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2016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48K

參加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社會實踐聯繫起來,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帶來的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希望能給您提供商幫助!

2016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

【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一】

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這樣一句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確,這個文化古國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歷史財富。指南針、中醫、戲曲、瓷器、古建築……都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每個人的潛移默化的被這些文化影響着。小時候,我們只能從課本從電視上了解這些文化,欣賞各地方不同的美。如今,當我們有能力走向遠方時,為何不親自走訪祖國的各地,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去真正體驗前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結晶。

於是由我們寒假社會實踐小隊的雛形就這樣形成了,由我定活動規劃,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的加入,經過立項,審批等,我們暑實小隊終於在7月11號踏上了我們的暑實之路。

我們寒假實踐大約分為5個過程:1.前期準備2.走訪實踐地民俗文化3.體驗鈞瓷製作流程4.參觀鈞瓷製作企業5.鈞瓷研究所的參觀與結尾。

鈞瓷發端於東漢,是宋代五大民窯瓷器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而説探訪鈞瓷,不得不提到河南省禹州市神??鎮。鈞瓷,正是這個古鎮獨有的國寶瓷器,我們這次實踐的目的地就是這裏——神??古鎮 。

神??是一個文化底藴非常深厚的小鎮,燒製鈞瓷的千年之火賦予了這個小鎮獨特的魅力和經久不息的活力,我們久久徜徉在神??的古街上,感受着中國的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一份驚喜,一份寧靜。

我們首先去了一家瓷業集團,廳擺放了很多顏色,樣式特別的瓷器。講解員細心的給我們講解了鈞瓷的發展史。許多老前輩如同革命志士一般,為了鈞瓷文化,不惜用盡自己的心血,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來保護鈞瓷文化,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大師,才有了我們今天些巧奪天工的鈞瓷。

參觀完這個瓷業集團,我們接着去了神??鎮的古玩市場。整條街上幾乎都是鈞瓷,大小、樣式、顏色,都獨具匠心,十分精緻。還有一些仿古董,伴隨有一些泥土。總之走在這條街上,你會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氣息。

之後的幾天,我們相繼走訪了很多家窯廠。有專門燒製碗、碟子等家庭用具小器件的,也有燒製大的擺設的,各具特色。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真正的窯廠裏參觀,我印象深刻的是有間小屋裏擺放的全是剛燒出來的碟子,那裏面的温度實在高的讓人窒息,工人師傅要去取碟子再加工,真的是十分辛苦。還有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家燒製大擺設的窯廠觀看開窯。以前燒製鈞瓷都是煤窯、柴窯,現在已經見不到了。大多數都是天然氣窯,温度好控制,也節約能源。而我們參觀的就是天然氣的開窯。窯爐的大鐵門緩緩推開,從爐里拉出一車瓷器,上面擺放的大概有幾十件瓷器,剛開窯的温度十分高,要等很久才能去拿下那些瓷器。雖説一車有幾十件,但是真正成品不過幾件。這裏大家對鈞瓷的要求都很高,有氣泡、有瑕疵或者顏色不均勻的都會被毫不留情的砸毀。

我們都知道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成型的泥土加上白色的釉後再燒製,為什麼回出現各式各樣的顏色呢?這神奇的窯變現象要歸功與釉,每家窯廠都有自己家特殊的釉料,而這釉料是由不同的礦石配製成的,礦石裏的各種元素高温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形成了不同的顏色。例如,鈞瓷上紅色部分的多少與銅元素的多少有關。但是具體的元素、變化、人們正在努力探尋他的奧祕,這也與我們的專業材料、化學有十分密切的聯繫,這也是我們踏上暑實之路的原因。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最後一天我們回到市區,參觀了禹州市鈞瓷博物館,為我們時長七天的考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次實踐,不僅讓我們視覺上領略的鈞瓷的美,更從它的本質、它的歷史、它的文化上去了解。

我們這次去禹州神??做寒假實踐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讓傳統工藝在我們所學的專業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也更希望我們和所有同學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去發現化學材料的美好,讓自己更願意去投身於學習中,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是為了擴大這次的活動成果我們聯繫到了電視台,對我們這次的寒假實踐做了一次報道,這些都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鈞瓷文化,知道材料專業,知道為這些在努力的我們。

【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二】

為期七天的寒假實踐對於我來説不僅僅意味着一次簡單的活動。之於我們全體隊員,這既是旅行,又是歷練;既是學習,又是傳播;既是充實身心的實踐,又是彰顯風範的機遇。總而言之,此次實踐活動具有極大的價值和豐富的意義,不枉我們為之付出汗水與辛勞。

“田園夢,小康行”。這是我們此次實踐活動的主題。它貫穿於我們的整趟行程,絕非僅僅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可以説我們這次活動至始至終都是圍繞着這一主題開展的。無論是在袁家村進行考察採訪,還是在韓家堡協助村委工作,亦或是在生態園參與農務勞動,都離不開緊扣農家生活,探尋致富道路的主題方針。可以説本次活動的成功開展,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主題的鮮明正確和我們對它的堅決貫徹。由此我也得到了這樣一個感悟:開展活動,工作處事都需要有明確的主題中心,緊密貼合它便是成功之基石。

本次實踐活動雖偶有突發狀況,但我們團隊逐一對其進行了克服。大體上本次活動可稱得上是流暢。這與我們活動前期所進行的充分準備有着密切關係。活動開始兩月前我隊便已由隊長率幾名隊員進行前期考察探訪活動,為日後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我隊還在活動前進行了多次採購,保障了後勤完備無後顧之憂。並就活動具體事項開展了數次討論,聽取多位隊員意見制定了詳實的行程計劃與活動安排。本次活動的圓滿完成,正是我隊準備工作細緻妥善的體現。常言道: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而好的準備既是最好的開始。實踐活動是如此,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做好萬全準備,方能百丈不怠。

當然,我隊此次實踐活動也相應的有着一些不足之處。如攜帶的電子設備出現故障而未能提前備份其中資料數據,一些隊員與當地人交流時由於語言因而無法表意清楚。不過隊員們都能隨機應變,將種種困難加以克服。由此可見冷靜耐心的態度是戰勝不足弊端的最好法寶。人非聖賢,工作活動時我們難免會有一些紕漏差錯。這是切記不要慌張,對問題進行仔細的分析處理,這樣便可將問題轉化到最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令工作活動重回正軌。

本次寒假實踐活動,是我大學生活中第一次較大規模學生活動。我對我個人的表現總體上還算滿意。通過本次活動,我得到了寶貴的鍛鍊機會,身心皆得到了成長進步。這段不長也不短的時光既讓我不捨難忘,又讓我深思考慮。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實踐,離開校園離開家庭,投入到陌生的環境中工作探尋。這樣的一次經歷,既是寶貴的,有是有先驅性的: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我將逐步與社會打交道,更多次地體會的一種不同於學校家庭的生活狀況,最終徹底投入其中。本次活動對於我個人來説,最大的意義便在於此。實踐出真知,實踐驗真理,實踐推進步,實踐創發展。只有不斷秉持這種實踐精神,不斷投入各式各樣的實踐中去,我才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一個能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的人。路還很長,我將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向前。

【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三】

人們都説大學是另一個社會,寒假社會實踐讓我們有機會接觸真正的社會,在還沒有畢業之前慢慢感受社會,這樣的契機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來之不易的。此次的寒假社會實踐,我們踏上了內蒙古鄂爾多斯這片不一樣的淨土,感受不一樣的'民俗風情,雖然説這僅僅六天的行程已經圓滿結束了,但是團隊的所有成員在這六天中所收穫到的充實與快樂,忍耐與包容,堅強與毅力是非常來之不易的,我們不會忘記共同生活的六天裏我們的點點滴滴。

我們走過了以秦漢匈奴文化融匯為主題的東聯秦道城,揭開了沉寂兩千年的農耕與遊牧世界相濡以沫的神祕面紗,感受了沉默兩千年的邊塞與匈奴文化的激盪情懷。蘇泊罕大草原讓我們有幸體驗了來到大草原的三件大事——住蒙古包、騎蒙古馬、吃蒙古餐,我們第一次零距離接觸中國西部最具激情浪漫與原生態魅力的遊牧草原。成吉思汗陵再現了成吉思汗一生戎馬,征戰南北、橫跨歐亞創建偉業的歷史,我們彷彿感受到一代天驕指揮百萬大軍,奮勇出征、統一蒙古的壯觀景象。

走出大學,我們就進入了社會。現如今,招聘會上的大字報上總會出現“有經驗者優先”,可是剛從校園走出來的畢業生們社會經驗又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畢業後能夠真正走入社會,處理各方面的突發問題,我們這就不得不承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了。

正如我們每個人所知道的,光有知識沒有實踐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有些時候我們不願意遵循大人們的經驗,總想着自己創造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即使會碰壁但是不後悔,因為這就是人生,沒有探索的人生是欠缺的,沒有自我想法的人生是遺憾的。正因為如此,社會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初的平台,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在社會中去了解自己想要認知的一面,走的路多了,自然就有經驗了,從一個充滿稚氣的小孩蜕變到成熟到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我們需要不斷成長,不斷實踐。

在當今社會,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知識型人才,嚴峻的競爭壓力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具有創新能力,善於交往的人們才更深入人心。從客觀意義上講,我們的教育體制存在着不足,我們缺乏勇氣走出象牙塔,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和社會競爭的洗禮。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與實踐完全脱節的環境裏,我們又怎麼能談競爭呢。

這次的社會實踐,拓展了我的認知,豐富了我的觀念,開拓了我的視野,鍛鍊了我的耐性,加大了我與社會的接觸面,進一步激發了我對學習、就業、創業的熱情。同時,我更徹底的認識了自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多都是書本上沒有涉及到的,並不是我們把幾個公式爛熟於心,把幾篇論文背得滾瓜爛熟就可以的。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立足於社會的唯一條件,就是儘早把自己放到社會上,去闖去拼搏,不給自己留退路,要知道,有所依仗的安全感才是我們成長的最大阻礙。

在寒假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學會如何讓氣氛不尷尬,如何不冷場。而且,我們要學會善於聆聽,有耐心去認真聽完別人到底説了些什麼,這樣,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會和別人相處的更加融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別人的意見,我們要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親身經歷了一次寒假社會實踐,我本人覺得這不僅是一次實踐,更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有機會的話每個寒假我都希望可以後這麼一次體驗,我在磨練自己的同時提升了自己,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很有經驗。

六天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我發現了實踐結束後自己自己微妙的變化,我慢慢的懂得了壓制自己的小脾氣,同時,我也看到了社會上的人們如何為了生存拼命工作着,我也深刻感受到錢的來之不易,大手大腳的生活永遠不能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總之,這次的寒假社會實踐,我受益匪淺,期待着下一次的實踐,下一次的探索!

【寒假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四】

今年寒假,為了可以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我參加了廣東工業大學赴廣西融水縣大浪鄉社會實踐服務團,進行寒假社會實踐。

經過一天的行程,我們一行10人終於來到了目的地??大浪鄉麻石村國小。我們這次實踐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農村教育狀況,為了更有效的完成這目的,我們採取了學校義教、家庭走訪和與幹部交流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

在到這裏之前我們都以為是很艱苦的,都做好了比較充分的思想準備。看到這裏的狀況比我們想象的要好,我們還是感到有點意外。我們受到了老師們的熱情歡迎,剛下車,就有人過來幫我們搬行李,這種熱情讓我們感到了一些温暖,減少了一些旅途的勞累。這是一個典型的鄉級中學,校園的面積不大,只有2幢樓,而且最高的也不過是2層而已,其中就包括了一幢教學樓和一幢學生宿舍樓,這個學校的體育設施還算是不錯,有一個土籃球場,還有一個水泥的乒乓球桌,雖然這些設施陳舊了一些,破爛了一些,而且不是那麼的正規,但是我認為對於一個鄉級中學的學生們來説,這已經是很難得的了。這就是我對這個學校的第一眼的感覺,還行。

義教

由於我們來的時候已經放假了,加上已經是傍晚,所以第一天並沒有見到我們的“學生”,這時候我的感覺還是有點不太自信,倒不是怕沒有東西教給他們,而是對上課一點經驗都沒有,雖然平時我們聽老師課這麼多,但是要我們就這樣站在講台上,還是有一點心虛,再説,我們連學生是啥樣都不知道。

接下來的就是和老師、學生的交流和認識過程,特別是和學生的交流過程是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總的來説可以用三個階段來描述,那就是從陌生害羞到熟識再到大膽交流的過程。一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儼然已經把我們當成了一個正規的老師來看待了,對我們是又陌生又好奇,我們問他們一些問題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回答,或者是扭頭就跑,好害羞哦。但是漸漸的,隨着我們呆的日子的變長,我們之間的關係也發生着微妙的變化,他們終於敢跟我們説話,並且問我們一些問題了,我們都覺得有點了解對方了,我們的談話聊天也逐漸的增多。我們對他們的瞭解也越來越多,他們的家普遍都住得比較遠,一般要走一個多小時才到,實在是太遠的就住校了。他們平時都是在學校用餐的,不過廚房還是用柴火燒的,可想而知他們的飯菜也不見得會好倒哪裏。而且這裏的生活條件也不太完善,週期性的停水停電,必要物質的缺乏。我們只是在這裏待一個星期,如果長時間的住下去,我一定會受不了。

在這一個星期中,我們每天白天都輪流給孩子們上課,教他們一些新的、沒見過、聽過東西,開拓他們的視野,看看外面的世界。每一次上課,我都懷着忐忑的心情,雖然我做好課充分的準備,但是我不善於講話,所以有一點膽怯,怕被笑,那我作為老師的面子就蕩然無存了。幸好所擔心的都沒發生。這次支教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更加懂得了教師的榮譽和責任,和以往不同,這次是切身的體會,而以往只是站在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去理解老師這種職業。在整個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的是讓人興奮的,也叫人感到了責任,正如我的班主任所説,“當有人叫你老師時,你所應該感到的不僅僅是榮譽,更多的應該是責任。”

下鄉

在沒課的時候,我們就分配任務,一些人留下煮飯,一些人上課,還有一些就下下鄉。在那裏的人家,有一部分是在山上住的,我們就想倒要去走訪一下他們。在城市裏長大的我,不習慣走那些彎彎曲曲又泥濘得山路,走了一段路程已經熬不住了,腳痛的不得了

來到山上,看到村民們住的都是一些土寨,都是用木頭建的,建築風格是苗式寨子。進去裏面看看,很簡樸,很亂,裝飾都很古老。如果不是通了公路,引近了新的東西,寨子裏看來還不會有用上電和自來水。問了一位居住在山上的老人,他説:“我們從小就生長在山裏,基本上沒離開過,這房子是很久以前久蓋好的了,一直用到了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很少接觸到山外的東西。”[Page]

在與村幹部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本地的生活消費指數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農民,以耕地為生,大部分青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在家庭溝通上出現了年齡斷層,思維上也與現代文化有出入。當地不發達的經濟,不完善的交通,使得該地方與外界得交流不多,也造成了師資力量薄弱。

通過下鄉走訪,我才瞭解到農村的現狀:在偏遠地區,教師資源缺乏嚴重,教師流失嚴重;經濟落後;交通不發達等。我們作為社會一份子,應該做一點貢獻,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支持貧困地區,讓他們踏上脱貧之路。

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一週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首先,我體會到了貧困地區生活得艱苦,學生上學的困難 ,明白到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其次,做老師的經歷使我明白到老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要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並不是具備知識就夠了的,這裏面所藴涵的內容,更值得我們去深深體會。

太精彩的一次實踐,我將永遠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