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清明節作文集合5篇

欄目: 清明節 / 釋出於: / 人氣:2.3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清明節作文集合5篇
清明節作文 篇1

今天是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老家;這裡有地道的農家樂,我還看到了白色的蘋果花。

最讓我激動的是我在屋簷下面發現了一個燕子窩,爸爸說等過幾天就會有燕子飛來,在這裡度過夏天,這個窩,我希望永遠都在,這樣小燕子就有家了。

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到了清明節,我們都會想到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這首詩表達了我們對祖先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全家去為祖先掃墓。我們家掃墓的路程可遠了 ,翻山越嶺,累得我腰痠腿疼 ,腳發麻。嗯,終於來到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我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認認真真地擦著墓碑。費了我好大一會功夫,終於擦得墓碑好像新的一樣一塵不染。我們開始在組墳前放一束鮮花。接著又燒一些紙黃金,紙錢。代表我們全家對先人的思念和祝福。此時,我們就會想到以前同他們度過的美好時光,那些畫面彷彿至今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們的淚水就會不由自主的往下落。

我們祭拜後,便回家吃午飯。吃完飯,爸爸對我說道:“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我們大家都應該做的,掃墓的要受到表揚,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不來的'人要受到批評!”

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清明節”這個節日······

清明節作文 篇3

週一,我跟奶奶山上去掃墓。

我們帶著頭鋤頭、草刀、掃帚、幾瓶水和一些吃的,又買了幾盆花,就出發了。

來到山腳下,看見有幾位穿著制服的叔叔阿姨,威嚴地站著。凡是上山的人,都得經過他們的“搜查”,香、香燭、紙錢、鞭炮等等,都不得帶上山。

剛上山,我還挺好的,可爬了不到半山腰,我就累得氣喘吁吁,暈乎乎的,差點從臺階上摔下來。

總算熬到了山頂了,我找到了老祖宗的墳墓,就立即和奶奶分工:我掃地,她除草。

我認認真真地把墓地上的灰塵掃得一乾二淨,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老祖宗的墓碑像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再擺上幾盆花,又清爽,又漂亮。我瞬間有了成就感。該看看奶奶幹得怎麼樣了。只見這才奶奶不慌不忙地地戴上皮質手套,一手拉住一隻長滿刺的小樹,另一手揮動草刀,兩下三下,就把這樣一株長滿刺的小樹除乾淨了。看著奶奶幹得可有勁了,我也不由自主地拿起草刀,學著奶奶的樣子幹了起來。

有了我們兩個人,不一會兒就已經把草除乾淨了。我在老祖宗的墳前,磕了幾個頭,覺得有點累,就來到一旁的亭子裡坐下,拿出東西吃起來。

我看著那被我們弄得十分乾淨的墳墓,我心中又不禁湧起成就感。

我回到家中,一下子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小,以前都是看別人掃,而現在是自己掃,奶奶也覺得我長大了,不再是要人帶著的、什麼也不懂的小毛孩了。

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清明節假期時我和爸爸媽媽一齊去洛陽玩,卻並沒有下雨。並且陽光明媚,四處綠樹紅花。

當天早上,我們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了古都洛陽的王城公園看牡丹花。每年的牡丹花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觀看。買了票後我們便進去觀看。剛一進去,只見裡面人潮如織,或多或少、或三五成群、或兩人結隊。人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看見了牡丹園,就抱著激動的心境過去看,一到牡丹園,我就看見了許多種顏色的牡丹花:紅的、白的、紫的······數都數可是來!我發現每一個牡丹品種的前面都有簡介,我看見了一種黑色牡丹,它的花瓣很大;一層一層的有五層之多。

從遠處看是黑的,其實是紫紅色的。因為與黑色相似,所以被稱為黑牡丹。我去看黑牡丹,上頭寫著:“黑豔牡丹,十分稀有。與紫牡丹共稱‘牡丹雙雄’······”我聞了一下,呀!真香啊!我突然聞到旁邊的牡丹都芳香四起,聞起來比月季和桂花還香!讓人感覺到清爽的感覺。我注意著牡丹的花蕾,黃黃的、小小的,香氣都是從那裡散發出來的。因為我們去的時候是四月份,牡丹有的還未盛開,有的還是花骨朵。真可稱為:“寧做洛陽人,不做天上神。”

洛陽的牡丹花會,真是“人間仙境”啊!

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清明》是大家從小就開始背的一首詩,相信大家已經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並且大多數人都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鄉去掃墓、祭祖。關於清明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清明節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掃墓,慢慢的就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因為時間關係,所以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了清明節。一般是在新曆的四月五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到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以前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以前,北京人大多數都在清明節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節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傳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也有插柳:因為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可以預報天氣。除了這些習俗,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我們一家由於工作問題,所以就沒有回家鄉掃墓、祭祖,我就在網上祭奠了光榮犧牲的烈士們,閱讀有關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優良品德。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