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及養生攻略

欄目: 冬至節 / 釋出於: / 人氣:2.11W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及養生攻略1

1、祭祀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及養生攻略

從周代起,冬至這一天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祭祖,即便是最貧窮的人家,都會拿出平時的積蓄來添置新衣,準備祭祀用品。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5、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及養生攻略2

1、穿衣要保暖

冬至後,天氣更加寒冷,尤其是北方,天寒地凍,南方氣溫雖不算低,但寒溫不定,且室內室外一樣冷,常有陰雨濃霧,空氣潮溼,因此人們早就養成了通過增添衣服來抵禦寒冷。老年人,體質普遍較差,自身活動能力及抗寒能力減弱,在穿衣上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感冒著涼,從而繼發其他疾病。

因此,冬至時節,老年人選擇冬裝要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乏力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鬆軟、穿脫方便的冬裝也很重要。有關節炎、風溼病患者,可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於保護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

2、起居勤晒被

冬至時節要勤晒被褥。勤晒被褥有很多好處。首先,可避免潮溼;其次,被褥上的細菌和微生物在人體分泌的汗水及油脂中極易繁殖。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殺死各種細菌和微生物。再次,經日光曝晒後的被褥更加蓬鬆、柔軟。冬季,人在睡眠期間因肌體抵抗力和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很容易患感冒及引起中風等症狀,穿上睡衣則能預防疾病,保護身體健康。

由於睡衣寬鬆肥大,有利於肌肉放鬆和心臟排血,可使人得到充分的休息。穿睡衣應以無拘無束、寬柔自如為宜。因為睡衣直接與面板接觸,因此不宜穿化纖製品,其面料以自然織物為佳,如透氣吸潮效能良好的棉布、針織布,柔軟的絲質料子。

3、慎防“寒從腳下起”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抵禦寒冷的能力較差,而腳掌與上呼吸道黏膜又有著密切的關係,一旦足部著了涼,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毛細血管的收縮,導致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潛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乘虛而入,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症狀。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暖效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步,如參加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

“睡前燙燙腳,勝似吃補藥”。保健專家提示說,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一燙腳,既能禦寒又能有效地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增加腳的營養供給,保持面板柔軟,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勞。同時,熱水對大腦皮層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利於促進睡眠。此外,如果所泡洗的熱水,改用中草藥甘草、芫花煎劑,可防止凍瘡;用白果樹葉煎洗,可防止小兒腹瀉;用浮萍、麻黃煎洗,有利於水腫的消退。

4、飲食調養

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因此,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最好時間,不僅強健身體,還能消寒。

根據“冬主藏閉”“冬藏精”的自然規律,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冬補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冬補的藥物有人蔘、阿膠、鹿茸等。人蔘補氣,對氣虛、體弱、四肢無力、過度疲勞的人最為合適。阿膠是滋陰補血的良藥。但“藥補不如食補”,冬至時節,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肉;蔬菜有黃豆、胡蘿蔔、韭菜、芥菜、油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龍眼、紅棗等;其他的'還有紅糖、糯米、松子等。

冬令進補應避免造成血液粘稠,宜多食保護心腦血管食品,如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紅心蘿蔔等;應多吃利於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白蘿蔔;多吃溫補性、養陽性的食物,如羊肉、雞肉、狗肉等,以燉食為最佳。其中,羊肉和雞是冬天溫補的主要肉食品,俗話說:“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此外,還應多吃益腎、護腎的食物,前者有腰果、大骨頭湯、核桃等,後者有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冬令進補,要防止無虛濫補。濫補不但徒耗藥品,而且會擾亂人體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此外,還要防止虛不受補,這是指體弱者進補之後,病痛不減,反而還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其主要原因是陰虛火旺或氣陽兩虛,進補助火。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補時,最好不要吃生冷或過油膩的食物,以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進補的效果。在進補期間,如遇感冒、發燒、腹瀉時,應暫停服用各類補品,以防藥補戀邪,待恢復健康後再進補。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及養生攻略3

1、食宜多樣

冬至養生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均衡性,一定要保證營養的多樣化,身體的滋養需要多種營養,所以冬至要養生就一定要保證飲食的多樣化,好是做到谷、果、肉、蔬合理搭配,好是適當地選擇一些高鈣食品。

2、食宜清淡

冬季養生好是不要吃太多的.油膩的食物,特別是老年人消化能力比較弱一些,所以好是保持飲食的清單,如果吃太多油膩的食物,避免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健康狀況,現代營養學的養生要求是老年人好是“三多三少”,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好是多多攝入;糖類、脂肪、鹽好是保證能少則少。

3、食宜溫熱熟軟

冬天的時候老年人脾胃比較虛弱,陽氣比較衰微,脾更是喜歡溫熱討厭寒冷,所以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溫熱,這樣可以保護我們的脾胃,而且老年人牙口一般都不好,吃東西的時候喜歡糯軟的,討厭冷硬的,所以好是在吃東西的時候做到遵循養生原則,保證溫熱熟軟的飲食攝入,放棄冷硬的食物。

4、食宜少緩

冬至養生一定要注意保持飲食的適度攝入,好是讓飲食保持八分飽,不要吃得太飽,太飽的話會給身體的消化系統帶來不利影響,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保證細嚼慢嚥,好是保證食物被充分地咀嚼,這樣不僅僅對脾胃比較好,而且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