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精華】滿分作文集合六篇

欄目: 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2.0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滿分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滿分作文集合六篇

滿分作文 篇1

詩經是典型的北方語言:黃土上的事,黃土一樣的情感,他是中華平淡的多數,寬厚、堅忍。然而我們最華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辭。

它的語言是晦澀的,是文人才能跨過的門檻。在語言愈加簡潔隨意的今天,“有美一人兮心不繹”,獨守著語言最典雅爛漫的用法。她是幽而獨芳的蘭芷,用語言的艱深把自己提升到庸眾不及的高度,避免了墮落為俚俗。當今很多學生在作文裡引用詩經,因為詩經是屬於大眾的,但匪彼君子,斷不敢用楚辭作為藻飾。她的語言傳遞出曲折的情感。如果說詩經中的愛慕、悲苦把中國人從野獸中提拔出來,那麼楚辭便把文人從庸眾中提拔出來。沒有宇宙心的人,斷問不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沒有自尊的`人,定吟不出“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詩人,和讀者,把自己提升到宇宙、泰初的視角,豈群小所能為?這是荊勳所傳襲的高節:屈宋賈王,甚至是烏江自刎的項羽,孰非自重自愛?荊韻定是超遠的《承雲》,亢介的《激楚》。

如果人能自我提升到君子的角度,便可越過晦澀曲折,看到其中的簡明與豐富,在語言有時虛偽的時代,有種可貴的誠實。湘水之畔的人們不善於隱藏情感。屈原問詹尹“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還含蓄,不多久就壓抑不住,大呼“誰知吾之廉貞?”聽者並不用揣度,就瞭然了。人與人之間真誠,自然生髮出默契,是故詹尹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而漁夫則莞爾而笑,鼓枻而去。言語直白,很輕意到了“不可說”的境界。

詩人用詩語和自然交流: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一語道盡自己的感受。而人對自然之語的解讀也不遲滯:貧士失職志不平。詩人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與自然對話的,這是可以體會物哀的語言。

就是湘水之畔的神明也誠實得可愛,湘君一句“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把他思念愛人,又略帶猜忌的內心表露地毫無保留,單純而可愛。這是戀人不加掩飾的語言。

豐富的是語言之精神:“哀蟋蟀之宵征”,“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又把自己降到萬物的地位上,去體察物情,詩人的內心敏感而細緻。湘語定是詩人站在萬物平等的地位上吟出的詩。

人皆仰視的荊韻,和眾生同具的湘語,奇異地結合而光輝耀眼。

滿分作文 篇2

劇作家堅持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意願。表演藝術家主張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一種是固於執守,一成不變的思想;一種是敢於假想,推翻常理的創新思維。在現代社會中,毋庸置疑,後者與時代同步。

日心說的提出是敢於創新,人類登月想法的提出是敢於創新,載人潛水想法是敢於創新。無論那些想法在當時看來是否能實現,是否合乎常理,那最起碼是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是人類思想前進的一小步,況且如今的日心說已是公理,神舟登月,載人潛水已不在話下。若無那些大膽假想,何來今日的社會蓬勃發展?若無那些創新思維,何來今日矚目的科學成就?因此人們要敢於假想,跳出思維的囚籠,大膽創新,才能引領世界潮流,走向發展。

科學領域如此,文學領域同樣如此。總是照搬常理、無新意、無獨特之處、千篇一律的文學作品只不過是堆丟棄的廢紙而已。而莫言的文學作品就非如此了,一種打破固有思維的不迂腐不固守的創新文學,神奇般地將生活與魔幻色彩結合在一起,打破了那種固有的文學界限。莫言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偉大的獎項,無疑是肯定了莫言的創新文學,肯定了敢於創新的`思維。

科學領域如此,文學領域如此,教育領域自然也如此。教師自身要敢於打破固有的迂腐的教學模式,使語言生動起來,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有機融合。學生在學習知識、解答問題時也要敢於假想,跳出原有的定勢思維,使自己的潛質得以激發,真正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其實,無論是科學、文學、教育領域,還是其他所有領域,人們都應該提出假想,敢於創新,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人類才能不斷實現超越。

創新,是嫋嫋的微風,喚醒人們的心靈;創新,是含苞的花朵,拂來沁人的芳香;創新,是皚皚的白雪,帶來豐收的喜訊。

社會在發展,在進步,劇本臺詞何嘗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在尊重作者創作意願的同時,演員完全有理由根據表演的需要去對臺詞做必要的合理的改動,當然,這首先要求演員本身要有再創作的意識和能力。

滿分作文 篇3

智慧是什麼?仁者見仁更仁,智者見智更智。

它是知識、記憶、能力、經驗,它也有情感、邏輯、文化、操守、德行、境界。“剛健篤實,輝光乃新”,一個人的智慧就是培育氣象和境界的過程,一個有智慧的人也必然是有著無限闊大的生命境界。智慧之人是由“知識我”、“德行我”再到“宇宙我”。

孔子在河川上嘆息“逝者如斯夫,不捨盡夜”;莊子品秋水而明悟“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牛頓“上帝的蘋果”而聞名遐邇;貝多芬一生磨難,而在他的葬禮上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的題詞寫道,“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餒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近期一位老人褚時健的褚橙大賣,而其背後所折射出的是“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的智慧之悟。近幾日的“東方之星”遊輪傾覆,來自人民解放軍的海軍“蛙人”部隊成了眾多搜救力量中的尖兵,而蛙人中我的`江蘇東臺鄉友東海艦隊某防救船大隊一級軍士長、潛水員丁春東,隱忍著喪父之痛,不顧兒子的大學聯考,奔赴長江沉船救援現場,這不能不說是他的操守使然、道德使然。古今中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哲人蔚起,智慧輩出。哲人的智慧牽動著芸芸眾生之心絃,文人騷客的音符,捕捉著天地之萬物,商人的故事又描述出人生之永珍。

智慧之人,當然需要知識。人的生命是不斷超越的過程,知識是智慧不可或缺的基礎。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立”的過程——在茫茫天涯路上鑄造“知識我”的智慧形象。當下知識經濟社會,一個人需要靠知識來自立。一個獨立意義的生命,它不能脫離這個世界秩序的洪流,它在與秩序的協調中,創造新的生命。知識的獲得是生命積澱的一種過程,必然同時也附有重要的“行”。“知行合一”,即知識實踐的過程,“知識”和“實踐”兩者不可偏廢。

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這裡把“知識”演繹為“良知”,他在闡釋“良知”是一種不經後天學習的先驗的是非標準和道德規範。前兩天母親節,我給遠在千里之外的鄉下母親道母親節問候的時候,母親一句話“你還能想起我”讓我眼角溼潤。十七年前母親患食道癌症,當我把她推到病房時,她給我說的一句話是“多讓你費心了”,五年前她不小心摔倒在地,當我趕回家在付清醫院的醫藥費時,她把我喊到身邊,一句“又讓你花很多錢了”令我錯愕。近年來我常常“同理心”掛在嘴邊,我不知道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母親,她總是為她的兒子,為他人想的這種質樸是不是一種沒有知識學習的道德,我為我有這樣的智慧母親而驕傲。

當下中國30多年的高速發展後,社會也充斥著欲求高漲,戾氣升騰,精神疲勞,信用困頓。而所有這些正考量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智慧”。“德行我”告訴我們,幸福生活不是生命的全部,只追求幸福的生活,通常意味著相對淺薄、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一個人的各種慾望和需求總是能被輕易滿足,人們總是逃避困難和負擔。幸福的生活通常意味著感覺良好,當一天你囊中羞澀,你會感到生活缺少意義,幸福感下降。

智慧也是一種悟的能力和判斷力。春節間一篇“博士返鄉記”躥紅,然而上海大學的王磊光博士洋洋灑灑幾千字的“返鄉記”,無外於農村淪陷、知識階層的無力“鄉愁”、感慨“農村生活讓心腸變硬”、“對鄉村未來迷茫”等等,在我看來這或不是智慧的判斷。近來“網際網路+”炙手可熱,一些人在“+”的概念上有紛爭,僅僅“+”出電子商務,還是“+”出網際網路的哲學、思想,並用它去改變傳統行業,改變使用者體驗,改變商業模式。智者自然在這中間有著“道”上的認知,而非在“術”的層面上。

“萬物皆備於我”,什麼事物都讓你佔有,怎麼可以呢?萬物皆備於我,是心靈和世界的融合。當你融入到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都是你的空間,存在都是你的所有,山花爛漫,流水潺潺。“宇宙我”的智慧,強調著人的精神與世界、與行為活動的一致性,韞德修身和人格完善也就在於此。心靈光明磊落而嚴正崇高,世界就光明而嚴正崇高,心靈陰幽黑暗,生活就陰幽黑暗。

滿分作文 篇4

大山深處的鐵路巡邏員老計,每天獨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當列車經過,他都莊重地舉手敬禮,列車也回以久久鳴響的汽笛……一幅嚴肅而又溫馨的畫卷在眼前展開。這一幕,引發了我的思考。

敬禮,是對工作的鐘愛與負責。

老計挺拔的身影在大山中定格,雖然處在深山之中,他卻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不辭勞苦,為每一輛列車、每一位乘客保駕護航。是對工作的鐘愛,讓老計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大山深處堅守;是對工作的負責,讓老計每天獨自行走二十多公里巡視鐵路。然而大山之外的城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高大的辦公樓裡幾個員工在偷懶聊天,豪華辦公室裡某高層主管在瀏覽娛樂網頁,實驗室裡的工作人員為了降低成本正在研究對身體有害的化學試劑……我並不否認,城市之中也存在著像老計一樣的人:早晨五點鐘便上崗的環衛工人,只能在夜裡工作的地下管道排查人員……可是,中國的科技與經濟發展僅僅依靠幾個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的體力勞動者就可以支撐起來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需要的是更多像老計一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當列車駛過時可以昂起胸、舉起手的勞動者。

汽笛,是對辛勤勞動者的肯定與感謝。

汽笛響起時,我想老計的心中一定是暖洋洋的,雖然沒有豐厚的工資,沒有白領手中的獎金,但老計一定是滿足的。在他看來,久久迴響的汽笛是對他最有力的肯定,他也會為此堅守下去。深山中的老計把汽笛當做辛苦付出換來的'回報,而深山之外的環衛工人,拿什麼當做回報呢?走在大街上,常常看到一些人見了環衛工人就繞著走,好像看見病毒一般。辦公樓裡,清潔工人總是地位最低的群體,那些西裝革履的“高階人”,總是對他們投去白眼,甚至有的人存心挑刺,處處為難他們。我想環衛工人和清潔人員的感受,與老計是截然不同的。默默付出卻換來指責與白眼,心中包含委屈卻不得不繼續為生計奔波。我想說:“高階的人們”,請你們給他們一個善意的微笑,擦肩而過時的一個點頭,無須多言,你們的肯定和感謝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這個社會,需要在深山之中長久迴響的“汽笛”……

敬禮與汽笛,是老計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兩樣東西,同時也應成為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現象。中國的強大需要不同領域的工作者的共同奮鬥,我堅信有一天,每一位光榮的勞動者都會舉起他們的手,並享受汽笛給他們的回報……

滿分作文 篇5

一如既往地,母親一頭扎進廚房中,弓著背,雙手不停地在水池與鍋鏟間來回移動。見我過來,便習慣性地丟擲了一個微笑。

我分明看到,在今天的微笑中,夾雜著些許特殊的神情。

那疲倦的眼神,彷彿在向我訴說著前一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情景。那散落在耳邊零亂的秀髮,也似乎在撥動著我的心絃。

也許是因為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母親往日裡十分熟練的動作在今日看來卻顯得十分笨拙。

是因為緊張麼?我竟不知,一向從容平和的母親也會有這般丟三落四、手足無措的時候。

連刷牙的工夫,母親也不忘跑過去看一眼時間,死死地盯著那秒針。這時的母親,更像是一位監測員,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

今日的交通,也如母親的心情,急迫又無可奈何。

我拿起書看著,眼神卻不時飄向母親的臉龐。那幾縷頭髮,依舊堅守著它們的陣地。

母親的眉頭又皺起來了,直至出現了一條深深的溝壑,才肯作罷。

“今兒的車有點堵,不過沒事兒,來得及。”母親轉過頭對我說。此時,我與母親的眼神交匯了。那道深深的溝壑像是從未出現一般,猛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母親那淺淺的微笑。

一輛大巴不守規矩,幾次三番地搶道,母親看了看時間,雙手則不停地拍打著方向盤。

紅燈亮起,車輛全部停止。我剛想開口抱怨大巴司機的無禮,只見母親推開車門,徑直衝到了大巴司機的車旁,用力地敲著車窗,那人車窗緊閉,只聽到母親的`怒吼聲“你這人怎麼不守規矩,我們家孩子急著去大學聯考,要是遲到了你負得起責任嗎……”直到綠燈亮起,母親才回到了車上。扭過頭,我依稀看到,那是一個五大三粗的男人。而我的母親,一個平日裡溫柔和善的女人,是什麼給了她這麼大的勇氣?

我笑了,誇母親勇敢,可我分明感覺到自己的鼻子發酸,眼眶發熱。我扭過頭開啟車窗,望著窗外,儘量不讓眼淚落下來。

絲絲的細雨輕柔地打在我的臉上,我的視線變得模糊。是細雨模糊了我的視線嗎?我不得而知。

微風夾帶著些許的寒意,可我卻分明感覺到一陣溫暖。

如今,我在考場上伏案筆耕,我知道,母親的心全然在我這裡。

母親,這時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著頭遙望著我?我彷彿又看到你那縷飄揚的秀髮了……

滿分作文 篇6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天地浩渺,人如滄海一粟。韶光易逝,幾多悲喜在心頭。多少凡人將自己遺忘在塵世浮沉中難以自拔,又有多少人選擇堅守自我,選擇孤獨,選擇勇敢的面對自己真實的思想和靈魂。

納蘭是孤獨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欽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藏著深深的孤獨。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近十年心”。他落拓無羈,天生超逸脫俗,才華出眾,功名輕取,卻不得不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心字已成灰”,他毅然選擇理性的落寞,選擇了常人難以體味的孤獨。納蘭的孤獨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是孤獨的。“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孤獨。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尚未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擊垮了他原本支離破碎的心,只能將自己的心化作一片片血紅的花瓣,將其化為“一江春水”綿延無盡,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可以放下這沉重的恨與痛,可以低頭盡享榮華富貴,但他選擇了讓自己輾轉反側,晝夜難眠的孤獨。憑欄遠望、夢裡重歸,這亡國的悲痛幾人能解啊?

我似乎看到了他們孓然而立的孤影,身後殘陽滿地;我似乎聽到他們的哀嘆,飽含絕望的悲痛;我似乎開始慢慢了解,他們華美至極的詩文,是跌宕起伏的情,是肝腸寸斷的苦,是他們苦痛生命中的全部安慰。

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高處不勝寒”?梵高,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孤獨患者。

我們沒有絲毫猶豫的認可了梵高的偉大,因為他在苦難的一生中仍堅持追求完美自由的藝術,因為他的作品在他死後百年拍出了驚人天價。可這偉大的背後,還有什麼呢?

欣賞他的作品或許可以得到些許感悟,金色的向日葵,燃燒般的夕陽,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每一個細節都散發出溫暖和動盪的激情。一幅幅狂囂的畫面,都是梵高孤獨內心最深的吶喊。他有絕世才華,他有鋼勁烈性的性格,他有超人的藝術天性,而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最極致的發揮。

有人說,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注入魔力。在經歷瞭如同煉獄般的掙扎之後,梵高完成了《割耳朵後的自畫像》。我深深震撼於畫面中他那深陷的眼睛,似乎洞穿了世上所有的痛苦,那樣悲憤的眼神,那樣消瘦的面容。割掉右耳,是一念之差還是蓄謀已久?讓他把仇恨的鋒芒指向自身,指向無辜的耳朵。我想,當鮮血淋漓的耳朵脫離他的身體時,他沒有內心的疼痛,因為,沒有什麼比他承受的苦痛更讓他絕望。而他的力量,正是從絕望中迸發出的。

不久,這個極端個性化的自由的藝術家在美麗的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麥穗搖擺的麥田深處,他將槍彈打入腹部。槍聲在灑滿夕陽的.大片麥田上空迴盪。或許,他是快樂的,這破碎帶來的快樂,可以讓他不再絕望。一個孤獨的靈魂,一生都在努力尋找一條通往光明的路,一路隨之行走,一路肆意做夢,也最終一路離失於現實而無知的人群,長久地歸於平靜,不再孤獨。

何為孤獨?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孤寂無奈,還是無法過自己想要生活的痛苦的延續、昇華?“路漫漫其修遠兮”是孤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孤獨;“揀盡寒枝不肯棲”是孤獨;“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同樣是孤獨。

生命從來不是公平的,面對洶湧而來的現實,深覺自己的渺小無力,真切的感受到恐懼、無奈、痛苦。但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時間有太多孤獨患者,赤裸裸的孤獨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我們的身體,但是也帶給我們如水的寧靜和思想的自由,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空曠開闊,使我們真正面對真實的自己,觸控自己的靈魂。所以,孤獨是生命中值得珍惜和享受的。

梵高曾說:“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麼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到嘴脣,甚至還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鬥,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勝,並贏得生活。”尼采曾說:“孤獨是美的,因為它純淨生活。”今天我說,選擇孤獨,堅守孤獨,享受孤獨,以無盡的孤獨建立全新的自我,我們才能在短長的人生中抒寫自己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