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目送讀後感300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2.99W

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目送讀後感300,歡迎瀏覽借鑑,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目送讀後感300

篇一:

“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在我看來這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後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之後的頓悟,但也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我覺得人生遺憾的不是不斷的告別,而是離開之前沒有好好珍惜,離開時沒有來得及好好的告別。

“所謂的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是《目送》

扉頁上的一段話,說的讓人心酸又無奈,而這之外我卻讀到了一種深深地孤獨。

人步入中年,擁有年輕時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資本,但是平靜下來才發現父親已經遠去,母親也在慢慢老去,兒子們掙脫自己的保護要遠行,朋友們在曲終之際漸漸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在別人眼中擁有一切的“我”卻無力將她們一一挽留,環顧四周,唯有任憑他們漸行漸遠,默默“目送”。

篇二:

也許是年齡大了,也許是經歷的多了,浮躁的心沉澱下來,更容易憂傷。很多人和事在心中已經驚不起漣漪,不知不覺中,父母慢慢的年歲大了,孩子漸漸長大了,學生們送走了一撥又一撥……忽然一日,開始在乎起鏡

中的白髮,開始回憶起曾經讓自己心動的點點滴滴,微笑中提醒著自己不必追,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千山同一月,千江有水千江月。山有萬千,水有萬千,月卻只有一個。永嘉正道歌中寫到,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知否?識否?

不必追,說的真好!三個字,涵蓋了人的一生。佛說人是由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所緣起,並且如此輪迴流轉、生生滅滅,所謂一念生萬物,不必追,每時每刻心相隨,

只要有一份愛意深深的藏在心裡,把時光雕刻起來,不必追。《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母親目送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讓我莫名感傷,不必追,孩子已經長大,不必追,該走的是要走的,不必追,母親的愛永相伴,母親的`目光永相隨……

篇三:

第一次讀龍應臺的作品是《孩子你慢慢來》,文中瀰漫著一個慈愛母親散發出來的濃濃愛意,它溫暖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我震撼於作者文筆的精緻,放佛一曲小提琴從耳邊流過。

再讀《目送》,讀其文恍如讀其人。那種尊重人道,人文,人本的風格好似作者自身的個性,而字裡行間洋溢著的謙和、寧謐、空蕩、悲憫之情,更是發自作者平素真切的感觸。這是一本有血、有淚、寫情、寫理的“紙上心聲”。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不必追,因為追不上。不必追,因為留不住。不必追,因為心相隨。好一個不必追!大到自然的冷暖陰晴,小到人生的悲歡離合,我們能改變的是什麼呢?我們能擁有的又是什麼呢?不必追,“莫問野人生計事,窗前流水枕前書。”

Tags:讀後感 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