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4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學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新任命的國小數學老師,我對教育教學有着很大的熱情,並把它作為我一生的使命。我一直關注新教育的改革。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努力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將新的教學理念付諸實踐。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經驗。

1、數學學習需要形成最好的心態

學習心態是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數學活動不僅是數學認知活動,也是有情感心態參與的感官活動。成功的數學活動往往伴隨着最好的心態。那麼如何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心態呢?在我看來,要在數學學習中形成最好的心態,學生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輕鬆、愉快、嚴謹和成功的感覺。

2、關於數學概念的思考——關於學習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學習如何在數學中思考,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世界。至於數學老師,要從“教”的角度看數學,探索數學。他不僅要會“做”和“懂”,還要會教別人“做”和“懂”。因此,教師對教學觀念的反思應從邏輯、歷史、關係和辯證等方面進行。

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不能把他們當成“空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把數學“灌輸”到這些“空容器”裏,這往往會導致誤解,因為老師和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經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讓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如果想在課後“製作”更多的數學學習材料進行反思,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地“擠出”學生頭腦中的問題,讓他們暴露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第三,多媒體進入課堂勢在必行

課程改革是一個創新與繼承並存的過程。課程理念的創新源於實踐,是素質教育的深化。信息技術與新教材的整合更能體現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國小數學新教材簡單實用,以前的教材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重結果輕過程”,對背景知識的重視和應用不足;不注重實踐和應用。在新教材中,選擇與內容密切相關、學生熟悉的典型教材,用生動的語言創造能夠反映數學概念、結論和思維方法發展過程的學習場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自然的,遵循課程,引發學生“看發生了什麼”的衝動,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會有更好的效果。運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優化了教學效果,拓展了課堂容量,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活動理論的新教學理念,呼喚教學理念的更新。而且多媒體的應用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鬆愉快,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改變舊數學教學的辛酸。因此,多媒體進入課堂勢在必行。

不勞無獲。教書伴隨着苦與樂。我將堅持“勤奮學習,善於思考,努力工作”的原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教學心得體會2

課程名稱:

速寫課程類型:

課程編號:

學時數及學分:

教材名稱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藝用解剖與透視》黃元甫西南交大出版社20xx年出版

本大綱主筆人:本大綱審定人:

一、課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務

1.課程目的

《速寫》是高等院校藝術本科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速寫是繪畫造型藝術的基礎,學習速寫是進行造型藝術設計的第一課,本課程重點分為兩個板塊,其一為速寫中人體的基本知識和繪畫表現技巧,其二是空間透視的基本知識和繪畫表達訓練。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應達到以下目的:

理解認識空間透視現象,把握透視基本規律,瞭解人體動態和人體結構部位,經過臨摹學習,可通過理解人體的頭、胸、胯和四肢的相互關係,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手繪的方法和技巧、並且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將速寫能力應用到造型設計中去,提高運用手繪造型能力,為以後的專業課打下基礎,提高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的表現能力。 2.課程要求

(1)該課程按照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將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和實踐作業三者相結合。

(2)堂上授課、集中討論、課後作業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3)平時作業不少於10次,期末作業2個大系列。 3.課程任務

通過理論與實踐訓練,教師應該使學生懂得透視與人體結構的作用和意義,理解並且掌握透視與人體結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應用透視與人體結構的基本原理與視覺語言進行有目的的視覺形象創造,從而培養學生對戲劇影視美術藝術視覺形態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為以後的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二、課程主要內容及學時分配

第一講透視的的基本概念以及相關術語2課時

一、色彩透視

二、消逝透視

三、線透視

第二講基礎透視的概念與關係5課時

一、基本概念

二、觀察方法

三、平行透視

四、成角透視

五、傾斜透視

第三講舞台空間中的透視5課時

一、移動視點

二、以大觀小

三、高視位

第四講人體概況2課時

一、骨骼與肌肉

二、結構與比例

三、形體與運動

第五講人體解剖學姿勢2課時

一、瞭解常用的方位術語

二、瞭解骨的分類

三、關節及其活動

第六講人體骨骼及其造型6課時

一、頭骨及其造型

二、軀幹骨骼及其造型

三、上肢骨骼及其造型

四、下肢骨骼及其造型第七講人體肌肉4課時

一、人體肌肉名稱

二、人體肌肉的起止穿插

三、人體肌肉的造型。第八講人體造型分析6課時

一、體塊變化

二、節奏韻律

三、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速寫》作為美術設計專業基礎課之一,是每位學生必須掌握和熟練運用的基本技能。它從理論上直觀地解釋了物體在平面上呈現三維空間的基本原理和規律。使初學者能很快地判斷所畫對象哪些線與面應該產生透視變化,哪些僅有大小變化。在進行造型藝術創作時,就可以很好地處理畫面上人、物體、風景之間的遠近、大小的空間透視關係。因此,全面地認識透視現象熟悉人體結構,把握透視基本規律是每一位學生學習過程極為重要的一環,為以後的專業中所有的造型設計和繪畫課程打下堅實的手繪基礎。這些專業課程之間既有理論上的相互聯繫,也在實際操作上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學生可以在這些課程之間進行知識與技術互通,這對學生藝術創作素養的培養能夠起到積極關鍵的作用。

四、考核方式

1.期末進行考試,佔總成績的100%;

五、參考書目[1]《伯裏曼人體結構教學》喬治伯裏曼廣西美術出版社20xx年出版[2]《繪畫透視基礎》菲爾梅諮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年出版

[3]《藝用人體運動解剖》路易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年出版

六、課程所需設備

1有多媒體教學系統,能容納40個學生以上的專業教室。

2學生需自備包括鉛筆、鋼筆、毛筆、畫板、素描紙、黑色卡紙等繪圖工具。 3人體全身骨骼(模型)

教學心得體會3

我十分榮幸地參加了**市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培訓學習的每一天都讓人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啟迪。

1、教師應讀懂學生

一個教師倘若不研究兒童,就像一個醫生不研究病人一樣,是荒唐可笑的。教師要回到教育的起點,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夠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教師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同時我們還應明白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渴望被關注、被賞識、被重視、被認可。我們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2、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

一位巴西教育家説:“尤為糟糕的是,講解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可任由教師‘灌輸’的‘存儲器’。”教學的“高效”,不能錯誤的理解為類似於養殖場“短平快”的高效,知識的內化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你把答案告訴了學生,你以為拓展了他的視野,可恰恰扼制了學生自我解讀的可能性,阻礙了他們心靈的生長。如果讓他自己生長,也許會慢點兒,也許會彎曲一點兒,但他的根會扎的深一點兒。

3、教師應允許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學習《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時,學生們説出了五花八門的方法來救人,老師要接受孩子荒唐的想法,鼓勵孩子思考,使其成為獨立思考、自主發展的人。

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石,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

教學心得體會4

去年九月,在全區大力倡導小班化教學模式下,我校迎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發展前景。因為我校雖屬於市中心,但生源較少,最適合實施小班化教學。因而作為一線教師如何更新教育觀念,創設新的教育模式和授課形式,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探索實施小班化教學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星期六,我們全體老師認真聽取並學習了南京關於小班化教學及分層教學的課堂及報告,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一、小班化教學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施“分層教學”。

“小班化教育”絕不是班額人數的減少,而是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它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實施課程改革,以優質教育為走向,引領成長,追求卓越為目標。課堂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小班化教育教學的課堂同樣是師生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他們所追求的課堂,不僅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更是師生互動交往的場所;不僅是訓練學生的場所,而更是知識分析和生成的場所;不僅是教師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更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讓教師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現,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校的教育文化在學生生命發展中留下印記。

首先,小班化教學核心的教育觀是:關注每一個,幸福每一個。讓每個適齡學生享受到高質量的義務教育,讓每一個適齡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其次,實施小班化教育,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標誌。因此,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儘快真正實施小班化管理,真正落實分層教學,才能儘快提高不同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

二、小班化教學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自信心。

小班化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找到了切實可行的途徑和方法,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動腦操作能力,綜合表達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顯的發展。小班課堂教學,確立了學生“敢説、大膽説、人人説”的局面。從學生的個性發展來看,小班化教學和分層教學能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在周老師的課堂上,把同學們分為紅、黃、藍、綠四色,採用四色學習單的形式,分層組織學生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會表現出更為主動和積極,參與面更廣,個性更為鮮明,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實際教學中,先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自由交流,然後在全班相互交流,全面深入瞭解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自己構思,小組交流,全班展示,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使人人有機會展示自己,人人有機會獲得別人的讚揚,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實現了分層教學的目的。

三、小班化教學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小班化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發展的空間,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性。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過去一節課是優秀學生的舞台,一節課中,只有少數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大多數學生只是聽眾或觀眾,沒能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在小班的課堂裏,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分組教學、分層指導策略的實施,使每個學生通過學--發現--交流,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四、小班化教學有利於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

小班化教學使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情境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探求知識的引導者小班化教學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學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實施小班化教學,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其次,教師必須樹立服務意識。教師應全心全意地服務於學生,服從學生的發展、需求,更新教學手段,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第三,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雙方共同學習探索,發現規律,教學相長。

五、目前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及困惑

目前,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已初具規模,各班都已按照異質分組的形式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並在每堂課的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學習中的困惑,關注了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狀況。但仍有許多困惑如學生説話現象較多;合作時優等生機會較多,學困生隨聲附和;彙報時沒有秩序,缺乏條理;沒有恰當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分層教學的模式難以施展??.

六、改進措施:

1、利用教研時間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合作流程來訓練學生。

2、採用打分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採用加分扣分的方法調動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3、合作學習前,教師規定發言順序,確保學困生也有優先發言權。

4、評價方式多樣化,與各級各類評比相結合,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小班化教育可以使每一個學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多被關注的機會,是個性化教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學校發展的生命力。我們將進行深入細緻地小班化教育教學研究,堅持以人為本,讓每一個學生都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個性飛揚。

同時,我們要通過積極調查、比較、實踐、反思等方法,吸取先進學校小班化教學的先進經驗,充分發揮小班化教學及分層教學的優勢,切實提高我校教育教學實效性,逐步提高實施小班化教育教學質量。

教學心得體會5

“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慾。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對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愛的人,喜愛的人不如自得其樂的人。 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

第一、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情感活動過程。這裏所説的情感首先來自於教師本人對教學本身的興趣。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效率。一個對教學有興趣的教師,因其教學有方,而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使一些原本對學習沒興趣的學生產生興趣。

國中的學生年齡小,心理幼稚,對教師的印象直接影響着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課堂上我總是不時掃視全班,使學生感到沒有“被遺忘的角落”。當教師不可缺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學生,平時我注意多與學生接觸 ,主動與學生談心、交朋友,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我相信,教師良好的品質和個性能促進交際教學中的默契配合 。

第二,創造課堂集體學習氛圍

學生在恐懼的情緒下不可能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中,發音較難的單詞通過集體跟讀和朗讀,讓學困生有機會自我改正。如果馬上指定某位學生去發言,一般情況下學生就會顯得很緊張,產生不安全感,所以多種多樣的課堂集體活動形式最能創造出學生的安全感。另外,當學生犯錯誤時,我總是正面鼓勵,而不是處處糾錯。因為學生是嘗試着進行言語操練的,犯點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對這些國中學生來説學習英語剛剛起步,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勵與讚賞。所以,在講課時會特別的鼓勵他們。

第三、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首先要創造英語學習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打電話、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都儘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其次,通過開展拼寫單詞比賽,激發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開展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這些比賽其實就是創造一種學以致用的氛圍,使學生們切實感到英語的成就感,有“用武之地”,在比賽中,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次成功後,就會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於是就會更主動自覺地學習。隨着學生興趣的增強,學習效果也就不斷提高。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學習負擔逐漸減輕,學習速度不斷加快,學習興趣也就自然能得以長久。

國中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在每一次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檢查温習時,我經常問一些問題,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來完成。聽寫單詞、朗讀課文、口語對答都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由於引入了這種競爭機制,學生們課後互相幫助,課堂上個個不甘落後,爭當第一,學習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

雖然自己,所教授的班級不是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最強的,但是希望他們在漸漸的活動參加中更加表現出對英語的熱愛。

教學心得體會6

3月4日,學校組織大學生參加了植樹造林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乘坐校車顛簸了一路於下午2點到達目的地——萬盛。穿着統一的黃色T恤,戴着鮮豔的橙黃色帽子,掛着燦爛的笑容,同學們的到來為荒涼的大山注入了一股青春和活力。

新傳的學生依次排成隊鋪滿彎曲的山林小道,為山上的樹苗供水。像傳遞奧運火炬似的,每個人接過那盛滿水的桶時都小心翼翼的,全神貫注,彷彿這水桶裏載的不只是水了,而是滿滿的希望和沉甸甸的責任。

領導在植樹之前激動地説道:“我們大學生每人植100棵樹,便會種出一片大學林!”的確,當我們植完後,從車上遙望這片澆浸了自己的汗水的“大學林”時,彷彿能嗅到幾十年、幾百年之後這片綠蔭散發的清香,聽到鳥兒的歡鳴。此番義務植樹,給了我許多的啟示: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當幾百股這樣的力量匯聚起來時,將足以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

書本不是大學生唯一的知識源泉和精神食糧,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更能陶冶情操、鑄煉品性。

多出來象牙塔走走,你會發現這個社會為你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可以揮灑汗水、實現夢想的舞台!

教學心得體會7

一、 基本情況概述

本學期,我接手了我校形體課的開展工作。本學期是摸索的一學期,我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努力自編校本課程教材,並不斷完善。並積極開展該項校本課程研究。認真做好備課,上課的準備。形體課主要是培養學生能用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體驗音樂、表現音樂以及表達作者與自己情感的結合。

二、取得的成效與經驗

1、教學中,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運用領跳、分解動作方式於音樂舞蹈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啟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通過自己的肢體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2、在教學工作中,主動學生在氣質上的培養,引導學生在用肢體表演時注意動作到位的程度,避免影響學生身體上的變形成長。

3、在上課內容的選材上都能使得每個學生能夠愉悦的參與訓練和表演。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由於受生活經歷、文化素質、欣賞情趣、藝術修養的制約,因此教學時老師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對舞蹈有一個感悟的過程,體會思想情感,從舞蹈表演中悟出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舞蹈欣賞的能力、興趣,並能夠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對真善美與假醜惡的辨別能力。

2、在選材上做到適合一年級至五年級的接受範圍與表演的價值。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由於是第一次嘗試學生在適應上沒有預期的那麼高,有的學生甚至害羞到不敢打開一個動作,還有在興趣上學生還沒有提上來,興趣缺缺也就無法學習或表演。所以在今後選材上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能表達出社會的發展與民族文化的展示相結合的題材來進行教學。

本學期還有幸加入了“音樂工作室”這個大家庭,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不斷聽課、評課的過程中讓我成長了不少,感受頗多。工作室的每位老師都上了公開課,每位老師上課風格都很獨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育才國小《茉莉花》,不管是老師的自身素質還是關注學生方面都是非常成功的一節課。整個課堂環節絲絲相扣,由淺入深,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興趣盎然,聽課的老師也聽得津津有味,確實使我受益匪淺。讓我體會到公開課不僅僅是將教師的教學風格展示給別人看,更重要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課堂教學研究的範例,傳達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科學的教學方法。課堂是學生生命發展中的一部分,學生本身得到發展,得到成長,而不是來配合老師或者配合別的孩子學習的。在李彥老師的帶領下,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師積極參與配合,每評一次課我都學到了不少。更讓我感動的是工作室裏每一位老師的凝聚力,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學校,但聚在一起上課、聽課、評課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相信在李彥老師的帶領下音樂工作室以後會越來越好,大家的專業素質和上課水平也將會越來越好!

教學心得體會8

面對大量的識字教學任務,我們就必須要研究識字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下面我就字詞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結合生活實際識字

我們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對什麼都感興趣,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讓學生先認識同桌的名字,再讓學生輪流發作業本。在無形中給學生創設識字環境,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速度。

二、結合圖畫或實物生動識字

低年級的孩子們對形象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識字教學。例如:第一冊歸類識字(二)出示各種實物來幫助學生識記這些生字。教師擺放“西瓜”、“蘋果”、“大米”、等實物。給學生分發詞語卡片讓他們把卡片貼在相對應的實物上,學生們興趣十足,讓學生能隨時學習表示該物品的字。

三、體驗趣味識字

,在教學中,我們就要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繫起來的遊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如:“摘果子”遊戲,把你認識的“果子”摘下來讀一讀,放在籃子裏,看誰摘得多。”還有“找朋友”、“開火車”等都是孩子們喜歡的識字活動,教師應巧妙利用遊戲,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教學心得體會9

經過這段日子的工作,我也是對於體育的教學有了更多的感觸,同時也是我進入國小以來,自己算是工作有了將近一年了,一個完成的學年結束,自己也是有了一些經驗,對於教學不再像之前只是按部就班的做,更加的懂得如何的讓學生們更好的參與進來,從而收穫更多,而自己也是能得到更多的成長和進步。

其實一年來,自己從開始只能按照教案來上課到現在,也是進步挺大的,最重要的一個收穫就是能脱離教案,更好的和學生們相處,讓他們喜歡上體育課,願意來上體育課,體育運動很多時候也是辛苦的,有些學生的確不是那麼的喜歡,開始的時候,我也是覺得挺難去改變他們的,但是經過一次活動,我確實感受到,的確每一個學生,其實都是可以參與到體育之中來的,從之中感受到樂趣,有些運動是一些同學喜歡,另外的喜歡其他的運動,其實只要找到他們的興趣所在,讓他們更主動的參與自己喜歡的項目,其實他們對於體育課還是很渴望的,相對於坐在教室裏面聽課,體育課還是有很多可以自由去選擇的時間,也是會更加的放鬆一些,我也是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去引導學生,找到他們的興趣點,更好的帶領他們去運動,去鍛鍊自己的身體。

做好老師,其實沒那麼的容易,但是經過這一年,我也是知道,作為老師,不但是要上好課,同時自己的知識儲備,自己的身體鍛鍊也是格外的重要,所以平時的時候我也是會去聽其他老師怎麼上課的,多一些交流,自己也是會多看相關的書籍,並且找到更合適班級的教學方式,來嘗試,去把學生們教好,一年下來,自己也是進步很多,作為老師其實要比學生學習的更多,這樣自己才能肚子裏有貨,能更好的去把學生教好,如果只是課堂的一些要求做了,其實這樣是比較的敷衍,而體育老師其實責任也是很重大,要鍛鍊好學生們的身體讓他們更有精力花在文化學習上面。

而今我也是有些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更懂得如何的去和學生們相處,去引導他們參與到體育鍛煉裏面來,去培養他們熱愛體育的那一顆心,同時也是要在今後努力盡可能的讓自己多學,多鍛鍊,把體育課上的更好才行,作為老師責任重大,我也是會繼續改進自己的不足方面,去提升,做一名更優秀的國小體育老師。

教學心得體會10

《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教學的總體要求是“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教學中建議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體驗和理解數學。

一重視情景創設,讓學生體會計算的必要性。

如“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

二在探究中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理,道理、算理。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關於《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致國民的一份報告明確提出的:“今天一個其數學本領僅侷限於計算的人,幾乎沒有什麼可奉獻於當今的社會,因為廉價的計算器就能把事情辦更好。”所以,在當今的計算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讓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要注重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主動參於到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去。

當我們創設了一個好的情景,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就是説當學生對本節課產生了興趣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該講“理”了。但是這個“理”不是老師講給學生的,而是要讓學生去主動探究,自己理解算理。因為只有讓學生主動參於到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去,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算理,進一步把知識內化到頭腦當中。具體在課堂上學生主動探究,理解算理的過程可以分三步走:

1.猜測、嘗試

數學猜想是探索性思維,它能幫助人們比較迅速地發現事物的規律,及給人們提供研究的線索和方法,是培養學生判斷能力的重要途徑。圍繞重點展開探索,讓學生想辦法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讓他們在互相交流、討論中明確算理。

2.驗證、明理

任何猜想都要經過證明,才能確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義。驗證猜想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探究的過程。教師要促使學生以一個創造者、發明者的身份探究知識,讓學生在體驗滿足感、成功感的同時,獲得一種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在上一步學生已初步明確算理,教師不要把計算法則的得出作為最終目的,而是讓學生繼續嘗試,仍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然後交流,比較哪種方法好,説明理由,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計算方法的靈活,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找到最有算法,基本掌握算理,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

3.比較、歸納

在上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總結。通過這樣的歸納總結過程,學生獲得的將不僅僅是計算方法與計算法則,同時培養了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合理性,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有效練習中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傳統的計算教學只注重計算結果,忽視算理的推導,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算對、算快的層面上。而現在課改中我發現計算教學又到了另一個極端,太重視算理,而缺少計算方法的提煉,導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紮實,學生計算技能不夠熟練。而我認為算理的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形成技能應該是並重的。他們的關係應該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理解算理、指導算法、形成技能、鞏固算理。

教學心得體會11

時間關係,沒有説完,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談跟感受相關的內容。

我們一再強調感受的精細化,那麼,到底如何獲得精細化的感受呢?對於這個問題,張頌老師引用了袁守定的話説:“文章之道,遭際興會,抒發靈性,生於臨文之頃者也,然需平日參經饋史,霍然有懷,對景感物,曠然有會,……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這一段話是説積累,但是積累什麼並沒有提到。此外,僅僅是積累也是不夠的。除了積累之外,我們還需要形成一種意識,或者説養成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就是朗讀中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人人都有,比如説,我現在問你小時候家裏住的房子是什麼樣的?你的父母長什麼樣子?當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頭腦當中出現的一定是畫面而不是文字,這就已經在啟動自己的形象思維了。不過,我們這裏所説的形象思維是特指有聲語言二度創作時的形象思維。這種形象思維的特點是與作家寫作時的形象思維方向正好相反。寫作時的形象思維是從形象到文字,比如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作被人比喻為詩中有畫,就是説透過文字能看到後面的形象,而朗讀朗誦時的形象思維是從文字到形象,再從形象到聲音。但是,恰恰因為朗讀朗誦是二度創作,而且文字本身就具有音聲性,所以很多人從小就習慣了見字出聲。即使長大之後學習了一些朗讀朗誦的技巧,也往往是在聲音的形式上下功夫,或者只是把文字同聲音形式關聯起來。比如,我經常在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稿件上看到很多符號,有的是文字寫着快、慢、高、低,有的是箭頭,向上或者向下。當他們拿着稿件開始朗讀的時候,看到的只有眼前的符號和文字上的箭頭,忘記應該在文字背後看到豐富多彩,變幻多端的大千世界。

所以,感受的第一步就是要形成一種從讀到看的意識。這裏的讀當然是説讀文字,看則是代指所有的感受類型。不僅有視覺感受,還有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覺、空間覺等等。上述這些都是通常所説的形象感受,另外一大類則是邏輯感受。像是並列、遞進、轉折、總括等等。

《朗讀學》第六章裏講朗讀者由作品的文字語言中感受到形象,可以看到、聽到、嗅到、嚐到、觸到文字符號所代表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也可以感知時間發展,空間移動、事物運動,這是記憶聯想和再造想象的過程。

僅僅有了感受的意識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有感受的能力。上週六我在分享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也就是《春》當中的一段話:“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事後有朋友在羣裏問,園子與田野怎麼區分?這其實就是一個“看”和“看到”的問題。“看”只是個過程,看了一眼,得到的只有模糊的輪廓,而看到不一樣,不僅有過程,還要有結果,不僅有結果,還要有反應。不僅看到輪廓,更要看到細節,不僅看到相似,更要看到特徵,不僅要看到靜止,更要看到運動。就上面那句話為例,園子裏和田野裏,粗粗地看,非常接近,都是綠色的,都是眼光所及的範圍。但是仔細研究一下,你會發現,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是朗讀者為中心,園子是近的,田野是遠的;園子是小的,田野是大的;園子有界限,可能還有圍欄,田野則是開闊廣闊的。如果細細分辨下去,這樣的差別還能找出很多很多。試想,一個人站在自己家門口,先看到自家園地的景象,再抬起頭往遠處看,看到更廣闊的天地,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那豈不是非常的興奮?於是,那個“瞧”字就不會只是靜態的看一眼,而是充滿了生活激情的,跳躍式的張望。有了這種感受,“瞧”字的聲音方式就變成了一種彈髮式的感覺。

説到這裏呢,我想再談一點感受與聲音匹配的問題。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建立了感受之後,還得用自己的聲音把感受描繪出來。這裏涉及到一個聲音彈性的問題。聲音彈性,也就是聲音的可塑性,它是指朗讀者的聲音與他運動着的思想感情之間的匹配,或者説是聲音對運動變化的思想感情的適應能力,具體表現形式就是虛實、明暗、高低、大小、收放等等方面的對比呈現能力。通常來説,聲音的彈性都是通過複合對比的方式來呈現。比如説有高就會有低,有明也會有暗。獲得聲音彈性的基本方法有這樣幾句口訣,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情感體驗是基礎,氣息變化是橋樑,發聲能力是條件,從情到聲是途徑。

教學心得體會12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温暖與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那些在學習、思想以及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可能就錯過了學生的一輩子。

在我教的三年級五班中,有一個好動的學生,她是一個女生,她長得瘦小,好動愛説話,還特別愛隨地扔垃圾,每次上課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地管住自己。她不是逗逗同桌,就是自己在那裏玩,有的時候一個筆頭就能玩一節課。而且她周圍的同學受她的影響,也都開始不同程度地違反課堂紀律,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我通過和其他教師地交流,得知這名女同學在其他任課教師的課堂上也是如此,而且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積極性。雖然在批評她的時候,她總能説自己能改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有一次下課我單獨找她談話,而她總是答應改,但事後還是管不住自己。所以我思考了一下該如何讓她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偶然的一次晚自習,我發現她自己在那裏畫畫,我當時沒有制止她,到最後看她畫好了一個白雪公主,可以説畫的很不錯了。我抓住這個機會,我就在班級裏展示了她畫的這幅畫,同學們也都認為她畫的不錯。接着,我給了她一個微笑,和她説如果你能在學習上也這麼出色那就更好了。從那天起,我時刻關注她,慢慢地她能獨立完成作業,我也及時表揚她。還有一次,在下課的時候我發現了她主動地將垃圾扔到了垃圾桶,並且將周圍的地拖乾淨了,然後在班級裏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她,誇她愛勞動,是一個勤勞的學生,其他同學要向她學習,我給了她一個微笑,她也衝我笑了笑。經過一週左右的努力,我觀察到她可以安靜地坐在座位上,並且能按時完成作業了,我相信如果她堅持下去,一定會發生質的變化。

每個學生身上都存在優點和不足之處,對於學困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哪怕是微弱的閃光點,很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地給予肯定,讓這些學生感到一種幸福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上進心,從而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愛心與賞識可能會改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當學生改變了以後,作為一名教師也會感覺到欣慰與快樂。

讓教育充滿愛,讓我們成為學生的知己,在學生成長的同時,我們自己也在進步與提升。

教學心得體會13

本學期,我校掀起了學習五環節教學模式高潮,學校領導特別重視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我們深入學習下發的“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內容。通過學習,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儘管這種模式我們還處於探索、起步階段,但我還是看見了希望,看到了學生真正學會了自己思考問題,養成了積極動腦的好習慣,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養,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的主導作用,學生充分發揮着主體作用。下面將最近課堂教學的點滴體會談談:

一、“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環節”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教學目標、備好教學重難點、備好“五環節”。備好學生是目標、基礎和關鍵;備好教材是要求教師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備好教學目標是正確把握對本節課學習的要求,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的需要;備好“五環節”,是對教學過程的一個初步設計設想。

二、“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上採用了“五環節”教學模式,不同於以前的以教師為中心教為主學為輔,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為主教為輔,側重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的過程,從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整體素質。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偷懶,不能過於依賴教師要勤動腦好動腦,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要求學生儘可能的自己去思考問題,改掉以前的惡習,不能一離開老師就不知道該學什麼如何去學;要求學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師只是在自己學習路上的領路人,不能被動的去學習要主動的去學習。

三、“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實施中的幾點反思

1、“五環節”教學模式看似比以前簡單了,但是要求更高了,難度更大了,它要求教師不但要吃透教材,還要備學生以及各個教學環節所完成的學習目標情況,更得用心去做了。

2、“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求教師上課時要靈活把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判定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能盲目的套用“五環節”教學模式,要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有所值,否則寧可一堂課完不成預訂的教學任務,也絕不能為了作秀而草草了事。

3、小組交流討論後,要讓學生有時間去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教師要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合作成果進行適當公平科學的點評、總結。

總之,五環節教學模式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具體教學實際靈活運用,這樣定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極大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學心得體會14

我們已使用學案教學整整一個學期了,靜靜想想,還是有些感受,寫出來與同事們一起交流。

一.從教學方式上看,學案教學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

這個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但不是立竿見影而是要循序漸進。

1.學案的編制為課堂教學的操作設計了明確的方法流程,教師上課是按學案設計的幾個環節規範而有序地進行。我們化學教學基本是以課前自學,根據學案提供的方法和點撥去閲讀教材,做到自主讀書,自主解疑,自主提出疑問。在自學的過程中他們對新知識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對自己困惑的問題,經過預習這個環節,他們自己就提前找出了下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樣,聽課的時候,對這部分重點聽,對重難點的突破很有幫助。

2.283班還實現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這個時候一定要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做到培養優秀生,輔助差生,帶中等生的目的,這樣就是必須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小組長,培養和鍛鍊小組長的更強的自主能力,不能加重小組長負擔。也就是説學生一般性的疑難問題,可以在小組的交流爭論中得到解決。學習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將由老師輔導點撥引深。

3.課堂檢測題可以瞭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和還存在什麼問題,還可針對易錯點,重點進行鞏固加深,以便於教師針對性的講解。

4.實施學案以來,對提高班的學生不再用題海戰術,大部分學生也能做出一些題,常常有成功感。

二、實施學案學生的變化上看:

1、我覺得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中來。以前,總是感覺課堂有些沉悶,課堂往往是老師和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場,舉手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像看錶演一樣,他們跟我們的課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離,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部分差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並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慾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防止了教學過程中的兩級分化過於嚴重的現象。

2、283班小組學習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自己探究分析獲得的知識形成記憶會很長久,而教師一言堂講授的,要靠反覆的記憶,容易形成記憶疲勞,學生厭學。

3、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要往哪裏去。學生看了學案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麼內容,並且知道應該怎麼去學,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更高了。

三.學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

1.每一份學案都凝聚了集體的智慧,是我們全組化學老師集體備課的結晶。本學期的學案根據學校要求進一步提高了質量,提前將下週的學案打印出來討論再定稿,效果更好了。

2.學案中設置的問題應富有啟發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知識的奧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學案編寫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學案的編寫設計要與學生的自學探究的過程要統一同步。

2)、學案的題例設計必須少而精。否則課堂操作將很急促,降低實效性。

3)、課堂上要把自做與討論嚴格分開。先逼自做,產生困惑而後討論。否則還沒有自做就想依賴別人,降低學習效果。

4)、學案必須收回來教師查閲。學案學習是個過程,教師查閲可以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作針對性指導。

5)、學案必須留存,裝訂成冊,方便於學生的複習。

四.學案教學實踐中的困惑

1、課堂上把好討論內容的實效性,把控好學生討論的主題鮮明性,要做到積極參與。

2.在學案教學中,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習慣,不適應,很多學生還依賴於教師的“講”,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習慣,質疑能力差提不出問題或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這就需要教師科學的指導。

3.使用教學案以來最難把握的是時間,學案的設計時要求學生自學的時間,時間不能超過25分鐘,有一部分學生已經適應了,知道按時間幹活,不拖沓,但是還有一些基礎弱、自主能力差的學生,不能有效的使用學案。還有對學生設計問題時有時候設計語言不具體常常給學生帶來困惑,這是日後工作應該注意的。

4.使用教學案學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發學案,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科目多,時間也應該多,所以我希望能實現零作業,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業的情況下,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時間長了學案效果打折,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受挫,會失去興趣和主動性。至於課後鞏固部分我們可以設計到學案前的前提測評中,對舊知識起到了鞏固目的,也是對上節課重點的提煉和檢測,抽查學案時我們就會了解到上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

以上就是我使用教學案以來的一些點滴體會和心得,在教學案過程中還有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今後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和探索,讓學生儘快成長為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受益終生!也希望同事們多提寶貴意見。

教學心得體會15

初次聽到“微格教學”,感到十分陌生,於是問了一下度娘,得到的解釋為:微格教學,也可直譯為“微型教學”、“微觀教學”、“小型教學”等,目前國內用得較多的是“微格教學”。微格教學是一種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來培訓師範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方法。微格教學創始人之一,美國教育學博士德瓦埃.特.愛倫認為微格教學:“是一個縮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學環境,它使準備成為或已經是教師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微格教學實際上是提供一個練習環境,使日常複雜的課堂教學得以精簡,並能使練習者獲得大量的反饋意見。

近三週的微格教學實習,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站在三尺講台上的份量,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成為一名老師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容易。班級學員被分為A、B兩組,各自組成微型課堂,操作中嚴格遵守微格教學的理論及過程要求。在微格課堂上,以這次參訓的教師學員為聽課對象,檢查實踐教學設計是否達到了目標、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是否達到要求、是否掌握了教學技能,檢查是否存在一些沒有預料到的教學問題,找出教學設計上的缺陷和不足,以明確改進方向,使真正的課堂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避免了無效、低效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在兩位微格導師的悉心指導下,首先練習設計教案,這是講課前必須做的,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既然要給學生傳授知識解決難題,作為一個老師就必須做足功課,傳授給學生正確的知識,這就需要設計教案的時候把該講的內容弄清楚、正確,既便是查資料或者請教別人。所謂“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鐘”就是這個道理,這點我感覺自己做的不是很充足,內容上不是很充實,不是很嚴謹。設計教案需要有耐心,從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導入及具體教學內容,到各部分內容的授課方法、設置問題及討論方式,兩位微格導師和同批學員們都給予了我耐心的指正,使教案初稿得到了細節性的修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微格導師強調了豐富的教學導入具有強烈的生命力,教學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必須重視教學導入這個過程,其次是講課,這一環節要注意很多問題,具體包括:

(一)教態,教態自然不自然,直接關係到教師的個人形象。一旦教師站在講台上,雖説講台三尺而已,但是教師已成為學生目光中的焦點,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全在學生的視線之內。所以教師的一舉一動,目光和表情以及着裝都要有個教師的樣子,對於初上講台的我們舉止難免還會有些學生氣,我想這還需要我們以後多加練習和揣摩。

(二)講話,首先要求會説普通話,再就是口齒清楚。學生就是通過老師的講解獲得知識,如果作為老師口齒不清,那如何向學生傳達知識。當然在講課時也要注意口語化,講解通俗易懂,不要太書面化。

(三)板書,板書的規範與否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滿黑板的龍飛鳳舞的草書、雜亂無章的文字,學生怎麼記筆記呢?這就要求老師的板書要認真,排版條理整齊。以上是對老師講課的基本要求。除了這些還有講課的方法,比導入新課要自然,就可以通過回顧以前的知識或講一個與所講內容相過的實例引出所講內容。講課內容要連貫,有邏輯性。同時還要注意課堂氣氛,有互動交流環節,活躍的學習氛圍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教師應該學會等待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給學生以方法的啟迪。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和學生換位思考,多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講課。

通過第一次15分鐘的講課,我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講課內容不夠充實,銜接不自然缺乏一定的邏輯性等。分析原因主要是備課不夠充分,講課方法不當。我想在以後的練習中我會注意,多加揣摩。兩位微格導師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課件設計上的問題:部分內容文字過多、字體過小,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講課和以往科研彙報的區別,課件製作上要儘量做到圖文並茂,內容求精不求多,可以適當留給學生拓展的空間。

這次微格教學實習,也讓我體會到了微格教學並不意味着教學內容或者教學過程的簡化不生動,微格教學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在這15分鐘內要求教師將選用知識點的內容能夠完整呈現並且使得學生聽懂,理解。起初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然而這次在以參訓的教師學院為對象的小型課堂上,我們做到了。微格教學確實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通過這次微格教學實踐,也使我認識到,教學不能因為停留在知識的講解上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它就像一面大鏡子,能讓自己更直觀地看到了自己教學設計上的不足,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第一次錄製微格視頻、組內討論、修改教案、修改PPT到第二次錄製微格視頻,在導入、語言、提問、講解及課件等各項技能有了明顯提高。

真心感謝兩位微格導師和同班培訓學員教師的熱心幫助,三週的微格教學實習雖然比較短暫,但我可以利用以後時間認真練習,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