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資訊科技說課稿6篇

欄目: 資訊科技 / 釋出於: / 人氣:1.2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訊科技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資訊科技說課稿6篇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FLASH是目前國際網際網路中應用最廣泛的動畫,動畫的設計和製作是中學計算機專業必修內容。資訊科技學科是學科中最年輕的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更新最快的學科。《FLASH逐幀動畫原理》這一節是國中資訊科技教材FLASH的開始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八年級的同學,它是教材關於FLASH這一學科的初步認識,在FLASH的學習中佔很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生

八年級學生其中有70%的學生為借讀生所以他們的資訊科技水平是中等偏下,層次不齊。對於資訊科技,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沒有從理論的角度進行總結。

在教學中,我通過有效的設定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學習精神。

  三、說教學目標

在FLASH教學中,側重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應用能力的提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規律,我們把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及關鍵點進行分解。

貫徹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法進行教育,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理解掌握本堂課的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FLASH基本動畫原理,掌握FLASH中幀、關鍵幀、層的概念。

能力目標:通過對FLASH逐幀動畫原理的理解,引導學生對動畫的製作的興趣。

情感目標:利用上機分組操作,培養學生的協作與團隊精神

教學的重點:FLASH逐幀動畫原理的理解。

教學的難點:區分普通幀、關鍵幀。

  四、說教法

教法:由於中學生普遍存在理解力不強,動手能力較強的特點,故本堂課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學,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讓學生真正手動、腦動這一目的。採取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以例子講解,引發學生思考為主要方法。

  五、說教學設計

1、複習匯入,複習上節的FLASH佈局介面,播放簡單FLASH 來匯入動畫原理。

2、教師播放FLASH 《flower》,用螢幕投影顯示操作,講解FLASH的動畫原理。

3、講解普通幀、關鍵幀。普通幀又分為普通實幀、空白普通幀。關鍵幀又分為關鍵實幀、空白關鍵幀。

4、通過FLASH例項講解普通幀,關鍵幀的區別,在知識的講解結構中,由靜態單層到動態單層,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的把知識點一層一層深化,關鍵幀講解注意為後面的形變動畫做鋪墊。

  六、練習作業

1.理論作業:用自己的話簡述Flash逐幀動畫原理。

2.實踐作業:

①FLASH的啟動。

②開啟任意一簡單FLASH,熟悉普通幀,關鍵幀,並試著自己做逐幀動畫。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及學生分析

《森林音樂會》是根據省資訊科技國小實驗教材第二冊《卡通貝貝手拉手》一課中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創編的一節課。這節課主要對學生進行圖形翻轉、旋轉訓練,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畫圖軟體操作有了一定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畫圖軟體的難點也是學生能夠熟練、快捷使用畫圖軟體的基礎之一。基於以上原因,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只能對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認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齡特點,同時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圖形的翻轉、旋轉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體驗到將學到、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生活中的樂趣。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掌握圖形的翻轉、旋轉的操作方法

難點:使學生能夠理解旋轉角度的變化區別

  二、教法闡述

資訊科技課程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根據《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森林音樂會學習情境,設計了三個任務,即編排座位、整理樂器、製作獎品。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結合畫圖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

本節課我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示範操作,學生通過自主實踐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性,培養創新精神。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三、學法指導

興趣是學生探索、創造的力量源泉,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學時我在創設的三個情境任務中設疑激趣,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學生遇到困難後教師引導他們列舉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主選擇可行的辦法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順利地完成任務獲取新知。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二)任務驅動,合作交流

(三)綜合實踐,探索創新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物件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

教學伊始我利用動畫短片匯入課,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出示課件)同學們,大森林裡正在召開動物音樂會,有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瞧!就連平時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壯也來了。你們看,他們兩兄弟長得有什麼特點?當學生看到這幅圖畫時,馬上就會發現問題:這兩隻小老虎長得一模一樣,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隻小老虎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從而引出本課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水平翻轉。

本課的教學物件為國小二年級學生。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課一開始就讓他們自學本課內容,相對有一定難度。所以我採用了教師示範演示的教學方法。藉助螢幕廣播示範講解圖形的水平翻轉,學生練習操作並且螢幕展示學生完成作品。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發了其他同學學習興趣。

  (二)任務驅動,合作交流

在學會“水平翻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垂直翻轉。看了就會記住,做了就會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難點,就應趁熱打鐵讓學生動手獨立操作。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在“自學—嘗試”的實踐中溫故知新。本環節分兩個任務展開:

  任務一:排座位

(出示課件)“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可調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卻沒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這可急壞了總導演大象伯伯。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動手幫幫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確的位置上去”。學生在操作時,會發現小猴子利用水平翻轉放不到正確的位置。這時我提出:遇到困難怎麼辦?引導學生回想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或問老師來解決問題,最後學生自主選擇一種可行的方法學習垂直翻轉。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自主選擇適當學習方法,學會新知。

  任務二:整理樂器

(出示課件)小動物們要根據自己的節目選擇不同樂器進行表演。可他們到樂器庫取樂器時卻發現:樂器擺放的一點也不整齊,亂七八糟的。原來是樂器管理員小熊一時貪玩忘了整理。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熊整理一下樂器嗎?

學生已經掌握了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有了任務一的基礎,任務二相對容易操作。在製作課件時把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的使用也加入其中,進一步鞏固新知。課件中特別設計了“吉它”運用所學知識不能一次翻轉過來,從而引出本課的難點。由於學生對角度沒有直觀的認識因此我設計了一組課件,(出示課件)目的是使學生了解90°、180°、270°旋轉的變化。學生在討論中得出正確答案以此突破教學難點。在這裡我們將會感受到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幫助小熊整理樂器,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

  (三)綜合實踐,探索創新

抓住國小生具有模仿能力強,有強烈的創作、表現慾望的特點,我設計了“綜合實踐,探索創新”這一環節,讓學生品嚐到收穫的樂趣。

  任務三:製作獎品

(音樂會結束了,觀眾評出了最喜愛歌手,大象伯伯想請同學們幫忙用準備好的樹葉拼貼葉畫,並從中選出一幅優秀作品獎給獲獎者,現在就讓我們動手吧!

在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第三個任務製作獎品主要是綜合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通過翻轉、旋轉樹葉拼貼葉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動手創新展示自我的機會。將資訊科技學科與美術、科學等學科巧妙的結合起來,努力體現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整合。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目標的效果,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五、板書

我充分利用資訊科技課優勢把板書用多媒體軟體教室的“螢幕廣播”功能向學生展示。整個板書直觀形象,步驟清晰讓學生一目瞭然。

  六、效果預測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數學、品德與生活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適當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資訊與資訊科技》,它是省編高一《資訊科技》教材,第一章,第一、二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資訊、資訊處理過程;認識計算機及因特網的作用。本節課內容理論知識比較強,知識點比較多,內容較散,看似簡單,每一部分只是點到為止,目的是讓學生對資訊與資訊科技有一點了解,使用學生認識到學習資訊科技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由於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內容沒有,所以上課時,要注意擴充套件。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資訊的含義。

⑵、掌握資訊處理過程。

⑶、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及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⑷、知道計算機和網路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

⑸、區分資訊和資訊載體。

2、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資訊”概念的理解及對“計算機和網路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學會思考。

⑵、通過觀察計算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學習資訊處理過程知識,培養學生對資訊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和應用資訊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上網,小組合作,互幫互學,培養學生團體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

4、體驗目標:

讓學生上網看一看,網路上到底有些什麼,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重要性。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點:資訊的處理過程,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及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

2、難點:對“資訊”及“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網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師生討論,上機操作。

  四、說學生

我校是省級示範中學,每年面向全縣招生,高一新生的來源有兩大塊,一塊是農村初級中學,另一塊是縣城初級中學,來自縣城中學的學生,對計算機並不陌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都學過一些,對計算機有了一定認識,而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由於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家庭環境,升學壓力的影響,對計算機瞭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學生從沒見過真正的計算機,這是我親耳聽學生說的,並且其它老師也聽學生這樣說過。記得上第一節課時,我曾粗略統計過,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以前學過電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多少接觸過電腦,還有三分之一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但所有的學生對《資訊科技》這門課都感興趣,課前早早到機房門口等候,課下仍是遲遲不願離去。課外活動如果機房向學生開放,總是座無虛席,堂堂爆滿。

  五、說教法

對理論知識,通常的教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然後再做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情況,一直講下去,基礎好學生覺得沒意思不願聽,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聽不懂,怎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這節課感興趣,怎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

1、第一節課就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滿足一部分學生沒見過電腦的好奇心。縮短了他們與計算機之間的距離。

2、用前言的第一句話匯入新課,提出本節的教學大任務和小任務。體現資訊科技教學的任務驅動法。

3、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找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課本中沒有新內容,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4、教師就每一個知識點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與思考,師生再共同歸納總結。這樣各種情況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中,發揮各自的長處。

5、最後還有時間讓學生上網。教師點撥,小組協作完成上網,瀏覽資訊,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六、說教學準備: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上的如何,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以後的學習,所以在上第一節課時,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備好課,做好課件。還要整理好機房,確保網路暢通。課前還要向學生講清到機房上課應注意的有關事項。還要學生知道資訊科技這門課程的性質,學年結束要參加省會考,從思想上搞高對這門課的認識。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從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話“人類社會已進入資訊時代,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在不斷地改變著周圍的世界,並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資訊科技已經成為21世紀人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麼是“資訊”和“資訊科技”呢?點出本節課教學大任務“資訊與資訊科技”,這部分內容包括“資訊概念及資訊處理過程,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具體小任務)。

(二)、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看書:(用課件展示問題)

1、除課本提到“資訊”外?你還能舉出一些例項了嗎?

2、資訊是以什麼方式被人感覺到?資訊的載體有哪些?

3、請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況?

4、資訊一般儲存在什麼地方?舉出事例。

5、資訊的傳遞方式有哪些?

6、什麼是資訊科技?它的核心是什麼?

7、觀察學生計算機,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還見到什麼?

8、資訊在計算機中的流程是怎樣的?

9、你能說出計算機有哪些作用?

10、除課本提到因特網的功能外,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嗎?

(三)、分組討論上述各個問題

課件展示部分結果

(四)、組織學生上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稍微提一下開機,及怎樣上網,瀏覽資訊的操作步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沒有上過機的學生,可能心理有一點負擔,這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操作,同時請有基礎的同學幫助,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對於這部分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更自覺的,更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從中體會“助人為樂”一詞的真正含義。

在輔導學生的上機同時,教師也要做一個有心人,留意哪些學生學的好,哪些學生的只知道一點,哪些學生沒學過,做到心中在數,為以後分層教學開展打下基礎。

(五)、說小結

小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並對學生上機操作情況給予肯定,順便提一下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是勤動腦、多實踐、善應用。教師再次鼓勵學生,相信通過師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學好.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地位及內容分析:

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意識,讓學生了解、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遞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本冊教材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簡單應用為主要內容,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實踐應用;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網路為自己學習和生活服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並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本單元是在學習上網瀏覽資訊之後,學習在網路上利用電子郵件傳遞資訊;本節課題為申請電子郵箱,讓學生了解電子郵箱的基本概念,通過學習申請電子郵箱,為本單元后續教學服務;同時,強調網路道德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郵件伺服器、電子郵箱、電子郵件地址的概念。

技能目標:學習申請免費電子郵箱。

情感目標:在學習中滲透網路安全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

教學重點:學習申請免費電子郵箱。

教學難點:對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的選擇。

  二、說教法

為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主要採用愉快教學法,堅持興趣第一原則,給他們以動力,促使他們學好計算機。真實運用任務驅動法,以任務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電腦知識;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的知識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突出本課教學重點;並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資訊科技的能力;注重網路道德教育。

  三、說學法

新課標以學生“能用電腦為我們服務”為目標,倡導學生通過學習、操作、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完成任務。為此,我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學生有大量的自主操作機會。並採用互動交流法,讓學生在與教師、與同學的單向、雙向及多向的情感互動與資訊交流中,合作完成各項學習及運用任務驅動,讓學生在“學與做”活動中以舊帶新,習得並運用電腦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四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上網的操作技巧,瀏覽過很多網頁,對網上聊天、QQ、BBS、泡泡堂等聊天方式都有所瞭解,而對於收發電子郵件則是基礎比較好的部分學生才已經掌握了。老師詢問同學們:“你們會使用QQ嗎?”“會!”因為基礎比較好的部分學生很早就接觸過網上聊天了。老師再接著問:“另外有一種和別人聯絡的方式,電子郵件,你們會不會啊?”“會!”“不會!”有兩種答案了,(課餘時候我也瞭解過學生,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也很早的就懂得使用電子郵件,而沒有條件的學生,還不會使用電子郵件。)老師話鋒一轉,今天我們就學習電子郵件方面的知識,進而讓已經會使用電子郵件的學生說說他們對電子郵件的認識以及體會,在討論中瞭解到什麼是電子郵箱,什麼是電子郵件等有關的知識。

  2、引出課題,教師指導: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環節之一,學生如何能夠儘快掌握申請電子郵箱的方法,教師的引導和演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子郵件是Internet應用最廣的服務:通過網路的電子郵件系統,您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格,以非常快速的方式,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網路使用者聯絡,這些電子郵件可以是文字、圖象、聲音等各種方式。教師詢問班上有沒有人已經擁有電子郵箱?(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大部分人都已經有自己的電子郵箱)請兩個已經申請過電子郵箱的同學上到講臺,在老師的電腦上示範如何進行申請一個免費的電子郵箱,邊操作邊解釋,有疏漏的地方老師進行補充說明。通過讓學生演示操作,使剩下的學生更有一種親切感,同時也更有說服力,畢竟是學生講解,而不單單是老師的說教。

  3、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通過老師的指導,一名學生的示範,同學們已經初步明白申請電子郵箱的方法,接下來,學生就要親自動手動腦實踐了。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開始上網去註冊電子郵箱,在學生活動的時候教師巡視,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使全部學生得到共同成長。

  4、郵箱展示,多元評價:

新課程標準倡導“多元、過程、激勵”的評價方式。請每個申請電子郵箱成功的學生上到講臺上在教師的電腦打出他們的電子郵箱,展示在投影大螢幕上, 讓所有人看到他們的電子郵箱,看看睡的電子郵箱最容易讓別人快速的記住,為下一課時的收發電子郵件做準備。

  5、師生小結,共同成長:

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對如何申請電子郵箱有了自己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到的新知識;總結申請電子郵箱的方法,認識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電子郵箱的知識。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5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妙用符號》,是遼寧少兒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國中版第四冊第5課,其主要內容是:按照輸出格式的要求,巧用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二)說大綱

(三)說學生

(四)說教學目標

(五)說重難點、關鍵

(六)說教學環境

(七)說教法及學法

(八)說教學模式

(九)說教學教程

(十)說教學效果

(十一)說電子版書

一、說教材:

本冊書重點介紹了QBASIC程式語言,它是一種簡單、實用、易學的程式設計語言。用它編寫的程式是由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阿拉伯數字及字元構成的一條條指令,國中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號》是本冊書第五課的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QBASIC視窗組成及簡單的操作,對程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學習了運用PRINT語句程式設計,對PIRNT語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較深的瞭解。在此課之後,學生將學習用迴圈語句、列印語句,定位語句程式設計列印圖形,在這些程式中,PIRNT語句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PIRNT語句在QBASIC程式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本節課要研究的《妙用符號》是學習PRINT語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觸了程式語言的精妙之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它在本冊內容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過本課教學,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也都有著重要意義。

二、說大綱:

按照教育部《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國中學生應瞭解程式設計的基本思想,能夠編寫簡單的程式,在學習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並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三、說學生:

本次課程的學習物件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並且有一定的爭強好勝心。針對七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多尋求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本課是學習QBASIC程式設計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接觸到程式的概念,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並理解什麼是程式。所以學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學習,在學習本課內容時沒有明顯的層次及優劣的區別,只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依據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適當的調節課堂節奏,保證整體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掌握PRINT語句,學會運用PRINT語句程式設計;巧用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的能力;

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學習興趣,培養互相合作的意識品質。

五、說重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程式設計。

教學難點:區別各標點符號的功能。

教學關鍵: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多用眼睛觀察、多動手操作實踐,運用類比的方法突破難點。

六、說教學環境:區域網環境。

七、說教法及學法:

A、教學方法:

因為本節課在全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為把重難點分解,我在教法上選擇了任務驅動法和講解演示法,通過這些的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也能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更加活躍起來。通過教師的質疑問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B、學法指導:

本課內容並不難理解,在學生掌握PRINT語句的基礎上,我運用的學習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通過這些學法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更加清晰,這也有利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八、說教學模式:展開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

九、說教學過程:

1、匯入:在這一環節中,我選擇了任務驅動的方法匯出新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得出新的結論,有助於掌握本課內容。教師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習題,請同學上機操作完成程式設計。

請學生演示程式,得出上面的結果。教師小結,出示正確的程式。

教師提問:為什麼在輸出結果中會有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怎樣來的?

學生對比程式得出: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不同,決定了輸出結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課內容“妙用符號”。

2、講授新課: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講解演示的教學方法,通過和學生協作演示講解PRINT語句後面標點符號的運用,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在師生合作研究的過程中突破本課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課內容,達成學習目標。

1) 教師講解演示:PRINT語句後沒有任何符號,則列印輸出完本語句中的各項內容後自動換行。

2)分別找學生講解、教師演示: “逗號”——不換行(標準格式輸出) “分號”——不換行(緊湊格式輸出)

3)找學生講解演示:沒有指定任何輸出項”——輸出空行

學生可以舉書上的例子,也可以自舉簡單的例子為其他學生講解。

4)請學生小結剛才我們研究過的內容,總結出PRINT語句可以輸出的四種不同格式,加深學生記憶。

3、課堂練習:在這一環節學生通過習題的操作,強化符號的運用和操作,在此同時教師做個別指導,對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給予有側重點的講解。對於普遍出現的問題,重點強調。(課後練技能:略)

4、小測試: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有特點的測試題,讓學生分組比賽,來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

小測試2: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間出題測試,看看誰的新知掌握的好,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協調組織分組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5、小結:在這一環節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及重難點,讓學生再一次明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十、說教學效果

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大部分學生掌握了PRINT語句後符號的使用方法,能順利完成課後習題,並在測試中充分發揮團結協作的精神完成程式設計。少部分學生對逗號和分號的使用還不夠明確,容易混淆。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學習中的瓶頸,應抓住教學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十一、說電子版書:Word文件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6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課本資訊科技第三冊中的第四課《大師的好助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依據構建主義理論,下面我就從以下七個方面來對本節課作以闡述。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在第三課《藝術字大師》之後進行教學的,安排了給藝術字新增輪廓、陰影及三維效果的學習內容,是設定藝術字效果的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及審美情趣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學生分析: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協作及研究能力。學生已經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探究式學習活動。在掌握了PowerPoint中插入藝術字方法的基礎上,相信學生能夠在老師的輔助下,完成設定藝術字的操作。在本節課中,放手讓學生自主研究進行學習,實現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及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資訊科技課中的學習內容,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在PowerPoint中給藝術字新增輪廓、陰影及三維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夠獨立完成在PowerPoint中給藝術新增輪廓、陰影及三維效果的操作。

情感目標:養成良好的微機操作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靈活掌握給藝術字新增輪廓、陰影和三維效果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藝術字效果恰到好處。

四、教學方式::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更好地讓學生輕鬆地把握教學重點,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現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資訊,以“任務驅動”組織教學過程的思想。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可以將學習內容隱含在每一個具體的任務當中,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演示操作法:

教學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要給指出學生一個清晰的、有效的學習過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五、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法:

接受任務後,學生在老師輔助與支援下,通過實踐、體驗、探索和發現,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使學生由“讓我學”變成“我要學”,由此產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備。

(2)分組討論法:

通過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資訊和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採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

六、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

首先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接著出示幾組藝術字,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其中的不同之處,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索新知:

1、進一步認識繪圖工具欄,示範講解給藝術字新增輪廓的方法。(學生嘗試其他方法)

2、任務一:學生嘗試給藝術字新增陰影的操作方法。

3、任務二:學生自學給藝術字新增三維效果,體會“深度”的含義。

(三)實踐應用:

通過填一填、連一連、想一想、做一做和試一試等活動,來鞏固本節課中所學到的新知識。

(四)反思小結:由學生自己說出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穫。

七、教學效果預測:

學生能夠獨立地完成給藝術字新增輪廓、陰影和三維效果的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完成本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