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冬至日記彙編7篇

欄目: 冬至節 / 釋出於: / 人氣:8.79K
冬至日記 篇1

隨著放學的音樂聲響起,我揹著書包像一隻歡蹦亂跳的小兔子躥出了校門。

冬至日記彙編7篇

回到家,剛休息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就回來了,我看見媽媽手裡提著一包餃子,我接過餃子問媽媽:“這些餃子是今天吃的嗎?”媽媽說:“是的”,我大呼:“Very Good”,我又問媽媽:“今天為什麼要吃餃子呀?”媽媽邊忙邊說:“因為,今天是冬至節呀!每到冬至節,北方有吃餃子,南方有吃湯圓的習俗,”媽媽說著就開始煮餃子了,不一會兒,餃子就熟了,我伸長腦袋往鍋裡看了看,一個個餃子漂在鍋裡,像元寶一樣,媽媽把煮好的餃子盛到碗裡,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我和爸爸媽媽比賽誰吃的餃子多,最後一統計,我吃了九個餃子,媽媽吃了七個餃子,爸爸吃得最多,一共吃了十七個餃子,真是個一級“大胃王”,我和爸爸的肚子鼓得像皮球一樣。吃完了餃子,我還查了資料,一查資料才知道,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後面是小、大寒,冬至有的地方還有祭祖的習俗,過了冬至這一天,白天就會越來越長了。

今天我吃了可口的餃子,還了解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冬至,我又長知識了!

冬至日記 篇2

冬至又叫做冬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在我國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風俗。在我的家鄉臨海,冬至要吃一種叫“冬至圓”的點心。

我家的冬至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用溫水把糯米粉和好,再用手揉成一個個大小如乒乓球一般的空心湯圓;把湯圓煮好後,滾上一層黃豆粉和紅糖粉,又香又糯的冬至圓做好了。

每年冬至時候,冬至圓成了我們全家的最愛。熱騰騰的冬至圓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了香甜和溫暖。

冬至日記 篇3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說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冬至節?我心裡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說:“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說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著,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呼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日記 篇4

陝西有諺語:“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工)不肯歇。”就是說,冬至像過年一樣重要,學生、長短工都給享受假期。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南方也一樣。《吳中歲時雜記》載:“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節。”冬至前一天,親朋好友互相贈送食物,稱為“冬至盤”。這天晚上人們設宴飲“節酒”過冬至夜。

潮汕地區民諺雲:“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祭祖。河北《深澤縣誌》記載:“冬至,祀先,拜尊長,如元旦儀。”意思是說,冬至祭祖、拜謁尊長,要像過元旦一樣舉行隆重的儀式。

這是北方,南方如泉州習俗,冬至出門在外者,都儘可能回鄉過節謁祖。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祭祖,合稱春冬二祭,十分嚴格,參加者虔誠之至。

在安徽桐城,冬至節上祖墳燒紙錢祭祖,並在這天修墳整墓。在上海金山,冬至這一天過去有落葬、燒小孩棺材之俗,今則演變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掃墓。

冬至日記 篇5

我今年10歲了,常聽老人講,過去吃餃子是過年過節的事。現在吃餃子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可是,以前我只會吃餃子,卻不會包餃子。

今天是冬至,放學回家,正趕上媽媽包餃子。我就湊上去學著包。只見媽媽包出的餃子一個個的,活像一排排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麵杖擀餃子皮。我從桌子上取個麵糰,先往桌子上摁了一下,麵糰變扁了,再用擀麵杖把它擀成圓片,雖然不那麼圓,也能把麵糰擀薄了,再往面片上放一些餡,用手把面片對角一折,從頭到尾?I到一起,哈哈,像新月一樣的小餃子包成了。

但是,它的形像與媽媽包出來的餃子比可醜多了,不行,再來一個!這回我多加了餡,餃子也變得豐滿一些!我一個個不停地包了起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亭亭玉立……我心中那高興勁就不用提了,媽媽也表揚我學的快,包得好。

餃子下鍋了,蓋蓮上的餃子像一群大白鵝撲騰騰地飛入水中。我站在鍋邊,看媽媽煮餃子。媽媽一會兒蓋上鍋蓋,一會又開啟。鍋裡的水開了幾個開後,餃子漂起來了,一個個都鼓滿了氣,活像一個個小舢板在沸水中游。當一陣陣香氣鑽到我的鼻孔時,我急不可耐地先嚐了一個,嗬,這餃子比哪天包的都香,真像我吃的是大白鵝肉餡的餃子呢!

後來,我悟出來一個道理:自己親手包出的餃子比吃現成的更有滋味,自己親手做的事比別人代替幹更有意義。

冬至日記 篇6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媽媽早點起來和我一起包餃子,因為小時侯,媽媽常常對我說∶“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

小時侯總會在媽媽的懷裡哭呀,害怕耳朵會凍掉。(因為我不愛吃餃子。)現在一想起就會發笑,我當時是多麼幼稚。媽媽買來餃餡,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來,告訴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餃子了,已有一年的歷史了。我託著餃子皮,愜意的往餃皮裡放了一大塊餃子餡,用手輕輕地捏了捏餃皮邊,呵,第一個餃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給了媽媽,媽媽只是微微一笑,我轉開了話題,和媽媽爸爸親暱地交談著……過了一會,餃子熟了,看著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我拉著媽媽的衣服撒嬌地說∶“媽媽你給我講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媽媽說:“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以後要多吃餃子以免耳朵凍掉,不一會兒餃子就吃完了,但媽媽跟我說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冬至日記 篇7

20xx年 X月X日 晴

天一天比一天冷起來,家裡給快遞過來一些冬天穿帶的衣物,我在這裡也買了一些。

儘管我很怕冷,但還是希望下一場大雪,我要去臨近的公園拍雪景。

昨晚開始颳起了大風,呼嘯聲不絕於耳。走在路上,可以感覺到風的強大力量以及自己的弱小無力。我要在這裡過我有生以來最寒冷的冬天,助手真真給我買了一個花口罩,今天用上了。

冬至了,我從不在意任何關於節氣的日子。

真真告訴我今天食堂吃餃子,為了這個“冬至”,那就吃吧。我對這裡的麵食早就失望了,是很難吃,也或者是我不習慣。食堂裡有一半的時間是吃麵食,即使是吃米飯的時候,那菜也是不忍睹更不忍吃,我懷疑食堂的廚師以前是某**養殖場的工人。為了保證我的身體能堅持上班和上網,我只能想想當年紅軍長征的苦了,再說超市的零食可以不限量的提供。

其實吃什麼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在這裡開心。

昨天起陸續收到祝福簡訊,有意思,很有意思。

我想這個冬天的雪應該是溫暖的。

Tags:冬至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