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01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

研討會內容包括中青年名師的課堂教學展示、交流研討和專家主題講座,來自長郡雨花外國語第一附屬國小的科學教師雷鎮帶來了展示課《不同材料的餐具》,長沙市天心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科學教研員康龍帶來了展示課《熱起來了》,還有來自浙江杭州、湖州、嘉興、麗水等地的科學名師紛紛進行了課例展示。聽了這麼多科學教育專家的講座和報告,並進行交流學習,收穫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觸:

一、更明確了作為一個科學老師的責任。

自20xx年9月開始,國小一、二年級開設科學課。課時更多了,如何把傳統的側重於科學知識傳遞的科學課,轉變成培養和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探究的科學課?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上實踐真正有價值的科學探究?這是現階段國小科學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雖然每一個科學教師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匯聚起來就是一片天地。有了這樣的使命感,職業才會變成事業,培育出的學生才會有思想、會學習、人品好,並能夠適應未來,成為未來需要的人。

二、有效的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更是孕育創造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葉軍老師上的《電動機》一課,當學生玩過電動機之後產生了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電動機為什麼會動?為什麼要撥到中間才會動?與旁邊的磁鐵有什麼關係?老師將這些問題一一梳理,引導學生聚焦到電動機怎麼才會轉起來?是什麼力使它轉起來?這兩個問題上來,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使學生更加關注電動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還有一節錢軍紅老師的《電磁鐵》也讓我眼前一亮,非常重視提出學生的問題和想法,問題來源於老師不如直接來源於學生,他們通過自主探究解決自己的問題,最後認識一項新的事物,非常值得我學習!

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

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這也是我本次學習最大的體會。科學的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這次學習在這方面體會最深刻的一節課是康龍老師的《熱起來了》,這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趙老師把基於感覺的經歷轉化成測量,用一堆棉花導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認真的思考:把一個從冰塊取出的銅管放在棉花裏,會發生什麼變化?把一個暖袋放進棉花裏,會發生什麼變化?整個的教學活動完全由學生自己掌握,教師為其提供充足的教具和時間,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收穫知識。《電磁鐵》這一課,葉老師全程放手讓孩子們自主探究,尋找證據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學生就在這種開放式的交流討論中,思維的火花得到了碰撞,科學研究更加地深入和完善。

非常感謝學校給我的這次寶貴的外出學習的機會,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作為一個科學老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多參加鼓勵,適當引導。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情,從身邊的科學現象開始,將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探索活動的導火索。讓學生置身於探索問題的情境之中,自覺的發問,圍繞問題,主動探究。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學習習慣,讓課堂成為了展示個性和思維的平台。希望以後自己能守住課堂,把教學研究的根本放在課堂中,真正的讓學生有效的動手動腦,向有思維有深度的探究課邁進,這才是我不斷進步的基石和方向。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2

俗話説得好: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每位教師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教法。今天,我把我平時是怎樣教以及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的一點做法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目的在於“拋磚引玉”引出其他優秀老師們的優秀的做法。只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談不上經驗,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下面我就從學生習慣、課堂教學及師生關係三個方面談談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一、學生習慣:

我認為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第一部,也是關鍵的一部。一個人的習慣好與壞會影響自己的一生,所以在開學的第一節科學課上,我首先跟學生強調説明這個學期科學課怎麼上,要求是什麼,一五一十的告訴學生,讓學生清楚的知道上科學課有這樣的要求:

1、課前準備:上課前必須把科學書、練習冊、實驗材料、筆準備好,整齊放在桌面右上角,不能等到老師叫起立時才急急忙忙去書包裏找書。

2、課堂上要保存安靜:課堂不能隨便講話,有問題請舉手,只有這樣要求下去,教師在上課講解時,學生才能聽得清清楚楚,不然的話,老師你講你的,學生講學生的,這樣的課堂。即使老師講得多麼精彩,最後一點效果都沒有。

3、作業要認真完成:科學課對應的知識能力訓練必須每上完一節課完成一課的內容,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主陣地”,如果讓學生課後去探究有關科學方面的知識,我相信很多學生都不會那麼自覺的去完成,那麼我認為主要還是從課堂那40分鐘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加重要,我是從下面幾個方面做的:

1、備課: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是備好課,這是公認的事實。我備課不僅將課文內容,教學大綱有機結合,還要確立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而課本知識點的內容很少,學生所學到的知識面不廣,所以備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搜索各種資料和典型習題來補充課堂教學,也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自己加以修改,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資源的利用,又可以節省自己製作課件花的時間。

2、上課:我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是嚴格要求與放任自由相結合的。如果一節課從頭到尾很嚴肅,學生就會感到很壓抑,久而久之就會對你的課堂失去興趣,學生沒有興趣,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那就談不上學習效果。嚴格要求:我是讓學生在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過程、儀器的使用等注意事項時必須要求學生認真專心聽講,同時強調:假如你們都有認真聽講,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小心把儀器損壞了,老師負責。如果不認真聽講,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小心把儀器損壞了,自己負責。通過嚴格要求,學生才會專心聽你講,在做實驗操作時才會認真按要求進行。除了嚴格要求外,還要讓學生放任自由,科學課注重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只有在學生實驗中讓學生放任自由的進行探究操作,更加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前提是這種放任自由帶有目的性質的。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樂其道,才能積極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在國小生心裏,喜歡某一科的直接原因就是喜歡教這個學科的老師,所以老師要多點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在課堂上我會有意讓一些平時不敢發言的學生回答問題,我不管他答對與否,都給予鼓勵支持,只要能大膽站起來説就是成功的,這樣長時間的下去,很多學生都會積極的加入到回答問題的隊伍中來。

在教學這條道路上我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我會一如既往地去探究、去努力、去思考。以上是我的一點教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3

作為一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骨幹教師,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對科學課堂教學我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1、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這是自然課與科學課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着渴望知識的願望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要經過一大段過程,沒有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他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後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要達到的目標。

2、課堂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意味着國小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繫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對科學與技術的關係、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4

近十年來,教育教學不斷改革深化,科學教學更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本學期我有幸從事科學教學工作,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親身實踐和總結反思,在此,我淺談自己工作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興趣,從入門抓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都不錯,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有興趣的東西,他們掌握起來快而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採用開放實驗教學,着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科學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社會,指導於生活,科學學科的每一個概念和規律、結論都是通過實驗得出。在科學教學中我注重把學生引入實驗活動,讓他們自己動手,去觀察,記錄,分析,歸納,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三、創設情境,學以致用。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我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利用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教育是永遠沒有盡頭的路,教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累,改革創新,為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讓我們攜手共進,把教育事業做得更加美好!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5

古人曾這樣説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國小科學教學反思。”那如何才能變呢?變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於反思,如何反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於進行教學後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現我根據自身經驗談一談如何進行國小科學教學反思。

一、要充分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能不能真正地達到反思的作用,關鍵是看他們能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能否有助於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科學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因為科學涉及到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因為科學學習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在科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早已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衝突,作為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而這一過程教師必須要及時“反思”中快速地轉變過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適應當代教育的發展。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它是學生不斷地接受與內化的漫長過程。更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學反思《國小科學教學反思》。因此,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在學生的科學啟蒙階段即國小階段,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感受科學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影響學生一生的能力。

從上述看來“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的捷徑,因此教師必須總結出自我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要認識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重要性。

二、要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誤區

雖然當前科學課還不如語文課數學課那樣受社會重視,但教師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師不能進入以下誤區:

(1)過分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科學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顯然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需要整合不同的學習方法,需要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考慮。比如説,科學實驗課就要以探究活動為主;科學考察課就要以觀察為主;科學閲讀討論課就要以閲讀、討論為主。

(2)過分追求由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識。

新課程是強調知識的形成應該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形成的。但這並不等於所有的知識都要讓學生去探究,這根本不現實,因為有些知識受學生閲歷,器材,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探究。

(3)過分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科學概念的形成。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與科學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們相得益彰。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的形成是依賴探究活動的,且探究活動與具體的科學內容分不開的,學生對探究的理解不會也不可能脱離科學內容而孤立進行的。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6

科學學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轉變育人觀念,進一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加強學科質量意識,認真執行教學常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科學老師任教的課程內容包含物理學科、化學學科、生物學科、地理學科等知識,如果不在課堂上下功夫,那麼課後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補救,唯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真辦法。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做好課前準備,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教。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國小階段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

五、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向學生介紹一些好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自己,學習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7

有幸參加貴州省第五屆國小優質課評選交流活動,聆聽了來至全省21位優秀教師各具特色的科學課和專家評委的精典評析。這聚集全省眾多專家、名師結晶的課堂,給在場的各位來賓受益匪淺,不杧此行,同時也帶給現場的各位教師的無限思考。結合自己在一線從事十年之餘的科學教學實踐,個人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手,我們的科學教學會輕鬆地達到有效,乃至高效。

一、充分理解教材,合理處理教學內容。

常常聽到來自專家這樣的聲音“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尚未如此去做,導致嘮哨不斷,常歎現在的教材太抽象、太脱離學生的生活,無法組織。其實,這在很大程度是教師未做到用教材教的結果。如果科學科教師要想讓科學課堂教學更如意,教師一定要充分理解教材,弄明白教材編寫的主要意圖,在教學中要達到的目標,可以通過哪些環節、哪些途徑達到,哪些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的,不點據課堂中的時間,哪些內容是校內資源目前解決不了的,這些內容也不用急於去解決;那些需要完成且可以努力去完成的,還要思考用哪種方式,是查閲資料彙報交流間接獲取,還是實驗體驗親自感受。科學教師只要對教材作如些分析與研究,我們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去面對課堂,實現課堂教學內容再現、再生。

二、注重課程資源的適度開發與應用。

國小科學課標指出,國小科學的課程性質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是對學生科學思想必要的科學知識、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這要求教師在設計科學課堂時,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要適度,嚴防無止境地過度使用,導致學與教的困難。如優質課上,一位教師在教學《太陽系大家族》時,把教學止標之一定為“地球上四季形成的成因”,於是收集了許多關於四季形成的視頻資料,還做了不少課件,模擬四季的材料等,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按步就搬地完成了整個活動,可是最終,連在場聽課的許多教師都未明白這個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師超了啟蒙教育這一層,欲想達到一個較高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設計課時,一定要圍繞啟蒙教育這一定位來制定目標,相應的準備等。

三、充分了解學生,制定確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不少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非常草帥,直接從一些參考資料中搬來,在教學中花了大量的心血,尚未得到滿意的結果。其中一個較大的貨根是目標不確實際,過高或過低。那麼,該如何制定教學目標呢?充分理解教材,充公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前念,瞭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瞭解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技巧等,進而制定學生需要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例如,在優質課上,有幾位教師教學《各種各樣的巖石》時,他們大部分制定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學習,掌握各種各樣巖石的特徵”,其實我只要仔細一想,短短的40分鐘能否做這麼多事,面對的是國小生又不是研究生,對巖石的認識用不了要求這麼高;而其中一位教師的教學目標就定得較具體、適度、定位準確,教學中方向準任務明,他是這樣定的“通過認識幾種常見巖石的特徵,掌握認識巖石特徵的一般方法”。

四、根據探究內容,有效組織探究活動。

課標指出,國小科學教學以探究活動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探究式學習,再現科學家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探究的能力,堅強的品質。其中探究活動要處理好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後三個環節,才能讓探究活動落到實處,不是一種走過場,表面的熱鬧,實質沒有什麼意義。活動前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活動目,如何開展活動,用哪種研究方法,活動中需要注意些什麼,首次接觸的活動器材使用方法的介紹等,制定確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如:在優質課上,教師們用課件展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注意事項,研究記錄表等,為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

活動中,教師要作好活動的指導,指導學生如全合作,怎樣規範操作,如何正確觀察、記錄等。為學生在活動中排憂解難,確保研究活動順利進行。

活動後,引導學生分析活動中的現象,討論交流得出結論,促進研究問題的再次生成,把探究活動推更高層次。

五、注重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嚴防誤導。科學教學要體現科學思想,科學地培養學生。

正確使用激勵機制,做到為突破教學服務,避免以愉悦為中心。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8

在市教研室、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有幸參加了今年於5月13日——14日在市中區鑫昌路國小舉行的我市第三界國小科學教學年會。來自全市的優秀國小科學教師代表嶧城區底閣鎮甘溝國小參加這一盛會。

會議共安排了三項內容:

1.進行國小科學優質課展示,研討課堂教學。

2.進行優秀課堂評課。

3.科學優秀教案經驗交流。

科學,一個崇高的詞語,常常敲擊着我們的心靈。“神七”的問天更是我國科技力量的最好見證,這是讓每一箇中華兒女無比自豪的盛事。

科學教育,一個沉重的話題時時催促着我們的腳步。回看我們的教學現狀常令我們歎息,只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方式還時常存在,索然無味的接受式學習,取代了自主式探究。學生的科學興趣何來?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急待改變的現狀。所以,怎樣用好新教材,更好的使三維目標在每節課上得到落實,切實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探究活動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不斷提升,成為此次研究活動的主題。

作為從事科學教學的我來説,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我倍加珍惜,認真聽取了每一堂課,並做了詳實的記錄,感受深刻,收穫很大。這必將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導意義,促進工作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綜合兩天來的聽課和學習情況,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過程精緻。

從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從導入到拓展,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知識的深度、難度的把握上處理的好,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二、重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科學教學的核心。科學探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善於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在所展示的課堂教學中都遵循了這一理念,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在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研究。教師課前也做了充足的準備,為學生提供了所需的實驗材料,可見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視。

三、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薛城區臨山國小的陳文老師執教的《地球上有什麼》為例:他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探究基本方法為支撐,採用“生活情景—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釋問題”的教學模式。透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景,驅動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在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和生活的經驗的反思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最後再利用所獲得的知識和方法,解決類似的生活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其他的科學學習的方法,如:整理處理資料的方法、討論與交流的方法等在課堂教學中都有所體現。

四、過程紮實有效。

這是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在如此重大的課堂比賽中能做到紮紮實實,不走過場,足見教師的課堂教學素質和教學意識在提高。看到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細緻、反覆地觀察、分析、記錄信息數據,將探究活動進行到底,真是難能可貴呀!

五、藉助多媒體,豐富了學生的認知。

如:滕州市北關國小張英老師執教的《斜面》。課開始放映怎樣搬運物體。再比如山亭區北莊中心校的陳靜老師執教的《蘋果為什麼回落地》,在上課開始時播放了一段關於牛頓思考蘋果落地的視頻,讓生調動各種感官初步知道地球引力的發現情形,引發起探究蘋果落地是怎麼回事的慾望。現在多媒體已成為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倍受師生的青睞。

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但同時也有不足之處。

如:教師所採用的實驗都是課本上提供的,可自己創新設計實驗,這樣會更出彩。再比如:出現了不少拖堂現象,究其原因是教師指導的過多,過細,恐怕實驗失敗,其實在試驗失敗中發現問題,此時的指導更具有實效性。

如何更有效的發揮課堂四十分鐘的作用,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相信都會得到解決。讓我們共同期待科學教學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9

國小科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整個的探究活動,學生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注意自始至終都以一種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彙報,學生的彙報雖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補充,並善於及時捕捉學生隨時閃現的智慧火花,給他們以肯定,給他們以激勵。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擇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你們真棒!”。“你們真像一個小科學家!

我都要向大家學習了,希望同學們能在今後的學習中發現更多的問題,提出更多的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更多的自然科學問題”這些語言的肯定與鼓勵,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

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0

一、總體情況概述

四年級是國小科學學習的第二年,國小開設科學課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務就在於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與品質,以及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初步實踐能力等。到這一學期結束為止,學生通過對物體和材料的認識,對運動的認識,以及研究自然界的變化,初步建立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是運動的”,“世界是變化的”這三個對世界認識的概念體系。為了實現這一宗旨,我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我校的地域特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科學興趣。在此之中,我尤其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思考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總的來説,這一年來的科學課是成功的,學生不僅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還學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充分關注。

 二、四年級科學課程概述

“變化的世界”是全冊的綜合課,目的是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感受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物質的狀態”單元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幫助學生髮現,判斷物質的狀態及各狀態物質的特點;“生長與變化”為學生提供了親歷種植,飼養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寶貴;“有趣的變化”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變化現象提出疑問,發現物質的變化過程有些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農業與技術”是本冊的綜合單元,幫助學生了解農業的發展,農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農業技術發展帶來的好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暢想未來農業,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學思考

通過我一年來上科學課的感受,我認為本冊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以下方法和原則:

1、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原則 ;

2、注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聯繫的原則;

3、促進探究學習及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原則;

4、面向全體學生,實現教材的彈性和開放性的原則。

 四、幾點體會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比如科學課的地點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圖書室,可以實驗室,也可以在野外自然環境之中。

2、建立科學文件夾。為了讓學生記錄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建議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科學文件夾。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等。

3、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為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思維習慣,更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4、樹立安全意識。在科學課中,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1

20xx年3月30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20xx年國小科學新教科版教材教法培訓,使我收穫很多,獲益匪淺。回首培訓的足跡,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獲得了新感悟,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許多疑問得到了啟發解決……

新的科學課程改革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充分調動了各個層面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教師層面上看,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這就對任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科學教師,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如多元智能理論、網絡互動學習方式等),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從學生層面看,國小生對科學充滿好奇,是學生喜歡的學科之一。因為各種各樣的活動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學生,他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必然要開口説,動手做,產生參與活動的衝動,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課堂出現難控制的局面。但仔細分析這很正常,那怎樣把握好課堂的調空藝術,讓學生既動起來,又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顯的很重要。

隨着國小科學課堂改革的推進,科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通過培訓我感覺實施科學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點:

1、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有望,教育學生“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2、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在猜想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思維訓練。

3、探究學習應重視教師的指導,把握好探究的時間和材料。

4、培養學生大膽發言和善於傾聽的良好習慣。

5、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雪中送炭、畫龍點睛。

總之,科學課堂困難重重。只有作好科學教學的充分準備,進行精心的預設,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2

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腦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做出科學表述總結的能力。從教國小科學課程的第一天起,實驗培養的目的就時時記心裏。便開始從教科學(以前叫自然)的我,或者領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學技巧不足,直到最近兩年才真正領悟了實驗教學的魅力,才明白實驗的課堂同樣是以學生為主體。

自從教以來,對待工作絕對是勤奮負責,我所教的科學可以説年年在鎮里名列前茅。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太多心血,太多時間的結晶。同時我心裏也明白,無怨無悔的付出與學生的表現並不成正比,問題出在哪裏呢?

認真審視自己,我發現,自己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保姆”,孩子們已經不小了,他們完全有能力研究完成實驗操作,而我卻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傻事”。

我想,許多年輕的老師一定和我一樣犯過同樣的錯誤:生怕學生想不到,生怕學生做不好,生怕學生不會觀察和分析,課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講,一遍又一遍的強調。累得嗓子都啞了,還是執迷不悟!事實上你所操作的只是你的想法,孩子們未必和你想的一樣。而你所強調的,僅僅是你看中的,孩子也未必就接受。於是,你會發現,儘管操作中你強調了好多次,可孩子們操作時仍然會出錯。因為,你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裏”。

就拿這節《怎樣使槓桿尺平衡》的實驗教學來説吧。學生操作前,我把實驗步驟講解,重點部分強調,之後邊演示邊強調。學生開始試驗了,我卻發現有好多同學還是把螺釘方向裝反了,(我沒有批評而是靜靜在一旁觀看)不過學生髮現這樣槓桿尺轉動不靈活後自己又調了過來。還有我演示的時候只在左右邊的一個掛鈎上掛鈎碼,而學生則給我展示了左右多個掛鈎上掛鈎碼槓桿尺平衡的情況。從而將實驗進一步深入,經過反覆試驗,學生總結出槓桿平衡的規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另一種是支點到一個阻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另一個阻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一個動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支點到另一個動力點的距離乘以鈎碼數…這節實驗過後,好多同學都愛追着問我老師哪天還上實驗課啊?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謹記你強調的操作,然後就能熟練地對實驗進行操作。但是,這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他知道怎麼做。這節課他才是主人公,他應該有能力對錯的操作進行判斷與改正,應該有能力對實驗操作進行自主研究,應該有能力對實驗的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

實驗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力爭做個優秀的引導者,讓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實驗的研究中,相信他們也會感受到實驗操作中研究問題的吸引力。銘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強了,對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實驗課堂,大多數孩子都會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對於教師來説,課也會上得輕鬆,所謂“一舉兩得”啊。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3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國小科學課堂教學評比在金華市東苑國小舉行。本次評比共有11位教學高手參加,他們將圍繞“生命科學領域”專題,分別選擇了《食物中的營養》(四下)、《食物鏈和食物網》(五上)、《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個內容進行了現場教學觀摩。和歷屆省課堂教學評比不同,本次活動在評比內容上進行了創新,除了“現場課”,增加了“實驗操作和教具製作”、“寫評課稿和教學改進意見”、“理論考試”等內容。

兩年一度!四項全能!專題研討!同課異構!這一個個醒目的字眼,賺足了大家的眼球,當然讓能親臨現場觀摩的我無比興奮——萬萬沒有料到的是,作為網絡管理團隊的成員,我要負責現場大屏幕切換和QQ羣中的宣傳,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觀賞各位高手的精彩課堂,自然沒有多少觸及內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業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揹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惡名,只能是絞盡腦汁,繼續在鍵盤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電子白板——不能不學的絕技

這次課堂教學評比,金華市的王偉文老師第一個登台,他一出手就讓所有的觀眾眼前一亮。在《食物網和食物鏈》一課中,他率先使用電子白板技術,藉助屏幕捕獲、層技術和圖形編輯等功能,把靜態的圖形變成動態,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效果十分明顯。而之後杭州市的陳滔老師,更是把電子白板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其中出現了點小失誤,但瑕不掩瑜,讓全體看課老師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終,兩人都拿下了省一等獎的榮譽證書,其中電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謂功不可沒。

寫到這裏,我臉紅了。這個學期,在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的資助下,我校終於有了一個第一個國小科學專用實驗室——新課程探究實驗室,其中就有電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為普通的投影使用,沒有真正去學習和開發其強大的功能,實在暴殄天物。前段時間聽一朋友説她已經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白板技術,看來我也該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實驗操作——規範離我有多遠

這次評比“實驗操作和教具製作”的內容是作噴泉,要求用酒精燈燒製玻璃管噴嘴,並把玻璃管插入軟木塞中。説實話,完成這個製作對我來説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問題是我不能保證整個過程操作的規範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時教學,因為材料準備的困難和專業知識儲備不足,許多課堂實驗操作被省略或偷工減料,從而制約了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學素養的養成。讓學生做的實驗首先教師自己要會做,而且是規範的操作,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應該心中有數,而這一切對我來説是一軟肋。曾經協助過國中科學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指導,發現他們的實驗要求是相當的具體和規範,以後要向他們多學習!

三、專家點評——被説出來的祕密

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問答。師:“剛才大家説的是不是正確?我們要怎樣來證明?”學生齊聲回答:“做實驗。”這樣的問答有問題嗎?沒有問題啊!肯定有許多老師會這樣認為。是的,科學實驗是檢驗猜測的重要手段,課程標準也要求讓學生動手探究。問題是,是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需要做?對此,浙江教育學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觀點是:“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沒有關係。用實驗方法得出的觀點與嚴謹的科學現象不一樣的時候,可以不做。”

這話説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別人的課堂裏,發現許多時候學生通過實驗後得出的結果往往是錯誤的、非常不靠譜的,老師花很多的口舌也無法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導致學生很難建構正確的科學概念。這讓我很是苦惱和困惑,而現在,我到實驗進行取捨的時候終於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學實驗要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制訂實驗方案、步驟,設計記錄表格,合理地選擇儀器和方法,人為地控制或干預研究對象,使某種事件或現象在有利於觀察的條件下發生或重演,正確地使用儀器進行測量,嚴密地整理、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從而得出準確的定性結論或精確的定量的結論。並不是獲得正確的東西非要科學實驗,而且科學實驗也不一定確保能獲得真理,但有科學實驗在內的探索活動往往比僅憑一般實踐、親眼目睹、經驗證明等等獲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許多。看來,在條件允許下,多做實驗還是很需要的。

四、簡約課堂——永無止境的追求

和在蕭山舉行的省國小科學教育學會活動比,本次觀摩課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有了明顯好轉,大多數老師都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估計這和喻伯軍老師提出“追求簡約課堂”的觀點有很大關係。我概括了一下,要實現簡約課堂,重點要從“教學目標明確合理”、“教學環節整合簡化”、“新課導入有效聚焦”、“活動組織緊湊銜接”、“輔助媒介實用恰當”和“板書設計濃縮精華”這些方面去努力。

上個星期,終於收到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觀摩活動的訂購光盤,其中包括11節評比課、1節觀摩課,還有專家精彩感言,我一定會抽空好好地品嚐,彌補心中的遺憾。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4

我有幸參加了羅莊舉行的全市國小科學“解暗箱”課堂教學研討會,經過一天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一、對“解暗箱”課堂教學的認識

在前幾年,縣教育局曾經組織一次課堂教學中,在執教《不倒翁的祕密》時,提到過“解暗箱”教學法,我知道有“解暗箱”教學法,但不知道“解暗箱”教學法的具體策略。通過本次研討會的學習,我終於有了一定得了解,但這只是粗淺的認識,我應繼續深入的學習它、認識它。

“解暗箱”源於上世紀提出控制論,一種方法論,一種邏輯思維方法。“解暗箱”教學法是國小科學課上常見的教學方法。國小自然教材中有些課文內容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但根據一定的可感知的外部情況,可以間接推斷出來。這一類內容在教材中常以“解暗箱”的形式出現。此種課型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很有價值。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引導開展豐富的想像,是解開暗箱的鑰匙。其操作程序如下:展示暗箱—解開暗箱—昇華。

二、“解暗箱”教學法在課堂中的運用

通過聽課,四位教師給我們奉獻四堂精彩的解暗箱課,表現出高超的課堂教學能力,很值得我去學習。

1、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把握教材、恰當的運用教材,為解暗箱教學提拱了清晰的思路

2、運用準確、多樣的視頻、圖片、語言文字等資料。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自己教學設計的實際需要,選擇了大量的多樣的有利於學生感知資料,服務於教學,例如邢麗梅老師在講《地震》時,列舉了本地的地震斷裂帶,作為感知資料。這些資料的運用為解暗箱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推理理論依據。

3、教師有着深厚的教學基本功。為“解暗箱”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恰當的視頻資料,對教材內容作出語言難以表達的效果,形象直觀,學生看了很容易理解。例如顏世萍老師在講授《四季更替》時,用一組“植物秀”,演示了植物一年四季的變化,引出課題。對四季更替成因總結時,用天文演示視頻資料進行演示,一目瞭然。充分顯示了現代教學手段對教學效率的提高。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我學到了以前不理解的知識,感到高興,真不虛此行。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5

一、運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學生勤於動手、動口、動腦、動眼、動耳,為他們設置種種參與實踐鍛鍊的情境,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只有讓學生親身感受、親身體驗了,他們的實踐能力才會不斷得到提高。另外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對摸得着、看得到、聞得出、覺得到的極易掌握。針對此特點,在《空氣》這個模塊的教學中,為了扭轉學生總認為空間是什麼也沒有這一思維定勢,我設計了看、摸、聽、稱等幾個環節。首先是感受空氣的蹤跡,我讓學生每人拿一個塑料袋來回甩動,一會兒工夫,袋裏就裝滿了氣。再讓學生一手抓袋口,一手去捏、去摸。接着把袋口拔開一點,靠近耳邊,擠壓袋內空氣,聽聲音。再裝氣,用牙籤扎一個小孔,壓入水中觀察。就這樣,依靠視覺、觸覺和聽覺,學生就樂意接受空間存在着空氣,空氣會流動這一事實。在課外延伸活動中,我又給學生布置了個小任務,讓學生回家用鐵絲做個平衡器,兩端分別掛上空塑料袋並使其平衡,接着取一端的袋子裝上空氣再稱,這時你會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帶到學校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帶着問題回家去做實驗了。第二天來校,興奮的告訴大家平衡被破壞了。原來是空氣在搗鬼。這一實驗,使學生又明白了原來空氣是有重量的。這一教學設計,既降低了知識難度,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新知的探究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實驗中要讓學生享受快樂,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具體、形象、生動、有趣是科學實驗課的主題及生命。只有科學課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並投入其中,達到寓教於樂、啟智於動的目的。五彩繽紛的科學實驗要讓學生耳目一新,興趣倍增,要讓學生在“做中學”科學實驗中學有所樂、學有所得、不斷的享受成功的快樂。學生在一個個小實驗中,不斷的探索,解決了一個問題,又會碰到一個問題,推動着學生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三、在實驗中要注意發揮個性,讓學生有創造的機會

在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動夠。即動手做夠,動口説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產生創造的火花。“有疑才會有進步”,注重讓學生自由發揮,觀察到什麼現象,將是答案紛紜、稀奇古怪,雖然會花去許多課堂教學時間,但我卻十分願意,因為這正是學生思維發展的火花,學習知識的閃光點。因此作為老師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讓學生一直的發問,直至問夠,説夠。另外,還要注意在實驗中讓學生玩個“盡興”,如果時間確實不夠了,可以讓學生回家繼續做延伸活動,或通知家長,幫孩子一起完成實驗,切不可半途而費,草草收場,因為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是學生不斷髮現知識的過程,是知識表露的過程。最後還要讓學生用眼看夠,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觀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觀察到事物的變化,都能明白整個實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