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

欄目: 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2W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知足常樂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知足常樂》。

知足,是一種心態;常樂,就是以簡單之心擁有快樂的生活。

就如中國台灣漫畫家蔡志忠所説:"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不以物喜為己悲,不以己所不欲施於人。事情,往往變換一個角度,即使應對着密佈的陰雲也會心存美好,豁然開朗。

因為,擁有知足心態的人們懂得: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也就是説:能夠做到知足常樂、不被金錢利祿矇蔽雙眼的人,能夠擁有一顆淡泊名利、不計得失的平常心,會給生於紛繁、處於蕪雜事物間的人以耳目一新印象,竹之品格倍受人們愛戴與敬仰。同時,知足常樂的人,也並不只限於安然現狀,更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善於用一顆感恩的心回饋世人,以一顆包容的心擁抱世界,以一顆進取之心開創未來。

正因為"知足常樂"者,能"寬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體現到快樂的本源,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才堪比更多人多啦一份守望幸福的能力。

小草因接受陽光的沐浴而翠綠欲滴,陰鬱茂密,所以頑強的生命力才有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豪邁。

鮮花因含苞待放後急顯她的儒雅芬芳,鮮美色澤,所以短暫的芳華才有"歲歲年年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的迥異。

常言"不經歷風雨,怎能現彩虹?"生活並非一路通途,若想揚帆遠航,必要的是我們以"平常心"隨遇而安,以"坦蕩心"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君子心"交友淡如水,方能遠離仕途的險惡,方能出污泥而染,方能遠離金錢的深淵。

知足常樂,是一種輕鬆的幸福。

知足常樂,是遠離權利、權力的爭奪。

願天下人在物慾橫流的視界,知足永相隨,常樂永相伴。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2

在現代社會高速競爭的浪潮中,人們的競爭意識也不斷地得到增強,使得每個人都在努力實現知足的同時也踏上了不知足的意識走向。是啊,人們常説:“知足者常樂”。意思是容易滿足的人總是很快樂的。筆者認為:在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進程中,只有將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統一起來才是真正的大快樂!我們要深刻理解:“生活上要知足,學習上知不足,工作上不知足”這句話。

所謂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們要想在物質生活上快樂就必須有所滿足,不要一味地企求更高的物質享受。雖然我們不能像原始人那樣,停留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土築穴居的對生活都那麼簡單知足的水平上,但如果我們過於對自身物質的曲變性苛求,就會導致我們精神上的超負荷壓抑,就會引發很多過激行為甚至於犯罪行為的發生。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橋樑,是人類最好的營養品。人們常説:“活到老,學到老”。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所以説,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裏,儘可能地獲取無限有益的知識。笛卡爾曾説:“我們去閲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高爾基也説過:“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認知了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就要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實現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不斷進取、忘我學習的人只有永知不足,才能不斷進步有所成就,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這些,不正是一個在學習上‘知不足’的人真正快樂的基本條件嗎?‘知不足’的學習觀,這股無形巨大的動力,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推動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

馬克思説過:“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是啊,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位,而不是敷衍了事;應該在順利完成任務的基礎上,進行更高水準的定位,使工作得到創新性的跨越式發展。

總之,知足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不知足是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知足是為了現在好好地活着,不知足是為了明天活的更好。願我們的世人能在知足與不知足之間和諧地走完自己真實的人生!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3

尊敬的xx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人的一生中不斷地獲取,但我們的獲取一定要有節制,千萬不可貪心。如果不懂得知足,我們很有可能失掉自己擁有的東西,又得重新奮鬥、獲取。更有甚者,也許會失掉性命,那就真是得不償失了。我們只有學會知足,才能夠安居樂業,享受幸福的生活。

金魚與漁夫的故事想必大家熟悉。漁夫捕到一條會説話的金魚,金魚為了報答他承諾他要什麼就給什麼。而漁夫的妻子並不知足向金魚要了許多東西,向金魚要當皇后時,金魚收走了給他們一切。漁夫一家又過上了窮苦的生活,漁夫的妻子如果懂得知足,不向金魚提出這十分過分的要求,她和漁夫至少可以每天不愁吃穿,生活地很幸福。可是她太貪婪,最終使自己失掉一切,又過上了每天要努力工作才能解決温飽的貧困生活。

我們要懂得知足,學會知足。否則我們反而會失去更多。

古時候,有幾個農民渡江,到了江心,船翻了,農民只好往岸邊遊。有個水性好的人身上揹着上千的銅錢吃力地遊。同伴勸他扔掉錢,他不聽,最後被淹死了。這個人水性很好。但他在確信可以得到生命時又選擇要得錢財,他並不滿足於得到性命。可正因為他不懂得知足,不僅沒得到錢財反而失去了性命。

我們要懂得知足,學會知足。否則我們甚至會丟掉性命。

明朝有個叫人,他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能衣食温飽。但他懂得知足,他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亂,慶幸有食物吃,有衣服穿;慶幸家裏沒有病人;慶幸沒有家人在監獄。於是他每天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胡九韶懂得知足,不去奢望得到榮華富貴,滿足於現在温飽的現狀,他就一直生活得很幸福。

我們要懂得知足,學會知足。我們應學胡九韶這種懂得知足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幸福地生活。

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只想着獲取,否則不僅獲得不了僅而失去更多。學會滿足於現狀,才能安居樂業,享受快樂的生活。知足者常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4

尊敬的xx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高興能夠站到這個講台與大家一同分享我對廉潔的一點認識與感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知足常樂無欲則剛。俗話説:月有陰睛圓缺,人有七情六慾。生活中,人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慾望:譬如,餓了有食慾,困了有睡欲,缺東西用時有物慾,情竇初開有情慾。可以説,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被形形色色的慾望包圍着。

"無欲則剛"中"無慾",並非不允許人們有慾望,而是要有所剋制,要去除私慾。

春秋時魯國宰相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給他送來一條大魚,他卻斷然拒絕了。客人不理解,公儀休回答説:"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接受你送來的魚。國君讓我作宰相,我吃魚可以自己買。如果把你送來的魚吃了,國君因此而免去了我的宰相之職,我哪兒還會有錢買魚呢?"。客人送來一尾魚,本是小事,然而公儀休卻察覺到了客人送魚,是因其有求於自己,倘若收受此魚,必然會有更多的有求於他的人把魚送到他的門下,這樣一來,就可能因受賄成性而被免職,到那時想吃魚都難了。

"無欲則剛"還揭示了一個道理:去除私慾,才能無所畏懼;無所畏懼,就能一身正氣,剛直不阿。

包拯和海瑞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們正氣凜然,執法如山,被稱為"包青天"、"海青天"。包拯和海瑞的"剛",亦源於"無慾"。他們克已奉公,兩袖清風。包拯前往陳州放糧賑災時,不吃沿途州府官吏為其安排的飲食,一日三餐只吃"落斛粥",也就是用次米熬成的粥。海瑞外任地方大員時,規定自己每餐飯食連同薪柴、茶水、蠟燭等各項費用,不超過3錢,在物價便宜的地方,則不超過2錢。他們為官幾十年,衣食住行唯温飽能居而已,對個人、對生活從無他求,因此一無牽掛,不怕丟官,不怕殺頭,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敢於怒斥權貴,抑制豪強,甚至怒犯龍顏。

正所謂:"廉生明,公生威":"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古人對"明"和"威"的解釋,簡單明瞭卻又極富深意:因為廉潔,所以官員不敢懈怠,因為公正,所以民眾不敢偷奸耍滑,因為廉和公,所以其身正,因為其身正,所以上下同心,不令而行。生活中,我時常與人探討,人生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一位朋友很坦然地説,人生就是追求幸福與快樂。然而,怎樣才能做到幸福與快樂呢?在我看來,答案也許很簡單,幸福就是需求得到滿足,我想,這個世界其實並不缺少幸福與快樂,缺少的僅是"知足"而已。知足是一種心理的健康,一種精神上的節制和坦蕩。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良田萬傾,日食僅為升斗。"只有這種對需求的冷靜把握,才能使我們在光怪陸離的物質誘惑面前不迷失自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有這種對慾望的合理節制,才能使我們在物慾橫流中保持一份操守,才能使我們真正遠離繁華與虛榮,找到永久的幸福、快樂和安寧!"知足常樂,無欲則剛",與大家共勉!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你是否常常抱怨自己的早餐不夠豐盛、常常覺得自己的衣服不夠漂亮,你是否羨慕別人家庭很富裕,是否覺得別人的父母足夠有地位?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表示你對自己的生活部是很滿足,可是,你知道嗎?人生在世有一種精神可以使你常常快樂,這就是知足。只要你知道滿足,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比別人過得好。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個大富人有着萬貫家財,僱了幾十個帳房先生管理,仍是忙不過來。雖然擁有這麼多財產,那位富人卻是每天寢食不安,愁眉不展。而他隔壁有一對窮夫婦,靠做豆腐過日子,儘管家境貧寒,老夫婦倆每天從早到晚,有唱有笑,做豆腐、賣豆腐,顯得十分快樂。富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一位帳房先生,那位帳房先生回答説:“老爺,你不必要多想,隔牆扔幾錠銀子過去,便會知道了。”於是,富人趁夜黑無人,將五十兩銀子扔進了隔壁的豆腐店,賣豆腐的老夫婦倆拾到了這筆從天而降的財產,欣喜若狂,於是忙着埋藏銀子,又要考慮怎麼花,又要擔心別人偷……弄得吃不下飯、睡不着覺,日夜不安。隔壁的富人自此再也聽不到那往日的歌聲、笑聲,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這些銀錢啊!”

聽完這個故事之後,你是否還羨慕別人的家庭比你家富裕呢?人活在世界上,財富與名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其實是很少。正如《八大人覺經》中説:“多欲為苦,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其實人只要知足,一切都會變得很美好,你會感到幸福,會感到快樂。

如果你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就比幾千萬人要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週的太陽。

如果你從未嘗受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飢餓的煎熬,那麼你的處境要比其他5億人要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和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30億人更幸運。

如果你在銀行裏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鈔,口袋裏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界上8%的幸運兒。

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服可穿,有房可住,你就比世界上的75%的人要富裕。

同學們,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心存感恩的心,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當你在煩惱自己沒有鞋穿的時候,有的人卻沒有腳”,所以要感謝上天給予我們生命,有了生命我們都是很幸運的。讓我們永遠記住,知足常樂,人生無悔!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6

尊敬的xx各位評委,雙方辯手:

大家好!

首先謝謝大家給我機會參加辯論。

作為反方的四辯,我要對我方在陳述階段和自由辯論階段做出總結,並進一步説明我方的觀點。

陳述階段,我方一號辯手開始便申明瞭我方辯論的目的,是論證“樂而知足”這一詞語中存在的快樂和知足之間的因果關係。人們因為精神世界上的快樂而感到滿足。我方辯手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例子來説明,只要精神上快樂,人們便不會感覺到不滿足。

之後二號辯手和三號辯手則針對對方辯友立論中的矛盾對對方的論點“知足而樂”進行反駁,並且引用了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學人格結構系統來反駁了對方辯友單純從本我的快樂原則這一片面角度對“知足而樂”做出的所謂正確解釋。

自由辯論階段,我方辯手開始便承接了陳述階段三辯的問題,繼續針對對方立論方面的根本矛盾做出反駁,對方辯友在我方再三要求下對自己的立論方面的矛盾做出解釋,並且把開始時單純的用本我的快樂原則來論證“知足而樂”變成我方三辯已經陳述過的完整弗洛伊德心理學人格結構系統。

在討論過程中我方一辯把“樂而知足”引申到一個更高的角度,即精神上的快樂能夠引起對物質上慾望的降低,從而達到樂而知足。但對方辯友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從個人的角度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樂”進行爭論,直到自由辯論結束。

從上面對前兩個階段的總結來説,我方辯手一直圍繞“樂而知足”這一觀點,用各種事實及理論進行論證,下面是我對於我方論點的補充解釋。

“樂而知足”,並不是説,快樂產生了滿足之後就停滯不前了。這裏面的“知足”,指的是對自身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滿足。是一種帶有預見性的滿足。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現在在做小職員,他感到快樂,對自己的生活很滿足。並不是説他滿足於十年之後他還是小職員,而是他知道按照目前的生活步調來説,十年後他會做到什麼位置,他對這個位置覺得很滿足。

同理可知,對方辯友提出的變態殺人狂的例子,是因為他感到快樂之後,對殺人狂的生活很滿足。之所以他會繼續這種變態的生活,那是因為他覺得快樂,從而產生了滿足感。由快樂產生滿足感,證明了我方的觀點是正確無誤的。

而對於“知足而樂”這一觀點,我方認為是錯誤的。通過前兩個階段,我方已經説明“知足而樂”跟本就不是人類的本能。而且知足之後是否就會感到快樂呢?我們可以看看秦始皇。他的功業就當時而言是最大的,他應該是知足的。但是他快樂嗎?肯定不快樂。如果快樂,他就不會焚書坑儒,修長城,建阿房宮,甚至讓徐福帶5000童男女給他找長生藥,做一些隨意奪走別人財產和性命的暴行。我舉這個例子,可能對方四辯辯友會説,“知足不一定快樂,可是在那些事例中的那些人他們到底知足了沒有?”的確我們無法得知別人是否知足了,既然如此,您又怎樣證明您的例子裏那些人是否知足呢?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知足,您又如何能説他知足而樂?

對方辯友的“如若沒有很多人相信“知足而樂”或者“知足常樂”,那麼這樣的概念也不會延續至今,廣泛流傳了吧?”這句話則讓我覺得,好象是謊話説了一千遍就會變成真話。“三更半夜”這個詞大家也都這麼説,那三更真的就是半夜嗎?半夜應該是2。5更才對吧。我們有自己的

腦子,我們可以自己思考事情的對錯,不一定説了幾千年的話都是對的。

綜合對前面兩個階段的總結和最後對於各自論點的一點補充,相信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我方的“樂而知足”的觀點。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7

我是一個生活在幸福家庭裏的孩子,有父母的關愛,有爺爺奶奶的疼愛,就像一隻快樂的.小小鳥。可我平時總是怨父母對我太嚴格要求了,怨爺爺奶奶太嘮叨,但今天……

閔宇晨,是我們班中一個懂事,默默無聞的小男孩,人也老實,因此,無論是老師或者同學,都挺喜歡他的。

閔宇晨去參加故事大王比賽的前幾個小時,朱老師經得他的同意告訴了我們他的家境:閔宇晨從小就十分幸福,好似泡在蜜糖罐裏,但好景不長,在他上二年級時,他的父母整天吵架,使他從那時生活在了驚恐之中,他的世界開始下雪。沒過多久,閔宇晨的父母離婚了,他跟着爸爸,而最疼愛他的媽媽離開了他。一個活潑開朗的男孩子變得不想與任何人交往,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可憐的閔宇晨沒有了母親温暖的懷抱,淚水與寂寞伴隨他左右。

我有母親那涓涓細流般的愛,有父親大山般的安全感。傷心了有人安慰,犯了錯誤有人給你細細分析,耐心教育你,生病了有人細心的照料,一個多麼幸福快樂的孩子呀!與閔宇晨相比,我要比他幸福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萬倍,我該知足了。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8

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常樂?我認為不知足者常樂。

總是安於現狀的人只會止步不前,縱使樂,也只樂在一時,不得一世,有句話不是説,笑到最後才是贏家麼?人生本是一個遊戲,誰能夠笑到最後,誰才是這場遊戲的最終贏家,笑不到最後,説什麼都是枉然。知足?説好聽點叫安於現狀,不貪慕虛榮;難聽點叫不思進取,就例如仲永,七歲便會作詩,有極大的天賦,可他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到最後落得個“泯然眾人矣”的下場。滿足於現狀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的,一輩子只會庸庸碌碌,就我本人而言,我是不支持“知足者常樂”這句話的;相反的,我認為知足只會毀了自己,毀了自己本前途無量的人生路。

不知足者總是不斷地為自己制定新的目標,讓自己不停地向前奔跑,不停的去奮鬥,然後憑自己的力量去取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在“奮鬥”這條路上不停步,不安於現狀的人,會笑到最後,會是最後的贏家,不知足的人在奮鬥路上雖會很累,可他們樂得一世,而不是一時!愛因斯坦曾被埋沒在一個專利局中充當小職員的平凡角色,可他還是不停的鑽研,最終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天地;華羅庚埋沒在一個小店鋪中,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他又苦心鑽研數學,在數學上取得巨大成就。試想一下,如果愛因斯坦和華羅庚都滿足於現狀,沒有去研究物理和數學,那他們將會碌碌無為度過平庸的一生,不會在物理學領域、數學領域大放異彩,更不會在物理學、數學史冊上留下至關重要的一筆。我是個不知足的人,我總是在達到一個目標的同時為自己制定新的目標,然後繼續、追趕新的目標,循環往復、如此甚好。不知足不是貪心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並且這個社會在進步,進步就要不知足,不知足才會不停的去奔跑、不止步,安於現狀就會落後。

知足者常樂?那為什麼油燈會被電燈取代,摺扇會被電扇取代?為什麼會出現全自動洗衣機、液晶電視等一系列高端技術產品,它們的出現證明了人是不知足的,也正是這種不知足才使得人們常樂。這種不滿足於現狀的積極態度引導人們不斷向好的方向努力奮鬥。

魯迅有一句名言:“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因為不滿才會努力奮鬥,積極進取。

在我看來,知足者常樂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而不知足者常樂且樂一世!!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懂得知足常樂,一顆知足心遠勝於千千萬萬的財富。

在學校要知足,“這次考試考得不錯啊!進步很大。”是的,對於我來説進步是很大,但離我的期望分數還有一定差距。不行!於是我茶不思,飯不想,整夜在題海中飛翔,做夢也做幾何題目,緊張的情緒搞得一家人都要瘋了,上課時眼皮又在打架,這樣反而退步了。

看來,我要知足啊!對於這次月考,要把成績穩定,才是重中之重,不要每天都想向前衝,“貪多嚼不爛”,有一顆知足的心,學習才好提升。

在家中要知足,“過年了……”過年永遠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無論是紅色還是美食誰不喜歡呢?而我又是那種對美食抵抗力為零的人,最豐富的年夜飯要開吃了,我趕緊洗手,不知是因為興奮還是什麼,冰涼的手我也感到暖和。哇!菜食真豐富,有冒着熱氣的“珍珠”元子,黃白相間的魚糕,香噴噴的魚頭……這是視覺與味覺的盛宴啊!我便大開胃口。……這肚子真難受,這幾天的暴吃,讓身體不舒服。要知足啊!有這麼多好吃,貪多,身體都要垮了,有一顆知足心,生活才能美好。

在社會要知足。春天暖暖的陽光,斜射入樹林,春風拂臉,多麼愜意的陽光啊!我與隊伍出來春遊,到了中午,老師讓我們解散,淘氣的我與夥伴一起玩,走着走到了一個用圈圈玩具的地方,二元一回合,我運氣特別好的圈到一個四驅車,看着夥伴羨慕的目光,我便與他們花光了所有的錢,可什麼都沒得到了。面對小時候的事,現在想來,裏面有一定的道理,對於無意得到的獎品,要知足,不要貪心的想得到所有的,在社會上,人如果都有知足心,也不會賭博上癮了。有一顆知足的心讓我發現社會上的圈套。

“知足的人便了快樂。”我有了知足的心就有了更好的成績,美好的生活,辨真的慧眼,無論我的未來如何,只要有一顆知足的心,我便時時快樂。生活中我時時快樂,不必因錯失“良機”,悔恨幾個星期。這又有何不可呢?

人要有一顆懂得知足常樂的心,才能讓生命開出快樂的花兒。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10

尊敬的xx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知足常樂。兩千多年前,先哲老子向人們提出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忠告。老子認為,人的禍患多源於自身永不知足的貪婪本性,只有做到知足知止,才可以安全長久。正所謂"知足常樂,能忍恆安;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足常止,終身不恥。"

古往今來,無數歷史事實反覆證明了老子的這一人生智慧。和紳、希特勒不就是因為貪慾無度沒有做到"知足知止"而最終走向滅亡嗎?相反,那些在學習、工作中"不知足"而在理念上、物質上"知足"的人,卻做到了幸福長久。所以,老子一再告誡人們:"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才能常樂。知足是一種智慧,一種心理的健康,一種精神上的節制與坦蕩;快樂是一種心態,一種人生追求,一種人生的最高境界。知足常樂,貴在調節。知足者能認識到無止境的慾望和痛苦,於是乾脆壓抑那些無法實現的慾望,這樣看來未免消極,卻也減少了痛苦。在實現慾望之內拼命奮鬥,一旦得到所求,快樂便油然而生了。只有經常知足,在自我能達到的範圍之內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刻意去強迫自己,才能心平氣和去享受獨得之樂。知足常樂,對事,坦然面對,欣然接受;對情,琴瑟各鳴,相濡以沫;對物,能透過下里巴人的作品,品出陽春白雪的高雅。做到知足常樂,良好的心態就會和待人處事並駕齊驅,充滿和諧、平靜、適意、真誠。真正做到知足常樂,人生就會多一份從容,多一些達觀。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中藴含着諸葛亮知足常樂的清高雅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盡顯陶淵明知足常樂的恬淡自得;"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透露出劉海慄知足常樂的豁達胸襟。凡事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這是智者的情懷,這是對知足者的回報。

要做到知足常樂,我們就應該懷有一顆平常心。所謂"擺正心態,快樂生活,快樂工作。"一個人之所以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這就是一種知足知止、知足常樂的心態。只要看淡塵世的物慾煩惱、名利得失,坦然面對一切,快樂就在我們的心中。

快樂就這麼簡單。朋友生日的一朵玫瑰,父母親朋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快樂無時不在,快樂無處不有。只有心胸開闊的人,才能真切體會到;只有知足常樂的人,才能做得到。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與挑戰,物慾橫流,世事無常。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人生境遇,只要銘記老子的教誨"知足知止",做到知足常樂,燦爛的陽光就會普照我們所有的日子。

知足常樂的演講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知足常樂》。

常言道:知足常樂。如今的我們處在繁華的世界裏,忙於手頭的工作,忙於眼前的利益,或許快樂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古時候,人們熱愛自然,把一切情懷、期盼都寄託於自然。陶淵明面對苦難仍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軾面對不能反回官場的定局,他毅然丟開個人愁懷,從美妙的自然風光中尋找樂趣。

有人可能覺得他們的避世逍遙的態度是消極的,但正是他們這種知足常樂態度,才使得他們過着灑脱般的人生。沒有太多顧慮,沒有太多悲傷。

再來給大家講一則小故事吧,幾個人人在岸邊釣魚,旁邊的遊客在觀看海景之餘,也在看着他們釣魚。一位釣魚者釣起了一條三尺長的大魚,而他卻冷靜的解下魚鈎,把大魚扔回海里。人們認為他有雄心壯志,這麼大的魚他都不感到滿足。隨後,他又釣起了第二條魚,大概二尺長,他照常將魚放生海里。第三次,他釣起了一條更小的魚,人們以為他還會把魚放回海里,而這次,他卻沒有,他把魚小心的放回魚簍裏。有一句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當我們兩種物質我們都需要,一種物質的價格高於另一種物質,並且只能選取期中一種,我們勢必會選擇價格高的那個,這是利益對我們的誘惑。然而,釣魚者卻回答道:這是我家最大的魚簍,只能裝小魚,再大的魚釣回去,也裝不下。而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舍大魚取小魚呢?

蘇格拉底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比如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需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做人要知足。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位富豪説,他曾經還會因拿到一筆報酬而快樂,而現在,卻很少能感到快樂,唯一一次快樂過,只因為一次汽車拋錨,讓他能步行去工作,他看到了路上曾經忽略的美景。

我想快樂其實很簡單,但我們需要控制我們強烈的慾望。當我們的無謂的需求減少時,生活就會讓我們感到滿足,便會增添一分快樂。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色,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我們學習生涯中,我們或許會因為幾次考試的失敗而讓自己與既定的目標擦肩而過,但其實每一次考試,我們都會有所得,這便也是一大進步。知足,並不代表我們止步於眼下,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我們的付出。付出了,有所得,便也是人生的快樂。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老師們和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