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國小清明節作文集合四篇

欄目: 清明節 / 釋出於: / 人氣:1.8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清明節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國小清明節作文集合四篇

國小清明節作文 篇1

今年的清明活動,我們明鏡國小四年級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緬懷英勇犧牲的烈士們。

到了烈士陵園,原本嬉皮笑臉的我們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環顧四周,蒼翠欲滴的松樹像一個個忠勇的戰士一樣挺立在四周,守衛和保護這英雄紀念碑。那高大潔白的紀念碑上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看起來既莊嚴又讓人們心中產生深深的感觸。

活動開始了,在統一的指揮下,同學們高高地舉起右手行隊禮,嚴肅整齊地唱起了隊歌。每位同學都張大嘴巴,唱的最好的聲音,那歌聲多麼巨集亮,簡直響徹雲霄,讓那些英勇犧牲的烈士也可以聽到我們的歌聲!隊歌結束後,我們就行默哀活動,主持人一聲令下,我們就開始默哀了,大家都低下頭,表情十分凝重,有的還閉上眼睛,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我低下了頭,腦海裡開始浮現出一幅畫面,在響著無數槍聲中,許多英勇的戰士倒在了瀰漫著硝煙的戰場上,空氣中滿是血腥味。這讓我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們的偉大和他們的愛國之心。默哀結束後是向革命烈士獻小白花。我從老師手裡接過一束雪白的小白花,莊嚴的排著隊,大家繞紀念碑一個一個獻小白花,我輕輕地放下小白花,看了一會紀念碑,心情沉重地回到了隊伍中。

活動結束了,可那“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幾個大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國小清明節作文 篇2

哈哈!又到清明節了,終於可以暢暢快快的玩一把了。一談到清明的.習俗,大家一定會脫口而出:掃墓、做艾餃。

這不,我們家週日晚上便搓搓打打做起艾餃來。外婆在廚房裡煮艾草,我也沒閒著,急急忙忙的把各種餡料放到桌子上。聞著香噴噴的芝麻餡我不禁口水直流看看周圍沒人,便偷偷摸摸地往嘴裡送了一口。這滋味棒極了,如玫瑰之香,似蜜糖之甜,讓人心曠神怡。我忍不住又往嘴裡送了一口,這時背後響起了一個聲音:“小饞貓,又在偷吃什麼好東西啊?來,給我也吃點。”我一聽撲哧一聲偷笑起來,說:“沒有啊!沒有啊!有也不給你吃。”一會兒,外婆也把艾草燒好了。

揉麵團的大工程就要開始了。聽外婆講,別看這道程式挺簡單,要知道這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的。揉麵對手勁、力度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呢!在我和爸爸的齊心協力下,終於揉出了一團讓人滿意的麵糰。我看著柔軟的麵糰,覺得它想一塊翡翠,雖然沒有翡翠那耀眼的光芒,卻有著翡翠那無瑕的綠。這麵糰發出淡淡的香氣,雖然沒有玫瑰香那麼高貴,卻有著茉莉、菊花香那麼的淡雅。

我心心念念做艾餃的步驟終於要開始了。看見媽媽很快就做了一隻漂亮的艾餃,我也不甘示弱,趕緊擰下一顆小麵糰,急急忙忙地搓成球形,用力往下一壓,哎呀!怎麼變形了呢?不行再試一次吧!我又把它搓圓,換了一個方式往下壓,可依然十分不圓潤,這可把我愁壞了,看見媽媽已經做了三四個艾餃了,我急的大聲叫道:“媽媽,媽媽,快來幫幫我呀!我怎麼就壓不圓呢?”媽媽應聲而來幫助我,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壓起來,可我還是壓不好。我有點氣餒,但媽媽卻鼓勵我再試一試,我又試了一試,哈!真比前幾次好多了,這使我有了動力,我又多來了幾次,啊!我終於成功了。我拿著麵皮,懷著興奮的心情,勺了幾勺芝麻,把麵皮對摺,壓緊四周,並折出一圈花邊。

我做的艾餃雖然沒有媽媽做的美觀,但它也是我的一番心血。想一想,著艾餃煮好後一定很好吃,因為這裡面融入了我們一家人的歡樂與幸福!

國小清明節作文 篇3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互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國小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節鈍到了,爸爸鳴我禮拜天共他一伏去上山,給祖墳添土。

清明節這地,家面會煮很多雞蛋還要在房簷下拔柳,最主要的是給祖墳添土。

星期天,我和幾位叔伯一訖,我帶著媽媽籌備賴的紙錢,爸爸和叔伯們拿著鐵杴跟抬土用的布兜上山了。路上,許多人都和我們一樣,他們都互相說:“上山哪?” “回來了?”“當添土了。”

山上,人們都在繁忙著,彼此間說著話,不斷還傳來啼聲。我們上山時,經過一座新墳,大伯說是街坊李爺爺的,得了腦血病,到病院沒讓挽救就從前了。大人都嘆氣,說李爺爺是個佳人啊。

到了咱們的祖陵地,大人開端掘土給每個墳添上點,還填幾個圓疙瘩,作墳頭。我在旁邊替他們運墳頭。幹完後,就把紙錢拿沒去,每個墳前燒一些。幹完這些就帶著農具歸家。

回家時,經由李爺爺的墳地,李家也來人啟初添土了,他們每集體皆很悲傷。我記的我爺爺剛逝世的這幾年爸爸沒次從山上回來,也是很悲傷的,現在就惡多了。當初上山,我感到就像往了趟親休家一樣。

爾想,清明節給祖墳添洋,就是對故我的緬懷,是對疏己的悼念過多少年後,李爺爺的野人也會不在哀傷難功,也會像爸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