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留守兒童教育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1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留守兒童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留守兒童教育心得體會

留守兒童教育心得體會1

“爺爺奶奶好,爸爸媽媽壞。”這是近些年農民工悄然離開後,不少不懂的寶寶對爺爺奶奶如實説。沒有人教他們,也沒有人這樣説過,小小年紀居然會説出這樣的話語,以表達他們對外出務工的爸爸媽媽把他們丟在家裏的不滿。

不知從何年何月起,在“留守兒童”的感情字典裏開始有了如此委屈的字眼。是呀,為了生存與富裕,許多青壯農民工年復一年的丟下年邁的雙親和撇開幼稚的兒童,到城裏去打拼,從而導致長期親情缺失,“留守老人”代管不力,“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問題成為盲區,何談親子閲讀,讓“書香”伴成長?親情的缺失,讓不少“留守兒童”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孤僻、怯懦是常見表現;隔代監護和獨自生活,讓這些正處在最需要父母年齡段的'孩子內心更加封閉。

隨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日漸重視,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的關愛也與日俱增。不僅建起了“留守兒童託管中心”、“留守兒童之家”及心理諮詢室、圖書閲覽室、體育活動室、音樂活動室、美術活動室等基礎設施,還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健康向上的活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促進了“留守兒童”快樂健康成長。

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初,安徽省利辛縣以“誦讀經典、以德潤身”為主題,積極開展經典誦讀進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農村、家庭,組織知名書畫家寫經典,黨員幹部讀書示範行動,讀書報告會和圖書漂流等活動;組織結對讀書、捐書共建,建設愛心書屋、愛心書庫等。重點為“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和農民工等羣體提供閲讀服務,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到“讀書月”活動中來。此次優惠購書,是利辛縣“全民閲讀、書香利辛”讀書月系列活動之一,旨在讓讀書成為更多“留守兒童”的好習慣。

高興之餘,筆者不免多出一份擔憂:除了利辛縣外,還有許許多多同在一個學校的“留守兒童”怎麼辦?許多主題活動把他們拒之門外,“留守兒童”的“特權”他們無法享受,是否衍生為另類的歧視?難怪有的“留守兒童”回家品頻頻質疑爺爺奶奶:“你們為什麼非要讓爸爸媽媽出去打工?”

讓“留守兒童”儘快聞到書香。事實上,不少地方的“留守兒童”確失了親子閲讀的關愛。因此,我們還需要全社會多一些關愛和幫助,關愛“留守兒童”不能只停留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關鍵要重在平時,重在實效,讓“留守老人”帶着“留守兒童”去讀書,有個好場所、有本健康書,讓“書香”伴更多的“留守兒童”們健康成長。

另外,孩子是天使,他們不僅需要全社會的幫助,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愛,需要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快樂成才。如可以,可憐的天下父母,請深愛你的孩子,不要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哪怕少掙兩個“碎銀子”,也要儘快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來享受“世上只有爸媽好”的天倫之樂!

留守兒童教育心得體會2

一是開設親情教育課。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統一組織“留守學生”分批給家長打電話,彙報自己學習、生活和思想,瞭解父母在外工作、勞動、身體等情況,接受家長的教育與要求。

二是融思想教育於各種活動中:模擬家庭,利用節假日把學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樣關心照顧,讓他們重新體驗到家庭的温暖;開展學生“結對子”活動,鼓勵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學與“留守學生”結對子,充分發揮代管家長的作用,便於平時的作業輔導、生活關心、思想交流;

在入學初就為“留守學生”設計一份花名冊,並分年級登記好留守生和家長的姓名、住址、聯繫電話以及代理監護人的姓名、住址、聯繫電話等,同時還用書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況、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情況、興趣愛好等)。

一是定點、定人聯繫制度。學校根據本校“留守學生”的總數與教職工的總數比例,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繫“留守學生”作為幫扶對象。

二是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建立與代理監護人、社區聯絡員、家長的溝通聯繫制度。

一是每週開設一節心理教育課,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

二是在學科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採取交談、電話諮詢、信函諮詢或設立“心理諮詢室”、“悄悄話信箱”等個別輔導方法,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

四是採取正確引導、善於等待、堅持不懈、對症下藥等策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是簽訂自律承諾書,鼓勵學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諾限期有計劃地改正,並寫明改正的具體措施,接受集體的監督。

二是鼓勵自我評價教師要讓學生用各種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省,與社會、家長、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行對照,找差距、找原因。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細心、有耐心、有愛心。多給“特殊學生”一點關愛,一點鼓勵,一點積極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請相信:信賴,定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留守兒童教育心得體會3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雖然近年來隨着地方經濟的發展,已經有一些家長留在家裏,從事各種工作,但是仍有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加,留守兒童的數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即使有些父母在家的孩子,家長往往也忙於營生,起早貪黑,一天也很少和自己的孩子見上一面,他們實際上和留守兒童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廣大留守兒童的形成,無疑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這些孩子由於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諸多問題。

一、學習無人監管

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孩子們大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於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精力不放在學習上,於是其行為開始出現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加上監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於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缺乏管教引發行為失範甚至越軌,在留守兒童身上體現極為普遍。

二、生活無人照料

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數是因為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着維持温飽的生活。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説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救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法治療,或者乾脆硬“拖”。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幹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

三、心理無人疏導

這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鬱和孤僻,很難融入正常的同齡人羣體。加之,目前農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係基本上是以家庭和親緣關係為紐帶展開的,對於自己家庭及親緣關係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度,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生活並發展自己,於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可。

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我校要求全校教師全員參與,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我們認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

(二)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心裏話無處傾訴,委屈無處訴説,與生俱來的骨肉親情無處表達。孩子來到學校,我們既要做老師,又要做家長。愛是具體的,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視教室,先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看看同學們衣服穿得是否合適,早上是否都吃過了早餐,各種學習用具都是否帶齊了,集體活動前要安排好同學們應必備的用品等等。總之,學生的飢寒冷暖、喜怒哀樂,有事沒事,事事關心。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他們和其他的學生一樣,留守兒童從心理上感受到他們和別的學生一樣並不孤單。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着想才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這些事確實很平常,這是作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這也正是一個班主任愛心的`具體體現。

班上成立留守兒童“愛心小組”,以班幹部和優秀學生為成員,他們每個人與一至二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留守兒童幫助,讓他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用真情感化他們,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採取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溝通,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洞察學生心理,傾聽學生的心聲。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也正是作為班主任的職責所在。

(三)充當中介,讓留守兒童感知被“愛”

(四)感化留守兒童,學會關愛他人

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祖孫同堂”。過分的溺愛,使得孩子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關愛,卻很少關愛他人。那如何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學也是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顧,在“聯親”活動中聽奶奶説,這個孩子在家裏什麼都不願做,連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全是由奶奶包辦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愛,讓他只懂得收穫,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關心他人。在這以後,我經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幫他奶奶做事,並故意把老人力不從心的時候指給他看,並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應該幫助父母去照顧老人,這是他的責任,更是他的義務。這位同學看着我每次都來幫忙,想到自己的責任,也逐漸地變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動的事,他都主動給奶奶幫忙,並且周圍鄰居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認真地做,從愛自己家的長輩開始,學會了關心周圍的人。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五)特別強調的方面。

首先與家長建立親密和諧的人際關係。利用家訪和家長會,教師要與留守家裏的監護人很好的溝通,在同他們的相處中,教師有意地提高他們監管孩子的能力和責任心,重點起到配合學校、教師一起管好孩子。這樣以來,教師成了監護人、孩子們的親人,留守孩子的心裏也不再孤單。

其次是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老師應放下架子,走進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班上給學生每人一個記事本,要求他們把當天教師佈置的各種作業、任務記在本子上。回家後一一對照完成,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們堅持每天寫日記,把一天最值得寫的事記敍下來,並談自己的感受。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儘管是數學老師,日記是每天都要查閲的,瞭解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積極的一面給予鼓勵,消極困惑的給予疏導,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心態。

再次是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特別是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的活動,培養孩子親情關係,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為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讓這些活動來彌補親情關係的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讓多彩的活動成為留守兒童成長的樂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因材施教。

最後,班主任要做心理醫生,要適時開展心理輔導。以這樣的方式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一方面可以彌補留守兒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強學生教育。但是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找根源。

平凡的工作,平靜的心。多年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使他們走出陰霾,見到了陽光,找到了方向,得到了寧靜。回顧這些留守兒童的進步歷程,我認為做為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雖然政府已經提出:“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加強婦女兒童工作的重要內容。”;雖然教育好留守兒童不單單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但只有通過我們共同探討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項工作抓好、抓實,確保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教育的熱點,也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要本着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留守兒童”主要是特指農村的,現在社會中“留守兒童”的情況還是存在且比較嚴重的。這是社會發展造成的必要的問題,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城市進軍,在城市發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們卻無法帶走,只能夠留在家中,“留守兒童”已經成為很重要的社會問題了,需要我們去解決!

留守兒童教育心得體會4

如今,正值我國農村勞動力進城打工的大浪潮,對於經濟的發展是個可喜的表現,但對於教育,卻引人深思,那麼多家長遠離家鄉外出務工,把打工地作為他們的第二故鄉,而他們的子女由於無法就近上學,只好留在家裏,教育子女的重擔由誰來承擔?這就出現了亟需全社會給予關愛的特殊羣體——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羣體,因長期與父母分離,再加上代管人多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愛現象比較嚴重,學習上、思想上與孩子進行交流較差,因此,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思想上、行為上、心理上容易發生偏差。作為這些的教育管理者之一——班主任,如何作好這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關愛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我個人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育的。

我班有留守兒童25名,為作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通過多方瞭解,掌握每名留守兒童學生的家庭情況,看管人的情況,並根據平時的觀察、瞭解,掌握留守學生的性格習慣,建立好個人檔案做到對每名留守學生“因人施教”。通過觀察總結,我班留守學生性格有以下幾種類型:沉默寡言型、過渡活潑型、無拘無束型。

對於沉默寡言型的學生,大多是寄養在親戚家中或從小就是家中老人看管,缺少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從而養成沉默寡言的.性格,即不和同學老師交流,上課回答問題也膽小,不敢舉手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就經常請班上活潑開朗的同學跟他一起玩,並利用每週班會活動時間,開展活動,讓他多與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鼓勵他,我也經常與他交流,這樣他就慢慢學會與同學交流了。

對於過渡活潑型的學生,由於是隔代教育,往往是溺愛現象相當突出、嚴重所引起,常常“以我為中心”,愛排異同學,針對這類學生,我常有意識安排他們為集體作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人,讓他在幫助中體會快樂,改掉了“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對於無拘無束型的學生,這類學生大多缺乏組織紀律性,無組織無紀律,想幹啥就幹啥,針對這類學生,我“抓住”他們犯錯的機會,進行當面全班性批評、教育,課後進行個別交流,告訴他們,只有學習上、紀律上進步了,就會受到同學的尊重,並選他們當紀律委員,用以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

傾聽孩子訴説的同時,並且,我還爭取更多的機會與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反饋這些留守兒童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況,並督促留守兒童的父母應盡最大可能加強與孩子的聯繫和溝通,要求他們經常與自己的孩子通電話,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況。以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儘量減少由於“留守”而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目前,我班的六名留守兒童與其他幼兒相處融洽,學習、生活能力、性格發展等方面都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

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更容易被寵壞、更容易形成嬌氣的不好習慣、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傷害。作為副主任應當採取措施使留守兒童經常保持樂觀、穩定、愉快的積極情結,使他們獲得愛的互需、愛的激勵,從而促進其在學校、家庭的學習與生活。並引發全體同學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幫助。比如:我利用寫信的方式,讓所有的同學都寫一封給父母親的信,往往寫得感情最真摯的是那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的心中是那麼的思念父母。而後將好的作文展出或誦讀,讓全體同學都感受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真摯的心。這樣所有的同學都深受感染,他們都會用一顆誠摯的心關心身邊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應當幫助,體貼父母不在身邊的同學,那麼,我班留守兒童也不再覺得自卑、孤獨、可憐。他們要與同學、與教師、與社會上關愛他們的人親切可以的交流。我班同學也相處融洽,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班主任,更要具有一顆愛心,而不是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