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醫見習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6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醫見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見習心得體會

中醫見習心得體會1

  不知不覺已經在附一實習結束,這也是我在大學四年來,第一次真正的上臨牀,對於我來説,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離開了枯糙的書本,面對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當了一回冒牌的實習醫生。

在我們下科之前經過簡單的培訓,可是這些培訓對於我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臨牀工作的我們,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適應和學習很多東西。我把在中醫內科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1、繼承創新文明務實校訓短短的八個字,就是出入校門前永遠的記憶,所需繼承的太多太多,前輩們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後才是思維方式,最後才是藥房等等,創新,思維方式與藥劑的創新,文明,謙而有理,務實,踏踏實實,無論做哪一行,哪一業,做好腳下,我覺得這八個字不光是運用在學習醫學,在各行各業中,都應該有這種精神,前輩們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們應該走的更加輝煌。如此一來,這大學,也算得上並未白上了。

2、醫人醫心現如今太多病從心起,我們只能醫人的軀殼,醫人心,卻是另一項浩瀚渺茫的工程,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不斷的'在思考這一問題,如何醫人心?以佛心觀人,人人為佛,以魔心觀人,人人為魔,花開生兩面,佛魔一念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最終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個榜樣,不是時代,歷史的榜樣,而是自己的榜樣,做好自己,自然會有人來拜訪你,你由着他拜訪,給他提點,解惑,自然能夠醫人心結,路還很長,無論是否從醫,應有一顆醫者之心。

3、目標在醫院實習的同學很多,有很多同學都有考研的打算,這就意味着我們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對於我來説,是把實習放在首位的,畢竟只有那麼一次,時間是那麼的珍貴,豈能浪費,正因為這樣我下定決心一定在實習期間好好鍛鍊自己,無論自己今後是否從醫,都要在學習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應對日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在實習期間訂個目標很重要,沒有目標,我們就沒有進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標是:在實習過程中培養自己臨牀思維、掌握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掌握各項臨牀操作技術、掌握各項急診的處理,能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些雜病。定下目標之後,就向着目標努力,有目標的做事情比毫無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適應醫院的學習和課堂學習不同,剛剛實習的同學可能很深有體會,沒有課室,沒有教材,沒有作業,沒有考試。我剛開始也暈了,感覺自己太多東西不會了,又有太多的活兒等着我們去做了。

我認為:邊幹邊學,幹就是學。既然在臨牀學習就是應該是"實踐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幹有關診斷、搶救、觀察、治療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裏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幹活,而不是在看書,這就需要我們去適應在臨牀上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像有些同學説的一樣,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學不到,其實這是方法不得當。我的適應方法是,看書結合臨牀,上班看病,下班看書;比如來了一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我會先把類風濕關節炎這章看一遍,掌握其診療規範標準,然後再觀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情況,對照書本,書本—實踐—書本—再實踐。事先看書可以指導你的臨牀實踐,事後看書可以對你的臨牀實踐予以校正、補充和深化。對於我們這些初出校門的實習生,在學校裏看書是為了學習,而在臨牀工作中看書則是為了實踐。

5、注重細節在病房裏工作,不但要記住病人的主要症狀、體徵和輔助檢查,而且要記住治療的具體方法和全部細節:藥名、劑型、劑量、給藥途徑和給藥方法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注重細節。我們得經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瞭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瞭解患者的既往史、藥物過敏史等等。給血壓高的患者量血壓,給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給有損傷的患者包紮換藥等等。

6、培養思維在臨牀工作,我覺得要培養嚴謹的臨牀思維,這點也是我有所欠缺的,臨牀思維是臨牀醫生接觸病人後形成初步臨牀診斷和制定合理治療方案的基本思維形式,是臨牀醫生的基本功。要培養嚴謹的臨牀思維,就要求實習醫生詳細正確的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儘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關信息是進行正確臨牀思維的關鍵,儘管現在先進檢查設備很多,但是輔助檢查只能取到輔助診斷,印證結果的作用,只有詳細的病史和可靠的體徵才是對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觀依據。此外,還要建立嚴密的邏輯思考,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實習生要善於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學,不嚴謹的"聯想",應對病人信息進行選擇性編碼,結合病人主要表現及其相關的背景因素,將各個方面的"症狀"整合起來思考,抓住問題的實質,有限度地尋找相關理論來解釋,而最終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7、悟其實個人覺得,這一點在於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悟。

其實在中醫科實習的體會遠遠不止上述幾點,心之所向,即為天堂,我們心中充滿世界,充滿愛,自然你便能給你的身邊帶來愛,你的身邊都滿滿的是愛,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個愛的世界嗎?世人多疾苦,在醫院實習的時間,自己看到了許多病人背後的事,家境,付出,責任,承擔,辛勤,汗水,淚水,榮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觀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觀世人,世人皆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心之所向,即為天堂。

本學期前,我曾上過武當山太子洞拜訪過洞中唯一的道人,賈爺爺,那雙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靈魂,發自肺腑的言論,講述着我們身上的責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為世界,人類,動物,植物,大的陰陽。歷史留下精華,遺毒,責任,都將一代代傳下,由我們承擔!壯哉我大中醫!以蓬勃的文化,思維,帶這個世界走向光明。

中醫見習心得體會2

我在一個省級中醫院實習。雖然時間還不長,但感慨良多。

一、西醫排頭陣,中醫靠邊站。

以前看書經常看到有人提過這這種情況,但體會不深,現在深深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

到醫院的第一天,老師就問我會不會看化驗單,我説不會,他就不太高興了。他説,現在無論在哪裏做醫生,你都要懂西醫,會開西藥,穩住病人,這是最基本的。至於中醫該怎樣,鍼灸該怎樣,那都是你用西醫西藥把病人的病情穩定住以後的事。你的中醫如何厲害,針術如何了得,那只是提高你的知名度的東西。

我明白他的意思。在他看來,無論大病小病,都必須先上西藥,實在不行了,再考慮用中醫。換言之,中醫就是不行!當然,事實並非中醫不行,而是他的中醫不行——他壓根就沒學好中醫,甚至還沒入中醫的門。我沒有輕視老師的意思,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因為有一次查完房,開好了醫囑,醫生們都沒事了,就坐在辦公室裏邊看報紙邊閒聊。不知是誰首先問了一句我們實習生説:"你們現在醫學課程都是怎麼安排呀?我們當年中西醫的比例是7:3。"我們的組長説大概是五五吧。我説:"哪裏,幾乎已經是4:6了!"

我的口氣有點重,本來是想發發牢騷的——我們現在中醫四大經典都已經淪為選修課了,因為選的人少,有些課甚至開不起來。孰料某老師接口道:"這還差不多!應該多學點西醫,才能跟臨牀相銜接。我們當年就是學的西醫太少了,中醫也沒學懂。"又有老師道:"中醫就是有點玄,不好懂。"主任説:"學中醫啊,講究悟性。像咱都不是那個料。"主任平時好開玩笑,但説這話的時候不像是開玩笑。他平時就是以開西藥為主。一科之主任尚且如此,其他人還用説嗎?

二、西醫抓襟見肘,中醫束之高閣不可否認,許多方面西醫有其長處,西藥對不少疾病確有良效。可是同樣不容否認的是,西醫的發展有限,極多西藥在愈病的同時其副作用亦"蔚為壯觀"。比如降脂藥阿託伐他汀常可以導致頭暈、視力模糊;鎮靜藥艾司侖常讓病人口乾、嗜睡、乏力;腦血管擴張藥長春西汀也可見頭痛、頭重、眩暈和睏倦感。在我所在的神經內科病區裏,因為都是西藥治療為主,中風(腦梗死、腦出血)病人因為用阿託伐他汀、長春西汀等藥,腰腿乏力會長期無法好轉,經常可見頭暈等;如果病人合併焦慮症的,便用艾司侖和(或)阿普侖,隨即又產生嗜睡或者睡眠紊亂,甚至抑鬱症;帕金森病人因為長期使用鹽酸苯海索而產生嚴重幻覺的亦大有人在。

每個病治到一定階段,症狀已經很難再有改善,西醫西藥沒有辦法了,這時"中醫師"們才會想起可以用湯藥。可是因為本來就學的不怎麼透徹,又極少運用,臨時開中藥也就成了瞎胡鬧——一點都不講究

辨證論治,又不識變方加減,只是套用成方。像腦病科,凡是中風病人一律是氣虛血瘀證的,方子幾乎永遠是補陽還五湯。當然,效果並不理想,於是又得出結論——中醫就是不行。於是更加不用中醫中藥了!三、擺脱惡性循環,揚我中醫我們是中醫院,就應該以中醫中藥為主。當然這就要求我們中醫師有紮實的基本功和極強的臨證能力,要求我們中醫師有敢於面對和解決急症、重症的自信和膽量。

這又要溯源於中醫的教育現狀了。教育是人才的基石。中醫教育如果出了問題,人才培養或者説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必然會有問題。教育的話題歷來就是比較大的話題,不好討論。但有一點是誰都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如果中醫教育的主修課程不是中醫而是西醫,那培養出來的人才還能叫中醫麼?許多中醫院校的課程設置中,中西醫比例是5:5,甚至是4:6的,也就是説大學四年(除去一年的實習時間)的理論學習有至少一半的時間是學西醫的'。這樣的後果是,少數只鍾情於中醫的人因為排斥心理,西醫課程都學的不好;有一半的人偏向於轉學西醫(既"科學",又賺錢);剩下的一大批人便成了"中西醫結合"——中醫學了點皮毛,西醫也懂那麼一點點。

我曾N次聽到有同學抱怨説,都快五年了,他卻感覺自己中醫還沒入門!這樣的教育現狀,實在令人憂心,別説培養什麼中醫大師、一代大家,只怕中醫將後繼無人矣!中醫的教育有其自身規律要求,需要重視經典,重視對前人的繼承,重視對基礎理論的掌握。誠如國醫大師鄧鐵濤所言:"只有繼承好了,才能談創新和發展。拋開前人的理論、經驗而一味求新,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還好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提出注重經典,並做了一些教育改革。作為一箇中醫者,我希望中醫教育改革往更有利於中醫的發展的方向前進!人才是中醫事業發展的基石。有一大批志於中醫事業的人才,中醫才能發展。

一旦有了人才,我們就要讓其發揮作用。也就是説作為一箇中醫,我們就要運用中醫。所以無論是中醫診所還是中醫院,中藥要隨時可以配備,隨時可以急煎,有醫院製劑,成藥等等,以應付急危重症。這不是説要抵制西醫,更不是無視現代科技成果,而是尋求中醫的進步,讓中醫在當代環境下遵從自身發展規律來發展自己。

不過光有人才還不夠,還要有讓人才施展才華的環境和條件。為什麼許多學中醫的會轉西醫?為什麼許多中醫師不願用中醫中藥而喜歡用西藥?因為用西藥獲利大,經濟效益好。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沒有人不想多掙點錢,沒有醫院不想獲取更大利潤。而西醫西藥正是這種大環境下的產物。西醫講究精細,用某個藥必須有哪幾個指標都很明確,每個病人必須做這個那個檢查,必須什麼都查個清楚才能用藥,好像這樣就能保證藥到病除。可惜經常事與願違,有些病根本就查不出來什麼;查清楚的,很多又沒有辦法;有辦法的,不是開刀切這割那就是用價格昂貴的西藥——而且這些藥往往有許多相當明顯的毒副作用。看看這個過程,我們就會發現,首先各項檢查就是一宗大生意了;然後動手術的話——手術費有多高大家都知道的;再就是上

西藥了,西藥再便宜,也要比中草藥貴的。反觀中醫,中醫歷來以"驗、便、廉"著稱,本來就沒有注重經濟效益的傳統——她更注重的是療效!中醫也沒有強調藉助器械做什麼檢查的傳統,望聞問切四診都主要依靠醫生對病人面對面、手把手的操作,所以沒有什麼檢查費收入;中醫不主張輕易動刀,崇尚內治法,加之大多數中草藥價格便宜,經濟收入自然無法與西醫相提並論。今年兩會有代表指出:"醫生勞務技術價值長期偏低,醫生不能通過"陽光收入"實現自我價值。由於勞務技術定價遠遠低於成本,違背了價值規律,導致很多醫生開"大處方",從藥品回扣中進行補償。"西醫尚且如此,中醫更不待言。中醫師的勞務、技術價值一直嚴重偏低,不但與其他行業相比基本工資收入偏低,也與西醫師的基本收入偏低。西醫還可以從處方用藥上刮油水,真正的中醫卻無法這樣也不忍心這樣做!許多學中醫的人會被告誡"中醫不賺錢,西醫賺錢——還是轉西醫吧"!就是在這種一切都追求經濟增長的大浪潮下,西醫正在以強大的攻勢同化中醫。

因為不賺錢,很多療效極佳的簡易方藥都在慢慢被人遺棄;因為不賺錢,中醫會慢慢沒有人願意使用;因為不賺錢,中醫會慢慢沒有人願意學……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要擺脱這個惡性循環,政府、醫院、教育機構和中醫師個人都要努力。政府應該發揮導向作用,加大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提高醫生尤其是中醫師的經濟待遇,不能一切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讓醫院成為只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試問健康和生命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嗎?醫院和教育機構是改革和發展中醫的切入點,中醫現代化不應該是一個口號,更不應該是偷天換日以中醫西化取代中醫的現代化,需要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廣大中醫師是繼承和發展中醫的主體,要勇於承擔責任,自強不息。

中醫見習心得體會3

今天來到南方醫院的中醫外科診室見習,看着老師對中醫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治,使我對於中醫外科疾病的臨牀表現以及治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出診的是楊柳教授,楊教授給我們上過理論課,上課的時候楊教授就會舉一些臨牀上他遇到的疾病,告訴我們正確的診治方法。現在來到診室,我們可以現場學習楊教授的診治步驟,學習他的一些診治方法,短短的兩個小時內,楊教授診治的病人有八個,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複診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8歲患有白駁風小男孩,白駁風相當於西醫上的白癜風。患兒於前兩年患有白癜風,經過診治後,白斑消失,病情痊癒。但前兩個月右前額出現白斑,家屬帶該患兒到某皮膚診治所作檢查治療,皮膚診治所兩次的檢查結果都是為單純糠疹,後來家屬帶患兒到另外的一間醫院做皮膚CT檢查,確診為白癜風。楊教授治療白癜風有着一定的經驗,他明確的告訴患兒家屬,小男孩患的是白癜風,而不是單純糠疹。單純糠疹與白癜風應該作鑑別診斷,其中白癜風皮膚白斑,呈白色或乳白色,逐漸擴大,邊界清楚,皮膚光滑,無脱屑、萎縮等變化,而單純糠疹皮膚淡白或灰白,上覆少量灰白色糠狀鱗屑,邊界不清。楊教授讓我們認真觀察白斑的形狀,大小,顏色,邊界,從不同的特徵處鑑別診斷白癜風與單純糠疹。中醫外科的.特色治療方法為內治與外治。在治療該白癜風患者上,楊教授就運用了內治與外治並重,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因為患兒之前的療程還沒有結束,楊教授讓患兒先把上療程結束後再複診,同時囑咐患兒要增強體質,避免光照的強度過大與時間過久。楊教授還説,在治療白癜風上,他們還是有一定的經驗,對於他們在白癜風的治療上要有着一定的信心。白癜風的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要增強體質,鞏固愈後的治療,樹立信心,防止復發。

粉刺也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今天來診的病人中就有兩位女病患因為顏面長了粉刺就診的。粉刺相當於西醫的座瘡。粉刺好發於顏面、頸、胸背部,多發於青春發育期,與飲食不節和女生生理期有關。楊教授對於粉刺的治療也是採取內治法與外治法相結合,通過辯證論治的方法,根據兩位女病患的不同臨牀表現,開的處方也是有所差異的。

兩個小時的中醫外科見習,學到的不僅是治療某一個疾病,更多的學習老師怎樣去診斷一個病,怎樣去辨證論治,怎樣去運用內治法與外治法相結合。老師説過,中醫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與辯證相結合,先辨病,後辯證。“望聞問切”的基本步驟與方法應該好好掌握,另外,我體會到在中醫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觀察,要重點掌握中醫外科疾病辯證的辨病,陰陽辯證,部位辯證,局部辯證,注意疾病的鑑別診斷,以免診斷錯誤而耽誤病情。所以,今後一定要認認真真學習好中醫外科的常見疾病,不能確診的疾病可以通過藉助現代醫學的一些技術,目的是為了確診疾病,先辨病,後辯證,通過不同的證型來作出不同的治療方法。

中醫見習心得體會4

  本人於20xx年8月開始在XX市中醫院實習。本抱着潛心學習中醫的決心來到大連,但實際情況與我所想竟全然不同。

第一次是在內科門診與中醫老教授抄方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經常與腎病的中醫專家王榮欣老師談論中醫的各種學術問題。我們暢所欲言,我的很多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最後我們既是師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買的一些書看,我也經常到她的門診去聽她看完書後的體會,我就能比較和我看完書後的體會有何不同。那三週和後來的幾次拜訪是我學到東西最多的時間。

後來就是連續的病房實習。那時我深刻體會到這些醫生對中醫知識的缺乏。我有時問自己:"這是中醫院嗎?"因為他們看病治療幾乎都是以西藥為主。中藥只是補一補正氣,提高一下免疫力之類的,根本不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他們還含笑而説:"週四是開大方的日子。"而開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藥,價格也很高。不僅如此,他們還讓學生開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醫囑了。偶爾有時候會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學生開的某幾味藥太便宜,換幾個差不多功效的而價格高一些的藥。難道這就是我將來要工作的我們中國的中醫院的情況嗎?

在神經二病房的時候,我的同學因沒在帶教老師陪同下去與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罵。他只是想去補充收集一下老師沒有收集完整的中醫四診資料而已。

學校要求我們要寫16 篇臨牀病歷。我雖然覺得抄這些病歷幾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麼修為,但還是決定硬着頭皮抄兩篇交差。還沒等下筆就被主任痛罵,説些什麼這是患者的隱私,不能讓你抄之類的.。看來她對我印象不怎麼樣。罵得好!我本就覺得這是浪費我時間,不抄了。

當我要轉到普外實習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了。我斷然拒絕了醫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內科門診的主任———大連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醫—李吉彥教授。他平時是不帶學生的。但看到我的誠意,又經我跟科教那邊多方協談,他終於同意了。我終於感覺到我開始學中醫了。他先看一個患者,寫方,遞給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個患者(這時他看另一個患者),望,聞,問,切,自己來一遍,再自己開個方,跟老師的比一下。幸虧老師看得很慢,我有足夠時間做這些。當抄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方,我漸漸明白了這位老師的思路和用方習慣,我也向他提出了一些見解,有些也被他採納了。我感覺我突然進步了很多,心裏有股説不出的喜悦。

中醫見習心得體會5

  傳統中醫,很多人很奇怪,這是什麼科室,一般醫院似乎好像都沒這個科室的。是的,好像只有在我們醫院才有。雖然省人是中醫院,但其實基本上已經西化了吧。為了保留,或者説是特色,或者説是應付檢查,設立了這麼個科室,治療疾病時,保留中醫傳統特色,辨證論治。確實,在這裏感受到了比在其他任何一個科室都要濃郁的中醫氛圍,也只有在這裏有這種氛圍吧。這裏的病人在治療上首選是中藥治療,不得不承認,主任開得方是在是好,很多西醫無法診斷的疾病,在這裏都得到很好的解決。但也不得不否認,傳統病房給我感覺,像是個養老院,很多老人常年累月住在這裏不肯走,有些是絕症患者,在這裏等待那個day......

這三週,真的是很好的休息了下,實在是太閒了,跟之前的科室打仗似的工作狀態比起來。我跟的這個帶教因為一些個人的原因這幾周

都沒有收病人,我就只好守着手上這兩三個少的可憐的病人。還好其他組的老師有收病人,可以學習學習。在這裏,閒也有閒的好處,趕上專業認證的關口,N多的考試和培訓,正好趁這三週好好看書,充實了下理論基礎。其實我們一直在抱怨説考試太多,培訓太多,還讓不讓我們好好實習?其實仔細想一下,這樣也很好,理論知識的強化對上臨牀的我們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我們還有很多臨牀技能方面的培訓,突然覺得自己能在這裏實習,是多麼幸運,不能再這麼一次次的.應付,應該認真對待!這個科室實習結束,就意味我要正式開始大內科的輪轉了。

後面的安排是呼吸內科,心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過年,消化內科,神經內科,急診科。真正充實忙碌,真正要認真學習的時候來了,終於要來了。前兩天心內科的病例討論,着實讓我着急了一把,對於那個討論的病例,我是如此的一頭霧水,太久沒看西內了,什麼心梗、心絞痛,穩定型不穩定型,診斷鑑別診斷,評級等,居然一竅不通,真的真的覺得好難過,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真的還好多好多……一定要好好認真的血,不喜歡那種一無所知,不知所措的感覺。

好吧,接下來,收下心,認真實習。