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

欄目: 資訊科技 / 釋出於: / 人氣:6.2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1

一、教學工作

1、備課方面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和《中學資訊科技新課程標準》。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和難點。

為上好每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和汲取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製作課件,準備各種直觀教學軟體,蒐集製作各知識點優秀案例展示給學生。

2、上課方面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本學科主要課程都要上機完成,每節都要認真做好上機備課,檢查機器狀態,有無“不可用機器”。上課時認真講課,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在每臺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學困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後,及時做課後記,找出不足,總結一堂課的得失,並似出解決不足的方案。

二、學習生活

積極學習各種理論,嚴格要求自己,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堅實的理論作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上外,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網路知識,學習製作課件、網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同時,幫助其它學科老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對其它學科老師的個人網頁進行技術指導。認真做好電子備課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強學校網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

三、課外活動

學期初,成立資訊科技興趣小組,把學有餘力且對本學科感興趣的學生召集到小組中來,利用課餘時間,向他們介紹C++語言程式設計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業餘學習生活。教會他們一些程式設計演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程式設計聯賽和競賽。在4月份,我校黃鯤、夏露蟾、黃萬鈞三名學生去合肥168中學參加了全省青少年資訊學程式設計競賽,並分別獲得了省三等獎,成績喜人,受到了學校和上級領導的表揚。

四、今後打算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課上各項任務。

2、對學困生多關心,多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激發他們對資訊科技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水平,順利地通過高中資訊科技會考。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絕在微機室裡製造垃圾。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而且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5、在網站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製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學校的網站和學校的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顆顆的果實。我用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我願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將來一定能結出成熟的果實。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2

自從教室裡有了電子白板,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頻率很高,我每節英語課都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的興趣、記憶,吸引學生注意,增強學生理解。還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老師操作起來方便快捷。我們老師經常在辦公室稱讚。

課堂上我主要運用:1、多媒體簡報;2、因特網有效的資源共享他人優秀教學資源並根據情況及時更新;3、投影,投出各種課堂上需要的教學東西。這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資訊科技給我現在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它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

(一)整合多種形式的媒體

多媒體教學簡報能夠把教學中所需要演示的文字、圖形、影象、音訊和視訊等多種形式的媒體進行整合,使教學內容的演示和呈現更加方便快捷,更利於我們的操作和學生的`認知。

(二)操作靈活、方便

多媒體教學簡報的播放控制靈活方便,可根據實際教學情形和需要隨時調整演示和呈現的內容,並可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播放節奏。比單純地利用黑板、道具、圖片等為學生創造情境,教學效果要好多了。

(三)編輯方便、快捷

多媒體教學簡報的編輯簡潔方便,隨時把從網上共享的教學資源進行編輯修改和完善,為己所用。它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資訊科技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這意味著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是資訊化教育的重要特徵。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四)心意答投影直觀、高效

老師講解試卷,以及展示學生優秀作業。老師無需寫一個字,直接了當投影,放大需要的內容,學生看起來直觀,非常省時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資訊科技應用於英語教學中能使英語課堂教學達到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於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創設良好的英語交際環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資訊科技應用於英語教學中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3

國中資訊科技是近年新開設的一門課程,是一項知識性和技能型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資訊科技課的根本任務是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質,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通過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本人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在上機時,可以確定一些有意思的上機目標,讓學生為了這個目標而去探索它的實現方法,儘量將探究知識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的慾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在學習WORD文書處理時可以讓學生設計自己的名片,或者設計一份板報,在學習EXCEL電子表格時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花費進行統計,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時,可引導學生用“Excel”進行班級成績的整理,學習情況的資料分析,班級通訊錄製作;在學習PowerPoint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個介紹家庭或學校的多媒體簡報,對於一些遊戲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玩,但不要告訴他們玩法,讓他們自己去探索遊戲的玩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二、瞭解計算機學習的特點,學以致用

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上述資訊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創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關鍵。例如:網際網路,它為中國小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途徑,創造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學習環境。藉助於網際網路。他們可以獲取在書上學不到的東西,利用這些資訊來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當今世界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不斷創新,高科技的迅速產業化,使得經濟持續增長。而在這一時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識創新,它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於思考,學會獨立思考,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充分發展所有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因“人”而異定教法,就是面對不同的學生物件,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初涉資訊科技課的七年級學生,要用慢步子、勤練習、多回顧的方法,多采用示範法、同步法等組織教學。在教學時,教師必須有耐心,扶著學生前進,並加強技能訓練,進行多種方式的知識回顧,多給學生成功的表現機會,對一些接受慢的學生要更多地個別指導,讓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充滿信心。對有一定基礎的八年級學生,隨著自學能力的增強,則應多采用同步式、探索式、四段式的教學方式。教師精講重點部分,其餘讓學生自我探索,爭取自我創新。如:Powerpoint教學中關於字型、圖片等的.教學,由於在Word的教學中均已經涉及相關內容,教師只需稍作點撥,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接著評議作品,讓好的同學說說方法。然後進一步練習操作,最後教師只需稍做小結。再如申請免費電子郵箱,這類操作在網際網路應用學習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網站導航非常明確,教師一般只需引導學生尋找到註冊介面,剩下的由學生自己完成,培養學生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四、端正教育理念,辯證地對待網路的利和弊

注重青少年資訊道德的培養在資訊科技蓬勃發展之際,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帶來的巨大利益,而忽視了資訊科技中某些不利因素給青少年成長造成的干擾和不良影響。例如:在網際網路上除了大量豐富的學科知識外,也有許多不健康的內容,有時還有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肆虐等,而這些正是資訊科技教育中容易忽略的問題。因此在學習網路這一章時,我不僅向講解英特網的優秀之處,而且不斷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資訊意識和資訊倫理道德。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能夠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中正確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道德。未來21世紀資訊社會的發展,教育資訊化的實現,對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從培養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使用資訊化手段能力;在培養內容上,教育需要對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觀念,要尋求新的模式和傳播手段,以適應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4

本次研討會令我收穫滿滿,優秀教師的公開課讓我歎為觀止,先進教師的典型發言使我醍醐灌頂。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收穫最多的是宋增喜老師的《一道三角形探究問題》,一開始我還在為聽不懂宋老師略帶方言的口音直搖頭,但當他出示了一道三角形的題目後指引學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後令我肅然起敬。本節課教師教學內容設計合理,內容充實,教師從複習舊知引入,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做了鋪墊。之後從一道題目出發,引導學生探索一道三角形題目當中能夠得到哪些結論,本節課大半時間都是學生在進行探究交流,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者的作用。題目設計層層遞進,注重知識的遷移,通過變式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並通過這兩道題目幫助學生建構了三角形的.知識體系,並在本節課當中所有學生都能有效的參與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並學有所得。教師將課堂放心大膽的教於學生,學生也大膽嘗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現了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學生良好的學習素質。教師言語親切、教態自然,循循善誘,語言精練。本節課非常值得觀摩學習。

總而言之,我們要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向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學習,多聽課,聽好課,多反思,常感悟。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5

時光荏苒,光陰飛逝,研一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和朱雲東老師每週一次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課程也已畫上句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收穫不少,感慨頗多。

在學習中,朱老師並沒有給我們指定固定的課程教材,也沒有像以往的專業課照本宣科講解很多理論知識,而是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教育技術專業的國內外領先人物和相關著作文獻,還有一些新奇實用的網站,真正讓我們大開眼界。在教授具體內容時,以具體學科軟體應用為主介紹學科課程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如動態數學軟體GeoGebra、模擬天文實錄軟體Celestia、模擬模擬物理實驗的Algodoo等,不僅給我們帶來愉悅的身心體驗,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學習這門課程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學習不能拘泥於書本而要另闢蹊徑。在此,我淺顯地談一下對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這門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意義

在朱老師的每一節課中,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是興趣蓬勃,充滿好奇,也永遠不會忘記那些軟體帶給我們奇妙的體驗。我想這就是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意義所在。

(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資訊科技,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呈現課程內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中國小生往往比較活潑好動,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心,資訊科技能使教學內容符合中國小生心理特點,有效地促進其學習效率。比如歷史課的學習,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撲朔迷離的歷史事件、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構成了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如果這一切單純靠老師講解書本內容很容易引起學生疲勞和虛幻,畢竟歷史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如果配以相應題材的視訊、音訊等輔助老師教學,將歷史事件、場景真實還原,觀看一些專家名人對歷史的解讀與評論,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發大家對歷史事件的思考與討論,文史學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比任何單向灌輸都重要。濃厚的興趣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各方面。

(二)資訊科技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多媒體技術是資訊科技最廣泛的應用之一,多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相比,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而不是單一的刺激。梅耶在《多媒體學習》一書中將其總結為多媒體效應:“當學生能夠對同一資訊的'言語表徵和畫面表徵進行整合時,一種更深入的學習才能發生。”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於人類獲取資訊的來源,即人類獲取資訊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資訊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利用資訊科技呈現課程內容,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動手操作,同時調動視覺、聽覺、觸覺三種感官刺激,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資訊量,遠遠大於單一地聽老師講課效果更佳。資訊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資訊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赤瑞特拉還作了另一個實驗,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永續性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個實驗表明: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以上充分說明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而且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三)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有位大師曾說,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是資訊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當今“終身學習”已經由人們的單純的願望變成了具體的行動,尤其是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廣泛應用為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迎合了時代的要求,在培養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上,有著無可替代的貢獻。這種整合,使得學生具有主動吸取知識的要求和願望,並能隨時付諸實踐,獨立自主地學習,自我組織、制定並實施學習計劃,調控學習過程,並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估。線上互動也為學生們自主學習提供了疑難解答的平臺,使學生學習信心極大增強。可以說,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在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種革命式的變革。

二、我對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思考

和教學一樣,資訊科技是一種手段,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也是一種手段,使用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的優勢,促使教學任務的更好完成,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中,人們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高。教育均衡發展,是關係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整體戰略問題。資訊科技的應用對實現教育均衡問題,到底起阻礙作用還是促進作用,是我們首先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資訊科技阻礙教育均衡?

教育均衡,從巨集觀層面說,指教育均衡發展;從微觀方面說,教育均衡指課程均衡發展。資訊科技的應用離不開相關軟硬體的支援,說到底就是資金的支援。發達地區的學生,享受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最優秀的老師,最先進的學習裝置,甚至上海已經出現了PAD班、電子書包這些新形式的教學媒體。但是在一些貧困山區,連一些最基本的教學設施都無法滿足,甚至沒有完好的教室。在貧困地區應用資訊科技,師資問題也是無可忽視的方面,貧困地區大部分教師專業功底不紮實,一人兼幾門課程的教學,更不用說利用資訊科技來授課。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均衡問題突顯,矛盾加劇,資訊科技的應用似乎會進一步加大巨集觀層面的教育不公平。

(二)資訊科技促進教育均衡?

目前,國家投入了巨大財力與精力,孜孜以求的教育均衡,比如把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於農村,以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公平。除了經濟手段,有很多學者試圖用技術手段解決教育均衡問題。資訊科技的為其提供了主要途徑。如果在貧困地區安裝相應的資訊科技裝置,就可以利用一些模擬軟體如Algodoo模擬無法實現的實驗過程,組織學生觀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訊圖片,擴大貧困地區學生的視野,即使他們身體不能走出大山,起碼讓心靈走出去。資訊科技對教育均衡更重要的貢獻在於優質資源共享。貧困地區的學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觀看一些優秀教師的上課實錄,使優質教育資源走進大山。還可以通過網上線上像優秀教師提問,向他們探討問題,學習知識。這無疑是解決教育均衡問題的一個可取方法。所以,資訊科技又可以促進教育均衡。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是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從巨集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資訊科技都對學習者本身的學習有積極影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進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實現教學內容的資訊化、教學過程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教學資源的網路化,以期能更好地提升育人質量,促成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此外,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更艱鉅的任務更應該在於解決教育均衡問題。“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這是前任總理溫家寶在學校黑板上寫下的一句話,面對日新月異的教學現代化浪潮,我們不應該使任何一個孩子落下,使任何一個地區丟下。

或許是因為我來自於農村,曾深切的感受到農村教育的缺乏,體會到教育均衡問題的嚴峻性,所以在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發展如火如荼之勢,希望在資訊科技為發達地區的教育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更能為貧困地區的教育帶來曙光,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從精神上擺脫貧困,走出貧窮,得到徹底的改變。這樣才是教育的目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真正意義。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6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7月28日下午聽了金立志老師的演講,我獲益匪淺。因為我是一位地理老師,對於地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看地圖,而利用班班通向學生展示地圖,學生對地圖就會有感官認識,而我也可以更詳細的講解。所以我覺得對於一個老師來說,掌握一些資訊科技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師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融合談幾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更新教學理念。

1、利用網上學習互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都是教師事前安排好的,學生大多處於被動地參與。而將現代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優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創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式學習環境。留給學生自主權、選擇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實踐活動。讓課堂富有吸引力,實現人機互動,師生、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刺激多種感官,激發學習興趣。利用視屏、動聽的音樂強烈的刺激學生的視聽器官,引出的問題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讓一節抽象的課堂“活”起來。

3、利用資訊資源,引入時代活水

網際網路特有的開放性,極大地拓展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

二、固守傳統之憂與現代資訊科技濫用之患

1、傳統思維定勢的形成,限制教育的進步與發展

1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多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上,學生只記結果而不研究結果如何得來;只聽不思、唯書至上、為師獨尊等。這些傳統的習慣極大地影響者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成為批判、探究精神發展的'瓶頸。

傳統課程的弊病主要表現在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學生的素養、創新能力,具體表徵為:

(1)、課程內容陳舊,過於強調學科體系,脫離社會實際。(2)、課程實施基本以課堂、教師、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課程管理統得過死,難以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生的多樣化要求。

2.現代資訊科技過度濫用,束縛教師課堂設計能力。

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它只是輔助工具,更重要的還是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方法,不能過度的依賴。

三、“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優化整合——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

1.教學設計促進資訊科技與課程的優化整合。

運用了多媒體展示,激發了學習興趣。教師充分利用網路的廣闊性和互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大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動腦發表自己的主見;充分運用了資訊科技手段和網路優勢,以有效輔助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四、加強學習,用適應現代教育的資訊科技武裝教師的頭腦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資訊素質不斷提高,推廣資訊科技,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學校應該逐漸加強對教師資訊科技的培養,學校可利用備課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強對老師的資訊科技的培訓。從最基本的計算機認識開始,到會使用幻燈片製作簡單的課件,通過網路搜尋素材,保持更新,加強學習與溝通及動手實踐,應用到教學中去,從而加強對計算機的使用效率。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7

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自己與專家名師之間的差距,作為一名入職三年多的老師,我感覺到自己很多方面還不夠優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觀摩了三節課之後,有兩點感觸頗深。

第一,我認識到了真正的數學教學應該有的樣子,課標裡說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學問,這二者都應該讓學生去探究和發現,數學課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不能代勞。學生只有通過主動探究新知識才能培養數學思維,在數學上得到良好的發展。老師的作用應當是組織,引導,激勵,評價。

第二,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在課堂中的應用,包括幾何畫板和平板電腦。幾何畫板可以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解放老師的雙手,讓師生在課堂上更加輕鬆愉悅,每一位青年數學教師都應該掌握幾何畫板的使用技巧,可以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板電腦的使用,有效地促進了師生互動,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聆聽了幾位專家的典型發言,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有的教育情懷,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反思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每節課都應該有反思,每天都應該有反思,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8

通過這次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從精彩的講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麼是微課堂以及微視訊的製作,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念。下面我就談一下感受頗深的幾點:

自從學校號召大家學習微課堂教學法後,自己開始默默地關注並研究它,但總感覺對它一知半解的。這次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把微課堂的溯源、發展和概念給大家講解的漓淋盡致,不光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微課堂,還說明了什麼不是微課堂,糾正了我們平時對微課堂的一些誤解:微課堂不是輔助老師講課的多媒體課件,也不是課堂教學實錄的教學切片。它是針對某個知識點以輔助學生學習為目的而製作的短小精的視訊。接下來,教授又告訴大家怎麼設計微課堂:選題要選重點、難點和易錯點,設計要有創意,他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幾種常見的製作微視訊的方法,還讓他的兩位研究生教給大家常用的幾種軟體的具體操作方法,當然這個教學過程也是通過資訊科技的支援,把原來令人望而生畏的專業計算機學習變得簡單易懂了。在這,讓我們不得不承認資訊科技應用到教學中的必要性。這次講座中,教授通過他幽默的語言,強大的資訊科技支援,再加實用性的教學操作,使這麼專業的學術報告不再枯燥無味。這也給我一種震撼:把這些先進的教學理論應用到我們的學科教學中,我們的課堂會做到真正的豐富多彩,這樣的課堂還會有學生不喜歡嗎?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自己現在一些觀念的落後,比如在對待資訊的獲取與應用上。在培訓學習中,很多老師都帶著先進的手機,錄象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隨時掃描專家團隊的微信二維碼,加入微信,學習過程中實現線上互動討論。而我對手機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打電話發簡訊上,還沒把它當作一個可用於隨時隨地學習的工具上。這些觀念的滯後,必然會導致學習工作的落後,在一個資訊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閉門造車必然不會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當然我開始也暗自為自己辯解,覺得自己的落後與周圍環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聽了張渝江老師的報告後,卻再也無法為自己找到任何藉口了。張渝江老師是來自大山裡的一位高中教師,但人家卻是在國內最早認識翻轉課堂的,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那麼他們就用盜版的平板電腦;支付不起高昂的軟體費用,那麼就找免費的;買不起高檔的攝象裝置,就去淘寶淘便宜的錄象工具;無法說服老師們習慣複雜的軟體,那麼就把支援系統簡化。在他面前,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應刃而解,他把翻轉課堂成功的引入一所農村高中,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轉課堂,他對國內外發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數家珍。如果這些出自一個大學教授的口中,我們會覺得很正常,但他卻是一個一線的高中老師,讓我不由的暗自驚歎。同時,也給了我們一次心靈的震撼:在一個資訊如此發達的社會,無論你處於什麼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沒有學不到的知識,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那麼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深刻感覺到在這個資訊的時代,“給我一個終端,我將擁有整個世界。”在這樣的社會潮流下,微課堂的推廣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9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社會生活的變革,文化教育更是首當其衝,資訊科技課理所當然地成了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錯誤地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誤以為對“資訊科技”的興趣,認為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興趣已經很高,不存在提高的問題。然而課堂實踐和調查表明,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興趣,僅僅表現在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於上網、玩遊戲甚至是聊天等,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沒興趣。由此,就出現了學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卻不一定能掌握好資訊科技知識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對計算機的興趣發展為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任務。依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在資訊科技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以精彩的課堂“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文字編輯是資訊科技課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不少學生會認為,文字編輯不就是“打字”嗎?只要會輸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連簡單的插入、刪除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也覺得它“沒意思”。所以在上“文字編輯”這節課時,我從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的關於文字編輯的內容入手,如報紙、電視、廣告語、手機簡訊等,使學生在體會資訊科技對人類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的同時,感受到文字輸入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這堂課時,我以一幅事先做好的“我為奧運獻計策”的作品作為本節課的匯入。從這幅作品中,同學們有了動手操作的要求,學生就需要掌握本節要學習的資訊科技知識才能完成同樣的作品。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當前,中國小資訊科技教材,是依據教育部的《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其中對各學段的教學內容作了詳細的指導性的規定,但又非常地靈活,給廣大資訊科技教師提供了非常寬的選擇餘地。比如要求掌握“繪圖工具的使用”,對於一些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來說,需要教師的詳細講解,而一些對畫圖程式已經“玩”得很熟練的學生,對此則失去學習興趣。上該節課時,既要詳細講解本節課,又要適當地擴充內容,設定一些主題,讓初學者學得會,讓學得好的同學也吃得飽。如“繪圖工具的使用”這堂課,我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某一種工具,而且要求學生把繪圖工具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創造性地進行繪圖。對原先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層次較低的同學,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先完成一幅簡單的圖畫,而對於學習還有潛力的同學,我就要求除了以上的內容外,再利用繪圖工具設定出一些特殊效果,如“一個文字有多種顏色、多種字型並存”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所有的學生就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又如,在講Word中“插入圖片”這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手抄報、詩配畫等。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樣才能做出這麼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慾望。在介紹插入圖片的幾種方法的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圖片來源的知識,如用數碼相機、掃描器、網路下載等,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和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資訊教學的深入,學生在知識結構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異。在教學設計中若缺乏周密的考慮,就會使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進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或是讓沒基礎的學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勵和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擴充套件與提高。在講新課前,調查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據不同學生情況給其制定不同的學習安排。一般情況下,我讓大部分沒有基礎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學習,而讓少部分有基礎的學生學自己想學的內容,這樣不同學生的需要能在一節課內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教學做到了因人而異、有的放矢。

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恰當地設計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慾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手段一直被喻為“教育教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但並不是說只要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課、使用了電腦、使用了投影就算是多媒體教學了,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單純的課堂教學,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我講《計算機的組成》時,這是一節不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純理論的課,我從同學們見到過的計算機外觀入手,講計算機軟體和硬體、計算機的硬體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準確而幽默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名詞具體化,專業的語言生活化;並且為了強化記憶,還設計了一張圖,如“計算機五大部件”──我用五個圓圈來表示,將這五個圓圈按一定的位置來擺放,如“最靠左右兩邊的圓圈”──用來表示“輸入、輸出兩大部件”,像這樣的比喻形象而生動,使學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電腦知識,教學效果非常好。當然,這樣的課就要求老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把資訊課的任務分為三種:資訊採集型任務、資訊處理型任務和綜合型任務。在因特網教學中,部分網路的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直接獲取。這樣的任務是資訊採集型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獲取資訊的方法,並通過所獲得的資訊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在Word中製作一個通訊錄,或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考試成績進行統計,這些都屬於資訊處理型任務。綜合型任務一般放在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結束時,作為檢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讓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關於“家鄉的變化”的知識做成簡報。這個任務中既包含了資訊的採集,如通過各種方式獲取關於“家鄉的變化”的知識,也包含了資訊的`處理,如將所獲得的文字、影象、聲音、視訊等內容插入新建立的簡報中。

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任務間的縱向聯絡,儘量與學生所學知識前後呼應。如在“讓網頁靚起來”一課中,要求學生在Photoshop中製作網頁的背景;在網頁中插入自己製作的Flash動畫;給自己設計的簡報做上超連結等。這樣的綜合任務可以將原先學過的許多知識聯絡在一起,既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又增強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儘量採用教材中未出現的例子,這樣可以擴充套件學生實踐的內容。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用教材中的例子進行自學,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內容是有限的,若整個教學僅圍繞已有的例子來進行,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因此在設計任務時,要動腦設計一些針對性強、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例項,來提高資訊課的教學質量。

四、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在幾年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我總結出一條經驗,“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在教學中,如果僅僅是“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如此迴圈往復,那麼學生的學習就會產生倦怠性,下半堂課的效果明顯不如上半堂課。開始學生還有積極性,最後有時就會“不知所為”,僅僅是“為做而做,為上課而上課”。這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僅是被動接受,沒有發揮學生能動性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允許他們犯錯誤”,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僅僅是講解、演示,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而應該給他們發揮的空間。在學習怎樣刪除文字這部分內容時,我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嘗試,發現問題,然後請幾個學生集中進行演示,糾正錯誤,與全班同學分享創新成果。同樣的刪除,但幾位學生採用的方法卻不一樣。一位是用Delete鍵進行刪除,一位是用退格鍵Backspace進行刪除,一位是用剪下按鈕進行剪下,還有一位是用空格鍵進行刪除。這些不同的方法讓全班同學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又如“繪圖工具的使用”一節的教學中,曲線工具較難掌握,為了讓學生掌握“曲線工具”的使用,先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曲線,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看出,這兩條曲線一條是閉合的一條是不封閉的。我就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自己畫出這兩條曲線,學生一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學生開始繪圖,結果學生想了各種方法,但是滑鼠拖來拖去,始終達不到目的;有的學生畫出了一條不封閉的曲線,老師讓他告訴大家制作方法。有的同學畫出了閉合的曲線,但他卻歸納不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允許他們不會做,允許他們犯錯誤,然後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後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同學們歸納、總結,把同學們還不能完全理清的知識條理化。

實踐是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集中體現,通過自主學習,是訓練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而資訊科技學習是一種操作技能與知識積累同時進行的學習。這種學習本身也有連續性的特點,在階段性的學習中,學生自主地進行知識歸納與總結十分重要亦十分必要。學生是學習主體,讓他們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全班同學共享,既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同時亦要做適當的糾正和輔導。

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依葫蘆畫瓢”,按照老師教的步驟依次完成任務,而是啟發學生通過探索掌握方法並能靈活地加以應用。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尤其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傳統教育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中心,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循規蹈矩、亦步亦趨,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探究學習其本質是學生自己從各種特殊事例中歸納出結論,並用來解決新問題。它強調的是對問題的探究過程而不是現成的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啟發學生,為學生髮現知識創造條件和提供幫助。但在探究學習中,教師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及時點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善於學習且樂於學習。

五、採用對比與總結

教學中採用對比,可以增強教學內容間橫向及縱向的聯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軟體間完成相似任務的對比,通過對比,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在學生掌握了Word中圖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後,在PowerPoint的教學中就可讓學生對比Word中的相應操作自己探索並掌握方法,在PowerPoint中掌握了超連結的方法之後,當學生學習網頁的連結時,也可採用對比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而迅速地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層的含義及應用目的等等。

對教學內容及時地做出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總結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進行,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複製檔案,可以採用多種不同方法來完成,在練習中請不同的學生給全班同學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操作方法進行總結。這樣既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六、及時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通常體現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任務的大小,讓學生單獨完成或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檢視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於完成任務好的學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肯定、表揚;差的也要及時鼓勵、適當進行指導,但在指導時,一定不要妨礙學生獨立思考,要引導他們主動思考、探索,以達到創造性原則的目的。

總之,資訊科技教育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系列重大的變革課題。我們應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圍繞“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學習、善於學習,使學生終身受益。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10

本學期在學校的領導下,並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學期臨近結束,回顧一學期以來的工作,不論是工作中還是自身的業務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實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開學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認真備好八年級、九年級年級的課,上好課,為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任務做好準備。上好每節課對於老師,對於學生都是很關鍵的。確實,這個學期我真的做到了這一點,現在的七年級學生大部分已熟練掌握電腦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過一年來的學習,學生能夠後對電腦進行簡單的操作,熟練的掌握了Office辦公軟體,能夠使用FrontPage製作簡單的網頁,打字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按照課程標準完成了教學任務。當然還有少數學生掌握程度並不理想,這點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是我必須要去努力攻克的難點。

2、在教學之餘,我們還努力搞好我們的興趣加強班的培訓,在這些班中,學生學到許多平時在資訊科技課上學不到的知識,平時學生可以在微機室來查閱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還有的學生學會軟體聊天,有的學生學會了一些軟體的安裝,幫助教師進行電腦的簡單維護,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其它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師德滲透方面

教師的一切活動不僅以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措施影響學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個性心理品質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嚴格執行師德規範,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

資訊科技學科有本身的特點,學生上課時要經常動手操作,這就難免有些學生不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容易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所以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則,讓學生們心服口服。在嚴要求的同時,我又對他們充滿關愛與耐心,指導他們的學習並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的教育,並要求他們時刻謹記愛護學校的公共財物,自覺愛護微機裝置,這樣在我的課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

三、資訊科技管理方面

作為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師,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學校計算機教室的管理員,不論是電腦的常規維護還是各種材料的填寫、整理,我都會認真、高效的把這份工作完成,對裝置的維護,確保裝置能正常完好的執行顯得尤為重要,而對於這些裝置的使用、維護,我都能夠了解和熟練掌握,為以後學校使用遠端教育資源,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做下堅實的基礎。學校的網站、部落格圈定期進行維護,更新。

1、微機室嚴格按照計算機教師學生守則要求來要求學生。保持微機室的室內衛生,每天進行打掃。給學生和教師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來學習。

2、機房上網時,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嚴禁上一些非法的網站。

3、不要非法下載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資料遊戲,禁止上網玩遊戲。

4、用機完畢後,應按規定關閉設別,經教師檢查後方可離開座位並把個人攜帶的書本及用品帶出微機室。

四、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在教學之餘,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20節的任務、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認真寫好小字和本學科的板書設計;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每月寫一份經驗交流,手記和案例。積極學習各種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加強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經常閱讀一些關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書籍,在網上閱讀一些關於新課程培訓和資訊科技課教學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體會。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網路知識,學習製作課件、網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

五、今後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學思路,從教材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方法,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的進步。

3、在日常的裝置維護工作中多實踐,多嘗試,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實踐都能有所收穫並充分利用好網際網路資源。

4、在網站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製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學校的網站和學校的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經過上學期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到,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踏實工作,服務於教,努力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勝利地完成我校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11

人類已經跨入21世紀的資訊社會,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著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資訊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誌。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

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資訊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一、課前準備

1、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師平時應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瞭解新課程理念,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落實在教學活動過程中。

2、學習學科新知識,及時更新陳舊知識內容。由於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迅速,教學內容也更新較快,學科教師應關注資訊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及時更新陳舊知識內容,熟練掌握綱要中規定的教學內容。

3、瞭解學生認知水平。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識發展水平、思想及情感發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鑽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學科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及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瞭解教材的編寫原則,瞭解所授知識在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地位、與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絡,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包括情感態度、認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5、熟悉教學的硬體和軟體環境。熟悉教師演示裝置、學生操作練習裝置的硬體和軟體環境,熟練掌握硬體和軟體的操作使用方法。

6、認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遵循一切為了每位學生髮展的.理念,以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認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⑴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各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和內容。

⑶設計合理的問題和任務,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

⑷設計多種有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⑸設計完整的課堂教學結構,過渡自然流暢。

教學設計內容要形成電子文件,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活動的內容和開展過程,學生操作練習內容,板書內容。

7、製作電子板書。設計並製作美觀、清晰、簡明的電子板書(或課件)。

二、課堂教學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

1、創設有效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2、教學過程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分散難點,突出重點。

3、合理運用講授法,講授應具有啟發性,堅決杜絕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4、教態親切、自然,術語規範、正確,演示正確、熟練。

5、應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問題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

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7、教學過程應遵循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絡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教學原則。

8、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各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9、課堂教學結構完整,過渡自然流暢。

10、採用多種有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三、課後教學活動

1、進行課後教學反思,寫出教後感。

2、檢查教學裝置,排除裝置故障。

3、及時批改課後作業,並及時反饋。

4、進行課後輔導工作,對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開展課外活動輔導工作。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應組織課外興趣小組,根據學科競賽內容和專案進行課外輔導。

四、評價與考核

1、資訊科技學科只進行期末考查,不進行期會考查。考查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2、評價與考核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考試、考查和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並以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為主。

3、不論採用什麼方式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象資訊科技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在常規中提到了對學生的指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學法,研究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生學習方案,研究如何引導學生構築課堂學習的規範,與教師教的規範相得益彰。

課外活動是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在常規的最後一點,提到了教師應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活動,結合學科課程整合、校園文化建設因地制宜地開展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實踐活動,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12

一、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每班學生都在五十人左右,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生教生”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失去,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這門學科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要教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13

資訊即資源,它是教材內容的一部分,對教師而言,資訊科技應是像黑板、粉筆、三角尺和圓規一樣使用得心應手的工具;對學生而言,資訊科技是像圖書館、資料室一樣理想有效的學習環境;有時還是答疑解惑的“老師”,也是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學習、創新的有力工具。“整合”應是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教學過程。

通過實踐,使我認識到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在課程教學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意味著在已有課程的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資訊科技,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現代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意義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

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學科整合之後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互動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資訊環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

二、通過整合,讓數學更貼近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近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網路資訊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與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同時也讓教師能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近生活。

三、通過整合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並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集文字、聲音、圖象、圖形於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訊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二年級“平移與旋轉”時,運用資訊媒體播放遊樂場的情景錄影,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在已有認識發展水平上產生了自主探究的願望,因而在學習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能說出、區別身邊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學中如何畫角是本節課一個重要內容。以往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黑板上畫,學生看,這樣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畫圖時,教師的身體會遮擋部分學生的視線等等。如果利用多媒體來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樣。首先利用電腦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演示前,教師提出“注意觀察畫角時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電腦演示步驟。由於是電腦畫,學生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後教師再在黑板上畫角,進一步明確畫角的步驟,滲透角的形成,最後讓學生獨立畫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瞭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不僅掌握了畫角的方法,而且數學課堂也是動靜交融,充滿了勃勃生機。

通過資訊科技與教學內容整合,利用網路資訊環境,創設教學情境,開展課堂智力激勵,能使學生對問題情境,積極動腦筋思考,並通過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新知識的認知過程。

四、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學科整合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資源的合理設計與應用,是實現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應用存在錯誤的認識,例如:

(1)關注課件,過多的展示多媒體,忽視教學過程,很多教師認為要把資訊科技整合的學科教學中,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較亮麗、鮮豔,這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觀察,不利於看清問題的本質。還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是萬能的授課式從頭到尾都要使用課件,割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聯絡,忽視教學過程。

(2)唯技術主義,過度依賴資訊科技支援。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路等就不是一堂好課。也有的人認為技術越先進越好。這就再很大程度上導致一些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編寫和製作好了多媒體課件就等於把一堂課備好了,而沒有進行細節設計。於是,上課就變成了幻燈片放映,受課件的編制形式所累,課堂教學被課件材料牽著鼻子走。學生學習也按照整個課件的結構和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進行,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互動,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做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展,不利於鼓勵創新,也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從數學學科的角度需求出發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強調教師的心理現代教育技術學和學科教學基礎,在充分了解傳統教學、準備好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有選擇地使用計算機。

總之,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14

作為一位和資訊科技課程同步成長起來的資訊科技教師,我目睹了這十幾年來,資訊科技這門課的發展並逐步走上正軌,心裡感到無比的欣喜和自豪。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更是學生獲取知識做人求真的主戰場。對於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好好進行研究,如何減少教師的多餘灌輸性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合作性學習,完善課堂教學,創造優質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必須是師生雙方平等、積極、探索的互動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於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低年級學生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不認識字,聽不懂教師下達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講解課堂內容,那麼學生可能很難聽懂。於是我就準備了一些非常鮮活,並貼近學生實際的內容,並製作了一些相關的課件,搜尋了一些相關軟體輔助教學。例如教學“滑鼠用法”時,我選擇了一些有關繪畫方面的軟體來讓學生練習,還有一些小的兒童塗色軟體,讓學生在塗色或是繪畫的過程中,學會畫的整體佈局,學會審美,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更重要的是練習了滑鼠的各種用法。達到了設計本課的教學目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資訊科技這門課程不但不難學,而且還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這樣,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跟隨教師學,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科技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引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引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體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我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遊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絃,使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後,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學生,我解決的辦法是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有時還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實踐,品嚐學習的樂趣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五邊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後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桌合作畫出“五邊形”,最後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五邊形”會畫了,其他的三角形、七邊形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鬆,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我想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國小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討,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必將逐步走向成熟、趨於完善。

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體會15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特徵的資訊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資訊社會,中國小正逐步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資訊、儲存資訊、處理資訊和傳遞資訊的能力,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但如何上好資訊科技課,給廣大資訊科技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國小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遊戲入門,激發學習興趣。

國小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科技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加上有的學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語文、數學等成績的不理想,總會存在著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體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遊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絃,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後,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連結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連結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麼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簡報嗎?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連結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體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道、授業、解惑”,這個“道”字,不僅包含了完成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別人掌握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對此,筆者深有體會。例如Windows系統及其相關應用軟體的知識,包羅永珍,應用廣泛,教者不可能在每週一節課的條件下教會學生那麼多的知識,唯一之計就是教會學生總結、歸納其學習的方法,舉一反三,自善其身。例如教者演示、講解C盤裡的檔案管理,學生就要懂得D盤、其他磁碟檔案管理的方法;教者演示、講解在Word文件裡圖片的插入、移動方法,學生就要懂得視訊、聲音檔案等的操作;教者演示、講解網絡卡的硬、軟體的安裝,學生就要懂得調變解調器等其他硬體的安裝、除錯等。只有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學到的知識才不會有侷限性,而能夠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進一步發展、創新,從而有新的收穫。

總之,要上好國小資訊科技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資訊科技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