大力氣。此外,根據企業性質的不同,“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稅負負擔影響也是不同的。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營改增”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但是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受制於抵扣專案的影響,他們的稅負仍比較重,且同一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其承擔的稅負可能也存在不同的可能。因此,“營改增”給勞動密集型企業帶來的挑戰更大。

四、“營改增”中企業的應對策略

對於一項政策的執行或改變,我們在看到機遇和挑戰的同時,更應該深入研究如何解決這一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從而規避其不足之處,促進自身發展。1.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從國家層面上看,“營改增”的目的是為了不斷推動企業經營活動的健康發展,從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業有必要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推動“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在稅務部門依法進行徵稅時,企業要以“營改增”政策為基礎配合稅務部門進行稅收申報與繳納,不得偷稅漏稅。同時,企業還要根據“營改增”的內容適時調整企業的經營方針,改變企業的經營內容,從而減輕企業賦稅,提高企業利潤。2.加強企業自身管理。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要真正實現長足發展,必須靠加強自身的管理,“營改增”只是外部因素。因此,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工作的時候,不僅要了解國家政策的變化,更要加強對自身內部的監管。在經營活動過程中,要嚴格規範使用發票,避免發生賬目不明、“兩本賬”等現象的發生,減輕企業會計核算的負擔。只有企業相互配合,加強自身監管,才能推動“營改增”的順利實現,從而實現降低企業負擔的目的,提高企業利潤。3.提高企業財會的綜合能力。從當前企業財務人員的配備情況來看,我國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並沒有達到理想狀態,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的發展。“營改增”後,對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有個新的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營改增”制度的實施效果。因此,企業有必要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職業培訓,確保財務人員對新制度、新政策、新技能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從而推動企業財務工作的全面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制度的推行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稅收制度,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的利潤,符合企業的利益需求。但同時,“營改增”也給企業的稅務管理制度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此企業要根據“營改增”的內容適時進行經營活動、人事制度等系列改革,從而推動自身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王聲吉.淺談增值稅徵管模式下營改增企業稅務內部控制的改進——以中石油管道建設企業為例[J].財經界,20xx(15):45-46.

[2]李貴芬.試析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對建築業的影響[J].財會月刊,20xx(8):67-68.

稅務管理論文2

1影響大型國有企稅務風險意識薄弱的因素

1.1大型國有企業缺乏稅負控制與籌劃意識

“金稅三期”大資料開始使用之後,有很大部分一般納稅人的企業經不住稅務機關的評估稽查,這些企業補交抵扣的稅款,而且需要補交漏繳稅款0.5倍--5倍的罰款,並且需要繳納相應的滯納金。究其原因,基本上都是發票進銷資料比對沒通過出現的預警,這些企業大部分是通過虛開或虛抵等方式達到少繳增值稅款的目的。在稅務機關大資料分析系統上線前,這種方式還算隱蔽,很難被稅局察覺,但大資料分析系統上線後,稅務機關很容易做到同行業橫向資料比較及同企業不同時期的縱向資料對比,稅負差距變大會立即引起稅務機關的大資料系統的預警。稅務機關評估部門的工作人員可能就會聯絡企業,要求將企業近三年的賬交過去進行查賬。一旦成為問題戶,將被稅務機關密切關注,成為每次省市稅務部門大檢查和抽查的物件。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實行風險推送,任何稅務問題一旦發現,稅務機關聯查成為常態,針對嚴重者,將跨地區甚至跨省進行資料排程,聯查企業的上下游物流鏈條。只要企業在稅收管理上存在漏洞,都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1.2稅務機關簡政放權帶來的風險

稅務機關簡政放權,激發了市場主體的能動性,企業既面臨改革紅利帶來的機遇,也面臨依法經營、自律自重帶來的挑戰。那些習慣於稅務機關“保姆式管理”的企業,在稅務機關實施簡政放權後,很多方面出現不適應的狀況。舉例來講,最為明顯的是“稅務風險回來了”。在稅務機關沒有實施簡政放權之前,很大部分涉稅業務都是實行審批制。然而,在實行備案制之後,納稅人自行承擔風險防範的責任,不再由稅務機關代替。納稅人需要對涉稅事項潛在的風險承擔所有責任。尤其是投資收益、資產損失和稅收優惠享受等原來需要事先審批的事項,在實行備案制後,稅務風險增加不少。

1.3稅收管理中的消極應對帶來的風險

企業習慣於在稅務檢查出問題後,再與稅務溝通協調,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消極應對的模式會給企業帶來難以想象的風險。出了問題再尋求解決方法,帶來的直接風險就是納稅信用等級的'下降。納稅信用等級下降後,稅務機關對企業涉稅事項的監控級別提升,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各樣的預警增加,企業疲於應付稅務機關的檢查,出現問題的頻率越來越高,形成惡性迴圈,甚至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同時,納稅信用等級的下降及可能出現的罰款還會影響到企業對稅收優惠政策的利用。

2對於增強大型國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意識的建議

2.1需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協調,夯實稅企互信合作基礎

企業應轉變進行稅務風險管理意識的態度,在企業面臨重大經營事項時,應積極與相關稅務機關做好充分的溝通,及時熟悉相關稅務處理規定,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得到稅務部門的幫助和、指導。企業應積極瞭解並準確掌握最新的稅收政策及其變化,與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相結合,將稅收籌劃深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充分藉助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避免因為稅收籌劃不當或濫用政策而帶來的稅務風險。企業應該結合稅務機關網上平臺,及時傳達自身的涉稅訴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並保持與稅務機關實時交流。

2.2提高企業對資料管稅模式下的涉稅風險認識

“金稅三期”大資料上線之後,稅務機關優化辦稅流程,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涉稅行政審批事項,使得企業依法納稅的自主權利得到了保障,增加了在各類涉稅事項中的風險責任,其目的是有計劃的實現責任與利益、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統一,促進企業自覺遵從稅法。因此,企業必須主動適應資料管稅的新要求,進一步提高對企業涉稅風險的認識,要認識到加強對企業的涉稅風險管理不僅僅是對稅務管理方式的創新,更是企業以後進行稅收監管模式的新常態,使企業真正認識到加強稅收風險管控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覺加強稅收風險管控工作。

2.3加強企業稅收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的稅務風險防控涉及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要提升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就需要企業的稅務人才參與到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的管理與決策中,從企業戰略層面發揮稅務人才的作用。而稅務風險的防控涉及的知識結構相對複雜,與企業本身的業務結合緊密,所需人才主要還是靠企業自身培養。從這個層面來講,企業要從根本上加強自身的稅務風險防控,還需要加強企業自身的稅收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3結語

提升大型國有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意識,促進大型國有企業依法納稅,保證稅務機關依法徵稅,是我國經濟的平穩執行根本保障。為此,需要強化大型國企事業納稅風險防控意識,使企業自覺依法納稅。同時,稅務機關要加強稅收管控力度,依法徵稅,使企業深刻理解加強稅收風險管控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強稅收風險管控的實踐工作,保持企業的持續健康經營。

參考文獻

[1]張璐.對增強國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意識的研究[J].財會學習,20xx(11).

[2]藕淏,林鳳.國有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xx(6).

[3]張守文.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風險管理方法與實踐研究[J].管理現代化,20xx(3).

稅務管理論文3

1.引發稅務風險的原因

國際化經營中稅務風險的成因可以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大基本方面。

1.1主觀原因

(1)人力資源配備。

包括從事稅務風險管理的人員數量及其專業勝任能力兩個方面。充足的、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專職稅務人員是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有效、順利開展的關鍵保障。目前我國大企業普遍存在稅務管理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需要引起企業管理層的足夠重視。

(2)管理風險。

第一,石油企業通常採用設立稅務部(處)的方式,但由於部門層級較低、從業人員數量較少且受專業背景的限制,缺乏對全集團國際經營活動進行稅務管理的能力。第二,稅務風險管理制度設計缺乏統籌性,企業各個部門之間需要更加有效的協調與配合。

1.2客觀原因

(1)有關國家稅法規定和徵收管理辦法的差異。

我國石油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業務活動發生在多個國家,每個國家又有各自的稅法體系,不同的體系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多重司法管轄導致石油企業的稅務風險成倍增長。在跨國經營的不同國家,計稅方法和徵收管理辦法各有差別,為集團的稅務風險管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因各國稅收管轄許可權和對經濟行為性質認定的差異,企業同樣也常面對重複納稅問題。

(2)國內稅法體系調整與缺陷。

近年來,稅收政策作為一項有力的巨集觀調控工具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關政策、法規出現了密集的調整,這無疑是政府對於其面臨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形勢的積極適應,也是對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過程提出的更高要求。依據我國目前實施的企業所得稅稅法,企業取得的源於境外的所得徵稅適用的是“分國不分項”原則對其境外負擔的企業所得稅進行抵扣,造成企業在部分國家的虧損不能得到及時、足額彌補。

2.應對國際化稅務風險的建議

(1)強化健全管理機制,推進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化。

對於集團涉稅經營管理工作進行規範統一的管理和指導,明確集團總部與國外子(分)公司或事業部之間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內容範圍和職責劃分。完善稅務風險管理系統,使涉稅資訊資料的記錄、分類和歸集等更加及時和準確,將涉稅人員的工作重點轉向容易出現稅務風險的事項。從源頭上把風險點找出來,生成風險清單,從而便於企業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對可能的稅務風險點進行管理和控制。保證風險資訊能夠在企業不同層級之間迅速、有效交流,保障風險管理制度設計的有效使用。

(2)重視企業稅務人員配備,應對稅務管理工作。

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我國石油企業急需高質量的稅務專業人才分別在集團整體層面和境外子(分)公司層面對日常和特種業務相關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這就需要企業根據集團和境外業務規模設定與之匹配的稅務管理人員崗位,並篩選具有勝任能力的人員承擔相關工作。建立和完善企業稅務管理員的培訓制度,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奠定稅務風險管理和控制的人力資源基礎。

(3)增強重視稅務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營造合規守法經營氛圍。

風險管理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企業需要在整個企業集團的層面明確進行稅務管理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提高企業集團高管人員的在境內外市場開發、招投標、投資、資本運作和內部控制等全業務流程中的稅務風險管理意識,並傳遞給企業員工,使得“依法經營、合規經營”的理念真正滲透到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的各個節點,樹立“全員參與、全員控制”的風險管理思維和行動方式。

(4)完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網路,與稅務、法律中介的高效合作。

稅收問題具有極高的專業性、複雜型和實效性。通過尋求專業化的外部中介機構合作,使企業對於自身稅務風險特別是特種業務稅務風險等有更加客觀的認識。權威性的稅務、法律機構的外部監控能夠更為專業、公正地發現和監督企業的稅收風險,併為企業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企業可以考慮同這些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企業自身經營業務發展和擴充套件提供動態、連貫的智力支援,並在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涉稅業務處理能力。

(5)加強企業與稅務機關的資訊溝通與交流,建立良好稅企關係。

與國內和境外的稅務機關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關係,維護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在境外,充分尊重東道國的稅收法律,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其主管稅務機關達成一致,特別是在對特種業務或政策模糊地帶的處理方面,要首先獲得其認可,還可以與其達成“預約定價協議”,就其轉讓定價問題的處理獲取首肯。在國內,獲取稅收政策、法規方面的最新資訊和訊息,加強與稅務機關指定稅收聯絡員的溝通與聯絡,特別是與稅務機關指派的聯絡員及時溝通企業所發生的重大財務事項,協調稅務機關,積極解決爭議與問題。

(6)樹立正確的稅務籌劃意識,維護企業正當利益。

依法籌劃是稅收籌劃的基礎,也是企業的正當權益。在嚴格遵守有關國家相關稅收法律、發揮的前提下,企業應當正視風險的客觀存在,利用稅收籌劃安排維護自身合理、合法的經濟利益。這要求企業結合自身業務實際,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並且做好方案的事前評價、事中監控和事後評價,合理保證籌劃目標的順利實現。與此同時,由於稅收政策處於不斷調整中,企業還要加強對納稅籌劃環境的監控,及時關注國際巨集觀形勢和國家經濟政策,把握稅收政策變動的內線上索,對稅收籌劃方案做及時的調整,規避政策變動風險。

作者:劉珍亮 單位: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稅務管理論文4

一、“營改增”帶給現代服務企業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第一有利於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增值稅不會對經濟主體進行區別對待,客觀上比較有利於引導企業在公平競爭中發展,由於增值稅稅基不夠寬,有些第三產業仍然被排擠在外,使公平不能夠完全體現出來,只有擴大增值稅稅基,才能使公平充分體現出來,更好的發揮改革的作用。第二有利於稅收的徵管。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商品和服務的劃分越來越不明顯,資訊化時代的到來,部分商品已經逐漸開始服務化,造成了商品和服務的概念更加模糊,同時也給稅收徵管帶來了很大的障礙,而增值稅在可以更好的細化這些細節,徵稅範圍同時涵蓋了商品和服務的範圍,有效地解決了徵稅的難題。第三有利於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發展,而服務行業的營業稅是全額徵稅,沒有抵扣。倘若服務業專業化分工複雜,可能會增加稅收負擔,阻礙服務業的發展,而“營改增”的改革則可以很好的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這對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四有利於我國稅制的國際化發展。當前情況下,很多國家都已經把服務稅納入到增值稅的範圍之內,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是一種國際化趨勢,因此,增值稅是一個國際化稅種,我國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也是為了更好地與國際進行接軌,實現稅制的國際化。

(二)消極影響

第一稅收負擔增加。從理論上來看,營業稅改增值稅應該可以降低稅負,給企業減輕稅務負擔應該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幫助,但是,如果取得得的僅僅只是普通的發票,反而會讓企業的稅負增加,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為增值稅是屬於價外稅,在企業的收入和成本均降低的情況下,其收益也會有所下降。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實際營業過程中會增加服務業的稅務負擔。第二稅務管理難度進一步上升。首先,稅源搶奪過程中,涉稅風險的出現加大了稅務管理的難度;其次,目前的稅務制度並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標準,相對混亂,一些不法分子逃稅和漏稅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損害了合法交稅企業的利益,不利於管理;再次,上級對於增值稅的稽查力度較大,稅務管理難免會存有漏洞,是管理難度加大;最後,增值稅的計算存在著較大的混亂,難以準確核對。第三,對於發票管理的影響。在增收營業稅時,服務類企業只需開具稅務發票,改革之後,企業發票的管理更加嚴格。由於增值稅關係到說收的抵扣,發票的使用不當,可能或造成法律風險,增值稅發票的限額較低,和營業稅發票的限額存有差距,與服務業限額的差距較大,申請高額發票所需時間長,不利於業務的開展。

二、針對“營改增”帶來的消極影響服務企業應該採取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企業管理

面對目前的改革政策,為了讓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效益,最為有效地策略就是徹底的改變企業的管理模式。首先,針對增值稅的計算相關的一些經營流程,對企業的部分經營流程進行適當的整合;其次,調整企業各部門之間的主要職責,使各部門更加明確部門職責,強調各部門間的有效合作,提高相關部門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和計算能力,增加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最後,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現代化、專業化、精細化的處理,對增值稅進行有效地控制。

(二)完善稅務管理機制

要能夠有效地克服“營改增”改革帶來的消極有影響,除了進行改革企業的管理以外,還要對稅務管理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加強稅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明確工作職責,確保企業利益。企業應儘早的做好稅務人才的儲備工作,以便將“營改增”政策更好的推廣下去。然後,做好稅收的`統籌規劃工作,要注意梳理清晰稅務管理的中間環節,不斷優化,為稅務的統籌規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後,要強調一下專用發票的管理,對於增值稅的專用發票需要進行嚴格的管理,有專人負責管理、領購工作,實現資金、業務和發票的一致性,確保企業的自身權益。

(三)優化會計核算流程

增值稅的核算相對比較困難,大多企業在核算的時候會出現較多的紕漏,從而影響企業的利益,針對這些問題,企業需要專業的增值稅會計,應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進行快速、準確的進行計算和核對。對於不同稅率的業務要進行分開核算,用計算機技術通過分類、系統的方法快速的進行核算,確保計算的準確性。

三、結語

在“營改增”的政策下現代服務業和企業受到很大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針對消極的影響,企業要迎難趕上,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政策上帶來的阻礙,實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稅務管理論文5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稅務風險是稅務管理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要做好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就應以稅務管理流程為主線,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財務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完整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以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稅務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切入,進一步對稅務管理流程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作深入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稅務管理;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市場新常態階段,企業經濟更是呈多樣化的方式蓬勃發展,而稅務管理工作對推動企業的進步更是佔據著重要地位。要促進企業的不斷髮展,做好稅務風險管理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由於當前國內企業對於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的執行還處在起步階段,因而只有結合企業財務、風險、經營等管理要素為參考,建立一個健全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並將其融入至企業風險管理體制中,以加強稅務管理者對各項管理工作的參與度,更好地識別和評價潛在的稅務風險,並以此制定行之有效的稅務風險控制方案,在降低稅務風險損失的同時,使企業的收益實現最大化。因此,只有確保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促進企業在市場中的持續發展與進步。

一、企業稅務管理與稅務風險的概念及內容

1.企業稅務管理

①概念:在企業經營中以其總體經營要達成的目標作為基礎,通過對有效資訊的收集,來降低稅收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益,其管理內容主要包括稅務控制與策劃、業績評價以及效益衡量;另外,企業在進行管理工作時要明確稅務管理的作用,通過日常管理和運營控制手段減少稅務成本並提高收益,而資訊管理則是實時提供其相關稅務資訊。②內容:主要內容包括:第一,關於稅務戰略管理,例如投資、籌資、收益支配決策,一般收益支配決策包含了對稅務工作的控制、策劃、業績評價、效益度量等方面[1];第二,關於稅務運營控制,例如供應、生產、銷售經營中對稅務的管理;第三,關於稅務日常管理,例如納稅申報管理、稅企關係、會計核算等管理工作;第四,關於稅務資訊的管理,例如整理和收集涉稅資訊並完成處理與輸出,在這個過程中對稅務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2.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稅務風險是指在一項稅務事件中所產生的不確定性,一般這種不確定性包含兩個方面,好的方面就是稅務收益,壞的方面就是納稅損失。而對稅務風險進行管理就是對納稅風險的不確定性、發生時間與程度進行判斷和預測。稅務風險通常分為客觀納稅風險與主觀納稅風險,客觀納稅風險是指其中的不確定性不會以人的意志轉移,是在客觀事件中所存在的一種不確定性;主觀納稅風險是指其中的不確定性可以在主觀判斷下做出主觀措施,從而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總的來說,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稅務管理四個層次中,包括戰略管理、日常管理、運營控制、資訊管理,對稅務事件中的不確定性進一步識別、分散、控制,從而降低稅務風險的發生機率,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讓稅務風險分散,使稅務風險的損失降到最小化。

二、企業稅務風險及稅務風險管理

1.企業稅務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作為在稅務管理中客觀存在的一種不確定性因素,由於許多企業管理人員對其稅務管理工作沒有進行深入瞭解,使得在實際開展稅務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侷限性與差異性。通常企業進行稅務戰略管理、目標管理、資訊管理、運營控制等工作,在管理過程中由於涉稅事項具備的不確定性,從而給企業造成損失或帶來收益。一般情況下,稅務風險造成的損失或帶來的收益都是基於相關稅務管理人員對稅務風險的認知與管理方式,若能進行有效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則能提高企業的`稅收成本收益,避免造成稅收成本虧損。

2.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①概念:是指相關稅務管理人員在進行稅務管理工作時,對企業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與評價,並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最大化地降低企業稅務風險,從而實現經濟效益。②要素: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主要包含目標建立、事項判斷、監督控制、資訊傳送以及風險應對與評估等多個方面[2]。③內容:其主要內容有戰略管理、日常管理、運營控制、資訊管理四個層次,在對其管理過程中,通過評估和判斷企業的稅務風險來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與防控系統,在降低稅務風險的同時將企業損失最小化。

三、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條件

要構建完整的稅務風險管理系統,就要對其構建的指導思想、構建初衷及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有足夠的瞭解,才能構建出符合要求的、合理的管理體系,尤其是在當前越來越複雜的稅務環境中,要做好稅務風險的防範工作需要明確以下兩方面:①在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時,要立足於整個企業的管理體系之上,風險管理體系的目標與企業管理整體目標達成一致,對戰略管理、日常管理、運營控制、資訊管理四個層次由籠統到具體、從概括到詳細,從而完成子系統的建立;同時依託企業的風險管理流程,從對稅務風險的識別、控制、決策、分散等方面著手從而建立預警機制[3],將稅務風險管理系統最終納入至企業管理系統。②對於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設計要以企業規模、特徵、承受力等不同方面切入,將實際情況與理論相結合,使體系的設計切合實際,經得起實踐應用。

四、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系統的建立

1.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整體框架建立

①系統建立的整體目標:以企業稅務管理流程標準作為參照,依據包含財務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體系、生產經營管理在內的各項管理體系,加強相關稅務風險管理人員的參與積極性,完成對稅務風險的識別並進行評估、判斷,以此來制定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流程,進而建立風險控制系統,確保稅務風險的降低以及稅務風險效益的提高[4]。②系統建立的整體結構:在運營控制、戰略管理、日常及資訊管理四個層次中,其中包括了目標設定、事項識別、監督控制以及風險應對與評估等內容。

2.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子系統建立

①戰略管理子系統的建立:根據企業稅務的戰略管理流程作為主線,參照各項管理體系,讓相關戰略管理人員參與到企業投融資、收益分配的管理工作中,並對其可能產生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與評定,進而完成對風險戰略管理體系的建立;②建立運營控制子系統:以運營控制管理流程為主線,參照各項管理體系,讓相關運營控制管理人員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供應、銷售策劃工作中,並對其稅務風險作識別與評估,從而制定相應風險運營控制體系;③日常管理子系統的建立:根據企業稅務的日常管理流程作為主線,參照各項管理體系,讓相關日常管理人員參與到企業的會計核算、納稅申報、稅企關係日常管理中,對其稅務風險作識別與評估,從而制定相應日常管理體系;④資訊管理子系統的建立:根據企業稅務的資訊管理流程作為主線,參照各項管理體系,讓相關資訊管理人員參與至企業涉稅資訊的輸入、加工、輸出管理[5],從而做出風險識別與評估,完成對風險資訊管理體系的建立。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在稅務管理工作中佔據著重要位置,而要建立起在稅務管理流程下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就要對其管理概念及內容進行深入瞭解,根據其體系構建條件,從而完成對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整體框架與子系統的建立,最終實現對稅務風險事件的識別與評估,進而做出判斷,最終降低企業稅務風險,提高企業效益,確保企業在市場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永恆.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研究[J].中國商論,20xx,(15):67-68.

[2]徐立華.稅務管理流程下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淺析[J].財經界(學術版),20xx,(1):267.

[3]王曉華.基於內控視角的我國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市場,20xx,(21):40-41.

[4]李曉輝.關於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資訊,20xx,(10):39.

[5]邢海濤.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xx,(11):64-65.

稅務管理論文6

摘要:人力資源服務的發展對企業的發展國家的穩定都有著巨大的貢獻作用。而隨著其快速發展,也呈現出很多問題。而實施人力資源一體化服務的營改增稅務管理,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從圍繞其營改增稅務管理進行討論,討論其對人力服務行業的影響及其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人力資源;服務;一體化;營改增;稅務管理

一、簡介

人力資源一體化服務的營改增稅務管理人力資源一體化服務主要包括對:資源的分配、員工培訓、外包外派等勞務服務,其並不是增加其所有相關範疇業務的稅額,而是增加了中介經濟代理業務的行業範疇,其中小規模的納稅人徵收率為3%,一般納稅人適用的稅率為6%,亦可以按照簡易計稅方法依5%或3%徵收率計算繳納稅款。而應該增稅務管理是將現有的營業稅額改為增值稅。

二、實施營改增稅務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效規避或與降低可能產生的風險。營改增稅務管理是稅務管理政策的多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稅務管理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大的難題,就是控制稅務風險。而在採取對應的有效措施時,針對以往的檢查形式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與暴漏出很多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稅務機關的執法能力,在不斷強化稅務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增值稅務的核算、申報等環節,從而可有效的避免在此環節上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提高企業中的法律意識與“自覺意識”,尤其是發票的監管等,有利於稅務鏈條的形成與完善,提高稅務監管力度。

(二)提高監管力度。我國稅務管理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對於企業的稅務管理效率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很多企業在管理效率上會明顯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而通過加強人力資源一體化服務的營改增稅務管理,可以大大的提高管理效率。不僅可以通過普及稅負政策的宣講,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相關知識,提高部門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從而提高其辦事效率,同時在員工的思想意識達成“一致”且提高溝通協作能力的基礎上,能夠為企業的未來規劃發展提供更具有建設意義的建議與策略。

(三)促進企業的發展。通過實施人力資源一體化服務,提高企業的辦公效率,將納稅的複雜流程通過一體化服務不僅可以大大的`節約資源,有效的利用資源,還能夠極大的節省中間環節,提高辦公效率。實施新的稅務政策,涉及到具體的企業分支、人等細節,對監管企業和規劃企業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學習。實施新的營改增稅務管理,對於具體實際實踐操作的工作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向巨大的挑戰。由於長期以來對業務的管理與熟練化,實施新的政策很容易導致其業務上出現一定的“生疏”,而提高具體稅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學習能力,強化其對新政策的理解與熟練,從而能夠有利於提高稅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由於在人力資源一體化服務中,其所管理的業務不是單一的某一板塊或是某一項業務,而是多個模組的集合,因而相關的稅務政策應該根據企業的現狀及架構,不斷的細化,從而優化稅務利益。另外,針對於稅務法,也要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將納稅人進行“細化”,分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的納稅人。還要將地域因素考慮進來,通過區域的劃分來具體實施稅務管理。由於增值稅的發票與普通的發票區別,且通過檢視增值稅發票就可以全面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因而必須要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工作,規避其在傳遞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風險。

(二)加強溝通。人力資源服務是一向要求溝通能力較強的服務行業,除了自身員工外,還要涉及到對應的企業及稅務機關,因而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在於企業對接過程中,要儘量提供進項稅發票,來提高抵扣金額;而與稅務管理機關的溝通交流中,要對稅務政策進行詳細的解讀,將具體的專案進行精準化,儘量避免稅務檢查,降低企業因就稅務檢查而增加的成本,從另一方面來講不僅可以有效的規避了風險,也可降低了企業成本輸入。在提高溝通能力時,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同時還要對稅務政策進行詳細瞭解及熟練運用,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支援與倡導第三產業,為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等第三產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與拓展空間,因而人力資源管理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不僅要結合企業自身未來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同時還要及時瞭解與熟悉國家所實施的各項法規政策,以提高企業的服務效率,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幫助企業降低稅務成本。

四、結束語

實施營改增稅務管理政策,從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國的稅務管理力度,完善我國的稅務體制管理;從另一方面講,也極大的影響了企業的稅負高低。通過解讀與分析其具體包含的內容及實施的必要性,來全面瞭解營改增稅務管理的具體內容;提高人力資源一體化服務行業的服務效率,為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提供有利的建設性意見,也促進了我國稅務體制的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劉寶亮.“營改增”對於現代服務企業稅務管理影響思考[J].經營管理者,20xx,34:37.

[2]範娟娣.試論現代服務業“營改增”的利與弊[J].財經界(學術版),20xx,20:266+270.

[3]張世碧.試析營改增對現代服務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經濟資訊,20xx,24:328-329.

稅務管理論文7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大企業數量和規模都不斷增大,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影響力日益劇增。與此同時,各種風險問題不斷暴露出來,大企業的稅務管理風險表現的尤為突出。一些知名大企業由於稅務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風險問題較為明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陷入了稅務方面不必要的糾紛,給企業聲譽和正常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1]。可見,在大企業生產過程中,稅務風險管理成為擺在企業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基於此背景,文章對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現狀進行了陳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就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對策,目的就是希望給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提供有益的幫助。

一、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大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大企業內部沒有建立特定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

我國想當部分的大企業沒有根據業務的需要建立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雖然隨著對稅務風險管理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大部分大企業都建立了稅務崗位,但是部分管理層對稅務風險管理認識不足,僅僅將稅務崗位看做企業一個組織,沒有發揮管理部門應有的作用。相關科室的主要業務侷限在常規的稅收、報銷等範疇,沒有對其賦予稅務風險管理的具體職能,限制了稅務風險管理職能的發揮。從事稅務管理工作的從業人員,大部分是企業財務部門的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業務素質訓練和培養,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對稅務政策的把握往往出現偏差,造成企業稅務風的發生。

(二)未能建立高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1、大企業的稅務管理機構與其它機構缺乏高效資訊溝通許多大企業的稅務管理機構只是稅務政策的執行者,很少直接參加大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對於政策的出臺缺乏必要的瞭解,更多的只是執行企業的稅務政策。和其它相關部門缺少足夠的稅務方面的資訊交流。大企業中的其它部門由於不直接參與稅務管理,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將稅務資訊反饋給稅務管理部門,這樣往往造成稅務管理部門的資訊滯後和稅務政策的被動。

2、大企業的稅務管理機構與稅務機構缺乏順暢的協調由於我國的大企業缺乏有效的渠道同稅務機構進行有效溝通,又由於當前的稅收制度不完善,稅務政策的變化對於企業產生的影響無法在第一時間反饋給稅務部門,造成大企業經營和稅收政策變化的不同步。在我國當前的稅收體制下,稅收政策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如果稅務從業者不能準確把握稅收政策,往往會產生執行過程中的偏差,這樣就造成稅務風險的發生。

(三)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1、對大企業所處的稅務風險環境缺乏足夠的分析,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不夠明確大企業由於沒有建立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對可能產生稅務風險的因素缺乏足夠的識別,對產生的稅務風險原因分析不到位,因此難以形成明確的稅務風險管理目標。由於缺乏明確的管理目標,無法有效指導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也不便於大企業對發生的稅務風險進行客觀評估和有效規避。

2、大企業尚未建立完整的稅務風險管理動態監測系統由於對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大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無法準確預測稅務風險,也就無法動稅務風險進行動態監測和有效分析,難以有效規避潛在的稅務風險。

3、大企業缺乏稅務風險評估和監控體系由於缺乏稅務風險的事前監測,也就無法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評估體系,對於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的稅務風險也無法進行有效監控,當稅務風險真正發生時,大企業也不能準確做出判斷和相應決策。由於缺乏完整的稅務風險監控體系,因此在實際經營生產過程中無法對涉稅的各種環境進行及時有效監控。

4、大企業缺乏常態化的稅務風險機制當前我國大企業面對稅務風險時,更多的是被動的承受,不能及時採取維權措施,主動應對稅務風險的機制尚未建立,對於稅務風險預防和應對缺乏足夠的對策。對於稅務風險的事後處理主要限於對發生的稅務風險進行公關處理和風險承擔,缺乏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對於如何構建風險規避模式缺乏統一的科學方法,對於如何避免發生類似的風險沒有形成常態化的風險規避模式。

二、構建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對策分析

(一)培養先進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

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層對稅務風險的意識和稅務風險管理理念的深化與否,所以要想提升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首先要在企業範圍內培育先進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大企業的管理者要具備企業發展的戰略思維,用戰略發展眼光去審視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

根據《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的相關管理規定,大企業的決策者應該對稅務政策具有敏銳的把握能力,發揮戰略發展眼光,根據變化的稅收政策和制度,立足於企業發展的長遠目標,從大企業發展實際出發,建立完整的稅務風險內部管理制度,制定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稅務風險應急體制,並對企業稅務風險執行情況進行及時跟蹤和調整,不斷提高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大企業範圍內宣傳稅務風險管理重要性,在全員範圍內建立稅務風險防範意識。大企業應該做好廣泛的動員工作,使全體成員認識到稅務風險防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稅務風險管理提升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將其視為企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使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位員工心中,內化為員工的日常工作動力。

通過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稅務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大企業要不斷按照稅收政策,對稅務部門相關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專業培訓和新稅法的政策宣貫,使稅務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不斷提升,使稅務政策內化為企業員工的日常行為,在人員素質提升過程中不斷提高員工稅務風險管理必要性的認識、不斷完善大企業稅務風險防範體系、不斷提高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規避能力,從而促使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

(二)建立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機構

大企業在建立稅務管理部門的同時應該不斷完善稅務風險管理機構,同時在人員配置方面應該配備具有較高業務素質的人員從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企業在稅目申報、發票報銷、稅務內部檢查、稅務評估等方面應該設定專門的'人員進行實際操作,這些崗位人員應該加強對國家稅務政策的研究,結合企業自身情況,發揮好政策的引導作用,對企業經營行為進行集中管理和規劃,最大限度減少大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財務損失。大企業自身發展要求稅務部門人員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能夠準確掌控稅務政策的內涵,嚴格遵守稅務制度和企業相關規定,在規定的時間內依照相關程式進行稅務風險管理,充分利用大企業的系統化分工,提高體系內部執行效率、最大限度減少企業稅務風險。

(三)建立完善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1、合理配置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人員大企業由於涉稅專案較多,企業需要設定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並配備業務較為熟練、專業水平相對較高的稅務人員。這些部門的人員在企業重大決策或者方案制定時要積極參與,以便了解企業稅務政策出臺的背景,從而更好的執行稅務制度,徹底改變以往只參與執行不參與政策制定的局面。由於稅務人員參與了政策的制定,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增加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從而有利於稅務風險管理的高效有序開展。

2、建立大企業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大企業由於型別不同,涉及產業不同,稅務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也應該有所差異。具體建立何種稅務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首先取決於企業型別,再次和大企業管理層對稅務風險意識的認識程度密不可分。雖然稅務風險管理組織機構有所差異,但是對眾多大企業進行調研發現,一個完整的稅務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一般都包括幾個相同的部分。大企業稅務風險組織架構中各種部門之間相互聯絡,方便相關部門之間稅務資訊的交流,這樣既保證了稅務風險管理的有序進行,又方便大企業隨時查詢潛在的風險,方便企業做好風險的事前預測,可以有效規避企業稅務風險。

3、加強稅務部門和企業其它部門之間的資訊交流和溝通按照企業降低稅務風險的要求,稅務部門和其它部門之間需要強化溝通,及時進行資訊交流,按照此思路,文章設計了各部門之間相互溝通的架構圖。各個部門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絡,通過部門之間的資訊交流可以使大企業及時發現稅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及時進行有效解決,於此同時,通過各種資訊的及時反饋可以最大限度的規避稅務風險,最終提高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通過以上架構的設計,大企業能夠建立起稅務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各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絡,相關責任和制度得到較好的落實,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必然會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從而有利於大企業的健康執行,為我國經濟發展繼續做出更大貢獻。

稅務管理論文8

摘要:為提高企業稅務風險防範意識,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規避稅務風險,應構建以稅務風險為導向的稅務管理體系。本文分析了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企業稅務風險防範存在的問題,並給出了企業稅務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1引言

現在的企業面臨著紛繁複雜的商業經營模式,跨地域、跨國家、跨行業的多元化經營活動,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以及複雜的國際經營環境,涉及的稅收事項越來越複雜。稅收問題給企業價值、聲譽甚至生存發展,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無論哪種企業,現代化的稅務管理理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應建立“稅務風險為導向的.稅務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稅務風險防範意識,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規避稅務風險。

2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2.1稅收政策變化產生的稅務風險

中國正處於新一輪稅制改革中,稅收法律眾多且變化較為頻繁,企業稅務人員若不能及時瞭解並掌握國家及地方稅收政策的變化,造成少繳稅、漏繳稅,必然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2.2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中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尚在發展之中,很多企業尚未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不能根據稅務風險的特點針對涉稅事項進行有效評估,使稅務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從而產生稅務風險。

2.3企業經營管理者稅務風險理念滯後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經營管理者重視生產、銷售,稅務風險管理意識淡薄,未將稅務風險管理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加企業經營利潤聯絡起來,也沒有將稅務風險的控制和防範貫穿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存在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後核查,使企業承擔不必要的稅務風險。企業缺乏專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涉稅事項由普通的會計人員兼職辦理,會計人員缺乏對稅務政策的學習和培訓,導致涉稅計算申報繳納不正確。部分企業將涉稅事項交由稅務中介進行處理,而稅務中介很難了解並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流程及涉稅情況,無法對稅務風險進行管理。

2.4企業稅務內控管理機制未形成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內控管理機制,在風險識別、衡量、應對策略方面進行管理還處於弱勢,提前防控風險方面也做得不夠,導致企業在稅務風險來臨後處於被動地位。

3關於企業稅務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建議

3.1設立專業的稅務管理機構

企業內部應設定專業的稅務管理機構,建立起稅務風險管理團隊,並配備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高的管理人員,遵守職業道德規範,研究國家及地方稅收政策,分析國家巨集觀經濟動向,指導和監督有關職能部門合法、合規地開展業務活動,參與企業戰略規劃和重大經營決策的稅務影響分析,誠實守信、依法納稅,對企業的納稅行為進行統一籌劃、統一管理,用國家政策更好地指導企業。

3.2完善稅務內部控制制度及管理流程

明確稅務風險管理目標,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在促進稅務風險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業應結合自身經營情況、稅務風險特徵和已有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建立相應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及一個程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稅收內控手冊,規範企業稅務日常管理,防止不必要的失誤和損失。

3.3建立企業稅務風險識別、評估及應對機制

(1)建立稅務風險評估機制。通過科學決策與正確的評估,有效的稅務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策略方法,降低、化解所面臨的稅務風險,為企業創造價值。(2)開展稅務自查。結合企業所屬行業性質、業務內容,每年對企業的涉稅情況進行自查,梳理稅務自查管理標準及問題點,設立自查工作小組,通過自查發現涉稅業務中存在的問題,掌握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動態,針對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形成閉環管理,杜絕相同的涉稅風險重複出現,提升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工作質量,減少稅務稽查、評估等檢查給企業造成損失。(3)建立企業稅務風險識別指標體系。①財務類指標。財務指標資料來源於企業財務報表、財務報表附註等,財務指標是稅務風險評估的預先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未來的稅務風險狀況,例如營業收入變動率、營業成本變動率、邊際貢獻變動率、利潤總額變動率等。②稅收類指標。稅收類指標(以主要稅種為例,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可以反映出企業稅收負擔水平,稅負的高低決定稅務風險的高低。例如:增值稅稅負率、進項稅稅負率、銷項稅額增長率、進項稅額增長率、企業所得稅稅負率、企業所得稅收入實現率等。

3.4建立稅務資訊管理系統

在稅務機關的創新管理模式下,企業稅務管理理念必然要進行變革,企業內部也應通過資訊科技手段,根據自身生產經營模式及業務特點,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稅務風險管理資訊系統進行事前預測、事中監控和事後分析,進一步規範自身涉稅處理及應對稅務機關監管,履行稅務風險管理責任。

3.5加強稅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及工作技能

企業應加強稅務管理人員培養及團隊建設,利用多種渠道,對財務、業務等涉稅人員進行稅收法律、法規、會計準則的學習、培訓,瞭解、更新和掌握稅務新知識,提高運用稅法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避企業稅務風險的能力,為降低和防範企業稅務風險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應加強稅務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做到遵紀守法、誠信納稅。

4結語

企業的稅務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長期過程,它是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建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防範稅務風險在規範企業行為、降低企業稅收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曦.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xx.

[2]邢海濤.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xx(33).

稅務管理論文9

一、統籌兼顧,總體平衡,實現整體稅收利益最大化

稅收是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經濟基礎。各國政府都會根據本國情況來制定相關的政策和稅法,高度重視稅收實現以及對偷逃稅行為的嚴懲。因此,必須從思想上清醒地認識並充分尊重東道國的財稅法規,端正納稅意識,規範操作行為,這是保證公司生存及發展的前提。同時在稅收籌劃方案取捨時,必須統籌考慮國內外政策,達到稅務優化之根本目的。

1、對東道國,戰略上高度重視,戰術上更應關注細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稅務管理與籌劃有其自身規律。在專案啟動期、執行期、關閉期可供籌劃空間會隨著專案逐步執行而減少,要抓住專案啟動期這個黃金時間。因此,在對即將進入的東道國必須詳細透徹瞭解其稅收體系,充分結合專案實際,提前作好稅務管理工作。大的方針政策確定後,從邀標開始的前期調研,到投標、專案啟動、運作、關閉等各環節都要結合實際,針對性做好細節工作。比如前期調研重點關注當地財稅制度、公司註冊型別、融資方式、是否與中國簽署避免雙重協定等。

2、對國內,綜合考慮公司整體稅收利益。國內稅務分析需要綜合考慮不同利益主體的稅收成本和不同稅收監管環境,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通過比較不同申報方式的差異,區別對待,確保公司整體稅收利益最大化。如某企業20xx年前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採用定率抵扣(16.5%)將所有境外機構盈虧相抵的方法進行申報,在未進行利潤分配的情況下遞延企業所得稅支出1000萬元人民幣。

二、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實現海外事業永續發展

近期效益是遠期發展的基礎,遠景規劃又是近期實施的方向標。具體到稅務管理,就是既要考慮當前利益既得的現實,更要關注長遠戰略目標與整體利益的最終實現,審時度勢,建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思維模式。

1、既要當前效益,更要永續發展。“走出去”的目的是為了發揮自身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經濟效益。需要我們在可以控制的當前,可以把握的時機,可以利用的方法,就要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和條件。如某企業20xx年中標阿爾及利亞工程專案,根據專案前期費用較大,但後期利潤可觀的估算,綜合考慮專案執行期間的綜合稅收成本,充分利用虧損抵免期降低當地所得稅費用。

2、永續發展會給企業更多市場和機會。充分考慮整體利益,樹立全域性觀,把當前與長遠結合起來,既講實效,更重長效。需要充分關注東道國對員工分紅、稅務貢獻等方面的規定。如按照慣例厄瓜多每年度應按稅前利潤對當地員工進行分紅,連續虧損三年的公司不但很難獲得新的專案,還會引起稅務當局重點監管和審計。在考慮專案效益和減少稅收成本的基礎上,需要看清問題的實質,剖析利害關係,達到激勵當地員工穩定僱員隊伍,也為當地做出稅收貢獻得到政府認可,為後續工作量的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理論研究,密切聯絡實際,提升稅務管理水平

理論是實際工作的行動指南,實際工作的真諦可促使理論昇華。在國外借助中介機構力量,據理力爭稅收利益;在國內,憑藉有效溝通平臺,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不斷總結專案實施環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歸類、總結,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1、紮實的理論知識是搞好稅務工作的基礎。理論對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以最常見的'EPC合同為例,由低稅負的海外關聯公司提供設計服務,將設計部分的利潤保留在低稅負的海外公司,並且避免構成常設機構而導致相應的稅務風險。有效的材料採購流程,可以節約所得稅、增值稅和關稅成本,尤其是通過海外關聯公司轉售。勞務合同一般根據專案所在國要求由在當地註冊成立的公司簽署並派遣勞務人員到專案所在國進行工程施工。

2、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提供合理納稅方案的保證。實踐是理論的目的和歸宿,通過實踐不斷修訂和完善理論。如某企業巴西管道專案,通過合理確定合同稅價結構和支付路徑,降低專案稅負和整體造價,順利簽署總包合同,實現較好經濟效益。“稅務無小事,管理無止境。”對外承包工程將繼續呈現跨越式發展,做好專案稅務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稅收管理水平,為專案成功執行提供保障。

稅務管理論文10

稅務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管理活動,其目標是培養納稅人的自願依法納稅的習慣,儘量提高依法納稅水平。一般而言,影響依法納稅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1)稅收結構的複雜性,以及由此引致的稅務管理的複雜化。

一般認為,簡化稅收結構可以減輕稅收徵管的負擔,提高照章納稅的水平。但稅收結構的簡化並不等於稅制簡單,後者要求擴大稅基、簡併稅率、減少稅制中的稅式支出條款。事實上,現代稅收結構的複雜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現代經濟的複雜性決定的,它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在向工業化國家學習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發現,要借鑑發達國家稅制改革方面的經驗,模仿其現代化的稅收結構並不困難,但要達到其稅收管理水平就難了。因此,在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中,隨著稅收增加,人們逃稅和避稅動機增強,稅務管理就更困難了。

在我國的工業化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這一問題。首先,稅收作為政府進行巨集觀調控的一種工具,必須要求政府制定優惠性的稅收政策和懲罰性的稅收政策,這樣就會存在主觀性的稅收行為,使稅收管理複雜化;其次,工業化過程中,必然伴隨經濟結構的演變,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比重將逐步提高,而對服務業的稅務管理的難度通常很大,這要求稅務部門付出更大的努力。

(2)稅收體系法制化的程度。

較高的法制化要求較高的稅收立法、執法和司法程度結合起來。就立法而言,我國的稅收法律體系有待完善。我國現行憲法中雖然規定公民有納稅義務,但對稅收法律原則等重大問題並無明確規定;沒有一部系統而完整的稅收基本法;各類稅收法規大多是以行政法規的形式出現的,沒有通過規範的立法程式,缺乏法律應有的明確性和權威性。在稅務執法過程中,地方和部門在本位主義的驅動下,利用行政權力干預稅收執法,使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在稅收司法上,我國目前還缺乏獨立的稅務司法機構,這大大地限制稅務機關的強制執行能力。 1992年頒佈的《徵管法》雖然有稅收保全和稅收強制條款,但實際中難以有效實施,如對於納稅人報銷納稅款或故意拖延納稅,稅務機關可以通知納稅人的開戶銀行從其帳戶上直接劃拔,扣繳稅款。實際工作中金融部門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拒絕配合執行。對此稅法缺乏明確的法律約束條文和制裁措施,從而弱化了稅收執法的嚴肅性。

(3)稅務組織結構的設定。

稅務組織結構是組織稅務處理資訊、解決稅務問題所要求的基本框架。科學的組織結構,要求明確地界定構成組織各部門的權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國現行稅務組織結構存在著縱向分割和橫向分割兩方面的問題。前者是指稅務部門上下機構不對口:省、市兩級稅務部機關按稅種設定機構(處、室),而市(縣)以下稅務分局則按徵管職能(稅政、徵收、稽查等)機構,不能與上級決策部門與執法部門進行對口管理。後者是指分稅制後,地方稅務機構既受上級稅務機構領導又要向地方政府負責,形成雙重領導、雙重監督問題。此外,稅務機構內部各職能部門缺乏橫向的聯絡和應有的交流,各職能部門基本上象一個獨立的機構以自己的方式工作,比如稅款的徵收與納稅檢查在業務上是相互依賴的,在機構設定上宜於將兩者作為一個整體設立,但實際上兩者是分設的。

稅務管理論文11

摘要: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各種現代化手段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生活品質,對於稅務管理同樣如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稅務管理的相關概念,然後對現代化手段在稅務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最後總結了如何更好在稅務管理中應用現代化手段,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現代化手段;稅務管理;計算機

1稅務管理概念

稅務管理就是國家及其稅務機關根據我國法律、市場經濟的相關要求,對稅務分配全過程進行監督和協調的工作,從而確保稅收職能得到切實發揮。稅收管理在執行過程中堅持以法律為依據,既要體現國家政策,同時還需要考慮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做到依法治稅。因此可以看出,稅務管理在開展過程中應該堅持公平、公正原則,資料準確度同樣也是稅務管理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2現代化手段在稅務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

稅收管理運用現代化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詳細來說主要包括:第一,我國經濟管理現代化要求應用計算機等技術。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經濟管理日趨複雜,傳統資訊管理系統已經不能適應這一需求,並且稅收是我國巨集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槓桿,自然應該在資訊管理上跟上我國經濟發展要求,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促進我國經濟管理現代化建設。第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要求稅務管理髮展現代化手段。

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納稅人在經濟決策時也提出了共享政策條法資訊的要求,徵稅機關實現電子化營銷監控自然就提到了議程,所以稅企計算機橫向聯網在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中自然成為必然趨勢。第三,稅務管理現代化同樣也要求應用現代化手段。稅務部門擔負著重要的經濟管理職能,面對眾多的納稅資料管理和監督工作,根本出路就是利用現代先進計算機技術,提高稅務管理水平。通過大量實踐也表明,稅務電子應用系統能夠自動完成複雜的稅務審計工作,實現橫向資訊交換,提高了稅務管理水平。另外,電子稅務審計系統還能夠在反偷稅反避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現代化手段在稅務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計算機等技術從上個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稅務管理領域,獲得了較大發展,並向多層次、大範圍進軍,應用領域和內容更為廣泛。詳細來說,主要包括:

第一,從稅收徵收管理方面來分析,稅務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稅收徵收,電子化稅務管理也是從這一方面入手的,包括納稅人稅務登記、徵管資料的管理、增值稅徵收和申報等工作。

第二,從稅務稽查方面來分析,稅務稽查要走出盲目稽查的誤區,並逐漸走向科學化和正規化,這樣就需要建立稅務稽查資訊情報系統,自動錄入納稅申報資料,與銀行等聯網資訊比較,篩選重點檢查物件,從而作為判斷分析的基本資料。

第三,從稅務管理辦公自動化方面來分析,包括稅務人事、財務會計等管理子系統,實現檔案管理、資訊傳輸等自動化功能,根本上提高辦公效率,使稅務辦公管理更為規範化、資訊化。

第四,從稅務宣傳、諮詢服務等方面的應用來分析,我國稅務管理基本上實現了全國聯網,各地稅務機關都可以檢索調閱,也向社會提供了諮詢服務,提高了稅法透明度,實現政策資訊共享。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代計算機技術在稅務管理方面已經進入了發展階段,由於微機具有推廣快、價格低等優勢,所以具體工作基本上都是從微機入手,從基層稅務業務處理入手,用計算機技術代替手工操作,開發應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在硬體質量上,稅務管理已經從低檔微機發展到中高檔微機,具有穩定性、相容性等特徵;從軟體開發商,各地都開發了稅政管理應用軟體,也能夠實現遠端傳輸。

4現代化手段應用於稅務管理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稅務管理中的應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徵管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由於多因素存在,我國稅務管理電子化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也是加強我國稅務管理現代化建設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詳細來說主要包括:

第一,硬體應用做到物盡其用。雖然我國稅務系統花費大量財力購買計算機裝備,現代化建設也有了一定物質基礎,但是由於兩套稅務機構分設等因素,仍然沒有解決當前的供需矛盾,很多地方配備的計算機只侷限於簡單報表彙總和分析方面,大量計算機以單機形式存在,並沒有發揮網路技術的優越性,對資訊資源共享造成很大障礙。因此稅務管理應該在硬體配備上做到與需求同步的原則,儘量配齊配足,提高現有裝置的使用率。

第二,加大軟體開發力度。我國稅務系統在軟體開發上基本上委託電腦公司,造成很多弊端,比如同一型別的應用軟體過多,形成各自為戰的局面;缺乏統一的開發標準,不能實現更大範圍聯網。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軟體開發力度不夠的問題,需要統一規劃,避免上下不一的局面;同時還需要保持資訊交流渠道通暢,進行專業化管理,做到連續性和計劃性,也就是上下保證一批精幹隊伍,實現開發推廣的連續性和層次性。

第三,提高廣大稅務幹部的參與意識。目前不少稅務幹部在計算機應用方面還缺乏足夠的知識,特別是一些老幹部,仍然習慣於手工操作,沒有意識到計算機技術的便捷性,因此應該加強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在意識上重視計算機技術,主動參與到稅務管理電子化改革中。隨著各種自媒體、移動應用軟體的出現,人們可以藉助於手機就可以參與到稅務管理中,因此應該加強對稅務幹部手機等移動終端方面的培訓,意識到稅務管理資訊化的必然趨勢。

第四,加強隊伍建設。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還沒有建立稅務系統電算中心或者資訊中心,這一現狀與計算機快速發展和地位不相符,因此缺乏人才和專業機構是目前影響我國稅務系統計算機發展的重大障礙,比如缺乏中高型複合型人才、基層開發推廣工作人員少等,因此需要致力於後備人才的培養。

比如可以開發國際合作和高層次進修,培養高階複合型人才。另外,還可以藉助於我國高等院校,提高稅務管理相關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培養更多後備人才。在社會培訓方面,還可以加大對基層國中級應用人員的培訓,構建技術推廣主力軍培養渠道,解決人才不足等問題。

參考文獻:

[1]田偉珍,王曙光.論我國稅務管理的現狀及其展望[J].黑龍江財專學報,1988(04):70-74.

[2]李俊卿.資訊資源管理在稅務系統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05):80-83.

[3]龐磊,董靜.資訊化條件下深化稅務管理的思考[J].經濟師,20xx(02):180-181.

稅務管理論文12

摘要:稅務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管理手段。文章從稅務管理的意義入手,闡述了稅務管理的內容及方法,通過加強企業稅務管理,來達到規避企業稅務風險,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目標的目的。

關鍵詞:強化稅務管理;提升企業價值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科學先進的管理尤為重要,稅務管理作為管理活動之一,更顯現出其重要意義。

企業稅務管理包括企業對涉稅業務流程規範設計,對管理組織科學搭建,對相關財稅政策、法律法規的運用研究,對經濟事項的提前計劃和籌劃,對涉稅事項組織實施過程中的監控,對涉稅事宜的溝通、協調、處理,對涉稅事項的分析及後評價,稅務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提升企業價值,實現企業目標意義重大。

一、加強稅務管理的意義

(一)有助於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稅法觀念,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監管機關依法治稅,納稅人誠信納稅的巨集觀市場環境在形成和完善,納稅人更應強化自身的自律管理。隨著稅法的不斷完善和徵管力度的不斷加大,企業的納稅意識逐步提高,更加重視通過稅務管理,來達到減輕稅收負擔,降低涉稅風險的目的,要進行納稅籌劃,要求管理人員不僅要熟知各項稅收法規,還要熟知會計法、會計準則,在明確了企業相關業務流程、經濟業務實質以及財務政策的基礎上,規範、完整地做好會計核算,從而提高了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二)有助於降低稅收成本。

企業的稅收成本主要包括:依法應繳納的各項稅費及違反稅收法規繳納的滯納金、罰款支出。通過加強稅務管理,合理進行稅收籌劃,正確運用稅收優惠政策,可以降低或節約企業的稅收成本,依法納稅,誠信納稅,可避免稅收處罰,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以獲得最大限度的稅後利潤。

(三)有助於企業內部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合理配置。

通過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可以根據國家的各項稅收優惠、鼓勵政策和各項稅種的稅率差異,進行合理投資、籌資和技術改造。如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出口貨物退(免)增值稅;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扣除專案金額20%的,免徵土地增值稅等等,企業在投資和技術改造上應最大程度享受稅收優惠,實現企業內部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業競爭力。

(四)有助於規避企業的涉稅風險,提升企業形象。

良好的公司形象,將會贏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更好的外部環境,對知名企業和上市公司來說,將更大程度的面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和監管機構的監督,公司形象尤為重要,涉稅處罰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更加有損企業聲譽,通過科學的稅務管理可避免企業的涉稅風險,有效的提升企業形象。

(五)有助於企業實現目標。

在與同行業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成本領先是勝出的法寶之一,努力降低企業成本,才能提高盈利目標,特別是在複雜的交易過程中,合理的運用稅收政策,精心的規劃交易結構,可避免企業因交易結構設計不合理而多繳稅,控制好了稅收成本,也就是增加了企業的淨收益,與企業其他內部、外部成本的降低對企業盈餘的影響有著同樣的作用,而企業的目標正是經濟增加值最大化,長期持續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增長,所以,通過稅務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價值實現目標。

二、企業稅務管理的內容

企業稅務管理包括對稅務資訊的管理,涉稅業務的稅務管理和納稅實務的管理等等,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稅務管理活動大致如下:

(一)稅務資訊管理。

稅務資訊管理就是企業從外部和內部收集到的稅務資訊,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傳遞和保管,教育和培訓等。外部資訊包括政府的稅收政策檔案、法律法規等,收集和研究好外部資訊對企業科學納稅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對企業內部資訊包括稅務證照、各期納稅申報資料、各項稅款計算臺賬、定期稅收自查報告、稅務工作總結等稅務資料的歸集、分析與保管也同樣重要,稅務資訊管理是一項重要內容和任務,需要企業各業務部門的支援配合和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

(二)涉稅業務的稅務管理。

企業的生產活動幾乎都與“稅”有關。所以,對涉稅業務進行稅務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否則,要到納稅過程中去消除涉稅活動中形成的稅務隱患或稅務風險,幾乎是不可能或相當困難的。所以,強化對涉稅業務的稅務管理是控制稅負成本和降低涉稅風險的最好的管理措施之一。

就企業生產經營的一般情況而言,涉稅業務的管理大致包括,企業經營決策的稅務管理、投資融資決策的稅務管理、產品研發技術開發的稅務管理、營銷和商業合同的稅務管理以及薪酬福利的稅務管理等。涉稅業務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因此,稅務管理強調對涉稅業務的全過程管理和全面監控。

(三)納稅實務管理。

企業納稅實務包括稅務登記辦理,發票的請購、使用及繳銷,納稅申報、延期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稅收減免申請及申報,出口稅收抵免退稅,非常損失報告及備案,稅務檢查應對等等。各項業務都有嚴格的流程和要求,企業應當予以高度重視,經辦及管理人員更應該認真負責,嚴格按照規定辦理,積極與稅務管理部門溝通,加強稅企聯絡,做好日常稅務實務管理工作,避免企業蒙受損失或違規受罰。

總之,企業稅務管理不僅內容龐雜,且專業性、技術性也很強,企業如果沒有專門的部門和高素質的人才是難以奏效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稅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該子系統的健全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三、稅務管理的方法

(一)設定稅務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稅務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業內部應設定專門稅務管理機構,並配備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高的管理人員,樹立專業管理人員“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觀念,嚴格按稅法規定辦事,自覺維護稅法的嚴肅性,努力研究國家的各項稅收法規,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有效進行稅收籌劃,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建立完善相關稅務管理制度和稅務管理流程,合理控制稅務風險,防範稅務違法行為的發生,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避免因沒有遵循稅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害。

(二)稅務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稅務管理應遵循合法性原則,即公司的稅務管理應符合稅法、稅收管理條例用其細則以及稅收相關法規的規定。系統化原則,即稅收風險管理應有全域性觀,應從全域性把握,力求公司利益和最大化以及稅務風險最小化。制度化原則,即公司建立稅收風險管控機制,應有暢通的溝通渠道,做到上情下傳、下情上達。

(三)日常業務的稅務風險及稽核要點,發票管理、收款、付款、費用報銷、工資支付環節的稅務管理。

1、發票管理中的稅務稽核應關注各公司的稅務專員按月檢查發票的使用情況是否遵照公司《發票管理辦法》,重點檢查發票的開具是否符合稅法(開具的票種、發票要素的填寫等)的規定,對於公司開具的不符合稅法規定的發票及產生稅收隱患的發票),應及時要求開票人員對所開發票做作廢處理,並重新開具發票。稅務專員應按月檢查發票使用簿,對發票的購、用、存情況進行檢查。

2、收與經營無關的關聯公司款項或其他款項時,收款人員應當及時通知稅務主管,稅務主管應當對此事項的稅務影響提出建議;所收款項業務不明的或涉及敏感稅務問題的,收款人員在開具發票前應與稅務專員進行溝通,稅務專員無法解決的,應向上級領導彙報,得開明確批示後方能一開具發票,以避免公司因開票不當產生不必要的稅務風險。

3、付款及報銷環節應稽核對方的票據是否符合稅法的規定,發票的種類及開具的內容是否與經濟業務及相關合同一致,成本費用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4、工資支付環節應稽核公司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由人力資源部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計算並進行相關稽核,由財務部按稽核結果代扣代繳員工的個人所得稅。

(四)稅務籌劃。

稅務管理的'核心是稅收籌劃,稅收籌劃的意義在於不是因為籌劃而少繳稅,而是因為沒有籌劃而多繳稅。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稅收法規日益健全和完善,企業在鑽政策法規的空子上是佔不到便宜的,搞不好還會冒偷稅漏稅的風險,有的企業在經濟業務實際發生完結時,發現稅賦很高,開始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合理避稅”,這些方法大多與國家財稅政策法規背離,從長遠看不僅沒有為企業合理避稅,還為企業蒙受的損失雪上加霜。科學有效的稅收籌劃必須開展於納稅業務發生之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遵守國家稅法、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合理籌劃經濟事項的交易結構和模式,實現稅負最低。

例如,在一項投資交易中,甲公司資金充裕,技術力量雄厚,準備儲備一塊土地進行房地產專案開發,乙公司作為A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名下資產中有一塊符合甲公司要求的土地,雙方協商達成一致後,準備按轉讓資產的模式進行交易,如此甲公司獲得土地將繳納契稅,乙公司將涉及轉讓資產應交營業稅及相關附加,轉讓土地使用權應交土地增值稅,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在計算土地增值稅時,對從事房地產開發的納稅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房地產開發成本之和,加計20%的扣除,而對乙公司直接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不得加計扣除。有的省份,為了抑制和打壓倒買倒賣土地的投機炒作行為,還出臺了空地不允許轉讓,開發程度達到25%的土地才可以轉讓等地方性政策來調控市場。如果我們改變一下交易模式,由A集團公司將其持有的乙公司股權轉讓給甲公司,甲公司控制了乙公司的同時獲得了土地,因該土地權屬沒有發生轉移和變化,雖為甲公司擁有但仍在乙公司名下,甲公司不交納契稅,乙公司也不交納土地增值稅,乙公司作為標的完成的是股權交易而不是資產交易,因此也不交納營業稅及相關附加。可見,籌劃對稅賦的影響非同一般。

在籌資決策中,是選擇負債資金還是權益資金,或是二者的組合,這不僅要結合企業不同生命時期的實際情況,還要考慮資金成本費效比及企業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利用好負債資金這把財務槓桿,可達到抵稅作用,降低資金成本。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壞賬如何計提,費用如何分攤,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對企業所得稅都會產生影響,對遞延所得稅的合理運用,把實際繳稅義務規劃在不同的納稅年度裡,可達到延緩納稅目的,從而提高資金使效率。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產品,稅收負擔都存在差異,稅收優惠政策及程度也不盡相同,在投資決策中,充分掌握各項稅收政策並加以合理利用,可使企業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健康長足發展。

(五)稅務審計機制。

建立稅務審計制度,結合公司內部審計或聘請稅務中介機構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稅務審計工作,目前,如財稅諮詢公司、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中介機構日趨成熟,企業可以通過這些機構的專業服務,提高稅務管理業務水平。定期審計應於每年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報出前審計結果,不定期應於集團稅務管理部根據管理需求或者結合內部審、聘請中介機構等不定期進行稅務審計。稅務審計人員(含稅務中介機構)在完成定期或不定期稅務審計後,出具書面稅務審計報告及管理建議書。

(六)稅務資料檔案管理。

稅務資料包括:稅務登記證、納稅申報表、稅務管理臺賬、票據存根聯、發票臺賬、完稅憑證、內部稅務報告及報表、涉稅審計報告、稅務檢查結論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稅務文書、稅務通知檔案、稅務優惠檔案及其他涉稅資料等。檔案的儲存期限同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一致,達到儲存年限後的稅務資料,經申請審批後可銷燬,銷燬的相關規定同會計檔案。(作者單位:雲南城投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家貴編著,《企業稅務管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xx年。

[2]高金平編著,《稅收籌劃操作實務》,中國財經出版社,出版時間:20xx年。

[3]林秀香編著,《中國企業納稅行為研究》,中國稅務出版社,出版時間:20xx年。

稅務管理論文13

一、房地產企業的稅務風險分析

現代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理論認為,任何企業都存在管理上的風險,企業經營的風險苗頭和最終成果都會通過財務和資金形態體現出來。所以,財務管理自始至終都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晴雨表。而稅務風險又是財務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房地產企業的稅務專員重視稅務風險的管理和防範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認為,稅務風險體現在稅務會計對《稅法》等稅收法律法規的收集、研究、學習和理解不透,在稅種上會因為應納稅而未納、在稅款上會因為沒有足額繳納而被稅務稽查發現後給予處罰。另一方面是因為對稅收優惠扶持政策不瞭解,致使能享受的優惠政策卻沒有申請享受,增加了稅收負擔。因為沒享受優惠政策、補繳稅款、加罰滯納金,不僅會造成企業的財務損失還會造成企業聲譽受損。另外就是存在認識誤區:例如把建安合同壓低使建安稅款少交,但是建安合同低,土地增值稅會相應提高,得不償失。再如隱瞞銷售收入開具發票會相應減少稅收,購房人也許現在無所謂,但在二次交易需要發票抵扣時問題就會暴露無遺,從而形成了稅務風險。稅務風險究其原因一是稅務會計的人員素質、風險管理意識和納稅觀念不高;二是重要業務流程環節的涉稅控制、稅務內控監督不嚴等等。

二、企業稅務風險的防範

1.提高決策管理人員稅務風險意識。充分認識稅務風險的後果,端正誠信納稅、合法納稅的觀念,絕對不能抱有僥倖心理,投機取巧、偷逃稅款。

2.從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稅務風險內控體系。通過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設定涉稅風險控制點,將稅務風險管理貫穿專案開發銷售的全過程,實現對企業稅務風險的事前、事中自我防控。

3.注重對稅務會計人員素質的培養。加強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學習。認真學習稅務會計的職能、分類、核算方法。

4.負責稅務的會計人員要密切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動,及時注意資訊的收集和比對,建立健全相關資訊交流傳遞制度,對有關政策進行深入研究,正確理解。結合企業實際,正確利用稅收政策,降低納稅成本。

三、設立稅務會計,建立稅務核算體系

針對稅收管理的越發嚴格和越發精細化,要求企業的稅務會計必須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中分離出來,使之成為企業專門從事稅務籌劃、稅金核算和納稅申報的一個會計系統。

1.建立稅務會計的獨立核算。在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前提下,企業應設定相對獨立的稅務會計部門或機構。例如可在財務部下設稅費管理科,明確對企業中所有涉稅事項、稅金計算、稅款申報與繳納等全面負責的崗位職責和許可權,在人力物力上保證稅款計繳的及時性。該部門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每一筆經濟活動,要以會計準則和國家稅收法令為依據,獨立地進行稅務會計核算,計算各項應稅收入及相關稅金,從而保證企業各項稅金計算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2.稅務會計的納稅籌劃。稅收籌劃是通過在經濟活動中的事先安排和策劃,尋找稅收法律中的稅負下限,以使企業的稅收負擔最小化,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納稅籌劃既不是偷稅也不完全等同於避稅。通過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進行的納稅籌劃是會計方法適當的選擇。比如,在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採用後進先出法可以加大當期的成本費用,成本影響利潤,進而影響所得稅的大小。

四、建立納稅自查制度,規範納稅業務

企業應當建立納稅自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自查稅額計算中有無漏洞和問題,不僅可以保證財會資料及涉稅資料準確完整,也可作為接受稅務稽查的前期準備。

1.日常定期自查,結合財務核算過程的實際情況,對照現行稅收法律法規,檢查有無漏報應稅收入、多列支出、虛增抵扣稅額、漏、錯報代扣(收)稅專案、錯用稅率或計算錯誤等情況。發現錯誤及時自行糾正。

2.對於稅務機關組織的各類專項納稅檢查,按照通知的時間、要求和檢查重點,提前組織力量展開自查。對於在自查中發現的`納稅錯誤,主動改正,及時補繳稅款、滯納金,避免不必要的罰款。把專項檢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消滅在自查階段。

3.由於企業習慣按照舊有模式處理涉稅問題,依靠自身力量很難發現問題,此時不排除聘請專業的稅務師事務所給予協助,花小錢、省大錢,還可在他們的幫助下進一步規範納稅業務。

五、構建和諧稅企關係

企業要與稅務機關建立順暢的溝通互動機制。除了聘請稅務徵管人員對企業提供日常的涉稅諮詢和幫助外,還應定期舉辦稅收政策輔導班,由稅務專家重點講解房地產業收入的認定、稅前扣除專案及扣除標準、會計制度與稅收政策差異及處理辦法、預售收入預徵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等,以全面提高涉稅人員的工作能力。企業主管領導和稅務會計也要經常到稅務機關登門求教,熟悉和了解徵收管理環節的具體辦稅工作流程、徵管特點;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絡,定期進行資訊傳遞和交換,實現資訊溝通的快速、高效,構建和諧的稅企關係。

稅務管理論文14

一、稅收籌劃空間

雲南羅平鋅電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集水力發電、礦山探採選、鋅冶煉及深加工為一體的股份制企業。其可能存在的稅收籌劃空間如下:首先,降低或控制計稅依據。主要方法有:規避不得扣除,提高扣除限額,充分利用據實扣除和加計扣除,合理安排分期扣除期限,不放棄調減扣除。如,羅平鋅電可以通過對“三廢”產品的利用來享受減免稅政策。其次,合法合理避免應稅所得。避免應稅所得就是要合法的取得不被稅法認定為是應稅所得的收入。如,從購買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和金融債券轉為購買國債,可以降低企業稅負。再次,合理籌劃稅率。其主要的方法有:在累進稅制下對較高階次邊際稅率的迴避;通過稅目間的轉換改變適用稅率;通過稅種間的轉換改變適用稅率;利用稅率優惠進行籌劃。最後,合法合理遞延納稅時間。納稅人可利用對會計政策和稅收政策的靈活選擇權,調節稅基的期間分佈。合理合法的推遲納稅時間的方法有,選擇合適的結算方法、推遲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結合納稅年度的盈虧情況和應稅狀況選擇收入或所得的'實現期間等。

二、存在的風險點

(一)新稅改產生的風險

新稅改將會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帶來諸多挑戰。首先,企業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為價外稅,其計稅方法是有差別的,“營改增”後,企業財務需要對相關專案的稅收核算進行調整。其次,新稅改會致使企業面臨主營業務收入下降、利潤減少,企業的整體稅負上升。再次,對企業財務報表會產生相應的影響,不能直接衝減企業實現的利潤額,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額。

(二)發票管理風險

發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既有來自企業內部的,也有來自企業外部的,主要風險點有:其一,發票管理意識不強,制度不完善或形同虛設。其二,部門管理職能弱化,發票資訊實時掌控困難。其三,專職管理人員缺乏,管理環節混亂供電企業基本未設專人負責發票管理工作,管理人員總是身兼數職。其四,發票取得意識不強,稽核不嚴由於宣傳不到位,發票管理意識薄弱。其五,社會流通虛假的發票,鑑別困難。

(三)重組風險

企業重組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歷史遺留稅務問題。第二,稅務架構不合理引起的風險。第三,交易方式缺少稅務規劃引起的風險。第四,未按規定申報納稅引起的風險。第五特殊性稅務處理不合規引起的風險。第六,間接股權轉讓被納稅調整的風險。

三、公司稅務管理制度設計

稅務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司內部控制的缺陷,因而需要依據稅務風險評估找出公司內部控制上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公司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

(一)主要稅收風險點

根據前面的稅務風險點,分析羅平鋅電的稅務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缺乏稅務會計專門核算部門,對於企業涉稅經營活動的處理存在不準確、不合理等問題。

(2)缺乏稅務專職管理人員及機構,不利於開展稅務籌劃、稅務審查以及相關稅務風險控制等活動,這體現了公司在組織結構設計上的缺陷。

(3)缺乏對稅務風險的審計監督。內部審計工作受總經理主觀意志影響較大,影響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和獨立性。

(二)基於風險的公司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設計

從稅務風險角度來完善內部控制,企業需要建立標準化內部控制流程,考慮內部控制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監督與反饋五個要素。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應包括三方面內容:完善企業內部稅務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稅務審計制度和構建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制。

(1)公司稅務風險控制組織架構設計首先,設立專職稅務會計機構與人員。可在財務部門設定兩個層次的稅務崗位:稅務主管、稅務會計員,各自的崗位職責和分工合作關係。其次,設立專職稅務風險內控機構與人員,在審計委員會下增加稅務風險控制崗位,加強對稅務風險的控制。各自的崗位職責和分工合作關係。

(2)公司稅務風險控制活動設計其一,部門內部建立及時的涉稅資訊溝通機制,部門外部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稅務中介機構的聯絡,對稅收資訊變化進行及時更新。其二,嚴格遵循財務管理制度和稅法的規定,確保成本費用與收入的核算符合稅法的規定,對各種票據、憑證及相關資料嚴格稽核,不符合稅法規定的憑證資料不能作為記賬依據。再三,編制稅務會計報告綜合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稅務狀況。稅務會計報告不僅需要反映各稅種的納稅情況,還要說明公司的納稅變動情況、原因、稅務處罰等重大事項以及稅務風險控制點。其四,具備一套完整的稅務風險控制流程:首先,稅務風險審計員對稅務風險進行評估與制定稅務風險控制方案,內部審計部門主管對稅務風險控制方案進行第一次稽核,然後將稅務風險控制方案上報董事會進入下一步稽核程式。其次,管理層將董事會稽核通過的稅務風險控制方案下達給公司各部門,各部門具體實施方案進行稅務風險控制。最後,內審部門對公司各部門的稅務風險控制活動進行監督,並對其控制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將各部門稅務風險控制活動與控制方案的實施效果反饋給董事會。

稅務管理論文15

一、外派員工勞動關係處理模式

根據目前的勞動關係管理實踐,母公司派遣人員到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工作,其勞動關係的處理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外派員工與母公司建立勞動關係,母公司下發派遣人員任職檔案,員工在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內部流動,不產生勞動合同的變更;二是採取變更外派人員勞動合同關係主體的模式,母公司將所派遣人員的勞動合同關係主體,變更為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即子公司或關聯企業與外派人員直接簽訂勞動合同,母公司與該員工解除勞動關係。三是有勞務派遣資質單位的前提下,母公司採取勞務派遣模式,與子公司或關聯企業簽訂勞務派遣合同,子公司或關聯企業支付給母公司勞務費。

二、外派員工勞動工資結算方式

1.兩邊發工資

外派人員工資薪金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分別發放,子公司或關聯企業按本企業標準發放工資並扣繳個人所得稅,母公司補發差額,代扣代繳社保費用,並進行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

2.以勞務費方式結算

即由母公司以外派勞務用工形式派遣外派人員至子公司或關聯企業,由子公司或關聯企業支付母公司勞務費。

3.以服務費方式結算

即以簽訂服務合同形式,約定母公司派出人員提供服務,子公司或關聯企業以服務費形式支付母公司費用。

三、結算方式涉及的稅務問題

1.兩邊發工資,母公司代繳社保費及進行個人所得稅清繳

(1)個人所得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規定,個人在兩地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將同一個月所得合併,按照合併後的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當月應納個人所得稅,選擇並固定向其中一處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兩地企業同時履行了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的,外派人員可選擇其中一地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匯繳清算。但是,兩地企業只能由一地企業減扣除數。在實踐中,稅務申報採用電子形式申報時,由於電腦程式是固定的,需採用非常規方式進行彙算清繳,與稅務機關協商確定彙算清繳的方案。

(2)企業所得稅。由於社保費通過母公司代付,且稅務機關對“任職”的理解,是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並擔任職務,對外派人員直接支付的工資,在稅前扣除與稅務機關的政策可能存在爭議。各省市地方稅務機關對此問題各有各的政策規定,寧夏、青島等地方稅務機關在解答中明確指出:“鑑於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存在的特殊關係,員工在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經常調配,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子公司如能夠提供母公司出具的董事會或經理辦公會等做出的調配決定及員工名冊等充分適當的證據,子公司發放給與其沒有訂立勞動合同的員工的合理的工資薪金可以稅前扣除”。浙江就不一樣,浙江省稅務局依據國家稅務總局20xx年第15號檔案精神,在解釋中明確指出“:在不重複扣除的前提下,省內跨縣、市企業的.管理人員到所屬關聯企業工作,由關聯企業發放的工資及各種補貼收入,可作為職工工資、職工福利等費用在稅前扣除,但母公司應提供外派員工名單清冊”。但此解釋就沒明確子公司為跨省企業如何處理的答案。因此,考慮到各地稅收政策的差異,外派人員在子公司或關聯企業發放的工資等費用能否稅前列支,如何扣除應按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規定執行。另外,由於兩家企業均為獨立納稅人,兩邊發工資,在兩家企業一家有盈利、另一家虧損的情況下,存在兩家企業調節的嫌疑,存在一定的稅務稽查風險。

2.以勞務費方式結算

(1)個人所得稅。異地企業以支付勞務費形式支付母公司外派人員費用,外派人員工資薪金由母公司發放並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營業稅及附加稅費。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對人力資源服務單位(勞務公司、保安公司等)接受用工單位的委託,為其安排勞動力,凡用工單位將其支付給予勞動力的工資和為勞動力上交的社會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統一交給勞務公司代為發放或辦理的,以勞務公司從用工單位收取的全部價款,減去代收轉付給勞動力的工資和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後的餘額,為計稅營業額。母公司若有勞務輸出派遣資質,派遣人員到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工作,可按差額5%稅率繳納營業稅。另外,母公司在繳納營業稅的同時,還應繳納流轉稅的7%繳納城建稅、3%繳納教育費附加、2%繳納地方教育費附加。

(3)企業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20xx年第15號公告規定企業因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應區分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支出,並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其中屬於工資薪金支出的,准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可作為計算其它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

3.以服務費方式結算

根據國稅發[20xx]86號檔案規定,母子公司按“獨立交易”原則,確定服務價格,母公司收取服務費作為收入並開具發票,繳納相關稅金,派遣人員的工資作為母公司的工資薪金支出在稅前扣除;子公司或關聯企業支付服務時取得發票,作為正常的服務費列支並在稅前扣除。

(1)個人所得稅。子公司或關聯企業以支付服務費形式支付母公司外派人員費用,外派人員工資薪金由母公司發放並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流轉稅及附加稅費。母公司收到的服務費,屬於母公司的營業收入,應按對應的稅目繳納流轉稅還是增值稅,應視母公司提供的服務而定。目前,研發和技術服務、資訊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已納入“營改稅”範圍,應繳納增值稅,除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適用17%稅率外,其他服務均適用6%;除上述服務外,按5%稅率繳納營業稅。母公司在繳納營業稅的同時,還應繳納流轉稅的7%繳納城建稅、3%繳納教育費附加、2%繳納地方教育費附加。

(3)企業所得稅。母公司因提供服務取得的服務費,應計入公司的營業收入,並計入當年利潤繳納企業所得稅。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可根據與母公司簽訂的服務合同和母公司提供的發票,按“服務性質、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計入相關的成本費用,並按稅法規定稅前扣除。需特別指出的是,若母公司實際支付的外派人員費用大於收入的勞務費用和服務費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存在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也規定,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繳納額。因此,具體執行應以相關稅務主管機關的實際執行為準,操作方案應徵得當地稅務機關的同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四、結論

從上述分析可得出結論,母公司採取勞務派遣模式,與子公司或關聯企業簽訂勞務派遣合同,子公司或關聯企業支付給母公司勞務費,此結算方式相對較為合理,符合國家有關稅法的規定,其它方式或多或少存在稅務稽查風險。實際上,由於所派遣人員的勞動合同與母公司簽訂,其人員為母公司提供服務,產生的收益屬於母公司所有。這樣,以母公司名義派遣人員到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工作,其業務實質是母公司為子公司或關聯企業提供勞務,外派人員工資性收入適用勞務費方式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