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9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1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注重家庭、注重家教、

注重家風”,要求“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一個人為人處世、待人及物的原則和幹事創業的態度,都受到家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好的家風能促進形成良好的黨風政風,對社會風氣也有一定的示範效應。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建設。由古至今流傳下來很多關於家風家訓家規的經典故事,不少好的家風也在一代代的傳承中,成了一個家族興盛的基石,成了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好家風潤物無聲,似涓涓細流,匯聚成了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漢時期,太守羊續帶頭抵制奢靡之風,以“懸魚”之舉告誡前來阿諛奉承的人,“懸魚太守”的故事流傳開來後,人們常在建築裝飾構件用“懸魚”圖案以示清廉之意,“户户懸魚”更成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寫照。由此可見,好的家風是一股強大的正能量,能抵禦不良風氣的侵襲,更能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導向。

好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家庭凝聚力的根源,是每個人工作、生活、學習的助推器。在“愛國、務實、上進、勤儉”的家風潤澤下,梁啟超自幼就立下了報國之志,也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給子女樹立了好榜樣,子女們沿襲了他的愛國思想和治學態度,從而有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好家風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揚,是社會中個體立德修身、立言立行的'“温牀”,在好家風的薰陶下,個人才能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自幼養成好習慣、涵養好品性、催生好志氣,自覺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在進入社會後才能保持良好的品德修養。千萬個“小家”把愛國、勤儉、節約、忠孝的美德融入家風,國家這個“大家”必能和諧穩定、繁榮昌盛。

對黨員幹部來説,好家風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能抵禦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縱觀近年來被查處官員的報道消息,因為家風家教不嚴而落馬的不在少數,很多官員因為忽視家風家教的重要性,沒有管好“身邊人”,最終落得悽慘下場。家風緊緊連着黨風政風,隨着黨和國家對家風的愈發重視,領導幹部的家風建設已經成為檢驗其能力作風的重要參考。涵養好家風,能讓“身邊人”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實基礎,主動遠離“圍獵”陷阱,抵禦各種誘惑,也能提升個人及家庭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獲得羣眾的支持和認可。好的家風,更時刻提醒着每名黨員幹部都要保持良好形象和清廉本色,在幹事創業道路上行穩致遠。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如果説家庭是每個人背後的“港灣”,那麼好的家風就是幹事創業揚帆起航的有力“牽引”,家風相伴,鬥志滿懷。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2

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在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老師讓他們好好學習,他們就會努力地去學;家長要求他們力爭取得好成績,他們就會通過努力去取得好成績。這個階段的孩子,從不會去過多地想“為什麼”,他們認為老師和家長的話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級,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另外,由於自我意識剛剛出現,這時候的孩子固執地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叨嘮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當然,如果父母瞭解這一階段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能夠採取措施讓孩子明白,他在為自己而學習,並引導他找到學習的樂趣,那孩子就會動力十足地去學習。學習的動力明確了,他的學習成績將進入一個定型期。

其次,這與父母不瞭解國小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有關。在國小一到三年級期間,由於知識比較簡單,只要孩子努力,一般都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但到了四年級,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然而,面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很多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常常用語言來刺激孩子:“在國小一到三年級,你的成績一直都不錯,為什麼到了四年級,成績會下降這麼多呢?真是越大越沒出息!”“説,你最近是不是總貪玩了?”“一提到學習你就皺眉頭,你是不是跟學習有‘仇’呀?”到了四年級,由於學習難度的加大,孩子本來就對日益吃力的.學習狀況越來越沒有信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分析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想告訴父母們,不管你的孩子正處於哪個年齡段,你要想教育好他們,必須提前瞭解他們的心理。就拿四年級這個關鍵期來説,如果父母瞭解四年級孩子心理及思維發展的特點,肯定會提前向孩子灌輸“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觀念。這樣,對於思維正在高速發展的四年級孩子來説,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步前進,而不是厭學。如果父母瞭解四年級學生知識的特點,從而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績的節節攀升,甚至從此愛上學習。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3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良好的家教、篤厚的家風潛移默化、潤心無聲,不但影響着家庭成員好惡親遠的品格習性,對貫穿一生的價值觀也具有深遠影響。守望家風其實也是守望一種“温暖化心”的力量、一種“至誠報國”的情懷、一種“誠摯為民”的品行,每一粒“鈕釦”“扣緊”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守望家風,才能更好地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黨員幹部要扣好這“三粒鈕釦”,以良好家風涵養初心使命。

扣好“積極向上”的鈕釦,良好家風賦予“温暖化心”的力量。良好的家風能夠讓黨員幹部內心深處充盈温暖,讓四肢百骸充滿力量,這種温暖和力量在時間的沉澱下愈加豐富,是黨員幹部的“指南針”,鼓舞着黨員幹部“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勇於追逐夢想,揮灑青春豪情,讓家風“掌着舵”,奔赴向更加遼闊的遠方;讓家風“搖着櫓”,划動歲月的碧波清瀾,洋洋灑灑的温暖充實着歲月,潤澤着時光。温暖化心、與時相偕,良好的家風讓黨員幹部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這種力量從腳下奔湧開去,向着夢想漫溯,泛起星光熠熠;這種力量可以跨過千難萬險,把困難和挫折踩在腳下,磨礪出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堅定的目標和滿懷的信心朝着山高水長去拼去闖,力量更深厚,天地更廣闊。

扣好“熱愛家國”的鈕釦,良好家風厚植“至誠報國”的情懷。“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國是“大家”,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該為這個“大家”付出努力、作出貢獻,這是責任與義務。作為黨員幹部,更應當心懷“國之大者”,在祖國需要之時挺身而出,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始於足下”的腳踏實地,以“勇攀高峯”的堅定信念,以“乘風破浪”的無畏勇氣,轉化為矢志不移、鍥而不捨的精神,在奮鬥的征途中創造出更多的輝煌業績,與國家發展同命運、共成長。讓根深長出葉茂,將祖國的'召喚作為奮鬥方向,將深厚的家國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在至誠報國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當好新時代的“奮鬥者”。

扣好“崇德向善”的鈕釦,良好的家風塑造“誠摯為民”的品行。古有歐母畫荻以教書字,有孟母三遷以養性情,有朱子訓誡子孫後代“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無論是耕讀文化的代代相傳,家庭環境的薰陶,還是家訓中對善惡是非的教導,家風都與個人成長息息相關,和個人的品行養成相互聯繫、無法割斷。因此,家風是黨員幹部涵養政治本色的根本,是“鑄魂”和“塑形”的“模具”。紙上得來終覺淺,言傳身教領躬行,縱然是百家言、千字文和萬卷書,都不如父母的言行示範,日積月累,這種教育貫穿於黨員幹部人生的始終,引導他們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善念、行以“但願蒼生俱飽暖”的善願,讓他們能夠將心比心、以心暖心,在崇德向善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守望家風才能更好地傳承家風,才能讓家風激發出更大的時代力量。黨員幹部要扣好“三粒鈕釦”,以良好家風作為精神成長的“源頭活水”,涵養初心使命,讓初心使命永遠煥發青春光芒。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4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也是一個家庭幸福美滿、萬事興旺,社會穩定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良好的家風是祖祖輩輩、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勤懇懇、恪守組訓傳承下來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小小”家風,作用巨大,言傳身教、樹立良好家風是黨員幹部應當擔負起的責任和義務。

做好“領頭羊”,以身作則,當好表率者。“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黨員幹部既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領頭羊”,也是推進社會和諧風氣的“領頭雁”,應當自覺以身作則,嚴於律己,以良好家風作為作風表率。堅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堅定立場;牢記初心使命,在大風大浪中不斷拼搏,奮勇向前;奮勇擔當責任,在困難挫折面前敢於衝鋒在前,守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廣大黨員幹部要從自身做起,修身律己,內外一致,主動為子女、家人樹立起遵紀守法、艱苦奮鬥、愛國奉獻、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風習氣,立起一面優良家風的旗幟,從一面小小“家風旗”做起,到巍巍的“國風譜”形成,讓良好家風在中華大地蓬勃生長。

做好“持規者”,嚴立家規,當好建設者。“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社會穩定、國家富有、人民幸福的國家一定離不開完善的法治、優良的國風,一個家道興盛、和順美滿的家庭也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規。黨員幹部作為優良家風建設的“持規者”,應重視家教,加強對家人的責任教育,重視家人道德觀念、家庭美德,更要重視家人的權力觀、利益觀。要嚴立家規,制定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弘揚社會傳統美德以及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家規家訓,約束家人和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為建設良好的家風國風貢獻力量。要嚴以持家,加強子女教育、培養子女良好品質,及時糾正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不好的行為習慣,時時耳提面命,從嚴治家,只有做好一個小家家風的“持規者”,才能當好一個大國國風的建設者。

做好“傳經人”,繼承創新,當好傳承者。薪旺萬代家業隆,火留子孫沐春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在家風建設上,黨員幹部不僅要做“領頭羊”“持規者”,更要做“傳經人”“傳薪者”。在家風建設的過程中,要注重優良家風、優秀家訓的繼承與創新,積極借鑑吸取優秀文化、社會傳統家風中營養元素。將《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優良的家風、舊訓融入家風建設中,將黨的優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奮力拼搏、迎難而上、敢於犧牲的精神傳承下來,將共產黨人甘於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傳承下來,讓古人舊訓、愛國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家風既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每一個小家庭做好優良家風的傳承者,社會就能充盈着慢慢的“正能量”。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5

我曾聽到一些事業有成,但學歷不盡理想,或小時候不大認真唸書的人説:“唸書有什麼用?成績一點也不重要,看我不是好好的。”我不贊成這種説法。

的確,成績、學歷與未來的成就表現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人生的成就本來就還需要靠機遇與離開學校後的持續努力,但我認為,就培養正向人生態度的目標來看,父母親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努力追求成績表現。

讀書讓孩子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孩子上國中以後,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一種觀念:人的一輩子,讀書是少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事,不需要靠別人,運氣的成分也很低。沒有人際關係、職場、婚姻等等環境條件,你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為什麼不把握機會好好努力呢!

當然,追求成績表現絕不是一味地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我們自己也要認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所以我鼓勵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現”。

“跟自己競賽”的觀念必須從小灌輸,讓孩子瞭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數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羣中的落點,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就是最棒的。

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唸書當作藉口,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我希望這種觀點能一直延續,成為他們未來做事的態度,因為沒有一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

別讓自己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

那該怎樣找出衡量自己最佳表現的.標準呢?這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或是去哪裏補習,而是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數學老是不及格,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之後依然沒有起色,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

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女兒只在一年級拿過一次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她總是班上的第一名。上中學的第一次考試,卻讓她第一次體會到,拿第一不再那麼容易。

成績不好,我們做父母的難免失落,但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父母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我自己念台大外文系,以前在一個又一個的階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階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經驗,所以一再提醒她,對自己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數,只要肯下功夫持續努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真實世界是會發生的。

國小低年級就得把孩子的習慣“盯”好了

我從不諱言在孩子國小低年級的時候,我很用心盯緊功課,我會坐在孩子旁邊,陪他們唸書、寫作業,完成後,盯他們檢查或複習,確定每天的計劃都要實行。當他們有困難時,我會立刻協助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比方説查字典或找參考書。

不過陪在旁邊最重要的目的,除了利用長期的反覆操作形成他們的慣性,還要讓他們學會專心和時間控制。我不希望他們邊寫邊玩,儘量幫忙約束他們集中精神,功課寫完,休息時間再好好玩。在他們國小一二年級時,每天晚餐後,我都和孩子一起到房間把功課拿出來,引導他們從當天的功課中決定出完成的先後順序。

我要他們在一開始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完成最難的作業(通常是數學或語文),再做其他科目,像美術勞作等放在最後面。至於才藝課的作業,我會要他們以“周”來做計劃,分配在課業完成後的空當。這樣可以教給他們一種時間安排的觀念,過一陣子之後,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規劃自己所有的課業、才藝活動和休閒時間。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6

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心願,要達成這一心願,關鍵在於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教育的過程中,每一位家長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在此,將自己的幾點心得,向各位家長做一個介紹,希望我們一起探討,一起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一、關心和愛撫孩子

多給孩子一些微笑,多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感興趣。對孩子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給予讚揚和鼓勵,即使這種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當孩子學習或練習的時候,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剛開始時也許做得並不好,但不要去指責他們。當他們認為“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時,要鼓勵他們試一試再來一次,千萬不要為了節省時間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廢。否則,一旦他們養成了做什麼事都半途而廢的不良習慣,那麼,他們將永遠不會體驗到成就感,他們的自尊也會逐漸降低。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見到孩子某些事做好了,會及時地讚美他幾句。經過觀察,孩子盡心完成某些事後,聽到家長的讚美,可以提高他對某些事物的興趣,有利於孩子的興趣培養。

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學校的教學是比較系統的,家長最重要的是配合好學校的教學。我對孩子的要求是,每天必須做好兩件事:作業和預習。作業是已學知識的檢閲和鞏固,完成作業的質量和速度,可以看出孩子聽課是否認真,內容是否已經接受。而預習則是對未學內容的思考,在課堂上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去學、去聽。記得孩子上學伊始,為了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我每天陪同孩子寫家庭作業,漸漸地發現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依賴性太強,無法約束自己,一旦離開我的視線範圍,就如脱韁之馬。我的孩子平時很愛看書,一天,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我趁機結合書中的`情節給他講要學習的重要性。之後我驚喜地發現孩子能自覺地完成作業,並能主動複習和預習了。孩子就像一張潔白的紙,關鍵是家長往這上面如何寫,一旦養成好習慣,孩子將受益終身。

三、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能力

孩子天性喜歡提問,有時候一些問題非常幼稚,有時還很刁鑽,這時候家長千萬不可不耐煩或者隨便敷衍了事。有了疑問才會有思考,而此時家長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對孩子今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示範作用。我的孩子在看書、做作業的過程當中,經常碰到一些生字會問我,我不會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要他自己去查字典、查課文,三番五次以後,他碰到生字首先就會自己去了解、領會。因此,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單純解決某一個問題更重要,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大有裨益,正如美國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所説的:“我聽見了,但是我忘記了;我看見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

四、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對於學習,我們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上課要認認真真聽老師講”,並告訴她這是對老師的辛勤付出的尊重,不認真聽課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現在我的孩子在完成作業方面,還是比較優秀的,所以我對於測驗、考試之類並不擔心,而他自己也很有信心,對於結果,我也不會太計較,因為我已經知道他掌握的程度。

五、讓孩子快樂地學習

給他們提供遊戲的時間,對他們的愛好給予鼓勵和支持。雖然孩子入學後,其主導活動是學習,但遊戲仍然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種誤區,總認為遊戲會浪費時間,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其實不然,因為遊戲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而且可以使他們在快樂中增強體能,增長知識,提高自尊。我的孩子從小就對數學很感興趣,我們沒有一味地將他投入奧數題海,而是在生活中結合實際與他做“數字遊戲”,讓他在遊戲中得到樂趣,增長知識。

六、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都希望父母既是長輩,又是朋友,能多抽出些時間陪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玩,經常講述一些過去的經歷,平等地和他們交流,特別是在決定有關他們的事情之前,能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等等。孩子對父母的希望不是苛求,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需求,父母應盡力滿足孩子的需要。當孩子需要時給予及時的幫助,使他們感到父母是最可信任的人,是最能理解他們的人,是心理上的朋友,父母和他們只有年齡的差異,但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心靈上是相通的。對孩子來説,父母不僅僅是保護者與撫養者,父母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榜樣,一個他們看得見,摸得着的英雄。

七、加強和學校、其他家長的聯繫

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種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其他人成功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自己,但是一定可以借鑑。所以,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由於職業不同,不一定能跟上觀念的更新,有些想法難免和孩子的想法相沖突。因此,家長應該和學校取得聯繫,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學習指導和幫助,構築一個與學校同步的家庭教育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孩子,支持他的興趣、愛好和決定,欣賞而不是挑剔他,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有空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報刊雜誌、專業書籍等,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縮短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有一個温馨、快樂的家,快樂地學習,輕鬆地成長。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7

第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閒暇之餘,家長不要一顧地埋頭於電視電腦中,帶領孩子一起閲讀,把書中有趣的內容分享給孩子聽,慢慢地孩子也會對書產生了興趣,你會發現孩子從一開始聽,到自己認真地看,逐漸轉化昇華的過程就是一大進步。

第二:要給孩子樹立自信心,在重視學習的同時不要給孩子施加任何的壓力。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輕則言語中傷,重則打罵,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在(家長肯“退步”,孩子才能進步)的文章中説得好:“父母的手是用來愛撫孩子的,不是懲罰孩子的工具,也就是不許打孩子。父母的手不是指指點點的,而是用來牽引和與孩子一起描繪未來的。”家長應以平和的態度與孩子共同總結失敗的原因,不要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共同探討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適時加以鼓勵,讓其樹立足夠的自信心。孩子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家長都應該及時地毫不吝嗇地誇獎,這樣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當然家長絕對不能再給孩子施加任何壓力,否則只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產生厭學的態度。

第三,應該多抽些時間與孩子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隨着孩子的漸漸長大,你會發現孩子的思想也慢慢地成熟了,有些事不太願意與父母説,這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説,及時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在校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喜怒哀樂以及交友情況,孩子的想法對的加以勉勵,錯誤的加以疏導,做孩子及時的老師。

第四:要教育孩子對待每一件事都要有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態度。

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養成此好習慣,對其將來的一生都受益匪淺。

第五:孩子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孩子的誠實,善良,吃苦耐勞的優良品德。

當今的孩子面對複雜的社會,必須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自己要用一顆誠實善良的心去面對每一個人。其次,隨着物資生活的提高,家長較容易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這樣只會造就孩子不太珍惜自己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使得孩子面對一點點困難就容易退縮,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作為家長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絕不可以全盤吸收,合理的加以採納,不合理的加以疏通引導。

第六:多帶孩子參加户外活動,可以開闊視野。

讓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好品德,從而也增長了不少見識。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抓好,才能塑造出優秀的人才。

家教心得體會(2):

俗話説得好“物以稀為貴”,現在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裏人人都寵得愛不釋手,同時都體會到現在孩子越來越難管,很多家長同一體會,用軟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誰都不可忽視,現談談本人的心得體會:

 一、家長是孩子的“克隆”對象,家長是子女所有行為的被模仿者與榜樣。

例如: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週末,一位年輕的母親從幼兒園接回孩子,發現孩子臉上有一個傷疤:“是不是學校小朋友抓的?”孩子點點頭。媽媽發火了:“你為什麼不抓他?這個星期天媽媽不給你剪指甲,星期一你狠狠抓他!”真是可悲而又可憐,在這種近乎病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品德嗎?今後又怎樣呢?

二、別老是“人家孩子怎麼怎麼的”。

有時走親訪友,老是聽到朋友説自己的孩子:“你看,你這次其會考試,考了85分,人家隔壁鄰居家小孩怎麼考試100分,你真沒用,木頭腦袋。”你知道家長講這些話適得其反,孩子聽了肯定不舒服,考試成績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學習的好與坪,我小孩子考試成績有時是一般的一般,但我從不批評他,分析考試題為什麼會做錯,鼓勵他下一次要仔細、努力,比這次考得好一些,小孩聽了總是滿意、微笑的`點點頭。

三、孩子一樣有自尊的。

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説自家孩子不好,例如當着孩子的面,剛剛自家小孩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偏偏在人家面前説自家孩子不如別家孩子聽話,學習不好,這恰恰相反,孩子的心裏產生逆反心靈,孩子應會想,我做得那麼好,父母説做得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這麼不好,乾脆就不做好。

四、從小教起、從小改正。

本人對這方面深有體會,我小的時候看到一本電影(少年犯),可能大家都看過劇中那個小孩就是從小父母離異,缺少父母的從小教育,更談不上改正,導致那麼悲慘憐憐的下常因此,本人對小孩“從小教起,從小改正”比較重視,不管點點滴滴都不放過。例如,我們吃飯時候,必須叫一聲“爸爸、媽媽吃飯”。

五、別總盯着孩子的缺點。

我小孩唯一最大缺點是任性,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時放學回家,大概半小時做作業認真,比較投入,過了半小時後就開始東摸摸,西看看,開始跟我討價還價,例如老師佈置回家抄寫今天課堂上學的生詞,他就跟我説,媽媽我這會寫完,其餘兩個等玩一下或吃好晚飯再做,這時我就根據今天回家作業的量給他“定刑”,如果回家作業不多,我肯定會放他讓他去玩,因為你不放他小孩子寫字也不用心,還會哭哭啼啼,甚至他還跟我頂嘴,有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這麼任性,肯定不會出人頭地,也就一棒子打死,平時也不去管他,覺得自家小孩“結果”。

 六、決不為孩子護短。

老師的包庇,家長的護短,會導致孩子從走向歪路,甚至會導致他走向犯罪,因此,我覺得做為每一個家長不要不看這一點。

七、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前面第五條我談到小孩比較任性,以以前小孩一發任性脾氣,他老爸就動手打或嚇唬他,小孩不聽反而還説:“爸爸你現在打我,等我長大我就打110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現在通過我採取第五條,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缺點,不採取暴力行為,跟他講道理,有時也採取他的主張、意識,反而現在比以前要好多了。語文老師也表揚説李陽現在寫字,其它方面比以前要進步。

八、不要把電視當“保姆”。

有些家長工作比較忙,現在每星期學校又放假二天。這兩天家長怕孩子出去一則闖禍,另一則不安全,乾脆就把小孩門反鎖關在家裏看電視,把電視當作保姆,實際從本上角度來看,這樣做很不科學。我與他爸爸平時也很忙,我是做生意,有時經常要出差,他爸爸是軍人,在部隊要值班,有時也要到外地開會、培訓,小孩也經常在碰到雙休日沒人帶,但我就不把小孩關在家,不把電視當保姆,我覺得看電視第一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第二現在電視裏有些生活片電視劇情節太暴露會引起孩子的誤導。因此碰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把自己的車當家,把小孩帶在身邊,他可以在車上看書,累了睡覺,同時還會在外面看到很多稀奇的東西,有一次我出差在紹興,我也帶李陽去了,剛巧碰到農民農忙時,看到牛在耕地,小孩就覺得很奇怪,一則看到牛,二則牛在那個犁,拼起來就可以耕地,因此我覺得雖然大人懂,千萬也別忽視小孩。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8

一年一度的實習又到了,每年暑假開始就要為去哪裏實踐發愁。畢竟沒有很多公司或是單位肯收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哪怕只是實習。

實習是大學教育最後一個極為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實習,使我們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和鍛鍊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我們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我將目光轉向家教實踐,家教的對象是國小生,這個暑期的輔導內容主要就是完成暑期練習的輔導。對於教人而言,我還完全是個生手,絲毫沒有經驗,不過這並沒有影響我的信心,畢竟學生只是個小同學,對我這個已經即將邁入大二的大學生而言,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要把他教好,要真正的讓他在暑假這一次的學習中學到東西,而不僅僅是消磨時間。這便成了我對這份工作的最終目的。

藝是個比較喜歡玩的孩子,當初阿姨想到找家教就是希望有個人來約束他,在他要偷懶的時候能有人提醒,特別是老師佈置的軟作業比如背誦,讀書等。

暑假期間,根據藝的情況,為他制定了套學習方案。同時我也覺得,在暑假並不是學生正規的學習時間,不能安排特別繁重的計劃,否則只會更讓他對學習產生厭煩。

表面上,孩子的期末成績都不錯,可我卻明顯感覺到分數的水份。孩子是聰明可愛的,更是貪玩的。可他們卻偏偏沒有自由,不能到同伴家去玩,父母也沒更多時間陪,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想去的地方,哪怕是痛痛快快、開開心心地玩,好像都是一種奢侈。

在跟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我不僅瞭解了他所學習的教材,還了解了他的興趣、愛好和心裏的一些想法。我覺得做一個老師,應該先了解學生,不僅僅是瞭解他學習方面的,更重要的要了解他的一些愛好興趣,這樣才能很好的跟他溝通。溝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因為我們要扮演的不只是老師的角色,還要在適當的時候扮演朋友的角色。要把握好什麼時候該是當老師的時候,什麼時候是扮朋友的身份。

一、鼓勵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心。

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要信任,要常對學生説:你能行!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悦和失敗的滋味。

作為獨生子女,藝身上有大多數獨生子女都有的缺點:脆弱、膽小、愛哭……但他的優點也同樣明顯:好強、做事比較認真、懂禮貌……對他的優點,我們都十分讚賞,及時給予鼓勵。學生經常受到誇獎,自信心增強了,碰到一點小困難,也就不再畏難了。

二、尊重學生,讓學生有自己的主張。

在講課方面,我需要分清楚什麼是重點,不是重點的可以一帶而過,畢竟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也不是一點都沒聽,針對重點拿分的項目要詳細講解,這樣才能讓他在以後的.考試中,成績有所提高。如此,才是補課之功效有所發揮了。而且,我應該儘量耐心點,慢慢的給學生講,畢竟他才國小,可能有些我認為很簡單的對他並不是那樣,切記不能煩燥,不能講了一遍他沒聽懂就兇學生,這樣只能適得其反。這在我第一次上課的過程中,有犯這種毛病,所以後來我改了很多,儘量讓自己耐心。

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諒解,氣氛輕鬆,鼓勵和教育能給學生信心,尊重自己的學生,他才會把你當作朋友,向你平等地、真實地袒露他的想法。別看現在的學生只有六七歲,可都挺有主見的。我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很敏感、很好奇,遇到什麼都想學,什麼都要學,可是他的年齡還小,學的太多我們怕受不了,又要上學,又要學圍棋,又要學象棋,可是我們讓他哪樣不學他都不讓。

三、信任學生,讓學生變得有責任心。

千萬別以為他小,就對他説的話,做的事不在乎。不要對他做的任何事都持懷疑態度,那樣就會打消他的積極性。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習慣之一,也是吸納一切智慧的必要態度,這也是現代學生應有的良好素質,這樣才能讓學生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是否有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現代人的標誌,也是衡量學生社會化水平的關鍵指標。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才能勇擔責任、誠信為本。

在平時,如果我的時間允許的話,我會跟學生聊很多方面的事情,比如,問問他最近各科學習的情況,或學校的一些新聞等等。總之,目的只有一個:跟學生建立良好關係,為講好課打下基礎。

總的來説,在這次義務家教的過程中,我明白了“溝通”的重要性;明白了“要給學生一滴水,作為老師應該要有一桶水”;我明白了“為人師表,進德修業”;我明白了“學無止境”。

談到做家教的體會,許多大學生説:“其實,暑假做家教是對自己很好的考驗,能鍛鍊口才,加強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對自己知識的肯定。見識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學會怎麼做人、與人相處,提早適應社會。”大學生做家教得到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貼補,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價值能得到社會肯定,增強他們進入社會的信心。

當前,大學生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便是就業。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選擇。為此,大學生們將鍛鍊自己的空間不僅僅侷限在校園內,而日益投身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調查結果顯示,表示“為了鍛鍊自己的能力”的佔30.8%,而大四的學生,有57.1%的人做兼職是為了鍛鍊能力,獲得社會經驗。在大學,並不是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擁有中學尖子生時代的"榮耀"與"輝煌",自我價值的失落是普遍存在於大學生中的一種彷徨而苦悶的心理。為此,一部分大學生另闢蹊徑,選擇了兼職道路,企圖在這一領域中重新尋回那份"自我感覺"。

家教對於大學生來説是一門困難而又輕鬆的職業,困難是因為很難找到。而輕鬆是可以應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賺取費用與鍛鍊自己,我們在工作的同時要學會學以置用。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9

家是濃縮的國,國是放大的家。那麼,家風是什麼,我理解的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傳統風尚,是一種特色文化的傳承。可以説,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建設的核心,燭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員的心靈世界,成為每個人的精神源泉。

家庭是精神成長的沃土,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在於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願,亦是今人傳承家風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風,勝過萬貫家財。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他們的行為和價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響,如果孩子從小缺少良好家風的薰陶,從小缺乏正確的價值涵養,將來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乃至幹有所成?所以,先賢們歷來重視家風家訓。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撰寫《訓儉示康》家訓,教育兒子及後代繼承發揚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明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傳為佳話的“六尺巷”故事,時任禮部尚書的張英“讓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寬與道德之厚,還開化奉揚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風、民風、社風。

老一輩革命家,無不嚴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風。毛岸英從蘇聯留學回國後,毛澤東把他送到農村和工廠接地氣;劉少奇長女劉愛琴讀大學時回家要車接,劉少奇知道後嚴肅批評説“坐電車和公共汽車不一樣嗎”;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台不得月”;李先念告誡子女:“你們誰要經商,打斷你們的腿”。這些家訓、家規,彰顯出共產黨人特有的風範風骨,成為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細胞。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家”具有獨特的地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使家庭生活充滿樂趣,更具温馨氣氛,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種子,是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好良劑。人格塑造家風,家風孕育人格。對領導幹部而言,家風更是關係到作風能否端正、廉潔能否守住。好的家風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反之亦然,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相互影響、惡性循環,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近年來,出現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敗現象的出現,莫不緣於此。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10

生活中忙忙碌碌,沒有人會因為疲憊而停下自己前行的腳步,工作亦如此。

喜歡孩子,似乎是母性的發揮,是一種本能。很多時候,對孩子多點耐心,就會發現每個孩子身上更多的可愛之處。

怎樣給孩子自信心?這個問題似乎已成為我每天工作之餘想的最多的事。怎樣的鼓勵對孩子是最好的,能讓孩子不驕不躁的繼續努力。用怎樣的語言,才會讓孩子更自由健康的成長。“給孩子一個智慧而有品位的人生”,這十四個字承載着太多家長的期望,孩子的未來,這讓我更有了一份堅韌的使命感。

為什麼人和人不同?一部分因為人生而不同,一部分因為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

多觀察或者多學習那些成功藝術家的生活態度,去了解他們的成長之路,把這些都告訴給孩子,讓他們慢慢感受藝術的熱情,這樣我們也變的單純了。如果我們把課堂變的快樂豐富,生動有趣,再和他們成為朋友我們的心靈世界也被這些小精靈們淨化了。與其説通過楊梅紅教育能給孩子些什麼,不如説我們也是受益良多的。因為創意,生活品味,審美能力,獨特氣質都是我們所希望別於他人的。

我個人覺得,只學會畫畫並不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多大改變,因為現在他們都還小。強烈的使命感告訴我,不僅要繪畫畫得好,因為這是對辛苦的'家長的回饋,更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這個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

因材施教,是真正的好説難做,因為這需要老師的一雙慧眼。先去發現學生的問題,再來進行適合的教學。對每個孩子在課前進行引導是尤為關鍵的,課前的引導會讓孩子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讓老師通過畫卷中傳來的信息,更好的瞭解一個孩子的內心和內在的潛質。並且通過他們所感興趣的點入手,充分開發他們的小腦瓜,做到“物”盡其用。

楊梅紅這個平台,讓我們這些剛出校門的學子削去了浮躁,變的沉靜,懂得用其它的視角看待事物。這次雖説是培訓,但是這讓老師之間多了更多的交流,溝通和了解。因此,我也堅持“用藝術啟迪智慧”,給孩子一片蔚藍的天。

關於家教的心得體會 篇11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在多個場合都談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要求所有黨員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而在我的家裏,既沒有諄諄教誨的家訓,也沒有代代流傳的家書,只有祖輩父輩的言傳身教,他們把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融入到基層的工作實際裏,在潛移默化中指引着我不斷前行。

祖輩的“精神”教會我“勤勉敬業”。猶記兒時,爺爺外出總喜歡帶着我一起,我便經常能聽到他驕傲地對我説:“這個叔叔(阿姨)是我教出來的哦”。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爺爺將汗水灑向農村基層,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幾十載,為黨和國家培育了一批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隨着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細節爺爺已經記不太清了,但人民教師的身份卻毫無疑問讓他驕傲和自豪了一輩子,數十載的教育工作見證了爺爺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一生,也讓我真切地感悟到無論身在什麼崗位,都必須矢志不渝、勤耕不綴,用實際行動踐行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終身的錚錚誓言。

父輩的“傳承”激勵我“風雨兼程”。從農村到鄉鎮再到城裏,從村小老師到鄉鎮國小教師再到公務員,父親的工作環境和身份發生了數次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他砥礪前行的赤忱初心。父親在村小教書時,每週都需要徒步走兩

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那時教學條件和住宿環境都很艱苦,但父親卻不怕苦、不怕累,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默默燃燒自己的'青春。“那時候,一想到眼前的這羣孩子也是祖國的未來,這些生活上的小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每次上課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對知識渴望的眼神,我做的一切努力也就值了!”父親和我談起過往經歷時常説道。後來,父親成為了一名基層公務員,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用秉公辦事、務實高效的態度使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人民公僕的初心和使命,用責任和擔當、辛勤和不易,為現在身在基層的我樹牢了不畏艱險的堅強信心。

當代的“責任”促使我“繼往開來”。在脱貧攻堅、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到處都留下了一線基層人員的身影。正是有千千萬萬個無私奉獻的“他們”,才讓新中國在時代的巨浪中挺立潮頭。在祖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我接過爺爺和父親手中的接力棒,在基層“紮根”“逐夢”,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作為萬千鄉村振興工作人員中的一分子,繼承了祖輩、父輩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我必定會始終牢記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責任和義務,在穿梭于田間地頭、綠蔭山澗、街巷阡陌中,立足崗位拼奉獻,只爭朝夕為振興,切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不忘砥礪奮進之初心、牢記復興中華之使命、傳承祖輩父輩為國為民之精神,在基層工作的豐富多彩裏一定會續寫更輝煌的“中國夢”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